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人物的动作 动作描写的三个妙招

合集下载

写好动作的诀窍

写好动作的诀窍

写好动作的诀窍
1、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

如:我拿起一个既大又圆的土豆,放在左手中,小心翼翼的削起来,削完后,我把土豆放进盘子里,走到自来水管’面前’,拧着它的头,干净的水就从他的嘴里流出来了。

我用手搓着土豆,然后给它翻了个身,洗了澡的土豆就展现在我面前。

接着我把土豆放在案板上,可是土豆好像专门和我作对,东跑跑,西溜溜。

真是个淘气的小娃娃。

我学着妈妈的方法,用手按住土豆,一只手拿着刀。

从中间“一刀两断”。

接着又切成丝,结果,一片薄一片厚,好不均匀。

2、运用丰富而准确动词描写人物行动,同时运用比喻写情态。

如:小松开始爬竿啦。

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

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

3、写出动作上的波折。

如我把土豆放在案板上,可是土豆好像专门和我作对,东跑跑,西溜溜。

真是个淘气的小娃娃。

写好人物神态的诀窍
1、认真观察脸上各部分的变化。

神态的外在表现: 主要通过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齿、舌头、耳朵和面部肌肉的运动变化表现出来。

所以,神态描写实际上就是动态的肖像描写。

2、重点写眼睛,因为眼神最传神,最能体现心情和想法。

写好了眼睛、眼神,人物的神态就写好了,人物也生动了。

…爸爸咬着后槽牙,鼓起腮帮子,眼睛里好像要喷出火来,狠狠地瞪着我。

我又把话咽了回去
3学会联想和衬托例如上文中“的眼睛里好像要喷出火来”“我又把话咽了回去”就是联想和衬托。

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

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

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
动作描写是作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一
些中考作文动作描写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用动词丰富描述:动词是动作描写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让读
者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

不要用“走”,而是用“跑、踱步、飞奔”等形象生动的词
语来描述。

2. 利用形容词描绘细节:在描述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形容词来描绘动作的细节。

可以用“轻盈地跳过”、“沉重地踏入”等来使动作更加具体、生动。

3. 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描写:在动作描写中,要注意描述人物的动作节奏和速度,比
如“迅速地”、“缓慢地”等,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状态。

4. 注意人物情绪的描绘:动作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人物动作,还需要考虑人物
的情绪在动作中的影响。

可以描述人物的紧张、兴奋、疲惫等情绪,以增加动作描写的真
实感。

5. 多维度的描写:在描述动作时,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比如描写人物的动作、情感、环境等,这样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丰富多彩。

动作描写技巧口诀

动作描写技巧口诀

动作描写技巧口诀
动作描写技巧口诀是:一个动作,三个细节。

意思就是要把你要描写的动作向前延伸,向后延伸,分解成三个以上的细节,把这些细节全部写出来。

因为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所以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进行“慢镜头”似的描写,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口诀可以帮助描写动作:
1.连贯性:即动作之间应该有明显的连贯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流程。

2.精确性:使用准确、具体的动词来描述动作,可以让读者更生动地理解当前发生的情景或情境。

3.情感性:在描写动作时,可以适当加入人物的情感色彩,以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4.描述性:除了动词外,还可以使用形容词、副词等来描述动作的方式、程度等,增强描写的形象感。

这些口诀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描写动作,使你的描写更生动、具体、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好的动作描写需要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因此在描写动作时,要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动作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方法

• 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门前,轻轻推了一 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 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 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 三下,任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 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 下子愣在那里。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 动作拆分法,就是• 例如:“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 解为如下几个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 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 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 经过了。
动作描写
•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如何让 生动、细致、准确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妙招一:动词+修饰词
•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 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咋在这个动词前 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 重”“快慢”的词语。
• • • •
• • • •
方向+动词: 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侧身。 轻重+动词: 老师轻轻地摸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 墙上。 快慢+动词: 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 起来。 程度+动词: 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

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

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
1. 要细致观察呀!就像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捕捉每个细微动作。

比如看到一个人紧张地搓手,那手指的蜷缩和摩擦不就是最生动的表现嘛!
2. 使用生动的动词可是关键呢!不要总是用那些平淡无奇的词。

好比说“他跑了过去”,多无趣呀,改成“他箭一般地冲了过去”,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啦!例如“她笑嘻嘻地蹦跳着走来”。

