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ce00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8.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其倡导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挑战。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雨水利用设计、绿地设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参与来实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本文还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总结了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影响,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雨水利用、绿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参与、未来发展趋势、影响总结1. 引言1.1 介绍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过程,达到储存、净化、延缓和利用雨水的目的。
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景观和节水措施等手段,将城市变成一个可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源于荷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逐渐被引入到各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旨在打破传统城市建设中对于地表覆盖的激烈竞争和雨水排放的单一思维,构建起一个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城市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注重的不仅是雨水管理,更是对于城市的整体设计理念的转变,体现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文因素的综合考量和平衡。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使城市公园不仅仅是一片绿地,更是一个融合了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的绿色空间。
海绵城市理念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城市公园向着更加可持续、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
1.2 城市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公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绿色空间的代表,更是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社交的重要场所。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1233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7.png)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其旨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本文通过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并总结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探讨,揭示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价值。
结论部分总结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为建设更加宜居、宜景观的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景观设计、研究、理念、概念、影响、原则、案例分析、实践、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的大量人口聚集、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城市雨水径流量增加,导致城市内部的水资源短缺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剧。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城市内涝和水灾现象加剧。
海绵城市理念因此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始于2005年汇丰银行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意指一种能够模拟海绵般具有吸收、储存、净化和运用雨水功能的城市。
海绵城市理念倡导通过综合的规划和设计手段,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和利用,从而减少城市内涝、改善水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海绵城市理念,积极开展相关的科研和实践工作。
目前国内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和生态挑战,如城市内涝、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c42e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4.png)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水logging和洪涝灾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理念被提出,并逐渐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得到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建设“海绵”式城市,即将城市设计成一个像海绵一样可以持水、渗水、蓄水、利用水的城市。
而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1. 水资源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强调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而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绿地系统,具有很强的水资源调节和利用功能。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适合的植被和水体景观,来收集、利用雨水和废水,降低城市的径流量,增加自然降水在城市中的存留时间,从而减轻城市的水logging和洪涝灾害。
2. 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理念提倡通过生态手段来解决城市的水问题,而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利用湿地、绿化带等自然生态系统来处理城市的雨水和废水,提高水质,增加生态功能。
4.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硬化面积增加,绿地比例减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而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水体景观、增加绿化面积等手段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而海绵城市理念正是提倡通过增加水体景观、增加绿地面积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1. 上海徐汇滨江滨水绿带规划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logging和洪涝灾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徐汇区开展了徐汇滨江滨水绿带规划项目,旨在打造成为一个面向滨水、依水而生的城市绿地系统。
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增加水系景观、增加湿地绿地、增加透水铺装等手段来降低地面径流,提高海绵效应,从而减轻城市的水logging和洪涝灾害。
“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63b04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6.png)
“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融入到城市建设中,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利用、雨水管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恢复等目标。
对于景观园林设计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带来的影响是对景观水体的要求提高。
在海绵城市中,水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是重要目标之一。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需要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的思想,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融入到设计中。
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面积,设置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雨水花园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带来的影响是对景观植物的选择和布局要求更高。
海绵城市强调植被的选择应能够适应城市环境气候和生态功能要求,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应城市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植物,并合理布局,以提高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带来的影响是对景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要求更高。
海绵城市强调通过增加绿地系统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要求绿地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能够满足城市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的要求。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绿地系统,增加绿地面积,并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设计合适的雨水渗透、排水系统,以达到改善城市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目标。
针对以上影响,景观园林设计应采取以下对策。
设计师需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解和学习,了解其理念和目标,将其融入到景观园林设计中。
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增加水体面积,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并合理设计雨水花园等。
还需要加强对植物的选择和布局,选择适应城市环境气候和生态功能要求的植物,并合理布局。
需要规划和管理好绿地系统,增加绿地面积,并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设计合适的雨水渗透、排水系统。
注重景观设施的功能和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雨水资源,选择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分析
![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297a7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f.png)
