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黄河变迁

合集下载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黄河,古代称河,又名河水,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的东营市注入渤海。

黄河总长度约5464公里,流经多个省区,是中国第二长河流。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素有"中华母亲"的美称,因其流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地处中国干旱区,水源本就比较有限。

再加上天然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黄河的变化非常显著。

黄河的流域面积非常广阔,常年的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导致地表水源的供给不足。

加上黄河上游地区的冰雪融水增多、来自于多股支流的水量汇入致使黄河水量增大,再加上人类近几十年来大量利用黄河水资源,使黄河水位和流量明显波动。

黄河的泥沙含量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沙对黄河来说是一种双刃剑:其一,黄河泥沙是黄河肥沃土壤的来源,能够带来丰富的养分,为黄河流域农业提供优质土壤;其二,泥沙过于丰富的情况下,会导致河床上升,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黄河的堤防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部分。

为了防止洪灾,人们在黄河两岸建设了很多堤防,以确保水流的畅通;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原因,黄河的泥沙淤积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堤防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总体来说,黄河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了气候、水资源、泥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黄河的变化不仅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保护黄河、合理利用黄河资源,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历史时期中国江河湖沼的地貌形态和水温状况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在3000多年的时间内决口达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

在先秦时期,黄河主要在今天津附近进入渤海,为北流时期;在汉唐时期,黄河主流在进山东入渤海,为东流时期;南宋至清咸丰五年,黄河夺淮从今江苏入黄海,为南流时期;清咸丰五年以后黄河恢复了东流,结束了700多年黄河由淮河入海的历史。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湖沼比现在多得多,但历史时期多数湖沼是由大变小,乃至淤灭,如圃田泽、孟渚泽、菏泽、雷夏泽、巨野泽、大陆泽等。

但随着黄河的改道,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湖泊,如南四湖、洪泽湖等。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河湖演变既有自然地貌、地质、气候因素的制约,也有认为的作用。

总的来说,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日趋干燥,是地表水总体减少时一个重要原因,而人类无节制地用水加重了水资源的缺乏,黄河断流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历史时期长江的河湖地貌变化也很大,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变化最明显,影响甚大。

古代的云梦是指包括今湖北东南大部分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只是其中的湖沼地貌部分,占据着今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

唐宋时期荆江统一河床形成后,云梦泽瓦解。

由于各种原因使荆江河道的河曲高度发育,使得洪水灾害的频率更高和强度更大。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湖泊变化显著,一方面洞庭湖从新石器时代的平原景观演变成为明代“方八九百里”的大湖,而鄱阳湖则是从新世中期的古彭蠡泽演变成为今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从近5000年来中国主要江河水温便前来看,总的趋势是江河径流量普遍减小,水位变幅增大,这既表现在黄河及其支流上,也表现在长江的一些支流上。

同时,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等一些河流总的来看是流程缩短,河道不断摆动以至断流,湖泊也因此多缩小而干涸消失。

造成这种现象既有自然内部变化的不可回归和不可逆转的因素,也有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因。

自公元前2000 年以来的4 000 年中,黄河下游有两个泛流区(徐福龄,1996) :1) 从“禹王故道”到唐宋时期的河道,均在华北平原摆动,注入渤海,约有3 000 多年;2)1128—1855 年,黄河河道在黄淮平原摆动,注入黄海,约有700 多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23.ppt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23.ppt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 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 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 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和用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采取防止水土流 失的办法。(重难点)
3、树立环保意识和观念。
小结:
原来造成灾难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 的,那么我们怎样又能让黄河为我们造福呢? 找一找、说一说治理黄河的关键。
关键——管住泥沙,还要规划用地防止
水土流失、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同 时还要建章立法。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四 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 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 责任。
课堂延伸
试写几句简单的环保广告语。
认读生字词:Leabharlann 祸河 亩乃至 经营
侵蚀
开垦
不折不扣
自读思考:
1、黄河以前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黄河为什么会变成祸河? 3、黄河是怎样危害两岸人民的? 4、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祸河变为母亲河?
交流汇报:
说一说“黄河为什么称为摇篮?”
交流汇报:
说一说黄河今天的表现。
交流汇报:
说一说黄河变化的原因。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历史时期中国江河湖沼的地貌形态和水温状况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在3000多年的时间内决口达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

