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选项,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审题方法1、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
2、认真分析选项,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确定选项的内容和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
4、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项,可以暂时放下,先做其他题目。
二、答题技巧1、排除法: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可以排除掉。
2、重点法: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史实,可以在选项中加以突出,以便更好地记忆。
3、对比法:对于一些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选项中的内容,来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4、推理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推理的题目,可以通过推理来确定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时间限制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历史时期或事件的时间范围,要求考生根据时间范围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时间范围,并注意一些时间上的限制条件。
2、原因分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注意一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3、人物评价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注意一些评价标准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4、史实辨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几个史实或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它们的真伪或关系,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史实或观点的真伪或关系,并注意一些逻辑关系和证据上的限制条件。
5、特点概括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概括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特点或趋势,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特点或趋势的内容和含义,并注意一些概括准确性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一)答好选择题应具备的因素
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强的归纳与提炼材料的能力 较强的分析比较的能力
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新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 社会史观)
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较强的心理素质 较好的运气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扎实的基础知识 (1)微观上:熟知历史史实 (时间、背景、过程、内容、结果、评价) (2)宏观上:熟知教材的三级或四级结构 (章、节、目、点)
B
【因果倒置类 例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 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 040人为上限,因为这 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 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 典民主状况的不满 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 感 D.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
D
(四)高考题中关键字词的相关解读
决定、已经、开始、最终、完全、主要、 根源、一定、根本、主观、客观、直接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 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 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 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 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
(五)高考题中的逆向设题趋势 (2013新课标全国卷)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 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 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 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 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____、5)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思路和干扰项设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偷梁换柱法。
这种方法就是题目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臵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2.因果混淆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臵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
(天津文综卷)‚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3.以偏概全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江苏历史卷)徐坷《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灼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4.舍本求末法。
这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求末而舍本。
(广东文综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高考历史选择题是历史科目中的一个重要题型,历史选择题的命题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考生应按照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解答。
本文将从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解题方法和技巧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一、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 多重选择:历史选择题中常常出现多个选项都有可能是正确答案的情况,考生需要通过对每个选项的分析和对题目的理解加以判断。
2. 考点明显:历史选择题中的考点常常很明显,题目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都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3. 条件复杂:历史选择题中的题目条件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进行推理和分析,进行正确的判断。
4. 查漏补缺:历史选择题常常需要考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查漏补缺,对考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二、解题方法对于历史选择题,考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解题策略,具体方法如下:1. 首先,认真阅读题目和选项,确定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2. 其次,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哪些选项有可能是正确答案。
3. 在确定选项时,需要考虑选项之间的联系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包括:剔除明显错误的选项、以自己的判断为基础排除选项等。
4. 最后,确定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做出选择。
三、解题技巧在解答历史选择题时,考生还需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以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常见的解题技巧包括:1. 掌握历史知识点:历史学科包括颗粒度很小的知识点,如年代、人名、地名、事件等等。
