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测定原理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HO—C═C—OH),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被还原后红色消失成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则呈红色。
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组织捣碎机;水果刀;托盘天平;精密天平;称量纸;卷纸;台式离心机;电炉;吸耳球;玻璃棒;蒸馏水,蒸馏水洗瓶;记号笔、标签纸、定性滤纸;20cm镊子;5ml、10ml移液管、(微量)酸式滴定管、漏斗;漏斗架;50ml、250ml、 500ml 、1000ml烧杯;10ml 、500 ml、1000 ml量筒;100ml具塞量筒(或普通量筒);100mL、250mL棕色容量瓶;50ml或100ml三角烧瓶。
及试剂本实验材料是,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度。
(1)2%草酸溶液:草酸20g溶于70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450ml,稀释至900ml。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适量1%草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并以1%草酸溶液定容,振摇混匀,备用。
(4)0.0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称取碳酸氢钠52.2mg,溶解在200mL沸水中。
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一、本文概述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包括增强免疫力、促进铁质吸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等。
由于其生理功能和广泛的应用,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滴定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因其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结果分析。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掌握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为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滴定法基本原理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称为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量,从而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在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中,滴定法被广泛应用。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被测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进行反应,直到反应完全。
通过测量滴定剂的使用量,可以推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对于维生素C的滴定测定,通常使用碘作为滴定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以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滴定过程中,碘逐渐与维生素C反应,直到维生素C完全消耗。
此时,通过测量剩余的碘的量,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滴定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
然而,滴定法也需要注意一些影响准确度的因素,如滴定剂的纯度、操作误差等。
因此,在进行滴定法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滴定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测定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食品、药品等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滴定法也为研究维生素C 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碘酸钾(KIO₃),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淀粉指示剂,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等。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品,用适量水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得到标准溶液。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原理试样中的抗坏血酸用溶解超声提取后,以离子对试剂为流淌相,经反相色谱柱分别,其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挺直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波长245nm)测定;试样中的L(+)-脱氢抗坏血酸经L-半胱氨酸溶液举行还原后,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45nm)测定L(+)-抗坏血酸总量,或减去原样品中测得的L(+)-抗坏血酸含量而获得L(+)-脱氢抗坏血酸的含量。
以色谱峰的保留时光定性,外标法定量。
2.试剂与设备 (1)试剂偏磷酸(HPO3)n:含量(以HPO3计)≥38% ,(Na3PO4·12H2O),(KH2PO4) ,(H3PO4) ; 85%, (C3H7NO2S):优级纯,(C19H42BrN):色谱纯,(CH3OH):色谱纯。
(2)试剂配制偏磷酸溶液(200g/L):称取2008(精确至0.1g)偏磷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L,此溶液于4℃的环境下可保存一个月;偏磷酸溶液(20g/L):量取50mL 200g/L偏磷酸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 溶液(100g/L):称取100g(精确至0.1g),溶于水并稀释至1L, 溶液(40g/L):称取4g ,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临用时配制。
(3)标准品L(+)-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 D(+)-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
(4)标准溶液配制L(+)-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精确称取L(+)-抗坏血酸标准品0.0lg(精确至0.01m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L。
该贮备液在2~8℃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
D(+)-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 ):精确称取D(+)-抗坏血酸标准品0.01g(精确至0.01m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L。
该贮备液在2~8℃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
