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AII》作业 No.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参考答案
综上分析 AM 和 BM 是放热过程,CM 是一吸热过程。 1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在 V-T 图上沿着一条直线从平衡态 a 改变到平 V 衡态 b(如图)。这是一个(吸热降压)过程。 V2 b (选填:吸热、放热、升压或降压)
A 100 10.5% Q吸 950
2、1 mol 氢气,在压强为 1.0 105 Pa 、温度为 20 C 时,其体积为 V0 。今使它经 以下两个过程达到同一状态: (1)先保持体积不变,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 80 C ,然后令它作等温膨胀,体积 变为原来的 2 倍; (2)先使它作等温膨胀至原体积的 2 倍,然后保持体积不变,加热到 80 C 。 试画出 p-V 图,并分别计算以上两种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气体对外作的功和内 能的增量。 解:p-V 图如下图所示。氢气为双原子气体,自由度 5, CV ,M
pV 常量
0
m V RT ln 2 M V1 m V RT ln 2 M V1
pV
恒量
m C T V M
0
m CV T M i R 2
m C V T M
m CV T M
m C pT M i 2 R 2
0 0
∞
7、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 p0 ,右边为真空。今将隔 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 p 0 / 2 )。整个过程做功为(零),内能变化为(零),吸热为(零)。其过 程(不能)用“ PV 常量”来表示。(填:能或不能) 8、正循环过程,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 Q1,对(外界)做功 A,同时向(低 温热源)放热 Q2,其效率可表示为( 1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习题与解答
1T2 T1
[D]
p a
b b
T1
d c c T2 V
填空题
1. 要使一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加,可以通过 做功 或 传热 两种方式,或者两种
方式兼用来完成。理想气体的状态发生变 化时,其内能的增量只决定于
温度的变化 ,而与 过程 无关。
2 .一气缸内储有 10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
在压缩过程中,外力做功 209 J,气体温度升高 1
大学物理
热力学基础
选择题
1. 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不变,一个盛有氦气, 另一个盛有氢气(均可看成刚性分子),它们的压 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5J 的热量传给氢气,使氢
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氦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 应向氦气传递的热量是
(A) 6 J (C) 3 J
(B) 5 J (D) 2 J
[C]
ΔQ M mCvΔT
3. 对于室温下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
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作的功与从外
界吸收的热量之比W / Q 等于:
(A)1 / 3
(B)1 / 4
(C)2 / 5
(D)2 / 7
(D )
WpΔVmRΔT M
QΔEWm5ΔTmRΔT7mRΔT
M2 M
2M
4.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 (A)系统对外所作的功小于吸收的热量; (B)系统内能的增量小于吸收的热量; (C)热机的效率小于1; (D)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P1,V1)开始,经过一个等容过程达到压强为 P1/4 的 b 态,再经过一个等压过程达到状态 c , 最后经过等温过程而完成一个循环。求该循环
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功 A 和吸收的热量 Q .
解:设状态 c 的体积为V2 , 由于a , c 两状态的温度相同
大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
大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大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在大学物理学课程中,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习题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大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一摩尔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从体积V1膨胀到体积V2。
求气体对外界做功W。
答案: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可以得到P1V1=P2V2,其中P1和P2分别为气体的初始和末态压强,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由于等温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P1V1=P2V2。
根据气体对外界做功的定义,W=PdV,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dV为气体的体积变化。
将P1V1=P2V2代入上式,可以得到W=P1(V2-V1)。
2. 一个物体的内能U与温度T的关系为U=aT^3,其中a为常数。
求物体的热容C。
答案:热容C定义为物体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比。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式,可以得到U=aT^3。
对该式两边求导,得到dU=3aT^2dT。
根据热容的定义,C=dU/dT,即C=3aT^2。
所以物体的热容C为3aT^2。
3. 一个物体从初始温度T1加热到温度T2,吸收的热量为Q。
如果将该物体再从温度T2降到温度T1,释放的热量是多少?答案: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的增加,即Q=ΔU。
由于物体在加热过程中内能增加,所以ΔU>0。
而在降温过程中,物体内能减少,即ΔU<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Q=ΔU+W,可以得到释放的热量为Q+W。
由于该物体在加热过程中对外界做正功,所以W>0。
因此,在降温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为Q+W<0。
4. 一个物体的熵S与温度T的关系为S=bT^2,其中b为常数。
求物体的热容C。
答案:热容C定义为物体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比。
《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练习题
合肥学院《大学物理Ⅰ》自主学习材料《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13-1.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b1a 和b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做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pa2(A)b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c(B)b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1b(C)b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负功;VO (D)b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提示:体积压缩,气体作负功;三个过程中 a 和b 两点之间的内能变化相同,bca 线是绝热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b1a 过程作的负功比b2a 过程作的负功多,由Q W E 知b2a 过程放热,b1a 过程吸热】13-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 A 变到平衡态B,且他们的压强相等,即P P 。
A B问在状态 A 和状态 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p (A)对外作正功;(B)内能增加;(C)从外界吸热;(D)向外界放热。
AB【提示:由于T T ,必有A B E E ;而功、热量是A BV 过程量,与过程有关】O13-3.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 均视为刚性理想气体) ,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 3 J 的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氢气也升高到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A) 6 J ;(B)3 J ;(C)5 J ;(D)10 J 。
【提示:等体过程不做功,有Q E ,而M iE R TM 2mol,所以需传 5 J 】13-4.有人想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是()pp绝热等温绝热等体等温绝热Op 等()AV Op()B等压V 绝热绝热体等温绝热OOVV ()C()D【提示:(A) 绝热线应该比等温线陡,(B)和(C)两条绝热线不能相交】热力学基础-1合肥学院《大学物理Ⅰ》自主学习材料13-5.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和27℃的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000J,则对外做功()(A)2000 J ;(B)1000 J ;(C)4000 J ;(D)500 J 。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一章元答案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1.以下是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D ](1)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4)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A )(1)、(2)、(3) (B )(1)、(3)、(4)(C )(2)、(4) (D )(1)、(4)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B A p p B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B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3.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是:从初态) ,(00T V 开始,先经绝热膨胀使其体积增大1倍,再经等容升温回复到初态温度0T ,最后经等温过程使其体积回复为0V ,则气体在此循环过程中: [ B ](A )对外作的净功为正值 (B )对外作的净功为负值(C )内能增加了 (D )从外界净吸的热量为正值4.1mol 理想气体从p –V 图上初态a 分别经历如图所示的(1)或(2)过程到达末态b 。
已知b a T T <,则这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1Q 和2Q 的关系是: [ A ]0 (A)21>>Q Q 0 (B)12>>Q Q0 (C)12<<Q Q 0 (D)21<<Q Q5. 1mol 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出发,分别经绝热、等压、等温三种膨胀过程,则内能增加的过程是: [ B ](A )绝热过程 (B )等压过程 (C )等温过程 (D )不能确定6.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初态温度为T ,体积为V ,先绝热膨胀使体积变为2V ,再等容吸热使温度恢复为T ,最后等温压缩为初态,则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将: [ A ](A )放热 (B )对外界作功 (C )吸热 (D )内能增加 (E )内能减少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等容升压过程,设在此过程中气体内能增量为ΔU ,气体作功为W ,外界对气体传递的热量为Q ,则: [ D ](A )∆U < 0,W < 0 (B )∆U > 0,W > 0(C )∆U < 0,W = 0 (D )∆U > 0,W = 08. 图中直线ab 表示一定量理想气体内能U 与体积V 的关系,其延长线通过原点O ,则ab 所代表的热力学过程是:[ B ](A )等温过程 (B )等压过程(C )绝热过程 (D )等容过程9.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 过程时吸热200 J ,则经历acbda 过程时,吸热为:[ B ](A )-1200 J (B )-1000 J(C )-700 J (D )1000 J1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 -V 图上初态a 经历(1)或(2)过程到达末态b ,已知a 、b 两态处于同一条绝热线上(图中虚线是绝热线),两过程气体吸、热情况是: [ B ](A )(1)过程吸热,(2)过程放热(B )(1)过程放热,(2)过程吸热(C )两过程都吸热(D )两过程都放热11.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
基础物理学下册【韩可芳】第11章习题答案
第四篇第四篇第四篇第四篇 热学热学热学热学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运动论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11-1 气体的平衡状态有何特征?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还有分子热运动吗?气体的平衡 与力学中所指的平衡有何不同? 答答答:答:::平衡态的特征:(1)系统与外界在宏观上无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2)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
热平衡态是指:在无外界的影响下,不论系统初始状态如何,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系 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稳定状态。
它与稳定态或力学中的平衡不是一个概念。
1.平衡态是一种热动平衡状态。
处在平衡态的大量分子并不是静止的,它们仍在作热运 动,而且因为碰撞,每个分子的速度经常在变,但是系统的宏观量不随时间改变。
例如:粒 子数问题:箱子假想分成两相同体积的部分,达到平衡时,两侧粒子有的穿越界线,但两侧 粒子数相同。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状态。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达为 或 。
在怎样的情况下,用第一种表达式较方便?又在怎样的情况下,用第二种表达式较方便? 答:11-3 制造电灯泡要在低压(比大气压低很多)条件下把氮气充入灯泡里。
为什么要在这样 的条件下进行? 答:11-4 对一定量的气体来说,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当体积不变 时,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从宏观来看,这两种变化都使气体压强增大;从微观 来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答答:答:::有区别。
