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热处理课件——第二章 热处理原理课件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低碳的板条马氏体内:碳原子从扁八面体 间隙位置上向位错线附近偏聚;含碳<0.25% 时,形成“柯氏气团”,减低马氏体的正方 度。含碳>0.25%时,多余的碳形成偏聚区, 使马氏体的正方度增加。
2、高碳的片状马氏体内:碳原子在一定的晶 面{100}M上偏聚,形成小片富碳区。
(二) 马氏体的分解
当回火温度80-250℃时产生;
研究意义:实际的热加工和热处理过程并 不是等温冷却过程,而是连续冷却过程, 所以要研究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的 过程,要研究CCT曲线。
(一)CCT曲线的建立
通常用膨胀法、金相法和磁性法测定, 一般常用膨胀法来测定, 其速度快,数据 准确。具体过程是将钢试样奥氏体化→测 定不同冷速下的膨胀曲线→在膨胀曲线上 确定临界点→将转变开始点和终了点连接 起来形成了冷却转变曲线。
2、亚共析钢的CCT曲线
曲线特征是:有四个转变区。 先共析相的转变区、珠光体转变区、 贝氏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马 氏体转变开始线的后半部分向下倾 斜。
3、过共析钢的CCT曲线
两个转变区。先共析相、珠光体区。马氏体转变 开始线的后半部分向上倾斜。
(三) CCT曲线和TTT曲线的比较
连冷转变可看为无数个温差很小的等温 转变过程。-----混合物。但由于冷却速度的 影响,使得转变不能充分进行。
(二)CCT曲线的分析
1、共析钢CCT曲线 只有珠光体和马氏体两个转变区,无贝氏体和 先共析相转变区,曲线,简单。
Vc——上临界冷速、淬火临界冷速(大) 是指奥氏体不发生分解而全部转变为马氏体的 最小冷速;
Vc′——下临界冷速(小) 是指奥氏体全部发生分解而不转变为马氏体的 最大冷速。
7
(1) 当v=v1,v2时,全部P (2) 当v=v4时,M+残余A (3) 当v=v3时,P+M+残余A
2、低碳的板条马氏体:
在150~250℃回火时,一般不析出ε碳化物, 碳原子几乎全偏聚在位错线附近,无ε碳化物的析 出。
3、高碳马氏体的分解与回火温度有关
80-150 ℃,马氏体的分解靠ε碳化物的不断生 核、析出。存在高碳的马氏体和低碳马氏体,---两相式分解。
150-350 ℃,碳原子活动能力强,可长距离扩 散,ε碳化物可以从远处得到碳原子,所以低碳的α 相长大,高碳的α相消失,-----连续式分解。
(三)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当回火温度于250-300℃时产生;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只能发生在中、高碳钢
中;
ຫໍສະໝຸດ Baidu
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的量减小;
140 ℃开始,如图9-70;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与回火温度有关:
T<MS点:A‘→M→M’( ε + α ); T>MS点:A‘→B下( ε + α );
22
•残余A与过冷A •(无本质区别,状态 不同) 比较C曲线: ①A‘→P速度减慢; A‘→B速度加快; ②在P和B转变区之 间存在残余A的稳定 区; 二次淬火:
(四)魏氏组织的形成
定义:奥氏体晶界生长出来的近于平行或其它规则 排列的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加珠光体组织。
产生条件:
Wc小于0.6%的亚共析钢、Wc大于 1.2%的过共析钢在铸造、热轧、锻造后的 空冷,焊缝或热影响区空冷或加热温度过 高并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冷却。
形成机制:
按切变机构形成,与贝氏体中铁素体形成 机理相似。有浮凸、惯习面{111}γ、位向关 系(K-S关系:(111)γ//(110)α, [110]γ//[111]α,)、切变共格。
②残余内应力:组织应力和热应力;会造 成变形和开裂; ③马氏体中存在着高密度的位错等亚结构, 使系统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通过回火: ①得到强、硬度,塑、韧性的合理配合; ②消除了内应力; ③稳定组织、稳定尺寸;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及组织
(一) 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
电阻率上升
在80-100℃的较低回火温度下产生;
-66和9-67所示。
18
从9-66图可知:随回火温度升高,马氏体中的 含碳量下降,正方度下降;回火时间也同样;从9- 67可知:回火时间为2小时最合适。
组织:
高碳M(350 ℃ )→ (α +ε) 即马氏体分 解得到低碳α相和ε碳化 物的复相组织称为回火 马氏体(M′),
其金相形态仍保持原马 氏体的形态,不同的是 易于被腐蚀,呈黑色针 状,如图9-68所示。
魏氏组织的形成与钢中的含碳量(低)、奥氏体 的晶粒大小(粗)及冷却速度(较快)有关。
魏氏组织的性能: 过热缺陷组织,
机械性能下降,尤其是冲击韧性、塑性降 低、脆性转化温度升高。
重要工件要进行评定,YB31-64。 防止方法: 细化晶粒(调质、正火、退火、等温淬火)
七、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 T曲线)及其应用
14
§9-4 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淬火:
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的 某一温度,保温以后以适当的方式冷却(空 冷)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过程。
回火的目的:韧化;
原因:淬火组织: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①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是一种亚稳相,是不 稳定的,要向稳定的状态(铁素体+渗碳体) 进行转化,造成比容变化,伴随体积变化, 尺寸不稳定;
1、高碳的片状马氏体:回火温度大于100 ℃, 马氏体开始分解,从过饱和的α固溶体中析出了ε
-碳化物(Fe2.4C,密排六方晶格),呈薄片状, 与基体保持共格;
随回火温度逐渐升高(大于150 ℃ ),碳化
物逐渐长大,使马氏体中碳含量降低,正方度c/
a减小;300~350 ℃,c/a→1,马氏体的含
碳量约为0.25%C,马氏体的分解结束;如图9
共析钢、过共析钢的连冷曲线无贝氏体区 (原因:奥氏体中的含碳量高使得贝氏体转 变的孕育期很大)
共析钢的CCT 曲线较TTT曲线靠右,合金钢 也类似。
Vc”=1.5Vc
(四)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应用 1、从CCT曲线上获得钢真实的
临界淬火冷速Vc, 2、是制定钢正确的冷却规范的依据, 3、可以估算淬火以后钢的组织与性能。
(四)碳化物的转变
马氏体分解和残余奥氏体分解形成的ε 碳化物,是亚稳相,当回火温度升高到250 -400℃时,ε要向更稳定的碳化物进行转变。 碳钢中比ε碳化物稳定的碳化物有: X-Fe5C2(单斜晶格);θ-Fe3C(渗碳体)。 碳化物的转变主要取决于回火温度、回火时 间,如图9-7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