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fbb3e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4.png)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领域,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工具,而信息技术则通过应用于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指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以达到教育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研究教育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致力于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则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的学科,它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二、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二者的融合有助于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
1.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方式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一方面,教育技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开发和应用,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远程教育平台等。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教育过程中,为教学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如电子教室、在线学习等。
2.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拓宽学习方式,并促进教育创新。
通过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
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方式的变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1. 提升教育效果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教育效果。
通过使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工具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ff3b6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7f.png)
本章学习建议
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特别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有 助于人们更完整地理解、理解教育技术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 地应用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形成的3条主线、教育技术的定义 和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本章学习的主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 教师以及各种资源的支持下,把本章中一些关键知识点串联在这 样一条主线索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内容比较抽象,应该预 先复习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课程内容。同时建议:在通读 和理解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归纳主要的概念和内容,写出读书笔 记。查询电大在线的网上辅导及相关内容,认真完成作业。展开 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活动,交流学习体会。本章知识比较抽象, 有些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实行专门的记忆。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 组织实行教学参观,理解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并作一篇调查报 告。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
评价
问题分析 标准参照测量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开发
印刷技术 视听技术 基于计算机的技术 整合技术
关于学习过程 和学习资源
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定义
利用
媒体利用 革新推广 实施和制度化 政策和规定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第一章我国的教育技术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
础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概念形成
国外教育技 术的发展
视听教育传播技术 系统方法的教育应用 程序教学及个别化教学 1994年教学技术定义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形成与发展的三个方面
系统科学方法(系统方法、系统方法 教育应用)
传播理论 (传播模式、传播要素)
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69a9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6.png)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的。
信息技术(IT)是一种
技术,它定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软件等相关的一系列技术,这
种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有用的信息。
而教育技术(ET)则是一种应用科学、设计研究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这些技术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
全面的教育发展。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两者的基础关系;
二者的应用关系;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IT的发展为教育技术提供了基础。
IT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软
件等相结合,使得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中探索全新的可能性成为可能,这一点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被替代成了跨时空的虚拟教室,它让教学走出
了实验室,真正去实现多媒体、多地域协同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技
术用来实现这一可能性,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也成为了IT与教育技
术之间基础关系的一个体现。
其次,IT技术的发展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IT技术比现有技
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灵活性,其极大的存储能力也使得它能够在教学中发
挥更大的作用。
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286a3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2.png)
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在当今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就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伙伴,手挽手在教育的大舞台上翩翩起舞。
但您要问我,它们到底是啥关系?嘿,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来讲讲信息技术吧。
这玩意儿就像一个神通广大的魔法宝盒,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神奇的工具和资源。
比如说,咱们熟悉的互联网,那简直就是知识的汪洋大海,只要您愿意,随时随地都能在里面畅游,获取您想要的信息。
还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小巧玲珑的宝贝,它们把学习的大门装进口袋,让您走到哪儿学到哪儿。
再瞧瞧那些酷炫的多媒体软件,图像、声音、视频一应俱全,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就像给黑白的世界涂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
而教育技术呢,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导演,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把教学这场大戏编排得精彩纷呈。
它可不单单是使用工具那么简单,而是要考虑怎么让教学更有效,怎么让学生学得更带劲。
比如说,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就像是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了一套专属的学习秘籍。
还有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习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冒险。
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到底是啥关系呢?我给您讲个事儿您就明白了。
有一次,我去一所学校听课。
那是一节语文课,老师讲的是古诗。
以往呢,咱们学古诗就是老师在黑板上抄抄诗句,解释解释意思,学生们在下面抄抄背背,别提多枯燥了。
可这位老师不一样,她一上课就打开了多媒体课件,先是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然后古诗的文字缓缓浮现。
