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探析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随着 高等 教育体 制改革 的逐 步深化 , 要 求高 校培养 出来 的人才 在 知识 结构和 能 力 上都 具有较 高 的素质 。实验 教学 是高 等 教 育中培养 具有 创新 能力 、高素 质人才 的 个 重 要 环 节 ,越 来 越 受 大 家 的 关注 。 当然 创 新 能 力 并 不 是 一 个 新 话题 , 问题 是 怎 样 使 我 们 培 养 的 学 生 具 有 一 定 的创 新 能 力 ,如 何 成 功 地探 索 出 实验 教学 改 革 的新 路 予 。 还 需 要每 一位 实验 教 育 工 作 者进 行 不 断 的刨 新与 实 践 。
4 结 束语 .
% 出S职 d 置d 业oa &与 r t u yAb
高校 学 生干部胜任 特征模 型研 宄
◎李俊 芝 河 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 摘要 】本 研 究从 胜任 特 征 模 型这 一 角度 来 研 究 高校 学生 干 部的 能 力 素质 。 首先 运用 建 构 出的 优 秀 学 生 干部 的评 定 标 准 ,选 出优 秀 的 学 生 干部 和 一 般 学 生 干部 ,运 用 行 为 事 件 访 谈 法 进 行研 究 ,挖 掘 隐含 在 优 秀 学 生干 部 中的 隐 性知 识 和 技 能 ,建 构 出高 校 学 生 干 部 胜 任特 征 模 型。 【 关键词】学生干部;行为事件访谈;胜任特征模型
成才就 业
另 外 在 实验 教 学 中 , 对 学 生 实验 当 中出现 的问题 和错误 加 以启发 性 的分析 。 如 学生在 测量 电压 、 电位 实验 时 ,学 生测 出的数据 有时 是错误 的 ,但他 不知道 如何 检 查和 判 别数据 的 正确与 否 ,这就需 要老 师给 予方法 上 的启发 和指 导 ,通 过 向学生 提 出电压与 电位之 间 的关系是什 么 ?为什 么 会 产 生测 量 数 据 的不 符 ,产 生 的 原 因 有 哪 些 ? 如 何检 查 ?等 问题 ,一 步 步 给 予 分 析 指导 ,达 到 训 练 学 生 运 用 理 论 知 识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 能力 。 3 3 活用 创 造 性 教 学方 法 ,培养 学 . 生创 新 能力 创 新 教 育 是 指 在 教育 学 实 践上 ,高 度 重视 以知 识 为 基 础 的能 力 培 养 ,注 重 方法 的传 授 和 创 新 能 力 。 是 否 重视 创 新 能 力是 传 统 教 育 和 现 代 教 育 的 根本 区别 之一。 因此 , 电工 电子 实验 教学 中,根据大 纲要求,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前提 下 ,寻找创 造性 思维 的结合 点 。 进 行 创造 性 教学 。 为 学生 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创 造 更 好 的机 会 , 如通 过 穿插 一 些 设 计 性 实 验 教 学 , 即根 据 给 定 的条 件 学 生 自 己设 计 电 路 ,选 择 参 数 ,拟 定 测 量 步 骤 和 数据 表 格 。经 过 老 师 指 导 认 可 后 , 方 可操 作 实 验 , 得 出 实验 结 论 。 比如 在 做 脉 冲 实验 时 ,其 中有 一 个 R 电路 的 应 c 用 实 验 ,原 教材 参 数 己设 定 ,现 改 为 有 若 干 电 阻 , 电容 供 选 择 ,让 学 生 自 己选 择 元 件 的参 数 ,再 根 据 各 电路 的 特 点 连 接 成微 分 电路 ,积 分 电路 ,耦 合 电 路 , 并将 该 电路 的输 出波 形 通 过 示 波 器 显 示 出 来 , 这就 需要 学 生 开 动 脑 筋 ,结 合 老 师 的指 导 , 自己动 手 组 成 各 种 电路 , 从 而 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和 动 手 能 力 。 经 过 实践 ,学 生 受 益 匪 浅 , 觉 得 从 该 实 验 中确 实 锻 炼 了 自 己的 能 力 ,而 且 觉得 原 本深 奥 的理 认 知识 也容 易理 解 了 。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思考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思考【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三点培养思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自我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加强社会实践和交流。
这些培养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会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推动民办高校学生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不断探讨和完善培养机制,民办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会干部,推动学生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新形势、实践能力、自我管理、领导能力、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学生成长、健康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民办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会在学校教育管理和学生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会的骨干力量,对学生会的工作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会干部的培养需求,因此急需对现有的培养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入反思和调整。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会干部的实践能力和领导能力?如何提升学生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交流能力?如何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本文将对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旨在为提升学生会干部的综合素质,推动民办高校学生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民办高校学生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问题的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模式单一: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在学生会干部的培养上存在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培养。
民办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及胜任力综合评价
组特 征 。
自从 Mc l ln 提 出胜任 力概 念之 后 , Cea d l ] 国外对 于胜 任力 的研 究在 管 理学 、 心
个方 面 。2 0 年 , yMc e 00 Ha B r向美 国教 育与就 业 部 ( F E 提 交 的“ D E ) 高效 教 师模 型 ” 报告 中 , 出了高效 教师 专业化 、 提 领导 、 思维 、 计划 和设定 期望 与他 人关 系等五 种胜任
特征群 。
近年来 , 内已关 注教 师 胜 任力 , 来 越 多 的 学 者专 家 开 始 研 究 教 师胜 任 力 问 国 越
之 中。
关键 词 : 任 力模 型 ; 办 高校 ; 师 胜 民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4 . G6 8 7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8 4 ( 0 0 0 —0 00 17 —72 2 1 )40 8—7
一
、
问题 的 提 出
教师胜 任力是 指教 师的人格 特征 、 知识 和在 不 同教 学 背景 下所 需要 的教学 技 巧
题 。李英 武等 通过 自编教 师胜任 力 问卷 , 1 1 对 0 9名 中小 学 教 师进 行调 查 , 索 了 中 探
小 学教 师胜任 特征 的结构维 度 。结果表 明 , 国中小 学 教师 胜 任特 征 的结 构 可 以从 我
4个维 度来 描述 , 即情感 道 德特 征 、 学 胜任 力 、 机 与 调节 和 管 理 胜任 力[ 。徐 建 教 动 6 ] 平 和 张厚 粲运用 行为 事件访 谈法 ( E B D访 谈 了 3 名 中小学 教 师 , 过对 不 同绩 效 教 1 通 师胜 任特 征 的差 异 比较 , 构建 了中小学 教师胜 任力模 型 。该模 型包括 1 项 鉴别性 胜 l 任 特征 和 1 项 基准性 胜任 特征 。经聚 类分 析 , 些特 征 可 以分 为 服务 特 征 、 1 这 自我 特 征、 成就 特征 、 知特 征 、 理特征 和 个人 特 质 等六 大 胜任 特 征群 l 。王昱 等 通过 胜 认 管 7 ]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研究
鹃
(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 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0 1 6 ) 摘 要: 高校学 生干部是 高校 学生工作 队伍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在 学校 的教 育管理和 学风 建设 中发挥 着重要 的作
