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航空航天领域的相关科学和技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航空飞行原理、航天器设计与制造、航空航天材料、飞行器控制与导航、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对于飞行的梦想与探索。
人类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像鸟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
因此,人类从古代开始就尝试了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个愿望。
在中国古代,尧舜禹等帝王已经开始研究飞行器的构造,他们以蜈蚣、孔雀之类动物的样貌为基础,设计了一些模拟鸟类飞行的机械。
然而,古代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实现真正的飞行。
直到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飞行的梦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著名的莱特兄弟就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先驱者。
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成功飞行了世界上第一架受人操纵的飞机。
从那时起,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航空器与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
通过对飞行器的结构、气动特性、能源系统等进行研究和设计,可以使飞行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飞行器的节能减排技术、材料强度与重量的优化技术等都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此外,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还涉及到航空航天器的控制与导航技术。
飞行器的自动飞行、导航与定位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等都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飞行器的精度和安全性,使得飞行更加安全和高效。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航空宇航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还对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领域,它涵盖了众多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知识。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既体现了人类对于飞行的追求和探索,也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082502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二、培养目标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以航空和宇航推进为工程背景,开展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该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学科包括数学、力学、化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同时,本学科研究成果对船舶、能源、环境、交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 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属各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实用价值的工作成果;能胜任本一级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3. 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2)1、总体性能、结构与优化2、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3、发动机控制4、内流气动力学与声学5、旋转换热与冷却6、燃烧与燃料7、火箭发动机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1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2.5年(2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本学科的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1958年成立的“导弹总体”和“火箭发动机”专业。
1981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导弹设计”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1993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2003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年“飞行器设计”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7年批准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现已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教师88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名,教授20名,副教授50名。
本学科已形成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学术群体。
拥有“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制导兵器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相关实验室主要有:飞行器总体综合实验室、飞行器虚拟设计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技术实验室、系统与仿真实验室、制导武器系统实验室等。
本学科承担大批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余人次担任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系统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0项。
本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卫星、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制导弹药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
第4课航空航天技术
蒙格菲兄弟 成功地
载人热气球 试验
1851年法国的吉法尔决定在长40米的气球上安装 上50马力的蒸汽机,蒸汽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这 是最早的飞艇。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0公里。
1900年7月德国的齐伯林以铝为构件的硬式飞艇 试验成功。时速达每小时30公里。齐伯林的飞艇 几经改进,到1911年的齐伯林七号,装有420马 力的发动机,时速大约每小时58公里,并且被用 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去对法国作战。
了。
1.3 凯利的飞行研究
在达·芬奇系统地研究鸟的飞行之后的数百年间,人们似 乎忘掉了航空。特别是,在18世纪末,当法国人乘气球升 空得到成功,并热衷于研究靠气球飞行、又逐步并取得进 展的时候,在法国没有人再关心飞机飞行了。
到了19世纪初,英国人乔治·凯利(George Cayley,1773 -1858)才又提出这个问题,而且比达·芬奇更前进了一 步.
