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理)
病毒性脑炎护理 PPT课件
病情观察
瞳孔的观察: • 正常瞳孔直径为2mm~5mm 双侧等大等圆,对光
反射灵敏; • 双侧瞳孔进行性扩大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 • 双侧瞳孔忽大忽小,且伴有“二慢一高”(呼吸
慢、脉搏慢、血压高),可为脑疝的早期症状。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一般2-4h 测量1次 , 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应让 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 以免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入气管 而窒息。
病情观察
• 压眶实:昏迷病人先做压眶实验(即压迫眶上切 迹,观察面部及肢体反应),然后观察瞳孔大小及 对光反应 。
• 如压眶时有痛觉反应、瞳孔大小对称、对光反应存 在则为浅昏迷;
• 如压眶反应消失而瞳孔对光反应存在为中度昏迷 ; • 如压眶反应消失而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为深昏
迷。
病情观察
观察昏迷病人的瞳孔变化 对确定昏迷的病因、损害部位 病变程度、抢救治疗和预后 判断帮助极大, 是昏迷的重要观察指标。
• 病毒学检查:发病早期应收集大便、咽分泌物和 脑脊液等作病毒学检查。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血液检查:周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病 毒分离和组织培养是诊断本病唯一可靠的方法。
•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发现脑水肿,脑钙化灶等。 • 脑电图检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阵发性高波幅
慢波或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与病情呈平行关系。
• 意识模糊:意识模糊病人表现对时间、地点、 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思维混乱,语言 表达无连贯性,应答错误,可有错觉、幻觉、 兴奋躁动、精神错乱、谵语等表现。
意识障碍判断
• 昏睡:病人处于沉睡状态,仅能被压眼眶、用力 摇动身体等较强的刺激唤醒。一旦刺激停止,立 刻又进入沉睡状态。醒后回答问题困难。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❹运动功能障碍: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出现偏 瘫.不自主运动.面瘫.吞咽障碍等。❺精神障碍: 病变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可发生幻觉. 失语.定向力障碍等精神情绪异常。
(3)病程:一般2~3周,多数病例可完全恢复, 少数患儿可遗留某些后遗症如癫痫.听力障碍. 肢体瘫痪以及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等。
病 毒 性
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
主要的 病理生理变化为直接入侵的病毒对 脑组织的破坏。脑组织.脑膜弥漫性充血.水 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 生及局部出血性软化坏死灶。除此之外, 免疫反应可导致神经脱髓病变及血管周围 的损伤 。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多呈急性起病,病情的轻重与病变部位有关。如病 变在脑实质的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较脑膜炎重。 1.病毒性脑炎:主要表现为发热.惊厥.意识障碍及颅 内压增高症。 (1)前驱症状:为一般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头痛. 呕吐.腹泻等。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❶惊厥:多数表现为全身性 发作,严重者可呈惊厥持续状态。❷意识障碍:轻 者表现淡漠.迟钝.嗜睡和烦躁,重者谵妄.昏迷,甚 至呈深度昏迷。❸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婴儿前 囟饱满,严重者发生脑疝。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4.健康教育: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里护理, 向家长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及保护患儿的一般 知识,指导并鼓励家长坚持智力训练和瘫痪 肢体的功能锻炼。
谢谢大家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白细 胞总数轻度增多,病程早期分类一多核细胞为主, 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 在正常范围。 2.病毒血检查:部分患儿取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机 特异性抗体测试均为阳性,恢复期患儿血清特异性 抗体滴度较急性期高4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 3.脑电图:病程早期脑电图即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 异性常慢性波背景活动,提示脑功能异常。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温暖和支持。
功能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针对患者出现的语言障碍,进行 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发音练习、 词汇积累等,帮助患者恢复语言
表达能力。
运动能力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 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游泳、瑜 伽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
认知能力训练
通过脑力活动、游戏等方式,提 高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 能力,帮助他们恢复认知功能。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识状态、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防止抽搐和癫痫发作
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和癫痫发作,应采取措施防止发作 ,如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刺激患者等。
保持肢体功能位
在患者意识不清或抽搐时,应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 肉萎缩。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社会支持
了解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的 支持情况。
护理诊断和问题
护理诊断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如意识障碍、高热、皮肤黏膜出血、 偏瘫等。
护理问题
针对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
03
CATALOGUE
急性期的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与家庭成员和其他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与家庭成员保持沟通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家庭成员沟通,让家庭成员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进展以及护理措施。
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
护理人员需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商讨病人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确保治疗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育和指导病人和家庭成员
提供疾病知识
向病人和家庭成员普及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注 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并配合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护理查房图文PPT课件
概述
常见 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单纯胞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80%为肠道 病毒!
