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 第四版 第七章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开设对象(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目的:初步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化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和从事化学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学生获得先进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

其任务是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本科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他们“上路”、“上手”,从教学研究思路上让他们“开阔眼界”。

(三)开设对象: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生二、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无机化学及实验》。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采用讲授、自学、案例、讨论、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

在情景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在实践中学。

(二)考核方式:考试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54学时1、教学内容[主要内容]绪言(2学时)0.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体系.0.2化学教学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0.3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重点难点]:化学教学论的内容体系和教学目的[学生掌握要点]:研究对象、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体系.第一章化学教师(4学时)[主要内容]:1.1.我国中学化学教师教育现状1.2. 21世纪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和评价1.3 .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点难点]:了解现代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初步掌握发展型化学教师的评价方法;认识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和途径。

[学生掌握要点]: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和途径。

第二章化学课程(6学时)[主要内容]:2.1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及其发展2.2中学化学教科书2.3中学化学课程标准2.4国外中学化学教材概览2.5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重点难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其指导思想。

对中学化学教科书三序结合编写原则的理解。

[学生掌握要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作用及新课程理念,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结构体系、编写原则,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课时计划(教案)编课时计划(教案)编课时 计 划 ( 教 案 )编课时计划(教案)编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4课时计划(教案)编课时计划(教案)编课 时计 划 ( 教 案 )编号:07课时计划(教案)编课时计划(教案)编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9-2课时计划(教案)编号:10“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教育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化学本科专业一门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微格教学实践三个部分。

本课程曾于1997年、2001年两度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我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内容体系结构,并添加了新的元素。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其中显性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微格教学实践三部分,随着时代变迁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本课程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探究实验”、“远程化学实验”研究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引领基础教育进入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时代的新人才。

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入门篇、理论篇、技能篇、实践篇,既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和应用理论,更指导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实验教学设计思想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实验内容设计,包括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务求所设计的学生实验符合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及实用性的原则。

教学方法:本学科的教学对象是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师范性﹑示范性。

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有机化学第四版陈宏博答案第七章

有机化学第四版陈宏博答案第七章

有机化学第四版陈宏博答案第七章简介本文档是有机化学第四版陈宏博答案第七章的概要和重点解析。

第七章主要介绍了有机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和共价键等。

氢键氢键是有机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分子间作用力。

它是通过氢原子和一对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或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氢键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氢原子与电负性原子距离适中,形成一条直线或接近一条直线;氢键的角度一般是线性的;氢键的能量较高,通常在5-30 kJ/mol范围内。

氢键可以影响分子的性质和反应性。

它可以使分子的凝聚能力增强,从而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度等。

氢键还可以作为反应中的重要中间体,影响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一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由分子之间的瞬时极化引起。

它是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力,通常远小于氢键的能量。

范德华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极化-极化相互作用和极化-非极化相互作用。

极化-极化相互作用是两个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化-非极化相互作用是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虽然范德华力很弱,但它可以累积,并且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范德华力可以影响分子的相对位置和取向,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它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吸引力所引起的。

离子键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通常能量超过100 kJ/mol。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熔点和沸点,且在溶液中能够电离。

离子键可以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般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且在水中能够电离,形成电解质溶液。

共价键共价键是最常见的一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

它是最强的一种相互作用力,能量通常高于200 kJ/mol。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满足规则的电子配对原则和静电的吸引力。

共价键可以稳定分子的结构,并影响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共价键对于有机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结合教材P197~201的案例讨论
7.2.2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特点
(1) 具有驱动性
(2) 具有诱发性 (3) 具有易参与性: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参与形式多样化 (4) 具有可生成性 (5) 具有多重教育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7-3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7.3.1 案例分析 (师生共同讨论P206~210) 7.3.2 实施策略 (探究式教学录像观摩)
化学教学论
第7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第 7 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7-1 7-2 7-3 7-4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7-1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7.1.1 科学探究的涵义 7.1.2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7.1.3 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7.1.4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类型
3、任选一个课题,尝试设计一份探究式教学的方案 4、通过课堂上探究式教学录像的观摩,与同学讨论,写一份 观后感
86.88 73.27 73.56 60.91
91.8 90.8 83.61 86.89
78.16 73.56
图表 6 . 3
1 提出问题,2 预测和假设,3 制订计划 4 收集证据、得出结论,5 合作与交流
思 考 题
1、讨论有关探究式教学的问题:你的认识,疑问?困惑等等
2、通过查阅有关探究式教学的文献,写一篇综述或评述,要 求不少于5000字
7.1.3 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探 究 特 征 强 引导探索 探究式教学
发现学习
研究性学习
问题解决教学
启发讲授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高
7.1.4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类型

