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与东南亚试题说课讲解
高三地理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世界区域地理---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本周教学内容: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本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点(2)着重分析日本和印度的国家地理概况2. 知识结构:「海岸娃吐折.多优良港湾多山、多火山,平原小,地壳活动活跃,地热丰富日本的自然环境{季佩气候(亚热带、溫带),海洋性强河流短小,水力*森林丰富I矿产熒源少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集中“垄断加强经济来r外依赖性强(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日本的经济特征・工业分布不平衡,集中代三湾一海&治金、石化、汽车、造船、电子农业经营规模小,机械化水平高(小型农机具)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南鞍次大陆位置和范由W北回柯纱从中部穿il「内誌阖,临海国、岛国广〔暮马拉养山南坡三尢地惟区3中部平总I期部網平高睡白黙狀况——翦带季风代帳河流f恒河< L E卩陵河材利恭杵I工业——分<取业3主薑农作物曲布1“録色草命”重点、难点:1. 东亚地区侧重在季风气候及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东南亚侧重在与我国的联系(尤其是贸易方面)。
3. 南亚地区侧重于分析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其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注意印度洋海啸对南亚及东南亚的影响)。
4. 中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则随我国西部大开发而成为热点。
三.具体内容:1. 日本:(1)自然环境特点:先熟悉地名:四大岛、濑户内海、日本海、太平洋、关东平原、东京湾、富士山、北海道渔场。
A. 岛国,海岸线曲折。
一一多优良港湾。
如横滨(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B. 3/4为山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
)一一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68% ;水力丰富。
C.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一一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1995年阪神地震)D. 矿产贫乏一一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进口。
东亚东南亚课件
3D市岛屿地区气候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风来临,降水丰富,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F岛地区常年处在赤道低气压控制下,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季风及其成因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西部内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据下图分析: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东部1月的气压和风向
亚洲东部7月的气压和风向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
背靠最大的大陆面临最大的海洋
东亚
引起
冬夏海陆温差大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解题思路】此题重点考查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等知识。首先应了解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强度太阳光照射下,夏季(七月)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形成低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偏南风;冬季陆地冷得快,比海洋冷,形成高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偏北风。第二应了解东亚地区因海陆位置的不同,降水存在差异。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去,雨量逐渐减少。第三应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冬夏季节气温存在着差异,因而气压就不一样,造成不同季节的风向不同(或相反),就形成了季风。
日 本
韩 国
朝 鲜
中 国
80°
100°
120°
蒙 古
2 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东南亚说课稿
东南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东南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东南亚”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的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重要窗口,也是后续学习其他地区和国家地理知识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接着,教材阐述了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重要的交通位置。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认识地区地理特征的方法,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概况等相关知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东南亚地区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他们对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东南亚的空间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知道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矿产资源。
(4)能够举例说明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区域认知意识。
2024《东南亚》说课稿范文
2024《东南亚》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说的课程内容是《东南亚》这一主题。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主题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东南亚》是人教版小学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本概念和全球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风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以及主要文化特色。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判断。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方面,我将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展示法等;学法方面,我将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具,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
同时,我还会提前寻找一些有关东南亚的资料,以备课堂上的展示和讨论使用。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我将以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东南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东南亚的认知,并引导他们思考关于东南亚的问题。
2、了解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通过展示地图和相关图片,我将带领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有关东南亚气候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3、认识自然景观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我将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自然景观,如美丽的海滩、雄伟的山脉、热带雨林等。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景观间的差异和特点。
4、探索文化风情我将通过展示东南亚的传统习俗、建筑风格、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文化风情。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说课稿6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和人文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南亚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东南亚的国家、地理位置等较为熟悉,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东南亚的气候特点、物产资源等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东南亚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和人文特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和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直观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和人文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和人文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和人文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东南亚说课稿