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分析“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增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的储存和稳定性,减缓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利用,改善水环境质量和城市微气候,同时提升城市美观性、生态性和适宜性。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化的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中,首先需要将景观设计自然化。
城市的绿化、水体等自然因素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使城市更加美观。
在景观设计时,可以加入自然的元素,比如花草、树木、小溪等,使城市景观丰富、生态、自然化。
同时,针对不同地形条件、土壤性质、降雨特征等,进行不同的景观设计,增加地面透水面积,使大量降雨能够被自然系统处理,降低地表径流和洪涝风险。
二、选择适宜材料和绿植品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选择适宜的材料和绿植品种。
合理选择的材料能够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地图透水面积,减轻雨水径流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合理选择的绿植品种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有效的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质量。
因此,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材料和绿植品种,能够更好地实现“海绵城市”的理念。
三、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在“海绵城市”中,除了景观设计之外,综合治理也很重要。
城市的排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问题,都需要得到综合治理。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配合使用,确保城市各项设施的完善,如:城市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生态防护等等。
只有将综合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才能在城市建设中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理念。
四、强化公众教育意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最后一个重要体现是强化公众教育意识。
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景观设计的水平,在于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的理解和认同。
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需要市民能够从自身做起,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注重公众教育意识的培养,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共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b17f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5.png)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等,而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水的循环利用,达到“雨水留地、河涌清廊、湿地绿洲、水城共生”的目标。
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益处与挑战。
1.1 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与风景园林规划中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引入海绵城市理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增加湿地公园、设置雨水花园等手段,塑造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
1.2 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绿地的功能,不仅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起到雨水收集、净化和蓄存的作用。
通过对绿地的规划和设计,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的多功能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生态服务。
1.3 塑造宜居城市环境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来改善城市水环境,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宜居性。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借鉴海绵城市理论的理念,可以通过增加城市湿地、改善水体环境等方式,塑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1.4 提升城市抗灾能力海绵城市理论注重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水系统,可以减缓城市内涝、降低地表径流、改善城市水质等问题。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景观,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益处与挑战2.1 益处(1)促进生态保护: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的自然环境。
(2)提升城市品质: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塑造更具品质的城市景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升城市的景观价值和居住品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f142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3.png)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1. 引言1.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海绵城市理念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理,构建起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海绵”网络,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再循环,以达到减轻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目的。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传统雨水管理方式,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的构建主要包括多种手段,如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通过这些手段,将城市变成一个具备自净能力、自我生态调节功能的海绵体系。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雨水径流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景观的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和美好的自然环境。
海绵城市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具有更高生态、更高舒适性和更高可持续性的城市环境,是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也将成为一种重要趋势,为城市公园的功能和质量提升带来新的可能性。
1.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意义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和休闲场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环境,更是承担着吸纳雨水、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城市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公园是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育健身设施等,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公园中的绿色植被和自然景观也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促进植被生长,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公园中的湖泊、湿地等水体也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水文循环的作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在设计城市公园时,需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多重意义,不断探索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e9cb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a.png)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结构具有一定的“海绵”功能,它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和雨水径流,减轻城市雨洪和地表径流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城市自然环境保护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海绵城市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规划者所采纳,它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态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的理念源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它强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雨水管理和自然生态的因素,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质、水量和水体生态安全的影响。
海绵城市通过建立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和改善城市自然环境的方式,实现了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1.屋顶绿化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屋顶绿化,它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吸收大量的雨水,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屋顶进行绿化,比如种植草坪、植物和树木等,形成绿色屋顶,提高屋面的生态功能和环境适应性。
2.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比如设置雨水收集槽、排水管道和地下储水箱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绿化和生活用水等,减少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手段,它利用透水材料和透水结构来减少地面径流和提高雨水渗透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草坪等材料来铺设道路、广场和人行区域,使雨水可以迅速渗透到地下,并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4.湿地净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设置湿地净化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净化作用,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提高雨水的水质和水量,同时增加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价值。
