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科研中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历史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科研选题根据研究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描述性课题、探索性课题和开拓性课题三类

描述性课题指的是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某些有意义的现象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它主要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中学生历史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农村地区历史教师素质调查报告”等;探索性课题指揭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历史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如“讨论法与中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头脑风暴法与中学生历史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等;开拓性课题指的是在描述性课题和探索性课题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的知识,将某一研究选题进一步深入,使其推广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课题,如“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模式研究”“历史教育与现代人的发展”。这一类课题研究难度大、时间跨度长,需要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但是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在科研选题上,重复性的研究占了很大比例,在方法上缺乏创造性和新颖性。思辨性、定性描述类的文章多,而实证分析、定量描述类的文章少。设计到定量分析的文章,以调查问卷、调查报告和高考试题分析类的为多,无非是简单的百分率统计与分析,而且其中得出的结论存在着许多问题,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撰文予以说明。

二、“问题意识”不强,许多研究盲目跟着“热点”走

比如,现在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时髦”选题,包括历史高考试题研究、综合文科考试试题研究等。前者是高考以来一直经久未衰的选题,后者是近一年来才被“炒”热的。并不是说这些选题不合适,而是说历史科研选题的出发点应该是从根本上推动中学历史教学向前发展,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坦然去面对历史教学目前存在的危机并探索其复兴之路,坚决抛弃那种“急功近利”式的心态。否则,这种心态将会对目前的历史教学产生“雪上加霜”的消极影响。

“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历史教学目前最有意义的选题,笔者认为当属与历史教学最为密切的、带有全局意义的课题,如“历史课程编制研究”课题、围绕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及中学历史教科书而展开研究的课题、“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研究与教学对策”课题、“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思考”课题、“历史教育与现代人的发展”课题等。

三、对某些常用的教育学概念亟待“正名”

“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概念混淆不清的论著和文章,不乏其例”,有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混同使用的现象,还有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混为一谈的文章,出现了“历史活动课”或者“历史选修活动课”等提法的“活动课程学科化”错误倾向。这种概念上的混乱不利于正常的学术交流。关于后者,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但其传播速度却极快,对其影响应给予重视,对其行为应予以纠正。

因而,很有必要对活动课程的本质和内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和

探讨。活动课程是作为学科课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笔者根据教育界关于活动课程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1.活动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学科课程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非常微弱,很不明显。也就是说,活动课程是坚决反对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的。

2.活动课程是作为学科课程的对立面而产生的,活动课程的设立,摆脱了学科课程束缚的阴影,弃除了学科化太浓的痕迹。

3.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从“活动”中获取对世界、社会的直接认识和经验,课程内容多来自与当今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而学科课程强调在短时间内对学生传授人类长期历史进程中积累的间接知识和文化。

由以上可以看出,诸如学生畅谈学习历史心得的讨论课、外出参观名胜古迹的实践课、进行范例学习的专题研究课等,在本质上都不能称为活动课。

四、应该克服的一些错误倾向

如有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做法是:教师鼓励学生海阔天空,纵横笑谈,去追求所谓的不同于历史教科书的标新立异的“一家之言”,自己则“袖手旁观”。这种错误倾向,实质上是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误解的表现。其实,这一教学过程对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活动中闪亮的火花,而且还要剖析

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或片面的见解,并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最终找到正确的解答。”

又如,有教师撰文指出:素质教育下的教学观念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依笔者来看,这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二者同等重要,绝无主次之分,必须兼顾。这种错误倾向,明显是教条式地运用“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原理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