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9 文化与生活

合集下载

近五年高考真题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专题9 文化与生活

近五年高考真题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专题9 文化与生活

近5年高考试题精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2016江苏单科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2.(2016江苏单科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3.(2015年江苏政治18)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4.(2015年天津政治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5.(2015年课标卷Ⅱ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

三年高考2012018政治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9文化与生活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2018政治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9文化与生活解析版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2018年高考题1(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

这说明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葡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

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⑷正确。

故选口。

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成为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并非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①说法错误;④中“确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与真题完全整理: 文化与生活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与真题完全整理: 文化与生活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与真题完全整理:文化与生活目录考情分析 (1)考向预测 (1)思维导图 (2)知识清单 (2)文化与社会 (2)文化对人的影响 (6)真题再现 (11)【考情分析】【考向预测】高考对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上。

题目选项经常设置一些错误的观点,如故意扩大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完全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等。

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务必澄清这些错误认识。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及社会作用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正确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①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

②从宏观上看,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从性质上看,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

点拨:(1)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九文化与生活2试题含解析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九文化与生活2试题含解析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24陕西百校联考]住丽江古城、看福建土楼、听苏州评弹、吃上海本帮菜……“非遗+旅游”,提升着人们休闲生活的文化“腔调”。

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和享用文化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气,促进社会发展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相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新角度]一个村庄的变更,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变迁。

20世纪70年头起先,浙江安吉开山采矿,环境遭到严峻破坏。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一变天地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安吉余村“不卖石头卖风景”,成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这说明( )①文化的实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精神力气②优秀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强大的引领力和持续力③文化创新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4浙江嘉兴教学测试]2024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多年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汹涌澎湃的抗美援朝斗争中锻造的宏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创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建和享用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科学精神]党内政治文化是在确定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发挥着规范、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

这表明( )①确定的文化确定确定的党内政治生态②确定的文化是确定的政治的反映③确定的文化对确定的政治具有反作用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4山西太原名校考试]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气。

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考纲详解板块三__文化生活含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考纲详解板块三__文化生活含解析

专题04 考纲详解板块三——文化生活专题9 文化与生活【考纲原文】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常考视角】视角1 依托小岗村的改革成果、国家颁布的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考查文化的作用【例题】(2024·新课标Ⅰ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我国改革起先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隐私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改革犹如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

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动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

2024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意广阔农夫摆脱贫困、过上富有生活的期盼,党中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确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确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24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全部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方法的看法》,推动“三权分置”改革;2024年出台《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看法》,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化。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学问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模板【一】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方法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文化作用等一、是什么?(文化与生活)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3.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1.文化的社会作用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答题要素: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答题要素: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河南省2022高考[政治]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河南省2022高考[政治]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河南省2022年高考·政治·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12.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

这是为了①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②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有效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④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A. ①③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3.2022 年,我国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中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实际扣除费用=研发费用(1+加计扣除比例)],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A. 加大研发投入一减少扣除费用一少交所得税一增加净利润→扩大生产规模B. 多计扣除费用一增大应税所得一多交所得税一增加国家税收→获得研发激励C.多计扣除费用一减少应税所得一少交所得税→增加净利润一加大研发投入D.加大研发投入一增强企业创新一降低生产费用一赢得竞争优势一扩大产品市场14.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某县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配备环卫基础设施,招标引进专业环卫公司负责全县范围的污染水体治理。

该县招标引进专业环卫公司的目的是①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②节约公共服务支出,缓解财政资金压力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④改善公共产品结构,增强地方经济实力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5.2022 年,我国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拟按2.8%左右安排,比2021 年有所下调,但财政支出规模将比2021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

财政支出安排中,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8%,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以更好落实惠企利民政策。

河南省思想政治高考2024年仿真试卷及答案指导

河南省思想政治高考2024年仿真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河南省思想政治高考仿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正确的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是正确的。

2、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作用C. 计划和市场是相互排斥的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斥公有制经济答案:A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选项B错误,因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不起主导性作用,而是起辅助和调控作用。

选项C错误,因为计划和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是相互补充的。

选项D错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不排斥公有制经济,反而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______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人民当家作主D. 全面依法治国答案:B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选项A、C、D虽然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最本质的特征。

4、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______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

最新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超级精华通用版)

最新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超级精华通用版)

最新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专题一主观题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的考查一、主观题对文化作用的考查【命题视角】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对××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分析某一做法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创新对××的作用。