此外达·芬奇还对鸟的起飞、降落、转弯、滑翔等 动作,并且给了许多合理的解释。
根据鸟的飞行原理,达·芬奇设计了飞机、降落伞、直升 机。他考虑最多的是扑翼机,他说:“鸟是一架按数学定 律工作的机器,人具有复制这架机器全部运动的能力。它 的强度可能不会符合,因为缺少维持平衡的动力。我们可 以说,人们建造这种机器不缺少任何东西,只有鸟的生命 除外。”[1]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达·芬奇的这个论断是 十分正确的。
四、航天发射场
五、航天技术展望 1.运载系统更新 2.人造卫星换代 3.建设太空基地 4.空间探测扩展
六、潜在的问题 1.太空垃圾 2.污染问题 3.心理学问题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航空、航天、航宇、第四环境、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 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2.人类从事航天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已探明的空间资源有哪些? 4.人造卫星按其用途可分哪几类?现有哪些应用卫星? 5.什么是人造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航空宇宙领域相关科学和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到航空器设计制造、航空器运行控制、航空器材料与结构、航空器动力系统、航空航天测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在当今社会,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的经济、国防建设以及科技进步都有重要影响。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学科的支撑。
其中,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力学等学科对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工程提供了航空器的设计制造理论和方法,材料科学研究航空器的材料强度、抗疲劳性能等关键问题,电子工程负责航空器的测控系统与自动控制装置研究,力学学科研究航空器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安全性。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向众多。
其中,航空器设计制造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包括航空器的整体设计、结构设计、飞行控制设计等,旨在研究如何设计出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航空器。
此外,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还涉及到航空器运行控制研究,这是为了保证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还致力于研究航空器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的设计、推进系统的研究等。
此外,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还关注航空器的材料与结构研究,以提高航空器的强度、降低重量、提高使用寿命。
为了推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和装备更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来验证理论成果,因此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是关键。
同时,加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也非常重要。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属于高端学科,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因此,各高校应加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我国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航空宇航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航空产业的壮大。
航天科技知识点总结大全
航天科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1. 航天科技是指以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和进行宇宙探索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航天科技包括航空航天工程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中国古代的火箭技术为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开展了太空探测活动。
3. 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实现太空探测,开展了月球探测、地球观测等活动;其次是推进太空应用,开展了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最后是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发展了载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
二、航天科技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1. 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科技的一个重要方向。
载人航天技术包括飞船设计、人员生命保障系统、轨道运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它是人类探索外太空、开展深空探测的基础。
2. 火箭发射技术是航天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
火箭发射技术包括火箭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技术,它是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的基础。
3. 卫星技术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应用领域。
卫星技术包括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控制等技术,它是地球观测、通信、导航等应用的基础。
4. 太空探测技术是航天科技的关键领域之一。
太空探测技术包括行星探测、深空探测等技术,它是人类探索外太空、了解宇宙奥秘的基础。
5. 航天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火星探测、外太空资源开发等领域,这些发展方向将为人类的航天探索和利用外太空资源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航天科技的应用1. 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应用。
通过发射通信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服务;广播卫星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
2. 导航卫星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发射导航卫星,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
3. 地球观测卫星是航天科技的重要应用之一。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介绍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介绍“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该学科涉及热流科学、机械学、电子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知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航空科学与技术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学科是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实力较强且重点发展的主干学科,也是辽宁省高校中独有的学科。
方向一:航空发动机燃烧设计与分析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航空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燃烧部件设计、计算和模拟;燃烧室综合性能分析、多学科优化设计;燃烧排放污染物测量和预测;燃烧设计新技术;高效冷却;燃烧物理化学过程;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权衡设计;燃烧室设计准则及温度场、浓度场、流场预测等。