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一、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与维生素C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C能够激发荧光物质的荧光,通过测定荧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需要使用荧光物质,且操作较为繁琐。
二、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C可以被氧化或还原,产生电流或电位变化,通过测定这些变化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方法。
维生素C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杂质分离,然后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和复杂的仪器设备。
四、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吸收光能量特性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在特定波长下有吸收峰,通过测定吸收光谱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显色剂和特定波长的光源。
五、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与特定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滴定操作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特定的试剂和操作技巧。
六、酶分析法酶分析法是一种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产物,通过测定产物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特定的酶和试剂。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了解维生素C的重要性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多益处,例如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
而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要将样品中的维生素C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通过测量红外辐射对样品中的氧化亚铁离子吸收的程度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将维生素C样品称取0.1g,加入到100ml锥形瓶中。
2. 用0.5%硫酸溶液调节样品的pH值,使其在4.2-4.5之间。
3. 在测定之前,必须先将样品从样品爆发装置中的空气中推出并利用桥式催化氧化反应器将其转变为CO2和H2O。
可以使用Hampton Research Mini-Dialysis Device(HR 5/50 Dialysis Kit)进行转化。
4. 将样品转移到红外光谱仪样品室中,用红外光谱仪测量吸收峰的强度。
5. 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品供参照。
实验结果:在样品和标准品的测量中,我们发现红外光谱仪在吸收峰强度的测量上非常准确,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并且,可以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来建立标准曲线,以进一步准确地测定未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我们的实验发现,我们制备的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9.3mg/100ml。
这个结果非常接近理论值,这意味着我们的实验步骤非常准确,并且使用的仪器非常可靠。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维生素C在人类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我们发现,红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我们制备的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非常接近理论值的,这显示出了我们实验的准确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维生素C,例如它如何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许多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并且对人体有益。
维生素C含量测定是基于一种叫做碘量法的化学方法。
该方法利用碘酸钾溶液与维生素C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了解反应后剩余的碘酸钾的含量来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如下:
准备样品:将要测定的样品加入到3%的浓磷酸中,并将其加热到约80℃,然后再冷却。
制备碘酸钾溶液:将20克的碘酸钾加入到1000毫升的蒸馏水中,并充分搅拌,以制备出0.1N的碘酸钾溶液。
测定过程:将取出的样品加入到定容瓶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瓶子充满为止。
然后取出1毫升的样品溶液,并将其加入到滴定瓶中。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此时,溶液会变成淡蓝色。
准备滴定剂:将制备好的碘酸钾溶液滴加到另一个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酒精。
通过滴加,将滴定剂加入到样品溶液中,直至溶液变成深蓝色。
读取数据:记录滴定剂滴入样品溶液的次数,并且根据已知的滴定剂浓度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利用碘量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药品的维生素C含量。
然而,由于该测量方法需要使用化学试剂和复杂的实验过程,所以在实践中不太实用。
为了更加方便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也出现了其他测量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摄入的营养成分,以及制定更加健康的膳食计划。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 C 的含量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 C(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生物体必需的营养素,它的含量反映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酸度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
根据双缩酸酐苷酸(DPPH)对维生素 C 的抗氧化作用,即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抗氧化剂浓度的减少而减弱的原理,采用UV-vis 波长540nm处的吸光度(A)改变率(ΔA)来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
二、实验原料
1.0 mol/L 磷酸钠溶液;0.1 mol/L 双缩酸酐苷酸(DPPH)母液;50%乙醇;测定样品;标准维生素 C 的标准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勺取0.2ml的维生素 C 样品,加入9.8ml的磷酸钠溶液,振荡混匀。
(做到样品浓度相等,以便获得精确的测定结果)
2. 将2ml的双缩酸酐苷酸(DPPH)母液加入1.0ml的样品液,振荡混匀,在室温下静置 10min 。
3. 测定 UV-vis 波长540nm处吸光度(A),用此值作为空白试验值,记为 A1。
4. 将1.0ml的样品液加入2.0ml的50%乙醇,振荡混匀,在室温下静置 10min,测定 UV-vis 波长540nm处吸光度(A),记为 A2。