5.生态绿地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建立生态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绿地可以种植树木、草坪和花草等植被,实现雨水渗透和植物蒸腾,减少地表径流和地质灾害风险,同时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浅谈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及湿地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及湿地园林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4ca7c7a6c30c2258019e12.png)
浅谈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及湿地园林景观设计摘要:园林绿化景观做得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形象。
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让城市更美好,人们生活更美好。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引言园林作为自然环境的缩影,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追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园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观赏审美,到还需要满足人们休身养性、健身娱乐等需求,特别是近几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沙尘暴、雾霾等极端天气频频出现,我们更需要一个生态环保的生活环境。
这就对园林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施工管理措施,并应该科学的养护技术,以此最大程度地体现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以及人文价值。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概述(1)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其中比较新兴的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另外,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
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2)海绵城市设计的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虽然较晚,但是很早就提出了应用的理念,海绵城市是运用低影响开发的思想理念,处理雨水资源利用和雨洪灾害的问题。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c8348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b.png)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一、海绵城市的概念与重要性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它借鉴自然界中海绵的吸水、储水、释放水的功能,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和利用能力。
这种设计理念对于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通过构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和渗透。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还能够提高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海绵城市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城市公共空间、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在公共空间,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吸纳和净化雨水;在住宅区,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可以通过建设屋顶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美学和功能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通过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与海绵城市的融合:1. 利用地形和植被设计,构建自然排水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地形,形成微地形,引导雨水流向低洼地区,通过植被的自然渗透和净化,减少雨水径流。
2. 采用透水性材料,提高地面的透水能力。
在人行道、广场等硬质铺装中,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的表面径流。
3. 设计多功能的景观元素,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
例如,设计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既可以作为景观元素,又可以收集和净化雨水,为城市提供额外的水资源。
4. 利用屋顶空间,构建绿色屋顶系统。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屋顶,既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又可以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浅谈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浅谈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084153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3.png)
浅谈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发布时间:2021-10-14T09:12:02.40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7期作者:万弯[导读] 海绵城市作为生态环保的城市设计理念,是通过建立景观化生态城市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而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万弯武汉英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1摘要:海绵城市作为生态环保的城市设计理念,是通过建立景观化生态城市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而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将海绵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可有效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并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道路景观、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等方法进行分析,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适宜性,景观设计,整合设计引言国继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统筹全局制订了科学的计划,使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覆盖过程中,发展的弊端逐渐涌现。
许多城市出现了水生态环境问题,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健康性和持续性的角度来看,这些弊端所带来的发展阻碍是不容忽视的。
从人口数量上来看,中国无疑属于世界中的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尤其在水质污染和降水时空不均性等问题的影响下,国内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多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看海”问题,使得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城市水危机问题,并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反思。
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也是中国目前全力推进落实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设计和建设生态景观的目的在于维护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设立,但在理论匮乏、技术不成熟等问题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城市生态景观基础设施中,大多存在功能单一化问题,使其难以发挥维护生态的作用。
本文基于此背景和生态景观的专业角度,探讨了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4794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7.png)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海绵城市是指一种具有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城市,它可以合理利用城市内部和外部的水资源,达到增强城市抗灾能力、净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景观的目的。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部分,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入手,结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分析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一、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
它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用一系列的生态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处理、收集和利用雨水,实现城市内外水资源极大化的吸收、净化和排放。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雨水径流量,降低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终端控制”,即在雨水管理中实现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终端净化的有机结合。
海绵城市倡导将地表水文循环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相结合,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通过多种海绵化技术手段,包括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生态溪流、雨水花园等,来促进城市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
这些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城市的雨水径流,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
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要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设计要点。
