政治考试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请说明历史主义方法与历史性方法的异同以及如何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

1、异同:

历史主义,是与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相对立的,用历史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的,注重研究对象的起源、演化和发展状况的研究态度。历史性,是当下性、此时此地、一种被抛性。它显示的是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研究活动无法回避的、先定的历史情境。历史主义和历史性的主要差异如下:

首先,历史主义是关涉经验世界的事实,在时间中的展开;而历史性是先于经验的,是经验世界得以展开的前提。

其次,历史主义导致对研究对象的历史起源的崇拜和回溯(历史地看);而历史性漠视起源问题,注重研究者何以在此,涉及其研究活动之前已先行地植入的历史境遇。同时,注重研究对象得以展示的历史境遇分析。

再次,历史主义关心“时间在先”;而历史性关注“逻辑在先”。

最后,历史主义崇尚抽象的研究态度,对研究对象与人的活动分离开来(自然/人);而历史性崇尚具体的研究态度(人化的自然界,认识前结构),强调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先行性,以生存实践活动为媒介研究一切对象。

2、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历史主义要把存在的理由回溯(还原论);历史性是关于经验而存在,是任何研究活动都无法回避的,对研究前提的先行澄明。所以,重要的是把历史主义和历史性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历史性乃是基础,是任何研究活动先行澄明的前提。历史主义则是我们在梳理经验材料时不可或缺的方法。不应用历史主义取代历史性,否则将造成理论的混乱。

二、在历史和实践的视域下,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诠释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答:马克思创立了一种独特的理解和解释理论,学界将称其为“实践诠释学”,在诠释学的发展史上,马克思的实践释义学不进意味着本体论上的革命,同时也意味着方法论上的改弦易撤。这种独特的理解和解释理论,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实践活动是全部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都起源于实践,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内容都是指向实践的,一切理解和解释的功能总是服务于人的生存实践的。

2、历史性是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认为,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现实的人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从事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必然会导致理解和解释的历史性。其一、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式因此而具备自己的独立性外观;其二,在物质实践活动中占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其思想和观念也必然在理解和解释活动中占支配地位;其三、近代社会的生产劳动表现为异化劳动,异化这一历史特征也必然赋予近代社会以来的各种理解和解释活动以深刻的影响,如商品拜物教。

3、意识形态批判是正确地进入诠释学循环的道路

马克思的贡献在于为正确地进入诠释学循环指明了道路,那就是意识形态批判。他认为一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构成该时期理解和解释活动的总背景,构成了理解者和解释者的先入之见的基础和源泉。要跳出意识形态,就只能退回到生存实践活动的地平线上去,确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对语言独立王国的解构

古典诠释学和当代诠释学的一个通病是把语言视为独立王国,从而把全部理解和解释活动都封闭在这个独立的王国之中。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提示了语言在人类生存实践活动中的起源,把诠释学从封闭化的、神秘的语言世界中解救出来,并促使人们去探讨语言在经验世界中之所指,即认识语言的实践功能。

5、新的诠释方法的引入

三、请描述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评价其理论贡献。

答: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不仅意味着本体论的革命,同时也意味着方法论上的改弦更辙。马克思的诠释学方法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条:

一是还原法。该方法肯定了两种文本的存在:一种是有待于理解和解释的观念文本,另一种是现实生活意义上的文本。还原法就是从第一种文本追溯到第二种文本。也就是从观念文本追溯到实践文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找到理解观念的世界的钥匙,它一开始就把理解和解释活动看成开放的。它启示我们,只有走出观念文本,才能真正地理解文本本身。因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二是考古法。强调理解观念文本的前提——生存实践的生活世界。它着眼的不是作为理解对象的文本,而是整个理解活动的前提——理解者对自己的历史性的批判性的认识。只有在逻辑上先行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文本的客观解释才是可能的。解释者得完成自身的历史性批判而非放弃或克服自己的历史性而达到客观的理解文本本身(客观主义的解释学)

考古法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逆溯法:考今——考古(马克思从后思索方法;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归化法:意识向生活的还原;去弊法:意识形态批判,阶级分析法;差异法:与之相反是逆序法

马克思对诠释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贡献如下:

第一、指出了实践活动是全部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都起源于实践,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内容都是指向实践的,一切理解和解释的功能总是服务于人的生存实践的。

第二、揭示了历史性是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基本特征。马克思认为,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现实的人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从事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必然会导致理解和解释的历史性。

第三、意识形态批判是正确地进入诠释学循环的道路。马克思的贡献在于为正确地进入诠释学循环指明了道路,那就是意识形态批判。他认为一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构成该时期理解和解释活动的总背景,构成了理解者和解释者的先入之见的基础和源泉。要跳出意识形态,就只能退回到生存实践活动的地平线上去,确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第四、进行了语言独立王国的解构。古典诠释学和当代诠释学的一个通病是把语言视为独立王国,从而把全部理解和解释活动都封闭在这个独立的王国之中。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提示了语言在人类生存实践活动中的起源,把诠释学从封闭化的、神秘的语言世界中解救出来,并促使人们去探讨语言在经验世界中之所指,即认识语言的实践功能。

第五、新的诠释方法的引入,即还原法和考古法。

四、“仪式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请解释马克思在这两段话中的所蕴含的实践诠释学方法。

答:第一句:蕴含着实践诠释学中的还原法。

还原法这种方法实际上肯定了两种文本的存在:一种是有待于理解和解释的观念文本,另一种是现实生活意义上的文本,亦即是观念文本所意指的现实生存实践活动。第二种文本是隐藏在第一种文本之后的。还原法就是从第一种文本追溯到第二种文本。也就是从观念文本追溯到实践文本,从观念下降到现实世界,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找到理解观念的世界的钥匙,它一开始就把理解和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