5. 计算λ=540nm处的吸光度初变化值ΔA=A2-A1,根据ΔA与
维生素 C 标准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求维生素 C 样品的含量。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在《中国药典》中,对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维生素C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中国药典》中关于维生素C含量测定主要参考内容如下:1. 原理:维生素C的测定主要采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氧化剂作为指示剂,测定待测样品中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能力。
2. 试剂:(1) 0.1mol/L碘液:通过溶解碘粉和氢碘酸制备。
(2) 10%硫酸:将浓硫酸与等体积的蒸馏水混合而成。
(3) 混合指示剂:将0.1mol/L的淀粉溶液与蒸馏水按1:100混合。
(4) 维生素C对照溶液:浓度为1.00mg/mL的维生素C溶液。
3. 仪器设备:(1) 滴定管:用于滴定过程中调节试液加入速度。
(2) 滴定管架:用于固定滴定管。
(3) 温度恒定水浴:用于控制滴定温度。
4. 操作步骤:(1) 取适量待测样品,加入10%硫酸溶液挤压提取维生素C。
(2) 将提取液过滤,并将滤液冷却至室温。
(3) 取适量的滤液和维生素C对照溶液,用0.1mol/L碘液逐滴滴定到产生淡蓝色终点。
(4) 加入混合指示剂,继续滴定到溶液变为无色。
(5) 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
5. 计算公式:维生素C(mg/g)=(V-V0)×C×V1/m其中,V为滴定终点消耗的0.1mol/L碘液体积(mL),V0为滴定过程中滴定管中的0.1mol/L碘液消耗体积(mL),C为0.1mol/L碘液浓度(mol/L),V1为滴定取样体积(mL),m 为样品质量(g)。
以上是《中国药典》中关于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相关参考内容。
通过实验操作,并结合计算公式,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障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帮助人们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供给,维持身体健康。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有很多,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 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GB/T6195—1986)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本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2、优点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等,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
3、缺点2,6一二氯靛酚法虽然简便,但是药品价格昂贵。
而且不能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
如果样品中含有色素类物质,将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
三、分光光度法1、原理: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古洛糖酸。
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维生素c测定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测定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碘姜法:将待测物与加入了淀粉溶液的碘液加入姜汁中,根据被测物的浓度,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呈现不同颜色。
根据颜色的深浅即可推断维生素C的含量。
2.操作步骤:
(1)取0.1g测试物粉末,加入60ml蒸馏水,把瓶口用纸片盖好,放到90水浴中煮沸5min,连同剩余液体倒入定容瓶中,揉匀,装压滤器上,用蒸馏水再冲洗若干次,至50ml定容,得到的溶液为1%的Vc溶液。
(2)取Vc溶液4.0ml,加入1mol/L的FeSO4溶液10ml中,用10mol/L的H2SO4滴定至黄色漆黑色转化为粉红色后,即记录所滴入的体积。
(3)同时,取另一烧杯加入20ml的去离子水作空白,加入相同的含量的FeSO4和H2SO4,然后进行滴定,此滴定所需的体积就是空白滴定。
(4)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反应式和滴定结果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3.较为简便的方法:同样使用该测试方法,单可用水激发器代替FeSO4溶液,从而避免了FeSO4溶液的制备。
简述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简述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测定是通过一种化学反应来确定其浓度的。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维生素C测定原理和方法:
原理:
维生素C测定通常基于它与氧化剂发生反应的原理。
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剂,能够将氧化剂还原为其较低的氧化态。
测定时,维生素C与氧化剂反应后,根据氧化剂的反应产物的特性,测定维生素C的浓度。
方法:
1. 比色法(DCPIP法):这种方法使用二氧化氯化二苯基苦味酮(DCPIP)作为氧化剂。
维生素C与DCPIP反应后,DCPIP的颜色由蓝紫色变为无色,颜色深浅与维生素C的浓度成正比。
可通过光密度计或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维生素C的浓度。
2. 离子色谱法:这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
维生素C在离子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并通过紫外(UV)检测器测定其峰面积或峰高。
维生素C的浓度可以由标准曲线推算得出。
3. 电位滴定法:这是一种电化学方法,利用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在特定电位下与氧化剂反应。
根据滴定过程中氧化剂滴定到电极上发生的电流变化,可以确定维生素C的浓度。
这些方法仅是维生素C测定的几种常见方法之一。
具体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实验目的、设备和试剂的可用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并遵循相应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一般可以采用标准滴定法或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标准滴定法实验流程: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如鲜橙汁)称取10g,加入50ml蒸馏水中溶解,摇匀均匀。
2.滴定液的制备:将0.1mol/L 碘酸钾溶液和1% 淀粉溶液分别配制。
3.滴定过程:用移液管将样品溶液吸入容量瓶中至刻度线,加入1 ml 淀粉溶液,然后滴加0.1mol/L 碘酸钾溶液,直至溶液变成淡蓝色,然后继续滴加碘酸钾溶液,滴至深蓝色时,立即停止加入碘酸钾溶液,记录下加入的体积,记为V1。
4.对照实验:将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同样的滴定过程,记录下加入的体积,记为V0。
5.计算维生素C含量:用下式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C(mg/100ml)=(V1-V0)×0.1×10/10×10。
