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语文试卷本试卷共五大题22小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知识题(24分,每小题3题)1.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君子生非异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无能为也已。

A.(2)(3)(6)(7) B.(3)(4)(7)(8)C.(1)(5)(7)(8) D.(1)(3)(4)(5)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夫晋,何厌之有? B.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复驾言兮焉求?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 君子博学..之往来,共其乏困..而日参省乎己 B. 行李C.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也....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几个B.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骋:放开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而不是靠政府权力的恣意介入,后者往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却.是问题产生的源头。

B.“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闻、理论、文艺界空前活跃,鲜活的新闻作品,理论、文艺佳作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绝密★启用前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诗歌创作的新高峰。

现实生活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要求。

在我看来,诗歌体裁的多样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我国数千年的诗歌遗产十分丰厚。

大量的诗歌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多样,而且体裁方面也是非常多样,唐宋后出现诸体并行的局面。

早期上古歌谣,二言体如“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载《吴越春秋》),三言者如《尚书·皋陶谟》所载:“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转引自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认为:“去其助字,实止三言,与后之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式。

”)《诗经》则是西周至春秋数百年四言体集大成的总汇。

战国出现杂言的楚辞体,汉魏六朝有五言为主的乐府体(也有杂言体),东汉有七言的柏梁体,晋代陶渊明有五言古体和介于诗与赋之间的辞赋体,南齐有七言的永明体为格律诗的滥觞,唐代近体、古体多样并行,唐五代宋有词牌多样的词体,元曲在词的基础上独创新体,明清诗词沿用以前格律诗词为主兼及其他体裁而没有明显新体生成。

近百年来则有打破既有一切旧体格律的自由诗新体,当然还有注重格律的新诗。

由此看来,在格律最严的格律诗(以及词、曲)和最宽松的新体自由诗之间,还有多种诗歌体裁先后出现、后来同期并行使用,留下大量丰富多彩的诗歌遗产。

也由此看出,几千年诗歌发展,体裁多姿多彩,各种体裁对于表达表现各种题材内容是各得其宜、各展其长,而不能简单地判定谁优谁劣。

明清诗词相比唐宋之前成绩平平,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局限于唐宋以来已经成熟规范的格律之中,为狭隘的格律格局束缚。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

(36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勉强(qiǎnɡ)栅(zhà)栏噤若寒蝉(jìn)B.兴奋(xìnɡ)妩媚(fǔ)坚如磐(pán)石C.霎时(chà)逮捕(dài)前仆(fú)后继D.和弦(xuán)吮吸(shǔn)哗(huà)众取宠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频繁忏悔名幅其实B.辟静编缉横征暴敛C.谬误纯粹可歌可泣D.缜秘灌输功亏一匮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仅文明细节是思想上的自觉、精神上的自制,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

B.汉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

C.按消耗水平估计,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以上的能源需求。

D.《红楼梦》改变了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4.(3分)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目前,北斗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

由卫星导航技术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

在新冠肺炎疫情战中,北斗的贡献有目共睹。

A.交融屡见不鲜阻击B.融合层出不穷阻击C.融合屡见不鲜狙击D.交融层出不穷狙击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B.小说《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报告文学《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

C.《别了,不列颠尼亚》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是一篇优秀的短新闻。

D.《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作者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

6.(3分)《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7.(3分)下面四个选项中,不违反逻辑规律的一项是()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

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

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有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

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不仅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

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

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得不偿失。

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薄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

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

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项,原文只是说“大禹创立的夏王朝,可能是靠不住的”,而非根本不存在;B 项,《夏本纪》不是先秦古籍;D项,把必要条件错误表述为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2.【答案】C【解析】说司马迁“对历史文献不够严肃”是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3.【答案】A【解析】“战争掠夺”是游牧文明的扩张形式,而非农耕文明产生的条件。

4.【答案】结论:夏代是存在的。

(1分)推导步骤:(1)只有经过文献史学、考古学发现和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三个系统综合研究成果证明的王朝,才是真实存在的(大前提);(1分)(2)夏代通过了综合文献、考古发现以及文化人类学三大系统研究成果的证明(小前提);(分)(3)所以,夏代是存在的。

(1分)(如果没有步骤3,只写出1和2,也可得满分)5.【答案】①首先否定《禹贡》记载的现实性,破除错误认识,确立促进夏文化的深入研究走入正轨的观点。

(2分)②夏朝以农耕文明为基础,这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2分)③破解夏朝研究虚无论的成因;归纳结论、正本清源、解决问题。