东南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东南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东南亚”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东南亚地区作为我们邻近的地区之一,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对于学生理解区域地理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接着,阐述了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了这些自然因素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方面,教材重点讲述了东南亚的人口、城市分布,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路,还能够增强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识,提高地理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读图、析图能力。
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2)学生能够说出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了解东南亚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东亚 南亚 东南亚习题PPT课件
(3)湄公河流域的稻米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气候 (水热充沛)、土壤(肥沃)、地形(有较平坦、开阔的平原和谷地)等自然 方面和人文条件(劳动力丰富、植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方面作答。
答案:(1)C (2)C (3)B
6
3.(2009
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7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第(1)题,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第(2)题, 甲地处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岸,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斯堪的纳维 亚山脉与海岸平行,甲地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 响,使得甲地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 且临海域较小的波的尼亚湾,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了降水相对较少、 温差较大的大陆性气候。第(3)题,北欧地貌深受冰川活动的影响,形 成了巨大的峡湾和众多湖泊。据图还可以看出,该地区水系发达,流水 侵蚀作用明显。
9
方法总结:对于以区域图为载体的地理非选择题,确定了 “在哪里”以后,就要分析图中“有什么”,即读出图中有 哪些地理事物,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何,组合情况有 什么特点等。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地理基本技能的考 查,故综合性题目呈现一种现象:读图题,答案就在图中; 材料题,答案就在材料中;图表题,答案就在数据中。因此 可以通过图例和注记,明确图中地理事物;通过图中特殊的 地区、事物以及大陆、海洋、国家、城市、气候类型、矿产 等,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
【知识学习】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东南亚公开课说课稿
《东南亚》第一课时说课稿
本节课课题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东南亚”是我们开始学习的一个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近国家”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东南亚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作为整体的地理区域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在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许多的共性。
本节教材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
2、教材重难点
重点: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难点: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不同地形特征;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交通地位。
二、教学方法
本节为新授课,是“了解地区”的第一节内容的第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图片进行分析,总结东南亚地形、气候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认识地区的一般方法。
三、主要教学活动:
(1)导入对东南亚的学习。
(2)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其组成部分。
(3)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与人口分布还有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等。
(4)总结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气候及河流特点
(5)马来群岛的重要位置及其重要战略作用
(6)新加坡
(7)课堂训练
(8)布置课后作业
授课人:李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东南亚,作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
这一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东南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尽量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抽象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3.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采用关键词和简洁的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4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讲提升版含解析1
区域地理专题04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讲)【课标细化】1.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3.印度的地形、气候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4.以最近发生的时事地理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亚洲和太平洋区位特征。
【核心突破】一、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差异天山、植园农业。
天然橡胶、区域或国家地理特征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
首先,弄清位置、范围及其地理意义,并将重要的地理事物逐一落实在图上。
准确定位是掌握区域特征,分析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基础。
其次,进行区域内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
地理特征一般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分析彼此间相互关系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础。
地形、气候、水文(河、湖)、典型植被、特殊土壤、资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人口、城市等共同组成了地理环境。
再次,加强区域间地理特征的比较和高、初中地理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地理思维和地理综合能力。
区域间综合比较和区域间单一要素比较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典例分析】【例1】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答案】 A(2)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B.东南亚适宜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C.南亚有水稻种植业分布,东南亚有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D.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答案】 A【针对练习】1.读湄公河流域地理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以及民俗文化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对该地区有更直观的认识。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但针对本节课,他们可能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民俗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了解其主要气候特点、国家、物产资源和民俗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东南亚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在我国对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资源及民俗文化。
2.难点:对东南亚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民俗文化的深入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南亚的相关问题。
2.利用地图、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张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述东南亚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和图片,讲述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3.分析气候特点:展示东南亚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东南亚说课稿