无机化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4.解:一元弱酸HA,pH=2.77c(H+)=1.7×10-3mol·L-1
HA H++ A-
c平/(mol·L-1)0.10-1.7×10-31.7×10-31.7×10-3
α=
5.解:溶液的pH=9.00,c(H+)=1.0×10-9mol·L-1
故c(OH-)=1.0×10-5mol·L-1
14.解: (3)= (2)×3- (1)×2=1266.47 kJ·mol1
15.解:(1)Qp= ==4 (Al2O3, s) -3 (Fe3O4, s) =3347.6 kJ·mol1
(2)Q =4141 kJ·mol1
16.解:(1) =151.1 kJ·mol1(2) =905.47 kJ·mol1(3) =71.7 kJ·mol1
p(Ar) =1103Pa
6.解:(1) 0.114mol;
(2)
(3)
7.解:(1)p(H2) =95.43 kPa
(2)m(H2) = =0.194 g
8.解:(1)=5.0 mol
(2)=2.5 mol
结论:反应进度()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2)0.050mol·L-1HOAc溶液中,
HOAc H++ OAc-
c平/(mol·L-1)0.050-xx x
c(H+)=9.5×10-4mol·L-1
pH=-lgc(H+)=3.02
2.解:(1)pH=1.00c(H+)=0.10mol·L-1
pH=2.00c(H+)=0.010mol·L-1
= =30.32,故 = 4.81031

化学教学论习题

化学教学论习题

化学教学论习题第一篇:化学教学论习题《化学教学论》习题第一章绪论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什么?2、化学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什么?3、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怎样?4、你认为自己离教师的差距在哪些方法,缩短差距的具体措施有哪些?5、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章化学课程与教材1、中学化学课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有哪些作用?3、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包括哪些重要内容?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你怎样理解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5、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原则有哪些?6、我国建国以来,化学课程教材的变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7、科学素质的内涵是什么?8、中学化学教材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第三章化学教学原理与方法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什么?2、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征是什么?3、中学化学教学原则是什么?4、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5、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需要遵循怎样的标准?试举例说明。

6、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等现代化学教学理论对化学教学起的作用是什么?7、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试述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程序、策略和实用的范围。

第四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1、实验演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实验演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3、请设计2个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案?4、演示实验技能的评价要项有哪些?5、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6、哪些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7、提出一个化学试验教学改革的新设想。

8、哪类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第五章化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1、化学学习的特征、化学学习的含义是什么?2、化学学习的类型有哪些?3、影响化学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化学学习的方法有哪些?5、化学学习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6、化学教学中任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7、请说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联系和区别。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第一章绪论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离子键化合物共价键化合物熔沸点高低溶解度溶于强极性溶剂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硬度高低1.2 NaCl与KBr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4 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 NaCl与KBr各1mol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K+ , Br-, Cl-离子各1mol。

由于CH4 与CCl4及CHCl3与CH3Cl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电子式。

a. C2H2b. CH3Clc. NH3d. H2Se. HNO3f. HCHOg. H3PO4h. C2H6i. C2H2 j. H2SO4答案:1.5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2b. CH2Cl2c. HBrd. CHCl3e. CH3OHf. CH3OCH3答案:1.6 根据S与O的电负性差别,H2O与H2S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答案:电负性 O > S , H2O与H2S相比,H2O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第二章饱和脂肪烃2.2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c)和(d) 中各碳原子的级数。