在先秦时期,黄河主要在今天津附近进入渤海,为北流时期;在汉唐时期,黄河主流在进山东入渤海,为东流时期;南宋至清咸丰五年,黄河夺淮从今江苏入黄海,为南流时期;清咸丰五年以后黄河恢复了东流,结束了700多年黄河由淮河入海的历史。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湖沼比现在多得多,但历史时期多数湖沼是由大变小,乃至淤灭,如圃田泽、孟渚泽、菏泽、雷夏泽、巨野泽、大陆泽等。

但随着黄河的改道,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湖泊,如南四湖、洪泽湖等。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河湖演变既有自然地貌、地质、气候因素的制约,也有认为的作用。

总的来说,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日趋干燥,是地表水总体减少时一个重要原因,而人类无节制地用水加重了水资源的缺乏,黄河断流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历史时期长江的河湖地貌变化也很大,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变化最明显,影响甚大。

古代的云梦是指包括今湖北东南大部分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只是其中的湖沼地貌部分,占据着今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

唐宋时期荆江统一河床形成后,云梦泽瓦解。

由于各种原因使荆江河道的河曲高度发育,使得洪水灾害的频率更高和强度更大。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湖泊变化显著,一方面洞庭湖从新石器时代的平原景观演变成为明代“方八九百里”的大湖,而鄱阳湖则是从新世中期的古彭蠡泽演变成为今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从近5000年来中国主要江河水温便前来看,总的趋势是江河径流量普遍减小,水位变幅增大,这既表现在黄河及其支流上,也表现在长江的一些支流上。

同时,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等一些河流总的来看是流程缩短,河道不断摆动以至断流,湖泊也因此多缩小而干涸消失。

造成这种现象既有自然内部变化的不可回归和不可逆转的因素,也有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因。

自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4000年中,黄河下游有两个泛流区(徐福龄,1996):1)从“禹王故道”到唐宋时期的河道,均在华北平原摆动,注入渤海,约有3000多年;2)1128—1855年,黄河河道在黄淮平原摆动,注入黄海,约有700多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河道变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洪水灾害
河道变迁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当黄河发生洪水时,过量的水流量可能会导致堤坝决口和农田淹没 。这些灾害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水资源变化
河道变迁也影响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在某些地区,由于河道的改变,水资源可能会减少或增加 ,从而对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23-11-11
目录
• 黄河的背景介绍 • 黄河的水源变化 • 黄河的河道变迁 • 黄河的泥沙变化 • 黄河变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黄河的背景介绍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地理位置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之一。
重要性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为沿岸数百万人民提供了生活用 水和农业灌溉水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04
黄河的泥沙变化
泥沙的来源和特点
泥沙来源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特别 是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这些地区的黄 土土质疏松,易于侵蚀,导致大量泥沙 被流水冲刷进入黄河。
VS
泥沙特点
黄河的泥沙具有颗粒细、含水量高、沉淀 快的特点,在河流中可以迅速沉积,形成 河床抬高、河床拓宽等变化。
泥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推动黄河变化研究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黄河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推动适应性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为黄河流域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这些措施 改变了黄河的自然走向,使得河道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课件

治理方案
1.管住泥沙。 2.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这样数管齐下,一 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广告词:
1、让黄河母亲与华夏儿女同在。 2、黄河母亲再也受不起伤--保护黄河,人人有责。 3、别让黄河母亲断肠。 4、黄河母亲不需要颜色,不要随意的给她涂鸦! 5、让黄河之水源源不断,让母亲乳汁永不干涸。 6、断流!污染!别让母亲河欲哭无泪—— 7、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8、不要让我们母亲河的血液再受到污染 。 9、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10、炎黄子孙为了使黄河变成绿河,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
恩阳区花丛镇镇庙小学 柏述珍
变化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lù),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 治区),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黄河的基本走向
•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 • 王之涣有诗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 仞山”。 • 王维有诗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欣赏黄河
黄河源头景观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 河 上 游 景 观
黄河中游景观
壶口瀑布
黄河变了
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地上河
原因一
原因二
制理方案
断流的黄河
干涸的河床
被污染的黄河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下游的泥沙 总重量达十六亿吨,其中十二亿吨被 搬到了大海,四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 道中。
问题就出在 这四亿吨泥 沙上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引言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温润肥沃,孕育了千百年的中华文明。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形态和流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黄河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黄河的演变过程古代黄河的流域古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早期历史时期,黄河曾经是一条宽阔而平缓的河道,两岸多为湿地和沼泽。

