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十大技巧(精心整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caeae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f.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同学们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
一、整体把握文章
1.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
2.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些部分往往包含重要信息。
3.关注文章的标题,标题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二、仔细分析题目
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
2.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
3.分析题目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有相互提示的作用。
三、准确寻找答案
1.根据题目要求,在文章中寻找对应的内容。
2.注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段落划分,这些都有助于定位答案。
3.在寻找答案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避免断章取义。
四、答题技巧
1.简答题:回答要简明扼要,直接回答问题,避免过多废话。
2.分析题:按照题目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注意分条作答。
3.主观题:结合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有理有据。
4.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确定的选项,可以通过排除法来选择正确答案。
五、注意事项
1.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影响答题效果。
2.答题时要条理清晰,分点作答,便于阅卷老师批改。
3.留意时间,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影响答题质量。
通过以上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分享,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能更好地应对现代文阅读题目,提高语文成绩。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十大技巧(精心整理)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十大技巧(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8b87e0fab069dc502201fa.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十大技巧一、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二、问记叙文段落作用(一)各段作用: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其他: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二)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三)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或: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c02971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0.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
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速度。
下面是一些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1. 理清文章结构: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段落之间的过渡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注意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关键词的出现。
关键词往往会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解题时可以根据关键词来确定答案的位置。
3. 注意关系词:关系词在句子中连接不同的部分,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关系词的出现,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 挖掘语言细节:文章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和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意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问等,以及一些生动形象的描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5. 分析作者意图:阅读一篇文章时,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找到答案的依据。
6. 多做阅读题:阅读题是检测我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多做不同类型的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做题时要注意审题和答题的技巧,如排除法、归纳法等。
7. 积累词汇和知识:语文阅读离不开词汇和知识的积累。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要不断积累词汇和知识。
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做课外阅读、积累词汇和背诵经典句子来增加词汇量和知识储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提升。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4dcf5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2.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一、阅读前的准备1.读题:在阅读之前,先快速阅读题目,了解题目的要求和选项。
通过读题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2.预测:根据题目的要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
通过预测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二、阅读时的技巧1.分段阅读: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段阅读的方式来提高阅读的效率。
将文章分成若干段,为每一段做一个简短的概括,有助于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标记关键词: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词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关键词进行标记,或者用笔在文章边上做一些简短的批注,有助于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思想。
1.理解全文:在解答问题之前,一定要确保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可以回顾之前的阅读,再次确认文章的主题和思路,从而更好地解答问题。
2.有针对性地查找信息:在解答问题之前,可以通过查找关键词的方式来找到文章中的相关信息。
可以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在文章中进行全文查找,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在相应的段落中查找答案。
3.排除干扰项: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如果对某个选项不确定,可以通过排除法来选择答案。
可以通过阅读选项中的干扰项,逐个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最终留下正确的选项。
四、总结归纳时的技巧1.找出主题句: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找出主题句的方式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主题句往往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或者在段落的主题句。
2.归纳关键词: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可以把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和整理。
可以把不同段落或篇章中相同或相似的关键词进行归类,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好的成绩,还需要多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37a9f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4.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理解中得分高低也影响着整个语文成绩的高低。
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文章,准确做出题目是一个需要许多考试技巧的过程,以下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
