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障碍儿童的听觉训练

合集下载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考核试题及答案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考核试题及答案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考核试题一、判断题1 .对残疾、有障碍的儿童早期干预越早、越及时,他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单选题]*对V错2 .对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姿势矫正进行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就能改善和促进脑瘫儿童的生长发育。

[单选题]*对V错3 .对视障儿童的早期诊断一般是!旨1-6岁时期的诊断。

[单选题]*对错V4 .一般情况下,在儿童发育成长的关键期对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智障儿童的言语语言进行康复训练,效果往往会最佳。

[单选题]*对V错5 .听障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听觉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识别、听觉理解和手眼协调法。

[单选题]*错V6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鉴别主要包括观察诊断、心理鉴别和教育鉴别等三个方面。

[单选题]*对错V7针对感知觉方面的早期干预训练最核心的重点是从视障儿童的听觉训练、听障儿童的视觉训练入手。

[单选题]*对错V8 .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应直接从认知能力的早期干预入手,加强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单选题]*对错V9 .视力障碍儿童因难以观察和识别人的面部表情,所以,在对他们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干预时就不需要考虑对方的表情?□情绪。

[单选题]*对错V10 .医学干预在对特殊儿童的缺陷或障碍进行早期治疗与矫治方面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干预。

[单选题]*对错VI1对听障儿童认知能力进行早期干预,最主要是充分加强听觉能力训练、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和注意力训练。

[单选题]*对错V12 .脑瘫儿童早期干预的重点是感知运动功能的早期干预,以改善他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的异常。

[单选题]*对V错13 .对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早期干预和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选题]*对V错14 .《残疾人教育条例》的第12条规定:"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注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活动教案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活动教案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活动教案1. 引言特殊儿童指的是在智力、身体、情感或社交等方面有一定发展障碍的儿童。

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应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活动。

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并给出一些常见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2. 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各不相同,这取决于他们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儿童及其特点和需求:2.1 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通常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重复行为和兴趣受限等特点。

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活动来帮助他们改善社交能力、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

2.2 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儿童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的行为。

他们需要能够提供足够活动量,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教育活动。

2.3 轮椅使用者轮椅使用者通常面临身体上的障碍,他们需要适合自己能力的活动和提供无障碍的环境。

2.4 视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活动来帮助他们发展触觉和听觉等其他感官。

3. 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法3.1 社交能力发展活动活动名称:朋友圈游戏活动目标: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社交能力和理解感情表达。

活动步骤: 1. 将自闭症儿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辅导员。

2. 辅导员引导孩子们围成一个圈,每个孩子在圈内说出他(她)最喜欢的事物,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3.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向其他人提出问题,并回答其他孩子的问题。

4. 辅导员引导孩子们分析其他孩子的情绪和表达方式,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

5. 活动结束时,辅导员总结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2 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法活动名称:创意手工制作活动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帮助儿童多动症集中注意力、培养耐心和创造力。

活动步骤: 1. 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2. 辅导员向儿童展示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示范,如折纸、剪纸、拼贴等。

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的技巧

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的技巧

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的技巧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对于他们的语言发展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希望分享一些提高幼儿听力理解能力的技巧。

第一,创造有利于听力理解的环境。

幼儿需要处在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听力任务。

教室里,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噪音、保持教室的整洁和有序等方式创造这样的环境。

第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听力理解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幼儿培养专注力,例如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读故事并回答问题。

第三,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

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们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材料来呈现信息,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四,提供清晰明了的指导。

幼儿在理解语言时容易受到复杂句子和不熟悉词汇的干扰。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适时解释生词和关键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第五,进行听力训练。

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得到提高。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听力游戏和练习,例如听音辨词、听句子选图片等,以提高幼儿对听到的信息的准确理解能力。

第六,关注幼儿的反馈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幼儿的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听力理解错误,并鼓励他们通过复述和总结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第七,创设有趣的情境。

幼儿喜欢通过参与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和角色,让幼儿通过参与其中来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最后,要注意家校合作。

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更多的听力机会,例如朗读故事、听音乐等来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听到的信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技巧也能够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促进他们语言发展的全面提升。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讲义 第四章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感知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何一种感觉或知觉的缺失都会对人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本章将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在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的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运动能力的发展感知觉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产生最直接联系的途径,离开这一过程,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都不可能发生。

