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唐铭阳
农业险基层服务体系构建方案
农业险基层服务体系构建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业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业险是农民的生命线和保障,对农民的生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农业险基层服务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覆盖不全面、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农业险的服务水平和效果,有必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基层服务体系。
二、目标和原则目标:构建一个全面、高效、规范的农业险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保险投保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
原则:1. 全面性原则:服务体系应覆盖农业险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包括险种设计、保费定价、投保承保、理赔服务等。
2. 综合性原则:服务体系应涵盖险种全面、涉及农牧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3. 协同性原则:各级部门、保险公司、农民和科研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4. 高效性原则:服务体系应高效运行,提高农民的保险投保率和理赔率。
5. 规范性原则:服务体系应安排合理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供规范的服务内容和操作指引。
三、构建方案1. 增加服务覆盖面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农业险知识培训班、发放保险宣传材料、建立保险知识宣传站点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农业险的了解和认识。
2. 加强服务能力建立农业险的服务机构,包括保险公司的农业险服务部门、农业险代理机构和农业险服务站点等。
这些机构应具备专业的农业险服务人员和技术设备,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农业险的咨询、投保指导、保费计算、理赔服务等。
同时,应定期组织培训,并建立专家咨询团队,为农户提供农业险的相关服务。
3. 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一揽子的服务方案,包括保险产品选择、保费评估、投保操作、索赔申请等。
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客户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4. 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业险服务的效率和精确度。
农业保险与三农经济风险防范
农业保险与三农经济风险防范
农业保险是指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对农作物、农产品、农业设施及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疫病和其他风险进行补偿或赔偿的一种金融服务。
农业保险对于三农经济的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保险能够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
农业生产受到气候、自然灾害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若发生严重灾害,将对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严重打击。
而有了农业保险作为支撑,农民可以在遭受灾害时得到赔偿,避免收入的大幅减少。
其次,农业保险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为了获得更高的保险赔偿,农民往往会选择更科学、更规范的耕作方法,并采取更有效的灾害防范措施,这将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三农经济整体的效益。
同时,农业保险可以促进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投入和较长的周期,不确定因素增多,致使投资者对农业生产持谨慎态度。
而引入农业保险后,能够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三农经济的发展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农业保险还能促进农民的稳定就业。
通过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农业保险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而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增加,为三农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总的来看,农业保险对于三农经济风险防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促进技术水平提升、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就业增加等多种方式,农业保险成为三农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我国三农政策不断完善和国民素质提高,相信未来农业保险将在三农经济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一、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农业保险制度也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从其意义、前景、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奠定基础。
二、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意义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宏观上看,农业保险制度可以缓解我国农业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稳定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信心和动力;从微观上看,农业保险制度可以分担农民的经济风险,保护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正确引导农民的生产行为,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三、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前景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前景较为广阔。
当前,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我国农村居民人均保险支出占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有利于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预计未来,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需求和前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提高。
四、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优缺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优缺点。
其中,优点主要表现在能够保护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促进农民的生产行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缺点则表现在农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较窄,保险赔付比较低,农民投保意识不强等问题。
五、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策略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
其中,主要包括完善保险产品和服务、推进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提升农民保险意识和参保率、加强监管和管理等方面。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民和农业,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发展的目标。
六、相关案例分析(1)山东双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双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农林牧渔业企业。
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产品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制种、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
