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与治

合集下载

2024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2024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概述•静脉炎预防措施•静脉炎处理方法•药物治疗在静脉炎中的应用目•护理工作在静脉炎预防和处理中作用•总结:提高静脉炎预防和处理效果策略录静脉炎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静脉炎的发病原因包括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

危险因素长时间坐立、卧床、缺乏运动、高龄、肥胖、吸烟、既往有静脉血栓形成史、肿瘤等是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静脉炎预防措施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及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在关节、瘢痕、炎症等部位进行穿刺,选择弹性好、回流顺畅的血管进行穿刺。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穿刺部位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与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控制输液速度加强患者教育及心理护理加强患者教育做好心理护理静脉炎处理方法局部外敷药物治疗消炎药膏中药外敷热敷红外线照射压力治疗030201物理治疗措施介绍对于严重静脉炎患者,如出现血栓、皮肤溃疡等并发症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可选择静脉切除术、静脉剥脱术、静脉内激光成形术等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适应症手术治疗适应症与术式选择VS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并发症预防积极控制感染,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指导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如抬高患肢、穿弹力袜等,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肿胀。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静脉炎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在静脉炎中的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在使用抗生素前,需明确感染是由细菌、真菌还是其他病原体引起,以及具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使用抗生素前,需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避免使用相应抗生素或进行脱敏治疗。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

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注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2、一般情况下,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而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人非生理pH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宜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5、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7、成年人使用留置针,要定期更换穿刺部位,每天检查穿刺情况,出现局部静脉炎表现时,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查找原因避免相关因素的影响。

8、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可采用热敷穿刺肢体。

9、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根据情况局部使用水胶体敷料,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10、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消炎能力。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指静脉内壁的炎症反应。

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扩散、血栓形成和败血症。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静脉插管、输液、注射等操作中,医护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敷料等,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需要高浓度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以减少外周静脉插管的次数和机会。

3. 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静脉导管,应定期更换,以减少导管内壁的细菌附着和感染的风险。

一般建议每7-10天更换一次。

4. 注意导管插入部位的清洁:在插管前,应将插管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污染。

5. 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患者在插管后应避免过度活动,特别是不要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加强患者教育:对于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应加强教育,告知他们如何正确护理导管,包括保持导管通畅、注意导管周围的清洁等。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及时发现静脉炎的征兆,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

2. 及时拔除导管: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导管,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拔除导管后,应及时采取其他途径进行输液或药物治疗。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部位,可以采取冷敷或热敷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缓解炎症反应。

4.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并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5. 炎症控制:静脉炎的处理还包括炎症的控制。

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局部激素等药物来缓解炎症反应。

6.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严重并发症。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穿刺、导管置入或者输液等操作后。

它是医院和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了解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穿刺、导管置入或者输液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消毒等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避免频繁更换静脉通路,减少对静脉穿刺部位的创伤。

3. 定期更换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导管,应定期更换,避免导管内壁的血栓形成和细菌感染。

4.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避免导管阻塞,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5. 注射药物时遵循规范:在注射药物时,应遵循规范,避免药物外溢或者渗漏,以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6.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进行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预防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如何观察和报告任何异常症状。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观察和评估:对于浮现静脉炎症状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观察和评估其病情,包括疼痛、红肿、温度升高等症状的程度和范围。

2. 移除导管:如果导管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应及时移除导管,避免继续刺激静脉内壁,加重炎症反应。

3. 局部处理:对于有红肿、温度升高等炎症反应的部位,可以进行局部处理,如冷敷或者热敷,以缓解炎症症状。

4. 赋予适当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炎症程度,可以赋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局部抗炎药物或者口服抗生素等。

5. 密切观察病情:对于处理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包括炎症症状的缓解情况、全身症状的改善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预防复发:对于曾经浮现过静脉炎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加强预防措施,避免复发,如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注意个人卫生等。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摘要】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是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在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大的留置管,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或因输液时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治疗;治疗护理1.预防性护理1.1 静脉的选择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因此,选择血管时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

故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1.2.1 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

