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摘要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引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时期、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概要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1840年鸦片战争1.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矛盾•英国私人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平等•鸦片走私与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1.2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中国军队的失利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的割地赔款•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2.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清朝政权的腐败与内外压力的加剧•兴中会、同盟会等民主革命党派的兴起•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爆发2.2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结果•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权与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革命政府的改革措施•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第三章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3.1 北洋政府的建立和特点•袁世凯的权力掌握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近代国家机构的建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袁世凯垮台与军阀混战的开始3.2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政治上的混乱和党派斗争的激化•经济上的殖民侵略和国民经济的困境•社会上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3 北洋政府时期对中国的影响•民主革命的理念在社会上的传播和深入•西方文化的引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4.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与青年学生运动的兴起•威权政府的专制统治与人民需求的增加4.2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影响•学生示威游行和反对帝国主义情绪的高涨•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新文化思潮的传播•全面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农民革命5.1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早期阶段•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的组织和发展5.2 农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土地革命和农民协会运动的兴起•农民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第六章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6.1 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的侵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壮大•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6.2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盧溝橋事變与全面抗战的爆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艰难曲折的胜利•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奠基结论本文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各个章节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一、清朝衰落与西方列强入侵
1.1 清朝的腐败与内忧外患
●官僚体制的僵化与腐败,导致国家治理能力下降;
●社会矛盾的激化,天灾人祸频发,民生困苦;
●西方列强的崛起,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签订更为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1.4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1.5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
●条约内容:更加不平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2.1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斗争对象:清朝封建统治;
●运动特点:兼有宗教色彩。

2.2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抗击
●民间团体兴起,主张扶清灭洋;
●抗击八国联军,表现英勇;
●但对清朝认识不足,被其出卖。

三、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兴起
3.1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学习西方的热潮;
●涉及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

《中国近代史纲要》1~7章复习摘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1~7章复习摘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1~7章复习摘要2009-06-15 13:30 |(分类:默认分类)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精品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精品资料

综述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18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3.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4.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5.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6.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7.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宗长制。

8.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9.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10.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主见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12.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帝国主义的操控;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的保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广大人民日益贫穷化。

14.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15.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16.两对主要矛盾:一、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概括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概括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概括摘要: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政治体制与王朝更迭2.经济发展与地域差异3.社会矛盾与潜在危机二、鸦片战争与近代化的开端1.战争背景与原因2.战争过程与影响3.近代化的初步尝试三、太平天国运动1.运动的起因与目标2.战争过程与势力扩张3.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影响四、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与国际局势2.战争过程与领土割让3.战争后的国内政治变革五、洋务运动1.运动的起因与目标2.运动的主要举措与成果3.运动的历史评价六、戊戌变法1.变法的背景与过程2.变法的内容与目标3.变法的失败原因与历史影响七、辛亥革命1.革命思想的兴起与发展2.革命过程与成果3.革命后的政治动荡与历史影响八、民国的成立与北洋政府时期1.民国的政治体制与行政区划2.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内政治状况3.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九、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运动的起因与过程2.运动的影响与历史意义3.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十、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1.国共合作的基础与过程2.抗日战争的背景与战况3.战争胜利后的国内政治格局十一、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1.战争背景与战略部署2.战争过程与结果3.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十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改革开放的背景与举措2.经济体制改革与成果3.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正文: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清朝的政治体制为封建君主制,国家实行中央集权。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腐败问题,清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总体上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

在国内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鸦片战争爆发。

二、鸦片战争与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的。

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战争结束后,一些有远见的士人开始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推动国家近代化。

然而,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己划的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己划的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导言(2学时)(上篇)重点难点:1、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答: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2、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前是封建社会)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相互关系: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所以要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所以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

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

P1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中国现代史:1949-今2.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

P1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就往入村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3.近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做出的四个重要选择。

P2“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四个选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4.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是近代中国落后和贫困的根源。

P12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5.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P1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6.近代中国落后和贫困的根源是?p12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7.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p12一般来说,当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