答案: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5-butyl-2,4,4-trimethylnonaneb. 正己烷hexanec. 3,3-二乙基戊烷3,3-diethylpentaned. 3-甲基-5-异丙基辛烷5-isopropyl-3-methyloctanee. 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 (iso-butane)f. 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2,2-dimethylpropane (neopentane)g. 3-甲基戊烷3-methylpentaneh. 2-甲基-5-乙基庚烷 5-ethyl-2-methylheptane2.3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背景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发展趋势1.3 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理解化学教学论的教育理念第二章:化学教学目标与内容2.1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2.2 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了解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掌握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2.3 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评价掌握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3.1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理解化学教学方法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策略3.2 化学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了解化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化学教学手段的创新与运用方法3.3 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与改进了解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指标掌握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策略第四章: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4.1 化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理解化学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方法4.2 化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了解化学教学资源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化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策略4.3 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评价与改进了解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评价指标掌握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改进策略第五章: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5.1 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方法5.2 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了解化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5.3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改进与提升了解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改进与提升方法掌握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有效运用策略第六章:化学教学中的学生学习与发展6.1 学生化学学习特点与需求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特点掌握针对不同需求学生的教学策略6.2 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掌握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方法6.3 学生化学学习评价与促进掌握学生化学学习评价的方法理解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的策略第七章:化学教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7.1 化学教师的角色与责任理解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掌握化学教师的责任与专业要求7.2 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掌握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理解化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7.3 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自我提升理解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第八章:化学教学研究方法8.1 化学教学研究的类型与方法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不同类型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2 化学教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如何设计化学教学研究项目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实施步骤8.3 化学教学研究的分析与报告学习如何分析化学教学研究数据第九章:化学实验教学论9.1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原则9.2 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法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技巧9.3 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第十章: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10.1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运用10.2 化学教材的类型与结构分析学习不同类型化学教材的特点掌握化学教材结构分析的方法10.3 化学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学习如何分析与处理化学教材内容掌握化学教材内容处理的策略第十一章: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1.1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解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1.2 化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学习多媒体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化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技巧11.3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信息技术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改进策略第十二章:化学教学与文化12.1 化学教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理解文化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掌握化学教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2.2 化学教学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掌握跨文化化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2.3 化学教学文化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文化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文化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三章: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13.1 化学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理解化学教学伦理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3.2 化学教学与法律的关系学习化学教学法律知识掌握化学教学法律风险的预防与应对策略13.3 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四章: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4.1 化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案例掌握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4.2 化学教学案例的编写与分享学习如何编写化学教学案例掌握化学教学案例分享的策略与方法14.3 化学教学案例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案例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案例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五章:化学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了解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趋势掌握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方法与技巧15.2 化学教学技术创新与发展学习化学教学技术创新的动向掌握化学教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策略15.3 化学教学论未来发展的展望理解化学教学论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的电子教案,共包含了十五个章节。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第一章导论科学教育:可简要地表述为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承载着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特殊任务。

从这项活动本身分析,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社会价值。

①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渠道。

②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参与的行动。

③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④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其基础性作用,首要作用之一是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

四种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

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机器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理论科。

课程要求: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高师生“入门”,从教学技能上培养训练上教高师生“上路”、“上手”,从教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开点眼界”。

总之,为即将步入中学教师行列的高师生在教育专业的“应知、应会”的基本功上打好扎实的基础,利于他们在“职后定向教育”研修、提高上不断攀高。

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改革化学科学的探究属性和社会属性,赋予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以特定的内涵。

探究属性:应多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较深刻的理解化学现象、理论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社会属性:应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化学知识。

公众科学素养:①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②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③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19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首次单独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在内容上体现了义务教育的特点,讲素质教育必须高度关注的思想品质教育、情感和态度教育、智力和能力教育融入其中,降低了某些概念、原理和计算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试验和联系实际的内容。

刘知新化教论第四版要点

刘知新化教论第四版要点

导论1.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价值一: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渠道。

通过这一机构(或渠道)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价值二: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价值三: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价值四: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统筹,遵照办教育的规律,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两种功能的关系,促使受教育者人人成为成功者。

2.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1)态度。

包括学生比较稳定的思想、兴趣和目的。

(2)过程。

发展学生的智力探究过程;让他们按照探究过程来对待科学问题和现象;让他们试探着去组织、设计并实施,学会解释、预测或控制探索的问题和现象。

(3)知识。

(4)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第2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改革3.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这种文明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人们运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STS热点问题(环境治理、能源开发、资源保护、基因合成、粮食增产等)4.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依据之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是设计课程目标的起点。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很快。

依据之三:化学学科的特征5.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科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技能方面获得良好发展。

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包括核心的化学概念、基础的化学原理、重要的化学事实及化学的应用等。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化学学习档案袋)活动表现评价书面测验7.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化学教学论课件——化学探究式教学(1)解析

