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气的性质”教案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重庆发生有毒气体——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等有关氯气的图片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2分钟)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
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3分钟)
[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氯气有什么性质,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手段
一、[展示]:一瓶新制氯
气,由学生表述氯气的物
理性质。(6分钟)
[介绍]:推测物理性
质的方法:看、闻、尝\
测
[归纳]:物理性质
气味(闻),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通过一定操作——测),毒性
[提问]:遇到氯气扩散,该如何进行防御? 学生观察,表述:
△黄绿色气体——通过展
示“看”
△毒性——通过展示的多媒
体“看”
△有刺激性味——通过“闻”
(扇闻法)
△密度比空气大——通过氯
气的收集方法或相对分子量
△可溶于水——在氯气中注
入水看溶液的颜色
黄绿色气体
学生讨论:向地势高处躲避、湿
布捂住口鼻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渗透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
献科学的精神
演示实物,培养学生的观
察、表述能力。
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掌
握方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探究
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能学以致用,开拓创新思
维。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二、[探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及反应中可能的结构变化,推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4分钟)
氯气具有氧化性,应该可以和什么物质反应? 1.学生讨论、思考
2.学生回答关于氯原子的结构、
推则性质
分析原子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
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极易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
稳定结构而显示-1价,故氯气
有强的氧化性
培养学生利用原子结
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理论推测氯气的化学
性质,引发学生探究的强
烈欲望。
闻氯气的方法是:
1、[演示]铁丝在氯气中燃
烧:Cl2与Fe在燃烧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先看实验1)(5分钟)
请大家写出铁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问]氯气虽能和铁反应,但我们贮存氯气时(此时,氯气以液态存在,即液氯),却用主要成分是铁的钢瓶,这是为什么呢?
2、[演示]:铜在氯气中燃烧(多媒体)
[讲解]大家看到的棕色浓烟是CuCl2固体小颗粒分散在集气瓶中所致。CuCl2溶于水时因所得溶液的浓度大小不同而会分别呈现出黄绿、绿、蓝等颜色。(5分钟)
[板书]Cu+Cl2==CuCl2 [探究]:氯气能否和Na,Al金属,又是否能和反应?为什么?
[小结]:通过实验探究,得知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一般与金属形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同时在加热条件下还可以与金,铂等极不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3、[演示]:(6分钟)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
☆氢气与氯气混合气体见光爆炸。(多媒体)
[讲解]实验时在瓶口观察到的白雾就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之故。此反应也是工业制盐酸的主要反应。[提问](1)为什么氢气,氯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表述:
棕褐色的烟
2Fe + 3Cl2=2FeCl3
原因:学生思考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
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故可用钢
瓶储运液氯。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
燃烧,冒出大量棕色的烟,向集
气瓶中注水后,浓烟消失,得到
绿色溶液
现象:安静的燃烧,火焰呈
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
H2+Cl2=====2HCl
学生思考,回答:
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释放
培养学生观察,表述能力。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
进行分析,综合,发散,
收敛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思考,整理
形成氯气的强氧化性的正
确认识,并进一步建构氯
气和金属反应的一般规
律。使探究教学真正发挥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
用。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知识
迁移能力,应用知识能力。
强化记忆,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方法
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认识事物总是在
不断发展的。
培养科学抽象,归纳能力。
强化记忆,突出重点。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