这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接着,老师通过动画展示了古诗所描绘的场景,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
在讲解诗句的时候,还穿插了一些网上找到的有趣的小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诗人的情感。
最后,她让孩子们用平板电脑在一个学习软件上做练习,软件马上就能给出反馈和评价。
您瞧,在这堂课里,信息技术就像是一把利剑,帮助老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高效。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11f9d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2.png)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虽然二者都与技术和教育有关,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区别,揭示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
教育技术是指利用各种工具和媒体,通过设计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习和教学的过程。
教育技术的目标是通过使用科技工具和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果。
它以学习为中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教育技术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如教学软件、多媒体工具、在线课程和电子图书等。
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验。
例如,通过使用在线课程平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获得反馈。
教育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与此相反,信息技术是广泛应用于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目标是改善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效率,以及提供更方便的信息访问和分享方式。
信息技术通常与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相关,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教育。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教学和学习的方式。
例如,学校可以使用电子学生管理系统,以便更高效地管理学生信息和课程安排。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课程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便利和创新。
然而,尽管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关注焦点有所不同。
教育技术更加专注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它着重于如何利用科技工具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之下,信息技术更加关注技术本身的开发和应用。
它注重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以及技术工具的功能和性能。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但并不一定能够提供最佳的教学体验和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虽然有所重叠,但它们的关注点和目标有所不同。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7a80d0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a.png)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初接触教育技术,容易将教育技术误认为是信息技术,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建设计划误认为是信息技术培训,或者更严重地误认为是计算机培训。
实际上,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参加教育技术水平建设计划的培训时,特别要搞清二者的区别。
具体地说,区别如下:1 学科、对象、研究范畴的区别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适宜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对有适宜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所谓适宜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当前多指信息技术,但不能仅理解为信息技术)2 目标的区别信息技术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水平与道德。
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水平教育技术水平培训则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使用教育技术的意识、水平与道德。
其中,使用教育技术的水平是指对有适宜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实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水平,也就是在有适宜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实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的水平3 内容体系的区别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即使信息技术培训中也涉及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教学自动测评等教学应用的内容,但目的是通过这类教学应用作案例去验证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教育技术水平培训教材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展开。
教育技术水平培训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目的是利用这类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简单地说,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操作及办公\课件制作软件使用,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设计和资源编辑4 结论以教学设计和资源处理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不同教育技术培训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的下一步是教育技术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是形成具有技术含量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形考试题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形考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237399581b6bd97e19ea5f.png)
一一、判断题题目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数据、信息、物质和能量是组成世界的四大基本要素。
(错)题目2用于学校教学的网站和网络服务中,可以允许用户匿名使用和发布信息,不要求实名制。
(错)题目3在“用计算机教孩子真正的数学”的讲座中,演讲者认为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孩子如何运算,而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教孩子如何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求证——这计算机能够帮助数学教育解决以上问题。
“对”。
题目4 完成3次大作业和全部自测题,就完成了课程的全部形成性考核任务。
(错)题目5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它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也使得师生交互更加方便灵活。
(对)二、多选题题目4以下关于信息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A. 安装杀毒软件后,计算机不会受到病毒感染B. 防火墙不能完全阻止计算机遭到远程攻击C. 网络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属于技术人员的问题,和网站运营方无关D. 网络服务的运营方有权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反馈题目5以下属于“信息技术”应用范畴的是:(ABCD)A. 共享单车B. 网络课程C. 工业机器人D. 自动翻译题目4在“用视频重塑教学”的讲座中,以下表述和演讲者观点吻合的是:(BCD)A. 教学视频可以取代教师B. 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C.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视频和练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D. 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更高效,而且更人性化题目5以下属于做法中符合正确的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要求的是:ABA. 为计算机房的电脑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B. 定期备份电脑中的资料C. 将班级合照发到朋友圈上,并注明学校和班级D. 定期检查学生手机中的聊天记录二一、单选题题目1将教学设计分为分析、策略设计、教学评价三大模块的模式是( C )。
A. 迪克-凯瑞模式B. 格拉奇和挨利模式C. 史密斯-雷根模式D. 肯普模式题目2( D )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前期基础、分析学习者对新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学习者对当前内容是否有偏爱或特长。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36332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2.png)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是如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
