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 2.5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教案标题: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南国风的特点和魅力;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南国元素来创作作品;3. 学生能够展示对南国风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南国风的特点和魅力;2. 南国元素的运用和创作;3. 欣赏和评价南国风作品。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用南国风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特点和魅力。
2. 让学生观看一段描绘南国风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他们在南国的感受和体验。
Step 2 探究1.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南国风的特点,如温暖湿润的气候、郁郁葱葱的植被、多样的动植物等。
2. 教师展示一些南国元素的图片,如棕榈树、芒果、海浪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元素与南国风的联系和意义。
Step 3 实践1. 学生根据自己对南国风的理解和想象,选择一种表现方式,创作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展示他们对南国风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技巧来表现南国风的特点和魅力,如水彩画、剪纸、手工制作等。
Step 4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用简短的话语介绍自己作品中所表达的南国风特点和魅力。
2. 学生互相观赏和欣赏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Step 5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创作作品的过程和体会,以及对南国风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思考如何将南国元素运用到其他创作中,如音乐、舞蹈、服饰等。
Step 6 拓展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南国风的传统节日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 学生可以组织南国风主题的展览或表演,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和欣赏。
教学资源:1. 南国风音乐;2. 南国风景图片或视频;3. 南国元素的图片;4. 创作用的材料和工具。
评价方式:1. 学生的创作作品;2. 学生的展示和介绍;3. 学生的观赏和评价的能力。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听《弥渡山歌》、《对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听、演唱并分析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会演唱《弥渡山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课初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课中结合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二、学生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学生对民歌不怎么排斥,也不怎么兴趣的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较为著名的民歌《小河淌水》、《猜调》等,采用与西北民歌歌词的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对第二单元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1)聆听并演唱体验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探究的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小河淌水》、《猜调》找到南方民歌中常用引腔的特点。
(2)演唱体验《弥渡山歌》,感受音乐情绪。
(3)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4)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高中音乐鉴赏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教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对南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2.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3.学会唱一首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歌。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南方民歌民族的地方风格与区别。
[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跟唱方法,欣赏加强体验,以乐动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课前音乐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民歌?大家讲一下自己心里的民歌是什么样子的?(提问,5,6)个同学。
师:对了,民歌也称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和自己演唱的歌曲。
他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和加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
★体裁分类:劳动号子: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
山歌: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民歌。
小调:各种日常歌唱的小曲师: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所以在内容上有比较鲜明的一个人民性,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很多方面。
像对劳动的歌颂,对穷苦人的同情,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有56个民族,所以我国的民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游览南方的好风光,听一听南方动听音乐。
感受一下南方的民歌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那么我考一考大家的地理知识了,有谁知道南北方的划分是什么样的吗?师:恩,对了,是秦岭淮河以南称为南方。
好现在请大家说说,南方有那些民歌?(可以说说自己家乡的民歌)生:…………(提问5,6个同学)师:今天先要带大家去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大家还记得课前放的音乐吗?有谁知道这首音乐是那里的民歌?恩,对了是云南。
一说到云南大家会想到云南的大理,丽江,都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哦。
好,那么现在就来一起随着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飘逸的南国风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构思:1、《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重点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是本节课考虑的重点。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实际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较为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采用与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3、本节课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聆听本课的几首民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风格特点,初步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初步认识民歌与人们生活环境、地方方言、社会发展的联系。
3、根据东莞本地情况,溶入部分广东民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听视野,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
