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讲课教案
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
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一、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小学生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主要是根据课堂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负荷量。
负荷量是以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为载体。
因此一堂体育课是否能达到锻炼身体又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课堂教学负荷。
二、教学实践举例在通过参加不同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和自己实习总结,发现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完全忽视了这一观点。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这样的情况屡见不怪,例如:某小学关于立定跳远的公开课教学。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基础准备活动4×8拍,时间5分钟。
基础部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时间15分钟。
学生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导,时间10分钟。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练习,时间5分钟。
结束部分:放松操和布置作业。
上述课程设计在结构上合理有层次时间安排也恰当,但是他仅限于运动时间、运动目的上设计完善。
在这种运动负荷小频率低的课堂上运动时间与运动负荷相结合就不能达到合理的密度与负荷量调控,学生难以造成预期的疲劳程度,因而不能出现或很少出现超量补偿,即没有取得明显的运动效果。
学生课堂频率过低,在形成教学运动技能的过程及发展就没有明显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总结1.体育教学课堂负荷安排在体育教学中要将负荷量融入其中必须要十分明确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注意事项。
明确运动目的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明确学生水平阶段、明确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要达到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文化娱乐、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竞技水平的效果。
2.体育教学课堂密度的合理性体育课的密度是一节体育课中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
体育课综合密度安排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整体效果,进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体育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并且大中小负荷量度合理交替。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X 1 0 一3 . 所 以 力 求 一 次 课 学 生 练 习 时 间 在 百 分 之 三 测 定 一 次 时 间 为 :O米 加 速 跑 为 7秒 , O米 车 轮 跑 为 8秒 , 0 0 21 2 3 3
十 五 左 右 。 我 们 知 道 一 堂 课 中 学 生 做 练 习 总 时 间 与 课 的 总 时 米 跨 步 跑 为 8秒 ,O米 快 速 跑 为 6秒 。 3
的 问 题 。 而 这 个 问 题 在 工 作 中 往 往 是 难 以 掌 握 好 的 。 多 年 生 的练 习次 数 , 便科 学 地 安 排 课 的 练 习 密 度 。 以
来 , 过 认 真 总结 , 了一 定 收 效 , 得 体 育 课 安 排 合 理 , 生 通 有 使 学
再 次 , 师 要 有 第 一 手 教 材 , 是 说 , 师 制 定 教 学 练 习 教 就 教
间 比例 为 课 的练 习 密 度 , 那 么 在 4 ? 5分 钟 的 一 次 课 中 准 备 活 练 习 时 间 为 3分 钟 3 O秒 。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会直接影响:一是,技术学习的熟练程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提升;二是,生理机能的负荷承载的锻炼程度,即:体质健康;三是,意志力磨练程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由此可见,运动负荷与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一、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1.相关的概念再认识运动负荷简称负荷。
广义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
分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两种。
生理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负荷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的刺激。
通过生理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参与运动竞技的能力。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
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学术文献数据库)。
运动心理负荷的简称。
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其变化强度是否适宜,对运动(包括教学、训练、锻炼)的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水平接近,争夺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
2.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一对从属于运动负荷量的相关因素。
在体育课上,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展[1]。
生理负荷由运动量(次数与组数、时间与距离)和强度(速度与密度、间歇时间、投掷距离和跳跃的高度远度)决定,心理负荷又与外在环境(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体育器材场地及天气)和运动个体学习状态、意志品质有关(如图1)。
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课件
五、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评价
3.改变练习内容的性质,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改为30米加 速跑。
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即改变联系的密度,练习中不同 的间歇时间产生不同的练习密度。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 条件等。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 习等。
7.调整可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以调节生理负荷。
观察与休息 学生相互观察、练习后的休息
(二)体育实践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
1.认真备课,周密设计。 2.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 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