河水湍急,泥沙淤积较少,黄河也因此被称为“泥河”。

黄河的泥沙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流域逐渐受到泥沙的淤积问题的困扰。

泥沙的淤积导致黄河河床抬高,河道变浅。

这种泥沙问题不仅对农田灌溉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洪水的威胁。

黄河的改道受到泥沙淤积和洪水的困扰,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

这些改道是黄河流域地理变化的重要标志。

最著名的是在公元1194年发生的“大江南北”(又称“毁千里堤”),黄河改道南流,改变了黄河下游的地理格局。

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对黄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现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成为了黄河流域的一大问题。

黄河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黄河流域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黄河流域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气候的干旱或多雨直接影响黄河水量的变化。

例如,黄河上游的降水量减少会导致黄河的水量减少,反之亦然。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黄河的流向和水系的改变起到重要作用。

深层地质运动和地表地貌变动会导致黄河发生断流、改道或堵塞的情况。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污染等影响。

•水资源利用:黄河流域的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对黄河的水量造成了巨大压力。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黄河水量减少,加剧了干旱和水资源供需矛盾。

•土地利用:水土保持和河岸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对黄河的形态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水土流失、河岸冲刷等问题。

《历史时期黄河变迁》课件

《历史时期黄河变迁》课件

黄河流域地理上十分复杂,包括黄土高原、中段平原和下游三角洲等多个地貌单元。 这些地貌单元的变化和演化,对黄河的流域和水动力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史时期黄河的重要事件
著名洪水和灾难
黄河曾发生过无数次洪水和灾难,其中著名的有“大禹治水”、“永嘉之乱”和“黄河泛滥”等事件。
历史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如郑州二里头遗址、商代的殷墟 王陵和山东曲阜的孔庙孔林等。
黄河的未来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 的压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和社会经济存在着着重要的问 题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构建可持续的黄河流域发展模 式,是近年来黄河流域管理与 发展的重要课题。
黄河的演变过程
1
古代人类与黄河的关系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黄河流域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带。古人类依靠黄河提供的 水源和资源建立了灿烂的古文明。
2
长期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黄河的变迁源于天地人三者的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黄河灾害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3
黄河流域的地理变化
历史时期黄河变迁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古代曾有“黄河为患”的说法。本次演示将介绍黄河 的历史和变迁,以及重要事件和现代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背景介绍
黄河的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在 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流域变化和水文演化。
从古代到现代,黄河的变迁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历史进 程。
黄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黄河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如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经济贸易、文化繁荣等方面都 受到其影响。
现代黄河的管理与保护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
水量管理措施
为了应对黄河水量减少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水量 调度和管理措施,如实施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法律 法规等,以保障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河的泥沙含量变化
泥沙含量变化趋势
黄河流域的泥沙含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 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如过度开采和破坏植被等导致泥 沙含量增加的问题。
ERA
黄河的地理位置
黄河发源于青海,其干流先后流经1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渤 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河的干流呈“几”字形,长约5464 公里,流域面积约75.2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 ,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 地。
黄河的流域范围
黄河的流域范围包括青海、四川 、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 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黄 河流域的水资源,满足各地区的用水需求 ,同时防止过度开发和水资源浪费。
05
结论与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黄河变化的启示
黄河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警示
黄河的变迁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醒人们要重视 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中国历 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与黄河有关。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 自然景观,如龙门石窟、云冈石
窟、敦煌莫高窟等著名景点。
02
黄河的变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黄河的河道变迁
河道变迁历史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完美版ppt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完美版ppt课件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总结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充分,但需加强保护。
详细描述
黄河是重要的水源之一,为沿岸城市和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同时,为保障生态平衡和防止水污染,需要加 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包括加强监管、提高污染防治水平等。
03
黄河的泥沙问题
泥沙的来源和形成
泥沙来源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特别是陕北高原和晋陕峡谷。此外,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和白于山 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则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地。
黄河是怎样变化 的完美版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4
目录
• 黄河的起源和流域 • 黄河的水资源 • 黄河的泥沙问题 • 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 黄河流域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黄河的起源和流域
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北部,青藏高原东 侧,横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 9个省区。
建设水源保护区,实施生态移 民,减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污
染。
水土保持工程
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实施退耕 还林还草工程,提高土壤保持
能力。
湿地保护与恢复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退 耕还湿工程
采取生物、工程等措施,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
功能。
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
01
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黄河流域的交通便捷程度相对较高,公路、铁路和水 路等交通网络发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 一路”倡议的实施,黄河流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 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能源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资源之一,黄河流域的水力、煤 炭、风能等能源储量丰富。近年来,黄河沿岸的地区和 城市充分发挥自身的能源优势,加快能源产业的发展和 升级,推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 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资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