(2分)6.【答案】D【解析】A.“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错。

竹林七贤放荡不羁,文中诸人表现并非如此,丰子恺更是一团和气;B.“八月十五中秋夜赏灯”错。

“月上柳梢头”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的句子,元夕是元宵节。

C.“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错。

诗句指人的胸怀坦白开朗就如同雨过天晴明朗洁净的景象,重在说明丰子恺先生的“和”,不是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

7.【答案】B【解析】B.“语言”错。

文中有神态描写“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有行为描写“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但没有语言描写。

8.【答案】①有至性深情;②基本精神是中国的(东方的);③取材于实际(现实的)人生;④有诗意与谐趣,悲天悯人;⑤平实家常却寓意深永;⑥用笔稳重沉着。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但是这种追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们的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是这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1.当代社会,个人自由和独立的追求日益普及,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在中国古代,没有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

然而,“诗心”应该是一种超脱、淡泊、自由的审美胸怀。

儒家“心性论”的“心”是以“善”为根本的“道德心”。

这种“道德心”包含着像___、___那种积极“入世”,关怀家国命运、民间疾苦,“执着”地、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生命悲欢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之心。

这是一种充满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人类生存关怀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之心。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与的心性论所阐述的“心”或“性”更切合作为审美胸怀的“诗心”的本质特征。

认为必须不执着于物,不生贪念,不被五光十色的尘世现象引诱迷惑,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

这种禅境既是美好的人生境界,也正是我们所谓审美胸怀、所谓“诗心”的境界。

当然,单从儒、道、禅的心性论理解“诗心”的性质特征是不够的,“道德心”和“智慧心”还不是“诗心”的特质。

从中国传统诗论看,“诗心”的特质在于情感性——“诗心”是一种以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

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数: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诗歌创作的新高峰。

现实生活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要求。

在我看来,诗歌体裁的多样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我国数千年的诗歌遗产十分丰厚。

大量的诗歌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多样,而且体裁方面也是非常多样,唐宋后出现诸体并行的局面。

早期上古歌谣,二言体如“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载《吴越春秋》),三言者如《尚书·皋陶谟》所载:“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转引自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认为:“去其助字,实止三言,与后之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式。

”)《诗经》则是西周至春秋数百年四言体集大成的总汇。

战国出现杂言的楚辞体,汉魏六朝有五言为主的乐府体(也有杂言体),东汉有七言的柏梁体,晋代陶渊明有五言古体和介于诗与赋之间的辞赋体,南齐有七言的永明体为格律诗的滥觞,唐代近体、古体多样并行,唐五代宋有词牌多样的词体,元曲在词的基础上独创新体,明清诗词沿用以前格律诗词为主兼及其他体裁而没有明显新体生成。

近百年来则有打破既有一切旧体格律的自由诗新体,当然还有注重格律的新诗。

由此看来,在格律最严的格律诗(以及词、曲)和最宽松的新体自由诗之间,还有多种诗歌体裁先后出现、后来同期并行使用,留下大量丰富多彩的诗歌遗产。

也由此看出,几千年诗歌发展,体裁多姿多彩,各种体裁对于表达表现各种题材内容是各得其宜、各展其长,而不能简单地判定谁优谁劣。

明清诗词相比唐宋之前成绩平平,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局限于唐宋以来已经成熟规范的格律之中,为狭隘的格律格局束缚。

(定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定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D(A凭借词作数量奠定地位、铸就辉煌的理解不准确;B“体现了二晏词与屈原、李白等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脉相承”错;C“以期改变注经散文在当时文坛的统治地位”错。

)2.(3分)B(“催生了宋代苏轼等人豪放词的词风”错。

)3.(3分)C4.(4分)首先简要介绍二晏的人生境遇及词作情况,(1分)接着总体概括二晏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1分)然后分别分析二晏作品“痴情”“惆怅”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分)5.(6分)①在情感基调上,大晏宁静浑厚,小晏张扬热烈;②在表达方式上,大晏借景(物)抒情,小晏直抒胸臆;③在语言特点上,大晏含蓄蕴藉,小晏直白如话;④在行文节奏上,大晏平和舒缓,小晏跌宕顿挫。

(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想死但又不知以何种方式去结束自己生命的纠结心理”错。

)7.(3分)A(小说以“论王石头的重要性和非重要性”为题,意在体现作者对于人的生存价值的自我认同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考。