用。高校 学生 自身存在 的问题 、 高校的体制机制 不完善 以及 学生会社 团的运行机 制不健 全是 高校 学生干部 管理的 困境 。基 于胜任 力模 型, 提 出高校 学生干部所 需要具备 的胜任 力特征 , 并基 于此胜任 力模 型从 选拔 、 培 养和考核 方
能 力 的 参 差 不 齐 也 直 接 或 间 接 影 响 了 高 校 的 学 生 干 部 管
理 。
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 的管理 中发 挥着重要 的作用 , 是辅
导 员 的 最 得 力 助 手 。在 学 校 的学 生 会 组 织 、 社 团 组 织 和 班 级
组织 里面都有学生干部 , 大 至学 生会的主席 、 社 团的主席 , 小
Ma v 2 01 5
第2 8卷第 3期
Vo 1 . 2 8 No .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6 3 4 1 . 2 0 1 5 . 0 3 . 0 3 3
基 于胜 任 力模 型 的高 校 学 生 干 部 管 理研 究
迎。
好关 系 , 仅有 1 0 % 的学生认为在学生会 中可以得 到很好 的锻
炼; 更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 自己的发 展很迷茫 , 随大 流 , 认 为
一
入学很 多社 习能力 差 , 无 法平衡 学 习与学生 干部之 间的时 间
培育 , 有利于高校 的建 设发 展 , 还有 利于 为社会 培养 优秀人
高校学生组织干部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以北林青春为例 工商管理专业
高校学生组织干部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以北林青春为例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model ofthe compet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rganizationcadres--take Beilin Qingchun as an example摘要在大学生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引入专业模型并建立胜任的学生绩效模型,将有助于建立和改善行政程序,例如学生的选拔和培训,并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北林青春为例,本研究通过行为事件访谈的方法,对于干部人员的胜任力模型进行了构建,讨论了影响干部人员角色需要的行为特征。
结果显示,北京林业大学的年轻学生干部的胜任力总体上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
站在本文所涉及胜任力模型角度展开观察,在自我管理素养和水平及管理他人的素养和水平这两方面表现较为良好,与此同时,在学习能力素养和水平及个人风格素养和水平这两方面表现仅为一般。
因此,本文建议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全面的系统认证,强调材料的选择,科学的培训和实际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大学,学生干部,行为案例访谈,胜任力模型AbstractIntroducing the competency model into the field of university student cadre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ing the student cadre competency model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th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student cadr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This study intends to adopt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s, taking Beilin Qingchu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aiming to explore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hat directly affect work performance that are necessary for The role of student executive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executiv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insigh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ence of young student executives a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 Bailing University generally reached a relatively good level. Among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manage others have reached a good level, while learning ability And personal style only reached a general level.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perfect system guarantee, emphasis on selection prerequisites,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effective incentives.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cadres;,behavioral incident interviews,competency model目录摘要 (I)1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2)1.3 研究方法 (2)1.3.1文献研究方法 (2)1.3.2行为事件访谈方法 (2)1.3.3调查和调查方法 (2)2文献综述 (3)2.1胜任力 (3)2.2胜任力模型 (3)2.3高校干部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 (4)2.4文献综述 (4)3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素质理论模型构建 (6)3.1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构成要素指标 (6)3.2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构成要素 (7)4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素质模型建立 (13)4.1进行调查 (13)4.2数据分析 (13)5 X大学学生干部胜任力评价应用 (17)5.1研究目标 (17)5.2描述性统计分析 (17)5.3差异分析 (18)6 结论与建议 (25)6.1结论 (25)6.2建议 (26)6.2.1完善的系统保证 (26)6.2.2强调选择是前提 (27)6.2.3科学培训是关键 (28)6.2.4有效激励是动机 (29)参考文献 (31)附录1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构成要素调查 (32)附录2 关于高校学生组织干部胜任力的问卷调查 (33)1绪论1.1 研究背景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中既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又要承担帮助老师完成各项任务的职责,因此身份比较特殊,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高校当代大学生干部通用胜任能力模型探析
高校当代大学生干部通用胜任能力模型探析[摘要]从胜任力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旨在构建高校当代大学生通用胜任能力模型。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胜任能力模型[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118-02一、胜任力含义研究认为,不同岗位的职务在组织中要求职工所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一样的。
当然,在不同的行业中,相同或类似工作的工作人员的能力的特性也是不一样的。
因而,我们可以把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的能力总和称之为“胜任力模型(素质能力模型)”。
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在1970年初由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麦克米兰提出,其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大多数学者认为素质能力(胜任力)能够区分个人在具体的工作和组织环境条件下行为特征表现的水平,同时,也能把工作表现出色和表现一般的人区分开来。