黄河的现状
黄河的治理成果
经过多年的治理,黄河的水患得到了 有效的控制,沿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 稳定得到了保障。
黄河的环境污染
然而,随着沿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 增长,黄河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黄河的未来
黄河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黄河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黄河的治理和保护工作,促进沿 岸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对未来的展望
黄河治理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黄河的治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科技创新的机遇
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提高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水平,是未来的 发展方向。
我们应该怎么做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0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完美版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黄河的简要介绍 • 黄河的变化 • 黄河变化的原因 • 如何应对黄河的变化 • 结论
01 黄发源于青海,流 经9个省份,最终注 入渤海。
黄河的流域面积约7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 总面积的7%。
减少对黄河的燃煤发电等污染源 的依赖,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
洁能源。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
通过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改善 黄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黄河生态保护教育,提高公众 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倡导绿色生活
鼓励公众减少对黄河生态环境的破坏,倡导绿色 出行、节约用水等生活方式。
黄河全长约5464公 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

人教版小学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及赏析由于我无法直接提供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以下是一个基于记忆和常见内容构建的课文概要:**课文原文(概要):**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然而,回顾黄河近两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却让人震惊不已。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黄河发生了1500多次决口,改道26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黄河的变化主要源于其含沙量的增加。

黄河流域曾经是茂密的森林,土壤被树木根系紧紧固定。

然而,过度的砍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当大雨降临,大量裸露的土地被冲刷进黄河,使得河水变得浑浊且含沙量极高。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黄河的生态平衡,也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频繁的洪水和决口破坏了农田,摧毁了家园,迫使人们不断迁移。

黄河因此被称为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然而,黄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古老的文明,滋养了广袤的土地。

面对黄河的变化,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植树造林、改良耕作方式、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人们努力恢复黄河的生态健康,减少灾害的发生。

**课文赏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以黄河的历史变迁为线索,揭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课文首先通过对比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多灾多难的祸河”两个形象,引发学生对黄河变化原因的好奇和思考。

课文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指出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是导致黄河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也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讲述黄河治理的过程时,课文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介绍植树造林、改良耕作方式、修建水利工程等具体措施,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关于地理和历史的知识性文章,更是一部生动的社会教育教材。

它启发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
自然侵蚀
黄河上游地区自然侵蚀严重,导致 河岸坍塌、河床淤积等问题,影响 河道行洪能力和河流生态。
人为原因
过度开发
黄河流域过度开发,如采矿、修 路等,破坏了自然植被和土壤结 构,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河岸坍塌