3. 把动作分解开来写呀,就像拆礼物一样,一点点展现。

比如写一个人投篮,从他的助跑、起跳、出手,详细地描写出来。

就像“他先小步助跑,接着高高跃起,然后用力地将球抛出”。

4. 加入一些感受和情绪呀,让动作有温度。

就如同一个人悲伤地哭泣,那泪水的流淌和身体的颤抖都带着深深的哀愁啊!像“他愤怒地挥拳,每一下都带着满满的怒火”。

5. 别忘了和环境融合呀,动作不是孤立存在的。

好比在狂风中走路,那身体的摇摆和艰难的步伐就与风息息相关。

例如“他在雨中艰难地前行,雨水打得他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6. 让动作有节奏感呀,快慢结合才有意思。

像跳舞一样,有快节奏的旋转,也有慢节奏的停顿。

比如“她先是快速地奔跑,然后突然停下,静静地看着远方”。

总之,掌握好这些动作描写的技巧和方法,你的文章就能活起来啦!。

动作描写的方法

动作描写的方法

动作描写的方法
一、动作描写的方法
1、通过物理感官的观察:
读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体验人物的行为,这是动作描写最直观、最直接的方法。

例如:他跑得如风,脚步沙沙响,他的头发飞扬,皮肤上的汗珠晶莹剔透。

2、通过肢体语言描写:
观察人物的行为并不是仅仅靠眼睛,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来描写。

这时候,除了通过视觉去描述外,一定要注意把感情去描写,用肢体语言,把人物的行为表达出来,把读者带入到情节当中。

例如:她怒斥他,指着他,挥舞着双手,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3、通过心理感受的抒写: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让读者更加直接体会人物怎样感受当下的行为,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她愤怒的心在跳动,她双手紧握,脸上布满忧患,整个人都在蠢蠢欲动。

如何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

如何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

如何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能够为读者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场景,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节。

然而,要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并不容易,下面将分享一些技巧,帮助您写出精彩绝伦的动作描写。

1. 利用细节描写要让动作描写更生动,关键是注重细节。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场景,并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例如,不要只写“他跑了过去”,而是“他全力以赴,疾步跑向目的地,汗水从额头上滴落下来”。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细节,可以使描写更加具体、丰富。

2. 使用形象的比喻和隐喻利用比喻和隐喻可以将抽象的动作描写转化为形象的图像,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

例如,可以说“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冲过去”,使读者能够想象到他的速度和力量。

或者说“他抓住机会的手指像是钳子一样紧紧抓住”,形象地比喻出他的决心和坚定。

3. 注意动作的顺序和节奏动作描写的顺序和节奏对于塑造场景的真实和紧张感非常重要。

要注意按照时间顺序描述动作的发生,不要跳跃或打乱顺序,这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另外,通过巧妙地运用动词和副词,可以使动作描写的节奏更加紧凑和生动,增强场景的感染力和张力。

4. 结合感官描写动作描写不仅仅限于视觉上的描述,还可以结合感官描写,使读者可以通过多个感官体验到动作的发生。

例如,可以描写人物的声音、气味、触感等,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场景,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

5. 运用对比和反差对比和反差是写出生动描写的常用手法之一。

通过对比来突出动作的特点和重要性,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

例如,可以将一个轻柔的动作与一个激烈的动作进行对比,或者将一个平凡的动作与一个惊人的动作进行反差,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故事的发展。

6. 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在动作描写中,使用生动的语言可以增强描写的力度和视觉效果。

可以运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丰富词汇,使描写更加生动。

同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加描写的表达力。

写作技巧如何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

写作技巧如何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

写作技巧如何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生动的动作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写出生动有力的动作描写,成为了每个作家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帮助读者写出更为生动的动作描写。

1. 使用具体的动词和形容词动词是描写动作最为关键的词汇,使用具体的动词能够使动作图像更加生动。

例如,用“跑”来描述一个人的动作,与用“疾驰”相比,前者显得较为平淡,而后者则更能够准确传达人物的快速与力量。

此外,形容词的运用也能够使动作描写更加精彩,例如使用“优雅的”来形容一个舞者的动作,就比单纯使用“舞动的”更富有表现力。

2. 注意动作的细节和顺序生动的动作描写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一个动作的结果,而是需要呈现出动作的细节和顺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动作的过程和情绪变化。

例如,描述一个人翻开书本的动作,可以从他用手握住书本的边缘,然后轻轻拂开书页的细节开始,进一步描写他眼神专注、手指轻柔地翻动每一页的过程,最后再表达出他获得知识的喜悦。

3.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能够增强动作描写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通过将动作与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动作的含义和感受。