教育技术是利用各种教育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各种技术手段,以促进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效果的学科。
而信息技术则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处理、存储、传播信息的过程。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如今的教育实践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依赖。
首先,信息技术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融入到教育领域。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互动式教学工具以及网络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育技术的实践得以更好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其次,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始广泛采用教育技术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
这促使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例如,为了满足教育实践中的需求,信息技术推出了一系列适用于教育领域的软件、硬件设备和教学平台,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和智能教学工具等。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也推动了信息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还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教育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材料。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此外,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更新。
传统的教学内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这种限制,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有效提高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15906cc8d376eeaeaa31b4.png)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第一章引论一、填空题: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
3、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4、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有两个含义: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研究自已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5、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获得信息到增长知识的转变。
6、学习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四类。
第二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一、填空题: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信息、能源和物质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3、从概念上,信息一般划分为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4、本体论信息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信息是第二位的。
5、外部世界向认识主体输入的信息称为感知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信息称为再生信息(认识论信息)。
6、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可以扩展为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7、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认识论信息分为三个部分: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先验信息。
8、一般而言,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9、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二、判断题:1、信息是可以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物质的一种。
(×)2、相对而言,语用信息是认识论信息的最低层次。
(×)3、信息的存储就是一种时间传递活动。
(√)4、信息资源是由信息内容、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5、信息科学是一种主要研究记录在书籍中信息的科学。
(×)三、简述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本体论信息?一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3、什么是认识论信息?就是认识主体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所能感受到的内容,包括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信息技术与教育基本知识点
![信息技术与教育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ce17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7.png)
信息技术与教育基本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教育行业。
作为教育者,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基本知识点。
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等,而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教育者应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以及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
二、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领域之一。
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支持教学。
教育者应该了解局域网、广域网以及无线网络等不同类型的网络,并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以确保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
三、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育者应该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掌握制作教学课件、录制教学视频等基本技能。
此外,了解数字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编辑等技术也是教育者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具备的知识。
四、教育软件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专为教育设计的软件与应用。
教育者应该了解教育软件的分类及其功能,以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软件。
同时,了解教育应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也是教育者必备的知识点之一。
五、信息安全与保护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
教育者应该了解信息安全与保护的基本知识,以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
掌握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备份与恢复等知识有助于预防和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六、教育数据分析教育数据分析是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和分析教育数据,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的一项技术。
教育者应该了解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以利用教育数据来改进教学质量和学生表现。
七、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教育者应该熟悉远程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远程教育平台、视频会议技术等,以便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5215a4f852458fb770b56f2.png)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有时候容易被人们混淆,因为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联系:教育技术,有时候人们也称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②区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顾名思义,它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
教育技术是解决教学中问题的,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当然现在教育技术中很多研究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所以也造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概念的混乱。