一、审题1.了解题目要求首先,需要仔细地阅读题目,明确自己做题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需要搞清楚题目中要求作什么类型的题目,例如:推论、细节理解、标题归纳或意义阐释。
2.抓住关键词建议在读文章之前,先迅速扫一遍题干,找出关键词,将其划下线。
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找到与关键词相关的内容,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
二、阅读1.注意速度对于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同学,建议在30~40分钟内完成阅读、分析、解题的过程,在完成每道题之后即刻进行下一题的解答。
记住,答题的时间要比阅读的时间要短,否则便会使得时间无法充分利用,而影响到答题结果。
2.找准重点在阅读文章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答题要求,找出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和思路。
如果找到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就能够快速地解决相应的题目,提高解题的效率。
三、解答1.综合分析在做题时应顾全全篇,尽量将一篇文中所有的细节、重点、难点及思路都分析出来,尝试将其融合在解答题目时一起综合利用。
2.复查完成全部题目后,要再次逐步回顾刚才所答的所有题目,仔细检查在做这些题目时是否有失误的部分。
四、答题技巧1.了解答题模式若要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准确的答案,第一步便是明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命题模式。
一般答案都可在文章中找到,并且也可参照所给的选项做出对比。
2.逐词逐句如果遇到某个难句或不理解的词汇,耐心地进行逐词逐句分析、反复推敲。
有时候,在细节掌握上就能直接收获分数。
以上,便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注重详细审题,找准文章重点,综合分析,一步步解题,并反复进行复查,都是完成阅读理解题目的有效途径。
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尽快掌握技巧,提高答题得分。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539579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a.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时,学生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如题目翻译不清、难度偏大、理解不透彻、疑点不少等问题,影响了答题效率。
其实,只要掌握一些阅读答题技巧,就能在阅读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答题水平。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理清题干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明确的是题目的含义,识别出题目中要求我们找出的答案。
我们需要认真阅读题目,思考题目中涉及到的考点、所要求的回答方式。
理清题干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快速地找到答案,避免答题偏离主题。
二、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是影响答题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通常采取逐行阅读的方式,在阅读时应利用快速阅读技巧。
比如,采取略读和扫读的方式,略读是读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关键词等;扫读是快速查找具体信息,比如数字、人名、时间、地点等,以此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善于利用文段结构文段结构是文章组织架构的体现,每段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文章的主题往往与所有段落的主题紧密相连。
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文段结构,理解主题信息,提高理解和判断题目的能力。
四、查找上下文在阅读时,如果遇到生词或难词,可以通过查找上下文来推断出词义,并把握文章主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找出答案所在的内容,较为灵活地理解文章中的意思,从而更有利于答题。
五、细节掌握细节是文章信息的体现,细节往往可以揭示出文章的主题,加强文章表达效果。
我们需要在阅读时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细节,如特定的数字、时间、地点、人物等,并仔细分析这些细节与文中主题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反复推敲在答题之前,我们需要反复推敲题目和文章的关系,思考题目中涉及到的考点、所要求的回答方式。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文章,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细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找到正确答案。
七、注意答题顺序阅读答题的顺序往往影响着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十大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十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f2dd4e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8.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十大技巧1.该句或段落如何引导文章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该句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和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例如,对于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的作用,我们可以考虑该句话是否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题,是否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否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等等。
对于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我们可以考虑该段或句是否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否展示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等等。
对于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我们可以考虑该句是否总结了全文的主题和情感,是否照应了文章开头的内容,是否有启示性的意义等等。
改写:现代文阅读在中考卷面中占据较高比重,尤其是记叙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记叙文需要语感和技巧的配合,贯穿始终的是一条基本的解题思维,本文将记叙文的答题技巧进行归纳分析。
一、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手法。
其中,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形式。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思想感情,而间接抒情则通过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等方式,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此外,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尤其是在文章末尾的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即使是在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二、问记叙文段落作用一)各段作用:第一段通常用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情节,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同时,也可以用来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中间句段则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结尾议论性句子则可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二)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该题型要求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划分本段的层次;其次,提取要点词语;最后,整合答案。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述作者爱花的文章时,可以从四句话中分出前两句和后两句,提取出“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作为要点词语,最后整合答案为“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编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920838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b.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编简介初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是学生们研究语文的重要部分。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增长知识,培养审美情趣。