学前阶段儿童探索外部环境,了解主客观世界的活动都依赖于动作的发展。

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儿童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儿童运动能力的每一次提高都使他获得了控制和探究环境的新手段,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新天地,因比,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甚至把运动能力的发展看做是认知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无论是感知觉的发展,或是运动能力的发展,还是感知觉和运动能力的相互作用,都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个体后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感觉是人类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主要依赖于分析器的正常运作。

当儿童的分析器发育成熟并能够接触到刺激物时便产生了相应的感受。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视觉:会清楚物体的特征及其在空间中的组织关系。

颜色视觉的发展。

2.听觉:幼儿的听觉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幼儿期儿童的纯音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

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教育在其中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对声音细微差异的分辨能力方面。

第二,幼儿的言语听觉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但是不同年龄之间纯音听觉的敏锐度和言语听觉的球锐度差别程度较大。

小、中、大班的幼儿分辨语音中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是不同的,小班幼儿还不会分辨,中班幼儿开始会分辨,大班幼儿已能基本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在12岁以前一直是增长的,成年时会稳定一段时间,以后逐年下降。

人的衰老常常是从听力开始的。

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

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

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殊教育领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视障儿童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其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为视障儿童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

由于视觉通道的缺失或受损,视障儿童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表现出与普通儿童不同的特点。

例如,他们可能更依赖于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进行信息获取和处理;在注意力方面,他们可能更难以过滤掉无关信息,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记忆方面,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机械记忆而非意义记忆;在思维方面,他们可能更偏向于具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

本文将重点探讨针对视障儿童认知特点的教育对策。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充分了解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感官刺激的方式帮助视障儿童建立全面的感知体系;通过提供清晰、简洁的指令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水平;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他们的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发展。

本文还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视障儿童的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视障儿童的学习环境,如何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教育理念促进视障儿童的全面发展等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为视障儿童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二、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视障儿童由于视觉信息的缺失,其认知发展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在感知觉方面,视障儿童对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的依赖程度较高,他们通过听觉和触觉来感知和认识世界。

在注意力方面,视障儿童往往表现出较高的警觉性和专注力,他们更容易捕捉到环境中的声音、气味和振动等信息,并对此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在记忆方面,视障儿童往往采用更多的形象记忆和联想记忆,他们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信息来构建记忆网络,形成自己的记忆体系。

特殊教育概论 第07章视觉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概论 第07章视觉障碍儿童

第 17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视觉障碍概述
随班就读课程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课程
随班就读视觉障碍儿童的课 程与普通教育的课程一致,从小 学到高中都应当按照国家和地 区规定的相应课程进行教授。 如果随班就读学生有特别的需 要,学校可以提供特别帮助。
第 18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视觉障碍概述
用印刷体和盲文交流
分类
第5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视觉障碍概述 视觉障碍的出现率
视觉障碍的出现率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美国教育部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6—21岁年 龄段视觉障碍的出现率低于0.05%。
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视觉残疾人 为1233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4.86%。 2014年,我国在校接受教育的视觉障 碍儿童、青少年(6—18岁)有 34082人。
第 19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视觉障碍概述
听读法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教学策略
听读法利用盒式录音带或CD将各类教材 及业余读物制成有声教材,以代替点子书籍 和大字课本。它既适合低视力儿童,也适用 于盲童,有效地克服了盲文书籍和大字体书 籍缺乏的困难。
第 20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视觉障碍概述
多重感官法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教学策略
多重感官法又称感官并用法,是盲校普遍 采用的教学策略。任何事物都有多重属性, 从不同方面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人的 不同感觉器官也各有独特的功能,使人能从 不同方面感受这些属性而达到认识的目的。 视觉障碍儿童可以充分发展听。
第 21 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视觉障碍概述
视觉障碍概述
读写能力在21世纪是否必须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焦点问题讨论

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教育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特殊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裙体,其中听力障碍儿童更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重视的对象。

针对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教案编制至关重要,下面将分别从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特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幼儿园听力障碍儿童的特点1.听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发育一般正常,但由于听觉障碍,导致其语言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在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

他们对于视觉刺激的依赖性较强。

3.听力障碍儿童在交流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借助手势、口型、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来进行交流。

4.他们在认知和学习能力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需要通过一定的辅助手段来获取信息。

二、教育目标1.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提升听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他们获取知识。

4.增强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语言和交流能力培养(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听力障碍儿童理解和学习语言知识。