在教育技术中关注的信息技术现在主要包括:广播卫星电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方面内容。
主要是利用这些技术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所以这只是教育技术研究中媒体应用的一个层面,此外教育技术核心是教学设计,不应把信息技术等同于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更不是只关注信息技术的。
如果你关注教育技术,可以看看这个网站活动3 探究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时间]30分钟[目标]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区别和联系[任务]学员填写“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表格[说明]学员应注意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技术理解的误区。
第1步回顾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定义是: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案.doc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b54ca85b90d6c85ec3ac6ff.png)
第一章引论一、教学要求计算机教研组任课教师科冯丽苹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授课内容笫一章引论主要内容1数师为什么要学习运用信息技术2教育技术的桥梁和催化作用.目的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运用于实际重占八、、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改善教学二、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2、知道并体会教师信息素质提高的3个方面和9条标准?3、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两者间的相依关系?4、知道“从信息向知识的转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5、了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桥梁与催化”作用?6、了解为了好本课程需要注重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三、学习内容:1.1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运用信息技术1.1.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己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1.1.2各国教育界高度重视教育的信息化一、教育信息化的宗旨:在于迎接信息时代提出的人才挑战。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使教育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并且为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努力。
三、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A加强学校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
B鼓励创造性思维、终生学习和社会责任感。
C改革教育过程。
D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方面的优势。
1.1.3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第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1.4教师的信息素质一、教师的信息素质1、支配资源的能力2、使用信息的能力3、掌握新技术的能力4、系统思维的能力5、与人合作的能力二、教师信息素质标准纳为:1、信息加工处理方面:标准1:高效、快捷的获取与存储信息标准2:审慎、发人恰当地评估信息标准3:准确而有创造性地使用信息2、独立学习方面标准4: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能够持续地跟踪追寻。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4efcfb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e.png)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什么?”徐州市云龙区培智学校盛淑琴通过看书学习,结合自己的多年来教学实践,我认为教育一、两者的概念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教育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
二、两者的区分1.从概念上来看: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有着天然的渊源,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与信息技术。
2.从两者包含的内容来: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观念形态)两大类。
教育技术内涵要比信息技术广。
有形技术主要指现代技术和传统的技术。
现代技术才是信息技术的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比如:视听、数字、音像、卫星电视广播、多媒体、网络、虚拟等。
3.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不同的。
信息技术从本身来说关注的是技术本身的发展,而教育技术不关注技术本身,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来为教育服务,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有其特殊的含义,不能单纯理解为狭义的科学技术。
例如:我在做培智学校低年级数学校本教材时,就使用了很多信息技术:用数码相机对物体进行拍照,然后将其输入电脑,通过图片处理程序对图片进行处理;又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作了教学使用的课件。
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我还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理论,分析了我校学生的特点,在教材中体现了层次教学,照顾个体。
因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能正确掌握教育技术的本质,能使用信息技术中的部分科学技术,只有两者很好的融合,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b3ee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f.png)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章一简答题1.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2.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11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4.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17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编码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6.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20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7.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见容;9.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10.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包含哪四个组成要素11.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二.论述题11.试述美国教育部教研室突出的建构主义在学校的教与学中的9个应用要点.答:1学习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2学习者必须建构起自己的意义.3学习是情景性的,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以来于情景,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很少有独自于任何具体情景的意义.4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这种工友的理解来自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5建构主义的教学包括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并且提供适当的学习活动去帮助他们.6针对概念变化的关键成分可以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7建构主义导致了关于何为优秀的教与学的新观念和师生角色的新观念.8在建够性的教与学中,更多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事实的积累.9建构主义创造了一个关于学习内容的哲学:”少就是多”.12.试述罗杰斯列举的10种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方式.答:1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2提供学习的资源.3使用合约.4利用社区.5同伴教学.6分组学习.7探究训练8程序教学.9交朋友小组10自我评价第二章一、简答题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泊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3、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4、学生的学习要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8个内部阶段;/54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特征的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贮存、长时记忆贮存、提取、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3.