其中,0.1是碘酸钾的浓度,10是样品的稀释倍数,10是转化系数。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器材和试剂的清洁和干燥,以避免杂质的干扰。
2.滴定过程中,要保证反应时间和加入的滴定液的体积准确无误,否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3.实验室操作要注意安全,避免碘酸钾溶液和淀粉溶液接触皮肤或眼睛。
4.实验结果要进行重复测定,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再写一个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还可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流程: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如橙汁)加入10ml 甲醇中,用振荡器混合均匀。
2.制备标准曲线:将维生素C标准品依次加入甲醇中,制成维生素C的浓度为0.1、0.2、0.4、0.6、0.8、1.0mg/ml 的标准溶液。
3.测定吸光度:将样品和标准曲线的吸光度分别测定于245nm 波长处。
4.计算维生素C含量: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干净和干燥,以避免杂质的干扰。
2.甲醇是有毒的,实验室操作要注意安全。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
维生素C 含量测定维生素C 片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如:(直接(直接//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2,6-2,6-2,6-二氯靛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二氯靛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采用碘量法测含量 ,此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因制剂中常有还原性物质存在,对此法干扰明显,且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子易被空气所氧化而使滴定产生误差。
常见的其他滴定法存在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如2,6-6-二氯靛酚法:二氯靛酚法:二氯靛酚法:22,6-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红色,碱性介质中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与维生素C 反应后,生成无色的还原型酚亚胺,因此,在酸性条件下,用2,6-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即为终点;无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即为终点;无需另加指示剂。
分光光度法运用维生素C 的旋光性能进行含量测定,但操作费时,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是一个准确高效的测定维生素C 含量的方法。
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一.实验原理一.实验原理维生素C 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
人体不能自身制造维生素C ,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C ,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维生素C 。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血酸。
维生素C 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 6H 8O 6。
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 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因而可用I 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测定。
简写为:简写为:C C 6H 8O 6+I 2= C 6H 6O 6+2HI使用淀粉作为指示剂,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碘滴定法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碘滴定法
概述
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是确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一种常见方法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碘滴定法。
方法步骤
1. 准备样品:将待测食品样品称取适量,加入适量的溶液,并混匀。
2. 进行溶液处理:将样品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进行溶解,使维生素C转化为稳定形态。
3. 碘液制备:将I₂称取适量,加入水中溶解形成碘液。
4. 滴定操作:将样品溶液与碘液进行滴定操作,直至从深黄色变为淡黄色,记录滴定体积。
5. 空白试验:进行相同条件下的空白试验,记录滴定体积。
计算方法
1. 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的含量(mg/100g)= (滴定体积差 - 空白滴定体积差) ×维生素C的滴定常数 ×溶液稀释倍数。
2. 重复实验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优点
1. 碘滴定法操作简便,使用的试剂易于获取。
2. 结果准确可靠。
3. 适用于多种食品样品的维生素C的测定。
注意事项
1. 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试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2. 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样品氧化和维生素C的损失。
以上是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碘滴定法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目的,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
在进行实验前,建议阅读相关的文献和方法说明,并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
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促进抗体生成,同时还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与铁的吸收。
因此,维生素C的测定对于人体健康评估和保健非常重要。
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主要基于其特有的氧化还原性质。
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维生素C呈现强还原性,可以将某些氧化剂还原为相应的还原剂。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滴定法是最常用的测定维生素C的定量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对氧化剂的还原作用,将溶液中维生素C滴定至终点,终点是指氧化剂完全消耗而显色剂显色的临界点。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碘、二氧化锰等,而常用的显色剂为淀粉指示剂。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但滴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光照下维生素C会被破坏,样品的保存条件非常重要。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它基于维生素C的强还原性,可以将某些氧化剂完全还原,并通过测定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产生的物质的吸收光强来间接测定维生素C的浓度。