)8.(4分)“重要性”是指王石头因女儿的需要、像“我”一样陌生人的关心而重获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2分)“非重要性”是指疾患的困扰、单位的无情、丈夫的冷漠暴力让王石头感到生活的无奈、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无趣。

(2分)9.(6分)①小说开头直入情境,结尾戛然而止,正文部分通过“我”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来随时组织情节,兴之所往,笔之所至,体现了小说的随意性;②苦口婆心劝说却加剧了王石头的求死之心,劈头盖脸的责骂、闺女不经意间的赞美竟打消了王石头的向死之意,这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件体现了小说的偶然性;③小说打破了正常有序的时间链条,不追求情节的连贯、完整,碎片化情节极具跳跃性,体现了小说的间断性。

高二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HY南木林高级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考前须知: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一共 4 页,满分是 100 分,考试时间是是 9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工程填写上清楚,密封线内制止答题。

3、用钢笔或者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者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一、知识与运用:此题一共12小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36分。

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是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削.削.减削.弱削.果皮 B.横.竖蛮横.横.财横.祸C.抹.布涂抹.抹.黑转弯抹.角D.根据证据.论据.据.为己有2.以下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A.不知所错地大物薄翻云覆雨偷机取巧B.实事求是终生不懈千姿百态唯唯诺诺C.前扑后继稍纵既逝尽心竭力缚鸡之力D.滔滔不绝与日具增铤而走险含包待放3.以下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能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哪一项〔〕—详细富有—贫穷吝啬——强大萧索—繁华坦白—隐瞒—阴晦严寒—酷暑闲暇——混乱犹豫—果断清澄—混浊4.以下各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哪一项〔〕A.风和日丽坦坦荡荡文雅谦逊B.歪门邪道袖手旁观诓骗冷酷C.沉默寡言井然有序 HY 场面D.十拿九稳瞻前顾后污蔑无私5.以下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A.有人说中国的实业就会借此促进,那是自欺欺人就事论事,不要旁敲侧击的。

C.扎西的数学课本丢了,他感到茫然假设失,上课总是唉声叹气的。

D.卓玛对学习很有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究底。

6、以下各组短语类型不完全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A.心情舒畅意志坚决阳光灿烂工作繁忙B.喜欢游泳庆贺回归放下包袱消灭敌人C.五湖四海心旷神怡天涯海角欺上瞒下D.载歌载舞走得急嫦娥奔月坚强而伟大7.以下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A.老实是美德,无论做什么,都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高二)期末试卷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高二)期末试卷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高二)期末试卷出题人:王立春适用班级:17级六年制中专、20级三年制中专试卷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

共25道题,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单项选择14道,每题4分,计56分;填空题5道,每题4分,计20分;阅读理解题6道,每题4分,计24分。

1.下列选项中,括号内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墁)地( màn ) (喟)然( kuì ) (怵)然(shù ) 前合后(偃)(yǎn )) B.(庠)序( xiáng ) 刀(俎)(zǔ ) 嫁(奁)( lián ) 千(乘)之国(chéng )C.(褊)小(biǎn ) (哂)笑( shěn ) 尚(飨)( xiǎng ) 死而无(憾)( hàn)(正确答案)D.青(蒿)( hāo ) (圜)丘( huán ) 汗(涔)涔( cén ) 不落言(筌)( quá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川流不息精精计较精致严厉B.不记其数绘声绘色琢磨歉收C.无微不至再接再励和煦收藏D.南辕北辙自不量力棘手热忱(正确答案)3. 下列词语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硕大无朋(朋:比)B.居高临下(临:来到)(正确答案)C.昂首挺胸(昂:仰,抬起)D.翠色欲流(欲:将要)4.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单选题] *A.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了。

B.乌云下的海面,一个一个浪头咆哮着迎接那雷声。

(正确答案)C.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D.赢得比赛后,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5.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久假不归: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B. 期期艾艾:通过不断的练习,他彻底改掉了说话期期艾艾、口齿不清的缺点。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华社曼谷xx年10月12日:中国政府向泰国提供的抗洪救灾物资12日运抵泰国首都曼谷廊曼机场。

这里的“救灾物资”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2.xx年10月23日,石家庄市福临门等品牌袋装大米标价8元每公斤现在升为9.6元每公斤,涨幅在20%左右。

在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3.xx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各家电连锁巨头纷纷表示,价格战依然是国庆期间促销的主旋律,今年家电整体价格下降20%。

家电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家电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 B.家电市场供大于求C.消费者心理发生变化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xx年上半年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食用油的价格,与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6.4%、20.9%、27.9%、3.7%、2.9%、17.2%。