【高考典例】(2017·全国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模板构建】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2020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文化与生活一、单选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周期性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利用文字、语言图片、影像等媒介形式传播英雄事迹和精神,民众在视觉和听觉的震撼中、真善美的体悟中产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接受健康文化影响的过程往往是被动的③价值观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④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文字和书写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编撰和阅读书籍成了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累积、传承增长的重要方式。

这说明()A. 书籍一直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B.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和媒介C. 经验和知识的累积离不开文字和书籍D. 书籍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3.积极推进美育村建设,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

美育村建设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风文明和乡村文化品位,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这说明()A. 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是同步的B.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乡村也就全面振兴了C. 文化建设对乡村全面振兴有重要意义D. 文化建设需要对传统文化进于创造性转化4.阅读一本好书,能让生命变得更有质感,充沛内心的力量。

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难,却在书籍中获得了勇气;有的人困于琐碎的日常,却在书籍中拓宽了天地;有的人尽管身处贫穷,却在书籍中收获了精神财富。

读好书()A. 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生B.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C. 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 既能产生精神力量,也能产生物质力量5.“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政治专题09文化与生活Word版含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政治专题09文化与生活Word版含解析

功背后的文化内核,可见,鲁商的成功表明文化影响其实践活动,故 A 入选。B:,题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
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是强调文化对商业贸易的影响,故 B 排除。C: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对
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推动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 C 排除。D:鲁商文化是
齐鲁文化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方位展示,故 D 排除。故本题选 A。
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人质量时代”,这意味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
要支撑,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
决定因素。故选 D。
5.(2016·浙江高考真题)“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Βιβλιοθήκη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黎族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①正确;“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体
现了黎族文化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正确;③错误,文化的性质不是地理环境决定的;④错误,
黎族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黎族文化才是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动力;故选 A。
8.(2013·江苏高考真题)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
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最新2020-2021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最新2020-2021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一、单项选择题Ⅰ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B.旁听一次价格听证会C.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D.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解析:A属于经济活动;BD属于政治活动;C属于文化活动,故C符合题意。

答案:C2.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

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中“自然而然”的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说法片面,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C3.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C.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D只看到一面,C说法错误。

答案:A4.20世纪30年代一首《毕业歌》激励着学子们投笔从戎,汇入抗日救亡的洪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解析:A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C正确。

答案:C5.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高考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湖南卷]大美潇湘,山水如画。

“潇湘八景”最早由宋初山水画大师所作,作为一个超越地域和历史范畴的美学意象,成为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化母题与图式,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

亦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

”由此可知()①潇湘的自然山水是能被艺术家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③“潇湘八景”作为美学意象是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④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寓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共性之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意识、社会意识潇湘的自然山水作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正确。

“潇湘八景”虽作于宋初,但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这说明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③正确。

潇湘自然山水的法则是客观的,不能被设定,②中“设定法则”说法错误。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④认为个性寓于共性之中,错误。

2.[2024·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只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答案:A解析:B、C的说法没有错误,但这不是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原因,故排除。

D的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正确。

高三政治走进文化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政治走进文化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政治走进文化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

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答案】D【解析】本题材料中“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说明了该地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我们抵制的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而不是农村通俗文化,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农村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地继承,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故C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

2.有人说,大众文化就是眼球文化,只有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的传播才变得有意义。

此观点没有看到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是()A.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B.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形式多样的文化C.通俗的、多样的、人民容易接受的文化D.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的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要求,要从形式、性质两方面入手,材料中的观点忽视了对性质的要求,故D项正确。

3.山东省嘉祥县委县政府组织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观看以该县优秀共产党员朱庆来为原型而拍摄的电影《丰年》。

观看人员深受感动,坚定了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这表明()①优秀的作品能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弘扬主旋律,反对多样化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知识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知识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知识第一课文化与生活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4.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5.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7.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新课标版)考点:9 文化与生活 含解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新课标版)考点:9 文化与生活 含解析

考点9 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1.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提取、对教材理论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解析)选B。

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不同国家的城市雕塑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色彩,而不是对世界文化的认同,②错误;城市雕塑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蕴含了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③正确;④“决定”夸大了城市雕塑的作用。

2.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

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回答本题必须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正确解读:文化价值即文化的作用;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是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在文化市场流通的文化产品,由文化产业部门提供。

(解析)选A。

文化产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城市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优秀城市雕塑去认识,①入选;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说,优秀的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③入选。