(2)进行口语训练,通过模仿、操练等方式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开展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认知和学习能力提升(1)利用触摸、视觉等感官进行教学,帮助听力障碍儿童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

(3)设置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听力障碍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3.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开展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我清洁、穿衣、饮食等,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提升自理能力。

低视力和盲童学习特点

低视力和盲童学习特点

低视力和盲童学习特点视觉是人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渠道,人类获得的信息80%以上来自于视觉。

低视力儿童和盲童由于视觉的缺陷,会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

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视障儿童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讣与其相应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真正发挥教育对视障儿童的补偿与训练作用。

一、视障儿童的感知觉特点(一)低视力儿童感知觉特点1、视觉在低视力儿童认知中起主导作用,但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会受到一泄限制。

他们可利用残存视力,观察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内容,还可以看电影、电视、手机等,丰富头脑中的视觉表象。

2、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低视力儿童不用摸读盲文,他们可以利用残存视力,通过阅读大字课本来获取知识。

这是比盲童有优势的地方。

(二)盲童的感知觉特点1、盲童的听觉非常灵敏,可以通过听觉来进行空间左位,利用声音判断方向。

2、盲童的触觉非常灵敏,可以通过触觉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温度、硬度、光滑度、重量等。

3、由于空间知觉的形成主要靠视觉,所以盲童在空间知觉方而比正常儿童困难得多,尤其是对距离的准确知觉和深度知觉。

4、盲童的嗅觉也很灵敏,结合嗅觉可以更加完整的认识事物。

二、视障儿童的注意特点(-)低视力儿童的注意特点低视力儿童虽然有残余视力,但残余视力是有限的,在正常情况下会岀现“想看却看不淸”的现象,结果会使得注意资源白白浪费,在低年级随班就读中甚至岀现了低视力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学习不如盲童的现象。

(二)盲童的注意特点盲童在认知方而有一左滞后,但他们的注意方而发展很好,他们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通逍来获取信息,在这些过程中,他们的有意注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起到了一泄的补偿作用。

三、视障儿童的记忆特点1、缺乏视觉记忆表象。

视障儿童主要靠听觉和触觉等获取信息,获得的信息往往也是不全而、不完整的,视觉经验的匮乏,视觉表象难以形成,致使低年级视障儿童表现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特点。

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特殊教育学)

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特殊教育学)
大约人口总数的10%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但绝大多数可通过 眼镜或手术等方法解决,约1‰的盲与低视力人群,严重的视力障碍对 他们的生活学习造成困扰。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视觉障碍的概述
一、视觉系统与眼的构造 视觉系统包括四部分: 提供视觉信息的客体 从客体上发射出来的光 自动成像的视觉器官——眼镜 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中枢——枕叶
实用文档
(二)注意与记忆
盲童在认知发展上虽有一定滞后,但注意方面却表现很好。盲童只 能根据其它感官,如触觉、听觉、嗅觉等来获取信息,因此需要大量 有意注意。
实用文档
(三)学习能力 (1)视力的伤残并不明显地影响智力,盲童并不比正常儿童智力低一
下。 (2)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困难。 (3)盲童的学业成绩一般都低于正常儿童。
实用文档
视觉障碍儿童分成两大类和四个等级
注: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 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 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 。 2.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 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3.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视觉障碍的概述 第二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人类大约80%的信息都源于视觉。 8个月-3岁的婴幼儿除睡眠外,视觉的搜索是最经常性的活动。当视觉
和其他感觉信息同时呈现时,人类总是不由自主地选择视觉信息


医学检查

预备治疗安排


治疗安排

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精

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精


?缺乏视觉表象或视觉表象不完整


?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

?机械识记能力较强

?视觉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可以接近普通儿童水平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较好



三、视觉障碍儿童的想象特征

? 视觉表象的缺乏或不足影响了视觉障碍儿童想象的发展


? 视觉障碍的想象以听觉表象、触觉表象为主要材料

研究对象
盲人、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实验研究 蒙 眼 的
明眼人
实验结果
? 盲人能在碰到 障碍物前就停 住
? 但是当盲人的 耳朵被堵上后 ,他们就没办 法感受到障碍 物了。
实验结果
? 听表觉明是视 觉障碍儿 童获得障 碍感觉的 主要途径
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征—感觉
听 2. 视觉障碍儿童的 听觉特点(优势)
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征—知觉
视 障
? 知觉选择性存在着困难
儿 ?知觉理解性相对缓慢
童 知
? 知觉欠缺整体性
觉 ?知觉恒常性不稳定