皮亚杰提出,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S→R,而是S→AT→R;试述S→AT→R 的含义;AT是主动同化刺激S于结构T的结果,A是大于1的系数,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T,才能成为AT,才能引起一定的反应R;4.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机能在结构上多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X,即A→X→B;试述A→X→B的含义;/565.简述学习风格构成的3个层面;心理性层面、生理性层面、社会性层面;6.谈谈教学活动过程有哪几个要素并简述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67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教学就失去了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离开这个要素,就不能引成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学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与教”就失去了基础的前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作用;7.试分析三种教学结构各自的优缺点;/7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难以全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搜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结构往往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可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网上课程的设计与开发;8.学习资源具有哪几类形态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9.教学对媒体理论介绍了哪些观点;/95麦克卢汉的观点、克拉克的观点、贝茨的观点、布鲁纳的观点、戴尔“经验之塔”的观点;10.试述教学媒体的四种选择方法;1问题表型是列出一系列有关媒体选择的问题,引导选用者通过思考、回答,逐步发现比较适合的媒体;2矩阵型是两维排列,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教学功能及其它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3算法型通过模糊的数量计算,确定媒体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值关系;4流程图型是流程图建立在问题模型的基础上,通常先确定过程和分解过程的按序列排列的步骤.11.简述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模式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来知觉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建构的以及生成意义的过程;第三章视听媒体教学基础1.为什么听觉有方向感人们是运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还要考虑声波的绕射性能;由于头部和耳壳对声波传播的遮盖阻挡影响,也会在两耳间产生声强差和音色差;总之,由于达到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2.试说出视觉图像的种类和构图的要素;/119视觉图像的种类: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构图的要素:平衡、线条、形状、质地和色彩;3.试说出传声器的用途和种类;124用途:将声波信号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电能;种类:动圏式、电容、驻极体电容、无线传声器4.试说出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灵敏度、频率响应、额定阻抗、指向性以及失真度等参数;扬声器的使用要求:扬声器得到的功率不要超过它的额定功率;注意扬声器的阻抗应与输出线路配合;要正确选择扬声器的型号;在布置扬声器的时候,要做到扬声器均匀而且有足够的声效;电动号筒式扬声器,必须把音头套在号筒上才能使用,两个以上的扬声器放在一起使用时,必须注意相应问题;5.使用传声器应注意哪些事项使用传声器应该注意的事项:阻抗匹配、连接线、工作距离与近讲效应、声源与话筒之间的位置、传声器的使用要求;6.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方式\145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形式:定阻抗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定电压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7.说出视觉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方法;\148教学功能:典型示范,反复训练;创设情境;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教学方法:示范法、比较法、情境法、配画放音法;8.试说出影碟机的技术种类和光盘存储方式;技术种类:CD-ROM、CD-R、CD-RW、VCD、DVD;光盘存储的方式:首先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分别进行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据压缩处理,压缩后的音频、视频数字信号再经合成和格式变换成为光盘所要求的数据格式,再经光调制器和激光头放大器放大后,将信号传送到激光头电路,驱动激光头对光盘进行刻录,将信号信息汇录到光盘上;9.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151设计过程: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组织录音,编辑加工,编目储存;录制方法:传声器录音和线路录音;10.试说出单个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步骤;1、扛起摄像机2、装入录像带3、将灯光射向被拍摄的对象4、调节按钮,使图像处于最佳状态5、扭动摄像机的开关,进行录制11.试述视听媒体教学应用的特点,功能和方法;特点:综合性、多样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功能:表现不同时空动态事务、抽象内容、微观事务、宏观事务、演示实验、案例讨论及部分替代教师授课等;方法:设疑法、讨论法、情境法、发现法和演播-试验法;12.试述视觉图像的主要特点;比文字和语言更具有实体化和形象化的功能;第四章计算机教学基础1.简述网上教学形式;讲授形式、个别指导教学形式、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式有哪些课件的类型3.简述S-P表的使用方法;对每一学生行,从左向右数,使数过的问题个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然后划竖线,即竖线左边的问题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数;最后把每行的竖线依次在行间用横线连接起来,即得到一条阶梯状的曲线,成为S曲线;对每个问题,从上往下数,使数过的学生数等于该题的答对次数,然后在该元素下边划横线,即横线上边的学生数等于该问题的答对次数;然后,依次用竖线将横线连接起来,构成阶梯状曲线称为P 曲线;4.简述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处理特点5.简述人机交互界面的策略设计;226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通常采用窗口、菜单、图标、按钮、对话框等构件构成人机-交互界面,以鼠标、触摸屏、声音选择作为主要输入手段,辅之以键盘输入、每一步都有直观的操作提示;4.简述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模式-CARS;CARS指可信度Credibility、准确度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及引证度Support;5.试述网上教育的物理环境;1、教室网教学环境2、因物网教学环境3、校园网教学环境4、外联网教学环境5、天地网络教育环境的组合6.试述网上教育的在线学习环境;网上学校、网上图书馆、网上实验室、网上书店、网上资源库;7.试述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师的主要活动;教学答疑、作业管理、主持异步讨论、发布课程资源、个别学习辅导、主持同步讨论、发布公告信息、修订课程内容、做教学笔记;8.试述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的主要活动;学习课程内容、学习答疑、做作业、参与讨论、检索课程资源、查看辅导信息、参加考试、参与同步讨论、浏览公告信息、查看课程信息,做学习笔记;9.试述网上资源的搜索技巧;布尔逻辑操作符、“+-”号的使用、使用逗号、括号、引号、使用空格、使用通配符;第五章组合媒体教学基础1.简述学校多媒体组合教室的概念.组合形式.2732.试从功能上分析4种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特点;听者型语言实验室主要用于语言听力训练;听说AA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者型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传声器、放大器、呼叫装置和相应的控制电路,从而组成了双向对讲系统;听说对比AAC型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力、发音训练和录音对比功能;视听对比AVC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说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功能;3.简述计算机教室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基本形式:普通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特点:普通计算机教室只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节省资金投入、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能够集中监测学习过程、能够提供个别指导、操作与练习以及联机测试、为个别学生分配自己的学习任务,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学习情况与分析数据;4.试述视频演示仪的功能和特点;功能:可以让演讲人在课堂或会议室里,简单方便地将印刷物、幻灯片以及立体实物等清晰、逼真地显示在电视屏幕或投影屏幕上;展示功能将光学实物投影器、反射式投影器、选射式投影器、幻灯机、X光片显像仪等仪器的特点综合为一体,可完全代替传统的投影仪,幻灯机等平面、立体展示设备;5.