化学教学论课件——化学探究式教学(1)解析
1、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收集证据: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 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3、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 科学问题做出回答 4、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 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5、交流发表: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 解释
教学流程P221
化学教学论
5、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
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视听并用:20% 老师演示:3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5%
以上研究表明,要学好某一知识,学生需要“做”—
科学家的探究
进行观察 表现出好奇,从已有识背景 中提炼出问题
使用技术和数学方法收集证据
利用已前的研究 提出可能的解释 在证据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解 释 考虑新的证据 添加解释 解释作为政策咨询
科学课化堂中学的教探究学论
表现好奇,从现有知识中提出问题 提出初步的解释或假说
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 通过观察收集证据 根据证据进行解释 考虑其他的解释 交流解释 检验解释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化学教学论
1、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 这个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 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问题。 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望。
未知性 发现性 探索性 过程性 开发性 主动性 互动性

国家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背景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1.3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熟悉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化学教学论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第二章:化学课程与教学目标2.1 化学课程概述理解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法2.2 化学教学目标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的内容与分类学会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方法2.3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作用与意义熟悉教材的编写原则与结构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3.1 化学教学方法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学会选择与运用化学教学方法3.2 化学教学策略理解化学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方法3.3 化学教学手段与技术了解化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第四章:化学教学评价与测量4.1 化学教学评价概述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4.2 化学教学测量熟悉化学教学测量的内容与方法学会制定化学教学测量工具4.3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与处理学会进行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1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流程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5.2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化学教学案例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化学教学案例的编写与评价5.3 化学教学设计实践能够独立完成化学教学设计学会对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第六章:化学实验教学论6.1 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与作用理解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6.2 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策略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常用方法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方案6.3 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技能培养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第七章: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7.1 化学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理解化学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方法7.2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学习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学会化学课程资源的利用技巧7.3 化学课程资源的应用与实践能够运用化学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学会对化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第八章: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8.1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意义理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8.2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种类与功能学习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种类掌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使用方法8.3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学会设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案第九章: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9.1 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学会运用化学教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9.2 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学习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规范掌握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步骤与要点9.3 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会展示化学教学研究成果掌握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技巧第十章: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10.1 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趋势理解化学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与挑战掌握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0.2 化学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实践学习化学教学创新的理念学会化学教学创新的实践方法10.3 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掌握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能够规划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解析: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

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

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

P 6 / 10 0.6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
试题的区分度 区分度是衡量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学生的指标。区分 度以D表示。是测验项目分析的重要内容,是作为评价 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通常用D表示, 取值范围为+1.00至-1.00,D越高时,试题的质量越 好;D为正时,试题积极区分。高分组通过率高,低分 组通过率低;D为负时,试题消极区分。高分组通过率 低,低分组通过率高。 D值的计算常用相关系数法和得分率求差法。
2 i 2 i 2 i i 2
与其总分是正相关时,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在该试题应得高 式中D为试题的区分度,n为考生总人数,Xi为该试题 分,说明该试题区分度好。若正相关性越强,则表示试题区 各个考生的得分,Yi为对应于Xi考生的总分。应用相关系数 分度越高。由积差相关公式可得 值的计算公式 : 法求得的D值具有普遍意义:若D D < O.2,则认为该试题的区 分度较差,;若0.2< D <0.4,则认为该试题的区分度一般, 应加以改进;若D> 0.4,则认为该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表 广东省化学高考试题内容效度统计)。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
如果试卷内容分布与命题双向细目表分布一致, 内容效度就高,反之则低。
思考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
频数 ( f ):把每一个分数归入一定的分数段。学生 例如,某校甲班 40名学生化学测验分数,依次
可以再现的程度。
信度值最高为1,表示试题可靠稳定。信度值最低为0, 表示试题不可靠。对于较大型的考试,例如考生在500人以
上,信度要求在0.80以上,对于年级考试,信度在0.60以上
就可以了,信度低于0.50的试题或试卷需重新调整或修改。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第一章绪论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为了使本科学生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是为了改进和完善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使苦情化学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观念,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能力,成为比较有市场竞争能力、有持续发展潜质的化学教师。

2、化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1)主动投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结合实际,提高学习活动水平(3)积极参与,适应学科的实践性。

第二章中外基础理论和中外中学化学课程概况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实践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

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科、学生。

2、化学炒家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实验为基础,使用特定的概念、定律和理论;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语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gn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有比较直接的联系等。

3、学生因素对化学课程设置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作为社会人,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4、课程编制的原则:实现教育目的的原则、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准的原则、适合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原则、综合化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5、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其优点是很明显的:(1)科学的逻辑成为编写书的体系,保持了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留,有利于学习者系统掌握。