例如,用“他像一只正在觅食的猎鹰,瞬间飞身而起”来描述一个人跳起来的动作,使读者能够想象到他的敏捷和迅猛。

拟人手法则是将非人物化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更具生动性。

比如,“阳光在树叶间欢快地嬉戏”中,将阳光擬人化成具有嬉戏特质的角色,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4. 加入环境和情感的描写一个动作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和情感紧密相关,将环境和情感的描写巧妙地融入动作的叙述中,能够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丰富。

例如,“雨水打在他的脸上,湿透了他的衣服,但他却一步步坚定地向前走,不断抬脚跨越大大小小的水洼”,通过描写雨水和湿透的衣服,传达出主人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总结起来,想要写出生动的动作描写,关键是通过使用具体的动词和形容词、捕捉动作的细节和顺序、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以及加入环境和情感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动作的力量和情感的变化。

描写人物动作的五种方法

描写人物动作的五种方法

描写人物动作的五种方法动作是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人物的动作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

写人物动作常用以下五种方法。

1、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往往是前后连贯的。

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用连续动作写董存瑞炸暗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2、通过对董存瑞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董存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3、间隔地写好连续动作。

对人物的连续动作,有的文章不是连贯地写出来,而是间隔地写,例如:《今天我喂鸡》一课所写的扫地、打开鸡窝门、和鸡食、喂鸡,本来是一连串的动作,但没有连续地写下来,而是间隔地写:“我拿起笤帚扫地”这一节写了扫地,插入了心理活动;“我打开鸡窝的门”这节,写了放鸡,插入了鸡争先恐后往外挤和挤出后找食的情景;“我拿食槽去和食”一节,写为鸡和食,插入了当时鸡的表现和“我”的语言;“我把食槽放下”插入了鸡吃食的情景。

这样间隔地写连续动作,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4、要写好动作的细节。

写人物动作时,要善于把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个别动作,写好动作的“细节”。

如果丢掉细节,就使文章显得不具体。

下面两节都是写修理三角板,一个注意了细节,一个没有注意细节,你看哪个好呢?“我来到教室,从讲台下面找到裂开的三角板,平放在讲台上,把裂开的地方对好,再用小木片蘸点乳胶,仔细地涂在三角板的裂隙里,使劲用双手挤紧,又用小刀轻轻地把挤出的乳胶刮掉,在接缝处压上一块砖,过了一会,拿开砖,三角板就完好如初了。

”“我来到教室里,把裂开的三角板对好,涂上乳胶,就把它粘好了。

”5、要写好“怎样做”。

写人物动作,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样做”写“怎么做”就是在动作前面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语。

人物的动作描写方法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描写方法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描写方法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1、时间拉伸法(“慢镜头式”思维)我们可以教孩子们在写人物动作前,写动作场面前,不妨先闭上眼睛,在大脑皮层这块最精密的“显示屏”上,回放人物的每个关健动作细节,回放得越慢越好,越慢越清晰,越慢每个动作细节越凸显。

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坚持不断地训练,时间久了,学生们会发现,他们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和把握能力,大大增强。

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慢镜头式’思维”,就是把正常的时间段像拉橡皮筋儿那样拉长了,把一秒钟拉成十秒钟、一分钟来看待,也可以叫作“时间拉伸法”。

2、动作部位拆解法(立体式思维)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一个部位参与活动,其他部位都会有反应,有感受,所以,描写动作的时候,要记得调动起各个部位的感受,要调动起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共同构成全面立体式动作描写格局。

要描写一个动作瞬间,或者一连串动作过程,不能仅仅抓住动作的主要参与部位去写,同时还要描写跟主要部位有关的身体其他各部位的动作和感受。

要把各部位的感受都调动起来。

3、交互式描写法。

遇到两个人或两组人的动作场面,甚至更多人的动作场面,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只写一个人或一方,要双方或多方兼顾,交叉或穿插来描写,不能只写一方,或者顾此失彼,就显得单薄片面了。

4、问题式追问法。

针对学生写作的简单化、肤浅化表达问题,我们可以在他们写完句子之后,以他们所写的句子为根据,连续追问几个问题,这些连续追问的问题,彼此要有相互的联系,或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形成并列式的,或者是步步深入形成递进式的,等等,总之,要由学生所写的肤浅的一个点,向面上拓宽,向纵深方向挖掘,直到挖掘出一个个具体而细致的清晰动作,从而构成一连串动作过程,如此,才能把学生模糊的思维梳理成条理,混乱的思维调整成清晰,干瘪的情感催化成饱满。