目前,胜任力在教育方面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在应用大学学生干部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本文对高等学校中大学生干部这一特定任务角色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他们身上共有的深层的特质,以便为大学生干部选拔和考核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二、胜任能力国内外研究成果胜任能力理论研究最早起始于约翰·弗拉纳根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其次是大卫·麦克利兰,罗伯特·怀特等学者在促进胜任能力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54年,弗拉纳根建立的关键事件分析法成为研究胜任力理论方面的主要方法。
1982年,博亚齐斯使用了非常有效的绩效模型来评估12个组织中的41个不同的管理职位上2000人的21项特质。
该模型指出,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下级技能、专门知识、自我控制、目标和行动管理是一个管理者要想取得良好表现必须具备的6个方面的胜任能力。
斯宾塞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立了管理者胜任能力特征的14项通用模型,主要包括:自信、指挥、信息寻求、成就欲望、影响能力、团队合作、团队领导能力、主动性、分析性思维、权利意识、发展他人、概念思维、公共关系和技术专长。
高校学生会主席胜任力模型探讨
类 ,然后根据每一个维度所包含题 目的内容 ,对这 5个维度 命名 如下 :因子 1的题 目主要涉及 影响他人、培养他人、团 队管理等 ,命名为 管人 ,包括 1 4个题 目;因子 2的题 目主
名作为调查对象 , 根据实 际情 况对 调查对象采取面谈或书面 作答两种方式 。 经统计 , 次调查 共获得有关学生会主席素 此 质 的行为描述 8 。由于学 生会 主席是管理型 岗位 ,所 以 6个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0 2 9
三
构 建胜任 力模 型
作者简介:李如铁 (9大学团委教师 ,应用心理学硕士 。苏斌原 (90 18 一),
( )素质 因素 的收集及整理 一
本研究首 先采取开放性调 查及访谈的形式 收集 有关学
生会主席的素质因素 ,调查时问为 20 0 8年 6 、7月 。其中, 开放性调查的题 目为 “ 在您 的心 目中 , 一个优秀 的高校学 生
会 主 席 应 具 备 哪 些 素质 , 请列 举 。 分 别选 取 了 中 山大 学 、 ”
男 ,广东肇庆人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 中心教师 ,心理 咨
卷 调查法进 行 。首先分析高校学生会主席 的工作特征 ,对 】 学 生、学生会主席、 生会指导老师进 行初步的访谈和开放 学 性调查 , 并参考国内现 有的管理人员素质 要素获 , 整理出关 于学生会主 席的初步素质 因素 ; 其次 , 征求高校 负责学生会 工作的领导 、 师和人才测评专家对初步要素的意见, 老 对初
据胜任力 模型有针对性地研究其选拔体系。在大量参考国内外有关胜任力模型及学生干部素质的文献后,通过采访、调查、
参考文献和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多次整理后形成 学生会主席的素质要 素并根据这些要素编写问卷, 经 然后对广 东 6 所具有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及应用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及应用研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面临着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生干部能力素质亟需提高等方面的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本文认为必须构建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内涵及其知识、技能、特质和品德等构成要素,最后分析了该模型的实践意义,提出以其为理论指导,依托通识教育、青马工程等手段和载体,不断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和培养机制,推进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标签:学生干部素质能力模型鉴别性素质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参与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学生干部培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1 思想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挑战。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使得社会环境日趋复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对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这种动力投射到学生干部身上就表现为淡化集体,强调自我、追求物质利益享受等不良现象。
同时,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贪污腐化、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平衡、就业压力增大等现象,在网络媒介异常发达的今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增大了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引导的难度。
1.2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挑战。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初探
学生工作广角总第266期胜任力理论及其模型研究与实践应用,最早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之后很快成为研究热点,被广泛运用于管理领域,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教育领域和医学领域。
可以说,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各项职能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技术前提。
学生干部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实施者,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生组织不断壮大,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如何培养人才?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地处理学生工作事务?优秀学生干部与一般学生干部在胜任特征类型和表现水平方面有何显著差别?如何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都已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
而将胜任力模型引入高校学生干部管理领域,建立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将有利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等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有利于高校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研究拟采用行为事件访谈的研究范式,对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担任高校学生干部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行为特征,以期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训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研究过程1.被试(1)选取5所广西区内外高校发放自编《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半开放式问卷调查》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其中,男生37人,女生49人。
(2)选取8名学生干部作为行为事件访谈练习对象;正式访谈对象20名,优秀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干部各10名,男生与女生各10名,分别来自3所高校。
年龄最大的为24岁,最小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1.35岁;大四9人,大三8人,大二3人;理工类6人,文科类14人。
(3)另选取2所高校大学生发放《胜任特征核检表》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
2.研究程序(1)开放式问卷调查。
自编《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为基本信息,陈述合格和优秀的学生干部所具有的特点、理由,推荐心目中的优秀学生干部。