二、视觉障碍儿童注意、记忆特征


? 有意注意较为突出

? 听觉注意增强


? 注意分配能力较强

? 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



二、视觉障碍儿童注意、记忆特征
③ 听觉较视觉的感知速度慢
④ 听觉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延续性
⑤ 听觉感受性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征—感觉

– 优势:触觉感受性优于普通儿童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二)盲生随班就读课程 随班就读视觉障碍儿童的课程与普通
教育的课程一致,小学按照国家和地区规 定的小学课程进行教授,初中和高中也按 照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进 行教授。如果随班就读学生有特别的需要, 可以提供特别帮助。
三、教学策略(1) (一)用印刷体
和盲文交流
三、 教学策略(2) (二)听读法
觉十分灵敏,但在形状知觉、空间知觉以及知 觉与动作的统和等方面都表现出比正常儿童困 难得多,尤其对距离的准确知觉和深度知觉比 较弱。
(二)语言和思维特点 视障儿童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础,
缺少视觉形象,常出现词与视觉形象相互 脱节,不能准确把握一些视觉性词汇的内 涵的现象。视障儿童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 存在较大困难。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2)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面向全体与照顾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一)盲校课程(2) 3. 盲校课程设置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 育课程,包括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与学校安排 课程两部分,以国家安排课程为主,地方、学 校安排课程为辅;既开设普通学校的一般性课 程,也设置必要的特殊性课程。
四、视觉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先天原因 家族遗传 近亲婚配 孕期原因 其他不明原因
(二)后天原因
眼疾 心因性疾病 眼外伤 全身性疾病
(三)常见的视觉器官疾病
白内障 青光眼 角膜病 沙眼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色素变性 屈光不正
五、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
(一)感知活动特点 视障儿童的感知特点主要表现为听觉和触
(二)视觉障碍的分类
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 准把视觉障碍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类:
类别 盲

0~3岁听障儿童在听觉口语训练中的观察与评估

0~3岁听障儿童在听觉口语训练中的观察与评估

449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年(第17卷)第6期作者单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作者简介:陈军兰 本科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听障儿童康复通讯作者:卢晓月,E-mail:luxiaoyue@0~3岁听障儿童在听觉口语训练中的观察与评估陈军兰 卢晓月CHEN Jun-lan, LU Xiao-yue【摘要】 本文从小龄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出发,结合康复实践经验,介绍了0~3岁听障儿童在听觉口语训练中观察和评估的内容和方式。

康复教师应依据0~3岁儿童的特点,结合听障儿童的特殊性,通过准确的观察和评估为听障儿童制订适宜的个别化康复计划。

【关键词】 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法;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Abstract 】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0-3 years old children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rehabilit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which teachers observe and evaluate 0-3 years old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in auditory-verbal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0-3 years old children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eachers should make appropriate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plans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rough accurate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Key words 】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 Auditory-verbal therapy ; Evaluate ;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1 引言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称为婴儿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复习资料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复习大纲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1958年,美国教育学家柯尔克制定了第一个早期干预的教育大纲。

P52、1975年美国公布了一项重要的法案《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旨在向3~21岁特殊儿童和青年提供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

P63、器官的功能代偿说认为,有机体的某一部位或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失常时,有机体可以通过新的条件建立联系,调动器官的残存能力或者其他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和代替。

P194、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的过程中提出刻板印象概念,并把这一概念用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认为儿童在某一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但是过了这一时期,再去学习就比较困难了。

P215、“狼孩”维多克由于长期与人类社会隔绝,缺乏正常的语言环境刺激,被发现后虽然悉心教养,但是最终也没有学会说话,这说明语言发展具关键期。

P226、视野半径小于10°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P347、“白痴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这一观点是由智力障碍教育创始人塞甘提出。

P508、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P849、儿童先学会控制头部,然后是手臂、躯干,最后是腿脚,这是满足动作发展的首尾原则。

P8510、对视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训练的时候,要着重保护其残余视力。

P8911、光学助视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焦距或物距来扩大物体在视网膜的成像,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放大镜来改善视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效果。