然而,要正确地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考试内容。
技巧一:审题认真在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问题的要求。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主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是什么”等。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明确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理解文章内容。
技巧二:整体把握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意把握整体的语言风格和结构。
通常,现代文阅读题目会涉及到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作者观点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全面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重要段落,来获取信息并进行整体把握。
技巧三:细节把握除了整体把握,我们还需要细节把握。
在文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细节描述、例子或者论据。
这些细节对于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找到相关材料支持自己的回答。
技巧四:言之有据在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要注意言之有据。
即便是个人的观点,也要有相关的文本依据支持。
可以引用文章中的语句或者事例来加强自己的回答,展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技巧五:答题技巧在答题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答题技巧。
比如,可以根据题目所问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逐字阅读、逐句阅读或者快速浏览。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画重点、做标记等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总结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通过审题认真、整体把握、细节把握、言之有据以及一些答题技巧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提高语文研究的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技巧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语文研究中取得好成绩!参考资料:。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b1d78243c1ec5da50e2708c.png)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技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3252add3968011ca2009101.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一,文章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
二、理清文章结构〔1〕补充故事情节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事变化画出表示情感的词语,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整理出答案。
三、把握记叙的线索和顺序〔1〕线索线索类型:A.以时间的开展变化为线索B.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C.以人物为线索D.以某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E.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F.以某个核心事件为线索线索的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推动情节的开展。
〔2〕记叙顺序与作用A.顺叙(按事情开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B.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C.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答题公式】顺序名称+作用四、记叙的人称与作用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使文章容显得更真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拟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容,有比拟宽广的活动围。
五、人物形象〔1〕次要人物的作用第一人称:“我〞,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其作用是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展描写的方法与作用A.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与##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B.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开展。
C.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e9c67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c.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中学语文学习,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现代文阅读理解更是填补了学生的现代思想,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然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才能更好地应对这样的考试。
下面,本文将基于该主题,阐述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考试。
一、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去读。
这样能帮你快速定位信息,减少阅读时间。
具体做法如下:1、首先,先预览试题,了解题目类型,尤其是主旨、中心思想、作者观点等类型的题目。
2、然后,针对试题设定问题,有目的性地阅读文章,寻找答案并标记,可使用圆圈、箭头、下划线等标记方式,方便回头检查。
3、最后,根据标记的内容,进行复述或总结,巩固记忆,再进行试题解答。
二、学习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多数时候都需要学生拆解句子来看清作者的目的和观点。
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法基础,也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1、拆解复杂句子针对较复杂的句子,先看一看主干部分,明确中心意思,再逐一解读修饰成分,即可明确整个句子的意思。
2、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些文章、句子往往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暗示、夸张、对比等等,这时要做到有意识地寻找这些手法,从而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
三、注意细节阅读理解试题中有很多细节题,这需要学生能够精细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具体方法如下:1、读懂每个单词,包括语气助词等,这些都是解题的重要依据。
2、读懂上下文,可以结合正文和引申阐述的方式,理解词汇和句意。
3、标记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有助于回答一些精细的问题。
四、合理使用排除法阅读理解有时两个选项都看上去如出一辙,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排除法,把明显的错误答案去掉,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一般情况下,排除法有效能提高准确率,但也需要小心使用,尤其是一些细节、重点题,要尽量主观判断。
五、做好复翻操作阅读理解之后一定要做复翻,首先对自己标记的重点信息再看一次,在脑海中构建画面,尽量记住每一个细节。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1b70e3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4.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第一部分记叙文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时间的先后 6.地点变换线索找出其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1、2、3、4、5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5、1、2、3、4、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1、2、X、3、4、5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4.补叙:在叙述的结尾,补充交代与前面情节相关的内容。
1、2、3、4、5、X四、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他"或"他们",作用: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让人觉得客观、可信。
第二人称:以“你”来讲述或者抒情议论。
(在诗歌和讲演中较多)作用:面对面地倾诉会更亲切自然;或者面对面地斥责语气会显得更加强烈。