虫媒病毒
巨细胞病毒(多为胎内感染)
病毒性脑炎
概述
蚊虫叮咬
呼吸道
血性播散 为主
胃肠道
淋巴系统繁殖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繁殖,通过血循环感 染各种脏器,形成病毒血症,在侵入中枢系统前即 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若其进一步繁殖可直接破坏 神经系统,导致脑组织和脑膜弥漫性充血、血肿, 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及局部出 血性软化坏死灶。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剧烈反应 导致脱髓鞘病变、血管和血管周围损伤,造成供血 不足。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 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 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 ,头后仰无强直表现。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Brudzinski征
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 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 叩击其耻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为 Brudzinski征阳性。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kernig征
又称屈腿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 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 能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 到135°时为Kernig征阳性。
病毒性脑炎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总数轻 度增高,一般<300 ×10^6/L,早期中性粒 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 正常或轻度增高,氯化物和糖一般在正常范 围。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整理版ppt
12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起病急、常有病毒感染史。
2、出现发热、头痛、嗜睡、昏迷、惊厥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神经 精神症状。 3、脑脊液的变化:外观清亮,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可在 30 ̄500×10的6次方/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 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脑脊液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5、血清中和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 以上。 6、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 上。 7、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的滴定度较急性期高出或低于4倍以 上。 8、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9、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发现脑水肿,脑软 化灶等低密度区,MRI可见颞叶、额叶或顶 叶稍低或稍高信号; MRI优于EEG、CT--中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4.脑电图检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阵发性高 波幅慢波或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与病情呈平
行关系。 52.%脑的组并织发活症检;:为阳诊性整断率理版的仅ppt金为标33准%,一但56没%必,要并。有 11
大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占94.29%;美国-急 性VE发病人数仅次于SAH。
男女比例:1.3:1
全年均可发病,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多流行 于夏秋季,以7-9月最多。
整理版ppt
3
病因
文献报导: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
肠道病毒(EV):80%
虫媒病毒
传染病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SV):散发
病毒性脑炎(VE)
Viral Encephalitis
整理版ppt
1
学习目标
低年资护士掌握VE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 点;
高年资护士掌握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检查 的表现。
病毒性脑炎护理查房 ppt课件
既往史
既往“脊髓灰质炎”病史26年余 。遗留右下肢近端腿围略细,行 走无任何症状。
家族史及过敏史
父母健在,否认近亲婚 配,家族中无相关疾病 记载,否认有家族性遗 传病史。患者既往对 “青霉素”过敏。
辅助检查
•颅脑磁共振平扫+磁共振血管
成像脑功能成像:未见异常
•脑电图:未见异常
化验检查
• 1月-19日
• 血常规回报结果: • 噬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X109/L
0.0-0.06)
• 淋巴细胞百分比:0.192 ↓
0.200-0.500)
↑( (
化验检查
• 1月-19日
• 脑脊液结果回报:
• 脑脊液蛋白860.2mg/L ↑
(
150.0-450.0)
• 测压力为244.8mmH2O ↑
(70-180mmH2O)
入院评估
•生命体征:T:37.8℃, P:88次/分,R
:18次/分,Bp:108/62mmHg。神志清 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 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部无抵 抗,克氏征及布氏征阴性。
•初步诊断为”颅内感染“
入院护理评估
患者口腔、皮肤粘膜完整,营养中等,大小 便正常,睡眠正常,进食正常,无吸烟饮酒 史。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100,无需依 赖,压疮风险评估为24分,无压疮风险,跌 倒坠床风险评估为1分,无跌倒坠床风险。
治疗过程
1.遵医嘱给予神经内科 头痛待查护理常规,Ⅱ 级护理,普食,测血压 日二次,留陪一人。
治疗过程
药物治疗: 消炎、抗病毒: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头孢 西丁钠、喜炎平 退热:赖氨匹林 脱水降颅压:甘露醇 醒脑:醒脑静
护理诊断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概念:
病因:
1、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 病毒
2 、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以及虫媒病毒(如:乙脑病毒)
3 、临床上仅约1/4的病例可查出确切 的致病病毒
发病机制:
血行播散: 呼吸道
病毒 消化道
淋巴细胞内繁殖 释放入血
病毒血症
发热等全身症状
血脑屏障
临床表现:
(一 )前驱症状:急性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 (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药物治疗的护理: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配伍禁忌及使用要求,如使用甘露醇时,应 在30min内输入体内,有利于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颅内压力,防止脑疝发生。
(5)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知识,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6)健康教育: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应积极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接种各种疫苗,接 受被动免疫。对恢复期的患儿,应积极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减少或减轻后遗症。
力 低下等
•
3、辅助检查
1.神经检查
有无视力障碍、视神经盘水肿、眼肌瘫 痪、听力减退、吞咽困难、肢体瘫痪、 病理反射、肌张力改变、共济失调、不 自主动作(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 动)、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失禁及 脑膜刺激征等。
3、辅助检查