从微观上看: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是因为:当 一定时,体积减小,n 越大,即单位时间内碰撞到器壁的分子越多,则P 就越大;当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因为:当n 一定时,w 越大,即单位时间 内分子对器壁的碰撞越厉害,则P 就越大。
P1V PV2 M T T μ p = w1 2 1 2 23nw= PV = RT11-5 (1)在一个封闭容器中装有某种理想气体,如果保持它的压强和体积不变,问温度 能否改变?(2)有两个封闭的容器,装有同一种理想气体,且相同,体积个同,问它们的 温度是否一定相同?答答答:答:::(1)在封闭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满足气态方程 =恒量。
热力学习题及答案解析
热力学习题及答案解析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量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在学习热力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题目,下面我将针对几个常见的热力学学习题目进行解析。
1.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解释。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是守恒的。
简单来说,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2. 一个物体从20°C加热到80°C,热量变化是多少?要计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使用热容量的概念。
热容量表示单位温度变化时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对于一个物体,它的热容量可以表示为C = m × c,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
假设这个物体的质量为1kg,比热容为4.18J/g°C。
那么它的热容量就是C =1kg × 4.18J/g°C = 4.18J/°C。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的变化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即Q = ΔU。
由于这个物体只发生温度变化,内能的变化可以表示为ΔU = C × ΔT,其中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温度变化为80°C - 20°C = 60°C。
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热量变化为Q = ΔU = C × ΔT = 4.18J/°C × 60°C = 250.8J。
所以,这个物体的热量变化为250.8J。
3. 一个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吸收了300J的热量,对外做了100J的功,求系统内能的变化。
在等温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即ΔU = Q - W。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吸收的热量Q = 300J,对外做的功W = 100J。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简答题:1、什么是准静态过程?答案:一热力学系统开始时处于某一平衡态,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到达另一平衡态,若中间过程进行是无限缓慢的,每一个中间态都可近似看作是平衡态,那么系统的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2、从增加内能来说,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但又如何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差别呢?答:做功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热传递是热能的传递而不是不同能量的转换。
3、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仅使其内能变化? 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而不使其内能变化?答:可以吸热仅使其内能变化,只要不对外做功。
比如加热固体,吸收的热量全部转换为内能升高温度;不能吸热使内能不变,否则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4、有人认为:“在任意的绝热过程中,只要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系统的温度就不会改变。
”此说法对吗? 为什么?答:不对。
对外做功,则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5、分别在Vp-图、Tp-图上,画出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的曲线。
V-图和T6、 比较摩尔定体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表示1摩尔气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不同点:摩尔定体热容是1摩尔气体,在体积不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摩尔定压热容是1摩尔气体,在压强不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R C C v p +=7、什么是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答案:可逆过程: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如果逆过程能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而且不引起其它变化;不可逆过程: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如果逆过程能不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或者重复正过程时必然引起其它变化。
8、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答案: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它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使其全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9、什么是第一类永动机与第二类永动机?答案: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叫第一类永动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叫第二类永动机。
大学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
1. 定义:系统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初始状态的整 个过程。
准静态循环过程 ~ p-V图中的闭合曲线
p 正
O 2. 共同特征
E0
顺时针:正循环 逆
逆时针:逆循环 V
热力学第一定律: Q净 W净
3. 正循环及其效率
p
b
T1
a 净正正功 c
负功d功
W
O V1
V2
V
特征:
T2
Q净Q吸Q放
W净W对外 W外对系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
§11—1 内能 功 热量 一.热力学系统(系统)
需研究的对象——气、液、固,也称为工作物质。 以理想气体为系统,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称为外界。
二、内能
1.内能: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 的势能的总和.
实际气体:E=E (T,V )
对于理想气体,由于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所以,理想气体
a. EM mCVT0
V2
m V 2
dV
b .
W p pdV
V1
M V 1
RT
V
m RT ln V 2 m RT ln p1
M
V1 M
p2
T Q
恒温热源 T
p
p1
(p1,V1,T)
P1V 1
ln
V2 V1
P2V 2
ln
V2 V1
P1V 1 ln
P1 P2
P2V 2 ln
P1 P2
(p2,V2,T)
PdVP1V1P2V2
1
系统要对外做功,必须以牺牲自身的内 能为代价.
p
4.P-V 图: 一条曲线.
绝热线比等温线陡.
绝热线 A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11章 热力学基础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11-1 在水面下50.0 m 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10-5 m 3的空气泡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大气压P 0 = 1.013×105 Pa )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
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gh p p ρ+=0求出,其中ρ为水的密度(常取ρ = 1.0⨯103 kg·m -3)。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V 1,T 1)和(p 2,V 2,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gh p gh p p ρρ+=+=021。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3510120121212m 1011.6-⨯=+==T p V T gh p T p V T p V ρ11-2 氧气瓶的容积为3.2×10-2 m 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0×107 Pa ,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1.00×106 Pa 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
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0.40 m 3 压强为1.01×105 Pa 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
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 mRT /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m 3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m 1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m 2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321/)(m m m n -=。
解:根据分析有RT V Mp m RT V Mp m RT V Mp m 333122111===;;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5.933121321=-=-=V p V p p m m m n11-3 一抽气机转速ω=400rּmin -1,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升。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习题与解答 PPT
QAB
m M
CP (TB
TA )
8 V/m3
5 2
( pBVB
p AVA )
14.9 105 J
全过程:Q QBC QAB 14.9 10 5 J 由图得, TA TC
E 0
W Q E 14.9105 J
3. 图所示,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初状态 a
3 4
ln
4
p1V1
净热量为
Q
W
3 4
ln
4
p1V1
4. 设燃气涡轮机内的理想气体作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 其中 1 2 ,3 4 为绝热过程;2 3 ,4 1 为 等压过程,证明此循环的效率为
1
1 p1 p2
解:在等压过程中吸热为
T3
p2
由上述二式得: T1 T4 T4 T1 T2 T3 T3 T2
从而证得循环的效率为
1
1 T1
T2
1
p1 p2
[B ]
8. 如图,一卡诺机由原来采用循环过程 a b c d a
改为采用循环过程 ab' c' da ,则循环过程 的
(A)净功增大,效率提高; (B)净功增大,效率降低; (C)净功和效率都不变; (D)净功增大,效率不变
Wabcd Wab'c' d
1 T2
T1
[D]
p a
b b
E E3 E4 1246 .5 J
2.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A态出发经过等压过 程膨胀到B态,又经过绝热过程膨胀到C态,如图所示。 试求这全过程中,该气体对外所做的功、内能的增量以及 吸收的热量。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学案第十一章热学(含答案)
考纲展示热点视角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Ⅰ2.阿伏加德罗常数Ⅰ3.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Ⅰ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Ⅰ5.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Ⅰ6.液晶的微观结构Ⅰ7.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Ⅰ8.气体实验定律Ⅰ 9.理想气体Ⅰ10.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和饱和蒸汽压Ⅰ11.相对湿度Ⅰ 12.热力学第一定律Ⅰ 13.能量守恒定律Ⅰ 14.热力学第二定律Ⅰ15.单位制: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摄氏度(℃)、标准大气压Ⅰ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说明:1.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只作定性了解.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3.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1.分子动理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或估算)、油膜法测分子直径以及对热力学定律的理解或解释是高考的热点之一,题型以填空题为主.2.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结合图象分析计算,是高考的另一热点,多以小型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3.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讨论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做功、内能变化等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01______ m;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 kg;③测量方法:油膜法.(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02________ mol-1.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03______,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04______,温度□05______,布朗运动越显著.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06____,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二、温度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2.