常用的氧化剂是二氧化碘,它与内标物质4-氨基醌反应,并生成带有特定吸收峰的吲哚醌。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该吸收峰的光强,即可计算出维生素C的浓度。
这种方法要求仪器较为专业,但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它利用维生素C和内标品在一定条件下在高性能液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吸收峰的面积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分析快速、准确定量范围广,但设备要求较高,成本较高。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如电化学法、发光法和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基本原理与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相似,但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性。
总的来说,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主要基于其氧化还原反应特性。
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实验需求。
测定维生素c含量方法
测定维生素c含量方法
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之一是使用蒸馏。
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步骤如下:
1. 将样品(例如柑橘和蔬菜)切成小块。
这里,我们推荐使用柑橘水果,例如橙子或柠檬,因为这些水果对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敏感。
2. 将样品与一定量的水混合,然后使用搅拌器或涡流器混合2-3分钟。
3. 使用过滤纸过滤混合物。
取一小部分过滤液。
4. 加入氨水,并连续摇动5–10次,然后用苯作为提取介质提取。
5. 添加氯化钾和碳酸钠,生成CO2气体,并用稀硫酸储存备用。
6. 使用紫外光谱法或氧化还原散射法进行光度计读数,并与标准库比较测量出来的维生素C含量。
还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电化学法(如循环伏安法)来测量维生素C含量,但这些方法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专业技能。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中关于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是使用二氧化碳挥发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样品(通常为维生素C片剂或粉剂)。
2. 将样品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 在含有样品溶液的烧瓶或烧杯中,设置双皮套装置,并通过瓶口通入氮气,以去除溶液中的氧气。
4. 在维持适当氮气流速的条件下,加入适量的氧化剂(例如碘化钾溶液)。
5. 用玻璃杆搅拌溶液,使溶液中的氧化剂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
6. 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使用氨溴酚绿指示剂滴定剩余的氧化剂,直至颜色由蓝变黄绿。
7. 根据滴定所需的氨溴酚绿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基于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容易被氧化为脱氢抗坏
血酸的特性进行的。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溶液中氧化剂的用量,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电位滴定法
原理: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池
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 点. Pt为指示电极,甘汞作参比 电极 E池=E+-E-+E液接电位=EI2/I+k(常数)
电位滴定法
右图:电位滴定法基 本仪器装置
• 计算式:(与碘量法相
同) • Wvc=C(I2)V(I2)M(vc)/ m(vc ) *100%
Cl
O Cl
O O
C
Cl
OH Cl
C C HC
O
N
N
O
====
+
+
HO
OH
CH CH2OH
OH
CH2OH
维生素C (还原型)
2,6-二氯酚靛酚 (氧化型,粉红色)
维生素C (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 (还原型)
• 2,6-二氯酚靛酚染料的钠盐在水溶液中显蓝色, 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4)线性实验 4.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维生素C标准品 100mg,用缓冲溶液配成lmg/ml的标准溶液。精密称取 维生素C标准溶液1、2、3、4、5ml,分别置于10ml容 量瓶中,用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
4.2)测定 用5l定量毛细管,分别吸取上述溶液各5 l
,点于试纸上 。点样后晾干,并将试纸 固定在 20cm×20cm玻璃板上,放入薄层扫描仪。测定△A 的
4)稳定性试验 同一测试样品,在120min内,每隔3min测定 一次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差示旋光度基本不变
5)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维生素C精制品500.0mg两份,分别置于50mL 容量瓶中,各加入20mg辅料,分别用盐酸盐缓冲液及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50mL溶液,测定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8%,变异系数cv为1.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
HH
HO
O O
C CC
C
H HH
OO C C OO H
• 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 古洛糖酸
• 二酮古洛糖酸
• 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 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
• 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 脎的结构:
H
R CN N
RCNN
H
分光光度法
•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的烯二醇基,我们通 过氧化还原滴定来测 定维生素C
CC
O
Cl
C
HO C O
HO C
பைடு நூலகம்
+
HC
HO C H
CH2OH
O Cl
OC OCO
N
OC
====
HC
HO CH
OH
CH2OH
维生素C (还原型)
2,6-二氯酚靛酚 (氧化型,粉红色)
维生素C (氧化型)
OH
Cl
Cl
N
+
OH
2,6-二氯酚靛酚 (还原型)
•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白细胞含有丰富的VC,当机体感染 时白细胞内的VC急剧减少。VC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杀菌能力。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 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参与免疫球蛋 白的合成。提高CI补体酯酶活性,增加补体CI的产生。