收集胜任特征词条94条,作为编码辞典的基础。
高校大学生干部(部长)岗位胜任力模型
高校大学生干部(部长)岗位胜任力模型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探讨大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定型化可能,力求构建有说服力的架构。
标签:大学生干部;岗位胜任力模型;人力资源开发由于在我国特殊的体制框架里,学生在高等学校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行政权、学术权,这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学生权力的存在、地位和价值,学校、教师被理解并认定为学生权力的天然承担者和代理人。
因此,学校影响对学生组织来说较西方更为明显。
反映在学生组织上面,组织层次脉络的政府化、高校化迹象明显。
而学生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问题又主要归结为组织内部分工不清与岗位胜任力上的模糊界定,以及组织培训效度上的滞后或缺失。
能否针对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代表的学生组织在人力开发方面遇到的问题,从学生干部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的角度给出具有说服力的例证,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限于篇幅,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加入学生组织的长度、学生组织流动性分析、组织培训分析、干部晋升消毒评价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并按照AHP 层次分析法理论进行岗位胜任力模型建构。
(一)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作者选取青岛大学部分学生干部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回收率为80.4%。
笔者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100份问卷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
1. 加入学生组织的时间跨度大学生对于学生组织的态度取向如何?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学生组织中有“半年”、“一至二年”、“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被调查对象占到调查样本总数的72.6%。
表明,大学生对于学生组织的发展思路较为认同。
2. 学生组织交叉性与流动率分析大学生社团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组织发展的趋势之一。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生社团组织相比,当今组织之间的高交叉性,成就了大学生在选择组织发展方面的多元性。
有“一直参加”其他社团经历的学生在受访对象中占到了将近一半,38.1%的同学选择了“适应一段时间离开”。
浅谈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拨与培养
浅谈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拨与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选拨与培养。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概述了胜任能力模型,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选拨标准,讨论了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实践经验,并探讨了高校学生干部胜任能力的培养方法。
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未来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回顾了前文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为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选拨与培养、胜任能力模型、选拨标准、实践、胜任能力培养、评价方法、效果展望、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生干部在校园中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责,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成绩排名和个人能力,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导致一些学生无法真正发挥其潜力。
针对这一问题,胜任能力模型被引入到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中。
胜任能力模型是一种基于能力和素质的选拔方法,强调个体的综合能力和潜力,而非仅仅依靠成绩和经验。
通过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选拔,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领导潜力。
本文将从胜任能力模型的概述出发,分析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标准,探讨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学生干部选拔实践,并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干部胜任能力的培养方法。
将对目前的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为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制度的改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干部作为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拨与培养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更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通过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选拨与培养,可以更加科学地确定学生干部的选拨标准,避免主观随意性,确保选拨出的学生干部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质。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拨与培养
68887 高等教育论文浅谈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拨与培养“如何培养素质综合、能力全面的学生干部”成为高校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然而,受良莠不齐的思想影响,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呈现思想作风下滑、表面主义严重、官僚化等不良现象。
那么,高校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干部工作胜任能力?这是我国高校所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存在的缺陷(一)传统选拔方式难以发掘优秀人才传统的选拔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选拔过程中,出现人情、拉关系现象。
第二,在面试过程,选拔工作人员容易受主观意识影响,想当然地认为某些学生一定适合某个职位。
第三,对于学生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没有辩证统一的标准。
譬如,有些选拔工作人员认为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工作能力也不高,会对开展工作起不到示范作用。
(二)培养机制缺乏系统性,欠缺与时俱进原有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变化,缺乏系统化、科学化。
第一,部分高校采取“重使用不重培养”方式,进行理论灌输的方法,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此,对于学生干部德性的考察只是从学生纪律表现、参加活动的出勤率和师生评价的大致归纳,造成其服务意识形成缓慢、思想涣散的不利局面。
第二,偏重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度,而忽视培养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他们只能机械地完成任务,没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三)考核与监督机制不科学,激励作用不明显传统的工作绩效考核不科学,激励作用不明显。
第一,缺乏专门的考核人员,考核制度不透明,缺少统一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奖罚不分明。
第二,陈旧的绩效考核工作思路、指导老师的主观色彩,甚至采取卷面考试的绩效考核方式等,使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下降。