(2)学科内容比较稳定、具体、合乎逻辑,便于老师的教授和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缺陷:(1)重视学科逻辑的系统性,却忽视了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易千百万学生偏重记忆,忽视理解,使学生成为接受并贮存知识的窗口,学生人主体作用不易发挥。

(2)和学科独立设置,彼此难以沟通和综合;学科统一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6、学生中心课程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和学习欲望的满足,突出活动或曰实践对学习的意义,因而即使目前,许多国家的课程中仍保留了部分此种类型的课程,如澳大利亚中学中开设木工课、戏剧课、烹饪课等,中国的中学开设劳技课等。

《化学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化学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化学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学时50学时三、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四、考试的目的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从师技能的掌握程度。

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五、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具有化学专业知识,且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基础。

六、考试的内容范围从事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七、考试方法期末闭卷笔试占70%,口试占20%,平时占10%。

八、对试题的要求1.题型比例客观性试题约占5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概念题等。

主观性试题约占50%,包括简答题、论述题等。

2.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为20:60:20。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化学教学论》,刘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各种有关化学教育的书刊等。

十、考试的具体内容第一章绪论知识点:1.本课程开设的时间2.本课程开设目的、任务3.本课程的特点4.本课程的结构考核目标知识:本课程开设的时间;开设的目的、任务;本课程的特点。

第二章中学化学学习论知识点:1.学习的类型2.中学化学学习中的迁移3.练习4.影响学习的因素5.中学化学的学习原则、方法考核目标:知识:学习的一般分类、学习的方式、迁移、迁移的分类、迁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过程、练习、中学化学学习的水平。

理解:化学学习的类型与过程、影响迁移的因素、练习的方法、中学化学学习的原则、方法。

简单应用:布卢姆对学习类型的分类、促进迁移的方法。

综合应用:奥苏伯尔对学习类型的分类、影响学习的因素。

第三章逻辑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知识点:1.逻辑思维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2.科学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考核目标:知识:类比、演绎、实验和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方法、模型方法、假说方法。

理解:比较、分类、归纳。

简单应用:分类的应用、演绎的应用、观察方法。

综合应用:比较的应用、归纳的应用。

化学教学论资料

化学教学论资料

化学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Breslow R)所概括的“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2.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

3.为什么要教/学 --------教育教学目的:一让学生获取先进的化学教育理论和观念;二让学生具备化学教学的实践能力;三能从事化学教学科学研究.4.化学教学论是化学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缩短师范学生向中学化学教师的过渡时间。

随堂讨论学生甲:曾经教过我的一位中学化学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化学课教得特别好,可见,不学化学教学论课程,一样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

学生乙:有一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大学阶段化学教学论学得非常好,从近几年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来看,他并未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学生丙:只要学好了化学教学论,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请就上述3种观点和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1.学习和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只是为将来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奠定一个基础。

所以,忽视或放弃化学教学论的学习当然不对,但也不要认为学好了化学教学论,将来就一定能胜任中学化学教学的工作。

2.化学教学论的学习,能使师范生在“准备阶段”接受最基本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教育,大大缩短了“求生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任职时间。

3.师范生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学好化学教学论和教育课程并保证教育实习等教育专业训练,涵养教育兴趣和技能,培养教学能力,从而保证毕业时成为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

4.毕业后通过增强自身解决和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策略,调整、更新、充实和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就会进而成为“学会反思,学会合作”的专家型教师。

5.化学教学论的学习要求:1.提高认识转换角色、2.讲究方法提高能力(3个学会)学会比较学会总结学会交流、3.善于积累勇于实践学习目标:(六会)会备课会写教案会做课件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学习方法:互动式听课查阅文献资料写小论文参加说课、试讲、观摩教学微格教学训练模拟训练化学教学论学科特点:1.“思想性”是指化学教学论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人、教育人。