2.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 尿常规,血沉,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球蛋白(IgG、 IgA、IgM)测定以及血混合玫瑰花环率测定。 (2)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脑诱发(视觉、听觉、体感)电位。 (3)影像学检查 脑CT或MRI检查。 (4)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或聚合酶链式反应方 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单疱病毒。取双份血清作流行性乙型脑炎、腺病毒、 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 验以及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查、脊髓灰质炎中和试验。 (5)脑活体组织检查 免疫荧光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理)PPT课件
通过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增加等炎症表现 。病毒分离可直接检出病毒,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出病毒抗体 。
02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缓解 病情。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
认知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 当的肢体功能锻炼。
通过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记忆、 思维等认知功能。
语言训练
针对患者语言障碍的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语言训练。
04
病毒性脑膜炎的预防与控制
疫 对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接种建议
根据地区和年龄段,按照国家免 疫规划或专家建议进行接种。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免 疫力。
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 识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沟通交流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 状态,缓解焦虑和恐惧。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病毒性脑膜炎相 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
抗炎药物
对于炎症反应较重的患者, 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抗 炎药等,减轻脑水肿和颅 内压。
营养支持
对于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的患者,需要补充营养, 如静脉输注营养液等。
手术治疗
脑室引流
对于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可以采取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脑膜修补术
对于脑膜受损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脑膜修补术,修复受损的脑膜。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 理)ppt课件
浅谈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浅谈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病人;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2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403-01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本病较普遍,全球可见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
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症。
我院收住104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104例病人全部康复。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住104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其中男64例,女40例,平均年龄14-72岁。
其中病毒性脑膜炎86例,脑膜炎18例,病情轻重差异很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
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发热、四肢无力、恶心、嗜睡,更有甚者焦虑难安,情绪波动大,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
2 药物治疗方法一: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每8小时一次,每次5-10mg/kg连续给药10-14天。
方法二: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12小时一次,每次5mg/kg连续给药10-14天。
方法三:对于因柯萨奇或埃可病毒所引发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防类似反应发生。
早期适量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脱水剂可减轻脑水肿症状。
3 护理措施3.1 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氧气吸入,对于重症,卧床不起者,为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及时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做好吸痰工作。
此外,为了避免褥疮的发生,应叮嘱家属多帮助病人翻身。
对于高烧患者,采用物理法降温。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展,保持不、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3.2 高烧护理措施①降温上升时,病人会有寒意,叮嘱其注意保暖,协助病人做好保暖工作;②持续发烧患者,在用退烧药的同时,应叮嘱病人多喝水,以保持水分充足;③体温下降时,为避免病患受凉,应及时更换病人因发汗致湿的衣物。
3.3 饮食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稀饭、面条、青菜汤等。
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机理和治疗
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机理和治疗病毒感染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根据发病及病程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病毒感染及慢性病毒感染。
具有代表性的引起人类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有:DNA病毒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RNA病毒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急性脑炎和(或)脑膜炎综合征,也可以形成潜伏状态和持续感染状态,造成复发性和慢性感染。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约占所有脑炎的5%—20%,占病毒性脑炎的20%—68%。
其病变主要侵犯颞叶、额叶和边缘叶脑组织。
1病因及发病机制HSV是噬神经DNA病毒,分为HSV-1及HSV-2两种血清型。
患者及健康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
HSV-1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及母婴传播。
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2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
人类大约90%HSE由HSV-1引起,仅10%由HSV-2所致。
且HSV-2所致的HSE主要发生在新生儿。
2病理HSE主要受累部位为额叶眶部、颞叶内侧和边缘系统,多双侧受累,但常不对称。
受累部位的病理改变为脑组织水肿、软化和出血坏死,脑实质出血坏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特征。
显微镜下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这是本病最具特征的病理学改变。
3临床表现1.I型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如下:1原发感染的潜伏期为2-21天,平均6天,前驱症状有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起病,病程长短不一,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