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透明敷料可2d更换1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8cm。

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换药,防止细菌性静脉炎产生。

1.2.2 使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期间,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d,30min/次,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1次,20min/次。

热疗改善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1.2.3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乙醇纱布持续湿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至拔针后30min,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75%乙醇均匀喷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当其不断挥发时,带走机体大量的热,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概述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内壁出现炎症
反应和形成血栓。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静脉炎可能会引发严重
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预防方法
下面列举了一些可以预防静脉炎的方法:
1. 保持适当的体重:过度肥胖会增加罹患静脉炎的风险,因此,维持适当的体重是预防静脉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2. 规律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静脉炎的风险。

3.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静脉炎
的风险,所以尽量减少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的情况发生。

4. 穿着合适的鞋和衣物: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和衣物,避免产生
压迫或挤压的情况。

5. 饮食健康: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

处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处理静脉炎的方法:
1. 休息和提高受影响部位的血液循环:在出现静脉炎的症状时,尽量休息,并使用热敷或轻柔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

2. 使用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抗炎药物或抗凝
血药物来减轻炎症和预防血栓形成。

3. 改变生活方式:如果久坐或久站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尝试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 使用弹力袜:弹力袜可以提供压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并
减少静脉炎的症状。

注意:在处理静脉炎时,应咨询医生的专业建议,并按照医生
的指导进行治疗。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因人而异。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详细了解静脉炎的预防和处
理方法,请咨询专业医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它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包括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活动身体,如行走、做简单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在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程序,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并确保针头固定稳定,避免针头移位或滑脱。

3.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湿疹、糜烂等问题,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4. 避免静脉压迫:长时间使用紧身衣物或靠近静脉的压迫性物体,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应避免过紧的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压迫静脉区域。

5.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方法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可能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使用抗生素:如果静脉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剂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可以采取一些局部处理措施来缓解症状。

如使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

4. 静脉通畅:如果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静脉的通畅。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进行,但具体的方法和药物种类需要医生的指导。

5. 预防复发:对于已经发生过静脉炎的患者,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增加运动、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等,以减少静脉炎的再次发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内插管、输液等操作后。

如果不及时处理,静脉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操作相关的活动之前,务必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插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

外周静脉插管相对较安全,但适用范围较窄;中心静脉插管适用范围广,但并发症风险较高;动脉导管适用于需要持续动脉压监测的患者。

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插管和更换输液管时,务必采取无菌操作。

这包括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巾和无菌消毒剂,避免插管部位受到污染。

4. 定期更换输液管和敷料:输液管和敷料是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和敷料,一般建议每3-7天更换一次。

5. 注意插管部位的护理:插管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无红肿。

如发现插管部位有异常情况,如红肿、渗液等,应及时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静脉炎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2. 停止静脉注射: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停止静脉注射,以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3. 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采取局部处理措施。

首先,应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可以使用适当的消炎药物或抗菌药物外用,以减轻炎症反应。

4. 抗菌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血管炎症,主要发生在静脉内导管插管或者静脉输液等操作后。

它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预防和处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插管部位的选择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环节。

普通来说,应选择静脉较粗、质地较好、血管通畅的部位。

同时,应避免选择活动较多的部位,以防止插管脱出。

2. 严格执行手卫生:在进行静脉插管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戴手套。

这样可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污染,降低感染的风险。

3. 采用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插管操作时,必须采用无菌操作。

这包括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巾、无菌药物等,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4. 定期更换导管:静脉导管应定期更换,普通建议每72小时更换一次。

长期使用同一根导管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5. 注意导管固定:插管后,应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导管的移位和脱出。

固定导管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注意静脉输液速度:静脉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内压力,导致血管破裂和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应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

7. 定期观察:对于已插管的患者,应定期观察插管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拔除导管:一旦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应即将拔除导管。

拔除导管后,应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和护理。

2. 局部护理:对于已插管的患者,应定期对插管部位进行局部护理。

护理包括清洁、消毒和敷料更换等。

清洁时应注意使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

3. 应用抗生素:如果静脉炎已经发生且症状较重,医生可能会考虑应用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来确定。