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8.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的p30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P17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10.掌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要点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要点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要点汇总(纯手工制作,欢迎支持!)分享首次分享者:爱如空气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2.、三元里人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3.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4.1895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第一,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第三,戊戌变法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6.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

7.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8.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组织比较松懈,派系复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9.简答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期间,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行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10.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行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喜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1.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情况决定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和背景
1.1 清朝末年的国家危机
1.2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
1.3 维新思潮和改良运动的兴起
1.4 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的诞生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1 辛亥革命和建立民国
2.2 红色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3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贡献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3.1 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演进
3.2 经济制度的演进和变革
3.3 文化变革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3.4 科技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四、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和重要事件
4.1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4.2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
4.3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4.4 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五、中国近现代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5.1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总体评价
5.2 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目标
5.3 中国近现代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5.4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6.1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验和教训
6.2 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思考
6.3 中国近现代史的对外交流与学术研究
6.4 中国近现代史对全球化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站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资本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

这是,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资本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在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摘要:
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概述
二、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方法
正文:
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概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门讲述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现在的这段历史。

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程,也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二、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讲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

2.旧民主主义革命:讲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间内,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

3.新民主主义革命:讲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中国人民进行反抗的历史。

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方法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需要掌握以下方法:
1.宏观把握,理清思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整体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加强记忆,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结果和影响,形成基本的历史认知。

3.以时间或事件为轴线,总结相通的知识点:通过时间或事件的关联,理解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

近代史的发展经历了辗转与曲折,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本文将从晚清时期开始,概括地介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和主要事件,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时期。

二、晚清时期晚清时期,中国正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压力和挑战。

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的动荡和内忧外患的加剧。

同时,晚清政府的贪腐和无能也使得国内的民间反抗和革命思潮不断升温。

三、戊戌维新戊戌维新是晚清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改革来挽救中国社会的危机。

然而,由于改革力度不够,改革运动最终失败,但它为中国革命的觉醒和崛起铺平了道路。

四、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其目标是推翻满清政权,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民主中国。

在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组织起来,激发了整个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和力量。

最终,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政权,为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五、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华民国国共两党合作下的一次重要战争。

这次战争的目标是统一中国、消除军阀割据和推进现代化建设。

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中国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将武力集中对抗北方军阀,最终取得了胜利,并使中国重新实现了内部统一。

六、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艰苦的一场战争。

这次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重要阶段。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的开始。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开启了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历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跨越了从1840年到现在的时期,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阶段。

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历经的变革和风雨,昭示着一个伟大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努力。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成为了殖民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走上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道路。

晚清政府不仅自身腐败无能,而且由于不愿改革,不敢开放,导致中国一步步走向衰落、壮大外国势力,除夕夜事件、甲午战争等都是中华民族遭受的奇耻大辱。

自此之后,中国先后诞生了一系列革命运动,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

从1850年开始,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率农民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农民群众首次得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此外,也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

接着,戊戌变法运动爆发,其主张以改革求强,提出了《钦定宪法大纲》、列举了改良方案,但由于满族权臣慈禧太后和康有为等人的压制,未能实现。

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创立,其宣扬三民主义,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基本理论之一。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宣布了中国的共和制度,结束了清朝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较为遗憾的是,外围势力为了维护自己在中国的利益,秘密地开展了“二十一条”、协助清廷平定革命等行动,导致中国内忧外患,未能如愿地实现民主与自由。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人为反对外国侵略加强中国民族意识的一场运动,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该运动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文艺革命的潮流”,于是就有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成功地推翻了蒋介石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走过了很多历程,如“三反”、“五反”、合作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目的都是为了让中国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从1840年至1949年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剧变和国家的动荡。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近代史的纲要,以便大致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清朝的衰落和外国侵略- 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 随着条约签订,中国开始向西方列强开放港口和贸易。

- 1850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中国,清朝政权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最终被清军镇压。

- 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再次失败并签订了《中法新约》。

起义运动和政治改革-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再次战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 孙中山成为革命的领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要抗议活动。

国共抗日战争和内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各阶层团结起来进行抗战。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内战爆发。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国共合作结束。