现有条件:2003年底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230余万元建成“综合燃油激光雾化测量分析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研究燃油雾化特性、燃烧机理以及喷嘴设计技术,设备水平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发展规划:该实验室在目前主要以学科队伍建设和研究能力及水平的提高为主。
计划在三年内取得一批成果。
梯队建设:方向二:航空发动机强度、振动及噪声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航空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的强度、振动、噪声及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航空发动机强度和振动的新计算方法;振动及噪声的测量和分析技术;利用振动和噪声分析技术进行故障诊断的新方法及相关软、硬件技术;以及航空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的振动及噪声控制技术。
现有条件:现有振动与噪声实验室于1986年建成,设备总额200余万元,主要包括振动与噪声的测量和分析仪器。
目前,该实验室的主要仪器是80年代水平,相对落后,学校投资200余万元购置先进仪器的计划正在招标,预计2004年底设备到位。
发展规划:根据开展先进航空发动机转子非线性动力学、振动控制及故障智能诊断的研究要求和“航空推进理论和技术”硕士点要求提出建立“转子非线性动振动及控制”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建成将为转子非线性振动特性、转/静子碰磨机理、振动抑制、多重故障智能诊断等一系列科学前沿课题的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其研究成果将为改善发动机转子动态特性、降低发动机振动、研制高水平诊断系统、避免发动机故障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追逐飞天梦想
、
在航 空航 天相 关的科研院所从
事飞行器设 计、动力装置 、飞行器制造 以及人机环境等的设 计和研 究工作 。 职位 :工程师 、研究 员。 航天 系统 单位 有航天一院 、航天二 院 、航 天 三 院 …… 至航 天 十一 院 。其 中 ,中国航 天科技集 团下属 5 研究 院 个
& Asrn uisS in e& T c n lg to a t ce c c e h oo y)
一
火箭 等 )设计 、航 空 宇航 推进 理 论 与 机械 工程设计 、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
级学科 本科学制4 ,毕业授 予工学 工 程 、航 空宇 航制 造 工程 、人机 与环 年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2 世纪初期 0 科体系。该学科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 、
排名解读
第一梯 队:北京航 空航 天大学、西
这 类单位如 沈阳飞机制造公 司 、成
都飞机 制造公司 、西安飞机制造 公司、
掌握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 、控制与生
命保障 系统设计与研 究所必需 的基本知 陕 西 飞机 制 造 公司 、上海 飞机 制 造公 识和技能。 司 、哈 尔滨 飞机 制造公司 、石家庄飞机
等方面 的基本训 练。飞行器 制造 工程专
本理论和知识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
学士学 位。
境工程二级 学科为主干的高度综合的学 业主要学 习制造工程和 飞行器制造的基
2
工程专业主 要学 习航 空航天生理 、空间 环 境工程 、人机 系统 工程 等基础理论 ,
职 位 :技术人 员、工程师 。
大学 、清华大学等 。
航 空宇航科 学与技术
追逐飞天梦想
文 I 刘征
专业设置 :在本科阶段 ,多数院校 开设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动力 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和飞行器环境与
航空宇航培养方案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25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面向国家航空航天科技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培养能够在国内航空航天科技和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基础扎实、视野广阔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了解本学科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工程技术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试验研究等手段分析和解决本领域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清晰阐述和系统总结的能力。
能够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及相关的工作。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具有明显的多学科领域高度综合的特点。
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高级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本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较完善的专业实验设备与仪器。
近三年来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和重要的军工和工程攻关项目等6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近三年各类科研经费总计2000余万元。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近几年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包括:飞行器气动与推进、高速飞行器热防护、先进飞行器结构与材料、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器控制与仿真、飞行器人机环境工程。
三、培养方式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程学习和参与科学研究为主,重点进行科学研究方法、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航空航天科技
1986年,我国的 年 载人航天工程正 式启动。 式启动。 1999年11月20日 年 月 日 ,我国成功发射 了自行研制的第 一艘飞船神舟1号 一艘飞船神舟 号 ,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发射宇宙飞 船的国家。 船的国家。
此后, 此后,又分别 把神舟2、 和 把神舟 、3和 4号送上天。 号送上天。 号送上天 2003年10月15 年 月 日中国第一艘 载人飞船神舟 5号顺利升空 号顺利升空 并安全返回, 并安全返回, 实现了中华千 年飞天的理想。 年飞天的理想。 它也打破了美 国和俄罗斯在 这一领域的垄 断格局。 断格局。
1961苏联发射第一艘 苏联发射第一艘 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BACK
人类第一位航天员 尤里·加加林 尤里 加加林
世界航天先驱者
首位进入太空的人 尤里·加加林(前苏联)
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 航天史上最年长的宇航员 约翰·格伦 (美国)
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 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前苏联)
历史上首位太空游客
人造地球卫星出现 之后, 年代前苏 之后,60年代前苏 联和美国发射了大 量卫星。 年代军 量卫星。70年代军 、民用卫星全面进 入应用阶段。 年 入应用阶段。80年 代后期新起的单一 功能的微型化、 功能的微型化、小 型化卫星是卫星发 展的新动向。 展的新动向。除美 苏外,中国、 、苏外,中国、日 本等国都拥有自己 研制的卫星。 研制的卫星。
哈勃望远镜
4、载人航天科技发展史 、
前苏联自1961年4月到 年 月到 月到1970年9月共发射了 艘载 月共发射了17艘载 前苏联自 年 月共发射了 人飞船。 年到1982年发射了 艘“礼炮 号空间 年发射了7艘 礼炮 礼炮”号空间 人飞船。1971年到 年到 年发射了 截至1985年还发射了 艘载人飞船和 艘无 年还发射了27艘载人飞船和 站,截至 年还发射了 艘载人飞船和25艘无 人飞船。1986年发射了 和平”号空间站。 人飞船。 年发射了“和平 号空间站。 年发射了 和平 号空间站 美国自1961年5月至 月至1966年11月发射了 艘载人飞 月发射了16艘载人飞 美国自 年 月至 年 月发射了 年至1972年共发射了 次“阿波罗 飞船 年共发射了14次 阿波罗 阿波罗”飞船 船。1967年至 年至 年共发射了 年发射了“天空实验室 并和“阿波罗 。1973年发射了 天空实验室 并和 阿波罗 飞船进 年发射了 天空实验室”并和 阿波罗”飞船进 行过对接。 行过对接。1993年9月美俄二国达成协议合作建造 年 月美俄二国达成协议合作建造 国际空间站, 年完成。 国际空间站,2006年完成。 年完成 2001年5月,美国宇航发烧友蒂托进入国际空间站 年 月 俄罗斯舱遨游8天 成为地球旅客航天游第一人。 俄罗斯舱遨游 天,成为地球旅客航天游第一人。