4. 对症处理:静脉炎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等,可以通过对症处理来缓解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冷敷或者热敷来缓解红肿和疼痛。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与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与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与方法
简介
静脉炎是一种静脉内血管壁发炎的疾病,常见于长时间静脉导管留置、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预防静脉炎的原则
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采取正确的手卫生措施,以减少引入细菌的机会。

2. 选择最佳静脉通道: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静脉通道,减少插管的次数和风险。

3. 采用无菌操作:在插管和改换导管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防止细菌感染。

4. 检查插管部位:定期检查插管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处理静脉炎的方法
1. 及时拔管:一旦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应立
即停止使用该静脉通道,并拔除导管。

2. 给予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使用冷敷或热敷来
缓解疼痛和红肿。

3. 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静脉炎,可以考虑使用抗生
素或非甾体消炎药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控制感染。

4. 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
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手卫生、选择最佳静脉通道、无菌操作以及定期检查插
管部位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一旦发现了静脉炎的
症状,需要及时拔管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和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并做相应调整,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处理静脉炎。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避免频繁更换导管。

3. 导管插入技术要娴熟: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导管插入技术,减少插管操作对静脉壁的损伤。

4. 导管固定要牢固: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稳定不移位,避免摩擦和拉扯导致静脉炎。

5. 输液速度要适中: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

6.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输液装置,避免污染和导管堵塞。

7. 定期观察导管和插管部位:每日检查导管和插管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8. 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充分水分摄入,维持血液循环畅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9.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告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主动配合程度。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

2. 保持导管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导管及插管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3.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

4. 观察患者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6.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7.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8. 导管拔除后的护理:导管拔除后,观察插管部位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静脉内导管引起的感染和炎症。

下面提供一些预防和处理静脉炎的方法:预防静脉炎的方法: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治疗和操作期间,医护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包括洗手,佩戴手套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导管:选择适合患者的导管,长度合适,并确保导管材料是清洁无菌的。

3.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疗建议,定期更换导管以避免细菌的滋生和感染。

4. 保持清洁和干燥: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5. 注意静脉通路的使用时间:减少静脉通路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导管。

处理静脉炎的方法:1. 及时发现并处理:一旦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发热等,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中断使用导管:如果炎症与导管相关,应及时中断使用导管,并咨询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

3. 使用抗生素:在严重感染和炎症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减轻症状和控制感染。

4. 局部处理:应用湿敷,保持局部干净,防止感染加重。

5. 随访和监测:对于有静脉炎症状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确保症状缓解并避免复发。

以上是预防和处理静脉炎的一些常见方法。

如果您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参考文献:1. Brunner LS, Suddarth DS. Brunner & Suddarth Nursing Medical-Surgical Textbook. Philadelphia, PA: Wolters Kluwer Health/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3.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2011.。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式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式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式
1.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
- 注意静脉插管的操作:选择合适的插管位置,保持皮肤清洁,遵循无菌操作。

- 定期更换静脉导管:根据需要及时更换静脉导管,避免导管
滞留时间过长。

- 保持插管部位干燥清洁:定期清洁插管部位,注意防止水分
滞留,减少细菌滋生。

- 观察静脉插管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插管部位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红肿、渗液等。

- 检查并处理导管堵塞:定期检查导管畅通情况,及时处理导
管堵塞。

2. 处理静脉炎的方法
- 及时拔除静脉导管:如果发现静脉炎迹象明显,应立即拔除
导管,减少炎症扩散。

- 局部冷敷:对于轻度静脉炎,可以使用冷敷缓解炎症和疼痛。

- 炎症控制:对于较严重的静脉炎,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等控制炎症。

- 补液及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补液治疗和营养支持。

- 伤口护理:及时清洁伤口,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促进伤口愈合。

- 预防复发: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复发风险。

以上是预防和处理静脉炎的一些常用方法,但请注意,具体的预防和处理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