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侵略和内部政治动荡的挑战。

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转折点。

通过了解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演变。

注意:该文档仅提供简要纲要,并不详尽列举全部事件和细节。

如需深入了解,请参考相关史书和研究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变迁的历史,经历了无数风云变幻的时刻。

我们从鸦片战争开始,慢慢走过一段漫长而又痛苦的旅程。

这段历史不仅关乎国家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1.1 背景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真是让人心痛。

19世纪初,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很脆弱。

外有侵略,内有,满清王朝的衰败让人担忧。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鸦片。

这个白色粉末,害得不少人沉迷其中,家庭破碎,社会动荡。

满清相关部门的无能让人失望,直到1850年,终于爆发了这场战争。

1.2 战争过程战争真是惨烈。

英军的火力强大,清军无奈抵抗。

大家都知道的“林则徐”,为了抵制鸦片,果断下令查禁,结果惹怒了英国。

战斗开始后,清军节节败退,连连失去多个沿海城市。

直到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国土割让,赔款如山,真是让人感到心痛。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背景与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这段历史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幕。

那时候,社会矛盾积累得相当深,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洪秀全,一位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他希望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真是令人感动。

他的信念吸引了大批失望的民众,大家心中都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2.2 运动过程太平天国的兴起如同一阵狂风,迅速席卷南方。

短短几年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甚至攻占了南京,改名为“天京”。

这一段时间,简直就像在追剧,高潮迭起。

可惜,光辉不久,内部分歧、外敌夹击,终究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2.3 历史影响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

让人们明白,想要改变命运,必须付出代价。

即使失败,洪秀全的理想也激励了后来的很多人,像鲁迅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洋务运动与变革3.1 洋务运动的提出在经历了多次惨痛的教训后,清朝的官员们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这个时候,许多有远见的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兴办洋务。

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

鸦片战争前世界--欧美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

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有以下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以上四特点,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危机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表现在: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增长,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上,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片言只语获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

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鸦片战争中的世界英、美、法率先确立资产阶级英国1688年确立资产阶级统治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36年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第二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进行军事侵略,迫使签订不平等条约。

《江宁条约》、《望厦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操作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作中国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操作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中国政治,成为支配中国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在谈论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厚重感。

这里面有太多故事,有荣耀,有苦涩。

我们从鸦片战争说起,翻开历史的第一页,仿佛看到那一个个勇敢而无奈的身影。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觉醒1.1 鸦片的引入鸦片,听起来可能没啥了不起。

但在19世纪初,它成了侵略者手中的利器。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鸦片大量走私进来。

那些年,麻木和无知笼罩着整个社会。

清朝相关部门对此视而不见,民众深受其害。

可想而知,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阴霾之中。

街头巷尾,满是因吸食鸦片而迷失的灵魂。

1.2 战争的爆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不只是为了鸦片,更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未来。

英军的炮火轰鸣,仿佛在对清相关部门发出挑战。

面对强敌,清军士兵们虽然勇敢,但武器落后、训练不足,显得无比苍白。

最终,清朝以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不仅是屈辱,更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二、辛亥革命与民主的曙光2.1 革命的火种时间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悄然酝酿。

这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青年人都在渴望改变。

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犹如点燃了整个国家的心。

孙中山等人站出来,倡导民主和科学。

他们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仿佛带来了久违的春风。

2.2 新的政权经过几个月的斗争,清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民国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

各地军阀割据,国民相关部门的权威被削弱,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令人心痛。

2.3 文化的变革辛亥革命不仅是政治上的变革,还是思想文化的洗礼。

五四运动随之而来,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白话文的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新思想,参与社会变革。

青年人的热情,犹如春天的嫩芽,蓬勃而生。

三、抗日战争与民族的团结3.1 侵略的威胁抗日战争的爆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中华大地。