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T=□07________.(2)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三、内能1.分子动能(1)意义:分子动能是□08____________所具有的动能;(2)分子平均动能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09______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10__________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11____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12______有关.3.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13____________与□14__________的总和.(2)决定因素:□15______、□16______和物质的量.,1-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分子看成球形是对分子的简化模型,实际上分子的形状并不真的都是球形B.所有分子的直径都相同C.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基本一致D.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有多种,油膜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1-2.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1-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A .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 .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2.关于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3.15 ℃=240 KB .温度变化1 ℃,也就是温度变化1 KC .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是相同的D .温度由t ℃升到2t ℃时,对应的热力学温度由T K 升至2T K 3-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 .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 .机械能越大,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D .机械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3-2.下列有关温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 .温度低的物体,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也必然小C .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D .0 ℃的铁和0 ℃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微观量的估算1.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 、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 3.关系(1)分子的质量:m 0=M N A =ρV mN A .(2)分子的体积:V 0=V m N A =MρN A.(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 =V V m ·N A =m ρV m ·N A 或N =mM ·N A =ρV M ·N A .4.两种模型(1)球体模型直径为d = 36V 0π.(2)立方体模型边长为d =3V 0.特别提醒:(1)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积在一起的.分子的体积V0=V mN A,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气体不适用.(2)对于气体分子,d=3V0的值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V =1.0×103 cm3.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3、摩尔质量M=1.8×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 mol-1.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2)一个水分子的直径d.[课堂笔记][总结提升]微观量的求解方法(1)分子的大小、分子体积、分子质量属微观量,直接测量它们的数值非常困难,可以借助较易测量的宏观量结合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等来估算这些微观量,其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和纽带.(2)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通常把固体、液体分子模拟为球形或小立方体形.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则建立立方体模型.1.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3km,水的摩尔质量为1.8×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1.设想将1 kg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则1 cm2的地球表面上分布的水分子数目约为()A.7×103个B.7×106个C.7×1010个D.7×1012个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布朗运动 热运动活动主体固体小颗粒分子区别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比分子大得多的分子团的运动,较大的颗粒不做布朗运动,但它本身的以及周围的分子仍在做热运动是指分子的运动,分子无论大小都做热运动,热运动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共同点 都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得更加激烈,都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 联系布朗运动是由于小颗粒受到周围分子做热运动的撞击力而引起的,它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反映特别提醒:(1)扩散现象直接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且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2)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A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 .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尝试解答] ________2.下列有关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B .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C.扩散现象突出说明了物质的迁移规律,布朗运动突出说明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规律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力”是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如图所示.(1)当r=r0时,F引=F斥,F=0;(2)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F引<F斥,F表现为斥力;(3)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F引>F斥,F表现为引力;(4)当r>10r0(10-9 m)时,F引和F斥都已经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F =0).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也不存在斥力B.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随着距离的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斥力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尝试解答]________3.(2012·高考广东卷)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分子间距的关系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相对位置而决定的势能,它随着物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为:(1)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r的增大,分子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2)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r的减小,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3)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为负值,因为可选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4)分子势能曲线如图所示.(2012·高考海南卷)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尝试解答]________[方法总结]判断分子势能变化的两种方法:(1)根据分子力做功判断.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2)利用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判断.但要注意此图线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形状虽然相似但意义不同,不要混淆.4.(2013·高考福建卷)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物体的内能1.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比较 内能机械能定义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决定因素 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态和分子数有关跟宏观运动状态、参考系和零势能点的选取有关量值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可以为零 测量 无法测量可测量本质 微观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宏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运动形式 热运动机械运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能的总量守恒2.内能和热量的比较 内能热量区别是状态量,状态确定系统的内能随之确定.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内能是过程量,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起的内能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联系在只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情况下,物体内能的改变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 .对物体做功不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C .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 .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氮气,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同E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尝试解答] ________[总结提升] 分析物体的内能问题应当明确以下几点:(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的说法.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为温度、体积、分子数,还与物态有关系. (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5.(2014·惠州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增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增大B .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内能也为零C .物体的体积减小温度不变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小D .气体体积增大时气体分子势能一定增大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实验原理利用油酸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 =VS 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 为一滴油酸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S 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2.实验器材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或细石膏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3.实验步骤(1)取1 mL(1 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200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2)往边长约为30~40 cm 的浅盘中倒入约2 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3)用滴管(或注射器)向量筒中滴入n 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使这些溶液的体积恰好为1 mL ,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0=1nmL.(4)用滴管(或注射器)向水面上滴入一滴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油酸就在水面上慢慢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5)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一块较大的玻璃板盖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6)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7)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据一滴油酸的体积V 和薄膜的面积S ,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 =VS ,即为油酸分子的直径.