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西北民歌(1)聆听民歌《走西口》让学生分辨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西北民歌,请同学来谈谈西北民歌都有什么音乐特点呢?(2)师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西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南方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3)播放云南民歌《绣荷包》,设问:这是不是西北民歌?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2、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二、新课教学(一)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特征1、简单介绍南方民歌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听听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一、教学目标1.理解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唱响南国风格歌曲,感受南国的气息和情感。
3.了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南国风格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1.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南国风格歌曲的情感表达。
3.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南国风格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理论讲解:介绍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南国风格音乐。
3.演唱训练:选择一首南国风格歌曲,带领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和情感表达训练。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南国风格歌曲的演唱练习,引导学生找到歌曲中的情感感受和表达方式。
5.范唱示范:选择一位学生进行南国风格歌曲的范唱,让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6.历史文化解读:通过讲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南国风格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学生能够正确演唱南国风格歌曲,感受南国的气息和情感。
3.学生能够了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反思南国风格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华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对南国风格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理论探究和实践演练,通过分组演唱和范唱示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国风格音乐的情感表达。
同时,在历史文化解读环节,我们也让学生了解到南国风格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飘逸的南国风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优质教案【篇一: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聆听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用地方方言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重点:聆听、模唱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弥渡山歌》和《脚夫调》,感受两首作品不同的音乐情绪,在学唱《弥渡山歌》的过程中,分析对比南方山歌和北方山歌在旋律、节奏、调式和情绪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结合南、北方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探究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二)、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分析其旋律等其他特性。
(四)、聆听《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与探究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学生来总结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中的文字资源,将相关的民歌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充分利用配套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三)、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科目的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对三首民歌风格的认识,采用反复听赏、分析比较等方法,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二)延伸其他民歌音乐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内容:1.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2.科学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3.开拓与探究:教学目标:体会﹑体验﹑重新认识﹑认知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体会﹑体验﹑认得识﹑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体裁;学习掌握“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及“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认知我国南方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有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道别!2.检查有没有缺席学生!二.引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为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2.介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见课本第37页)3.介绍“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见课本第37页)4.恳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本课,比较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就要我们共同来到妩媚的南方民歌世界。
(出具课题)三.新课教学:1.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欣赏:①地域分析:凤庆地处滇西高原。
它的北部存有云岭和怒山,南部存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之距离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堪称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就是蕴含民歌的大好地方。
②《弥渡山歌》作品欣赏:(见课本第34页曲谱)歌词:山对山来岩对岩,蜜蜂桑叶顺山去,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岩对岩,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土,花轿抬起走过来。
《凤庆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启或比,直至最后两句才瞄准主题。
前面的兴、比,暗示着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最后点题却整体表现了崇尚善良爱情的决意。
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抑扬顿挫、妩媚,表现手法精妙而充满著美感,富于南方山歌的独有风格。
③倾听《凤庆山歌》,体会、体验其音乐情绪。
分析《凤庆山歌》的旋律特点,深入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