巧。 4.加强学生思想、纪律教
育。
(三)体育实践课密度的测定与评价
1.测定的准备工作。
研究课的目标、内容、组织教法和教案; 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与职责,一般为2-3 人一组,1人计时,1人记录,1人分析;准 备好测定课密度的登记表、秒表、笔及必要 用具;了解班学生情况,选定测试对象,一 般为班里中等水平的学生;检查教学场地器 材以及考虑气候条件等。
二、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
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每 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合理安排,一般应由小到 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度的负荷合理交替, 到课快结束时,应渐降低生理负荷,促使学 生肌体较快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安排,应符合 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
2.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安 排负荷。
3.要考虑教材内容的性质、结构、气候等条件 来安排负荷。
4.根据负荷强度的大小适当安排间歇时间。
三、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调控
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周密 设计安排生理负荷,而且要善于观察与分析 课堂上学生生理负荷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做 出相应地调整。
体育实践课密度与生理负荷测定 课件
课的各项活动时间的界定
❖ 2指导时间
❖ 凡教师有目的地用于讲解、示范、演示、纠 错、保护帮助、个别指导等时间均为指导时 间。
❖ 一般是从开始一直到结束均为指导时间。
课的各项活动时间的界定
❖ 3观察与帮助时间 ❖ 凡学生用于相互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保护帮助的
时间均为观察与帮助时间。
❖ 4组织措施时间 ❖ 凡课中整队、调动队伍、交换场地、搬运安装分发
❖ 体育课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 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 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增 进健康、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防止伤害事故等,都具有重 要意义。
(二)体育课生理负荷测定与评价
❖ 1、教育观察法(教师) ❖ 2、学生自我感觉(学生) ❖ 3、生理测定法(脉搏测定法)
3、生理测定法(脉搏手工测定法)
❖ A、准备工作 ❖ B、实际测量 ❖ C、统计与制图
A、准备工作
❖ a 熟悉所测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过程及教案
❖ b 准备好测量工具 ❖ c 确定测定人员的分工(2人一组,1人测量,
1人记录) ❖ d 选择好被测对象(班级中等水平,男女合
班,男女各选1人)
体育课运动负荷(心率)测定记录表
课的部分或顺序
测定时间
测定时的活动内容
心率(次)
备注
学校: 上课教师: 课的平均心率: 运动负荷变化曲线图:
班级: 测量时间:
受侧者: 测量者:
性别: 记录者:
B、实际测量
❖ 每次课的测量次数不应少于20次(每次测量 10秒或6秒的心率次数)。
❖ 主要采用定时测(2分钟测1次)和练习前后 测两种方法相结合。
大学体育课教案运动负荷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数:2学时授课班级:体育教育专业2班任课教师:张三授课时间:2023年3月20日授课地点:体育馆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类型及其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
2. 掌握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和原则。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负荷进行科学训练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导入1. 课堂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有哪些类型?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运动负荷的概念与类型1. 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的含义。
2. 介绍运动负荷的类型,如:重量负荷、速度负荷、耐力负荷、力量负荷等。
三、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与原则1. 讲解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包括: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全面训练、动静结合等。
2. 介绍制定运动负荷的原则,如:安全第一、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因人而异等。
四、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负荷?五、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套运动负荷训练方案。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适合本组队员的训练计划。
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六、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课堂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有哪些类型?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运动负荷的概念与类型(10分钟)1. 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的含义。
2. 介绍运动负荷的类型,如:重量负荷、速度负荷、耐力负荷、力量负荷等。
三、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与原则(15分钟)1. 讲解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包括: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全面训练、动静结合等。
2. 介绍制定运动负荷的原则,如:安全第一、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因人而异等。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学校
1 4
6
1、组织
2、练习
2
3、保护帮助
3 4、指导
5 5、浪费
6、休息
年级 上课教师
测定者 等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4)分析与评价
一般密度:越大越好。
专项密度:根据具体情况,客观的作出
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3、调节体育课密度的方法措施 (1)尽可能减少组织工作中不合理的措施; (2)从教法措施上调节; (3)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遵守组织
练习次数、组数
场地器材 气候条距离、高度
量
外 部 因 素
运 动 负 荷
内 部 因 素
练 习 强 度
练习重量、体积 练习速度、方式
机体用力大 小与
紧张程度
休
休息方式
息
休息时间、次数
间
歇
间歇类型
强
度
二、体育课的负荷
3、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依据 (1)学生身心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本次课的内容