什么是域名、工作站、网络服务器、304域名:IP地址是INTERNET上计算机的标识,它是一串数字,难以记忆,人们采用了一种简单明了的、便于用户记忆和理解主机地址的方法,这种主机标识方式叫做域名;工作站:是网络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一台个人计算机,它通过网络适配器和电缆连接到服务器上,共享服务器提供的资源;网络服务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它负责网络资源管理和网络通信,并按网络工作站提出的请求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6.透射式投影仪的教学应用;284书写法、图片法、实物投影法、作业法、声画教学法;7.试说出卫星电视的特点和组成;291特点:电波覆盖面大,利用率高;信号质量高且稳定,有利于改善接收质量;信号容量大;投资省,费用低;扩大教育规模;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重要传递途径之一;组成: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星载转发系统、地面接收系统;8.现代投影器的种类和选择;285种类:阴极射线管投影器、液晶投影器、数字光处理器投影器;要根据显示环境来决定投影器的类型;7.投影屏幕的种类和选择;种类:白基布屏幕、玻璃微珠屏幕和金属幕;选用屏幕时,要考虑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尺寸、视角等问题;8.试述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和功能;组成:学习资源的来源、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学习资源的开发;功能:资源共享、个别化自学、促进素质教育、补充与充实课堂教学;9.试述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试在校园范围内,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应用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即具有把资源以相互共享的方式连接起来之功能,又具有独立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特点;10.试述校园网的教育应用;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科研系统、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系统、通信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功能部分;11.试述我国卫星教育电视的发展情况,Ku波段有哪些特点我国从1986年7月1日开始租用定位于66E的国际通信卫星V号的一个转发器,传送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节目;并陆续开通了三个C频段卫星频道;1986年7月,中国第一个卫星电视教育频道CETV1开通;1988年11月,开通第二套卫星电视教育频道CETV2;;1994年3月,开办了第三套微型电视教育节目CETV-SD;Ku波段的特点:大功率、大容量;第六章1、试述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定义;320教学设计是教师经常作的一项活动;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教学是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2、教学设计的前提包括哪几方面322教学设计必须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系统设计的教学应有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的如何学习知识;教学设计层次的选择、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3、试述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包括9个环节和最后信息反馈修改环节:评价需要和确定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情境脉络;制定系统目标;开发评价工具;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4、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336前期分析、策略、评价;5、试述肯普等人提出的关于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4个步骤;规则、收拿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最后的报告;6、加涅提出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7、信息加工分析;341信息加工分析又称“过例任务分析”是以学习需要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评价中得到的学生的起点状态为依据逐步分析列出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为内容和单元目标,从教学的终端状态一直延续学习者的起点状态;8、使能目标分析;在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6、试述伯顿和梅里尔提出的六类学习需要;标准的需要;比较的需要;排列的需要;表达的需要;预期的需要;处理突发事件的需要;7、教学设计主要考虑的7个方面的教学问题;教学中是应有不适合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教学传送方式是否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功能、兴趣;是否能够达到学习目标;课程中是应增加了新的学习目标;学习者为组成是否有变化;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11、试述学习准备分析所包括的3方面内容;分析学习者从事新学习的预备技能方面;分析学习者对新学习内容的目标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习者是否依据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规定的知识技能;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学习认识的态度是否有所偏爱和误解;第七章1.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1、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从划分标准来看,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的标准是测量学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同时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从出发点看,布鲁姆提出目标分类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析,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适于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从涉及的范围看,两种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系统上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用词上的差异;2、行为目标的编写;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3、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编写;首先应明确陈述内在的心理变化,列举若干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4.加涅的5成分式目标编写方法;5、试述测试题目的三种形式各自的含义;回忆性题目要求学生简单地再现教学中呈现过的知识,可以逐字逐句地重复,也可以用之间的话释意性地陈述知识;识别性题目要求学生以一组可选择答案中识别或鉴别出正确答案;结构化回答题目要求学生确实地产生或建构一个答案;6.说明教学策略设计.工作内容.教学模式或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7、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的理论为基础的;其基本结构包含呈现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进行实验,主动解释问题和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等4个阶段;8、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378它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的分类;其基本结构: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课程或学习材料,认知结构的加强;9、加涅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381认为信息加工搓成的学习内部条件是由8个有序的阶段组成的: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和反馈;对应着这8个学习的内部条件,加涅提出一种与学习的内部活动过程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程序-9个教学事件,这也是教学活动的9个步骤;10、试述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394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经费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媒体的教学性能;11、试述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在家里一前期分析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二目标编制1.认识4个字,会写1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三策略设计一学习词语,认生字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家里有哪些东西你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吗在图中的物品旁贴上相应的词语.2.读词语,认读词语中的八个生字.3.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一部分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减一减‘部件拼一拼的方法识记”报.也.台”.4.其余的生字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二学习短文1.看图说说: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402a3e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0.png)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常用的两个概念,两者在实践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分析并比较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对教育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1. 特点比较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是技术的范畴,但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育技术主要侧重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提升,它包括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等,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技术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比之下,信息技术则更侧重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等方面。