云南民歌所推荐:《小河淌水》《缀荷包》2.浙江民歌《对鸟》观赏:①作品分析:在我国,以对花名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对花”、“反对花”比比皆是;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大概全国仅此一首。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学案一、看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材所选的南方民歌有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浙江民歌《对鸟》以及湖北民歌《幸福歌》。
通过聆听这几首歌曲,在感受、体验歌曲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应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因为本节是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收尾课,所以应深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1、歌曲介绍①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
起的部分为引腔,这在南方民歌中经常出现.歌曲开始时,引腔只有两小节的长音,引腔之后才是歌曲的主体—四个简洁匀称的短句.最后引腔再次出现,用主体部分的第四句做重复,强化了主题思想,使音乐更加清晰完整。
整首民歌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②浙江民歌《对鸟》《对鸟》这种题材非常特殊而少见。
这首民歌采用对唱的形式(问者和答者各唱一段,轮流更替。
)和吴地方言演唱,南方民歌色彩颇浓。
此歌的前两段采用徵调式,后两段采用羽调式,使对比的色彩加强。
歌曲的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儿童对山歌的纯真色彩。
③湖北民歌《幸福歌》《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
由民间歌手蒋桂英根据一首湖北天门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成并首唱。
歌曲采用了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前半部分的合腔用重复的手段巩固了主腔的地位,后半部分的合腔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
此歌的情绪欢快热烈、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歌颂了解放后农民的幸福生活。
2、音乐知识①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征。
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飘逸的南国风说课稿
飘逸的南国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和浙江民歌《对鸟》以及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②聆听并分析两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①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两首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
②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小河淌水》和《放马山歌》的音频,配合南方的风景图片导入,营造氛围,将两首不同风格的民歌进行对比,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小河淌水》和《放马山歌》这两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学生回答,我来总结“南方民歌的旋律多表现的婉转、流畅、细腻、抒情”③接下来完整聆听《弥渡山歌》,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④总结:①《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⑤接下来我将提问: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
哪位同学能够说上两句。
聆听《对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尝试用浙江方言演唱歌曲,同时解释乐曲中一些专有名词,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多彩的民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同时自主参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欣赏《云南印象》二、情境导入1、组织上课。
2、欣赏《彩云之南》语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是的,那么请问,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哪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地方。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南方的好风光,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彩云之南。
三、云南民歌《弥渡山歌》1、简介云南民歌的作用:云南省共有53个民族,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人们常常通过唱山歌来激发生劳动热情,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等等。
2、弥渡说到云南民歌,就不得不提弥渡这片古老神奇、魅力无穷的文化热土,旅游胜地。
谁能交流一下,关于弥渡,你了解多少?3、学习《弥渡山歌》(1)欣赏《弥渡山歌》。
(2)“引腔”你觉得歌曲的哪一句最特别?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思考,这一句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山歌中,这一句叫做“引腔”。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飘逸的南国风》——探秘南方音乐的韵味与风格。
本课时主要聚焦于南方音乐的起源、特色及代表作品,通过音乐欣赏与知识学习,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南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南国风的基本概念和音乐风格。
2. 技能与操作: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唱练习,学会感受并表现南国风音乐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南方音乐的热爱与欣赏能力,提高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识与尊重。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南方音乐起源、特点及南国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及演唱练习的表现,评价其感受和表现南国风音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南方音乐的态度变化及对多元文化音乐的尊重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典型的南国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提问:“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以此引出南国风的概念及本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南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重点介绍南国风的基本概念和音乐风格,让学生对南方音乐有整体的认识。
3. 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几首典型的南国风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韵味与风格。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
4. 演唱练习(15分钟)选取一首简单的南国风歌曲,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通过演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南国风音乐的美感。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南国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南方音乐的特色和南国风的概念,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多元文化音乐。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课后布置相关题目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南方音乐起源、特点及南国风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课题:高中音乐鉴赏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授课教师: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选自人音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五节,课题为《飘逸的南国风》,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的音乐特色,例如云南弥渡的山歌,浙江方言的民歌,以及湖北的民歌。