第三,尚未形成对学生干部的组织、同学、自我、干部之间监督的监督体系,也没有构建成一个立体全面的学生干部监督网络。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对策(一)依据1.选拔更具针对性、客观性与质量性。
一是针对性强。
高校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模型
高校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模型(一)构建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必要性2006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要注意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引导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健康成长1;团中央、全国学联制定并下发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中青联发﹝2006﹞45号),文件明确规定,针对学生干部,要建立健全的选拔机制,把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岗位上,保证学生干部的高素质。
据调查,国内大部分高校学生会主席的选举,候选人都需经过学代会组委会的资格审查和面试,最终由组委会确定主席候选人,候选人一般在 5 名以内。
在学生会主席候选人面试的过程中,许多高校只是采用了比较普通的面试方法,对候选人的能力素质普遍缺乏科学性的量化标准,对面试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客观性讲究不够,对人才的评估比较笼统,面试过程有待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
而在社会上,利用“胜任力模型”2选拔人才已被人们认同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政府部门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建立了胜任力模型,用以指导选人、育人、用人和管人工作。
在国内,甚少有涉及到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方面的研究。
因此,研究高校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作为理论支撑还需要广大学生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概念模型希望包括知识水平、技术能力、性格动机、职业品德四大特征。
3这四方面胜任力特征又可细分为若干子维度特征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提供了一个细致的框架。
团学组织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管理的保障双管齐下,而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管理行为和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行为事件访谈结果与分析2.1 访谈文本胜任力频次统计结果统计的基本指标为访谈文本的字数(9958+9436)及各个胜任力模型在不同等级上出现的次数。
构建独立学院团学干部队伍胜任力模型的探索——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
摘 要 运用胜任力理论 来构建独立 学院团学学生干部 队 伍 胜 任 力模 型 , 打 破 了传 统 的 团 学 干 部选 拔 和 培 养 模 式 , 对 独 立 学 院 的 团 学 干 部 队 伍 建 设 工 作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与 意 义 。在 阐述 了胜 任 力 的概 念 及 独 立 学 院 团 学 干 部 胜 任 力 模 型研 究重要 意义 的基 础上 ,重点论述 了如何 根据独立学 院 团学学生干部 的特 点构建 团学干部 的胜任 力模 型 ,并对胜 任 力 模 型 的应 用 进 行 介 绍 。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团学干部 胜任 力模 型
构建独立学院 团学 干部队伍胜任 力模型的探索
以 广 州 大 学 华软 软 件 学 院 为例
唐 健 健
( 广 1 大学 华软软 件 学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9 9 0 )
中图分类号 : G4 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 Βιβλιοθήκη 4 — 0 1 7 9 — 0 3
J i a n j i a n
Ab s t r a c t T o u s e t h e c o mp e t e n c y t h e o r y t o c o n s t uc r t a c o mp e t e n - c y mo d e l f o r Yo u t h L e a g u e a n d s t u d e n t u n i o n c a d r e s i n i n &p e n —
Ex p l o r a io t n o n t h e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a Co mp e t e n c y Mo d e l f o r Yo u t h Le a g u e a n d S t u d e n t Un i o n Ca d r e s i n I n d e p e n - d e n t Co l l e g e s :A Ca s e S t u d y o n S o u t h C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f t wa r e E ng i n e e r i n g o f Gu 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T a n g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体系研究作者:翟纯纯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2期摘要学生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对学生工作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反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践中,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学业规划困扰着不少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让他们充分发挥学生工作有力助手的骨干作用,是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胜任力为完成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胜任力理论与方法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
本研究借鉴胜任力理论和方法,以研究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特征,构建其胜任力模型为手段,探索一种新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评价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培养体系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和胜任力模型的概念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文化交融带来的反思,社会转型带来的困扰,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建立和完善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长效培养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胜任特征的概念最早由Roben White于1959年提出,虽然目前国外学术界对胜任特征内涵还存在争议,即特征观和行为观。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在《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中指出,应该用胜任力测试代替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并将胜任力定义为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Boyatzis(1982)提出了“胜任力经理:有效绩效模型”,该模型认为,要取得良好绩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六个方面的胜任力特征;1994年Spencer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将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的可以通过可信的方式度量出来的行为技能和个人特质。
新形势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形成科学的培训、选拔、组织、考核的完整体系,胜任力理论与方法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体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