水利工程
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 河流的自然状态,如水库的修建 、河道截弯取直等,对河流水量
02
黄河的变化
黄河的水量变化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 影响,黄河的水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 势。
为了缓解黄河水量减少的问题,政府 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 、推广节水灌溉等,以保障黄河的基 本生态流量。
水量减少导致黄河的生态系统受到严 重威胁,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减少,植 被退化严重。
黄河的水质变化
多历史名人都出自这里。
黄河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 化等多种原因,黄河流域的水资 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也面临严
峻挑战。
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泥沙淤积 问题,导致河道堵塞、水库淤积
等。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 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 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
资源管理、推进水土保持等。
社会参与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黄河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感。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选择环保的生活 方式,减少对黄河的污染 。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公众参与黄河保护的 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 参与黄河的保护工作。
05
未来展望
黄河的未来发展趋势
气候变化影响
0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黄河的水量、水位和流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发展、生态保护 和资源循环利用。

黄河的变01

黄河的变01

黄河的变化
黄河是中华人民的摇篮,可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让我们回想一下黄河的百年的巨大变化吧!
几千年前,黄河完全可以与今日的广东珠江相提并论。

那时,黄河一带气候温暖,周围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所以咱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之后黄河完全变了,变得十分凶猛、残暴。

使两岸人民叫苦不迭。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科学家的认真调查研究,发现不是黄河的原因,而是存在着自己的原因。

黄河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拉山,水从岩缝中流出来。

水十分清,可为什么到现在反而“凶猛、残暴”呢?
后人猜测,在秦朝时期,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原本结构松散,很容易被暴雨淋塌,之后溶入水中,慢慢就浑浊了。

其实,黄河中有大量黄沙,再加上黄河中部少许发生沙尘暴和人多次在里面洗衣服、投垃圾、放进脏水,人们也想把黄河里的黄沙运走,可你想想,这是一件可完成的事吗!肯定不行啊!!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禁止破坏森林,破坏森林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最后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如果大家做到这几条要求,我想,黄河变好的的梦想必将成为实现。

去奋斗吧!。

黄河的生态变迁PPT课件

黄河的生态变迁PPT课件

2021/3/12
30
2021/3/12
31
指 南 针
2021/3/12
32
2021/3/12
33
2021/3/12
34
它们和唐诗、宋词、
元曲都是黄河文明中闪
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
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
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
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
全人类的进步。
2021/3/12
35
黄河让无数 的骚客离人 感慨万千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
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
2021/3/12
19
其后,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
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
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2021/3/12
20
蓝田猿人遗址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 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 九六四年在蓝田县九 间房乡公王岭上发现 的。出土的猿人头盖 骨化石,经古地磁测 定距今为110-115万 年,被科学工作者命 名为“蓝田直立人”。
2021/3/12
14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 失,使黄河水的含沙量奇高,从而形成 了黄河特有的奇观。
2021/3/12
15
2021/3/12
下游冲积出 肥沃黄河三角洲
16
2021/3/12
17
二、黄河文明
2021/3/12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 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 辉煌的剧目, 回报母亲河的养 育之恩。
--毛泽东
2021/3/12
41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021/3/12

人教版四年级下上语文PPT课件第三单元黄河是如何转变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上语文PPT课件第三单元黄河是如何转变的

黄河是如何转变的【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朗诵课文,把握课文要紧内容。

2.了解黄河的过去和此刻,明白黄河转变的缘故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发,培育爱惜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爱惜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了解黄河发生转变的缘故,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难点】了解黄河发生转变的缘故,从中受到启发。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运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刻]30分钟[教学进程预设]一、简介黄河,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谈谈你明白的黄河。

(出示黄河流经省份的地图)二、面对课题,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最想明白什么呢?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原先是什么样子?后来变成什么样了?2.什么缘故会发生如此的转变?3.如何才能治好黄河?三、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1.通读全文。

2.认读生字词。

四、理清层次,归纳内容。

1.引导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理清文章层次。

2.用连段意的方式归纳课文的要紧内容。

五、感受黄河旧日风度。

1.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想象)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欣赏图片,激发情感。

六、感受今日黄河的转变。

1.请同窗们默读课文1—5段,想一想黄河发生了哪些转变?2.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和数字,了解黄河发生了哪些转变,谈出自己的感受。