在考试前,应该复习重点知识,特别是命题热点,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2. 熟练掌握历史叙述方法:在历史选择题中,正确的句子结构和排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多解读不同句子,熟练掌握阅读历史题的方法。
3. 善于分析关键字和关键句:对于难题,应先阅读题干和选项,查找关键字和关键句,以便理解题目的关键点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老做错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选择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高考历史选择题老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历史选择题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要预备冲刺高考,就要找到高考复习的相关技巧。
许多人复习高中历史的时候,都知道历史选择题特别重要,但是往往高考历史选择题会出错,缘由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高考历史选择题老做错的缘由是什么?高考历史选择题老做错的缘由是什么第一,要分清选择题错误类型,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错误类型有两类:学问性错误和技能性错误,前者是由于学问记忆不准,理解不到位导致的;后者是由于审题不清,漏掉关键条件或关键词导致的。
对于前者,要加强核心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记忆;后者则要加强审题力量训练,请看其次点!其次,审题的关键是做好"三审三辨'。
所以"三审',是指对题干的时空限定词、核心词和求答词进行重点审,缺一不行!时空限定词,是最具历史特色的词,也是题目最重要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许多答案就没法选,比如2023年全国卷1中的《又是斯大林格勒》,这个题目隐含着一个时空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是做题的关键;求答词,是说明这个题考查的方向,比如反映了、这表明、主要缘由、旨在等等,审不对,就会答非所问,甚至是因果倒置。
核心词,是题目的题眼,需要重点理解!"三辨',即对材料进行三个辨别,即:对不对,有没有,全不全!学问把握不好的同学,往往栽在"对不对'上;力量不足的同学,往往错误"有没有'上;第三种类型要求最高,题目中往往很少涉及或者不涉及。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首先要,三思三虑,全面审题,不能落下任何一个题眼,历史的选择题同学们要留意它和地理政治的不同之处在于历史的时间点是特别杂乱的,记忆时间是历史内容的主要部分,而后还要和恰当的大事再进行匹配,所以想要做好历史选择题,读懂题干理解题眼是不能忽视的。
除此之外,还要留意,一般选项中特殊肯定的词或是表达一种非常确定语气的话有百分之六十的概率都是错的,文科本就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并没有太多特殊肯定的答案,更何况是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这样一门学科,所以同学们假如看到选项中有较为中立"模棱两可'的答案那就可以有选择这一选项的把握了。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1、高考历史选择题秒杀法历史选择题秒杀法1.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历史选择题秒杀法2.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历史选择题秒杀法3.否定型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历史选择题秒杀法4.推理型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蒙题口诀
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蒙题口诀全国卷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口诀是什幺?以下所有的方法都是基于你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然而这个历史基础你掌握的并不牢靠,这些方法方可奏效。
那些历史基础不太好的宝宝们要仔细阅读哦!1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答题规律总结!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
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二、组合排序型选择题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
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
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
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
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三、归类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类题型就是在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要求对所列地理事物进行归类。
一般题干分类标准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自己分析确定。
宏观所罗列的地理事物,找出并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掌握的标准归类所罗列的地理事物,对应选项找出答案。
四、推理型选择题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
有一分证据,就说一分话——基于近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考及教学建议
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卷的重要题型。
近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坚持以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构建真实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要求考生能合理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逻辑思维方式与方法,以解决情境下的历史真实问题。
鉴于此,本文试提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可遵循的三种思维方法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讲求证据,证而不疏历史是对过去事情的研究,而过去的事情无法被直接观察,也无法在实验中重现,更无法在现实中重演,只能依据过去留下的痕迹(史料),进行严格的考证、谨慎的推理,乃至合理的想象(张汉林,2020)。
这说明若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就无法寻求事实和真相,而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也是如此。
可见,讲求证据,证而不疏(不作引申、不东拉西扯等),是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首要原则。
这要求学生在思考历史问题时要有证据意识,推理中不能有疏漏,要尽可能地从材料中获取每一分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再对证据链进行谨慎的推理。
例如,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玉第26题属于典型的根据历史材料推导出历史事实的选择题。
该题引用了四条不同出处的材料,均记录了发生于唐武德元年西部边陲的一场战争,包括双方代表人物、地点和结局等战争要素,只是详略稍有差别。
考生要根据题干信息,作出综合性而非片面性的历史事实认定。
四条材料的战争要素信息依次整理如下:(1)秦王(李世民)、薛举、泾州、败绩。
(2)薛举、泾州、太宗(李世民)、不利。
(3)秦王世民、薛举、泾州、败绩。
(4)薛举、泾州、太宗、所败。
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只能是C项“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A项“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错在将李世民身份确定为“皇帝”,不符合对材料作出综合性历史事实认定的要求。
其次,第三条材料记述的历史事实是此战役中唐军主帅为李世民而非刘文静,故而B项“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不正确。
再次,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都是基于史料的研究,但前者指不因人为主观因素转移的历史客观存在,后者指借助某种史观对史料作出的人为主观历史解释。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一、排除法在答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可能无法直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能够一眼看出错误的答案,对于这样的习题我们就需要直接把错误的习题先排除出去,然后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缩小选择范围从而能够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正确率,还能够提高备考速度。