大学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报告——以某高校为例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1, 11(4), 1070-1081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1.114121大学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报告——以某高校为例金子鹤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21年3月1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9日摘要构建大学生学生干部的胜任力模型,首先通过绩优和绩平为标准选取了两组学生干部共15名,对其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访谈内容是要求学生干部详细讲述在学生工作中认为成功和失败的事情各三件。
然后通过访谈录音转录的文本进行分析和编码后,检验编码成员之间的一致性,最终得出大学生学生干部的绩优组优于绩平组的核心胜任力包括自律、情绪控制、语言表达、分析判断力、主动性以及成就导向。
基于本研究构建的大学生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有着较高的信效度,可以在学生干部任用上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生干部,胜任力,行为事件访谈法Research Report on Competency Modelof University Student Cadres—Taking aUniversity as an ExampleZihe Ji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Mar. 19th, 2021; accepted: Apr. 22nd, 2021; published: Apr. 29th, 2021AbstractTo construct a competency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 cadres, we first select two groups of 15 stu-金子鹤dent cadres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average performance, and conduct be-havioral incident interviews with them.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view is to ask the student cadres to describe in detail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the student work in three things each. Then, after ana-lyzing and coding the transcribed text through the interview recording,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coding members is checked, and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average-level group, in-cluding self-discipline, emotional control, language expression, analysis Judgment, initiative, and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 cadre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is research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provide a targeted professional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appointment of student cadres.KeywordsStudent Cadre, Competency, Behavioral Incident Interview Method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胜任力模型“是指有效地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征(KSAO)的集合”(Campion et al., 2011)。
高校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案
高校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案(一)研究目的通过对高校学生干部优秀组与普通组的关键行为特征的分析,辨别高绩效学生会干部具备的胜任力,构建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
由于高校学生会干部不存在绩效指标与考核体系,本次研究通过主观的评价来进行优秀与否的判别,在评价方面存在一定不科学性,希望胜任力模型最后的构建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判别检验并减少不科学性存在的误差。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被试者在学生会多名干部的配合下,根据本研究中确定的高评价等级,(选择认为同届学生能够顺利通过选拔进入更高级别干部岗位的作为优秀组)并参考相关学生工作老师的意见,选择4名学生干部成为最终受访对象2. 工具与材料(1)数码相机2台,录音笔若干(2)“高校学生会干部个案访谈纲要”(见附录1)若干份。
该访谈纲要按照经典的行为事件访谈,即BEI的形式来设计。
此研究方法由中科院时勘博士引进,并在国内经过反复验证得出,是信度和效度比较高的方法之一。
提纲的主体部分由被访者对其职业生涯中三个成功事件和三个不成功事件的描述组成,重点在于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3)“高校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核检表”(见附录2)若干份。
(4)“高校学生会干部胜任力编码词典”。
该词典的胜任力以“高校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核检表”中出现的胜任力为主要参考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定修改。
每个胜任力都包含定义、核心指标、每个胜任力的四个等级以及每个等级的行为表现这几个部分。
他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的依据。
词典的编写经过了查阅和总结资料、相关专家定稿两个过程,所以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的科学性。
这个词典主要是本研究进行编码的一个框架,以后还需要在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
3. 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核检表法。
核检表法采用自编的“学生会干部胜任力核检表”。
4. 步骤第一步:选择正式受访者。
本次研究选取“2+2”受访对象,由于对象数量较少,忽略预研究阶段。
胜任力模型在民办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民办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应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这些学校需要优秀的教师团队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在民办高校教师招聘中,胜任力模型被广泛应用。
什么是胜任力模型?在教育学领域,胜任力模型是一种科学的教师能力评估方法。
它主要采用基于实践经验、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综合模型,以教师的应用知识、认知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评估标准,用以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胜任力模型在民办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应用胜任力模型在民办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教育水平。
具体来讲,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招聘流程在民办高校招聘教师时,胜任力模型可以用来优化招聘流程。
通过对求职者的面试、试讲、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环节的审核,可以确定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从而筛选出具备较高胜任力的优秀教师。
2. 形成规范的教学质量标准在民办高校教师的招聘、聘用和考核中,胜任力模型都可以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教师的胜任力可以作为教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和学院领导评估、聘用、考核和管理教师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提供依据。