比较算出的分子直径,看其数量级(单位为m)是否为10-10,若不是10-10需重做实验.4.注意事项(1)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应小于11 000.(2)痱子粉的用量不要太大,并从盘中央加入,使粉自动扩散至均匀.(3)测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时,滴入量筒中的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应为整毫升数,应多滴几毫升,数出对应的滴数,这样求平均值误差较小.(4)浅盘里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5)要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再画轮廓.(6)利用坐标纸求油膜面积时,以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大于半个的算一个.5.误差分析(1)纯油酸体积的计算引起误差.(2)油膜面积的测量引起误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①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②数格子法本身是一种估算的方法,自然会带来误差.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往边长约为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 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2)将1 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 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 .(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总结] 解决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思路(1)理解分子模型,也就是理解油酸分子在水面上形成的薄膜厚度即分子直径. (2)明确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正确求出纯油酸体积V . (3)准确“数”出油膜的面积S . (4)利用d =VS求得分子直径.6.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做了哪些科学的近似( ) A .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B .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做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C .将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但需要考虑分子间隙 D .将油酸分子视为立方体模型用统计规律法理解温度的概念范例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B.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C.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的大[解析]物质分子由于不停地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分子的运动是杂乱的,同一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从大量分子的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数比较少,具有中等速率的分子数比较多.在研究热现象时,有意义的不是一个分子的动能,而是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反之亦然.注意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但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尽相同,所以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尽相同.[答案] A[总结提升]对微观世界的理解离不开统计的观点.单个分子的运动是不规则的,但大量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如对大量气体分子来说,朝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目相等,且分子的速率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是相联系的,如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但要注意:统计规律的适用对象是大量的微观粒子,若对“单个分子”谈温度是毫无意义的.一_高考题组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2.(2010·高考江苏卷)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 kg/m3和2.1 kg/m3,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 L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二_模拟题组3.(2014·山西四校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C.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一定减小D.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每个分子的动能都一定增大4.(2014·岳阳模拟)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v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关系错误的有()A.N A=Vρm B.ρ=μN A vC.ρ<μN A v D.m=μN A5.(2014·嘉定模拟)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杯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这杯水静止时,水分子也处于静止状态B.每个水分子都在运动,且速度大小相等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D.这些水分子的动能总和就是这杯水的内能温馨提示日积月累,提高自我请做课后达标检测32第二节固体、液体和气体一、固体1.分类:固体分为□01______和□02________两类.晶体分□03________和□04________.2.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外形□05______不规则不规则熔点 确定□06______ 不确定 物理性质 □07________ 各向同性各向同性 典型物质 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玻璃、蜂蜡、松香形成与转化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形成不同的形态.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二、液体1.液体的表面张力(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08______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09______. (3)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2.液晶的物理性质 (1)具有液体的流动性.(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3)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三、饱和汽 湿度 1.饱和汽与未饱和汽(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2.饱和汽压(1)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2)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3.湿度(1)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2)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3)相对湿度公式相对湿度=水蒸气的实际压强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B =pp s ×100%).四、气体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分子间距□10______,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刻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11______,速率大的分子数□12______,分子的平均速率将□13______,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气体实验三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条件质量一定,□14______不变质量一定,□15______不变质量一定,□16______不变表达式 □17________ p 1p 2=T 1T 2 V 1V 2=T 1T 2图象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 (1)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始终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2)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发生状态变化时,压强跟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保持不变.(2)公式:p 1V 1T 1=p 2V 2T 2或pVT =C (C 是与p 、V 、T 无关的常量).,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B .晶体的各向同性是由于组成它的微粒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C .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 .某些物质微粒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空间分布2-1.关于液体的表面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密 B .液体有使其体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C .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 D .液体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2-2.关于液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液晶是一种晶体B .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C .液晶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 .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光照的变化而变化 3-1.关于饱和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达饱和汽时液面上的气体分子的密度不断增大B .达饱和汽时液面上的气体分子的密度不变C .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可以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D .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可以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 3-2.关于空气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 .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C .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D .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4.1859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若以横坐标v 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f (v )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
ch11热力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11章热力学基础习题及答案1、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有何不同?下面两种说法是否正确?(1) 物体的温度越高,则热量越多;(2) 物体的温度越高,则内能越大。
答:内能是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的量度。
内能是状态量,只与状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热量是过程量,与一定过程相对应。
(1) 错。
热量是过程量,单一状态的热量无意义。
(2) 对。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2、p-V图上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什么?如果该面积越大,是否效率越高?答: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循环过程中所做的净功•由于二△净,A争面积越大,Q i效率不一定咼,因为还与吸热Q!有关.3、评论下述说法正确与否?(1) 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完全变成功;(2)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 可逆过程就是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答:(1)不正确.有外界的帮助热能够完全变成功;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自动地完全变成功;(2) 不正确.热量能自动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外界的帮助下,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 不正确.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历某一过程达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消除原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而使系统和外界同时都能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就是可逆过程.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和外界同时恢复原状态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有些过程虽能沿反方向进行,系统能回到原来的状态,但外界没有同时恢复原状态,还是不可逆过程.4、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别证明,在p-V图上一绝热线与一等温线不能有两个交占 I 八、、・从上得出.〉E i 切":丘2,这与a,b 两点的内能变化应该相同矛盾.(2)若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则组成闭合曲线而构成了一循环过程,这循环过程只有吸 热,无放热,且对外做正功,热机效率为100%,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5、一循环过程如图所示,试指出: (1) ab, bc, ca 各是什么过程; ⑵画出对应的p-V 图; (3) 该循环是否是正循环?(4) 该循环作的功是否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 ?(5) 用图中的热量Q ab , Q bc ,Q ac 表述其热机效率或致冷系数.解:(1) a b 是等体过程bc 过程:从图知有V = KT , K 为斜率解:(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Q = . :E 亠 A若有两个交点a 和b ,则经等温a —. b 过程有 经绝热a —; b 过程E 2 A = 0=E 2 - - A:: 0题4图题5图故be 过程为等压过程ca 是等温过程 (3) 该循环是逆循环(4)该循环作的功不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因为直角三角形不是p-V 图中的图形.Q abQ be Q ea - Q ab6两个卡诺循环如图所示,它们的循环面积相等,试问: (1) 它们吸热和放热的差值是否相同; (2) 对外作的净功是否相等; (3) 效率是否相同?答:由于卡诺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系统对外所作的净功相等,也就是吸热和放 热的差值相等•但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一定相等,效率也就不相同.7、4.8kg 的氧气在27O C 时占有1000m3勺体积,分别求在等温、等压情况下,将其体积 压缩到原来的1/2所需做的功、所吸收的热量以及内能的变化。