那段历史,犹如一把刀,划破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

面对外敌,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

近现代史纲要摘要

近现代史纲要摘要

1.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2.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第一、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中国近现代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第三、中国近现代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一个极度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四步曲:一是商品输出(棉布、呢绒等),第二步是鸦片走私,第三步是武装侵略,第四步是不平等条约,通过后面两步,强行打开中国大门。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在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生的多次武装侵略的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在这些累累的罪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有三大惨案:第一大惨案是: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这一次惨案,日军在四天之内,屠杀中国的居民两万人;第二大惨案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屠杀义和团民和平民的惨案,仅在北京的张王府一处,就枪杀义和团民和居民1700多人;有一队侵略军竟把一群中国居民逼到一个死胡同内,用机关枪扫射,“直到不留一个人为止”。

第三大惨案是:190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制造的江东64人惨案,这一次惨案沙俄军烧光了中国的村庄,杀死和烧死了中国的居民,把中国的居民赶于黑龙江活活的淹死。

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回答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毛泽东)。

也就是: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纲要摘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摘要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 近代史1、《南京条约》:1842 年8 月29 日,中英代表在南京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一、开放广州福州上海宁波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二、割让香港给英国。

三、赔偿2100 万元给英国。

四、进出口税率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定。

五、废除“公行”制度。

《虎门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需要议定关税率及其他有关问题,中英在广州继续谈判。

1843 年10 月8 日双方又在虎门签订了《虎门条约》,英国获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2、列举鸦片战争前后学风转变的5 个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梁廷枂《海国四说》3、照旧交粮纳税: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适应现实的迫切需要,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得不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仿照清朝的办法,即地主是田赋的主要交纳者,征收地丁银和糟粮。

4、辛酉政变:咸丰皇帝死后,6 岁的载淳即位,其母尊为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变发生在农历辛酉年,故称“辛酉政变”。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后期,政权的封建性越来越浓厚,领袖们的思想作风由朴素转变成对名利和奢侈生活的追求,领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

1856 年9月天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的分裂,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相继丧命。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是天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守的转折点。

6、《资政新篇》:1859 年洪仁玕总理太频天国朝政,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

这个建议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比起原有的平均思想主义是一大进步。

他在“向西方学习”这点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但《资政新篇》除洪秀全表示大多赞同外,在太平天国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也没有实行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摘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 近代史1、《南京条约》:1842 年8 月29 日,中英代表在南京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一、开放广州福州上海宁波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二、割让香港给英国。

三、赔偿2100 万元给英国。

四、进出口税率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定。

五、废除“公行”制度。

《虎门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需要议定关税率及其他有关问题,中英在广州继续谈判。

1843 年10 月8 日双方又在虎门签订了《虎门条约》,英国获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2、列举鸦片战争前后学风转变的5 个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梁廷枂《海国四说》3、照旧交粮纳税: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适应现实的迫切需要,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得不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仿照清朝的办法,即地主是田赋的主要交纳者,征收地丁银和糟粮。

4、辛酉政变:咸丰皇帝死后,6 岁的载淳即位,其母尊为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变发生在农历辛酉年,故称“辛酉政变”。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后期,政权的封建性越来越浓厚,领袖们的思想作风由朴素转变成对名利和奢侈生活的追求,领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

1856 年9月天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的分裂,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相继丧命。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是天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守的转折点。

6、《资政新篇》:1859 年洪仁玕总理太频天国朝政,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

这个建议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比起原有的平均思想主义是一大进步。

他在“向西方学习”这点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但《资政新篇》除洪秀全表示大多赞同外,在太平天国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应,也没有实行过。

7、湘军的组建:1853 年初,由于攻打太平军的八旗、绿营的溃败,咸丰皇帝下令各省组织地主反动武装。

曾国藩受命在湖南以湘勇为基础,略仿明戚继光的成法,募练了一支不同于绿营制度的军队——湘军。

湘军用知识分子为营官,以同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为纽带,实行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军纪教育和军事操练。

8、清流派:洋务运动时期,由于洋务派在军机处占了多数,属于顽固派的李鸿藻感到势单力薄,于是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在自己周围,以壮大声势。

这批人也以依附李鸿藻为进身之阶,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号称“清流”。

9、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 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10、洋务时期的几次大争论:1、第一次大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制船造炮以资“自强”;西方诸国是不知礼义的蛮夷,还是科学进步、政教昌明的国家。