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尊重自然、注重功能、突出美观、提升舒适、注重生态、综合利用。
具体而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道路绿化带和区域性生态节点,通过植物配置、景观构造、水景设置等手段,实现道路绿化景观的功能需求和美学要求。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更要体现出海绵城市的理念,强调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同时兼顾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规划道路绿化景观时,要充分考虑雨水的渗透和集水,合理布局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和生态滞洪设施,使其既能起到景观美化的作用,同时又能实现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fd9b3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9.png)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建设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路。
它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水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内涝、水体污染等。
海绵城市理论侧重于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将城市转化为一个具有高效、灵活和可持续水管理系统的“海绵”,实现城市和自然水循环的有机结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应用,旨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延伸为景观海绵理念。
景观海绵是指在城市设计中,通过植被与景观的合理配置,使城市内的景观环境具备一定的吸水、保水、透水和净水功能。
景观海绵旨在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处理城市中的降雨和雨水径流,减少洪水威胁,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绿地、雨水花园、湿地和河道等景观元素,将降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滞留,从而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系列基于自然系统和生态过程的绿色解决方案,用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
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河岸林带、城市森林等绿地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增加城市的自然回归感。
通过建设生态廊道、绿色道路和景观墙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和宜居性,增强城市的生态连续性和景观多样性。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元素,如湖泊、山脉和植被等,来营造城市的自然氛围和自然体验空间,可以带给居民与自然亲近的感觉,提高城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价值。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可以通过景观海绵理念、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水管理和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展开。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2b7a0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6.png)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要点分析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很多城市随着发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
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绿地的景观设计相结合应用,可以辅助城市排涝系统解决雨水排放和利用的需要,本文全面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和谐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理念;要点分析城市化的建设速度在不断的加快,使得城市发展和自然生态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关系。
随着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普及,海绵城市建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过程当中,结合海绵城市设计,可以有效的辅助城市的雨水排涝系统,促进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
1 海绵城市的概念与特点1.1 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有着海绵的吸水功能,能够适应环境的自然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
借助城市绿地的生态空间,实现对雨水的渗透、滞留、存蓄、净化、利用等功能。
海绵城市结合绿地景观共同设计与建设,可以发挥较强的弹性功能,使城市的将水系统与绿地系统充分结合,最大化的发挥生态效益。
1.2 海绵城市特点(1)生态性。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城市开发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公园绿地可以给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大量的生态空间,借助植物、土壤、地形等自然资源,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和安全排放,和传统的使用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道的方式相比,海绵城市在雨水排放的全过程中,从源头到末端,都体现出生态化的功能。
(2)分散性。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控制河道的水污染问题。
控制点源污染的方法很多,但是控制面源污染的难度很高,面源污染存在较强的隐蔽性,当前已成为影响城市水资源污染的重要因素。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可以实现对面源污染的分散式的控制,尤其是在污染源头,借助于分散于城市各处的下沉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绿地雨水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污染的形成,并对面源污染进行滞留、过滤、净化,实现水污染的点面控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81e89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png)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探析摘要: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多个城市正面临着水系污染、雾霾、洪水、内涝等灾害,这些灾害说明大自然已经对人类的行为给出了警示。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强调雨水收集、生态防护、景观建设等,有助于改善自然灾害。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在市政道路、住宅小区、城市公园等多类建设项目中应用。
由于此项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尚未建立成熟的建设方案,文章以滨水公园景观建设为例,尝试将该项理念植入其中,深入探究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关键词:雨洪管理滨水公园景观海绵城市生态设计引言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实际上,海绵城市的部分技术措施,如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已经在中国推广运用了很多年。
但是,在过去的实践中,各个专业在此领域上进展并不一致,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不够系统并且缺乏彼此之间的衔接,缺乏系统的可持续雨水资源管理。
因此本文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从景观规划设计前期开始介入,针将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设计进行整合,探索适合我国城市雨洪管理要求的雨水资源化景观途径[1]。
1海绵城市设计的概念1.1海绵城市设计的概念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新提出的城市雨洪概念,可将城市简单比喻成像海绵体一样,通过河、湖、池塘等水系和绿地、花园、可渗透铺装等城市配套设施,在雨洪期间能够通过他们再将剩余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等,达到吸水、渗水、蓄水、净水的效果,并在有需要时把储存的雨水通过释放的方式加以利用,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系统以及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吸水、持水、释水的优势,在处理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弹性”,能够充分吸收地表残余的水分。
1.2海绵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海绵城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尊重自然,一切建设以生态建设为优先,建立稳定和谐的生态体系。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1b76e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6.png)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乃是城镇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进而去实现城市内涝问题的处理。
而城镇景观园林设计是市政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完善城镇排水系统,促进绿色低碳城镇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镇景观设计;海绵城市;景观设计1.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是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被提出,并于2015年在要求在各地区城市建设中全面推进。
海绵城市实际上是现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其在城市中进行建设,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对环境变化以及雨水等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记具体有更好的弹性,确保在城市面临雨季时,城市内部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雨水径流增大以及城市内涝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不变。
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以及安全提供基础保障,海绵城市理念就是让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城市成为海绵一样,将城市的雨水通过吸、蓄、渗、净、用的方式,让雨水成为城市的水资源在城市中发挥出作用,有利于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增强防涝能力。