回答4--5题4.在目前的肉类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拉动了牛羊肉价格上扬,这是因为A.单位猪肉商品的价值量较大B.生产牛羊肉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较低C.猪肉与牛羊肉是互为替代品D.猪肉与牛羊肉是互补商品5.下半年,由于供应减少、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这说明A.供求决定价格,属于卖方市场 B.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C.饲料与猪肉是互补商品 D.饲料与猪肉是替代商品6.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①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②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③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④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会逐渐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A.保护消费者健康 B.可持续性消费C.节约资源、能源 D.保护生态环境8.几十年来,人们一直梦想能够使用可视电话,现在iPhone4让我们梦想成真。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答案(1)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答案(1)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0分)1.C(A项,“普遍选择”错;B项,原文“对此习焉不察”,“此”指代“一些作家为权力、资本和评奖而写作,为满足西方读者的口味写作,为个人名利写作”;D项“避免”错,原文意为不能“无原则”认同,不能“无限度”迎合)2.C(“躲避崇高”等不属于“引用论证”)3.C(“主要原因”错)4.D(“悲凉”理解有误)5.(6分)①她战胜了内心的羞涩,在做买卖时勇敢地“吆喝”并挣到了不少钱。

②捡到一笔钱,这是意外之喜。

③给从来没有穿过皮袄的父亲买了一件皮袄,尽了孝心。

(每点2分)6.(6分)①体现人情之美。

父亲替别人打坯、河边治鱼,母亲千篇一律的古老故事,姐弟俩艰难地叫卖,体现出艰苦岁月中的温情和人民的勤劳坚忍的人性。

②形象描写逼真。

“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家的鱼”形象地写出弟弟的腼腆;“看好空子”,“赶紧捡”,“扔进书包”,生动地写出她捡钱时紧张又兴奋的心情。

③语言清新简明。

如对小鱼的介绍,“一寸多长,圆身子黑花条,没有刺,油很多”,多用短句,简洁明快。

④景物诗情画意。

文中她所在的D村,“每天黄昏,帆樯林立”,体现出水乡的诗意美景。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7.B8.B(文中“庙”指祭祀先祖的宗庙)9.D(“憎恶程琳和孔道辅不依附自己”错,“设计将二人逐出朝廷”错)10.(8分)(1)平时宋朝的使者到达契丹,总是被他们欺侮,如果不计较的话,恐怕会更加轻视朝廷。

(“辄”“较”“慢”各1分,大意1分)(2)恰逢孔道辅接受诏令审讯冯士元的案件,事情牵扯到参知政事程琳。

(“会”“鞠”“连”各1分,大意1分)11.C(“边关烽火燃起,紧迫之感油然而生”理解错误)12.(6分)诗的前两联写诗人日暮时分独行山路,四周人烟稀少,耳边传来流水声及怪鸟的啼叫声,环境阴森萧瑟,表明诗人一开始内心有些害怕;后来新月升起,边关平安无事,环境转向宁静安谧,心情得以平静;最后看到山村人家的炊烟,内心感到亲切温暖,流露出喜悦之情。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V)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V)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V)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

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

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

”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

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

”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

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戈”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

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

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

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

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

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成都市2021”2022学军度上期期来高二军级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是E卡规定的位1l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8铅笔将答题字上对£1.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i在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这祷题时.必如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立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是E卡土,在试题卷土答题元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3题。

中华民族的平期书写,包括文字和困像符号在内,是中华民族精神成长的历史遗存,是我们进行精神考古最宝贵的材料。

i北行人类精神考古,必须以实才知考古为前提。

当下丰富的实物考古成采,正在为中华民族精神考古才是4具有力的支持。

近百年来,考古学界对于从l日石器时代到夏商用三代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基本上弄清了中华文明从原始村落到城市,从部族到国家,从半期的刻画符号到文字的成熟,从房、始的信仰到大型的宗教活动等一系列发展造程。

仔细比较就会发况,这一条考古学所构建起来的中华文明史的链条,与中国早期书写中所勾勒的从五命安l夏商时代的历史进程基本是一致的。

如二里头文化大体对应于夏文化和平商文化,i啕寺遗址与传说中的“尧都“有关。

《史记》中所辈子录的殷商时代先公先王的名号,与甲骨文的记载基本相同。

正是当下的实物考古,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平期书写的巨大价值。

中华文明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一个重妥的原因是我们有悠久的书写传统。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设立了史宫,有念识地把中华早期的精神文明记录下来。