第11章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
例: 一卡诺循环热机,高温热源的温度是400K,每一循 环从此热源吸进100J热量并向一低温热源放出80J热量。 求(1)这循环的热机的效率;(2)低温热源的温度。 解:(1)这循环的热机的效率为:
Q放 % Q吸
(2)设低温热源的温度T2,有
Q放 T % Q吸
(2)每一循环中外界必须作的功 Q吸 T2 w T1 T2 A
A 200J
22
§11.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1、宏观状态与微观状态 宏观看:
左、右两部分各有多少粒子 而不去区分究竟是哪个粒子 微观上看: 具体哪个粒子在哪? 编号为 a b c d
左
宏观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自从“大爆炸”宇宙模型 逐渐得到天体物理学界公认以来,“热寂”说这朵 漂浮在物理学上空的“乌云”逐渐云开雾散,人类 曾一度阴霾笼罩的心头终于迎来了一片朗朗晴空。
33
“大爆炸”宇宙模型
该理论认为,宇宙大约是在100—200亿年以前,从 高温高密的物质与能量的“大爆炸”而形成。随着 宇宙的不断膨胀,其中的温度不断降低,物质密度 也不断减小,逐渐衍生成众多的星系、星体、行星 等,直至出现生命。宇宙大爆炸理论是20世纪科学 研究的重大成就,是基于几十年的创新实验与理论 研究的结果。因而获得了科学界的公认,并成为现 代宇宙学的标准模型。
几率大的宏观态最易出现。 (平衡态)
1 4 6 4 1
1 4 6 4 1
在一孤立系统内,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从概率小(微 观态小)的状态向概率大的宏观态(微观态多)进 行的 ——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25
4. 热二律的微观解释 自发过程的方向性 如 自由膨胀
《大学物理教程(第三版)》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本篇引言指出,统计物理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热现象,但研究方法不相同.统计物理学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以及分子作热运动的观点出发,运用统计方法建立宏观量与相应的微观量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物质的宏观现象,所以统计物理学是微观理论.与此相反,热力学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它以实验定律为基础,从能量观点出发,研究热现象的宏观规律,所以它属于宏观理论.热力学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可靠性.统计物理学与热力学的研究方法虽然不同,但它们彼此联系,互相补充,使我们对现象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都是研究热现象的不可缺少的理论.§11-1 功 内能 热量一、功在热力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物体(气体、液体或固体)称为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而把与系统发生作用的环境称为外界.在力学中,我们将力对质点所作的功定义为力在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大小的乘积;角位移d θ中力矩M 的功定义为d W = M d θ.此外,在电磁学中,还定义过电场力的功和磁场力的功.功的概念是很广泛的,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功,作功的过程始终是与能量的改变、转换以及运动形式的转化相联系.现在,我们要研究热力学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作的功.我们假设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进行得无限地缓慢,使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中间状态无限地接近于平衡状态,也就是每一中间状态有确定的状态参量,这种过程就是上一章已讲过的准静态过程.在本章中所要讨论的过程均设为准静态过程.取封闭在气缸中的质量一定的气体为研究对象.气缸活塞的面积为S ,如图11-1(a).当气体的压强为p 时,气体作用于活塞的力为F = pS .令气体作准静态膨胀,现在来研究气体在这一膨胀过程中所作的功.当活塞移动一个微小距离d l 时,气体体积的增量为d V = S d l ,气体所作的功为d W = F d l = pS d l = p d V由于这是气体在体积发生无限小变化期间所作的功,称为元功.如果气体膨胀,d V > 0,d W 为正,表示系统对外界作功;如果气体被压缩,d V < 0,d W 为负,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当气体由体积为V 1的状态I 变到体积为V 2的状态II 时,其状态变化过程(准静态过程)可用p -V 图上一光滑曲线表示,如图11-1(b).元功p d V 可用此图上有阴影的窄条面积表示.气体从状态I 变到状态II 所作的总功等于曲线下面所有这样的窄条面积的总和,即面积I II V 2V l I ,用积分表示则为(a) (b)图11-1⎰=21d V V V p W (11-1) 显然这个功与过程曲线的形状有关,也就是与过程有关.即使初末状态相同,只要过程路径不同,整个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就不相同.所以气体所作的功不仅与气体的初末状态有关,而且还与气体所经历的过程有关.功是一个过程量不是状态量.二、系统的内能为了精确地测定热运动与机械运动之间的转化关系,焦耳从1840年开始的20多年期间,反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中,工作物质(水或气体)盛在不传热的量热器中,以致没有热量传递给系统,这样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例如,图11-2(a)中,重物下降带动量热器中的叶轮搅拌使水温升高,通过机械功使系统内能的状态发生改变.图11-2(b)中,将水与电阻丝视为一个系统,重物下降驱动发电机,发电机产生的电流通过电阻丝,使水温升高,即电功使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在绝热过程中,无论用什么方式作功,使系统升高一定的温度所作功的数量是相等的.即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仅与系统的初末状态有关,与过程无关.由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在热力学中定义系统内能E 的增量等于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ΔE = E 2 – E 1 = W 绝热系统的内能和系统的机械能一样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状态,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即是它的状态参量的单值函数.在上一章中用气体动理论的观点已经说明,系统的内能包括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平动、转动及振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例如,对给定的理想气体来说,其内能RT i M m E 2=是温度T 的单值函数.对实际气体来说,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忽略,除了分子的各种运动的动能以外,还有分子间的势能,这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也就是与气体的体积有关,所以实际气体的内能是气体的温度T 及体积V 的函数.E = E (T ,V )如果用统计物理学方法来研究系统的内能,就要计算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为此就要知道系统由什么样的分子组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有哪几种运动等.但除了理想气体之外,这个要求是很难满足的.所以用统计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系统的内能是有困难的.我们用热力学方法来研究系统的内能,并以统计物理学中建立的内能概念为基础,从能量观点出发来研究系统的内能与被传递的(a) (b)图11-2热量和所作的功之间的关系,可以不需要知道系统的微观结构.三、热量热与功的等效性前面已经说明,对系统作功可以使系统的状态(如温度)发生变化,并改变系统的内能.经验表明,当系统与外界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外界与系统发生热传递也可以使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改变系统的内能.例如把一杯冷水与高温物体接触,这时高温物体传热给水,水的温度逐渐升高,内能增加.在图11-2(b)中,如果将量热器中的水视为一个系统,电流通过电阻丝发热并传递给水,水温升高,内能增加.所以向系统传热也是向系统传递能量,传热和作功都是传递能量的方式,传热和作功是等效的.热力学中定义热量为在不作功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当系统在一个不作功的传热过程中内能由E1改变为E2时,系统从外界所吸收的热量为Q,则Q = ΔE = E2-E1上式表明,热量与功和能量的单位完全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焦耳.焦耳曾经用实验证明:如果分别用传热和作功的方式使系统的温度升高,则当系统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所传递的热量和所作的功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过去,习惯上热量用卡(cal)为单位,功用焦耳(J)为单位,根据焦耳的实验结果,向系统传递1 cal的热量使它升高的温度与对它作4.18 J的功使它升高的温度相同.此二单位的关系为1 cal = 4.18 J§11-2 热力学第一定律根据上一节的讨论,作功和传递热量是等效的,都是能量传递的方式.如果能量、功和热量都用相同的单位,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对系统作功时,系统的能量的增加等于所作的功;当向系统传递热量时,系统的能量的增加等于所传递的热量.在实际过程中,作功和传递热量往往是同时进行的.设外界对系统作功W’,同时又向系统传递热量Q,使系统从平衡状态1变到平衡状态2,则系统的内能的增量等于两者之和,即ΔE= E2-E1= W’+ Q(11-2)其中E2和E1分别为系统在平衡状态1和平衡状态2的内能.在生产技术上往往要研究的是系统吸热对外作功的过程.设W表示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则W’ = -W,则上式可改写为Q= E2-E1+ W(11-3)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示:系统从外界吸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另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显然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守恒定律.由于内能的改变与过程无关,而所作的功与过程有关,所以系统吸取的热量与系统所经历的过程有关.在(11-3)式中,Q、E2-E1及W各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一般规定系统从外界吸热时,Q为正,向外界放热时,Q为负;系统对外界作功时,W 为正,外界对系统作功时,W为负;系统的内能增加时,E2-E1为正,内能减少时,E2-E1为负.又Q、E2-E1及W各量要用同一种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统一用焦耳为单位.对于微小的状态变化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写为d Q = d E + d W(11-4)历史上曾有不少人企图制造一种循环动作的机器,使系统经历状态变化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在这过程中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而可以不断地对外作功,这种机器叫做第一类永动机.这种企图经过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这些尝试的失败导致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反过来,我们从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证明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因为这种机器作功后又回到原来状态,内能不改变,即E 2 - E 1 =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Q = W ,亦即系统所作的功等于供给它的热量或其他形式的等值的能量,不供给系统能量却要它不断地对外作功是不可能的.在热功转换过程中.虽然热量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转变为热量,但热量和功的转换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热力学系统来完成的.例如向系统传递热量的直接结果是增加系统的内能,再由内能的减少系统对外界作功,外界对系统作功的直接结果也是增加系统的内能,再由内能的减少系统向外界传递热量.如果脱离开系统,就无法实现功与热量之间的转换,但为了叙述简便起见,通常就说“热转变为功”或“功转变为热”.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图11-1中气体从状态I 变到状态II 所经历的过程.(11-1)式给出了在这一过程中系统所作的总功为⎰=21d V V V p W 将上式代入(11-3)式,得气体在从状态I 变到状态Ⅱ的过程中从外界吸取的热量为Q = E 2 - E 1 +⎰21d V V V p (11-5) 在一微小的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热力学第一定律(11-4)式又可写为d Q = d E + p d V (11-6)§11-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体、等压和等温过程的应用本节将根据上一章中给出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别计算理想气体在等体、等压和等温过程中所作的功、内能的变化及吸收的热量,所得结果将在下面§11-4及§11-6中用到.等体过程 气体的等体过程的特征是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即V 为常量,d V = 0.