3. 帮助教师规划职业发展胜任力模型可以用来帮助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通过教师的胜任力评估,可以确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优劣势所在,从而帮助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胜任力模型在民办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应用优势胜任力模型在民办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势:1. 评估教师综合素质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多维度评估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
其不仅包含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态度等方面,还可以考虑教学经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方面。
因此,胜任力模型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2. 促进招聘专业化采用胜任力模型可以促进招聘优秀教师的专业化。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初探胜任力理论及其模型研究与实践应用,最早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之后很快成为研究热点,被广泛运用于管理领域,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教育领域和医学领域。
可以说,胜任力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各项职能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技术前提。
学生干部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实施者,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生组织不断壮大,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如何培养人才?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地处理学生工作事务?优秀学生干部与一般学生干部在胜任特征类型和表现水平方面有何显著差别?如何建立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都已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
而将胜任力模型引入高校学生干部管理领域,建立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将有利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等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有利于高校学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研究拟采用行为事件访谈的研究范式,对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担任高校学生干部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行为特征,以期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训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研究过程1.被试(1)选取5所广西区内外高校发放自编《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半开放式问卷调查》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其中,男生37人,女生49人。
(2)选取8名学生干部作为行为事件访谈练习对象;正式访谈对象20名,优秀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干部各10名,男生与女生各10名,分别来自3所高校。
年龄最大的为24岁,最小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1.35岁;大四9人,大三8人,大二3人;理工类6人,文科类14人。
(3)另选取2所高校大学生发放《胜任特征核检表》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
2.研究程序(1)开放式问卷调查。
自编《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为基本信息,陈述合格和优秀的学生干部所具有的特点、理由,推荐心目中的优秀学生干部。
收集胜任特征词条94条,作为编码辞典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办高校社团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探析文献综述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历史久远。
从最早的孔家学院,到汉代的“经馆”、宋元明清的“书院”,民办高等教育都曾发挥重要作用。
在今日,中国的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院校的补充,在吸收、培养学生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民办高校内社团的数量和质量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社团的干部,其素质又对整个社团的发展起到主导的作用。
因而对一种科学、客观的高校干部选拔模型的需求就显得日常的迫切。
本论文主要与以下的研究有关:①胜任力内涵的研究②国内外胜任力模型与应用进展研究③国内高校学生干部研究现状④总结一:胜任力内涵的研究在现在很多人的观点中,认为胜任力这一概念是由David McClelland提出的。
其实胜任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Robert White在1959年的时候提出的,而在1973年1973年David MeClelland发表的论文“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提出用测量胜任力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智力测验。
此后,人们在差异心理学、教育与行为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领域对胜任力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有关胜任力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目前国外学术界对胜任力内涵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特征观和行为观。
美国学者Boyatzis代表特征观,特征观的持有者倾向于将胜任力定义为个体的潜在特征。
Spencer也同意这种观点,他将胜任力分成了5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和技能,如下图:特征观的持有者们认为所有的个体特征,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也不论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只要能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就都可以界定为胜任力。
特征观的学者经常把胜任力写作Competence。
一些学者认为Competence主要是指“胜任的条件或状态”,指的是人们应该能做的事情,而不是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是如何表现的。
McConnell(2001)也认为,Competence是指个体履行工作职责和取得绩效的能力,Competence囊括了与优异绩效有关的个体特质、技能、知识和动机等,并将这些看作是个体的输入。
特征观的观点往往会使胜任力的内容过于庞杂,并在操作性和实用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英国学者Woodruff代表行为观。
行为观的持有者把胜任力看作是人们履行工作职责时的行为表现,是个体的潜在特征满足工作标准时的输出(行为),是特定情境下对知识、技能、动机等的具体运用和实际行为表现。
行为观的学者认为胜任力是与优异绩效有因果关系的行为维度(Dimensions of Behavior)或行为特征(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用Competency来表述。
这种观点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来反映胜任力水平,使胜任力可以通过行为表现来度量。
从人的外显行为来评测人的胜任力,有利于对胜任力的准确理解和认识。
也有的学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任何一种都是不完全的,对胜任力内涵的界定应是对两种观点的结合(Cheng,Dainty & Moore,2002)。