它可以导致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和感染。

因此,预防和及时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与静脉穿刺和输液相关的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这包括洗手、佩戴手套、穿戴无菌衣物和使用无菌物品等。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

正确选择合适的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3.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输液装置是静脉炎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输液装置应定期更换。

通常情况下,外周静脉输液装置应每72小时更换一次,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

4. 注意静脉穿刺点的护理:静脉穿刺点是静脉炎的一个潜在入口。

在穿刺后,应保持穿刺点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

5.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需要长期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清洁和护理穿刺点,以及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症状,并及时就医。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观察患者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发热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输液装置和静脉通路,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有堵塞或者漏液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3.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和敷料:输液装置和敷料应定期更换,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更换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加强皮肤护理:静脉炎常常与皮肤感染有关,因此,加强皮肤护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护理患者的皮肤,保持其清洁、干燥和健康。

5.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认识静脉炎的症状,及时预防和治疗

认识静脉炎的症状,及时预防和治疗

认识静脉炎的症状,及时预防和治疗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静脉炎,本文将介绍静脉炎的症状表现,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一、静脉炎的症状表现疼痛:静脉炎患者常常感到局部疼痛,特别是在活动或压迫受影响部位时。

红肿:受影响的血管周围可能会出现红肿,这是由于炎症引起的。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引起的全身反应。

硬结:受影响的血管周围可能会出现硬结,这是由于炎症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

二、静脉炎的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饮食调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关键。

患者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的摄入。

保持饮食均衡,有助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因此,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

三、静脉炎的治疗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如消炎止痛药来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等症状。

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清除炎症和修复受损的血管。

总之,认识静脉炎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调整、避免长时间久坐等措施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同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静脉炎,保持健康的血管健康。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

它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身上,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或注射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或皮下埋置式端口。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涉及静脉通路的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巾覆盖等。

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引入细菌或其他污染物。

3. 定期更换静脉通路:静脉通路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感染。

因此,应定期更换静脉通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的更换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注意静脉通路的保养:在使用静脉通路期间,应注意保持通路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进行通路的清洗和消毒,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5. 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观察通路周围是否有红肿、疼痛等症状,以及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停止使用静脉通路: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应立即停止使用静脉通路。

避免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

2. 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进行局部处理。

首先,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清洁受影响的部位。

然后,使用局部抗炎药物,如消炎药或抗生素软膏,涂抹在红肿的部位,帮助减轻炎症反应。

3. 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如感染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或血液中,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4.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有疼痛症状,可以使用镇痛药物进行疼痛管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的炎症反应,通常由于静脉内导管的插入或使用而引起。

它是医院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局部感染、血流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导管:在插入静脉导管之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

导管的材料、尺寸和类型应根据患者的静脉状况、预计使用时间和治疗需求来确定。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插入和维护导管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和消毒剂等。

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状态,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使用的导管容易引发静脉炎,因此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导管。

一般来说,推荐每3-7天更换一次导管,具体时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4. 维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通畅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使用导管期间,应定期冲洗导管,以防止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

同时,要避免过度活动或拉扯导管,以免导致导管脱落或损坏。

5. 观察导管插入部位:密切观察导管插入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如果发现红肿、渗液、疼痛或其他感染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导管、进行局部处理或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二、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时处理感染:一旦发现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拔除导管、进行局部处理、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具体处理方法应根据感染的程度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2. 纤溶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血栓形成的静脉炎患者,纤溶治疗可以帮助溶解血栓,恢复静脉的通畅。

纤溶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实施,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进行,以避免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3.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随剧烈的疼痛,因此在处理静脉炎时,需要注意对疼痛的管理。

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或局部冷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4.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指的是静脉内出现炎症反应。

它可以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以下是一些标准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原则1. 皮肤消毒:在进行任何静脉穿刺或静脉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消毒时间一般为30秒以上。

消毒时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无菌手套,并遵循正确的消毒步骤。

2. 无菌操作:进行静脉穿刺或插管时,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无菌操作。

这包括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无菌包装的药物和液体,以及遵循无菌操作的步骤。

3. 静脉穿刺技术: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或插管,减少对静脉的损伤。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器械,并注意穿刺角度和深度。