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产品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制种、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为实施好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产品农业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大XX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保障粮食作物和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XX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XX实施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产品保险工作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保险内容(一)保险范围1种植险。
(1)保险标的。
符合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种植规范标准和生产管理要求的稻谷、玉米、小麦、马铃薯及制种水稻、玉米、小麦。
(2)保险期限为一年,以保险合同中载明的起讫时间为准。
(3)保险责任。
根据县主要灾害特点,为降低农户保险成本,种植业保险责任为人力无法抗拒的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干旱;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病虫害、草害、鼠害等。
(4)责任免除。
①故意行为、管理不善;②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③由于人为造成水土失控,作物面积超出水量或人为原因造成水量减少导致保险标的损失。
(5)下列损失、费用,保险公司将不负责赔偿。
①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后,被保险人自行毁掉或放弃种植保险标的;②按本实施方案载明免赔率计算的免赔额;③其他不属于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费用。
2.养殖险。
(1)保险标的。
能繁母猪品种在当地饲养一年以上;畜龄在8月龄以上(含8月龄)、4周岁以下(不含4周岁)。
投保的育肥猪品种必须在当地饲养一年(含)以上;投保时育肥猪体重达到15公斤(含)以上,奶牛畜龄在1周岁(含)以上、7周岁(含)以下。
投保人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全部投保,不得选择性投保;能繁母猪饲养场(户)每批存栏数量达到30头(含)以上;育肥猪饲养场(户)每批存栏数量达到30头(含)以上或年出栏150头(含)以上,奶牛存栏Ic)C)头以上,未达到此规模的,要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或以乡、村为单位,以集体方式投保;饲养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非行洪区;育肥猪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能按所在地县级动物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育肥猪具有能识别身份的统一标识。
解读农业保险条例
解读农业保险条例2012年06月18日16:03 来源:《保险中介》《保险中介》杂志专访《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修订评审专家黄英君《保险中介》杂志记者 | 赵亚男2012年05月0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对保监会上报的《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的意见,这意味着外界期盼已久的农业保险立法终于有了眉目。
《意见稿》不乏亮点与特点,但也还存有令人疑惑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对此,《保险中介》杂志对修订评审《意见稿》的专家组成员黄英君教授进行了专访。
“定位于‘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保险中介》杂志:《意见稿》中所规定的“农业保险”与之前的概念相比,有什么区别?因为农业保险的特殊性,《意见稿》是如何与《保险法》做好衔接的?黄英君:《意见稿》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或者疾病等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本条例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
”显然,其中所规定的“农业保险”与之前的概念有一定的区别。
一般而言,农业保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保险,是指涵盖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保险。
狭义的农业保险,则是指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即种养两业保险。
《意见稿》的界定是在狭义农业保险的基础上进行的界定,相对而言更具体。
当然,这自然就会使其经营范围缩小。
过去保险学界和业界一直呼吁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现在《意见稿》也将农业保险定位于“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
这也是《意见稿》中所规定的“农业保险”与之前的概念的本质区别。
农业保险自身的特殊性更多是由于农业风险本身的特殊性所致。
农业风险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农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农业风险的系统性使其具有广泛的伴生性、农业风险的区域性和季节性明显等,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农业风险的弱可保性。
这就必然导致,农业保险必然与一般意义上的财产保险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
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
摘要:
一、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二、农业保险的现状和问题
三、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四、十六字方针的具体内容
五、实施十六字方针的意义和作用
六、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措施
正文:
农业保险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病虫害、意外事故等导致的农作物生产损失进行保险的一种制度。
农业保险对于保障农民收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并不理想。
首先,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不足,很多农民没有参加保险;其次,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较低,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再次,农业保险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提出了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
政府引导是指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促进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市场运作是指农业保险业务应当由保险公司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农业风险的特点,设计适合农业保险的保险产品和理赔服务。
自主自愿是指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应当是自愿的,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也应当是自主的。
政府不得强制农民参加农业保险,也不得干预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
协同推进是指各方面应当共同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包括政府、保险公司、农民、农业部门等。
各方应当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实施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可以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保障农民的收入,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6.12.19•【文号】财金[2016]123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6]123号农业部、林业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做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工作,提高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益,现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遇相关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财政部2016年12月19日附件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家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为加强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管理,更好服务“三农”,根据《预算法》、《农业保险条例》、《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是指财政部对省级政府引导有关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开展的符合条件的农业保险业务,按照保险费的一定比例,为投保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提供补贴。