设气体被封闭在一气缸中,气缸的活塞保持固定不动(图11-3a).为了实现准静态的等体过程,必须有一系列温度一个比一个高但相差极微的热源,令气缸依次与这一系列热源接触,与每一热源接触时要等到气体达到平衡状态后再令其与另一温度次高的热源接触.这样,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压强亦逐渐增大,但体积保持不变,这样的过程就是等体过程.在p -V 图上可用一平行于p 轴的直(a) (b)图11-3线表示,如图11-3(b),此直线称为等体线.在等体过程中,因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气体不作功,d W = p d V = 0,W = 0(图11-3b).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在一微小等体过程中(d Q )V = d E (11-7)对于一有限等体过程,当气体从状态I(p 1,V ,T 1)变到状态II(p 2,V ,T 2)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考虑到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RT i M m E 2=,得 )(21212T T R i M m E E Q V -=-= (11-8) 下标V 表示体积保持不变.上式表示在等体过程中,气体没有对外作功,外界供给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等压过程 气体的等压过程的特征是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即p 为常量,d p = 0.设气体被封闭在一气缸中,气缸的活塞上放置砝码并保持不变(图11-4a).令气缸与一系列温度一个比一个高但相差极微的热源接触,气体的温度便逐渐升高,体积也逐渐增大,但压强保持不变,这样的过程就是等压过程.在p -V 图上,可用平行于V 轴的直线表示,如图11-4(b),此直线称为等压线.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RT Mm pV =在一微小变化过程中d p = 0,气体所作的功为T R Mm V p W d d d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吸收的热量为T R Mm E V p E Q p d d d d )(d +=+= (11-9) 在一有限过程中,当气体从状态I(p ,V 1,T 1)变到状态Ⅱ(p ,V 2,T 2)时,有 )()(d 121221T T R M m V V p V p W V V p -=-==⎰ (11-10) )(1212V V p E E Q p -+-= (11-11)下标p 表示压强保持不变.上式表示在等压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内能,另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如果用温度表示,则有(a) (b)图11-4)()(21212T T R Mm T T R i M m Q p -+-= 或 )(2212T T R i M m Q p -+= (11-12) )(21212T T R i M m E E -=- (11-13) 比较(11-8)及(11-13)两式看出,不论是等体过程或等压过程,只要是温度变化相同时,内能的变化就相等,这是因为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与温度有关之故. 等温过程 气体的等温过程的特征是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T = 常量,d T = 0.设气体被封闭在气缸中,气缸活塞上放置砂粒(图11-5a).为了实现准静态等温过程,必须令气缸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并一粒一粒地从活塞上取下砂粒,使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体积逐渐增大,而温度保持不变,这样的过程就是等温膨胀过程.在p -V 图上可用一曲线表示,如图11-5(b),这条曲线称为等温线.当温度保持不变时,气体的压强p 与体积V 的关系为pV = C (常量),所以等温线为双曲线的一支.在等温过程中.因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RT i M m E 2=得知气体的内能保持不变,当气体从状态I(p 1,V 1,T )变到状态II(p 2,V 2,T )时,E 2 - E 1 =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21d V V T T V p W Q (11-14) 下标T 表示温度保持不变.上式表示在等温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完全用于对外作功,因为气体的内能保持不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RT Mm pV = 可解出VRT M m p 1=,代入(11-14)式,便得到 12ln d 21V V RT M m V V RT M m W Q V V T T ===⎰ (11-15)(a) (b)图11-5又因p 1V 1 = p 2V 2,上式亦可写为21ln p p RT M m W Q T T == (11-16) 例题11-1 设质量一定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压强为3.0×105 Pa ,体积为1.0 L ,先作等压膨胀至体积为2.0 L ,再作等温膨胀至体积为 3.0 L ,最后被等体冷却到压强为1.0×105 Pa .求气体在全过程中内能的变化、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解 如图11-6所示,ab 、bc 及cd 分别表示等压膨胀、等温膨胀及等体冷却等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Pa 102.0Pa 100.3100.2100.35335⨯=⨯⨯⨯⨯==--c b b c V V p p 在全过程中,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内能的变化ΔE 为)(2)(2Δa a d d a d a d V p V p i T T R i M m E E E -=-=-= 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i = 3,代入数字得0J )100.1100.3100.3100.1(23Δ3535=⨯⨯⨯-⨯⨯⨯⨯=--E 气体在全过程中所作的功等于在各分过程中所作的功之和,即W = W p + W T + W V由(11-10)式得W p = p a (V b - V a ) = 3.0×105×(2.0 -1.0) ×10-3 J = 304 J由(11-15)式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J 246J 100.2100.3ln 100.2100.3 ln ln 3335=⨯⨯⨯⨯⨯⨯===---b cb b bc b T V V V p V V RT M m W在等体过程中气体不作功,即W V = 0所以 W = W p + W T + W V = (304+246+0) J = 550 J在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在各分过程吸收的热量之和,即Q = Q p + Q T + Q V由(11-12)式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J 760J 10)0.10.2(100.3223 )(22)(2235=⨯-⨯⨯⨯+=-+=-+=-a b a a b p V V p i T T R i M m Q由(11-16)式得Q T = W T = 246 J由(11-8)式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图11-6J 456J )100.3100.2100.3100.1(23 )(2)(23535-=⨯⨯⨯-⨯⨯⨯⨯=-=-=-=--c c d d c d c d V V p V p i T T R i M m E E Q “-”号表示气体放热.所以 Q = Q p + Q T + Q V = (760+246-456) J= 550 J在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亦可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出Q = W + ΔE = (550 + 0) J = 550 J与上面所得结果相同.§11-4 气体的热容根据实验,质量为m 的物体,温度从T l 升高到T 2时,它吸收的热量Q 与T 2 - T l 成比例,又与m 成比例,设c 为比例系数,则Q = mc (T 2 - T l )c 称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比热容.mc 称为该物体的热容.如果物体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即mol 1=Mm ,则其热容Mc 称为摩尔热容,它的物理意义是:1 mol 的物质温度升高1 K 时吸收的热量,用C 表示,C = Mc .摩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摩尔开,符号为J/(mol·K).气体吸收的热量与气体所经历的过程有关,所以气体的摩尔热容有无限多个,其中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是定体摩尔热容和定压摩尔热容.气体的定体摩尔热容 1 mol 的气体在等体过程中,温度升高1 K 时吸收的热量称为定体摩尔热容,记号为C V ,m .如果1 mol 气体在等体过程中温度升高d T 时吸收的热量为(d Q )V ,则TQ C V V d )d (m ,= (11-17) 由(11-7)式,(d Q )V = d E ,代入上式得TE T Q C V V d d d )d (m ,== (11-18) 如果气体是理想气体,则1 mol 气体的内能为RT i E 2= 代入(11-18)式得R i T E C V 2d d m ,== (11-19) 式中i 是气体分子的自由度,R 是摩尔气体常量.R = 8.31 J/(mol·K),因此理想气体的定体摩尔热容与气体的自由度有关,而与气体的温度无关.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i = 3,C V ,m =23R = 12.5 J/(mol·K) 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i = 5,C V ,m =25R = 20.8 J/(mol·K) 对于多原子理想气体,i = 6,C V ,m = 3R = 24.9 J/(mol·K)有了定体摩尔热容,就可以计算气体在等体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因为质量为m 的气体的摩尔数为Mm ,故由定体摩尔热容定义,当气体的温度由T l 升高到T 2时吸收的热量为)(12m ,T T C Mm Q V V -=(11-20) 此式适用范围不限于理想气体,但式中C V ,m 应是所讨论的气体在相应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定体摩尔热容.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 1 mol 的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升高l K 时吸收的热量称为定压摩尔热容,记号为C p ,m ,如果l mol 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升高d T 时吸收的热量为(d Q )p ,则 T Q C pp d )d (m ,= (11-21)由(11-9)式,(d Q )p = d E + p d V ,代入上式得TV p T E C p d d d d m ,+= (11-22) 对于1 mol 理想气体来说,d E = C V ,m dT ,p d V = R d T ,代入(11-22)式得C p ,m = C V ,m + R (11-23)上式称为迈耶公式.它表示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比定体摩尔热容大一常量R = 8.31 J/(mol·K).即是说,1 mol 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升高1 K 时吸收的热量比在等体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多8.31 J .这多吸收的热量是用来对外作功的.因R i C V 2m ,=,代入(11-23)式得 R i C p 22m ,+= (11-24) 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i = 3,C p ,m =25R = 20.8 J/(mol·K) 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i = 5,C p ,m =27R = 29.1 J/(mol·K) 对于多原子理想气体,i = 6,C p ,m = 4R = 33.2 J/(mol·K)有了定压摩尔热容,就可以计算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因为质量为m 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m ,故由定压摩尔热容定义,当气体的温度从T l 升高到T 2时吸收的热量为)(12m ,T T C Mm Q p p -= (11-25) 此式适用的范围也不限于理想气体.热容比 定压摩尔热容与定体摩尔热容的比值称为气体的热容比,用γ表示:m ,m ,V p C C =γ (11-26) 对于理想气体,R i C p 22m ,+=,R i C V 2m ,=,代入(11-26)式得 ii 2+=γ (11-27)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i = 3,γ =35 = 1.67 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i = 5,γ = 57 = 1.40 对于多原于理想气体,i = 6,γ = 68 = 1.33 表11-1列举了在常温常压下几种气体的定体和定压摩尔热容的实验值.从表中可以看出:(1) 对各种气体来说,两种摩尔热容之差C p ,m - C V ,m 都接近于R ;(2) 对单原子及双原子气体来说C p ,m 、C V ,m 、γ的实验值与理论值都比较接近,这说明古典热容理论近似地反映了客观事实.但是对分子结构复杂的气体即三原子以上的气体来说,理论值与实验值有较大偏离.这说明上述理论是个近似理论,只有用量子理论才能较好地解决热容的问题.§11-5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的应用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变化过程称为绝热过程,它的特征是Q = 0.为了实现绝热过程,必须使容器壁是绝热的.例如气体在用绝热材料包起来的容器内或在杜瓦瓶(如热水瓶胆)内进行的变化过程可近似地看作绝热过程,又如声波传播时所引起的空气的膨胀和压缩,内燃机气缸内爆炸过程后的膨胀作功过程等,由于过程进行得很快,来不及与四周交换热量,也可近似地看作绝热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因为Q = 0,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写为E 2 - E 1 + W Q = 0 (11-28)对于微小的变化过程有d E + p d V = 0 (11-29)由(11-28)式得W Q = - (E 2 - E 1) (11-30)此式表示;气体作绝热膨胀时,对外作功是以气体内能的减少为代价的,由R i C V 2m ,=及(11-13)式得 )(12m ,12T T C Mm E E V -=- (11-31) 以(11-31)式代入(11-30)式得)()(12m ,12T T C Mm E E W V Q --=--= (11-32) 由此式看出,当气体作绝热膨胀对外作功时,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反之,当气体作绝热压缩时,外界对气体作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总起来讲,不论气体作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它的体积和温度都要发生变化,又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RT Mm pV =知气体的体积、温度变化时,压强也要发生变化.所以在绝热过程中,气体的p 、V 、T 三个状态参量都同时发生变化.可以证明(推导过程见后面小字部分)在绝热过程中p 、V 、T 三个量中任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pV γ = 常量 (11-33)V γ-1T = 常量 (11-34)p γ-1T -γ = 常量 (11-35) 式中m ,m,V p C C =γ是气体的热容比.