本课主要以教材中的素材为主线,并拓展欣赏了最能代表中国民歌特色的《茉莉花》,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湖北的男女对唱民歌《龙船调》,以激发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学唱积极性。
二、设计思路:在课前设计以教师演奏一段南方色彩浓郁的古筝曲《洞庭新歌》,在投入的演奏后,提问问题,导入新课。
还以出示当地有名的风景名胜图片的形式,提醒学生本课要给耳朵来一次音乐之旅。
第一站,云南民歌,这里发挥教师的声乐特长,动情的范唱,激发学生兴趣并思考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
第二站浙江民歌,以学浙江方言,师生用方言来对对鸟,然后用方言演唱对鸟,第三站湖北民歌,教材中的歌曲是《幸福歌》没有用,而是选取了更容易学生学唱的《龙船调》,以此先学湖北方言,接着教唱,最后分男女生角色对唱。
整堂课,带领学生学方言,唱民歌,想问题,在感受、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课堂,真正融入民歌,使他们对南方民歌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三、学情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多为民歌,距今年代久远且各地区地域特征鲜明,学生听赏起来可能会有距离感,所以在课前就思考如何能激发学生听和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一、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中国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理解、学唱,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学唱《茉莉花》、《龙船调》,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浙江方言演唱《对鸟》,并声情并茂演唱《龙船调》,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通过欣赏、分析、学唱,初步认识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具备的特点。
:飘逸的南国风-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入,音乐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许多学校将音乐鉴赏列为必修课程之一。
其中,民族音乐的学习,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为此,本教案选择了民族风情浓郁的《南风》人声版作为主要教学曲目。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南风》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
2.能够欣赏并理解人声发声的技术特点,如气息、声带、共鸣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民族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辨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想起自己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的民族音乐,在听过的曲目中,有没有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2. 正文部分(1) 听曲鉴赏播放《南风》人声版,引导学生用听觉感受旋律所展现的风景画面、代表性的特点等,并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描述自己的感受。
(2) 人声发声的技术分析介绍人声发声的技术要点,如气息、声带、共鸣,然后放映一个有关人声发声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听取同学在班内演唱段小曲,鼓励他们对其进行评论和指导。
(3) 比较分析与学生分享“南风”这首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并进行比较分析,直观感性地体会不同演唱风格的特点以及不同版版本之间的区别。
3.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南风》这一首曲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人声发声的技术要点,并学会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对音乐进行鉴赏。
这些知识与技能不仅能够为同学在平日的生活中带来乐趣,而且在日后的高考和其他音乐领域的学习中,必将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课堂思考题1.你是如何感受《南风》这首曲目营造出的“南国风情”的呢?2.在同学的演唱中,你有何注意点,有哪些指导和建议呢?3.能否推荐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结合学过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些曲目的看法和感受?五、参考资料[1] 人声发声技术要点,访问时间: 2021年9月15日 [2] 民族歌曲《南风》人声版,访问时间:2021年9月15日。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课型鉴赏课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南方地区(浙江、云南、湖北)的三首民歌,通过对方言、旋律、作品结构、创作手法等元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2.模仿方言,模唱旋律,分析与解读作品节奏、结构,感受、体验音乐作品。
3.理解民歌与地方语言、地域环境、民众性格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对我国的民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南方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2.难点:分析民歌方言、旋律、节拍、作品结构、创作方法等方面,感受、理解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教学方法聆听感受法、演唱体验法、对比分析法、实践活动参与法。
教学用具音响系统、多媒体系统、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诵读唐诗《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并以此诗提问描写的地区及地区的风景特征。
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出南方风景简介。
2.通过南方青山绿水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身在高山之中的感受,师生互相问好。
(二)新知探究1.浙江乐清山歌《对鸟》赏析(1)学生问好后,教师演唱《对鸟》第一段,边唱边出示歌词,并提出问题:乐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模唱,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多用方言演唱,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歌词上,也体现在演唱语言上。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感受方言的地域特色。
(2)赏析《对鸟》第一段,感受旋律、尾音、语言特点①学生活动:学念方言——吤姆、青又青、打铜铃、红间绿、抹把胭脂、擦嘴唇②学生活动:学唱旋律,其中一、二、四句开头均出现同音反复,与“吤姆飞过”重叠形式的运用形成了巧妙的互动与呼应。
③学生活动:感受、体验乐句尾音的特点,体会山歌的抒情性。
④学生活动:体会方言发音中抑扬顿挫的声调与音乐婉转起伏的旋律线条的融合。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教学目标:1. 感受云南民歌风情,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2.学习《弥渡山歌》,通过分析、学唱、对比感受南北民歌的地方差异。
3.通过聆听与辨析,感受民歌色彩的脉络,并为此激发对民歌的热爱与传承。