北航航空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行器设计(08250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飞行器设计(082501)飞机适航设计(99J1)飞行动力学与飞行安全(0825Z1)旋翼飞行器设计(0825Z2)二、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在飞行器设计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气动弹性、飞行力学及飞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型人才。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飞行器总体设计1.航空器总体综合设计与优化2.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综合设计3.飞行器隐身技术4.飞行器效能评估与战斗生存力设计5.微小型飞行器6.飞行器发展战略7.飞行载荷与静气动弹性修正8.气动弹性优化飞行器结构设计1.结构优化设计2.结构可靠性3.复合材料结构设计4.智能结构与结构控制5.飞行器结构与机构动力学设计及试验6.颤振设计7.气动伺服弹性与主动控制8.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9.结构热设计与防护10.主动控制起落装置设计11.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飞行动力学与控制1.航空器操纵与稳定性2.航空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3.飞行品质与飞行模拟4.临近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5.大迎角飞行动力学6.非线性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飞行安全1.适航性2.飞行环境与模拟3.空中交通管理4.飞行安全与飞行事故分析5.驾驶策略与飞行训练新技术6.飞行试验技术7.试飞取证技术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为保证培养质量,飞行器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航天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航天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航天科学技术的概述航天科学技术是指研究和应用航天技术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航空航天技术、天体物理学、遥感技术、空间探测技术以及人类在空间中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航天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航空航天技术1. 航空技术空中交通改革和发展,以及民航的安全性、航空运输效率的提高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商业化飞行技术、民用通讯技术、航空材料技术等。
2. 航天技术近年来,探究和发掘太空的热情再次高涨,探测太阳系、探索海外世界、研究和应用空间技术等成为人类社会的热门领域。
航天技术的研究主要涉及发射技术、空间站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天体物理天体物理学研究太阳系和更远星系中各种宇宙现象的物理学,涉及天体物理、宇宙学、星系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分支领域。
它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大爆炸”前宇宙的状态、恒星和银河的形成和演化、种类繁多的宇宙现象,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等现象。
四、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以及各种传感器捕捉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然环境或资源。
这项技术包括各种传感器、数据处理技术和应用软件等。
五、空间探测技术空间探测技术是一种直接探测宇宙空间,搜集和观测空间中各种信息的技术,在这些数据中发现更多的科学效用和人类社会的利益。
空间探测技术包括各种人造卫星、神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等。
六、人类空间生存及发展随着人类对太空的进入越来越深入,人类空间生存和发展成为了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这方面涉及到人在宇宙环境中的适应性、宇航服、生命支持技术等。
七、结语航天科学技术不仅在人类探索宇宙、开拓新天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安全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航天科技的探索与成就也更是激励了人类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并影响和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3哈尔滨工业大学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含北京协和医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航空研究院
082501 飞行器设计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国家重点学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北京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概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航空和宇航两个领域。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运行与维护,以及航空宇航工程中的各种科学和技术问题。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人类的交通能力、探索宇宙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航空领域1. 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在航空领域,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是一个核心内容。
这涉及到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各种类型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气动性能分析、材料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还需要考虑飞行器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2. 飞行力学与控制飞行力学与控制是研究飞行器运动规律和控制方法的学科。
通过对飞行器的运动方程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预测和调整飞行器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轨迹。
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设计也是飞行力学与控制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自动驾驶、姿态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3. 航空发动机与推进技术航空发动机是飞行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它提供了飞行所需的推力。
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与研发需要考虑燃烧过程、气动特性、耐久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推进技术也包括了火箭发动机、喷气推进器等各种推进方式的研究。
4. 航空材料与结构航空材料与结构是航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航空材料需要具备轻量化、高强度、高温抗氧化等特点,以满足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工作需求。