以上三个方程中的常量的值各不相同,每一方程中的常量的值可由气体的初始状态决定.以上三个方程中每一方程都表示同一过程.应区别过程方程与状态方程,状态方程适用于任何平衡状态,故RT Mm pV =适用于任何平衡状态,而过程方程只适用于特定过程中的平衡状态,例如绝热过程方程pV γ = 常量,只适用于某一绝热过程中的平衡状态.绝热过程方程pV γ = C (常量)可用p -V 图上一曲线表示,如图11-7中的实线,此曲线称为绝热线.图中虚线表示同一气体的等温线,A 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从图上看出,绝热线比等温线陡些.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解释. 从数学角度看,等温线的方程是pV = C ,所以等温线于A 点的斜率是 V p V p T-=⎪⎭⎫ ⎝⎛d d 绝热线的方程是pV γ = C ’,所以绝热线在A 点的斜率是 V p V p Q γ-=⎪⎭⎫ ⎝⎛d d 因γ > 1,所以在交点A 处绝热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等温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是说,绝热线比等温线陡些.从物理方面来看,假设从状态A 开始,令气体体积增加ΔV .不论气体作等温膨胀或绝热膨胀,其压强p 都要降低.但因为当气体作等温膨胀时,引起压强降低的因素只有一个,即体积的增加.而当气体作绝热膨胀时,引起压强降低的因素有两个,即体积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所以气体作绝热膨胀时引起的压强降低比气体作等温膨胀时降低得多些,即图中Δp Q 比Δp T 大些,所以绝热线比等温线陡些.图11-7*绝热过程方程的推导 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RT i M m E 2=及R i C V 2m ,=,并利用微分得 T C Mm E V d d m ,=代入(11-29)式得 0d d m ,=+V p T C Mm V (11-36) 又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RT Mm pV =及微分得 T R Mm p V V p d d d =+ (11-37) 由(11-36)及(11-37)两式消去d T 得C V ,m (p d V + V d p )+ Rp d V = 0因C p ,m = C V ,m + R ,上式可写为C p ,m p d V + C V ,m V d p = 0即 0d d =+VV p p γ 其中m ,m,V p C C =γ.积分上式得ln p + γ ln V = 常量或 ln pV γ = 常量或 pV γ = 常量这就是绝热过程方程(11-33)式.将上式与状态方程RT Mm pV =依次消去p 和V ,便得到(11-34)及(11-35)式.例题11-2 1.2×10-2 kg 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原来的温度为300K ,作绝热膨胀至体积为原来体积的2倍,求氦气在此过程中所作的功.如果氦气从同一初态开始作等温膨胀到相同的体积,问气体又作了多少功?将此结果与绝热过程中的功作比较.并说明其原因.解 氦气的摩尔质量M = 4.0×10-3 kg/mol ,已知氦气质量m = 1.2×10-2 kg ,T 1 = 300 K ,V 2 = 2V 1.因为把氦气当作单原子理想气体,i = 3,γ = 1.67,R i C V 2m ,=,则由绝热过程方程(11-34)式111212T V T V --=γγ得 K 189K 30021167.111212=⨯⎪⎭⎫ ⎝⎛=⎪⎪⎭⎫ ⎝⎛=--T V V T γ由(11-30)式,气体在绝热过程中的功为)(2)()(1212m ,12T T R i M m T T C M m E E W V Q --=--=--= J 104.2J )300189(31.823100.4102.1332⨯=-⨯⨯⨯⨯⨯-=-- 如果氦气作等温膨胀至体积为原来体积的2倍,由(11-15)式,气体所作的功为J 105.2J 2ln 30031.8100.4102.1ln 332121⨯=⨯⨯⨯⨯⨯==--V V RT M m W T 由此可以看出W T > W Q ,这是因为绝热线比等温线陡,从同一初态开始膨胀到同一体积的条件下,等温线下面的面积大于绝热线下面的面积之故.§11-6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热机的效率一、循环过程在生产实践中需要持续不断地把热转变为功,但依靠一个单独的变化过程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例如,气缸中的气体作等温膨胀时,它从热源吸热对外作功,它所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功.但由于气缸的长度总是有限的,这个过程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所以依靠气体等温膨胀所作的功是有限的.为了持续不断地把热转变为功,必须利用循环过程.定义:如果物质系统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则这全部变化过程称为循环过程,简称循环,这个系统称为工作物质.在p -V 图上工作物质的循环过程可用一闭合曲线表示,如图11-8(a)中的ABCDA 曲线.工作物质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后又回到原来状态时,它的内能没有变化,即E 2 – E 1 = 0.这是循环过程的重要特征.现在讨论从状态A 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即沿ABCDA 方向进行的循环,这样的循环称为正循环过程.工作物质完成一个正循环回到原始状态A 时,其内能不变,但工作物质对外界作了功,并且与外界有热量交换.在ABC 过程中工作物质膨胀对外作功,所作的功在数值上等于曲线ABC 下面的面积,在CDA 过程中工作物质被压缩,外界对工作物质作功,所作的功等于曲线CDA 下面的面积.所以在整个循环中工作物质所作的净功W 等于闭合曲线ABCDA 所包围的面积.在循环过程中工作物质要从外界吸热,也会向外界放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E 2 – E 1 = 0,工作物质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Q 1必然大于放出的总热量Q 2(取绝对值).设工作物质吸收的净热Q = Q 1 - Q 2,故得Q = Q 1 - Q 2 = W (11-38)上式表示,在循环过程中工作物质吸收的净热等于它对外所作的净功,即净热 = 净功 = 循环过程曲线所包围的面积(11-38)式可以写为Q 1 = W + Q 2此式表示,在每一循环中,工作物质从高温热源吸取热量Q l 一部分用于对外作(a) (b)图11-8。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知识点及试题带答案
热力学基础一、基本要求1. 理解功、热量及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理解循环过程概念及卡诺循环的特征,并能计算效率和致冷系数。
3. 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及卡诺定理。
4.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二、主要内容1. 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每一时刻,系统的状态都无限接近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可以用状态图上的曲线表示。
2.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E 2 - E 1 +W对微分过程为dQ=dE +d W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其内容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转换为系统的内能,一部分对外做功。
(2) 准静态过程系统对外做功:d W=pd V ,W=⎰12V V pd V(3) 热量:系统和外界之间或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交换的热运动量,热量也是过程量。
一定摩尔的某种物质,在某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C m12m c,T T M Q -=(4) 摩尔热容:1mo1物质温度变化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定义式为 dTQd m,=m c C 其中m 为1mo1 物质吸热。
摩尔定容热容:CV , m =摩尔定压热容:Cp, m =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CV, m =,Cp, m =Cp, m =CV, m + 摩尔热容比:=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详见表1 表1 d =0 =恒量=恒量p =恒量mmmM m T1nMm T1nCV, m =Cp, m =4. 循环过程(1)循环过程的特征是E =0热循环: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对外做功,向低温热源放热,致效率为== 1—致冷循环:系统从低温热源吸热,接受外界做功,向高温热源放热,致冷系数为==(2)卡诺循环:系统只和两个恒温热源进行热交换的准静态循环过程。
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1—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三、习题与解答1、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空气,开始在状态A ,其压强为2.0×105Pa ,体积为2.0 ×10-3m 3 ,沿直线AB 变化到状态B 后,压强变为1.0 ×105Pa ,体积变为3.0 ×10-3m 3 ,求此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解 S ABCD =1/2(BC +AD)×CD 故 W =150 J2、 汽缸内储有2.0mol 的空气,温度为27 ℃,若维持压强不变,而使空气的体积膨胀到原体积的3倍,求空气膨胀时所作的功. 解 根据物态方程11RT pV v =, 则作功为()J 1097.92231112⨯===-=RT pv V V p W v3、64g 氧气(可看成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温度由0℃升至50℃,〔1〕保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一、选择题参考答案1. (B) ;2. (A) ;3. (A) ;4. (B) ; 5.(B) ;6. (D) ;7.(B) ;8.(D) ;9.(C) ;10.(B) ;11.(D) ;12.(C) ;13.(B) ;14.(D) ;15. (A)二、填空题参考答案1.、温度;做功或热传递 2、>0;>0 3、166 J4、110101--V V p p5、等压;等压;等压6、1A -;2A -7、2/5;2/78、(1)AM ; (2)AM ;BM 9、500;100 10、320K 11、200 J 12、40013、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把它全部用来作功而不把热量放给其他物体的机器;热力学第二定律14、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不可能从单一热量吸取热量,使它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15、状态几率增大;不可逆的三、计算题参考答案1、解:(1) 气体对外作的功等于线段ac 下所围的面积,即:J 2.40510210103.1)31(2135=⨯⨯⨯⨯+⨯=-W (2) 由图看出:c c a a V p V p =,c a T T =∴内能增量:0=∆E .(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J 2.405=+∆=W E Q 2、解:(1)过程的p —V 图V (L)(2) 在3个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所作的功和内能的改变 1→2等压过程:)(249)(111121J RT M mV P V V P W ===-=,212112122()()()872()22P m m m i i Q C T T R T T P V V J M M ++=-=-=-=623()E Q W J ∆=-=2→3等体过程:0=W ,3232321211()()()1245()22V m m m i iE Q C T T R T T PV PV iPV J M M ∆==-=-=-==3→4等温过程:0=∆E)J (690ln ln ln 132********=====P P V P V VV P V V RT M m W Q3、解:解此题要注意与2题的区别 (1) p –V 图: (2) 14 T T =0 =∴E ∆(3) ,21,32()()p m V m m m Q C T T C T T M M=-+- J106.5 211 )]2(2[23)2(25 211111111⨯==-+-=V p p p V V V p (4)J 106.52⨯==Q Wp (atm)V1 2T12 T 1T 3T 24、 证明:)(22211V p V p RC T C M MQ V V mol -=∆=)(22122V p V p RC T C M M Q p P mol -=∆=)1()1(1)()(1121212221221212---=---=-=p pV V V p V p C V p V p C Q Q V p γη5、解:水蒸汽的质量M =36×10-3 kg水蒸汽的摩尔质量M mol =18×10-3 kg ,i = 6(1) W da = p a (V a -V d )=-5.065×103 J (2)ΔE ab =(M /M mol )(i /2)R (T b -T a )=(i /2)V a (p b - p a )=3.039×104J (3) 914)/(==RM M V p T mol ab b KW bc = (M /M mol )RT b ln(V c /V b ) =1.05×104 J净功 W =W bc +W da =5.47×103 J(4) Q 1=Q ab +Q bc =ΔE ab +W bc =4.09×104 Jη=W / Q 1=13%6、解:)(1035.5ln )1(31211J V V RT M mQ ⨯==25.011)2(12121=-=-==T T Q Q Q Wη)(1034.1)3(31J Q W ⨯=⋅=ηpT 1T 2 V 1V 2V 4pV2V O绝热1V 1p 2p p (atm )V (L)Oab cd25 5026)(1001.4)1()4(3112J Q W Q Q ⨯=-=-=η。
大学物理物理-热力学课后参考答案
m
4 1
Q放
M
CP (T4
T1)
p
2
3
1 Q放 1 T4 T1
p1
Q吸
T3 T2
p2
1
4
0
V
1 2
P2 1 P1 1
T2
T1
1
T1 T2
P1 P2
3 4
P2 1 P1 1
T3
T4
1
T4 T3
P1 P2
1
1
T1
P1 P2
T2
T4
P1 P2
P1 4
VC
VC 4V1
p1
a
c p1/4 b
V1
ca
等稳
W3
P1V1
ln
V1 Vc
P1V1 ln 4
净功
3
W
W1
W2
W3
( 4
ln
4) P1V1
净热
3
Q
W
( 4
ln
4) P1V1
0.636P1V1
三、4
循环效率
算Q1Q2还是算Q1W净
两绝热,算Q只两过程,算W四过程
m 2 3 Q吸 M CP (T3 T2 )
T3
1
1 Q放 Q吸
1 T4 T1 T3 T2
1
P1 P2
Q E W AB过程做功最大 内能增加最多 吸热最多
一、6 C 热二定律
(A)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 高温物体。
(B)热不能全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D)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不能自发地变为有
规则运动的能量。
一、7 B W图示面积 初终态E 热一比Q
由图 W 0 对外做正功. 由图 PaVa PbVb Ta Tb E 0 Q E W W 0 吸热
大物习题解答-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许瑞珍_贾谊明)-第11章 热力学基础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11-1 在水面下50.0 m 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10-5 m 3的空气泡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
(大气压P 0 = 1.013×105 Pa )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