信息技术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它主要用于信息的存储、检索、传播和应用。
信息技术着重于技术运用的层面,通过利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利用,从而提高信息的可获取性、可处理性和共享性。
2. 应用领域比较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应用领域上也有所不同。
教育技术主要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目的是改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技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虚拟现实等。
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传递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和管理、在线学习平台、教育数据分析等方面。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线课程、在线作业提交和学习资源分享等,从而促进教育的时效性和效果性。
3. 对教育的影响比较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于教育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教育技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趣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使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教育管理的改进方面。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精选文档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7e22618b90d6c85ed3ac618.png)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是实践最活跃、 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 领域之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不仅 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 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教育资源共享 成为可能。例如,全球互联网用户人 数已达3亿,比1994年的300万人整整 扩大了100倍,网页达30亿页,每天还 在以300万页的速度增加。
(二)简答题 1. 简述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 技术教育的目标
(三)论述题 1. 简述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2. 试述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的关系
第二章 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 信息
1、对人本身来说,信息与生俱来。 2、以宇宙而言,信息十分广泛。
3、从人类社会的存在来看,信息十分普遍。
பைடு நூலகம்
信息与物质、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三项资源 。物质相对直观,信息相对抽象,能源介于两者之 间。这三者显示出的阶段性的历史进步,标志着人 类认识利用自然的斗争在经历了数万年的游牧、几 千年的农耕、几百年的工商后,人类社会迈进了辉 煌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第1章 引论 一、学习范围 1. 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 育的主要目标 2. 教师素质提高的3个方面和9条 标准 3.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二、内容要点 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大趋势 在过去的十年中,适应科学技术高 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把注意力放在培 养一系列新能力上:要求具备筛选和获 取信息、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掌握和运用信 息技术的能力作为基础能力。
信息技术创造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的范 围,空前地丰富了学习的机会和教育的途径, 相当程度地加大了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和能动 性,强有力地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 效率。信息技术为因需学习、因材施教成为 可能、繁荣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全球化提供 了物质基础。教育科学、人脑科学和信息科 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成为发展和改革 的动力;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职责的变换 和重新的组合,教育面临着最为深刻的转换 和进化过程, 一个辉煌的学习化 社会的格局和前景正在形成。面对急剧变化 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
国开作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1)
![国开作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1)](https://img.taocdn.com/s3/m/89ea19e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1.png)
题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模式主要有选项A:网上合作备课选项B:网上公开教学与评课选项C:网络研修选项D:网上家校沟通答案:网上合作备课, 网上公开教学与评课, 网络研修题目:信息技术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支持有选项A: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检索工具选项B: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更新工具选项C: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结构化工具选项D: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存储管理工具选项E: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反思工具选项6:信息技术作为社会交往工具答案: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检索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更新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结构化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存储管理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反思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社会交往工具题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哪些方面。
选项A:培训选项B:校本教研选项C:教师个人的学习选项D:与学生谈话答案:培训, 校本教研, 教师个人的学习题目:大数据的主要特征有选项A:全量超大规模的数据选项B:实时变化的数据选项C:超过1TB的数据选项D:多源异构的数据答案:全量超大规模的数据, 实时变化的数据, 多源异构的数据题目:数据分析的常见工具有选项A: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SAS)选项B:EXCEL选项C:SPSS选项D:WORD答案: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SAS), EXCEL, SPSS题目: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核心内容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由以下哪些方面组成选项A:基本素质选项B:专业发展素质选项C:职业发展素质选项D:计算机素养答案:基本素质, 专业发展素质, 职业发展素质题目: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有选项A:自主学习模式选项B:交流协商模式选项C:专题讨论模式选项D:咨询服务方式选项E:协作研究模式选项6:评价反思模式答案:自主学习模式, 交流协商模式, 专题讨论模式, 咨询服务方式, 协作研究模式, 评价反思模式题目:大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有选项A:统计分析与可视化选项B:聚类选项C:预测选项D:关系挖掘选项E:文本挖掘选项6:问卷调查答案:统计分析与可视化, 聚类, 预测, 关系挖掘, 文本挖掘题目:按照TPACK模型,教师的知识构成包括以下哪些基本知识选项A:信息技术知识选项B:教学方法知识选项C:学科内容知识选项D:生活常识答案:信息技术知识, 教学方法知识, 学科内容知识题目:教育大数据典型应用包括选项A: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学业成功选项B:实现精准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效能选项C:实现精细管理、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选项D:让家长更放心,不再报读补习班答案: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学业成功, 实现精准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效能, 实现精细管理、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题目:1. 关于教学评价,说法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7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 的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