体育课的密度及测量、评价 体育课的负荷及测量、评价
本次课的任务
基本了解体育课的密度的分类及界定; 初步掌握体育课密度的测定与评价方法; 大致了解体育课的负荷类型及常用测定方
法; 熟练掌握脉搏测定法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
的方法。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1、体育课的密度类型及界定 一般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 的时间之和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高中生处于体能增长期,适合发展肌肉力量、
肌肉耐力,且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开始细化,个性
初中体育课密度和强度教案
初中体育课密度和强度教案1. 教案名称:初中体育课密度和强度训练教案2.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3. 年级:初中一年级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密度和强度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调整训练密度和强度的能力。
(3)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理论讲解:介绍密度和强度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在体育训练中进行调整。
2.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密度和强度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调整训练密度和强度。
3. 训练项目:跑步、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1)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2)进行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2. 理论讲解(5分钟)(1)介绍密度和强度的概念。
密度指的是训练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训练量。
强度指的是训练过程中,身体所承受的负荷大小。
(2)讲解密度和强度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
(3)教授学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密度和强度。
3. 实践操作(15分钟)(1)分组进行跑步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密度和强度。
(2)学生进行跳绳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密度和强度。
(3)学生进行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密度和强度。
4. 训练总结(5分钟)(1)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感受。
(2)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给出建议。
5. 放松活动(5分钟)(1)学生进行慢跑,缓解肌肉紧张。
(2)进行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密度和强度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密度和强度。
3. 学生能够在训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
五、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防止运动损伤。
2. 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和运动能力,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
4. 注意调整训练密度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
中学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观察计划
中学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观察计划一、运动密度及其合理安排1.体育课的运动密度体育课的运动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一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包括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组织措施(整队、交换作业地点调动队伍、收发器材),学生做练习、学生间互相观察与帮助,学生休息等五种活动。
其计算公式为合理的(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时间+观察与帮助+休息)时间/课的总时间。
从运动密度的计算公式中不难看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各项活动所占的时间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这也就提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各个环节上思考时间安排,从而做到统筹下的合理安排,保证运动时间和学生技能掌握和谐进行。
2.体育课运动密度安排与调节策略影响体育课密度的因素较多,其中,教师的教学组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主要因素,运动环节、运动气候、场地、器材等也是相关的影响因素,安排和调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就需要从这些影响因素来考虑。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运动环节等来确定各项运动所需的时间安排,做到事先预计。
在预计练习时间内,要加入相关运动的总运动时间,如在跑中,从准备到预备姿势到终点缓冲直至归队都应算在运动总时间内,如果是交替练习,其中还应包括交替中所耗的时间。
其次,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和队形调整。
在体育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组织时间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时间,那么,从计算公式中就可看出,组织时间将极大地影响密度安排。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组织来节约时间,要尽量采用连续教法、循环练习来保证运动的多样性,促进器材的有效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在不同的运动练习中,教师还应把握密度的均衡性,如跳远、跳高、投掷等,因强度大,练习时间短,故整体上不宜超过30%。
密度的安排既要做到符合学生身体特点,又要和教学目标相适应,不能盲目增加练习密度。
初中运动负荷备课教案
初中运动负荷备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理解运动负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测量和监测运动负荷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高锻炼效果。