P9112、视力障碍儿童一般在12岁左右开始学习使用盲杖,以便其行走。

P9513、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形状、大小、距离和方位等内容进行训练,这是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空间知觉的训练。

P10314、在地上画几个适合儿童步幅大小但形状稍大的脚印,让智力障碍儿童踩着地上的脚印走,这是在训练智力障碍儿童哪方面的能力?平衡能力p10515、认为儿童语言的获得,具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训练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训练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训练/article.php?articleid=4997无论是哪一种感知觉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的。

离开了实践锻炼,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都无法发展。

人们认为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手特别灵,其实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

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意义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特殊性,因此,在生活中,儿童的感官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进行了感知觉的锻炼和训练将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在我国盲校,笔者看到这样一个孩子:由于从小就跟随奶奶一起生活,而年迈的奶奶不知如何抚养这样一个孩子。

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奶奶只把她放在床上,哪都不去。

孩子13岁才入小学一年级,可是仍然无法接受正常的教学,与同龄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有很大差异。

她不能定向、步态异常;无法自己穿衣、叠被子;如果没有老师帮助,鞋永远是反穿着……究其原因,与早期的感知觉没有得到锻炼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在早期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施以科学的感知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得到充分发展的视觉障碍儿童一样可以取得骄人的成就。

海伦•凯勒及我国在美获得医学博士的李雁雁就是良好的例证。

二、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原则根据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感知觉训练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1.感知觉训练应尽早进行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理论告诉我们: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将难以弥补。

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又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因此,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训练应尽早进行。

大量视觉障碍儿童发展的研究表明:错过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才导致儿童发展的异常。

例如,儿童行走能力的关键期在1岁左右。

由于视力残疾和教育环境的不利,视觉障碍儿童行走技能的形成大概要延迟一年。

但如果家长能在早期为儿童提供正常的行走环境,培养儿童的行走能力,不过度地保护和限制,视觉障碍儿童仍能形成正常的行走技能。

特殊儿童的语言—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心理学课件)

特殊儿童的语言—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心理学课件)
特殊儿童的语言
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
Hale Waihona Puke 提要1.视觉障碍儿童的语音特征 2.视觉障碍儿童的词汇特征 3.视觉障碍儿童的语法特征 4.视觉障碍儿童的语义特征 5.视觉障碍儿童的语用特征
什么一是语言视自记觉闭忆障症碍儿儿童童?的语音特征
01 音段特征
研究显示,视觉障碍儿童对声 韵的掌握普遍较好。
视觉功能的丧失,使视觉障碍 儿童在获取信息时更多依赖听觉, 因而养成良好的听觉注意、听觉辨 析和听觉反馈的能力,这对声韵的 学习十分有利。
02 超音段特征
发音时元音变化小;说话时缺少声调变 化;说话要比明眼人响;语速较慢;缺乏说 话. 时所伴随的有效手势和身体运动;发音过 程中很少有嘴唇的运动。
研究表明,盲童对声调掌握普遍较好。
二 视觉障碍儿童的词汇特征
“ 词汇量的发展是衡量儿童语言 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 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词汇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而成的最基本的语言运用单 位。
3.视觉障碍儿童的盲态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4.由于视觉通道的缺陷,盲童获得和使用的词汇缺少______基础, 缺少完整、准确的______,从而导致词与形象相互脱节。
.
句法
01
单句 盲童对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明确的,但在选择用词、
安排表达顺序时,对被动句的句法结构还没完全掌
握,因而出现错误。
02
复句 从使用的复句形式看,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习惯
于少用或不用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而喜欢
用具体语境和意合法来使听话人理解句子意思。
03
省略 与书面语相比,口语表达中句子大都

