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全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炀帝陵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今隋炀帝居然使先帝夺取的江山大业沦为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4.图文展示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
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
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隋(581-618)、唐(618-907)两个朝代。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及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可见,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作用。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
③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④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内容。
⑤盛世经济的繁荣。
⑥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⑦唐诗的成就及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⑧以谴唐使、玄藏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⑨安史之乱。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老师提示,找出关于隋唐的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所体现的繁荣开放去领会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开放、文化灿烂、对外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复习出示本单元目录和单元线索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每课的知识点并回答。
教案初中历史隋唐时期
教案初中历史隋唐时期年级:初中教学内容:隋唐时期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隋唐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
2. 能够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3. 理解隋唐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隋唐时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及其影响。
难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2. 隋唐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
3.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三、教学活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隋唐时期的重要人物,展示其对当时历史的影响。
3. 课外阅读: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理解隋唐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巩固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隋唐时期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但也发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课外阅读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过程与方法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隋唐初中历史教案
隋唐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内容:隋唐时期
教学目标:
1. 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隋唐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发展和对外交往。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2.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对外交往。
3. 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2. 隋唐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统治。
2. 唐朝的兴起和盛世。
3. 隋唐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
4.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和影响。
三、讨论(2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练习(10分钟)
1. 学生完成一份隋唐时期的历史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该时期的了解。
2. 老师批改练习题,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隋唐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隋唐时期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隋唐时期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不足之处,需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盛唐气象》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以及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本节课内容丰富,学生需要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深入探讨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运用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深入探讨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盛唐气象。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唐朝的繁荣景象,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3.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深入探究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开放态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图片资料:唐朝时期的图片、图表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4.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如都城长安、市井繁华等,引导学生感受盛唐气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2.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隋的统一,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教师展示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提到了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的治乱兴衰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经验与教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探讨的问题.知识点1 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栏目.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时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即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2.隋朝的统一(589年):由于南北朝后期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而完成统一的人就是后来称为隋文帝的杨坚.PPT展示图片.使用PPT演示政权更替情况.提问:隋朝统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板书概括: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3、隋初经济的繁荣展示PPT,让学生归纳、概括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板书进行概括、总结.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①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引导学生联系回顾西汉的“文景之治”,归纳出强盛王朝开国前期的共同点.共同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逐步繁荣.在学生讨论时适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要认识到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知识点2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过渡:面对疆域辽阔的王朝,隋文帝要怎样选拔官吏,帮助他进行统治呢?PPT展示材料:“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翦伯赞1.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存在什么弊病?(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2.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有什么区别?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3.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有哪些贡献?(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是,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4.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取士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知识点3 隋朝大运河过渡: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的大河如长江、黄河等,大多是自西向东流入大海.我国南北之间要有一条畅通的河流,只能靠人力开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许多人工河道,其中最著名的是隋朝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605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大运河.强调: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中的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经吴国祁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竣的.另外,这儿还有一段广通渠,广通渠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位于渭水之南,是为解决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的问题而开挖的.