二、对比法在答历史选择题的时候适当地利用对比法,即使不会的选择题,有的时候也能够答对。
对比法顾名思义就是将选项之间相互对比,对于那些意思明显相反的选项,一般这两个选项中必有一个是正确选项。
然后对于那些三个选项的都是一个意思的选择,一般另一个必是正确答案。
三、筛选法筛选法是比较常用的普通的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了,一般都是经过审题之后,根据历史选择题的要求逐一阅读历史选择题选项,然后直到找出正确选项为止,但是也一定要看完所有选项,因为有的试题让选择最佳答案,一定要选择描述的最准确的一个。
四、替换法有的时候在阅读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题读不懂的情况下,这样我们就要揣测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其实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像“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这样替换之后我们就清楚试题的考察范围了,这样答下来就更加简单了。
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一.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1.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
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3.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时间及对应事件。
4.考查对外政策出发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二.相斥相性原则相斥相性原则:若四个原则如果有表述意思相近的选项,一般来说,若是单项选择题,这些选项都是排除的,如果多选题,要么几个选项都对,要么全错。
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解析:当看到此题时,与题干无关的就直接无视,所以d肯定是错的。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近几年是随着高考历史题难度的增加和对学生历史做题能力的要求提高,导致历史学科成绩下降,相比之下历史在文综的得分最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题得分太低,因为二卷材料题差别不会太大,因此这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中有“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这样的说法。
通过几年的高三教学经验,现在结合自己对高考试题的认识和解法谈谈自己对高考选择题解题思路的几点认识。
一.每道题都会有突破口,再难的题目题目都有,做题和破案有很多相似之处,总会留下线索和细节,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仔细,和信心。
一定会做正确。
做任何一道题首先心态要好,难的不要慌张,简单的不要高兴。
要做到宠辱不惊,心态平和。
即使做不出来也不要影响做下面试题的心情。
二.先根据考点判断,读题过程中看出这个题要考你什么知识,出题人的意图想考哪个高考的考点,然后迅速联系课本,联系考点,然后根据选项就可以直接判断出来。
例如(2014年全国大纲卷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此题考查的考点就是西葡两国率先实现中央集权,封建王室权力较大。
因此根据选项直接判断A。
例如(2014山东卷13)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此题考查的考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而可以根据四个选项直接判断A。
三.读题一定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节,看懂,看清题目的要求和所问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在四个选项里面找出答案。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是看清楚最后的问法。
例如(2014年全国1卷)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精知品文档己知彼,百战不殆
【图表类 例1】
C 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精知品文档己知彼,百战不殆
【图表类 例2】(2012年福建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 散财阀,资本占 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 分布状况(%)。
所有者 政府和公共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 外国法人 个人
年份
机关法人
法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可见,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 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考历史来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除了平时多练以外,还必须分析、把握其题型的特点, 研究其内在规律,做到胸有成竹。
精品文档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一)答好选择题应具备的因素
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强的归纳与提炼材料的能力 较强的分析比较的能力 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新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 、社会史观) 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较强的心理素质 较好的运气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精品文档
(四)高考题中关键字词的相关解读
决定、已经、开始、最终、完全、主要 、根源、一定、根本、主观、客观、直 接
精品文档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 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 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例] (2015年全卷I·24) 《吕氏春秋•上农》在 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 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 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史实错误)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因果倒置)
【答案】C
陷阱6、因果倒置
“因果倒置”是指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弄 颠倒了。 做题时,如果没有仔细辨析往往会误导 考生。
[例] (2015年全卷I·24) 、《吕氏春秋•上农》 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 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 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排除法 排除法主要确定和排除两类选项:无关和错误
选项。
排除法怎样确定无关选项
①确定所给材料的主题 就是要能弄明白材料讲的是什么问题,如果选项 与所给材料的主题不符,千万不能选。 ②注意设问的角度 选择题往往问材料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 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等等,显然不同的问法,答 案就不同,不符合设问角度的不能选。 ③使用代入法进行检验 这个简单,就是把问题和答案一起念一遍,感觉 顺溜的就是答案,别扭的就不是答案。
[答案] A
[例](2016年全国文综卷Ⅰ·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 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 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 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 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夸大)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考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字材料型、图画型、表格数据型、概念型、因果型、结论型、比较型、探究型、逆向型、组合型、程度型。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同时,可以采用相对不同的解题技法来作答。
但做题的第一步是审好题。
如何审题?(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
(一)文字材料型选择题1. 题型特征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点,在新高考中频受青睐。