七、探讨缘故、明确道理。

1.请同窗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转变的缘故。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12个“越”字,谈自己的体会。

3.明确道理。

八、治理黄河,从我做起。

1.请同窗们默读第七自然段,看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治理方案?2.同窗们,那个治理方案是科学家设计出来的,那作为小学生的咱们能为治理黄河做些什么呢?3.请同窗们写几条环保口号。

4.小结:同窗们,这节课咱们了解了黄河原先的样子和发生的庞大转变,明白了黄河转变的缘故及治理方案,明白了爱惜环境的重要性,那么就让咱们从身旁爱惜环境的小事做起,成为一个爱惜环境的小卫士。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黄河的变迁黄河象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的北部大地上。

它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七十五万二千四百四十三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其中下游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一、历代对河源的探索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对这一象征着中华民族古文化摇篮的河流发源地,曾进行过长期探索。

1.古代“河出昆仑”及“伏流重源”的臆说《尚书·禹贡》最早就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

说明远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纪,当经济文化发展较高的中原地区与西部河源地区还没有发生直接联系的时候,我国人民就已经知道黄河是发源于今青海东部积石山一带。

成书于《禹贡》之前的《山经》说:“昆仑之丘,……河水出焉”。

《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

”《淮南子》:“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

”据胡渭考证,“自汉以前,但知昆仑在中国西北,终未明在外国某地也”。

说明人们对当时为戎羌诸族所占居的黄河上源一带的真相,还不很清楚,所云黄河出于昆仑,可能来自间接传闻或是一种臆度。

汉朝通西域后,“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从此,将今新疆西部的于阗河当作黄河源,于阗河所出的于阗南山称为昆仑山,成了河出昆仑说的根据。

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在西域的传闻,于阗河“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其后,班固更进一步加以引申说:“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

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古代“导河积石”和“河出昆仑”的传说,便这样与西域流传而来的“潜流复出”的说法揉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伏流重源”的谬说。

2.晋、唐时期对青海河源地区的初步认识魏、晋时期,内陆人民从对吐谷浑所据青海地区的密切往还中,逐渐了解到河源不在新疆,而在青海境内。

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第一次提出“源出星宿”。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平定吐谷浑后,在今青海贵德以西黄河上源地区设置河源郡,也表明了当时人们对河源所出地区的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8年(北宋庆历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为第三次重大
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
北流走向: 今濮阳东-清丰东-馆陶东-临清西-故城东 -武强东-青县东-静海西-天津西入海。 东流走向: 1 . 京东故道:基本与隋唐同。
2 . 横陇故道:自今清丰县东与京东故道分出-南乐东-高
唐西-陵县东-乐陵南-沾化北入海。 3 . 二股河:今南乐西-莘县西-入西汉大 河故道-平原
• (4)中河 • 康熙年间靳辅主持开凿,自宿迁至清河,避 开了宿迁以南的黄河河道。至此,黄、运完全分 离。 • 江、淮之间南河的治理 • (1)永乐十三年(1415年),总漕运陈瑄在淮安 开凿“清江浦渠”,避开黄、淮、运交汇的清江 浦。 • (2)清江浦以下实现了湖、运分离 ,避免了漕 舟行驶湖上的风涛之险。 • (3)对南河入江口的疏浚和新运口的开凿。
通州
• 运河聊城风光
杭州
济宁
无锡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东明南-定陶西-曹县南-砀山北-
萧县北-经徐州,于邳县由泗入淮。 (6/10)