而在两个术语“Competence”和“Competency”的使用上也有合并的趋势(Hyland。
1994)。
综合以上各类观点,对学者们提出的胜任力定义整理如表本研究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总结出胜任力的四个特征:(1)胜任力与高绩效相关,对工作绩效有预测作用;(2)个体的胜任力水平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反映出来。
这些行为表现是可观察的、能测度的,是特定情境下对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等的具体的运用;(3)胜任力与岗位要求和工作要求密切相关,不是独立于工作情境之外的;(4)胜任力要素与程度随工作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动态发展的。
二、国内外管理胜任力模型与应用研究发展美国的胜任力研究理论上起源于行为心理学,最早的研究从John Flanagan开始,随后Robert White,David McClelland, Patricia McLagan, Richard Boyatzis,Lyle and Signe Spencer, 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
and David Ulrich等学者对胜任力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Flanagan于1954年建立了关键事件技术,由此建立了严谨的胜任力研究的主要方法。
1959年Robert White提出了胜任力作为人类的一项特征的概念。
1973年David McClelland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论文,他认为智力测验的结果很难预测工作中的成功,他提出了区分绩优组和普通组的研究方法,被称为美国胜任力建模方法之父。
Patricia McLagan(1980)的研究则把胜任力与提高组织绩效联系起来,她认为胜任力模型是招聘、选拔、培训、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和领导者接续计划的焦点。
Richard Boyatzis(1982)把McLagan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出版了著作“胜任工作的经理:高绩效模型”,他指出应该把培训与发展胜任力的措施与公司文化相结合。
1993年Lyle and Signe Spencer的著作“工作中的胜任力:优异绩效模型”被认为是最具研究导向和综合性的胜任力著作,它提出了如何在组织中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步骤,包括如何建立胜任力词典,如何开发胜任力模型,如何使用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而1990年c.K.Prahalad和Gary Hamel把个人胜任力的研究领域延伸到提高组织的核心胜任力(Core Competency)并加强组织战略导向和组织竞争力的范畴。
David Ulrich于1997年提出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的概念,它认为组织能力指组织中的集中起来的技术、能力和专家知识。
Boyatzis(1982)提出有效绩效模型,评价了12个组织41个不同管理岗位2000人的21个特征。
该模型认为要取得良好绩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6个方面的胜任力:目标和行动管理、领导、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下级技能、特殊知识、自我控制。
Spencer (1993) 根据行为事件访谈法结合多年的研究积累提出了14项通用的管理者胜任力特征包括影响力、成就欲、团队协作、分析性思维,主动性、发展他人、自信、指挥、信息寻求、团队领导、概念性思维、权限意识、公关、技术专长。
在当今激烈和充满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化,在组织中矩阵式的自我管理团队越来越多,传统的工作分析法往往滞后于组织变革的步伐,而胜任力模型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财富》500强中已有超半数的公司应用胜任力模型。
在两项基于292个和426个组织的调查中,分别有75%和80%的公司开始应用胜任力模型于他们的入力资源管理实践中。
胜任力模型正逐渐成为招聘、绩效评估、培训、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
第一个胜任力模型是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所创办的McBer咨询公司为甄选美国的国外服务机构的信息官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包含三种核心胜任力:①跨文化的人际敏感性;②人的积极期望;③快速进入当地的政治网络。
Mcber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总结出21项通用胜任力模型,基于他们的研究,对许多企业或政府他们又开发出具体的胜任力模型。
HayGroup公司基于30多年胜任力的研究,建立了丰富的胜任力模型库。
同时还开发了大量的胜任力评价问卷,并且都配有评价反馈和配套的胜任力发展指导手册。
近年来Hay Group 公司开始关注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等胜任力要素,并开发了相关评价问卷,如MCQ管理胜任力问卷(Managerial Competency Questionnair),LCI领导胜任力问卷(Leadership Competency Inventory)1431。
美国人际决策国际公司(Personnel Decisions,Inc)在总结以往20多年胜任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管理技能测评系统。
该系统在对管理技能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供信息反馈,明确管理人员的技能结构,分析技能上的潜在缺陷与发展需要,并提供相应的辅助与训练方法。
该系统共考察思维技能、行政管理技能、领导技能等八类典型的管理技能,并附有对综合技能和总体绩效的考察。
Chen和Naquin(2005)在对基于胜任力的评价中心的研究中,将胜任力模型与培训设计整合在一起,通过评价中心提供一种系统化的评价设计,从而使胜任力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培训环节。
在对个体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也有学者提出将个体层面的胜任力与组织层面的胜任力相结合的思想。
如Prahalad和Hamel(1990)把个体层次的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组织”匹配的框架,从而使个体胜任力概念真正有益于培训和开发。
例如个体的专长如果不能与组织的胜任力相匹配,那么其作用会大打折扣;而脱离组织胜任力的培训活动则无助于组织的发展。
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果除了在企业中得到很大的应用和发展之外,在公共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得到了重要的应用。
在公共部门,传统上竞争意识比较弱化,但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引入,经济、效率和效益的观念(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逐渐重要起来,整个欧洲和世界都意图使政府变得更加具有市场意识和绩效观念,同时如何维持并且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能力水平也成为了一个现实的话题。
1990年美国发起领导效率工程,主要聚焦在公共管理领域,研究对象包括了2万个管理者、监管者和主管,提出27种领导胜任力,是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政府胜任力模型研究项目,对联邦主管的培训和发展有宽广的影响。
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认证的新西兰国家资格证书体系(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NQF)也是这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英国政府致力建设英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NVQs)、英国政府还为其公务员培训建立了“能力本位”系统,将公务员的胜任力分为领导和指导、管理与沟通、自己本身三个大层次和九个小层次,是西方国家公务员胜任力实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胜任力培训体系。
胜任力模型不仅可以辨别和发展个体胜任力,而且可以作为招聘、选拔、人员配置、评估等人力资源活动的起点。
Hondeghem (2002)指出,在招聘和培训发展中胜任力模型使用得最普遍,然后是绩效考评,而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系统则很少见。
EIkin(1990)认为相比于绩效评估,胜任力模型更加适用于人员的选拔与发展之中。
同时胜任力模型在用于规划职业发展时还需具有未来导向性(Briscoe & Hall,1999),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必须是柔性的且能反映组织未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