这类题目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高考例析(2012·福建卷)《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弃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 指出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性C. 指出“农本商末”观点D. 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理解材料的本质含义。
据题干材料分析理解。
“舍弃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反映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B项正确。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历史选择题在高中历史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你更好应对历史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步,仔细阅读题干。
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务必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所提问题的关键。
同时,别忘了仔细检视选项,以便能更好地选择正确答案。
经常有一些关键信息藏在题干中,可以帮助你确定正确答案。
第二步,利用关键词。
历史题目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词或者关键短语,如时间、地点、人物名字等。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你在选项中筛选出正确答案。
耐心阅读选项,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对比,找出相互匹配的关键词,以确定正确答案。
第三步,排除错误答案。
在选择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是错误的选项。
通过逐个排除错误答案,如果在剩下的选项中有一个显然正确或者可能是正确的,那么这个选项就有很大可能是正确答案。
第四步,注意否定词。
在历史选择题中,否定词如“不”、“无”等的出现可能会改变选项的含义。
因此,当出现否定词时,要特别小心,并注意它可能带来的答案改变。
有时候,否定词会使原本正确的选项变成错误选项。
第五步,注意上下文。
细心地阅读题干和选项的上下文,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有时候,选项中可能会提及或补充题干中的某些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提供更多线索,帮助你找到准确答案。
第六步,考虑历史常识。
应试过程中,不要忽略自己的历史常识。
尽管选择题提供了选项,但有时你可能会因为基础知识而直觉地推断出正确答案。
最后,为了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做历史选择题时要保持专注和冷静。
不要过于着急,仔细分析选项和题干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选项之间的差异。
通过理性推理和合理判断,你将更有可能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总之,掌握高中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之一。
通过注意题干、关键词、排除错误答案、注意否定词和上下文以及运用历史常识,你将能够更准确地回答历史选择题。
最重要的是保持专注和冷静,充分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相信你的历史成绩会有所提升。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最重要的:每一道材料题都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往往会告诉特定的时空,结尾往往是对材料的总结性论述。
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实在拿不准的,先卡死首末句再说(基础差的学生特别要注意这点,非常有效)。
记住,所有的主观题都是小切口、深分析,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今年命题风格会比去年要往全国卷方面靠拢一些,但一切都有套路。
一、选择题做题方法审题:1划(题眼:首末句、时间、因果和转折逻辑词、跟课本联系紧密的词汇、括号内、省略号前后的)2审(中心思想)做题:3代(把选项代入题眼和中心思想)4排(排除与题眼和中心思想矛盾、无关、夸大、错误或者不全面的选项)。
注意:对于实在看不懂的题目,就卡死首末句(代入首末句,按照上述情况进行排除)!除非你有把握,否则一般不能选绝对化的和非主流(超出材料和所学知识)的陌生选项;相互矛盾的互补型选项中可能有正确答案。
选择题要注意正确答案都是往往都是正面的,无法抉择时,尽量选正面的(譬如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中央集权、国家管理、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人类命运共同同体、近代化、五育并举、创新意识、责任担当等)。
卡死首末句——也就是说如果材料很长或者看不懂,就把首末句串联起来,想想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基本上就不会跑偏,甚至可以说能解决75%左右的题目。
这是因为试题命制者,要将一个很长的材料变成一则短材料,需要压缩。
因此,材料的开端往往会有严格的时空限制,或者一个环境的限制。
中间句往往会带着干扰信息,有的甚至是两个三个。
末句基本上会往结论上引导。
所以把握住开头和结尾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首末句一般不骗人。
二、解答主观题(将材料概括总结,基本上就可以拿一半分)广东卷的特点就是“小切口深分析”(以小考大),以一个很鲜活的角度,没见过的角度切入某个大事件或大潮流。
要将其视为一篇议论文,材料前面往往有一句导语,那就是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所有答案的指导思想,只要时空没有冲突放哪都能做答案),材料一、二就是论据,设问(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分析的逻辑,即命题者对材料分析方向的引导,回答问题必须按照此逻辑进行)和你的答案就是对论据的分析与论证。
历史选择题为什么老错 怎样做好历史选择题_3
历史选择题为什么老错怎样做好历史选择题历史选择题为什么老错怎样做好历史选择题为什么高考历史选择题老错?作答历史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下文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原则及技巧,供参考!为什么高考历史选择题老错第一,要分清选择题错误类型,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错误类型有两类:知识性错误和技能性错误,前者是由于知识记忆不准,理解不到位导致的;后者是因为审题不清,漏掉关键条件或关键词导致的。
对于前者,要加强核心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记忆;后者则要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请看第二点!第二,审题的关键是做好三审三辨。
所以三审,是指对题干的时空限定词、核心词和求答词进行重点审,缺一不可!时空限定词,是最具历史特色的词,也是题目最重要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很多答案就没法选,比如2017年全国卷1中的《又是斯大林格勒》,这个题目隐含着一个时空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是做题的关键;求答词,是说明这个题考查的方向,比如反映了、这表明、主要原因、旨在等等,审不对,就会答非所问,甚至是因果倒置。
核心词,是题目的题眼,需要重点理解!三辨,即对材料进行三个辨别,即:对不对,有没有,全不全!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往往栽在对不对上;能力不足的同学,往往错误有没有上;第三种类型要求最高,题目中往往很少涉及或者不涉及。
如何做好历史选择题的技巧一、明确选择题的基本构成任何一道历史选择题都包括三个要素,即题干、题肢和正确答案。
题干就是题目的主干部分、设问部分,它限定了答题内容、确定了答题思路和隐含了答题信息,正确答案必须以此为依据。
题肢就是选择题的备选项,一般以A、B、C、D体现,四个选项中一般要把握三个层次,即此题肢本身是否正确,此题肢是否符合题意,此题肢是否最符合题意,第三个层次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
明确了这些我们解题才会有方向,为准确解答打好基础。
二、选择题常存在的问题1.教材不熟,基础知识不扎实。
例: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伦理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C)A.三从B.四德C.三纲五常D.中庸之道此题纯属识记题,教材熟练,答案一看便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 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一 五”计划(1953~1957)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的增长率大大超过 英、美两国,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情况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 重工业,故A项正确。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而军备 竞赛等促进了重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 巩固国防的需要,急躁冒进出现于“大跃进”期间,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 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 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