1180年(金大定二十年)河决卫州,
东南经延津北-封丘南-兰考北-睢 县南-商丘南-砀山北-经徐州由泗 入淮。
(五)第五次重大改道
1232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构成黄河第五 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主要如下: 1. 夺濉入淮。 2.夺汴入淮。3. 夺涡入淮。 4.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 唐宋汴河一线,至此夺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已经到达了 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 1351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这就是“贾 鲁河”。 • 贾鲁河走向: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砀山西-萧县北 -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 • 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明中叶以后多股并存,其中 主要有:1.夺颍入淮(大黄河)。2.贾鲁河(小黄河)。3.夺涡 入淮。4.夺濉入淮。5.由曹县、沛县入运河。6.曹县、鱼台入运 河。
自然侵蚀为主,人类活动导致的加速侵
蚀,仅占较小的一部分。该研究成果认 为黄土高原地貌演化仍处于初期或中期 阶段,自然侵蚀占绝对优势,治理成效 较为有限。
黄土高原各个时期人文加速侵蚀(%) 类型年代(年) 现在 2000年前 4000年前 6000年前 8000年前 丘陵沟壑区(%) 高原沟壑区(%) 30 18 8 2 0 30 9 2 0 0
以11.6亿吨作为现代侵蚀过程中 自然侵蚀的基数,计算出1194年— —1855年等三个时期的人为加速侵
蚀率,并指出在现代黄土高原侵蚀 过程中自然侵蚀占总侵蚀量22.33亿 吨的51.9%,仍占主导地位 。
2 根据黄土高原地貌发展阶段、 河网密度以及黄河下游相关沉积物等条 件建立了数学模型,经计算发现黄土高 原的自然侵蚀量随时间推移是逐渐增加。 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 然侵蚀最少占70%,加速侵蚀最多占 30%。这一比例表明即使在今天黄土高 原人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 ,也仍然以
禹 别 九 州 , 随 山 浚 川 , 任 土 作 贡 。 禹 敷 土 , 随
黄 河 历 次 改 道 图
(一) 第 一 次 重 大 改 道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黄 河 第 一 次 改 道
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或“王
莽河”、“王莽故渎”。 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汉书•地理志》河(简 称“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可称第一次改道。汉志河走向:古 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 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
第 三 讲
千 古 足 音 | 中 国 古 代 交 通 道 路 与 军 事 地 理
战国运河
(二)隋唐大运河: 584年开凿广通渠,引渭 水入黄河。 587年开凿山阳渎,联接 江淮。 605年开凿通济渠,自板 诸引黄河水东经今开封、 睢县、商丘、宿县、盱 眙入淮。 608年开凿永济渠,引沁 水与淇水相接,循白沟 故道北上,与永定河联 接,抵蓟县。 610年重修京口(镇江) 至余杭(杭州)段江南 河。
西-陵县北-乐陵南-庆云北-无棣入海。
(四)
第 四 次 重 大 改 道
金、 元 时 期 黄 河 第 四、 五 次 改 道 图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人为决河于今滑县李固渡,大河由泗入淮, 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
• 1128年决口河道(北流):滑县-
濮阳南-鄄城西-巨野东-嘉祥东- 入泗水-由泗入淮。(4/10) • 1168年(金大定八年)黄河再次决 口于李固渡,形成南流:长垣东北-
自然侵蚀为由自然因素引起的
地表侵蚀过程,自然侵蚀又叫正 常侵蚀、地质侵蚀,自然侵蚀是 一种地质过程,它是地质环境中 的一个主要方向,受自然演变规 律支配,是没有人类活动影响下
地面发生的侵蚀作用
人为加速侵蚀是由人 类生产活动而导致的土
壤侵蚀。
1. 黄河下游冲积扇沉积模式
时代 全新世中期(距今6000-3000年) 全新世晚期(公元前1020年——1194年) 1194年——1855年 1919年——1949年 1949年 自然侵蚀量 9.75亿吨 11.6亿吨 13.3亿吨 16.8亿吨 16.3亿吨 6.7% 18.4% 25% 人为加速侵蚀率
• 新运道的开通 • (1)济州河 • 自济州(今济宁)至安山,接通了泗水和济水(又称大清 河) • (2)会通河 • 自安山西南的济州河,经寿张、东昌(今聊城)至临清 入卫河(南运河) • (3)通惠河 • 从通州到大都,利用了金闸河故道。