本办法所称经办机构,是指保险公司以及依法设立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农业互助保险等保险组织。
本办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第三条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工作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
(一)政府引导。
财政部门通过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保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化发展,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农业保险制度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和价值。
1. 农业保险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的投入和收益面临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规避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农业保险的类型和保障范围农业保险主要包括农作物保险、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保险、农村综合保险等多种类型。
这些保险形式可以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风险,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农业保险制度的运行方式农业保险制度涉及到农民、保险公司、政府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合作。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标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险公司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农民进行保险购买和理赔等操作。
4. 农业保险制度的风险评估和定价农业保险制度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是确保农业保险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保险公司需要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合理制定保险费率。
5. 农业保险制度的利益分配在农业保险制度中,农民、保险公司和政府各自承担不同的利益和责任。
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保险公司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农民则享受保险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6. 农业保险制度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保费的高昂、保险赔付的复杂、保险服务的滞后等。
7. 农业保险制度的改进方向为了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制度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比如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提高保险公司专业化水平、强化农民保险意识等。
8. 农业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相比,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在一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
水稻收入保险实施方案
水稻收入保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受到诸多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影响。
因此,建立水稻收入保险制度,对农民稳定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收入保险实施的必要性。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水稻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病虫害等)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的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建立水稻收入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风险,稳定其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二、水稻收入保险实施的原则。
1.风险分散原则,水稻收入保险应该覆盖尽可能广泛的地区和农户,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共担。
2.合理定价原则,水稻收入保险的保费应该根据农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稻品种等因素进行合理定价,确保保险费用与风险相匹配。
3.科学精算原则,水稻收入保险的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精算基础上,通过对历史数据和风险模型的分析,科学确定保险的赔偿标准和保险金的支付方式。
4.多元化保障原则,水稻收入保险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保障方式,包括传统的保险形式、政府补贴、再保险等,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三、水稻收入保险实施的具体措施。
1.建立水稻收入保险的统一管理机构,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水稻收入保险工作。
2.建立完善的水稻收入保险信息系统,包括水稻种植面积、产量、价格、灾害损失等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为保险精算和理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开展水稻收入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强对农民的保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提高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的水稻收入保险理赔机制,确保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时能够及时获得保险赔偿。
四、水稻收入保险实施的政策支持。
1.加大对水稻收入保险的财政支持,通过设立保险补贴基金、政府再保险等方式,降低农民的保险费用,提高保险的可及性。
2.建立健全的水稻收入保险监管体系,加强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举措材料
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举措材料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宣布将实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举措,以提高农民的保险安全感和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这一举措旨在为农民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农业保险,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关于该举措的相关材料及相关分析。
一、实施背景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由于保险产品定价难度大、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村个体农民在购买保险时存在信心不足、认知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保险普及率较低,保险保障范围有限,农村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因此,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举措,是国家为了满足农村个体农民的风险管理需求,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
该举措旨在打破传统农业保险的壁垒,实现高效、全面、可持续的农业保险保障,为农民提供全面保障和陪伴,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二、保险方案该举措分为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两个部分。