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最终版】

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最终版】

早期干预刻不容缓!!
• 障碍不等于残疾,视觉障碍儿童只要尽早诊断并 进行针对性的早期训练和治疗,就可以最大限度 的补偿缺陷,增加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其 融入社会,正常的生活。 • Eg视频:盲人足球适应性训练
The end!
早期发现
(1)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光线,在黑暗的屋子里婴儿无反应; (2)父母带一个色彩鲜艳的面具靠近他,他无反应; (3)一个玩具放在他眼前,他不知道爬过来玩,特别是8个 月以上的婴儿; (4)在爬行中,遇到障碍物,不知道绕过去,而是冲过去; (5)在10—12个月时,喜欢一只眼看或贴近物体看,教他 手势,他不会模仿; (6)不追逐光源或人及物体或表现迟钝; (7)目光呆滞,表情呆板; (8)会走路时,出现不稳或经常碰撞; (9)带到屋外走路很恐惧,走路很慢,不喜欢看图画书。
(一)预防
1、视觉障碍的预防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作初级预防,主要预防致残性伤害和疾病的发 生,目的是减少各种病损。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在眼伤病发生之后,防止出现视力残疾。 它的主要措施是对眼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在视力残疾出现后,防止早期视力残疾发展为 严重视力残疾,同时尽可能的防止视力残疾发展成视觉残疾。
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
小组成员:
不一样的世界
视力残疾患儿由于视感觉的减弱或丧失,其活动的范 围及种类受到限制,其感觉及运动功能得不到有效锻炼, 势必影响儿童的各项发展,甚至造成智力低下。
一、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 适宜的早期教育 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 行为能力等发展 避免智力发展迟缓或一些 不当行为的产生 • 1、促进视觉障碍儿童潜能的开发 • 2、次 级障碍的预防 • 3、儿童权益的维护 • 4、为家庭提供支持与协助

00874《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拟题

00874《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拟题

00874《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拟题(1)(适用省份:湖南、贵州、云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1.儿童早期干预的对象不包括()。

A.身心障碍婴幼儿B.发育迟缓婴幼儿C.高危儿童D.特殊儿童的老师【答案】D【解析】早期干预的对象包括:(1)身心障碍婴幼儿;(2)发育迟缓婴幼儿;(3)高危儿童;(4)上述三类婴幼儿的家庭。

不包括教师,故本题选择D选项。

【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述/二、早期干预的对象2.提出儿童发展“成熟理论”的是()。

A.皮亚杰B.拉马克C.盖塞尔D.洛伦兹【答案】C【解析】盖塞尔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研究,成熟理论是其主要的观点。

【考核知识点】第二章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生物学理论/二、盖塞尔的成熟理论/3.最早对关键期进行研究的是()。

A.拉马克盖B.盖塞尔C.洛伦兹D.皮亚杰【答案】C【解析】最早对关键期进行研究的是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

【考核知识点】第二章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生物学理论/三、关键期理论/4.促成美国第一个针对残疾婴幼儿早期教育计划的法案是()。

A.《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B.《抢先起步项目修订案》C.《康复法案》D.《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答案】A【解析】美国于1968年颁布的《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是第一项针对年幼的特殊儿童以保护其权益的联邦法律,该法案直接促成了第一个针对残疾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计划的制定。

【考核知识点】第三章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一节国外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一、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5.在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中,充分体现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医教结合”思想的是()。

A.早期智力开发B.早期人格培养C.特殊儿童家长指导D.早期缺陷补偿与功能训练【答案】D【解析】早期缺陷补偿与功能训练是医学干预和教育干预有机结合的整体,充分体现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医教结合”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早期针对性的缺陷补偿与干预训练恢复或重建特殊儿童的某些重要功能。

幼儿园听力训练活动方案的全面展开

幼儿园听力训练活动方案的全面展开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听力训练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一时期是孩子大脑发育和语言习得的关键阶段。

通过有效的听力训练活动,幼儿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和沟通技巧,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开展全面的听力训练活动方案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在撰写幼儿园听力训练活动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听力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幼儿的听力能力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声音和语言的感知和理解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来提高。

针对幼儿的听力特点,设计合适的训练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幼儿的听力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2. 增强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4. 促进幼儿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能力。

三、活动内容为了全面展开幼儿园听力训练活动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声音辨别训练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声音的游戏或故事,让幼儿学会辨别各种声音。

比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乐器声音等,让幼儿通过辨别声音来认识事物,提高听力敏感度。

2. 听力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听力游戏,如“闭眼猜声音”、“听音辨物”等,让幼儿在玩乐中进行听力训练,激发他们对声音的兴趣,培养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3. 听力故事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听力训练,选取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内容可以涉及生活常识、道德品质等,帮助幼儿通过听力训练获取更多知识和启发。

四、方案总结通过全面展开的幼儿园听力训练活动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听力能力,促进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在实施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幼儿的反馈不断改进,确保训练活动的真正有效性。

五、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幼儿园的听力训练活动方案撰写者,我认为幼儿听力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听力作为语言习得的基础,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通过精心设计和全面展开的听力训练活动,可以为幼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也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

