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行与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行与思(转中国教师报)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常常想,我今生之“大事”是什么?

我今生就是为“教语文”这一大事而来。弹指30年,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且行且悟,回首自省,总结了语文教学四诀:读、做、写、友。这是我实践“教语文”之大事的一点思考,如能做得引玉之砖,幸甚。

读:力去贫瘠,冀希丰沃

记忆里,我在学生时代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唯一有些印象的就是在初中时读过一本叫《剑》的长篇小说,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只是浏览而已。由于小时侯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当我面对厚度寸余的书时,实在没有耐心仔细看下去。

参加工作后,被推到讲台上的我才发现自己阅读能力的浅薄与贫瘠,当我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并开始阅读时,我已经在讲台上站了七八年。让我真正下决心开始阅读,源于魏书生的报告。那场报告后,我的阅读之旅才真正开始。那时,阅读主要以语文教学杂志为主,我要感谢那段时间的阅读,是它们让我快速进入语文教师的角色,熟悉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技法与原理。是阅读促我反思:过去的自己是怎样无趣而无奈地站在讲台上荒废着自己与学生的光阴。

本以为,对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样的阅读量足够了。然而,2004年暑假,我的见解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也成为我语文教学生涯的另一个重要转折。

那一年,我参加了一个教师高级研修班,让我收益颇多。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知道了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知识。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阅读有了兴趣,而且跃上了新的层面:开始阅读语文教学专著,如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王荣生的《语文课程论基础》;也开始阅读语文教学之外的文史哲专著,如钱穆的《人生三论》、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余世存的《非常道》、余杰的《铁窗里的呐喊》、陈冠学的《大地的事》……这些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跳出教育看教育,才发现外面世界的精彩,才知道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

大量阅读后的成长与喜悦让我迫不及待地将阅读引入课堂,让我的学生也能在阅读中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开展课堂共读和课外阅读。课堂共读,就是班级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书单,由他们自由选择。在共读前,我会对学生进行简单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阅读。读毕,再在班级里交流研讨,围绕一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倡导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建立班级图书室。每学期由学生出资(100元左右)集中购买图书,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就有上百本图书可供选择。学期末,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出资购买的图书带回家。这样,一个学生花100元钱,既能得到100元的图书,又有价值四五千元的图书可以阅读。

开展读书竞赛。我会按月统计学生阅读的书目,对阅读数量多的

学生奖励图书;为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我在班级设立专门的读书心得橱窗,及时张贴优秀的读书心得或举办班级读书报告会;我也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校读了哪些书;邀请爱读书、会读书的家长或教师到班级里给学生讲读书的意义与方法。做法还有很多,但目的都是激励学生多读书,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这些年来,不仅学生阅读了很多书,跟随他们的脚步,我也阅读了很多书,那些书已经放了满满7个书架。

力去贫瘠,冀希丰沃,让我的底蕴能够丰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必须这样做。根不深无以叶茂,膏不沃无以光晔!

做:心怀学子,守望课堂

教育学生,有爱心是前提,但光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具体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我得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教育思路,即始终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中心,以学生自治为抓手促常规管理、师生对话的方式促心理教育、特色活动为载体促个性发展为基本点,开始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法的尝试。

尝试一,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的足迹》档案袋。立档以尊重个性、重在激励、促进发展为准则,它是为区别“家庭报告单”或“素质报告书”而设计的。

尝试二,书信式评语。学生的期末评价以“我想对自己说”、“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和“家长眼中的我”等几部分组成。我只用书信的形式给学生写评语。这样更有人情味。书信式评语将学生放在了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让我与学生走得更近,易于我与学生

进行多方位的交流。

尝试三,成立校园对话会。受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启示,我改造传统会议形式为“校园对话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思想在对话中成熟。

尝试四,设置心理聊吧。通过与学生聊天,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适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及障碍,有效解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心理聊吧成了学生心灵的港湾。

尝试五,不评“三好学生”。我坚持以激励、参与、个性、平等、民主、灵活为原则,设立不同的奖项,做到因人设奖,而不是按奖索人。

我始终认为,教育的阵地在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应围绕学生的需求教学。但在许多课堂上,教师总是让学生跟着自己转,把学生置于被动位置上,这样的课堂没活力,教学也就难以真正走近学生。

在我眼里,学生与课堂都是我追求语文之道的重要试验田,我的语文教学之根一直扎在学生中间,扎在课堂里。我始终以“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和建设简约、开放的课堂为原则,还学生课堂主角的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活力。我会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而不是越俎代庖,用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用我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我乐于带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自由地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对话,自由地去发现文本自身的魅力。

我愿意做一个勤于实践的语文教师,会为查找一份资料在南京几所高校的图书馆间奔走;我会关注其他行业的一些有意义的做法,学习并嫁接到我的语文教学上来;我会一个人披星戴月地闷在文印室里为学生印“书”;我会为一篇论文的写作而倾心倾力……

心怀学子,守望课堂,以思考与研究的姿态来教语文。我努力做“语文教学的实践者”。

写:勤笔不辍,孵化思想

时至今日,我写随笔已经有20年了,它早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从1993年开始写随笔,我就准备了两个本子,一本记录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本记录我人生的轨迹与感悟。如今,我仍然持续着同时写两本随笔的习惯,从未间断过。在第10辑随笔集《潮声有痕·樵夫日记》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年龄不言大,求是不言达;吃苦不言累,处世不言亏;笔耕不言倦,读书不言满;诲人不言弃,践行不言滞;敬业不言愚,进取不言缩。以实践、读书和思考为根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追求,以教育随笔为抓手,开始我的新一轮精神扩张之旅。”

聚沙成塔,披沙拣金。就在这看似寻常的文字里,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也在这日复一日的锤炼中形成。现在,教育教学随笔、人生感悟随笔共几十本随笔本静立在我的书架上,它们是我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最真实“见证人”。

我始终觉得,教师不可不写作,做语文教师更不可不写作。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梯子,是孵化教学思想的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