五、人物的描写方法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方法)侧面描写:以环境渲染烘托;以他人来衬托;他人的反应来衬托(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2.神态描写(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整合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整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f3b43fb90d6c85ec3ac6f4.png)
6、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
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比如3分题,可能 要答3个要点。4分题,可能是2个或4个要点。
7、联系上下文作答。
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 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
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 “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详细出现 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等等。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 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
一般题目须读一两遍,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 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 的题目,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粗读全文,细读题目涉及的段落。
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答题 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 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3、仔细审题,思路清晰。
再次细读题目,想想题目要我答什么(内 容),要怎样答(形式)。答案有几个问, 或每个问分几层作答时,用1、2或①、②标 识。注意限制性词语。
4、答题力求做到全面、准确。
答题要点要全面、内容要精确、用词要准确。 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尽可能多答。
5、忠实于原文。
尽量到原文找答案,或摘录关键词句重新组 合。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除非 题目有要求要用自己的话作答,这是一条黄 金法则。
二、具体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 用
(二)具体句子的作用
作用=内容+结构
作用:(1)内容上:句子分析【手法+表达感情、 表现人物(事物)的特点+情感。】 (2)结构上:开头:开篇点题、设伏笔、为后文作 铺垫。总领下(全)文、中间:承上启下(过 渡)、为后文作铺垫。结尾:升华中心、点明主 旨,总结上文、前后呼应的作用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的作 用。(内容+结构)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简略版(精)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简略版(精)](https://img.taocdn.com/s3/m/a81f697d0b1c59eef8c7b454.png)
记叙文阅读一、人物形象分析角度:特长、性格、品质方法 :(1从文章主要事件、中心思想中分析; (2品析具体的人物描写类型:1. 文中 XX 是怎样的人。
(直接用词回答2.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 XX 是怎样的人。
(回答时要从文中找出这样说的原因 <从……某个细节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示例: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好胜心强,教学能力高超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通过记述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通过记述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直、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
二、环境描写作用(景物、天气等【背】1. 交待故事……背景(包括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社会习俗 /现状 /天气状况等 ;2. 渲染……环境气氛;3. 烘托人物……心情;4. 刻画人物……形象;5. 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6.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7. 为下文……作铺垫;8. 深化主题示例: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冰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为鲜明。
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环境描写,交代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做铺垫。
三、分析标题的作用【背】1. 行文线索;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 表明写作对象;4. 暗示 /点明主旨;5.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6. 一语双关;7. 生动形象(如果使用了修辞四、分析标题含义1. 分析修辞义或象征义;2. 把握文章情感出发点;3. 注意回答全面(表层义 +深层义示例:请分析文章题目“母亲,冬夜里的灯火”的含义。
(3分答:题目的表层含义是冬日里母亲在烛光下、在火盆旁陪伴“我” ,深层含义是人生路上,母亲勤劳、朴实、善良、懂得感恩的优秀品质像灯火一牙膏陪伴“我” ,影响“我” 。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套路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e077314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b.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套路1.理解全文大意: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分析文体:要明确文章的文体,是否为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
3.注意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分析段落来了解文章的结构。
4.注意文章语言:要注意文章中的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这些都有可能对文章的含义产生影响。
5.注意文章背景:要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6.注意文章情感色彩:文章中可能有一些情感色彩,要注意这些色彩对文章的影响。
7.注意文章的演绎过程:很多文章都有一个演绎过程,要注意这个过程中的论据和推理方式。
8.注意文章的结论:文章的结论是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要理解这个结论的含义和作用。
9.注意文章的论证方式:文章中可能有不同的论证方式,包括因果推理、比较分析、举例说明等。
10.注意文章的重点:文章中可能有一些重点内容,要注意这些内容对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的贡献。
11.注意文章的时态变化:文章中的时态变化有可能对文章的含义产生影响。
12.注意文章的语气:文章的语气有可能是肯定的、否定的、疑问的等,要注意这些语气对文章的影响。
13.注意文章的文化背景:文章中可能有一些文化背景,要了解这些背景对文章的影响。
14.注意文章的作者:要了解文章的作者以及作者的背景和立场,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15.注意文章中的引用和注释:文章中的引用和注释有可能对文章的含义产生影响。
16.注意文章的主题变化:文章的主题可能会在不同段落中发生变化,要注意这些变化对文章的影响。
17.注意文章的细节:文章中的细节有可能对文章的含义产生影响,要注意这些细节的作用。
18.注意文章的观点转变:文章中的观点可能会在不同段落中发生转变,要注意这些转变对文章的影响。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6f93f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a.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一、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阅读中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但前提是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的能力,才能完成和文本对话过程中的多元思考,才能根据文意和题干的要求回答好阅读试题。
具体说,首先要快速阅读全文,捕捉文章各段的关键语句和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中心、主旨、行文思路和情感基础。
例如: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渗透了哪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理;议论文要明确文中论述的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论据材料;记叙文主要写了什么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线索是否明显等。