具体方案如下:1. 完全成本保险:即以管理成本、秸秆还田费、灭虫杀菌费、菌肥费等直接投入成本为基础,按照预定的保费和赔付比例向农民提供赔偿。
该保险方案可覆盖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
2. 种植收入保险:即以粮食产量和市场行情赔偿为基础,按照预定的保费和赔付比例向农民提供赔偿。
该保险方案也覆盖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
三、政策收益1. 提高农民保险安全感和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该保险举措将为农民提供全面、更可靠的农业保险,让农民在生产中享受到更全面的保障,增加农民的信任和认可度,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险安全感。
同时,保险能有效地对农业生产中的风险进行抵御,保障农业生产在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干扰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 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该方案对农业生产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抵御,还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进程提供保障。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机制研究以苏州市为例上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机制研究——以苏州市为例(上)2013年03月04日 14:43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11期 作者:姚海明 字号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摘要:本文以苏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例,探讨了我国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问题。
文章分析了农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需求和供给,论证了在以“小农户”为主和“反向拐杖逻辑”存在的农村地区,农业保险需求和供给的特点。
文章还剖析了太仓温氏养鸡保险这一成功的案例。
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制度;委托代办,联办共保 一、引言 2003年以来,中央一系列涉及“三农”的文件中都明确强调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中国保监会积极规划和部署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
自2005年起,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悄然出现“在希望的田野上”。
其实,2004年前,国家也在部分地区实行过农业保险,主要由中国人保或新疆兵保(中华联合)经营,由于此两公司的国有独资性质,国家对农业保险亏损兜底。
世纪之交两公司酝酿股改和转制,中国人保于2003年在香港上市,成为上市公司。
迫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股改之后两公司再无动力像以前那样从事亏损累累的农险业务。
自20世纪中后期至2003年,我国的农业保险逐年萎缩。
因此,2004年后国家推出的政府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保险制度,是对原有农业保险制度的接续和创新。
可见,国家在此时重视并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原因之一就是原来的农业保险制度难以为继。
原因之二是国家履行其基本职能——向全社会公民特别是广大农民提供确定性的公共产品——公正和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而迫切。
原因之三是农业本身存在巨大风险。
农业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
如今国家对农民免征农业税,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也因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的保护政策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但自然风险仍然犹如高悬农民头上的“剑”。
霜降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与选择
霜降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与选择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秋季进入尾声,临近冬季的最后阶段。
这个时期,农作物往往会受到低温霜冻的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农业保险在霜降季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霜降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以及选择农业保险的注意事项。
一、霜降农业保险的重要性1. 维护农民的收益霜降季节,低温和霜冻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威胁。
作物受损会导致农民的收益大幅减少甚至亏损。
农业保险的引入可以在农作物受到霜冻损害时给予农民经济补偿,维护他们的收益。
2. 缓解农业风险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
霜降期间,农作物的霜冻风险极高,而农民往往无法通过自身力量完全抗击这种风险。
农业保险的推出可以为农民提供一种风险转移的方式,减轻他们在霜冻天气中的经济压力。
3. 促进农业发展农业保险的存在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稳定收益的保障,使得他们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从事农业生产。
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选择霜降农业保险的注意事项1. 考虑保险覆盖的作物和范围在选择霜降农业保险时,农民应当注意保险公司的保险覆盖范围是否与自身种植作物的需求相匹配。
不同地区和农作物受霜冻的程度和频率也有所不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农作物和地区的保险计划尤为重要。
2. 了解保险条款和保险金额农民在购买霜降农业保险之前,应该详细了解保险条款和保险金额。
这些信息包括保险的保险费、赔付比例、赔付条件等。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农民理解保险保障的范围和赔付的方式,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选择正规可靠的保险公司在选择霜降农业保险时,农民应该选择正规可靠的保险公司。
这样可以确保在农作物受损时能够及时获得赔付,避免因为保险公司无法履行承诺而造成经济损失。
4. 注意保险费用和保额之间的平衡农民在选择霜降农业保险时,需要注意保险费用和保额之间的平衡。
选择适当的保额可以确保在农作物受损时能够获得足够的赔付,而过高的保额会导致保险费用过高,增加经济负担。
2021—2023年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实施方案
2021—2023年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1—2023年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2021—2023年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这一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于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收入保障以及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的意义1. 保障农民利益2021—2023年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效保障农民的生产经营利益。
农业保险的实施能够在自然灾害、疫病等突发事件中减轻农民损失,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2. 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的推行能够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业生产信心,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农民在有保障的情况下更加愿意投入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推动新型农业保险发展该实施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新型农业保险的发展和应用。
财政补贴将为新型农业保险的试点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农业保险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三、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1. 政府财政补贴2021—2023年,政府将逐步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这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农业保险的普及和推广。