4. 静脉留置时间:尽量缩短静脉留置时间,不要长时间使用静脉导管。

一旦不需要使用,应及时拔除静脉导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定期更换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导管内壁的菌落形成和感染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观察:对于已经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定期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的症状变化。

一旦发现局部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

2. 导管拔除:如果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首先应考虑拔除导管。

拔除导管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可进行局部处理。

首先要保持局部清洁,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局部涂抹,以减轻炎症反应。

4. 抗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有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抗菌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5. 并发症处理:对于严重的静脉炎患者,如出现败血症、深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应积极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它是医院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实用建议。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洗手、戴手套、消毒等步骤。

确保操作环境和器械的洁净,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等较为稳定和安全的通道。

3. 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穿刺点:输液管和穿刺点是细菌易于滋生的地方,定期更换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普通建议每3-4天更换一次输液管,每7-10天更换一次穿刺点。

4.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受潮和感染。

使用适当的皮肤护理产品,如无菌纱布、透明敷料等,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5.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剧烈运动、撕拉输液管等操作,以免造成穿刺点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发现静脉红肿、疼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2. 住手输液并拔管:一旦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应即将住手输液,并拔除导管。

避免细菌进一步感染和扩散。

3. 局部抗感染治疗: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抗感染治疗,如局部冷敷、消炎药物外用等。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口服或者静脉给药。

4. 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如控制疼痛、降低发热、补充营养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5.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

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避免不良后果。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一、引言
静脉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静脉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静脉曲张等。

了解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本文将详细阐述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

二、预防原则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适当进行肢体活动。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和药物:尽量选择细小的输液针头,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使用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甘露醇等。

重视早期症状:在输液过程中若发现输液部位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长期输液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定期进行血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静脉炎。

加强健康宣教:了解静脉炎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处理原则
药物治疗:轻度静脉炎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局部涂抹喜辽妥软膏、口服迈之灵片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等,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

压迫治疗:对于有出血风险的静脉炎患者,可采用压迫治疗法,通过加压包扎止血。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变的静脉炎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日常护理:在处理静脉炎的同时,需加强日常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过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通过遵循以上预防及处理原则,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同时,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静脉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维护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F可使叶酸库增大,使5-FU代谢 产物对胸苷酸合成酶抑制作用显 著增强。
化疗药物的应用