简单、粗糙和肤浅自然迎刃而解。

我把这种方法叫作“问题式追问法”。

5、描写要体现出动作里不同人的个性特点。

描写动作的技巧

描写动作的技巧

描写动作的技巧描写动作是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和动态。

下面是一些描写动作的技巧:1. 视角切换: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人物的角色中去感受动作。

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细节,捕捉到动作发生的瞬间。

2. 使用明确的动词:选择恰当的动词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动作。

例如,“走”这个词可以用更具体的动词替代,如“蹒跚”、“跑”、“奔跑”等。

3. 多样化动作的描写: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景应该有不同的动作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特点,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例如,一个胆怯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表现出犹豫不决的动作,而一个勇敢的人可能会直接行动。

4. 使用比喻和隐喻: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动作的意义。

比如,“她的微笑如清晨的阳光,照亮了整个房间”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动作带来的温暖和喜悦。

5. 利用环境描写:动作经常是发生在特定环境中的,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增强读者对动作的感受。

例如,在下着雨的街道上奔跑,可以描述路面湿滑,雨水从头发间流淌下来,增加动作的真实感。

6. 结合人物情绪描写:人物的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动作表现。

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状态,可以更好地描述动作的细节,并增加情绪的表达。

例如,当人物愤怒时,可能会愤怒地跺脚,紧紧握拳。

7. 适度使用对话:在动作过程中适度加入对话,有助于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加动作场景的感染力。

8. 利用节奏和句式:动作描写需要有节奏感,适当运用简洁的短句可以增加动作场景的紧张感。

句子的长短变化也可以反映出动作的快慢。

例如,“他紧握拳头,大步走向前方”和“他小心翼翼地踱着步子,慢慢靠近目标”。

9. 注意时间顺序:动作描写需要符合时间顺序,清晰地表达动作的前后顺序,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10. 避免过度冗长的描写:动作描写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长的句子和过多的修饰词。

适当运用省略和悬念,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经验交流】作文经验交流:动作描写

【经验交流】作文经验交流:动作描写

【经验交流】作文经验交流: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通过文字来描述人物的动作,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行动。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例如运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丰富的语言手段,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留意人物身体姿势和动作细节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关注其动作本身,还要留意其身体姿势和动作细节。

例如,描述一个人在低头阅读时的姿势,可以写道:她俯身在桌前,手扶着下巴,眼睛紧盯着书页上的文字,一字不漏地读着。

这样的描写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人物的动作,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她在读书时的专注和投入。

二、运用动词和形容词丰富描写在动作描写中,动词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经常使用一些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的行为动作来描写人物,例如:跳、走、爬、奔等。

而形容词则能够起到很好的修饰作用,比如用“敏捷的”来描述一只猫的动作,就能够有效地表达其灵活的身姿,增强描写的视觉效果。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词汇,使描写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三、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增强描写效果除了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增强描写效果。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下车时可以写道:他像一只灵活的猫从车门里跳了出来。

这样的比喻不仅能够凸显人物的动作,还可以增强读者的联想,更好地传达表达作者观感。

四、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调整语气动作描写往往需要表达强烈的情感和氛围,因此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决心跳进河里时,可以写道:他毫不犹豫地一跃而下,顿时掀起一片浪花,水珠四溅。

这样的描述不仅能够表现人物的决心和果敢,还能够营造出气氛,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激情和冒险的气息。

总之,动作描写是一项重要的写作技巧,运用恰当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美感。

希望以上经验对大家有所启发,能够在写作中更加准确、精彩地描写人物的动作。

人物动作描写技巧

人物动作描写技巧

人物动作描写技巧:
1. 抓住特征性动作: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

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2. 描写连贯的动作: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来描绘人物的行为,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注重细节描写: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4. 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5. 结合人物性格和情感: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来进行描写,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符合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6. 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等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更加突出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7. 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等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更加丰富人物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总之,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重细节描写,抓住特征性动作,结合人物性格和情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符合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动作描写3技巧,个个有实例

动作描写3技巧,个个有实例

动作描写3技巧,个个有实例写⼈、记事、状物等各类作⽂中,经常会出现⼈或动物等的动作描写,⼀般来说,通过描写动作,可以表现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貌等,更好地突出⽂章要表达的主题。