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模棱两不可 违反理由充足律的逻辑错误:理由虚假、理由不充足(以偏概全)、
推不出 (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所以“理由必须真实;理由必须充足”
常见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推不出、以偏概全、因果倒置
做选择题的三大法宝
①有没有(添枝加叶)
——材料中有没有这个信息?
题型解法分类
地图、图片(漫画)类材料选择题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题型解法分类
图表类材料选择题
【解题技巧】 1.“三看” 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 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参考二轮资料书P83)
(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 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 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 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 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 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 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 B项错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加大了 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 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 厂热潮,故D项正确。
【解题技法】
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 (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3.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
注意:浓缩材料找大意,强调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
(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 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 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 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从 唐朝到清朝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来 越多,这说明自唐代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发生 南移,故B项正确。理学兴起于河南,影响扩大而非转移,故A项 错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 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题型突破:选 择 题
4/27/2020
选择题难的原因分析:
1.一些试题选材与思维路径超出教师依托教 材教学的知识范围,延展知识增多,强调考点的 “脉络”,喜欢考“前世今生”,历史感增强。
2.评价分析类设问多,侧重考历史认知
如,选择题均为因果型、实质目的型、意义影响型、比较异同 型、评析论证型,解题耗时大、难度高,需要抓关键。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
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
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A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材料信息强调一个农夫“耕种 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 实质上是在肯定小农经济对农耕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收益的增加进一 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所以A项正确。春秋末年,铁犁和牛耕 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C项表述与材料因果关系颠倒,故排除。 农业收益的增加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础,且材料未体现出战国时 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规模小且脆 弱,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土 地兼并,故D项错误。
(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和美苏冷战。由图片注释“苏联时期”可知,该漫画反 映的不是苏俄时期,苏联成立于1922年,故A项错误;发生在斯大林格勒的重大事 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据此可知题干中的《又是斯大林格 勒》反映的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在这座城市的重大事件——斯大林格 勒水电站的建设,而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二五”计划完成后,故B项错误;C项中 的“二战期间”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又是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 开始建筑”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但未能阻止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D项正确。
①是美国,后来居上 ②是英国,先升后降 ③是荷兰,前高后低 ④是西班牙,一直落后
《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题型解法分类
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 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 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 “本质”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 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题技巧】 1.关注题干的程度词、限定词 2.对近似两项作进一步权衡
注意图案表中一些指标:数量≠竞争力,增长量≠增长率……
计量类试题的五大类型解法
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 饼状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柱状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曲线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图片类:里里外外看注解。
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 (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曲线图。
题型解法分类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解题技巧】 注意: 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 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 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 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②对不对(鱼目混珠)
——这个选项的结论本身对不对?
③全不全(以偏概全)
——这个选项对材料信息概括得全不全?
审题时运用批判性思维:
谁说的?(who)什么时候说的?(when)在那里这样说?( why)
5W判定
题型解法分类
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解法分类
历史概念型选择题
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 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 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 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 “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解题技巧:理解材料或课程上的历史概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