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

流行率(Prevalence Rate),通常用实际发生某种疾患人数同可能 发生该疾患的同年龄总人数之比来表示。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资料推算,我国8296万残 疾人中,视觉残疾人为1233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4.86%。2006年, 我国在校接受教育的视觉障碍儿童(6-16岁)有41520人。



(四)语言发展

国外许多专家认为,语言的习得主要是依赖听觉而不是视觉,所以就 视力残疾本身而言,并不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因此,视觉障碍儿童 在语言的主要方面同明眼儿童并没有较大差异,仅在说话时的姿势、 体态等次要方面表现出异样。但这并不说明盲童在语言表达的学习方 面不存在弱点,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盲童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 础,缺少视觉形象,常出现词与视觉形象相互脱节,不能准确把握一 些视觉性词汇之内涵的现象。

2.教育观点:主要是基于学生能够运用其视力以从事学习的程度。

了解视觉障碍者残余视力的使用程度,非常重要,纯医学的分辨并不 完全适用于特殊教育,视锐敏度无法精确表明盲与低视力儿童利用残 余视力来接受教育的情况。

盲童必须要采用点字盲文来进行阅读。
低视力儿童多少通过放大的印刷体就能进行阅读。

三、视觉障碍的流行率
二、教育安置
(一)、在对视觉障碍儿童实施教育安置时,需考虑的因素:

视觉障碍的程度
儿童的年龄 视障出现的年龄 智力程度 学业成就水平 对视障的心理适应 定向行动的能力







有无其它障碍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类型

特殊学校 特殊班 资源教室 巡回教室制 辅导教室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生的听觉训练
摘要:众所周知听觉是盲生的强项,也是他们感知外界的最好的器官。

所以,在对盲生进行训练时,必须也要了解他们的听觉发展。

运用盲生的这个强项来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对盲生的听觉训练是盲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盲生的身心特点分析,研究盲生在听觉方面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盲生身心特点听觉训练
一、盲生身心特点
1、盲生身体特点
视力残疾并不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但由于部分或完全丧失了视觉功能,视力障碍儿童没有充分的刺激以激发运动的动机和兴趣,缺乏视觉模仿学习。

加之环境和教育的不利使视力残儿童的运动能力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自然而然”地发生、发展;视力残疾疾和环境的不利也大大地限制了儿童身体锻炼的能动性和可能性;失明导致视力障碍儿童的运动量减少,运动量的不足使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对较慢;运动量的不足也可能引起肌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许多视力障碍儿童个子矮小、身体瘦弱。

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视力障碍儿童的身体发育趋于不利用。

2、盲生的心理特点
人在实践中依靠感觉和知觉,得到必要的感性材料,作为思维发展的直接依据。

盲童由于缺乏视觉表象,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局限,通过其他感觉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局部特征,盲童以此作依据进行的分析、推理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如前例所说的农村盲童,听到汽车会嘀嘀叫,认为汽车有嘴;感觉到汽车“突突”地喘气,认为汽车有鼻子;听说汽车能看见路,不会跑到沟里去,认为汽车有两只大眼睛,并得出结论是:汽车有一个和人一模一样的头。

这是盲童形象思维能力差的典型例子。

盲童的语言由于缺少感性的形象而形成不准确的概念,也使盲童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另一方面,盲童失去了视觉,常独自沉思默想,长期的勤动脑,使盲童的思维比较敏捷,这又是其逻辑思维方面的特点.
3、盲童的听觉特点
在失去视觉以后,听觉和触觉一样,成为盲童认知物体、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凭听觉,盲童可以判断发声物体的远近,凭声音判断生人熟人,甚至凭声音判断人的喜怒哀乐,甚至凭声音进行空间定向。

听觉对盲童的学习,尤其是对其语言的学习和发展语言知觉,以及培养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不能否认听觉的保留,使盲童在概念的形成与思维的发展方面较之聋童要容易得多,因而只要学校掌握适合的教育方法,同时配备良好的设备仪器,一般盲童的智力水平可以接近或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二、听觉训练
1、对声音进行觉察
主要内容有:(1)听觉条件反应的建立;(2)自发性机警反应的建立:(3)对自然环境声和音乐的感知。

训练方法:(1)让盲生玩着感兴趣的玩具,出示成人给出的目标声音,让盲生听到声音后把玩具放下,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

