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之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会用整理、归类已经学过的知识。

学习流程
一、课前探究。

自己梳理一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看书,先看一看这一单元在第几页到第几页?
1、这一单元一共几部分内容,从书上找。

1、
2、
3、
2、具体内容的整理,首先需要看看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3、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什么联系吗?
4、通过整理,你对这一单元知识的理解?
二、课后巩固:
1、笔算。

124×8= 246×34= 360×25= 508×19=
2、根据“26×3=7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60×3= 26×300= 260×30= 13×6= 52×15=
3、解决问题。

(1)一辆旅游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可以写作:()。

(2)风景区的门票是每人198元,一共有54名游客。

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3)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去时每小时行驶66千米,4小时到达。

返回时比去时少用了1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4)有一条宽6米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72平方米,为了行走方便,道路的宽度要增加到18米,长不变。

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了解什么问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导学案)
2.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要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5.要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1.口算训练:
25×4 32×3 35×2 170×5 240×4 180×3 7×140 26×3 160×5 42×2 13×7 55×8
◆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本节课满意度:☆☆☆☆☆☆☆☆☆☆☆☆
作业与练习
练习九第1、4、6、10题
课后反思
通过连续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比较总结能力方面多尝试。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编号
主备
+++
复备
审核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
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过程
第五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4、练习九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本节课满意度:☆☆☆☆☆☆☆☆☆☆☆☆
作业与练习
练习九第3、8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计算规律。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计算方法。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准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计算过程,让学生尝试找出计算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解答疑惑。

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更高位的数?让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1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

4.1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

4.1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2.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

2. 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

-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2. 新课导入- 介绍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 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具体的计算步骤。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练习。

- 老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结- 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 强调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2. 实际应用-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实际应用练习。

- 老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结- 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的实际应用。

- 强调注意事项。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1.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人教版

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人教版

第四单元教材简析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

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

二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算理,因此,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出方法。

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学习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学习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时分配6课时伙牌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范学习内容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材简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具准备课件学习流程(一)导入新授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二)探索发现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导学案笔算乘法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自主学习1、自学p49例1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综合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 328×25=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1、练习七第6题。

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3、火眼金睛练习七第7题。

4、比一比看谁做的对322 145 679×24 ×27 ×133、列式计算(1)123的35倍是多少?(2)13个451相加得多少?4、(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课题:笔算乘法(例1)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例2)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例3)5×3= 50×3= 500×3= 50×30= 500×30=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

观察前三个算式: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倍、倍。

(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倍、倍。

(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运用规律。

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如算200×60时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

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

3、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4、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缩小)m倍,因数B扩大(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5、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m倍,因数B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例4)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5)。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第【1】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课程标准描述】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并说出每一步算理,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说每一步的算理,和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的道理,以及改错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尝试竖式计算以及学习检测,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问题: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1)引导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3)全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1 2× 4 56 04 85 4 0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思考:这里的48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导入新知出示问题: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5×12)(2)学生说说怎么计算(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三、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估算提问: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3位数乘两位数》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3位数乘两位数》 精品导学案

4.4.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下面各题。

15×6 = 35×2 = 23×3 =415×3= 298×3= 523×3=2.用竖式计算。

24×12= 44×59=二、自主探究1.李叔叔从长春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长春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列式是:145×12请你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你的估算方法是:我可以用竖式计算。

1 4 5× 1 2先算()与()的乘积再算()与()的乘积最后算()与()的乘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相同数位(),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试一试。

1 3 4 1 7 6 42 5 23 7× 1 2 × 4 7 × 3 6 × 8 2回顾反思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课堂达标】2.3.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

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滞尘多少吨?(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拓展练习】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13×11 12×33 14×55 15×66自评师评4.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用竖式计算。

708×6= 790×8=二、自主探究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算式:160×30= 106×30=计算160×30时可以先口算出()×()=(),再在积的末尾添()个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47页例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导学案编制人:西场镇中心校 黄庆俭 班别:______ 组名______学习小主人______【学习目标】1. 领会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 掌握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识链接】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2、笔算24×12= 44×59= 63×52=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 ),先从( )位乘起,哪一位上乘的积就写在哪一位上,哪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起来。

【自主预习】打开课本47页1. 请认真阅读题目,并理解题意。

2. 估计一下,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3. 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千米数最接近正确答案,这就需要准确的计算。

【新知构建】1.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我会列式:________________。

2. 探究笔算的方法我会列竖式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1 4 5× 1 2温馨提示:笔算对了吗?用计算器验算一下。

----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 )去乘145,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 )去乘145,得数的末尾和( )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起来。

3.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个乘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起来。

【梳理提升】1.我会列竖式计算。

134×12= 176×47 = 425×36= 237×82=2.每套《百科知识》书要125元,学校要买27套,一共要花多少钱?【达标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积的变化规律;4、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口算乘法的意义,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学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知识点一、口算乘法口算讲究简便快速,所以在口算时,我们必须采取一些使计算简便的措施。

常见的措施有:把大数拆分成两个小数相加,或者把整十整百拆分出来和“零头”相乘。

例:口算160×3方法一:两位数分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和另一个数相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的结果相加。