化学教学论7

化学教学论7
(2)适用的教学情景
常用于讲授新课,讲授的内容浅显,不用学生外显式地回答问题,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i、有较强的组织教材的能力。
ii、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iii、教师有较强的讲演艺术。
(4)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i、有强烈的有意义的学习心向,能专心听讲。
ii、能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并能积极地进行思考。
(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
(3)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
2、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能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
3、两者的关系(如图)
(二)实验引导和启迪思维统一
(三)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统一
1、知识结构使基础知识的合理组合
2、认知结构是个人在感知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
i、为摸清学生的思路,针对学习中的典型的错误设计提问。
v、提问对象的选择
应根据提问的目的选择提问的对象
a、检查教学效果
b、组织教学,引起注意
c、测查最高学习水平
d、澄清易混淆的概念
vi、学生心理
多数是紧张的,影响答准率。
vii、教师的态度
要和蔼可亲,这也影响答准率。
Viii、教师的做法
a、注视学生,仔细听
教案首页
授课内容
第七章中学化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所需课时
6学时
主要教材或
参考资料
王佐书等编著《中学化学教学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刘知新著《化学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施良方著《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刘知新著《化学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任选一个课题,尝试设计一份探究式教学的方案 4、通过课堂上探究式教学录像的观摩,与同学讨论,写一份 观后感
学习方式:辩论
7.4.2 有关探究式教学的实证研究 研究案例:中学化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发展
有何作用?
1.实验班学生对化学课的认识及兴趣的发展变化 2.实验班学生在化学实验及学习活动中的变化
学习方式:分析比较讨论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的变化
人数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1 学前 学后 2 3 4 5 科学探究过程
探究是一个多侧面的活动
提 问 题 观 察 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明 确 假 设
设计调研方案
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
科学家的探究
进行观察
表现出好奇,从已有知识背 景中提炼出问题 使用技术和数学方法收集 证据 利用已前的研究 提出可能的解释 在证据的基础上发表自己 的解释 考虑新的证据 添加解释 解释作为政策咨询
阅读分析教材P196~197,将上述分类补充完整
7-2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7.2.1 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7.2.2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特点
7.2.1 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1) 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 收集证据: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 问题的证据 (3) 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问 题做出回答 (4) 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 们自己的解释 (5) 交流发表: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86.88 73.27 73.56 60.91
91.8 90.8 83.61 86.89
78.16 73.56
图表6. 3
1 提出问题,2 预测和假设,3 制订计划 4 收集证据、得出结论,5 合作与交流
思 考 题
1、讨论有关探究式教学的问题:你的认识,疑问?困惑等等
2、通过查阅有关探究式教学的文献,写一篇综述或评述,要 求不少于5000字
结合教材P197~201的案例讨论
7.2.2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特点
(1) 具有驱动性
(2) 具有诱发性 (3) 具有易参与性: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参与形式多样化 (4) 具有可生成性 (5) 具有多重教育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7-3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7.3.1 案例分析 (师生共同讨论P206~210) 7.3.2 实施策略 (探究式教学录像观摩)
7.1.3 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探 究 特 征 强 引导探索 探究式教学
发现学习
研究性学习
问题解决教学
启发讲授
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高
7.1.4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类型
(1) 按照探究的任务和问题的性质分: (2) 按照探究的环节分: (3) 按照探究的自主和开放程度分: (4) 按照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分: (5) 按照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分: (6) 按照探究开展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分: (7) 按照学生进行探究的组织形式分:
化学教学论
第7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第 7 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7-1 7-2 7-3 7-4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7-1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7.1.1 科学探究的涵义 7.1.2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7.1.3 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7.1.4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类型
关注 参与 实验 探究 解释 推论
整合 精致
反思 评价
7-3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7-4 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7.4.1 有关探究式教学的几个问题 7.4.2 有关探究式教学的实证研究
7.4.1 有关探究式教学的几个问题
(1)探究式教学与客观条件的关系 (2)探究式教学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3)探究式教学与知识传授的关系 (4)探究式教学与实验活动的关系 (5)探究式教学与过程方法学习的关系 (6)探究式教学与学习内容和教材的关系 (7)探究式教学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7.1.1 科学探究的涵义
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 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科学问 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 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 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
7.1.1 科学探究的涵义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式,也是中学各门理科课程的重要 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有利于学生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 科学的情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 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 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堂中的探究
表现好奇,从现有知识中提出问题
提出初步的解释或假说 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 通过观察收集证据 根据证据进行解释 考虑其他的解释 交流解释 检验解释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学生的探究活动都是探究与学科知识 相互结合融为一体的。他们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与研 究,建立起新的理解从而深化了自身的科学知识。
7.1.2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以其未知性、发现性与探索性、过程性与开发性、主 动性与互动性而:
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生掌握与应用科学知识,建构与发展科学概念,理解科学 的本质与过程; 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掌握学习策略 、探究方法和实 验技能,锻炼实践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科学学习的积极动机,培育 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有 效地改变师生关系 有利于利于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