东南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东南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东南亚”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的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其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为后面学习其他地区和国家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内容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够说出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分析东南亚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意识和全球视野。
(2)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热爱地理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3)东南亚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1)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2)东南亚地形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高考地理 第41讲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 人教大纲版
第四十一讲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I.必记知识全览一35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必记自然环境1.地形:东亚的西部多和山地,沿海多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地形,多;南亚地形分部分;中亚地形以、主。
2.气候:东亚和南亚沿海是典型的气候区;东南亚气候主要是气候和气候;中亚气候以为其主要特征。
一、1.高原平原丘陵山河相间崎岖火山三平原丘陵2.季风热带季风热带雨林干旱二、必记经济特征1.蒙古以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2.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
3.东南亚的主要经济作物有、、、等;矿产以和最为著名。
4.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和;经济作物有、、等;矿产主要分布在。
5.中亚的被称为“白金之国”。
二、1.畜牧业2.美国3.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石油锡4.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德干高原东北部5.乌兹别克斯坦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马平川考点祥解精剖细解入巿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东亚概况1位置、范围:①地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②范围:包括日本岛国、韩国、朝鲜半岛国家、中国临海、蒙古.内陆国家2地形特征及对河流影响:①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②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③对河流的影响: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3气候特征及成因: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人口与经济:①东亚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人口约1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考题 1-1 典型例题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本北部主要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洲生产石油钻井平台规模最大的国家是新加坡C.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蒙古D.印度在60年代推行“绿色革命”,旨在解决环境问题考题1-2 典型例题分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考题1—1点拨:日本位于东亚季风区,气候海洋性强,但仍为季风气候;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印度人口压力大,为解决粮食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推行“绿色革命”。
第一讲:东亚和东南亚
(2)历史原因:长期受殖民统治,殖民统治者将 东南亚许多国家作为他们攫取廉价原料的宝地,并压 制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以便他们倾销工业产品,从 中牟取暴利。这是造成东南亚地区长期以来以热带经 济作物种植和采矿业为主,出口商品以原料和半成品 等初级产品为主的重要原因。 (3)生产习惯:独立后的各国虽然比较重视发展 工业,但由于生产习惯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对大部分 国家来说,要彻底改变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
春季(冬春季节)风沙、(春季)干旱;夏季的洪 涝;春秋季节的土壤盐碱化。
(3)图中②阴影区域为我国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 导区(包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朝 鲜族自治州),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①位于我国与朝鲜(俄罗斯)交界处(临近边境), (隔日本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利于开展对外贸易; ②区内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水能、森林);③区 域内汽车(化学等)工业发达,紧邻松嫩平原商品粮基 地,工农业基础好;④有京哈等铁路经过,交通发 达;⑤国家政策支持。
10.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B ) A.技术发达 C.交通发达 B.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D.当地的市场需求大
【解析】A岛屿为苏门答腊岛,林、浆、纸一体 化生产属于原材料加工工业,选择在A岛生产主要是 由于该地森林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岛所在国家的首都为马尼拉 B.B岛为爪哇岛 C.A岛所在国家全部领土位于亚洲 D.B岛属于珊瑚岛
3.湄公河次流域开发 (1)流经地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中南半岛 (2)流经国家 中—缅—泰—老—柬—越六国 (3)开发 水能、水运、旅游、商贸等 (4)澜沧江—湄公河次流域开发的意义 ①加强与东南亚的交往与经济合作 ②开放云南,广西边境等地的贸易 ③湄公河流经金三角,加强对毒品的限制及反毒 的国际合作 ④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 ⑤巩固与缅甸的特殊关系,强化我国在印度洋的 权益 ⑥水量丰富,水利资源加以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与东南亚试题东亚、东南亚试题图3是沿 A (129°23′E,40°42′N)、 D (140°28′E,35°22′N) 两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回答1~3题。
1.A点位于D点的( )A.东南面 B.西南面 C.东北面D.西北面2.下列四幅气候直方图中,能反映B地气候特点的是( )A.① 8.② C.③ D.④3.D点年平均气温比A、B两点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径流图4是“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等压线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A.P3>P2>P1 B.P2>P3>P1 C.Pl>P2>P3D.Pl>P3>P25.此时a点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6.造成该岛降雪集中于P3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气压状况 D.海陆位置7.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A.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B.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化种植园C.精耕细作,以生产棉花为主 D.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8.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海岸线曲折,多海港 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C.岛国、多海港、海上运输便利 D.矿产资源贫乏9.日本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10.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流经的国家有( )A.8个 B.7个 C.6个 D.5个11.在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中,我国云南境内江段的主要效益在于( ) A.防洪 B.灌溉 C.航运D.水电12.关于开发湄公河流域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真腊风土记》(元)记载: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