优秀城市雕塑的社会效益是主要的,经济效益要服从于社会效益,②不选;④明显与事实不符,不选。

二、非选择题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河南省商丘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9 文化与生活

河南省商丘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9 文化与生活

河南省商丘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9 文化与生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25分)1. (15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和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活动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关于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

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替不同“任务”组成的一个职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但人工智能不是直接替代职业岗位,而是替代工作内容,并且人工智能改变工作范式也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我国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必然经历产业、消费升级引领就业升级,让一些“低端”的不安全的就业岗位消失。

可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重要的是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2. (10分) (2017高二上·昌吉期末)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是近段时期社会热议的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改革.创新”话题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探究一改革】甲组同学收集材料:“十一五”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整体改善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因此,我们的改革不能等、不能拖,需要加快。

当下,我国改革正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尤其要加快推进涉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城乡管理等社会改革,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探究二创新】乙组同学收集材料: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与以前相比有显著不同,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在此基础上,“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五年”。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

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1)

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1)

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类汇编文化与生活(含解析)32.[2021·广东卷]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仍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行辩论会。

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试探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

”以下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试探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拍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确信可不能有深远持久的阻碍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32.D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文化阻碍人的特点的明白得。

理性试探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A表述错误。

小李的主张是支持深阅读,反对浅阅读,B与材料主旨不符。

不管是深阅读仍是浅阅读,都可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阻碍,C说法过于绝对。

分析材料能够看出,小张以为“深阅读”具有深刻的理性试探和叩问心灵的力量,D项符合题意。

8.[2021·安徽卷] 最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取得繁荣进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

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进展的基础②文化对人的阻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一辈子,增进人的全面进展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增进社会进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阻碍。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进展的基础,排除①。

先进的文化才能增进社会进展,排除④。

文化建设改变了每一个人,可见文化与人的关系,故答案为C。

25.[2021·北京卷]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物企业在这一古老聪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骨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

这说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阻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彼此融合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2023河南全国乙卷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真题解析(全国乙卷)

2023河南全国乙卷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真题解析(全国乙卷)

2023河南全国乙卷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真题解析(全国乙卷)2023河南全国乙卷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真题解析(全国乙卷)高中政治的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当中有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以及多项选择题。

要想政治拿高分,选择题尽量不要丢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河南全国乙卷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真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河南全国乙卷高考政治试卷及答案真题解析(全国乙卷)思想政治适用省份: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江西、内蒙古一、选择题。

12.劳动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独立课程后,一些企业加大了儿童劳动工具的开发与生产,销售市场也不断升温,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儿童使用的锅、碗、炉、勺、铲等厨具销售火爆。

上述现象反映的经济道理是: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内容,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②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供给转型才能扩大需求④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新消费热点催生新生产业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某农机企业为了推广智能农业机械,推出一种新的营销服务模式。

该模式允许农户选择短期租赁、系统代运营服务,农户支付较低服务费用后获得业务支持,如播种、杂草控制、施肥、灌溉、土壤分析等。

目前,这种服务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

该模式被市场广泛认同的原因在于:①减少农机研发成本,扩大农机生产规模②推动智能化生产,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③加速农机运营周转,增加农机使用效益④降低农户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经营效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管子》中记载:鲁梁两国百姓惯于织绨(古代一种织物)。

齐国禁止国内织绨并要求所需绨服全部从鲁梁购买,同时齐桓公带头穿绨服,百姓纷纷仿效,结果绨价大涨。

鲁梁国君遂要求百姓少种粮而全力发展绨业。

然而一年多后,齐桓公率百姓改穿帛服,并封闭关卡与鲁梁断绝经济往来。

很快鲁梁粮价飞涨,百姓陷入饥荒,纷纷投奔齐国。

三年后,鲁梁臣服于齐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南阳市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9 文化与生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25分)
1. (15分)(2016·河东模拟) 材料一:“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材料二: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破局行动,要打破原有格局,特别要让一些原有利益格局伤筋动骨,重新组合甚至直接取缔。

废旧立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1)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2)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一中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3)
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
2. (10分)(2016·石家庄模拟) 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

会议要求,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专家表示,“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

”城市工作留“基因”、续“文脉”,对于保护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做好中国城市工作意义重大。

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集约发展,
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城市规划和管控要留“基因”、续“文脉”的必要性。

(2)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谈谈对“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

(3)
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请你为省会石家庄的城市建设提两条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25分)
1-1、
1-2、
1-3、
2-1、
2-2、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