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gh p p ρ+=0求出,其中ρ为水的密度(常取ρ = 1.0⨯103 kg·m -3)。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V 1,T 1)和(p 2,V 2,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gh p gh p p ρρ+=+=021。
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3510120121212m 1011.6-⨯=+==T p V T gh p T p V T p V ρ11-2 氧气瓶的容积为3.2×10-2 m 3,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0×107 Pa ,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1.00×106 Pa 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
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0.40 m 3 压强为1.01×105 Pa 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
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
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 mRT /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m 3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m 1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m 2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321/)(m m m n -=。
解:根据分析有RT V Mp m RT V Mp m RT V Mp m 333122111===;;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5.933121321=-=-=V p V p p m m m n11-3 一抽气机转速ω=400rּmin -1,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升。
大学物理习题详解No.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系_2012_09《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11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判断题:(用“T ”和“F ”表示)[ F ] 1.热力学第一定律只适用于热力学系统的准静态过程。
解:P284我们把涉及热运动和机械运动范围的能量守恒定律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无论是准静态过程还是非静态过程均是适用的,只是不同过程的定量化的具体形式不同 [ F ] 2.平衡过程就是无摩擦力作用的过程。
解:平衡过程即是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均视为平衡态,与是否存在摩擦无关。
[ T ] 3.在p -V 图上任意一线段下的面积,表示系统在经历相应过程所作的功。
解:P281,根据体积功的定义。
[ F ] 4.置于容器内的气体,如果气体内各处压强相等,或气体内各处温度相同,则这两种情况下气体的状态一定都是平衡态。
解:P253平衡态就是系统的宏观量具有稳定值的状态。
[ T ] 5.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对于一个循环过程,外界对系统作的功一定等于系统传给外界的热量。
解:P294二、选择题: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1p 、1V 、1T 的平衡态,后来变到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2p 、2V 、2T 的终态,若已知12V V >,且12T T =,则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 不论经历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对外所作的净功一定为正值(B) 不论经历的是什么过程,气体从外界所吸的净热量一定为正值 (C) 若气体从始态变到终态经历的是等温过程,则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少(D) 如果不给定气体所经历的是什么过程,则气体在过程中对外所作的净功和从外界吸热的正负皆无法判断 解:⎰=21d V V V p A 只适用于准静态过程,对于任意过程,无法只根据12V V >,12T T =判断A 和Q 的正负。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它的温度升高了。
则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断定:(1) 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2) 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B (VC VB ) 200 J
C A : W3 0
W W1 W2 W3 200 J (3)整个过程中气体所作的总功为 因为循环过程气体内能增量 E 0 ,因此一循环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
Q W E 200 J
4.有 25mol 的某种气体,作图 8-13 所示的循环过程(ca 为等温过程) 。 。
5
p
2 1 T T T T 2
E 0
3
0
(2) T4 T1
1
V
(3) Q
m m CV (T3 T2 ) C p (T2 T1 ) M M
5 3 p1 (2V1 V1 ) [2V1 (2 p1 p1 )] 2 2 11 p1V1 5.6 10 2 J 2
(7/2)A
。 500 K。
5. 一卡诺热机(可逆的),低温热源的温度为 27℃,热机效率为 40%,则其高温热源温度为 K。今欲将该热机效率提高到 50%,若低温热源保持不变,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 100
6. 一热机由温度为 727 ℃ 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 527 ℃ 的低温热源放热。若热机在最大效 率下工作,且每一循环吸热 2000 J,则此热机每一循环作功 7. 所谓第二类永动机是指 因为违背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 8.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叙述 。开尔文叙述 是: 。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 传到高温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它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 变化。 9.由绝热材料包围的容器被隔板隔为两半,左边是理想气体,右边是真空。如果把隔板撤去,气体 将进行自由膨胀过程,达到平衡后气体的温度 熵 增加 (增加、减小或不变)。 不变 (升高、降低或不变),气体的 400 J。 ,它不可能制成是 。从单一热源吸热,在循环中不断对外作功的热机;
三.计算题: ⒈ 一定量的某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装在封闭的气缸里,此气缸有可活动的活塞(活塞与气缸壁之 间无摩擦且无漏气)。已知气体的初压强 p1 = 1atm,体积 V1 = 1 l,现将该气体在等压下加热直 到体积为原来的 2 倍,然后在等容下加热到压强为原来的 2 倍,最后作绝热膨胀,直到温度下降到 初温为止。试求: ⑴在 p - V 图上将整个过程表示出来; ⑵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 ⑶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⑷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 1 atm = 1.013×10 Pa ) 解:(1) p–V 图:
又由等压过程代入已知数据有
T2
所以
QP
m 3 C P ,m T 25 8.31 8.31 60 40 J 1.04 10 4 J M 2 m m 3 3 CV ,m T E RT 25 8.3160 40 J 6.23 103 J M M 2 2 5 2 AP p1 V2 V1 4.15 10 3.0 10 2.0 10 2 J 4.5 103 J
零。(填大于、等于、小于)
3.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开始使其容积由 V1 膨胀到 2V1,分别经历以下三种过程:⑴等压过 程; ⑵等温过程; ⑶绝热过程。 其中: 程气体内能增加最多; 等压 等压 过程气体对外作功最多; 等压 过
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最多。
2
4.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在等压下膨胀所作的功为 A,则传递给气体的热量为
其中 v
p0V0 5 , CV R ,则 RT0 2 5p V W2 0 0 (T2 T1 ) 500 J 2T0
W W1 W2 700 J
气体在整个过程中对外作的功为
3.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循环过 程。已知气体状态 A 的温度为 TA=300K,求:⑴气体
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 A 变到平衡状态
p
B ( p A p B )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 B
(A)对外作正功 (C)从外界吸热 (B)内能增加 ( D)向外界放热
]
A
B
0
V
3.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是:从初态 (V0 , T0 ) 开始, 先经绝热膨胀使其体积增大 1 倍,再经等容升温回复到初态温度 T0 ,最后经等温过程使其体积回复 为 V0 ,则气体在此循环过程中 (A)对外作的净功为正值 (C)内能增加了 (B)对外作的净功为负值 (D)从外界净吸的热量为正值 [ B ]
5
b c 过程为等体过程,压强减小,对外放热,内能减小,有
A 0J m 5 QV E CV ,m T 25 8.31 (40 60) J 6.23 103 J 2 M
c a 是等温压缩过程,有
E 0 J QT AT
(2) 总而言之
p (Pa)
300 200 100
C B A
C 的温度; ⑵各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在状态 B、
⑶经过整个循环过程, 气体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 (各 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0 解:由图有
1
2
3
V ( m3 )
p A 300 Pa , p B pC 100 Pa , V A VC 1 m 3 , V B 1
0
(1) 气体对外作的功等于线段 ac 下所围的面积,即:
1
2
3
V(l)
W
1 (1 3) 1.103 10 5 2 10 3 405 .2 J 2
由图看出:
p aVa pcVc , Ta Tc
(2)内能增量: E 0
(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过程温度降回到 T2 =300 K。求气体在整个过程中对外作的功。 解:等压膨胀过程末态的体积
V0 T1 T0 W1 p 0 (V1 V0 ) V1
p 0V0 (
等压过程气体对外作功
T1 1) 200 J T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的功为
W2 E vCV (T2 T1 )
等于系统吸收的全部热量 减去系统放出的热量即则循环效率
4 3 3 A净 Q吸 -|Q放 | 1.04 10 - 6.23 10 3.37 10 J 7.7 0 4 0 Q吸 Q吸 1.04 10 J
|
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 a 经 b 到达 c(abc 为一直线),如图。求此过程中 ⑴气体对外作的功; ⑵气体内能的增量; ⑶气体吸收的热量。( 1 atm 1.013 10 Pa ) 3
m V 2 RT11n 1 25 8.31 40 ln J 3.37 103 J M V2 3
a b 过程吸热 QP , 对外界作功 AP
b c 过程放热 QV , AV 0 J
c a 过程放热 QT 外界对系统作功 AT QT
A Ap | AT 完成一个正确循环过程时,内能没有变化, E 0 J ,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净功 净
p
⑵ ⑴
0
b
题4图
V
5.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 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 A ] (B)温度升高,熵增加。 (D)温度不变,熵不变。
(A)温度不变,熵增加。 (C)温度降低,熵增加。
6.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作的 功三者均为负值? [ D ]
1
(A)等容降压过程
(B)等温膨胀过程
(C)绝热膨胀过程
(D)等压压缩过程
7.若高温热原的温度为低温热源温度的 n 倍,以理想气体为工质的卡诺机工作于上述高、低温质变 源 之 间 , 则 从 高 温 热 源 吸 收 的 热 量 和 向 低 温 热 源 放 出 的 热 量 之 比 为 [ C ] (A)
(4) W Q 5.6 10 J 2. 一 定 量 的 刚 性 双 原 子 分 子 理 想 气 体 , 开 始 时 处 于 压 强 p 0 1.0 10 Pa , 体 积 为
5
2
V0 4 10 3 m 3 ,温度为 T0 = 300 K 的初态,后经等压膨胀过程温度上升到 T1 = 450 K,再经绝热
n 1 ; n
(B)
n 1 ; n
( C) n;
(D) n 1 。 p
T1
8.两个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如图所示,一个工作在温度为 T1 与 T3 的两个热源之间,另一个工作在温度为 T2 与 T3 的两个热源之间, 若这两个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由此可知 (A)两个热机的效率一定相等。 (B)两个热机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0 (C)两个热机向低温热源所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 D ]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 p-V 图上初态 a 经历(1)或(2)过程到达 末态 b,已知 a、b 两态处于同一条绝热线上(图中虚线是绝热线), 问两过程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 (A)(1)过程吸热,(2)过程放热。 (B)(1)过程放热,(2)过程吸热。 (C)两过程都吸热。(D)两过程都放热。 [ B ]
T2
T3
V
(D)两个热机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绝对值)的差值一定相等。 9.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述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D ] (A)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B)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D)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10.一绝器用隔板分成两半,一半贮有理想气体,另一音为真空,抽掉隔板,气体便进行自由膨胀, 达到平衡后,则 [ B ] (A)温度不变,熵不变; (B)温度不变,熵增加; (C)温度升高,熵增加; (D)温度降低, 熵增加。 二、填空题: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 P T 图上的循环过程如图 8-7 所示,则 1 2 为 等压 膨胀 过程, 2 3 为 等体降温 过程, 3 1 为 等温压缩 过程。 2.不规则地搅拌盛于良好绝热容器中的液体,液体温度在升高,若将液体看作系 统,则:⑴外界传给系统的热量 内能增量 大于 等于 零;⑵外界对系统作的功 大于 零;⑶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