航空结构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载荷分布、振动和疲劳等因素。
三、宇航领域1. 载人航天技术载人航天技术是宇航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它涉及到航天器的设计、发射、轨道控制以及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等多个方面。
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为未来太空定居奠定基础。
2. 卫星与空间探测器卫星和空间探测器是用于观测地球和宇宙的重要工具。
卫星可以提供地球观测、通信和导航等服务,而空间探测器则可以深入研究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和星系等天体。
它们的设计与制造需要考虑到长时间在太空中的工作环境和高精度观测需求。
3. 空间站与航天飞机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建立的长期驻留设施,它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技术验证和国际合作等活动。
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发展
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发展航空航天科技一直是人类追求进步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科技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航空航天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一、历史回顾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的飞行梦想。
从兄弟俩莱特的“飞行器”到阿波罗登月计划,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创新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使人类的航空航天梦想逐渐成为现实。
二、技术创新航空航天科技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航空器设计创新:通过采用先进材料、新型引擎和高效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航空器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载客量大幅增加,航天器的返回和回收技术也逐渐成熟。
2.遥感技术创新: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太空。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气象、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3.航空航天材料创新:新型材料的应用使飞机更轻、更强,减少了燃料消耗和碳排放,提高了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高强度复合材料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得航空器的研制和维修更加灵活高效。
4.航空航天虚拟仿真技术创新:虚拟仿真技术使得飞行器的研发和测试过程更加安全、高效和真实。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工程师可以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中进行任务模拟,有效降低风险并提高设计质量。
5.卫星通信技术创新: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通信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卫星通信系统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救灾、农业、地质勘探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社会影响航空航天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改善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使得航班日益频繁,航空运输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大大缩短了地理距离,促进了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提高军事实力: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现代军事装备依赖于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无人机、导弹和卫星等高精尖武器装备提高了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
航空科技与飞行原理揭秘_ 了解飞行背后的科学与技术!
航空科技与飞行原理揭秘: 了解飞行背后的科学与技术!1. Introduction1.1 OverviewAviation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travel and explore the world. From the earliest pioneers of flight to the advanced aircraft of today,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making air travel safe, efficient, and accessibl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elve into the mysteries behind aviation technology and flight principle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t enable us to take to the skies.1.2 Article StructureTo explore the secrets behind aviation technology and flight principle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ections. First, we will examin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emergence of horizontal-axis flying machines to advancements in vertical-axis aircraft. Next, we will explor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flight mechanic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t and gravity, as well as how thrust and drag affect aircraft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we will discuss howaerodynamics and airflow distribution impact aircraft behavior. After that, we will div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aviation technology in modern society, such as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the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military aviation technology with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aerospace exploration using aviation science. Finally, concluding our journey through uncovering aviation technology and flight principles, we will reflect on important discoveries made during this process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future directions for avi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1.3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ed light on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at underpin flight. By unraveling these concepts