• 元朝运河存在的问题 • 主要在山东境内的运河(会通河和济州 河) • (1)水源不足,不堪重载 • (2)黄河决徙频仍,泥沙淤塞运道 • 运河沿线的城市 • 通州、临清、济宁等
• 明清对大运河的改建 • 疏通会通河 • 永乐九年至十三年,工部尚书宋礼主持这项 工程,采取了两个办法解决了运道的水源问题: • (1)使整个汶水西南流至南旺,然后用闸控制, 使水南北分流,三分往南,七分往北。 • (2)利用元末贾鲁治理的黄河故道,引来黄河 水增加运河的1)夏镇新河 • 嘉靖四十五年开凿,避开沛县一段黄河险工 • (2)泇河 • 万历三十二年总河侍郎李化龙开凿泇河,避 开了徐州附近黄河之险。 • (3)通济新河 • 天启五年,在泇河以下开凿通济新河,避开 了邳州、宿迁之间黄河之险,宿迁以北的运道, 基本上做到了“黄、运分立”。 •
情况如何又主要决
定于生活在这里人 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黄 土 高 原
黄 河 流 域
(二)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学术界从一个角度强
调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同时,从事地质以及第
四纪地貌的学者着手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对于人类活动营 造的泥沙量进行量化分析,以便形成对人类活动强度与黄 土高原自身物理特性 的科学认识。
• 卫河的治理 • (1)针对水源不足,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曾引漳 由馆陶分流入卫。 • (2)针对漳水来源过盛而冲溃运道,弘治年间 开挖新河以分洪入海。 • 通惠河的疏浚 • (1)嘉靖六年(1527年),御史吴仲才大加整理, 舟楫复通。 • (2)清乾隆年间开辟昆明湖,改善通惠河水源。 •
• 尾 声:同治十三年(1874年),官办轮船招 商局成立,漕米运输逐渐由海轮代替。光 绪二十六年(1900年),漕运全罢,漕粮改折 现金,于是海运、河运一齐停止。一千二 百多年的运河漕运历史宣告结束.
总结多数学者的研究可以认
为由于黄土自身的物理特性以 及黄土高原的综合自然地理条 件决定,黄土高原环境演变过 程中自然侵蚀始终占主导地位 这一事实,人类活动在整个侵 蚀总量中仅占较小部分。
第二节京杭运河
一 运河 • (一)鸿沟水系:公元前 360年魏惠王开凿,自今河 南荥阳县北引黄河水南入 圃田泽,又自泽引水经中 牟、开封、通许、太康, 至淮阳县入颍水。鸿沟水 系联接济、濮、获、睢、 涡、颍、汝、泗、荷等主 要河道,形成黄淮间的主 要河道。

明 代 潘 季 驯 治 理 后 的 黄 河
(六)第六次重大改道
1855年(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结束了 下游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回到渤海湾入海。
流民图
清 代 黄 河 第 六 次 改 道
二 黄河改道、泛滥原因的探讨
(一) 1962年谭其骧先生在题为《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
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的文章中指出:黄土高原地 区水土流失程度与 这里的植被覆盖率 直接相关,而植被
(二) 第 二 次 重 大 改 道
汉 代 黄 河 第 二 次 改 道
公元11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造成第二 次重大改道。公元69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 王景河走向: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 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
(三) 第 三 次 重 大 改 道
北 宋 黄 河 第 三 次 改 道
第三章历史时期黄河及运河的变迁 的变迁
• 第一节 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
黄河水系示意图
一 定 要 把 黄 河 的 事 办 好

历史上黄河的重大改道
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 改道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 战国前黄河 基本呈漫流状 态,自战国开 始在下游筑堤 形成河道。
山 刊 木 , 奠 高 山 大 川 。
隋 唐 运 河 及 漕 运 图
扬州 镇江
(三)元明清大运河: 1281年开凿济州河, 联通了济水与泗水。 1289年开凿会通河, 将济州河向北延伸至 临清。又继续向北至 通州,形成联接南北 的大运河。
京杭
• 元朝大运河的开凿 • 政治中心的北移 • (1)政治中心与漕粮基地的隔离 • (2)漕粮运输的困难 • 水陆联运:反复装车卸舟,耗资费时 • 海上运输:“风涛不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