多柔比星(ADM)与紫杉醇(PTX)合用时, PTX 能破坏肿瘤细胞M期和G2期的正常 分裂,而多柔比星对细胞M期和S期作用最强, 两者联用时应宜先用多柔比星或避开紫杉醇 的峰浓度,使紫杉醇在体内清除到一定程度 后再给予多柔比星。
• 生物节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经研究 证实30多种化疗药物通过时间药理学调 整用药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降>50%。 通过细胞动力学和药动学实验,可以总结 各类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昼夜节律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昼夜给药时相和剂量,可达到 降低用药剂量及其毒性以及提高疗效的 目的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 5-FU、MTX,氟脱氧尿(FUDR)、阿糖胞苷在 傍晚或夜间的睡眠期的耐受性最佳。 • 5-FU在4AM可耐受较高剂量而毒性较低,宜将 其持续滴注的流速峰值定在4AM。 • MTX在6AM给药毒性最大, 24:00给药毒性 最小,但在24:00时给药药效也最小,因此选择 12:00~24:00给药为宜。
美国输液护理协会规定: 留置时间为3~5 d,最好不超过96小时
每周更换无菌敷贴1~2次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 与留置针的使用有关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 ,操作技术不良 3 ,不适当的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5,固定方法不当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 患者因素
血管因素
大剂量多种药物 血管内膜损伤
生物节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经研究证实 30多种化疗药物通过时间药理学调整用药后, 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降>50%。通过细胞动力 学和药动学实验,可以总结各类化疗药物的疗 效和昼夜节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昼夜给药时 相和剂量,可达到降低用药剂量及其毒性以及 提高疗效的目的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5-FU、MTX,氟脱氧尿(FUDR)、阿糖胞苷在傍 晚或夜间的睡眠期的耐受性最佳。 5-FU在4AM可耐受较高剂量而毒性较低,宜将其 持续滴注的流速峰值定在4AM。 MTX在6AM给药毒性最大, 24:00给药毒性最 小,但在24:00时给药药效也最小,因此选择12 :00~24:00给药为宜。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 早晨给药毒性较低: • 5-FU在4AM • 多柔比星在早晨给药毒性较低而疗效较 高 • VP-16在09:00 • 多西紫杉醇在7:00 • MTX在12:00~24:00给药为宜。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 在下午及傍晚给药最为安全: • 长春瑞宾(NVB)在19:00血液毒性最低, • DDP、卡铂等铂类化合物在下午及傍晚 给药最为安全有效。 • 阿糖胞苷在睡眠时相给药毒性最小,在活 动中期给药毒性最大。
西药的应用
静脉炎的治疗
局部药物的应用
黄小玲等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强刺激 化疗药物时外涂喜疗妥软膏,一旦发生外渗 或可疑外渗时,使用5%葡萄糖加地塞米松、 维生素B12、利多卡因作为外敷液,获得良好 的效果。
中草药的应用
静脉炎的治疗
• 局部药物的应用
庞自云采用艾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对 准静脉炎部位,以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烫 为准,每次灸15~20 min ,艾灸后将新癀 片碾碎以冷开水调匀敷于患处,范围略 大于病变
• • • • 药物因素 与留置针的使用有关 患者因素 护理人员本身的因素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药物因素 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药物的 毒性 血管内膜受累 血小板发生凝集 释放 前列腺素 血管壁通透性 局部血管白细胞 浸润 静脉炎 形成。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 与留置针的使用有关
留置针
异物
管理不当
无菌操作不严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早晨给药毒性较低: 5-FU在4AM 多柔比星在早晨给药毒性较低而疗效较高 VP-16在09:00 多西紫杉醇在7:00 MTX在12:00~24:00给药为宜。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在下午及傍晚给药最为安全: 长春瑞宾(NVB)在19:00血液毒性最低, DDP、卡铂等铂类化合物在下午及傍晚给 药最为安全有效。 阿糖胞苷在睡眠时相给药毒性最小,在活动 中期给药毒性最大。
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
静脉炎的治疗
• 局部药物的应用
赵永利等应用中药薰洗配合微波 热疗治疗化疗后硬结型静脉炎患 者36例,疗效满意
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
静脉炎的治疗
• 局部药物的应用
廖巧聪采用周林频谱仪照射配 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 炎,取得较满意的序贯疗法 • 联合给药先后顺序问题涉及药物的作 用机制、作用时相及药动学等相关问 题。如甲氨蝶呤(MTX)与氟尿嘧啶(5FU)同时给药或先用5-FU均会产生药 理拮抗,但在使用MTX 4~6后,再用5FU则可增加疗效。
据文献报道,将静脉炎分为6度
• 0度:仅穿刺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 • I度: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疼痛但无血管痛; • II度:局部轻度不适,插针头端压痛发红,滴速 过快局部不适感加重; • III度:局部中等度不适,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 痛,针头端皮肤发红延长5cm左右;
据文献报道,将静脉炎分为6度
解剖因素
肘窝手腕 关节处 感觉迟钝
个体因素
某种药物敏感 未保护好血管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 护理人员本身的因素 对化疗药物的认识不足: 操作技术不过关: 工作责任感不强,无菌操作不严。
化学性静脉炎的临床症状
首先是穿刺局部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 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并出现沿静脉 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严重者穿刺处可有脓液,还可出现局部紫斑溃 疡、坏死,皮下组织受累,活动受限。溃疡形 成后,由中心向外逐步蔓延,皮下组织坏死,边 缘明显有表皮增生,沿血管走向出现串状皮疹、 浅表的红斑、水肿、硬结、奇痒、触痛,个别 患者可出现心悸、不适的感觉,全身可出现 畏寒、发热、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败血 症等症状
谢谢大家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阿糖胞苷:在睡眠时相给药毒性最小,在活动中 期给药毒性最大。 多柔比星在早晨给药毒性较低而疗效较高。 植物类化疗药物长春瑞宾(NVB)在19:00血液 毒性最低, 7:00时毒性最高。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VP-16用药的血药浓度在09:00时要显著高于 21:00 多西紫杉醇在7:00时具有最大疗效和最大耐 受剂量,而最大毒性则出现19:00时 DDP、卡铂等铂类化合物在下午及傍晚给药最 为安全有效。卡铂的流速峰值定在16:00时有 较好疗效和较低毒性。
化疗药物的应用
• PTX与顺铂(DDP)合用,先用DDP可使 PTX的清除率明显降低,引发PTX的 剂量限制性毒性,故应先用PTX再用 DDP。
化疗药物的应用
• 但患者使用几种非顺序性的化疗药 物,应先使用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 因为治疗开始静脉尚未损伤,引起的 不良刺激小。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化疗药物的应用