动作描写技巧主要包括以下3个⽅⾯:⼀是分解动作,通过对⼀个⾏为动作的合理分解,使动作连续发⽣,同时选准动词,保证表达的准确性,可以把⼈物刻画得更⽣动;⼆是配合语⾔和拟声词,边做动作边说话,能增加动作的表现⼒,使句⼦读起来更有韵味;三是添加表情和神态,能让动作更好地完成表达⼈物,交代情节,传递情感的作⽤。

⼀分解动作,选准动词,刻画⼈物更⽣动⼀个动作或⾏为,可能写下来只有简单的⼀两句话,但对这个动作进⾏分解,就可能形成精彩的⼀段动作描写。

⽐如:他在雪地⾥⽀起⼀个⽵筛,⽤⾕⼦引诱,捕住了⼀只⼩鸟。

这句话讲了雪地捕鸟的⾏为,我们把其中的动作进⾏分解,来看看鲁迅先⽣的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扫开⼀块雪,露出地⾯,⽤⼀⽀短棒⽀起⼀⾯⼤的⽵筛来,下⾯撒些秕⾕,棒上系⼀条长绳,⼈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到⽵筛底下的时候,将绳⼦⼀拉,便罩住了。

通过动作分解,⽤了“⽀、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呵成,使雪地捕鸟的⾏为变得⾮常具体⽽富有情趣。

对动作的描写,不仅要进⾏合理的分解,⽽且要选好动词,保证表达的准确性、⽣动性。

⽐如上⽂中的“⽀”就⽐⽤“放”更准确,“牵”就⽐“拿”更⽣动,鸟雀来啄⾷,⽤“⾛”就⽐“飞”更形象⽣动。

描写⼈物的动作,更要注意动作的分解和连贯性,同时要多推敲,保证选词的准确,⽐如朱⾃清先⽣的名作《背影》中:他⽤两⼿攀着上⾯,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向左微倾,显出努⼒的样⼦。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看见。

这段描写⽗亲的动作,⽤了“攀、缩、倾、显出”4个动词,把⽗亲已上年岁,但为了给孩⼦买橘⼦费劲的样⼦描写得令⼈⼏乎落泪,⽽作者⾃⼰通过“看见、流下、拭⼲”的动作,表现了内⼼⽆⽐的感动。

动作描写的具体写法

动作描写的具体写法

动作描写的具体写法
动作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读者更加生动
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可以通过
以下几种方式来具体写法:
1. 使用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选择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动词和
形容词来描绘人物的动作,比如“奔跑”可以替换为“飞奔”,
“微笑”可以替换为“灿烂的微笑”。

2. 描述细节,在描写动作时,可以通过描述细节来增加生动感,比如衣服的摩擦声、脚步的节奏、面部表情的变化等。

3. 运用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来增强动作描写的意境和
情感表达,比如“他像一头猎豹般迅速地穿过树林”。

4. 结合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可以结合环境描写,让读者更好地
感受到人物所处的场景和氛围,比如在风雪中奔跑、在炎热的沙漠
中行走等。

总的来说,动作描写的具体写法可以通过选择生动的词语、描
述细节、运用比喻和象征以及结合环境描写来增加生动感和情感表达。

如何写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的三个妙招

如何写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的三个妙招

如何写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的三个妙招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

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比如“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比方说下面的句子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

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动作描写的要点

动作描写的要点

动作描写的要点
1. 动作描写得真实呀!就像拍电影一样,要让读者能“看”到那画面。

比如写他喝水,别就干巴巴地说“他喝了水”,要说“他仰起头,咕咚咕咚地大口喝着水,喉结一上一下地滚动着,好像那水是救命的甘泉”,这样是不是就生动多啦?
2. 注意动作的顺序啊!不能东一下西一下的。

你看人家打架,那肯定是先挥拳,再躲闪啥的,要是乱七八糟地写,读者都糊涂啦。

就像写“她先穿好鞋,然后去拿包,接着打开门走了出去”,多清晰明了呀!
3. 要突出重点动作呀!不能啥都写。

就好像画画,得突出主角呀。

比如写他跑步比赛,就着重写他冲刺的那一下子,“他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冲过终点,双臂高高举起,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这样读者一下就记住了。

4. 加上点细节描写会更棒哟!比如人物的表情、眼神。

写她做饭,“她一边哼着歌,一边熟练地切着菜,眼睛里还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这是不是感觉很棒?
5. 用生动的词语呀!别老用那些平淡的。