教学内容:1. 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分类2. 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运动负荷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运动负荷的概念:教师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是指人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2. 运动负荷的分类:教师介绍运动负荷分为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并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3. 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教师讲解如何测量运动负荷,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指标的测量方法。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测量,记录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指标。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了解自身运动负荷的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运动负荷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教师讲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2.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运动计划,互相交流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短文。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运动负荷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负荷的相关知识。
运动负荷体育教案
运动负荷体育教案标题:运动负荷体育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学会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以达到健康的身体状态。
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
3. 掌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运动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运动负荷分类表格。
3. 学生体能测试工具(如心率计、计步器等)。
4. 运动负荷评估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运动负荷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同类型的运动负荷。
2. 展示运动负荷分类表格,解释每个分类的特点和对身体的影响。
知识讲解:3.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详细讲解每个运动负荷分类的特点和对身体的影响。
4. 强调过度运动负荷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讨论。
实践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运动负荷分类,并设计一个相关的实践活动。
6.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和参与人数等。
7.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活动计划向全班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估和建议。
讨论与总结:8. 引导学生讨论各组的活动计划,评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9. 针对每个小组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总结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方法和原则。
10. 分发运动负荷评估表格,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记录自己的运动负荷,并进行评估。
作业:1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负荷评估结果,调整自己的运动计划,并撰写一份反思报告,包括对自己运动负荷合理性的评估和改进方案。
教学扩展:1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度的运动负荷,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计划的合理性评估。
2. 学生对运动负荷评估表格的填写和反思报告的撰写情况。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由小变大 , 如课 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 投掷 , 后半部分为复 习教材——连续立定跳
远 。任不管采取哪种模式 ,运动负荷总的调
秒 ,3 0 米快速跑为 6 秒。
安排课 的运动负荷 ,总的来说 ,应根据
人体 生理机 能活动能力 变化 的规律和人体
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 ,逐渐加大运动
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 。深入挖掘教材 的
照新课程理念上好体育课的标准之一 , 而合 理安排运动负荷又是一个非常复杂 、 科学性 很强 的问题。因此 , 在我们 的课堂教学 中,
一
思想 内容和潜力 , 提高课的组织水平 ,尽量 减少不必要的措施 , 调动队伍迅速合理 , 场
定要根据教学对象 、 教学任务 、 教材 内容
7秒 ,3 O米车轮跑为 8秒 ,3 O米跨步跑为 8
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 的基本部分 的前 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
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 相反 ,运动 负荷
教 师在 预计课 的密 度前 ,深入调查 研 究 。充分掌握学生情况 , 是准确预计课 的练 习密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 另外在了解情 况中 还要 了解 同时上 课的班级 教学 内容 和所需 的场地 、 器材情况 ,了解体育课前后课程的 性质及其它活动。只有这样 才能制订合理的
强度则相对较小 。 总之 ,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按
练习密度 ,提高预计练习密度 的准确性。
中学体育课一般为 4 5分钟 , 合理运用 时间的 4 0 分钟 , 那就是 :课的密度 : 4 0 / 4 5 ×1 0 0 %= 8 9 %。我们 可分为教师指导 、学 生练习、组织措施 、观察与帮助等 。课间各 项活动 占多少时间没有 固定 的比例 , 但从体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一) 体育课的密度: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课的总 时间的比例。
综合测定:是指课全面测定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和 课的课总时间的比例。 重点测定:是指深入研究某一种或二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 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二)测定与方法 :
1、准备工作: A、研究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方法。 B、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 C、准备好测定密度的登记表,计时表等。 D、选择好测定对象(身体素质中等水平学生) 2、测定工作,测定密度是以一次课实际动的时间全部 记录下来。这里强调每次练习开始就开表,结束就关表,累计练习时 间。
(三)脉搏测定法: 1、准备工作: A、了解课的任务、内容与组织教法。 B、确定测定方法与测定者之间的分工,是定时测定还是每次练习每次 练习前后测定法等。(定时测定法、前后练习测定法) C、准备好必要的用具,如:登记表(坐标图纸)、计时表等。 D、选择好测定对象(身体素质为中等水平的学生)安排在队伍的最好 测定的位置。
(三)分析:就是将一节课的实际练习时间除以课的时间就得出课的 密度。如:课的时间为40分钟,练习时间为15分钟公式为 15÷40×100%。一般来说体育的练习密度在12分钟以上,即练习密 度达到30 %以上.