3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1/3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多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可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查体主要表现为高级智能和精神行为障碍,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可有轻度脑膜刺激征。
病毒性脑膜脑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脑膜脑炎病人的护理作者:符前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0期【摘要】对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予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患儿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的供给;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药物治疗及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等措施。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48-01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
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
病毒侵犯脑膜同时若亦侵犯脑实质则形成脑膜脑炎。
根据病情情况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发病。
1 临床资料1.1 我科收集2011年4月-2012年8月住院患儿18例,其中女6例,男12例;年龄11个月至13岁,住院15-23天,平均住院天数19天。
1.2 18例患儿均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
其中6例伴有惊厥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经头颅CT或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证实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1]。
1.3 临床特点: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特点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终年发病率很高。
本病以儿童多见,成人也可发病,但少见。
1.4 .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轻度颈项强直和Kerning征阳性。
1.5 治疗效果:全部患儿均给予抗炎、抗病毒、吸氧降颅压等,17患例儿痊愈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
2 护理措施2.1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 次,室温为22-24℃,湿度为55-65%,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意识情况,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及四肢肌张力的变化,有无惊厥,惊厥的次数及持续时间。
病毒性脑膜炎ppt课件
•出院宣教
• 1、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呼吸道感染 和肠道疾病。
• 2、对出院后的患者应做好恢复期的家庭护理:
①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咽、鼻的分泌物; ③加强皮肤护理; ④保证大便通畅; ⑤加强功能康复训练,对瘫痪及肌肉挛缩者,可采取理疗 、针灸、推拿等措施,必要时可外科矫形以改善其运动功 能; ⑥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85%—95%的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 核酸病毒科,有60多个不同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 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腺病毒 。
• 2、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病 毒侵入人体后在胃肠道、肝脏、腮腺等组织和其局部淋巴结内进行复 制,然后入血产生病毒血症,再通过脉络丛进入脑脊液侵犯脑膜,引 发脑膜炎症病变。
•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增加,可达(10~1000)× 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
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 • 3.病毒学检查 •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 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 4.影像学检查 •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 5.脑电图 • 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 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护理措施
5、昏迷的护理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 可抬起床头30度,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 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1次,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 肺痰;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 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 时行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量供应;做好 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骚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病毒性脑膜炎_
理疗
康复治疗 :可通过针灸、肢体功能锻炼 ,促进肢体
功能恢复。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对狂躁不安的病人,一般应选择腕关节3cm以上处, 肘窝2cm以下处的静脉。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迫不得 已时,可以选择足背静脉及小腿静脉。
可按常规穿刺,针头部位固定好后,距离穿刺点5~ 10cm左右再用一条胶布固定好输液管,以防病人突然活 动时针头被牵拉出来。另外输液管不要牵拉过紧,要给病 人留下一定的活动范围。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 保护意识,防止被患儿咬伤等。
一例重型病脑患儿的护理查房
目录
病历介绍 疾病知识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预后 出院指导
病历资料
患儿,男,10岁,ID号0001777728,因头 痛5天,发热呕吐4天,抽搐3小时左右,于 2012.6月9日11时入我科。 入院时神志清楚,体查:T36.8度,R20次/ 分,P85次/分,BP102/62mmHg。双侧瞳孔 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灵敏。
病历资料
现病史:患儿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
现头痛,次日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度, 并呕吐胃内容物,为非喷射状,反复有 抽搐,表现为四肢屈曲,双手握拳,双 眼向上凝视,流延,口唇有发绀,持续1 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病历资料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 传染病接触史。否认外伤,手术史,无 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指导家长观察患儿抽搐之前的征兆,以便尽早发现和预 防抽搐的发生,指导家长尽可能的避免抽搐的诱发因素。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尽可能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 环境。指导家长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儿衣着松软,保持 会阴部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