这些内容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要思考到位并且一定要准确,若有一点偏差后面答题全盘皆错。
整体感知立足全文,强调于“感”,落实于“知”,“感”与“知”也就是信息筛选整合的过程。
接下来要依据整体感知的内容,深入思考文章的主体和局部,重点是对关键语段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努力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思考,对全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圈锁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完成和文本的对话。
2、多角度思维,缜密筛选信息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考生要根据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不同文体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我们要善于筛选各题干要求的明显信息,更要学会筛选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包含在文章内容和主旨之中的隐含信息。
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考虑的周密、严谨,这是阅读得分的关键所在,答较难的阅读题最忌只理解字面意思而不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3、流畅完整组织语言,准确严密表述答案如果说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既能把握文章的整体阅读又能分析品味文章关键语段和词句,并能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这已经具备了答好阅读题的较强能力,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想好的答案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精华版)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42fc7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5.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总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一、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
![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1ff93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b.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1.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指的是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
作用:全文的线索,揭示文章中心,概括文章内容,新颖,有悬念等。
2. 记叙线索的类型:物品线索、事件线索、人物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等。
3. 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
倒叙:增加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
插叙:补充文章内容,使人物事件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完整。
4.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外貌描写: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和处境等。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开头句子: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等。
中间句子: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照应前文等。
结尾句子: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
6.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信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情感。
衬托人物形象或品质。
7. 赏析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从词语的角度赏析:分析词语的含义、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拟人等)、表达了什么情感或效果等。
从句子的角度赏析:分析句子的含义、运用了什么手法(排比、对比等)、表达了什么情感或效果等。
8. 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句子入手。
从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入手。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083e522a98271fe910ef9d1.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A.摘录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答主观题要有创意解答要求谈“个人的主观感受”的题时,要想答出创意,从语言上给评卷老师留下较好印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引用出新意在答题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使答案具有文学美。
如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一文,要求考生谈谈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我们借助引用作以下回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我当孝敬她——在我生活的每一天。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不尽孝道,不及禽兽,枉称为人!”2、巧用修辞闪亮点在答题时,恰当地运用对比会使说理鲜明、透彻,比喻的运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而运用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答案具有节奏美。
例如读《人生》一文,要求写出对人生的感悟,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可作如下回答:“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答题十大技巧现代文阅读在中考满分120分的卷面中占据较高比重,特别是记叙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它需要语感和技巧两方面的配合,贯穿其始终的是一条基本的解题思维或者说答题思路,在此,将记叙文的答题技巧归纳分析。
一、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二、问记叙文段落作用(一)各段作用: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二)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
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三)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或: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①景物描写的作用:A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B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②人物描写的作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例题: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
(4分) ①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③环境描写作用: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作用:(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④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2、运用修辞方法的作用: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
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题型: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3、表现手法的题型: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
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四、写作人称的好处: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五、概括题:(一)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二)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三)鉴赏人物、评价、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1、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