2. 农业保险品种的拓展实施方案将继续拓展农业保险的品种,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环节和不同的农产品进行精准保障。
这将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
3.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政府将加大对农业保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力度,构建健全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这将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保障和支持。
四、展望与个人观点2021—2023年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未来,随着农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农业保险将更好地发挥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作用。
我对此充满信心,并期待着我国农业保险事业迎来新的一轮发展繁荣。
霜降与农业政策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保障
霜降与农业政策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保障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开始。
在农业领域,霜降对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障农民的收入,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并推行农业保险。
本文将探讨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农业保险政策。
一、霜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霜降是秋收冬种的重要节点,它标志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的开始变化。
霜降时期的低温和霜冻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霜降对于已经成熟的农作物产生了直接的冻害影响。
像水稻、大豆等作物容易受到寒霜的破坏,导致产量减少或完全损失。
这给农民带来了实质上的收入损失。
其次,霜降也会对冬小麦、油菜等冬作物的播种产生一定的限制。
低温和寒霜会抑制作物的萌发和生长,影响冬季作物的生长势和成熟度。
这将进一步影响来年的农作物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二、政府的农业保险政策为了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风险,政府出台了农业保险政策,以确保农民的收入和经济稳定。
农业保险旨在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和风险分担,减轻他们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农业保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保险费补贴:政府对参与农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比例的保险费补贴,以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
2. 多样化的保险项目: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多样化的保险项目,包括农作物的丰收保险、气象灾害保险等,覆盖面广泛,以满足不同地区和农作物的需求。
3. 紧急救助和赔偿机制: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灾和赔偿机制,及时向受灾农民提供帮助和赔偿,确保其基本生活和生产能够得到正常恢复。
4. 农业技术支持:政府通过支持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抗风险能力,减少不可预见的损失,提高农业产量和收益。
三、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保障作用农业保险的推行对农民的收入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保险可以减轻农民的风险压力。
农民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这些风险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压力。
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
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
王敏俊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问题》
【年(卷),期】2007()7
【摘要】我国现行的大多数农业保险模式实际上只能对具有一定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专业户、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风险服务,一般农户在事实上被排除在农业保险对象之外,这与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相悖。
为此,本文在农业保险政策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基于农商合作的"联合体"模式。
【总页数】5页(P64-68)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路径;“联合体”模式
【作者】王敏俊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6
【相关文献】
1.健全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的现实选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 [J], 苑改霞;高侯平;樊帆
2.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路径选择 [J], 王信;丁少群
3.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路径选择与内容构想 [J], 王俊凤;李丹
4.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路径选择与内容构想 [J], 王俊凤;李丹;
5.政策性农业保险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以四川省为例 [J], 付晓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供给模式选择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供给模式选择
李红霞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近年来,供给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我国各界已基本形成共识,当务之急是必须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供给模式进行探索,本文提出应运用市场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手段和市场化的方法来供给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李红霞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6
【相关文献】
1.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供给模式探索 [J], 李红霞
2.对于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问题探讨 [J], 杜逸冬
3.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问题探析 [J], 牛海霞
4.从西南旱灾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J], 陈霞
5.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演变历程及国际比较研究 [J], 中国人民银行宜宾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
中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
秦舒昕
【期刊名称】《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4)006
【摘要】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保护将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于非价格保护,WTO有关协议提供了"绿箱政策",允许各国采用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如农业保险保护农业.因此发展农业保险,是在WTO条件下保护和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的也是可行的政策之一.我国农业保险处于困境: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也远未成为农民的有效需求和普遍选择.基于此种现状,我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是:根据农业保险的需求特征,利用多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吸引农民投保;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农业保险的利益诱导机制,吸引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实施财政支持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组织制度.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秦舒昕