二、课的运动负荷
(一)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时所承担的生 理负荷。
(二)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1、观察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从 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的准确性,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学生呼 吸、汗量、脸色、表情、声音等方面来判断学生的运动负荷。 2、自我感觉法:是以学生的主观感觉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 小。包括饮食、睡眠、精神等方法。 3、生理测定法:这是一种检查运动负荷较为客观的方法。 它包括脉搏、血压、气体交换等等。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二、体育课的负荷
第二种方法: 用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等级评定的K%值
来评价。 K% = (体育课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
率)×1%; 然后在评价等级表中进行对比。
二、体育课的负荷
体育课生理负担等级量表
K 1%~20% 20%~40% 40%~60% 60%~70%
生理负担量等级 最小 小 中 大
特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又有着性别差异 和个体差异,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体 能、运动基础、体质强弱、认知能力和意 志品质等都对课的运动负荷产生影响,因 此,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区别对待。
二、体育课的负荷
例如: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兴趣广泛、 注意力分散、情绪外露易变化,适合发展柔软性、 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体育课的练习强度 应较小,密度相对大些,即:课的平均心率应设 为小等级,小负荷。
纪律,发挥小干部作用,启发学生相互观 察,分析动作和保护帮助等。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4、体育课中练习时间的统计 时间从练习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具体项目时
间的计算如下:凡在课中有目的的用于学习掌握、巩 固提高技术和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练习时 间,均应算作练习的时间。大体如下: (1)基本体操:包括徒手操、棍棒(绳)操、武术
教师在课中要向学生传授判断和评价运动负荷的知识 和方法,在课中或课后注意听取学生的反映,并与其他评 价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课的运动负荷。
二、体育课的负荷
(3)生理测定法
生理测定法是采用科学仪器的方法测量心率、 血压、吸气量、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尿 蛋白、血成分、体温、视觉、心电图、肌电图等 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和分析生理负荷的大小。 这类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准确、客观;缺点是技术 含量较高,操作比较复杂,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 度。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学设计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学设计引言运动负荷是指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身体运动而产生的各种负荷。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以达到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在设计运动负荷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这包括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脂肪含量等基本信息,以及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和运动习惯。
通过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可以更好地安排运动负荷,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运动压力。
二、确立教学目标在设计运动负荷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于学生在运动中所要达到的水平的要求。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学习目标指的是学生要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要培养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在设计运动负荷时,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身体要求不同,有的项目需要较强的耐力,有的项目需要较强的力量,有的项目需要较高的灵敏度。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以确保运动负荷的合理性。
四、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在设计运动负荷时,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既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又不至于过度疲劳或受伤。
五、分步进行运动负荷在设计运动负荷时,需要分步进行。
运动负荷的过程应该是逐渐增加的,以适应学生的身体能力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不宜一次性给学生过大的负荷,以免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过大的压力。
六、注意运动的安全性在设计运动负荷时,需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
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学生受伤或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安排运动负荷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运动,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体育教案训练密度
体育教案训练密度教案标题:提高学生体育训练密度的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训练密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训练密度。
3.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训练密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2.解释训练密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训练量,以提高训练效果和达到更好的身体素质。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提高训练密度的方法:a.缩短休息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可以增加训练强度和效果。
b.增加训练强度:通过增加训练强度,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训练量。
c.增加训练频率:增加每周的训练次数,可以提高训练密度。
2.讲解如何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包括分配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示范与实践(15分钟):1.示范如何进行高密度的训练,包括快速完成一组动作、减少休息时间等。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高密度训练的效果和挑战。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
2.总结训练密度对于提高体育训练效果的重要性,并强调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我管理和合理安排训练的习惯。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提高训练密度的训练计划,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训练的速度、动作的准确性等。
通过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于训练密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或运动会,让他们在实际比赛中应用训练密度的概念,提高竞技水平。
教案扩展:1.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训练密度的难度和强度。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如合理饮食、充足休息等。
教案建议与指导: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训练密度的效果。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灵活调整训练密度的难度和强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和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两个指标。
一、体育课密度的评价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间与课的总
时间的比例,也称为教学密度。
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做练习、相互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伍等),这些活动中某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
评价体育课的密度和课中各种活动所占时间比例安排得是
否得当,应建立如下指标:
1、课的密度和各项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依据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负荷能力,以及场地器材、上课时间与气候条件,进行了周密而合理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组织是否严密。
3、观察教学方法、技巧的应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
4、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自觉地遵守组织纪律;是否发动学生相互保护和相互帮助,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评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所承担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反映着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机能变化。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这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
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可建立如下考查指标:
1、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遵守了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
2、运动负荷是否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来安排。
3、运动负荷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的实际。
4、运动负荷安排是否考虑到教材的性质、活动范围、难易程度、练习强度,以及与学生的生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5、安排运动负荷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其他体力负担量、气候变化以及学生的生活制度等因素。
6、是否考虑到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课后文化课学习的影响。
运动负荷的测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学生自我感觉法。
3、生理测定法。
一堂课中学生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叫平均心率。
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小学应是120—130次/分,初中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女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男生应是130—150次/分为宜。
课中学生的平均心率与课前相对安静时的心率比,叫心率强度指数。
该指数在2.0以上为最大,1.8—2.0为较大,1.5—1.7为中等,1.2—1.4为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