有机的过程,涉及人员、程序、 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方面,
与人类的学习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 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一、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化进程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教育应用
早期的系统观 教学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与开发
媒体教学技术
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
实现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技术
程序教学
教学系统设计方法
教育技术学 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 系统论 教学论
•传播理论
谁 (Who) 传播者
1977定义vs1994定义(续)
77定义着眼点于实际应用;94定义认为教育 技术是研究如何优化学习过程的理论与实践, 其着眼点既重实际应用又重理论研究。 94定义用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过程与学习 资源概念取代比较笼统、抽象的人类学习概 念,对于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开发
设计
理论
应用
实践
评价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续)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建 立了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博士点。目前北京师范大 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 学等4所高校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 权。教育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多方 向的学科专业体系。
第二节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
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育科学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1978年开始,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几 所高等院校开设电化教育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 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设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 本科专业,近30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 学位授予权。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教师
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校校通”工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教育工程
•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教学论 奥苏贝尔的教学论 加涅的教学论 罗杰斯的教学论 基于现代认知建构理论的教学论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教育技术
信息社会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信 息社会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要求教育观念、 教育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 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必须实施信息 素养教育。信息素养将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
1977定义vs1994定义(续)
1994年定义描述的教育技术的5个领域之间的联 系是非线性的,比1977年定义所规定的“系统化” 的线性模式前进了一步,体现了整体化的方法。 这种非线性的领域模型指出了教育整体改革过程 中应考虑的各方面因素,起到了一种启发的作用, 而不规定按某一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技术,因 而更好地体现了系统思想。
1970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 实施与评价整个教与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 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 有效的教学目的。
1972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 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 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
1977定义vs1994定义
77定义把教育技术看作是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的 应用,没有把它看作是一门独立的有自身理论体 系的学科; 94定义则把教育技术看作是指导设计、开发、利 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各种实践 活动的理论基础,即认为教育技术已形成了一套 用于指导优化学习过程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 础与方法论体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类经验是可以通过视听手段而获 得的“替代经验”;
第三类经验是间接和“抽象经验”。
抽象 替代
做
戴尔“经验之塔”
修改与推广
系统方法的一般过程
评价方案 (效益分析)
实施方案 (运行分析)
选择策略 (优化分析)
设计方案 (系统分析)
鉴定需求 (需求分析)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斯金纳 认知理论:加涅 建构主义:皮亚杰 人本主义:马斯洛
1963年的第一个正式定义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 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 (1)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 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 (2)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 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
二、教育技术定义在中国的扩展
强调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和 信息技术的支持; 把研究对象由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扩展 为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 强调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优化教与学。
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电化教育开始了 从多媒体教学设计向信息化教育转化的 历程。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 想、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进行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南国农,1998)
说了什么 (say
What) 讯息
通过 什么 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媒介
对谁 (to
Whom) 接受者
拉斯韦尔五W公式
产生 什么 效果
(with Which effect) 效果
香侬·韦弗模式
干扰
•贝罗(SMCR)模式
•视听理论:戴尔“经验之塔”理 论
第一类经验是“直接经验”或“做的 经验”;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一篇 课程导论
【学习目标】
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了解: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化进程和影响 教育技术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教育技术概述
一、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教育技术”在英国和加拿大比较流行 “教学技术”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 “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可交替使用 “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被认为是同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