如:把160拆分成100+60,然后分别乘以3,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100×3=300;60×3=180;300+180=480,所以160×3=480。

方法二:整百或整十的数相乘时,先把0前面用数字进行相乘,最后在乘的积的后面填上0,有几个添几个。

如:把160拆分成10×16,然后用16×3=48,再用48×10=480。

即:16×3×10=48×10=480【巩固练习】直接写出得数42×20= 250×4= 700×40= 710×7= 60×32=350×30= 20×48= 700×30= 5×105= 60×71=知识点二、笔算乘法方法:1,列竖式时,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

2,先用三位数乘以个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3,再用三位数乘以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4,末尾有0的数,先把0前面的数字对齐相乘,所得的积末尾添上0,有几个添上几个。

5,满几十向前进几。

(一)笔算乘法1先算个位上的2乘以145等于290,再算十位上的1乘以145等145,最后把()+()=1740(二)笔算乘法2(末尾有0)口算法:先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两个0,等于48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导学案

4 三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借助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一致的,只是一个因数的位数变成了三位。

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来,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4.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1课时)(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5)单价、数量和总价(1课时)(6)速度、时间和路程(1课时)(7)练习课(1课时)(8)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的方法。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

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教学时,首先通过几道不同的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课做充分的铺垫。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1《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1《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1《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及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教材第47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你会列式吗?生:145×12。

师:估算一下,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可以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这样150×10=1500,所以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尝试练习。

(1)出示例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145×12。

(3)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给学生留有讨论时间。

2.学生讨论。

(1)集体讨论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3)说一说:谁做得对,谁做错了,错在哪里?学生:甲和乙两位同学计算正确,丙同学做错了,因数十位上的1乘145,得数的末位5应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学习目标】:1、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过程】1、估算:23×19≈ 23×21≈ 42×28≈ 42×32≈2、笔算:3、小结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学习例1:李叔叔从某个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算式是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根据(2)估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

可以用口算的方法)(3)独立思考:准确的结果是多少?你会算吗?在下面写出笔算的过程先算()再算()最后算()(4)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

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6)小组讨论: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三位数乘两位数跟我们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全一样,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7)如何检验计算的结果。

二、尝试练习1、请你当老师,把它们改正过来。

小结:我们在进行笔算乘法的时候,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别对错数位。

进位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数。

)2、用竖式计算:185×15= 23×283=学生独立做,做完交流。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在班级乐教乐学群跟学生布置基础作业及卡笔算练习。
辅导
教师根据课程安排统一在线答疑及和家长沟通交流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如何交作业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作业后拍照上交到群里。课后练习学生直接做到乐教乐学里。
作业批改及评价
教师利用乐教乐学平台批改作业,及时点评奖励。
数学“停课不停学”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
任课老师:
学习时间
2020年2月27日上午10:20-11:00
学习内容
复习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学习流程
1、借助班级微信群和乐教乐学班级群发布微课视频。
2、单元回顾出示相关练习(乐教乐学里勾选题)。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3、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完成数学书p110页第2题及练习二十一第是4、5、6、7、8题。
四、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写在本子上。
作业布置

小学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小学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的笔算方法。

2、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自学课本第47页例1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小组合作探究,并总结规律方法。

一、课前热身1、口算。

2、估算。

3、笔算。

(独立完成后,小组互说方法)17×24= 44×15=4、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与()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尾与()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二、自主学习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估一估145×12的计算结果。

三、合作探究试着笔算 145×12=1 4 5× 1 21、小组讨论交流145×12的笔算过程:先算()×(),所得积的末尾对齐()位,再算()×(),所得积的末尾对齐()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类似:先用;再用;最后。

一、笔算6 7 9 2 8 6× 1 3 × 3 5二、改正下题中的错误。

2 1 5× 4 51 0 7 58 6 01 9 3 5三、学校为同学们定制校服。

每套89元,买了514套这样的校服,一共要花多少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p49例1
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
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综合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练习七第6题。

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3、火眼金睛
练习七第7题。

4、比一比看谁做的对
322 145 679
×24 ×27 × 13
3、列式计算
(1)123的35倍是多少?(2)13个451相加得多少?
4、(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
(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课后总结:
第2课时:笔算乘法的练习
学习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小组内学生写出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练习
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114×59=6726(分钟)
114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59 114
×114 和×59 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183×15 24×135 37×111 11×258
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一、自主学习
1、口算p47练习六第4题
小组内交流: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2、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友情提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提高练习
1、要求完成第6、7题。

(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三、过关检测:
1、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

5×3=50×3=500×3=50×30=500×30=
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

观察前三个算式: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倍、()倍。

(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倍、()倍。

(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
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
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
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运用规律。

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如算200×60时
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

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

★3、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缩小)m倍,因数B扩大(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
★4、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m倍,因数B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
课后总结:
第4课时:行程问题应用题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一)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小组内交流)
3、再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5、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6、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学习例3
1、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2、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4、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二、合作探究、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三、过关检测: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
6、练习8 5、6、
7、9
课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