据此并结合图5,13.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B.3~4月 C.5~6月D.7~8月14.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15.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C.南亚 D.中亚16.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A.极地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7.东亚东部沿海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是( )A.水稻、茶叶和蚕丝B.水稻、小麦和玉米C.小麦、大豆和高粱D.茶叶、小麦和棉花读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港口的排序依次濒临①②③④四大洋的是( )A.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科伦坡B.鹿特丹、旧金山、科伦坡、摩尔曼斯克C.科伦坡、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D.旧金山、鹿特丹、摩尔曼斯克、科伦坡19.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
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国界线上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C.丙位于板块交界线上D.丁位于我国地势分界线上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两地气候类型不同B. 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C. 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D. g地和h地地壳运动强烈22.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A.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 D. 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23.日本的大城市多为港口城市,这说明:A.城市的繁荣依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B.港湾水深的沿岸地势平坦开阔,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C.沿海地区更适宜人们的居住与生活D.港口的建设为城市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扩大城市规模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北部主要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洲生产石油钻井平台规模最大的国家是新加坡C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蒙古 D印度在60年代推行“绿色革命”,旨在解决环境问题25.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26.下列日本工业区中,主要产业与苏格兰中部工业区基本一致的是( )A.东京一横滨 B.大阪一神户 C.名古屋D.北九州读下图,回答第8~12题。
27.四图中,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的是A.①B.②C.③D.④28.图中四个岛屿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右图各气候类型与上图中四个岛屿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甲、②一乙、③一丙、④一丁B.①一丙、②一乙、③一甲、④一丁C.①一乙、②一丙、③一丁、④一甲D.①一丙、②一乙、③一丁、④一甲30.电子工业发达,有“硅岛”之称的是()A.①B.②C.③D.④31.影响日本“硅岛”电子工业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A.交通B.原料C.能源D.知识和技术32、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和萨尔温江B.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太平洋 C.地处低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湄公河平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重要农业区33、到东南亚新马泰等国家去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 A.泰国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缅甸34、观察中南半岛的地图,假如发展经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上游地区地处平原,水力资源丰富B.上游地区地处高原,可以发展种植业C.下游地区为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D.下游地区为平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的地区,经济发达35、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A.领土狭小,人口稠密B.位置优越,港口优良C.资源贫乏,位置重要D.粮食和淡水靠进口二、读图、填图题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100°E经线,它与赤道交汇于______________ 岛,该岛北面为______________海峡。
(2)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
其中最大的群岛国家是______________;唯一的内陆国家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a河流名称为____________,在中国境内名称是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洋。
(4)填下表,对比①、②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①_____________半岛②_____________群岛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
以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
地形处于中国____________山脉延伸段,山河相间,纵向排列;河口多____________ (地形)。
处于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多____________ (地质灾害)。
物产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热带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
多分布在____________等。
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出东经l40°经线和北纬35°纬线,离该坐标最近的城市是____________。
(2)填写图中主要岛屿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填写图中主要国家和海域名称:A______________海峡、B______________ (国家)、 C______________ (国家)、D______________ (国家)、 E______________ (国家)、F_____________海、G_____________洋。
(4)填写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业城市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5)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沿岸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班级姓名学号二、读图、填图题1.(1)苏门答腊马六甲(2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越南东帝汶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3)湄公河澜沧江太平(4)2,(1)东京(2)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3)朝鲜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日本太平(4)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福山(5 )太平洋和懒户内海原料、燃料需要进口,而工业产品需出口海外,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二、读图、填图题1.(1)苏门答腊马六甲(2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越南东帝汶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3)湄公河澜沧江太平(4)2,(1)东京(2)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3)朝鲜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日本太平(4)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福山(5 )太平洋和懒户内海原料、燃料需要进口,而工业产品需出口海外,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二、读图、填图题1.(1)苏门答腊马六甲(2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越南东帝汶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3)湄公河澜沧江太平(4)2,(1)东京(2)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3)朝鲜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日本太平(4)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福山(5 )太平洋和懒户内海原料、燃料需要进口,而工业产品需出口海外,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二、读图、填图题1.(1)苏门答腊马六甲(2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越南东帝汶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3)湄公河澜沧江太平(4)2,(1)东京(2)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3)朝鲜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日本太平(4)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福山(5 )太平洋和懒户内海原料、燃料需要进口,而工业产品需出口海外,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