争论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守旧与开明的不同政见之争。

2、第二次大争论因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掀起,实际上是要不要办洋务,要不要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场政治斗争。

3、第三次大争论因刘铭传建议修建铁路引起,洋务派支持而顽固派不但反对修铁路,也反对一切近代的机器制造工业,最终以洋务派的失败告终。

11、19 世纪60-80 年代边疆危机:沙俄入侵新疆后被收复,但通过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共割占我国7 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日美侵犯台湾;英法入侵云南,中国被迫签订《烟台条约》;英俄进窥西藏。

12、《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期,随着日军的步步逼近,清军的接连败溃,慈禧太后急切求和。

1895 年李鸿章和日本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

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5、允许日本臣民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3、维新运动时期的康有为变法理论: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中国儒家的今文经学的“三统”、“三世”说是康有为的两个政治思想来源。

他根据这个思想学说构筑了自己的维新变法理论体系,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这两部书的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

这两部书都是利用古书古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

14、东南互保运动:义和团和清军在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美等国害怕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他们所控制的长江流域,于是与东南督抚勾结,策划了“东南互保”,清政府也默许这个运动。

“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并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

他们之间的勾结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同时利于帝国主义集中兵力镇压义和团。

15、邹容与《革命军》: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想的宣传品中影响最大的其中一部就是邹容与《革命军》。

邹容以满腔的热情歌革命,歌颂民主,论述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他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把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指出只有打到帝国主义的“奴隶总管”清王朝,中国人们才能获得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16、清末新政开展的步骤、主要内容:慈禧太后挟光绪逃亡西安期间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1901 年4 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主要包括改革管制、改革兵制、改革学制、奖励工商四项内容。

17、评价同盟会: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同盟会成立后知识分子比重大大增加,设计了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组织方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同盟会具备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规模,并成为当时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

但是同盟会仍存在不少弱点:成员对纲领的态度并不一致,同盟会所设计的组织系统也始终没有完备地建立起来,各地分会往往处于分散的、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状态。

18、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 年7 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

1917 年5 月黎元洪总统“府院之争”。

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

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

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

6 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

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

7 月1 日溥仪正式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12 日溥仪退位,这场复辟丑剧仅12 天就迅速破产了。

现代史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民国初年,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并办法一系列保护工商业的法令规章,鼓励人们兴办实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依旧很小,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小工厂多,大工厂少。

2、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五四爱国运动兴起创造了条件。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火索),进一步步激化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军阀与人们大众的矛盾,终于酿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具有与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正真的群众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以上几个历史特点,它也就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1.3.804.1511, please register!3、试论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国民党进行改组、创办黄埔军校、成立广东革命政府,并在共产党和俄国共产国际的合作下,在全国工人农民的支持下,进行了两次东征,统一两广,采取各个击破战略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军,其余地方军阀都转向拥护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崩溃。

此时人民解放运动高涨。

但战后汪、蒋集团与共产党的决裂使国民革命遭到彻底失败。

4、试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在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性的前提下,全体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把国民党改造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这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提出并促成的。

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从而把旧民主主义发展成新民主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5、北伐战争进军过程及其胜利原因:北伐战争的序幕是援湘战争,接着北伐军先后在两湖、江西、福建取得胜利。

之后北伐军东路军入浙江,中路军向苏皖推进,西路军入豫,均取得胜利,最后北伐军会攻河南。

在北伐胜利军进军的形势下,其余各省军阀都转向拥护国民政府。

由于中共合作、苏俄帮助与国民党改组、黄埔军校兴办壮大了革命军的力量,而各路军阀之间不间断的明争暗斗,促使北伐迅速取得胜利。

6、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北伐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清共”和打击国民党左派,为建立一个由他控制的国民政府做准备。

1927 年4 月17 日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国民政府于18 日在南京办公,宣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7、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改订新约运动”述评:国民党政权初期,向列强提出改订新约问题,即就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与各国交涉,中国关税自主权得到承认,但取消领事裁判权问题没有取得成果。

国民政府改订新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制造国家独立自主形象,借以缓和革命人民反帝和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另一方面是以此取得各国的承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