intricately linked to aviation technology's rich history and multifaceted applications within our society today, readers can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field's essence. Moreover, through exploring potential breakthroughs brought by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new materials or intelligent systems , readers can develop awareness around ongoing challenges shaping future developments within airline industries.. Ultimately,this article aims to cultivate a profound appreciation for aviation science among readers while encouraging them to share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or deep insights gained from understanding aviation technology and flight principles.2. 航空科技的发展历程2.1 水平轴飞行器的出现航空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对飞行概念的最初探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硕士点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是指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下设立的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文将从该领域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涵盖航空、航天、航空航天器、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综合学科。
研究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航空宇航事业的需求。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飞行器设计与控制、航空航天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航天材料与工程、航空航天制造工程、航空航天信息与导航控制等。
在飞行器设计与控制方向,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一代飞行器的设计方法和控制策略,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航空航天推进理论与工程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火箭发动机、喷气发动机等推进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以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与工程方向的研究则关注新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提高航空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航空航天制造工程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航空航天器的制造工艺和装备,以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
航空航天信息与导航控制方向则致力于开发航空航天领域的信息处理、通信、导航控制技术,提高飞行器的自主性和导航精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过程中,学生将系统学习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并能在特定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就业前景方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的毕业生可以在航空航天院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企业、航空航天工程设计院、航空航天部门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可以参与国内外重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项目的研发与实施,也可以在航空航天器设计、制造、测试、运维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本学科的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1958年成立的“导弹总体”和“火箭发动机”专业。
1981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导弹设计”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1993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2003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年“飞行器设计”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7年批准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现已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教师88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名,教授20名,副教授50名。
本学科已形成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学术群体。
拥有“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制导兵器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相关实验室主要有:飞行器总体综合实验室、飞行器虚拟设计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技术实验室、系统与仿真实验室、制导武器系统实验室等。
本学科承担大批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余人次担任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系统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0项。
本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卫星、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制导弹药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
强调培养理论与工程并重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1.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先进设计思想与概念、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与优化、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飞行轨迹与弹道优化设计、飞行器组网协同、系统建模与仿真、飞行力学与气动辨识、惯性/卫星导航、气动弹性结构一体化设计、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计算与实验方法、飞行器结构非线性分析等。
2.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控制与制导系统总体技术、执行元件及检测技术、动力学控制与仿真、弹载计算机和导航设备、控制与制导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复合制导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目标信息探测与识别技术、控制与制导半实物仿真技术。
3.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主要针对未来空间探测过程中航天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自主运行以及科学数据获取和处理,研究航天器系统设计技术、自主导航技术、自主任务规划技术、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姿态和轨道控制技术、着陆与返回技术和数据自主获取与处理技术、航天器系统仿真技术。