【作者单位】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室,广西,南宁,53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6
【相关文献】
1.中国农业保险模式的现实选择及发展思路 [J], 林红
2.健全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的现实选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 [J], 苑改霞;
高侯平;樊帆
3.商业保险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江苏政策性农险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 张静
4.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是中部率先崛起的现实选择 [J], 池小萍
5.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业保险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 [J], 樊增强;张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我国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
论我国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
朱忠贵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70%的人口直接依赖农业生活,农业生产的丰或歉,直接影响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稳定。
但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遭受水旱灾害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7%,成灾面...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朱忠贵
【作者单位】湖北农学院农经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
【相关文献】
1.论我国《农业保险条例》对农业保险的定位 [J], 陈政
2.地区经济差距、财政公平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模式选择 [J], 郭颂平;张伟;罗向明
3.需求福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J], 宋继华;邓金玲
4.需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J], 孙丹;石卓潼
5.武汉城市圈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选择 [J], 张国亮;雷生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
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农业保险的定义和作用三、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四、十六字方针的具体内容五、十六字方针的实施效果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经常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我国政府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推行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二、农业保险的定义和作用农业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形式,旨在帮助农业生产者应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农业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分散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业生产。
3.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十六字方针的提出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自愿、协同推进”的十六字方针。
这十六字方针旨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
四、十六字方针的具体内容1.政府引导: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引导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2.市场运作: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鼓励各类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业务,形成竞争机制。
3.农户自愿:农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自愿选择购买农业保险。
4.协同推进:政府、保险公司、农户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
五、十六字方针的实施效果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风险得到有效分散。
六、结论农业保险十六字方针为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论我国农业保险体制的基本目标模式
论我国农业保险体制的基本目标模式
刘能凯
【期刊名称】《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3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刘能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4
【相关文献】
1.论我国民法典设置知识产权编的理由及基本构想--以概括式立法为目标模式 [J], 张玉敏;王智斌
2.论我国基本会计准则的目标定位: 侧重于会计模式角度的思考 [J], 毛洪涛
3.试论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及其基本模式 [J], 刘慧
4.保险体制也要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兼论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J], 王京
5.高效农业的价值判断准则、行为标准和发展态势——兼论我国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模式和相关措施 [J], 刘景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___唐铭阳
唐铭阳对首控集团共进行了7次增值,总持股8548.8万股,持股占比15.46%。
在接下来的三月又进行了十次增持动作,首次场内增持公司好仓360万股,耗资990.0000万港币,成交均价2.75港币,最高成交价2.75港币。
变动后持股8908.8万股,持股占比16.11%。
唐铭阳最近一次增持是在2016年3月24日,此次场内增持公司好仓1203万股,耗资3594.564万港币,成交均价2.988港币,最高成交价3.08港币。
变动后唐铭阳目前持股首控集团1.60872亿股,持股占比29.09%。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地形复杂,气候多边,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
而农业保险却严重滞后,与目前的整个保险业迅速上升的势头很不相称。
近21年来,农业累计保费收入仅为83亿元,2002年仅为3.3亿元。
农业保险的供求格局一边是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业务下降,另一边是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农户无处投保—中国农业保险:路在何方?AbstractChina is vast in territory,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But terrain is complex, climate changeable, and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crop disease.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ctually lagged seriously, not very symmetric with insurance's fast ascendant trend. In the past 21 years, agriculture has added up to premium incomes only 8,300 million yuan, and only 330 million yuan in 2002. The supply and demand pattern of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that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usiness of insurance company drops on one side, whether another side urgent need agricultural peasant household of insurance have place that is insured - Chin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Where is the way? 关键词:农业保险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再保险Reinsurance 一、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都处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威胁之中。