(背诵:三点、四段、五河)提问:“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得出结论: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展示PPT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展示PPT“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教师: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知识点4 隋朝的灭亡1、隋炀帝暴政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炀陵帝》一诗中写道:“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他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他统治残暴.阅读课文,找出隋炀帝暴政的表现.(1)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三征辽东.隋炀帝的暴政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小结: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的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隋朝创立,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直到今天,考试仍然是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完成本课相关习题1、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证.大运河的构建没有让学生了解,也就无法体会至今各国修筑运河的专家研究大运河的原因.2、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在课上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也没有时间给予总结.3、繁盛一时的隋朝这课.在课堂上“繁盛”体现的充分,而“一时”并没有充分阐释.只是简单得提到存在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人教版的教材上在本课关于隋朝灭亡的事没有提到.我也很矛盾.预想解决方案:1、运用视频资料充分了解大运河的经济地位.了解修筑大运河技术的进步性,体会它在历史乃至今日的价值.从而为评价隋炀帝功不可没提供充分的依据.2、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只好在下节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讲述.3、对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指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时代1.1隋朝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名校名师介绍⋯⋯⋯⋯⋯⋯⋯⋯⋯⋯⋯⋯⋯⋯⋯⋯⋯⋯⋯第一单元隋唐期间:繁华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一致与消亡【教课目的】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隋朝的成立与一致,隋文帝的改革内容及作用,知识与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路线和作用,科举制的出生和影响,以及隋朝消亡的原由等能力基本史实;培育学生察看和剖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议论历史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中,从多元角度议论历史人物的方法。
从隋朝经济繁华的表现和经过考试选拔人材的方法中进一步研究隋朝经济繁荣场面出现的原由,培育学生踊跃研究、独立思虑、经过历史现象发掘历史实质过程与的深刻思想能力;经过指引学生剖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开凿与方法隋朝短寿而亡能否有联系等问题,培育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察看问题和全面剖析问题的能力;经过对古诗词的剖析,研究后代对隋朝消亡原由的剖析。
认识国家的一致和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大运河的开感情态通是我国劳感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认识科举制度的创办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度与价的一大改革,是隋朝繁华的要素之一,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值观识到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构成部分。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办。
教课难点:隋初经济繁华的原由;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科举制度的影响。
【导入新课】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之际,大运河江苏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等八个城市联手联动,举办首届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新年行走活动。
江苏社会各界代表、国际友人、运河沿岸公众,逾万人在运河之畔同时出发,以健步行走的形式,一同“走大运”,共同祈福2018新年。
大运河是何时开通的?这条运河的开通对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历史有着如何的影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解说新课】一、隋的一致隋朝是如何成立的?它成立从前的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请看以下图,请同学们依据图片来说明图中政权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隋朝的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软件:运用历史模拟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历史网站、在线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隋朝的政治制度:介绍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3. 隋朝的经济与文化:探讨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4. 隋朝的灭亡:分析隋朝末年的社会矛盾,隋炀帝的暴政以及民变的爆发,导致隋朝的迅速灭亡。
5. 隋朝的历史地位:评价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其对后世的价值。
1. 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展示隋朝的统一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利用数据、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地展示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4. 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隋朝末年的社会矛盾,隋炀帝的暴政以及民变的爆发,导致隋朝的迅速灭亡。
详细介绍隋朝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隋朝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隋朝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隋朝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隋朝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隋唐时期的教案
历史隋唐时期的教案教案标题:历史隋唐时期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
3.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和对外交往。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或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图片、视频等教具:展示隋唐时期的文物和遗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隋唐时期的文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探索欲望。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包括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事迹。
2. 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包括隋唐的皇帝制度、官僚体制和科举制度等。
3. 探讨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包括隋唐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几个隋唐时期的重要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让学生就这些事件的意义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资料,进一步了解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和对外交往,例如隋唐的运河工程、造纸术、火药、丝绸之路等。
五、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并对该时期的历史意义进行概括。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隋唐时期的历史文章、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的作文等。
教学辅助:1. 配备多媒体设备,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具,以图文并茂地展示隋唐时期的历史资料。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初中历史隋唐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了解隋朝消亡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图片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大运河的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隋朝消亡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2.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隋唐时期的绘画、诗歌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隋唐时期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学习兴趣。
二、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 隋朝的建立: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北周的衰落、杨坚的政治才能等。
2. 隋朝的统一:讲解隋朝统一的过程,如隋文帝的军事才能、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
三、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1. 农业发展:介绍隋朝农业生产的进步,如耕作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2. 手工业繁荣:讲述隋朝手工业的发展,如陶瓷、纺织、金属工艺等。
3. 商业贸易:介绍隋朝的商业贸易状况,如货币的统一、市场的繁荣等。
1. 大运河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大运河建设的背景,如隋文帝的统一意志、交通不便等。
2. 大运河的修建:讲解大运河的修建过程,如工程规模、工程技术等。