教学重点:2、3教学难点:3教学方法:对比法、辨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音乐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课前播放的民歌是什么曲目?这首民歌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提出问题,共同解答)师:今天我们将走进的南方民歌色彩区的学习,那我们将学习哪个地方的南方民歌呢?请欣赏视频《彩云之南》3、听完提出问题,来自哪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在提问中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1、展示云南风景图片,和学生探讨云南的秀丽风景、民族特点和风俗文化。
(带着对云南的认识欣赏云南民歌的情怀2、欣赏云南民歌视频3、学习《弥渡山歌》(1)带着问题欣赏歌曲提出问题:南方的山歌与北方的山歌特点上有什么不同?歌词表达了什么主题?比兴的修饰手法分别在哪里出现?(2)展示歌谱,分析歌曲。
(歌曲的'风格、歌词手法、音乐要素等)(3)对比探究,欣赏新版本的《弥渡山歌》,对于两者的风格异同之处。
(4)学唱《弥渡山歌》4、欣赏《小河淌水》,加深学生对南国音乐飘逸美的感受。
提出问题:分析《小河淌水》的音乐风格,对比与《弥渡山歌》异同之处?并总结南方民歌的特点。
三、合作指导1、聆听音乐片段,感受民歌色彩区的脉络,并说出歌曲的曲名和来自的地区与民族。
(学生聆听思考,教师巡回指导)2、总结影响民歌民族风格与地区风格形成的因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拓展升华1、深刻认识民歌传承的意义,2、说一说如何有效的传承民歌的发展。
五、尾声1、师总结本单元学习要点。
2、再次响起《弥渡山歌》,师生共同演唱,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中结束本课。
师:同学们,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要热爱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让我们民歌更好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飘逸的南国风
民歌体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对民歌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概念以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听赏、演唱、体验中感受音乐特点,并能在听赏中主动思考、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热爱,培养学生对汉族民歌的兴趣,初步建立继承、发扬我国民歌的精神。
教学重点: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区分民歌体裁以及不同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分析: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
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冼星海曾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民歌。
”学习了第二单元同学们也了解了不少民族歌曲,现在老师先唱几首歌让大家答出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民歌。
(弥渡山歌、、牧歌、掀起了你的盖头来)教学设计:一、了解什么是民歌首先让同学们分清艺术创作民歌和民歌(民间歌曲),然后来着重理解民歌的概念、体裁、特点。
二、民歌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日臻完美,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飘逸的南国风
教学目标
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学会演唱《弥渡山歌》和《幸福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听视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
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教具准备
音响、课件、多媒体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流行歌曲,可能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音乐很土、很落后,常常表现出不屑一顾。
但这堂课教师通过闽南民歌《天黑黑》抓住方言和民歌音调的关系进行探索、体验民歌淳朴、自然美,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跟唱方法,欣赏加强体
验,以乐动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小河淌水》片段
请学生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请学生看地图,说说我国云南省的景点和民歌。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
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二、作品鉴赏
(一)《弥渡山歌》
1、教师给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
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2、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2-3名同学谈感受。
4、教师点评。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
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
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
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
如《小河淌水》。
5、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6、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特点。
7、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旋律起伏较大的特点。
(二)《对鸟》
1、简介歌曲。
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
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乐句,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
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
2、播放课件中《对鸟》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
提问:
(1)、什么演唱形式?
对唱形式一段问一段答
如:广西刘三姐的民歌,对唱形式教师范唱。
(2)、运用哪种民族调式?
3、指导学生唱歌曲第一段的谱子,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4、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
5、聆听闽南童谣《天黑黑》学生跟着唱
(三)《幸福歌》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播放课件中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湖北农民劳动时所唱“媷草歌”的音调,以天门民歌的音乐素材为骨架,糅进荆东地区的两种特征性音调5 1 2 1 5和3 5 6 5 3 。
演唱上一领众和,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
引导学生注意衬词部分进行复听。
唱衬词部分。
2、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3、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4、聆听《龙船调》。
三、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7页第二段文字,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经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楚声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吴声则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
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四、拓展与探究
1、阅读书本37页第一段文字,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用电、用火安全;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文明礼仪:注意仪表;谈吐文明;讲究卫生。
教学反思
本课聆听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风格的问题。
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概念性的认识”,在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