从考古发掘来看,乎在土个世纪60年代,在西安半力支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百多个陶器刻画符号,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前。

特别是1984至1987年在河南舟阳装李向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的室’l符,年代上眼可早到7500-8500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é 怯.懦qiè 弄巧成拙.zhuó 如释.重负shìB、伪.wéi装反省.shěng 循规蹈矩.jǔ 令人发.指fàC、重创.chuāng 儒.家rú岿.然不动kuī乘.风破浪chéngD、挑剔.tī滂.沱pāng 呱.呱坠地guā生吞活剥.bāo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转弯抹角千姿百态挺而走险唯唯喏喏B、前扑后继老奸巨滑郑重其是哀声叹气C、惴惴不安瞻前顾后投机取巧稍纵既逝D、战战兢兢无足挂齿沉默寡言莫衷一事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精兵简.政(精简)死得其所.(处所、地方)B、精益.求精(好处)执.迷不悟(坚持)C、自以为是.(正确)不足.介意(足以)D、漠.不关心(冷淡)寻根究.底(推求)4、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用得恰当,不需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A、我怀着刻不容缓的心情,加快脚步奔向火车站。

(迫不及待)B、干部不应该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C、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此,我们一定要奋起直追,争取走在世界的前列。

(勇往直前)D、他的想法不免有些独树一帜,使人一时无法接受(异想天开)5、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A、拮据——宽裕正直——邪恶文雅——粗俗B、阔绰——富裕讥诮——讽刺歹毒——狠毒C、周济——救济抵御——放弃损害——维护D、仁慈——慈祥慷慨——大方谦虚——骄傲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的脊似的。

C、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D、他手背上凸起的筋骨,好像是盘曲嶙峋的藤萝枝干。

7、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您一定听说过别里科夫。

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A、假如不但还B、即便也还C、即使也而且D、就是也而且8、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____。

②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③没有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A、终止推敲体察B、中止推求体验C、中止推敲体会D、终止推求体味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①扫②罩③缚④拉⑤撒⑥支我们沙地上,下了雪。

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匾,()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在棒上的绳子一(),那鸟雀就()在竹匾下了。

A、①⑥⑤③④②B、⑥①②③④⑤C、②①③⑥⑤④D、②①⑥③④⑤10、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群众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天安门。

缩句:目光望着天安门。

B、周总理关心作家何其芳同志。

缩句:总理关心同志。

C、比赛后,获奖的运动员兴奋得满街跑。

缩句:运动员满街。

D、雅鲁藏布大峡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

缩句:发现是结果。

11、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

②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③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④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⑤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

⑥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⑦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

A、①④③②⑤⑦⑥B、②⑤⑦⑥①④③C、①④⑤⑦③②⑥D、②①④③⑤⑦⑥12、关于描写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席!”腰板微微一弯。

“各位先生!”腰板微微一弯。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B、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C、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D、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13、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一项是()A、班长对王老师说:“您荣幸地被邀请参加我们的座谈会。

”B、感谢您的热情邀请,我会抽时间光临指导的。

C、作为你的好朋友,我还是赞成你报考师范大学。

D、妈妈告诉我说:“你爸正跟你哥磋商明天旅游的事呢。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丰富情感。

B、不管什么时代,做人都要厚道,忌欺诈,讲诚信为本。

C、能否推行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15、下列选项中作品,作者,主人公不相一致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于勒B、《故乡》鲁迅闰土C、《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别里科夫D、《华威先生》张天翼华威先生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17题,共6分。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下列断句正确的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7、下列加点字翻译错误的是()A、行拂.乱其所为拂:通“弼”,辅佐。

B、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

C、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共12分。

“___ _____ ”这是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甲)有价值(甲)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

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乙)不及时录下来,(乙)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

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

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丙)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丙)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

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8、联系下文,想一想第1段横线上引用的孔子名言应该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选文甲乙丙三处依次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也如果/就不但/而且 B、虽然/但如果/就不但/而且C、即使/也因为/所以不但/而且D、即使/也如果/就不是/就是20、下面对作者“精神拾荒三步曲”和三步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A、文中“精神拾荒”是指拣取、提炼学习生活中最易流失的新思想、意识、见解、主张等精神产品。

B、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流失,“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学而思可以激发灵感,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

21、下面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1、2自然先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第3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3、4是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第5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三)阅读下文,完成22—30题,共27分。

礼物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

“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

”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

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

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