3. 大运河的影响:分析大运河对隋朝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五、科举制的创建1. 科举制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创建的背景,如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等。
2. 科举制的实施:讲解科举制的具体措施,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3. 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隋朝以及后世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六、隋朝的消亡1. 隋朝消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隋朝消亡的原因,如隋炀帝的暴政、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等。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集体智慧】【个人升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隋朝的建立、统一与灭亡的人物、时间;(2)大运河的流向与位置;(3)科举制创立等基本知识。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隋朝统一的原因”“开通大运河是好是坏”“隋朝灭亡的原因”等,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隋朝大运河”的观察,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3.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
学习重点:大运河与科举制创立。
学习难点:大运河地位与作用。
【学生预习指导】阅读本课,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581年,__杨坚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__589__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2.说说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与作用,介绍大运河的情况。
3.__隋文帝__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__隋炀帝__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谈谈科举制的作用。
4.__618__年,隋朝灭亡。
分小组讨论灭亡原因。
教学步骤(一)导: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中国历史朝代歌吗?生: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与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师:常言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国历经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是哪一个朝代最终结束了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的统一?生:隋朝。
师:隋朝的建立者是谁?统一全国的条件有哪些?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发展生产?又是怎样灭亡的?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隋朝,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短暂繁荣的社会吧。
(二)学:一、隋的统一1.人物:__杨坚__(即隋文帝),统一时间:__589年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师:(配乐展示一组图片:唐朝曲辕犁、筒车、科举图、仕女图、唐三彩、敦煌莫高窟等).教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学生:繁荣昌盛、强大统一、盛世繁华、博大宏伟、昂扬进取等。
教师:大唐的气息如同春风般扑面而来,盛唐的大门向着四方来者迤逦大开,高度的繁荣造就了它的自信和从容.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一起去见证唐朝的开放与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1.概况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批?(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总结)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教案
课时教案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备课人:
(1)学习农业的发展。
让学生根据课本说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重点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新式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①材料研读: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并结合西汉的翻车图片,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2)学习手工业的发展。
说出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①展示丝织业的图片并讲解。
并进行材料研读,回答问题。
①展示陶瓷器的图片并讲解。
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唐三彩“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3)学习商业的发展,重点介绍大都市长安。
根据课本介绍说说长安城的布局?
4.学习第二部分:民族交往与交融
(1)介绍唐与突厥的关系: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阅读材料: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
自是西北诸藩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3)学习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4)介绍吐蕃:
①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是藏族的祖先。
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地区。
①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根据教材回答: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去了什么?唐蕃和亲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①讨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写给唐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3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题目:请分析盛唐气象对后世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答案:盛唐气象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的统一和稳定,经济方面的农业、商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的文学、艺术和学术思想的繁荣。这些影响为后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盛唐气象,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盛唐气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对盛唐气象案例的分析深度、观点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答案:盛唐气象的经济特点包括:农业生产的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兴起等。这些特点使得盛唐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3.例题三:盛唐气象的文化特点
题目:请阐述盛唐气象的文化特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盛唐气象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的繁荣、宗教信仰的多样、学术思想的开放等。这些特点使得盛唐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盛唐气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盛唐气象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盛唐气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盛唐气象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盛唐气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相关历史材料,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二、难点:科举制度的开创。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导入新课: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内容学习:(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板书设计]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发展(1)垦田面积扩大(2)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3)水利工程兴修2.手工业发展丝织业、瓷器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3.商业繁荣繁华的唐都长安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蕃和亲与汉藏的交融2.民族交融发展(1)杂居、通婚(2)“天可汗”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开放的社会风气2.兼容并蓄地吸收异域文化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的繁荣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2.书法、绘画等艺术的发展。
初中隋唐历史教案
初中隋唐历史教案
教学内容:隋唐历史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了解隋唐的特色和影响。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隋唐时期各项政策的实施和成果。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学时长:2课时(80分钟)
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课时:
1. 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隋朝、唐朝的建立和发展。
2. 介绍隋朝的统一战争、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3. 介绍唐朝的盛世、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4. 总结隋唐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课时:
1. 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2. 探讨隋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动荡。
3. 总结隋唐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
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隋唐历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鼓
励学生尝试分析和思考。