4.宇航推进技术:火箭发动机燃烧流动理论与测试技术、推进系统理论设计与实验技术、火箭发动机稳态燃烧与不稳定燃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发动机羽流信号特征研究、固体装药结构完整性与寿命预估、超燃冲压推进技术、固液混合发动机技术、电推进等非化学能推进和微推进技术、含能材料在推进系统中的发展与应用。
5.航空宇航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超精密、微细制造工艺理论与设备自动化技术、可重配置数控复合加工机床与制造系统技术、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飞行器精密装配理论与精度控制技术、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建模、仿真及信息化技术和飞行器可靠性及维修性相关理论与技术。
6.振动与噪声控制:振动理论与实验、运载系统和机械设备减振降噪技术、结构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运载系统NVH特性研究、主动与半主动减振降噪、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仪器设备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损伤识别、设备安全及可靠性、振动与噪声对人及环境的影响、热环境控制与优化、人机工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人机系统工程设计等。
二、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
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学制学生类型 学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 3年 (留学生2年)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 3年普博生(含留学研究生) 4年本科直博生 5年硕博连读生(硕一转) 5年(含硕士阶段1年)硕博连读生(硕二转) 6年(含硕士阶段2年)本学科普通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
原则上普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本科直博生应在前两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应少于3年。
全日制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0.5年,非全日制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2年,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2年。
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类别适用范围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是否必修备注M/D-B 27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1/2 必修M 27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1/2 必修D/D-B 2700003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1/2 必修D/D-B 270000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8 1 2 选修M 240001* 硕士英语48 3 1/2 必修D/D-B 240002* 博士英语48 2 1/2 必修F 3700001 汉语96 6 1+2 必修F 3700002 中国概况32 2 1/2 必修公共课M/D/D-B 22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16 1 1/2 必修M≥7 D≥5 D-B≥7M/D-B/MF 1700001 数值分析32 2 1/2 必修M/D-B/MF 1700002 矩阵分析32 2 1/2 必修M≥2 D-B≥2D/D-B/DF 1700003 科学与工程计算48 3 1/2 必修D/D-B/DF 1700004 近代数学基础48 3 1/2 必修D≥3 D-B≥3M/D-B 0100033 航空宇航工程32 2 1 必修M/D-B 0100015 飞行器总体分析与设计32 2 2 必修M/D-B 0100043 结构动力学32 2 2 必修M/D-B 0100006 飞行力学设计32 2 2 必修M/D-B 0100013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32 2 2 必修M/D-B 0100066 线性系统分析48 3 1 必修M/D-B 0100039 航天器自主导航32 2 2 必修M/D-B 0100038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32 2 1 必修M/D-B 0100035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32 2 1 必修M/D/D-B 0100029 固体火箭推进基础及发展48 3 1 必修M/D/D-B 0100032 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48 3 2 必修M/D/D-B 0100023 高等化学反应动力学32 2 2 必修M/D-B 0300045 机械动力学及测试32 2 1 必修M/D-B 0300051 精密微纳制造技术32 2 1 必修M/D-B 0300063 数控系统设计方法32 2 2 必修M/D-B 0300042 高等振动理论48 3 1 必修M/D-B 0300072 现代测试技术48 3 2 必修D/D-B 0100011 飞行器系统设计32 2 1 必修M/D/D-B 0100007 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48 3 2 必修D/D-B 0100014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综合设计32 2 2 必修D/D-B 0100022 高等飞行动力学32 2 1 必修D/D-B 0100076 自适应与鲁棒控制32 2 1 必修专业课D/D-B 0100068 应用最优控制48 3 1 必修M≥14 D≥3 D-B≥14类别适用范围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是否必修备注D/D-B 0100031 行星着陆与返回控制32 2 2 必修M/D/D-B 0100054 燃烧理论基础及诊断技术48 3 1 必修M/D/D-B 0100046 聚合物特性及装药结构完整性32 2 2 必修D/D-B 0300074 现代控制理论(1)48 3 1 必修D/D-B 0300048 高等机械振动(全英文)48 3 1 必修D/D-B 0300014 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32 2 2 必修F 0100024 高等计算流体力学32 2 2 必修F 0100070 宇航推进原理48 3 1 必修F 0100012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留学生)48 3 1 必修F 0100043 结构动力学32 2 2 必修F 0100049 控制原理32 2 2 必修F 0100030 轨道力学(留学生)48 3 1 必修F 0100052 喷气推进反应流动32 2 2 必修M/D-B 0100005 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32 2 1 选修M/D/D-B 0100069 有限元方法32 2 2 选修M/D-B 0100077 组合导航技术32 2 2 选修M/D-B 0100072 战术导弹自动驾驶仪和制导律设计32 2 1 选修M/D-B 0100001 变结构控制系统32 2 1 选修M/D-B 0100008 飞行器非线性控制方法32 2 2 选修M/D-B 0100036 航天器系统仿真与CAD 48 3 1 选修M/D-B 0100060 现代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48 3 1 选修M/D/D-B 0100034 航空宇航推进原理32 2 1 选修M/D/D-B 0100059 先进推进技术32 2 2 选修M/D-B 0300087 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32 2 1 选修M/D-B 0300088 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设计32 2 1 选修M/D-B 0100067 叶轮机内部流动环境与液压设计32 2 2 选修M/D/D-B 0100037 航天器智能任务规划与优化技术32 2 1 选修F/M/D/D-B 0100057 网络化系统协同控制与应用32 2 2 选修F 0100050 连续介质力学A 48 3 2 选修F 0100019 复合材料力学48 3 1 选修适用范围说明:“D”表示博士生,“M”表示硕士生,“D-B”表示本科直博生,“F”表示留学生,“M/D”表示该门课程既适用于硕士也适用于博士生,“M/D-B”表示该门课程既适用于硕士也适用于本科直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