(2)要引导他们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声响,如:电话铃声、交通工具声、杯盘碰击声、敲门声。

(3)把盲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声,水流声,雨声,树枝折断的声音.(4)刮,擦,吹,压,撕,卷,这些也可以尝试用在一起,产生更多的声音。

让盲生进行分辨。

2、对声音进行分辨
训练方法:(1)让他们听几种动物的叫声,每种叫声之后分别告诉盲生这些动物的名称。

反复演示后,他们会逐渐把不同声音与不同的动物建立联系,知道它们代表不同的事物。

(2)在这一时期,还可让他感受两个音节是否有变化,这时不需要他表明每个声音代表什么物体,只要能感受声音之间是否有变化就行了。

给出一串音节或词语让盲生听有无变化并指出来。

ba ba ba ba ba ba ba 无变化
ba ba ba ba bu bu bu 有变化
ba bu ba bu ba bu ba 有变化
妈妈妈妈妈妈妈妈无变化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有变化
爸妈爸妈爸妈爸妈有变化
(3)砂,水,木,金属小物件,按钮,瓶盖,链条,糖,盐,豌豆,小扁豆,大米,椰子,咖啡,聚苯乙烯芯片小块。

这些物质可以过筛,成以罐,瓶,并动摇或滚到其他容器内的声音进行比较。

3、对声音进行识别
训练方法:(1)让盲生知道汽车喇叭鸣喇叭重要的是要注意,它的危险信号。

一个在大门或门铃声音响亮敲让你知道有人正在外面。

母亲的脚步声,抽屉或柜子打开开关,餐具搅拌,液体在一个瓶子里的声音。

电话铃声,闹钟的铃声,和许多其他的声音在我们的世界具有意义。

(2)还可以让他熟悉的人说话,让他听听是谁在说话?把老师说话的声音和别人说话的声音混在一起,让他识别出哪一个是老师说话的声音
(3)躲猫猫,成人躲在一个盲生较容易找到的地方给出目标声音,引导他去寻找。

反复进行,培养他注意聆听的良好习惯。

4、对声音进行理解
训练方法:(1)选择儿童喜欢的旋律,教他们理解其中意思并和成人一起唱,并根据歌词内容作动作。

例如:
你要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你要感要幸福,你就点点头;
你要到要幸福,你就跺跺脚;
你要感到幸福,你就摸摸脸;
你要感到幸福,你就眨眨眼;
……
唱的时候要调换顺序,以便真正教会孩子学会理解和模仿。

(2)相关内容的对话:所问话语之间前后相互关联,由前一句话可以推想后面的内容。

这在开放性对话中是比较容易的水平。

如:问“你今天去哪儿了?”回答“动物园。

”再问“动物园
里有什么?”“你喜欢猴子吗?”
(3)无关内容的自由对话:每句话之间没有联系,不能猜测,只能靠听。

如:“妈妈去哪儿了?”“你爱吃什么水果?”“外面下雨了吗?”
以上这些听力训练的步骤不是绝对分割独立的,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训练需要,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4)帮助孩子们成为自己身体的声音知道,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吹,冲压,鼓掌,吹,敲膝盖,亲吻,打嗝,吹鼻,打喷嚏,震动脸颊,刷牙头发和牙齿,攻丝牙,唇打,揉手,掰着手指,哼着,印度呼叫的声音,嗅,咬牙切齿和磨齿,吱吱脚,沉重的呼吸,喘气,呼呼。

三、注意问题
1.要让聋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无论是自然声响还是言语声要注意在音调、音强、音长、音质等方面有丰富的变化,让聋儿认识多种多样的声音,切忌单调枯燥的声音重复。

2.听觉训练应和语言训练相结合。

听觉训练的内容除了听自然声响外,还要大量地听人的言语。

这样也会促进盲生与人的交往。

3听觉训练应多采用游戏形式。

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种学习和训练活动都应尽可能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样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5听觉训练应每天进行。

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一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刚开始对盲生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安排多一些听觉训练活动;当他学会聆听能够较好地运用听力时.听觉训练的时间可减少一些,但不能完全取消可以与语言教学灵活地结合起来。

6.听觉训练要循序渐进,设定合理的阶段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编号著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梁巍.听觉训练.中国听力言语康复科学杂志.2005年01期.1-3
2曾凡林刘春玲.教育听力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肖非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