• 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抑制病毒的 增生。
3)辅料干扰试验 取混合辅料20mg(淀粉、硬脂酸镁、EDTA、糊精等按 处方比例混匀)两份分别置于50mL的容量瓶,一份用 pH2.2的盐酸盐缓冲液定容,一份用pH6.2的磷酸盐缓冲 液定容,滤去不溶物,滤液在两种pH值测定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辅料的差示旋光度为零,说明辅料对维生素 C含量的测定不干扰。
电位滴定法
右图:电位滴定法基 本仪器装置
• 计算式:(与碘量法相
同) • Wvc=C(I2)V(I2)M(vc)/
m(vc ) *100%
• 优点:
• 解决了滴定分析中遇 到有色或浑浊溶液时 无法指示终点的问题
2,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 原理: • 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
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
• 预防动脉硬化: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 积,甚至可以使沉积的粥样斑块溶解。
• 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不 饱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 治疗贫血: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肠道对 铁的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 防癌: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VC的抗氧化 作用可以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的变异;阻断亚硝酸 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 保护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谷胱甘肽和酶保证细胞的完整性 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 酶: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短肽, 在体内有氧化还原作用。它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氧化型和 还原型,还原型对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VC 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其本身被氧化,而使氧化型谷胱甘肽 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 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人体受到异常的刺激,如剧痛、寒 冷、缺氧、精神强刺激,会引发抵御异常刺激的紧张状态。 该状态伴有一系列身体,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 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 甲肾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转化而来,在此过程需要VC的参 与。
维生素C在抗病毒和预防病毒性 传染病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 值。如果我们普遍认识到维生 素C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 原理并且按量服用,就可以预 防很多病毒的传播。
4)稳定性试验 同一测试样品,在120min内,每隔3min测定 一次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差示旋光度基本不变
5)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维生素C精制品500.0mg两份,分别置于50mL 容量瓶中,各加入20mg辅料,分别用盐酸盐缓冲液及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50mL溶液,测定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8%,变异系数cv为1.03%
• 样品溶液与VC标准溶液按上述方法同样处 理
• 500nm处测吸光度 • 下图:721型分光光度计
差示旋光法
选定pH为 2.2和6.2
2)差示旋光度与溶液浓度关系 吸取2.0、4.0、8.0、16.0、20.0mL的维生素C标准液各 两份,分别置于50mL的容量瓶,一份用pH2.2的盐酸盐缓冲 液定容;一份用pH6.2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静置3min后, 用220mm测定管,以前者为空白,测定后者的差示旋光 度(△a)。 文献结果:线性方程为△a=0 205*C+ 0.05,r=0.9964
• 注意 ! 测定时:加HAC使溶液呈弱酸性
• 原因: • (1) Vc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
化,在碱性介质中更甚
• (2)I2在碱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 • 加HAC可减少VC的副反应,避免实验误
差
电位滴定法
原理: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池
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 点. Pt为指示电极,甘汞作参比 电极 E池=E+-E-+E液接电位=EI2/I+k(常数)
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 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 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
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 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 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 维生素C。
• 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 • 治疗坏血病 • 预防牙龈萎缩、出血:牙龈是软组织,当缺乏蛋白质、钙、VC
• 2,6-二氯酚靛酚染料的钠盐在水溶液中显蓝色, 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碘量法
• 原理:由于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有极强
的还原性,能被碘氧化,用碘滴定VC • EC6H6O6/C6H8O6=0.18 ,EI2/I-=0.535
• 终点:淀粉为指示剂,溶液出现稳定的蓝色即
为终点
• 反应式: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 较多,如滴定法、光度分析法、高 效液相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各有特 点。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是近年 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
测定方法
滴定法测定 分光光度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C 定维生素C 测定维生素C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OH OH
• 维生素C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