PTX与顺铂(DDP)合用,先用DDP可使 PTX的清除率明显降低,引发PTX的剂 量限制性毒性,故应先用PTX再用DDP 。
化疗药物的应用

但患者使用几种非顺序性的化疗药物, 应先使用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因为 治疗开始静脉尚未损伤,引起的不良刺 激小。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 阿糖胞苷:在睡眠时相给药毒性最小,在活 动中期给药毒性最大。 • 多柔比星在早晨给药毒性较低而疗效较 高。 • 植物类化疗药物长春瑞宾(NVB)在19:00 血液毒性最低, 7:00时毒性最高。
化疗药物的时间药理学
• VP-16用药的血药浓度在09:00时要显著 高于21:00 • 多西紫杉醇在7:00时具有最大疗效和最 大耐受剂量,而最大毒性则出现19:00时 • DDP、卡铂等铂类化合物在下午及傍晚 给药最为安全有效。卡铂的流速峰值定 在16:00时有较好疗效和较低毒性。
化疗药物的应用方法

化疗药物联合用药的序贯疗法 联合给药先后顺序问题涉及药物的作用 机制、作用时相及药动学等相关问题。 如甲氨蝶呤(MTX)与氟尿嘧啶(5-FU)同 时给药或先用5-FU均会产生药理拮抗,但 在使用MTX 4~6后,再用5-FU则可增加 疗效。
化疗药物的应用
亚叶酸钙(CF)与5-FU联用时先用
化疗药物的应用
• 亚叶酸钙(CF)与5-FU联用时先用 CF可使叶酸库增大,使5-FU代谢 产物对胸苷酸合成酶抑制作用显 著增强。
化疗药物的应用
• 多柔比星(ADM)与紫杉醇(PTX)合用时, PTX能破坏肿瘤细胞M期和G2期的正常 分裂,而多柔比星对细胞M期和S期作用最 强,两者联用时应宜先用多柔比星或避开 紫杉醇的峰浓度,使紫杉醇在体内清除到 一定程度后再给予多柔比星。
静脉炎的预防
• • • • • • • • 合理选择穿刺血管 提高穿刺技术 静脉置管 精密输液器的应用 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 调节药物浓度、输液速度和pH值 加强输液过程中的监控 按压方法
西药的应用
静脉炎的预防
• 局部药物的应用
丁玉霞等通过应用50%葡萄糖加硫酸 镁、维生素B12可以有效预防化疗后 所致静脉炎,明显降低疼痛的程度、 缩短疼痛时间,而且未见不良反应。
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进展
何谓静脉炎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及分级标准 常见易引起化疗静脉炎的药物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 化疗性静脉炎的治疗
何谓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 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 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 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 的化学性或机械性局部炎 症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中药的应用
静脉炎的预防
• 在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外涂:喜疗 妥软膏,美得喜乳膏,对静脉炎有明显 的预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