说他跑得快,别就说“快”,说“飞速”“风驰电掣”多带劲呀。

比如“他风驰电掣般地跑了过来,我都没反应过来”,多形象!
6. 别忘了和环境结合起来呀!环境能衬托动作呢。

写他在雨中跑步,“他在倾盆大雨中奋力地奔跑着,雨水打在他身上,溅起一朵朵水花,但他依然勇往直前”,这感觉多有气势!
7. 大胆发挥想象呀!让动作描写更有趣。

比如写他跳舞,“他像一只欢快的蝴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让人陶醉”,多有创意!
总之呀,动作描写要多下功夫,这样文章才能吸引人,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啊!。

动作描写的四种方法

动作描写的四种方法

动作描写的四种方法一、动作描写的四种方法( 1)语言描写1、运用形容词语、数量词对人物神态进行描写。

如:“哈哈”我笑着说,“笑死了”等。

2、对事情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

如:我赶忙接过书包,顾不上擦头上的汗水,冲出家门,奔向车站。

例:当老师把我的作业本交给她时,她那欣慰而关切的目光,仿佛在说:“小华,你长大了!”她那轻柔的声音,宛如春风,抚摸着我的心田。

这目光和话语,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1、感觉动词——描摹形象心理描写是指在叙述中加入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看法,或由叙述人转述听来的事实所产生的感想。

例:冬天,我趴在窗户上,看见玻璃上结了冰花,我的心里也结了冰花。

冷,透入心里。

例:我正要出去玩,妈妈叫住了我。

“星期六的下午要看半天书,”妈妈的声音很低。

“哦。

”我的心里极不情愿,但还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6月15日,妈妈买回一些草莓,那些红红的草莓像一颗颗红宝石,可诱人了。

我恨不得一口吞掉它们。

可又一想到饭后还要刷碗,就只能忍痛割爱。

妈妈总是温和地对待每一件事,从不发火。

虽然有时她也会责备几句,但我能感受到其中更多的是关怀和期望。

1、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混合使用,如:夜深了,寒风呼啸,凄厉的风声透过窗户缝直往屋里钻。

我忽然觉得一股凉意从背脊直浸入我的心脏,一股莫名的恐惧从心底升起。

我紧紧地握住拳头,强迫自己镇静下来,开始仔细观察面前的情景。

他无精打采地站在桌子前,两眼木然呆滞地盯着桌上那张高高飘扬的考试卷,又陷入沉思之中。

风儿带着灰尘扑面而来,吹乱了他原来梳得整齐的头发,也吹散了他那颗冰冻的心。

他伸手挠了挠头皮,喃喃地骂道:“哎呀,都怪这该死的病,害得我没有复习好,怎么考呀?”他很不甘心地继续拿起笔开始埋头写字。

1、感觉动词描摹形象:瑟缩、战栗、吸气、攥拳、瞪眼、搓手、张望。

2、用衬托、对比、映衬的修辞手法。

二、动作描写的五种技法假如这是个没有太阳的夜晚,池塘的水,定然是满满的,又凉又静,没有涟漪,没有闪烁的碎光,像一面明镜。

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怎样写好动作描写作者:周众欢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07年第12期写好动作描写的三条标准1、动作描写要准确、具体。

如:他又拿起一团泥。

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

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扁扁的帽子,这段描写抓住了“他”的动作特点,准确、具体地写出了捏泥人的过程。

2、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如:老头儿放下钓丝,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就在大胸鳍后面一点儿的地方,这胸鳍高高地竖立着,齐着老人的胸膛。

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

——海明威《老人与海》作者把笔墨集中在鱼叉上,“举”“扎”“倚”“压”等动词准确地描绘出“老头儿”连贯的动作,使读者从这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人的力量、气魄和智慧。

3、要抓住动作特征,表现出人物形象。

如: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啧”的赞叹声。

这段“吃”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写好动作描写的四种方法1、特写法。

运用细致笔调使人物的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一般,凸现于读者面前。

如:我十分小心地把两只手弯成弧形,然后对准蝈蝈一扣。

可蝈蝈非常灵敏,一下子就蹦到了地上,我又用手一扣,不但没扣着,反被蝈蝈狠狠地咬了一口一我“急中生智”把帽子从头上抓了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对着地上的蝈蝈扣了下去……“弯”“扣”“抓”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我”抓蝈蝈的手上动作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对比法。

将特定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表现作对比,会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如: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拴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鲁迅《药》作者通过“摸”“抖”“抢”“扯”“塞”“捏”等一系列准确的动词,写出了善良、老实的老栓和凶狠、贪婪的刽子手截然不同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的三个妙招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

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
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
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比如“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

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
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

”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