教学延伸:安排学生进行调研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隋唐时期的具体细节和影响。
同时,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或相关书籍,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案,提高教学水平和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
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法、合作研讨等教学过程备注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提到了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的治乱兴衰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经验与教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探讨的问题。
新课学习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栏目。
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时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
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即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由于南北朝后期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而完成统一的人就是后来称为隋文帝的杨坚。
PPT展示图片。
使用PPT演示政权更替情况。
提问:隋朝统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板书概括: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3、隋初经济的繁荣展示PPT,让学生归纳、概括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板书进行概括、总结。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①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引导学生联系回顾西汉的“文景之治”,归纳出强盛王朝开国前期的共同点。
共同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逐步繁荣。
在学生讨论时适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要认识到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过渡:面对疆域辽阔的王朝,隋文帝要怎样选拔官吏,帮助他进行统治呢?PPT展示材料:“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
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1.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存在什么弊病?(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2.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有什么区别?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
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
3.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有哪些贡献?(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是,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取士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
三、隋朝大运河过渡: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的大河如长江、黄河等,大多是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我国南北之间要有一条畅通的河流,只能靠人力开凿。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许多人工河道,其中最著名的是隋朝大运河。
出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605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大运河。
强调: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全长四五千里。
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其中的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经吴国祁城,所以称为邗沟。
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竣的。
另外,这儿还有一段广通渠,广通渠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位于渭水之南,是为解决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的问题而开挖的。
(背诵:三点、四段、五河)提问:“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得出结论: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展示PPT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展示PPT“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教师: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
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
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
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
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四、隋朝的灭亡1、隋炀帝暴政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炀陵帝》一诗中写道:“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
”他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他统治残暴。
阅读课文,找出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1)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三征辽东。
隋炀帝的暴政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队伍。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小结: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
开凿的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隋朝创立,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
直到今天,考试仍然是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1、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证。
大运河的构建没有让学生了解,也就无法体会至今各国修筑运河的专家研究大运河的原因。
2、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在课上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也没有时间给予总结。
3、繁盛一时的隋朝这课。
在课堂上“繁盛”体现的充分,而“一时”并没有充分阐释。
只是简单得提到存在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人教版的教材上在本课关于隋朝灭亡的事没有提到.我也很矛盾.预想解决方案:1、运用视频资料充分了解大运河的经济地位。
了解修筑大运河技术的进步性,体会它在历史乃至今日的价值。
从而为评价隋炀帝功不可没提供充分的依据。
2、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只好在下节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讲述。
3、对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指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题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
能力目标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教学难点PPT教学准备讲授法、读书、合作研讨、图表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备注复习先提问,导入新课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隋炀帝的暴政。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那么,继隋之后的朝代是哪一个?它是谁建立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
PPT展示课题。
自主学习,初感新知PPT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师生合作,探究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展示图片“唐太宗”。
PPT展示两则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他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的关系,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因为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于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那么在他治理国家时他会怎么做呢?“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这段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的,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的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200多次,他说这句话既是提醒自己与当朝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反映了他虚心纳谏的治国策略。
唐太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人才济济,除了魏征外,还有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在他们的帮助下,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学生完成表格第一列唐太宗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治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展示表格,评价。
评价唐太宗。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
所以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二、女皇帝武则天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一个心地毒辣的女皇帝;她是一个经历坎坷的女皇帝;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皇帝;她是一个有强烈权力欲望的女皇帝……那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皇帝呢?指导学生完成表格武则天政治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