仅据全国植物保护总站1973-1992年统计,全国农作物因病虫害受灾面积平均每年1.7亿公顷以上,损失粮食总产量10%以上。
1998年我国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今年淮河水灾,今安徽省颖上县八里河镇直接经济损伤达8654亿元,而这些损失绝大多数将由农户自己承担。
面对广大农户一夜之间倾家荡产,20年来建立起来的农村保险补偿制度近乎完全失灵。
二、农业保险的定义及分类(一)农业保险的定义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二)农业保险的分类我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有:农产品保险、生猪保险、牲畜保险、奶牛保险、耕牛保险、山羊保险、养鱼保险、养鹿、养鸭、养鸡等保险,家禽综合保险,水稻、蔬菜保险,森林火灾保险;烤烟保险、西瓜雹灾、香梨收获、小麦冻害等保险。
三、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一)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
农业保险缺乏立法支持。
农业保险通常是政策性保险。
要使农业保险发挥应有的作用,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和推动。
世界上多数国家对农业保险都给予了法律上的支持。
美国1994年颁布的《农作物改革保险法》,取消了政府救济计划,通过4大险种把所有农作物生产者都纳入农作物保险计划,这4大险种是:提供基本保障的巨灾保险、提供较高保障水平的扩大保障保险、集体保险和非保险作物保障计划。
该法还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政府其他计划的福利,如农户贷款计划、农产品价格支持和保护计划的支持等,对农作物保险实行事实上的强制参加。
该法的实施,使保险作物从1980年的30种扩大到47种;农作物保险投保率大为提高,1995年农作物保险承保面积达2.2亿英亩,占当年可保面积的82%,是美国农险历史上承保面积占可保面积比例最高的一年。
我国对这项政策性保险业务至今尚无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政策予以扶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对农业保险的规定是,“农业保险必须自愿加入,任何人不得强
制”。
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提到,“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出台农业保险法规,但目前仍未见这一“另行规定”。
由于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和作用,致使我国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很大。
农业保险缺乏政府支持。
国外农业保险,强调利用政府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手段,配合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的共同融合来支持农业保险的运作,确保农场主、农户的实际利益得到保障。
美国通过成立专门从事农业保险的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把农业保险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
俄罗斯则是国家直接参与农业保险的经营。
我国的农业保险,却长期处于自主经营状态。
政府既没有拿出资金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也没有给予投保农户减税等优惠条件,更没有出资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这些都导致了农业保险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二)现有的农业保险业务进一步萎缩
自1982年我国恢复农业保险以来,先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农业保险,之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兵团系统内部的农业保险,到80年代后期,民政部门开办农村救灾保险。
其他经营主体也或多或少地做过尝试,但由于经营亏损严重,都相继退出了农业保险领域。
目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就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
应该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得较为成功。
一则它的政策支持和优惠较好地解决了准备金积累问题;二则该公司实行全兵团统保,既有效防止了逆向选择,又使风险充分分散,使责任准备金能够在各险种之间调剂使用,公司与场、团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也解决了展业和理赔的困难。
然而,这种经营机制是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现行生产机制为基础的,难以得到推广。
目前,全国的农业保险业务日益萎缩。
199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8.29亿元,占当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3.58%;199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15.4亿元,占财产保险保费的1.41%,比1993年下降2.17个百分点;2000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5.26亿元,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仅为0.9%,比1997年又下降了0.51个百分点。
(三)农户风险意识淡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严重
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得益于市场的长期酝酿。
日本从开始建立农业保险到农业保险制度真正建立起来,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而中国的农业保险,恰恰缺少这个“孕育”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农户生活在“靠天吃饭”的阴影下,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老天爷才是收成好坏的决定因素”,人是违背不得的。
随着农户风险意识的提高,也有不少人投保农业险,但由于农户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道德诚信的意识水平不够高,因此保险公司时常被农户的道德风险所困扰,同时逆向选择问题也令他们头疼。
黑龙江省某村庄,只有几个养鸡专业户投保了养殖险,可当出现了鸡瘟时,村民们就把全村的死鸡都放到了投过保的养鸡户那里,去找保险公司索赔。
面对这么多死鸡,保险公司很难辨认哪些是承保过的,哪些没有承保。
如果全赔,公司将损失惨重;若拒保,又会被诉至媒体或法院,最终使得保险公司进退两难。
政府、保险公司、农户没有结成利益共同体。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是:政府管得少,保险公司不愿管,农户没人管。
从政府的角度看,国家财政比较困难,而需要发展的地方很多,暂时拿不出很多资金支持农业保险,同时农业投入大,见效慢,短期内回收投资是不可能的,故政府不愿意把过多的资金用于农业发展。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我国的保险市场长期由国家垄断,保险公司之间缺乏竞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重要的是,缺乏从整个国家高度考虑农业问题的战略眼光,自然不愿意经营不盈利甚至是负利的农业保险。
从
农户的角度看,相当一部分农户不相信保险,认为保险是负担,是一项不必要的支出,而另一部分投了保的人,心理也是忐忑不安,害怕到时候得不到赔付。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千方百计地从保险公司获得尽可能多的赔付。
他们将最容易出险的农作物投保,造成了逆向选择;索赔时,将没有投保的农作物也一并要求保险公司赔付,导致了道德风险的产生。
四、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一)农业保险的高费用、高费率与农民购买力较低的矛盾。
农业生产由于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自然灾害的频繁和范围广泛等特点,使得其风险损失率较高,加之农产的分散,展业不便,成本很高,使得农业保险比起其他财产保险(例如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价格高得多。
----唐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