海绵城市是当前促进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镇景观设计中应用原则2.1生态性原则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应以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生态资源为前提,充分的利用基地原生态地势、土壤、气候、阳光因素等,合理的布局、精心的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生态原则就是同时要注意尽量做到能继续保持建筑场地四周现存人造自然区域的原有自然良好的自然生态,根据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设计,改善周边的原有自然区域的自然不良的人造的生态环境,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同时鼓励将当代一些最先进且合理有效的环境生态技术及科学理念融入到社区人居环境景观形象建设的文化艺术形象塑造中去,在充分有效满足整个现代及人类社会的回归大自然美好的自然精神与人类渴望和追求自然的强烈需求的同时,促进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系统有机协调,做到最终的有利于推动整个人类社区可持续地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海绵城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dbe7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c.png)
海绵城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和综合治理,以最大限度减少雨水径流过程中的排泄和渗漏,保持雨水城市化、自然化、人工化的平衡,并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城市。
在海绵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主要应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1. 绿色建筑设计。
海绵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强调建筑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选择适宜的材料、合理设计建筑立面,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绿色屋顶、绿色墙面、绿化景观等方面做出努力,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3. 雨水渗透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还强调通过雨水渗透系统来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透水绿地等措施,将雨水渗透到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城市洪涝的风险。
4. 水景设计与湿地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注重将水景与湿地融入城市规划中。
通过设计湿地公园、湿地广场等水景区域,提高城市的景观效果,湿地还可以起到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5. 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还注重废水处理与回用。
通过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需求。
废水处理还可以保护水环境,避免废水对周围水体的污染。
海绵城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设计、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雨水渗透系统、水景设计与湿地建设以及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等方面。
通过这些解决方案的应用,可以减少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86f62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6.png)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和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和防洪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逐渐成为当前热门话题。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利用特殊材料、技术手段和设计策略来缓解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强调“以水制城”,将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城市成为一个具有自净、自调、自存、自适应等多种水文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建筑师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可以改善城市内涝、减缓洪水和排污的压力,并提高水的质量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海绵城市还能够提升城市的生态、文化和景观价值,使城市更加美好和宜居。
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1.注重生态功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植被、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的保护和增强。
设置湿地、绿地带和生态廊道等,使城市与水的相互作用更加生态和自然。
2.注重水收集与利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等,将雨水资源变废为宝,减少排放和浪费。
3.注重防洪设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防洪与安全。
通过设置堤防、护岸、退水区等防洪设施,并且设计排水通道和雨水花园等,增加城市的洪涝排水能力。
4.注重文化和历史保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文化和历史保护。
保护河道和附近的历史文化建筑,同时通过绿地和步行道等景观元素,提升城市文化价值和人居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现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首先要进行合理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滨水带的位置、长度、宽度和形态等因素。
同时还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和区域需求,确定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定位和设计方向。
《2024年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0087e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2.png)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人工湿地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雨洪管理、水体污染等。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城市人工湿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人工湿地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海绵城市与人工湿地概述(一)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保持城市水生态平衡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
其特点在于强调生态优先、自然循环、综合治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工湿地概念及功能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共同作用,对进入湿地的污染物进行拦截、过滤和转化,实现水质的净化与循环利用。
人工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海绵城市背景下的人工湿地设计研究(一)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自然力量进行雨水管理。
2. 自然循环原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
3. 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考虑水文、气候、土壤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设计方案。
(二)设计要素1. 湿地基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如砂土、砾石等,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湿地植物: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形成丰富的植被群落,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3. 湿地水体:合理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控制水体的流速和流量,保证湿地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净化效果。
4. 维护管理: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湿地的养护和清理工作,确保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设计策略与方法1.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湿地布局和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绿地的要求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绿地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9fc7e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4.png)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绿地的要求【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和使命。
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在于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同时通过合理的绿地布局和设计,实施有效的绿地保护措施,保护和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绿地规划,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城市绿地的多样性能够丰富城市景观,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绿地,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绿地、绿地规划、绿地保护、生态系统、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多样性、城市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作用1. 引言1.1 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海绵城市是指以海绵为模型,通过多种生态工程措施,将城市变成一个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保持和利用雨水资源的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城市雨洪排放,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正文2.1 绿地规划的重要性绿地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在城市复合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地规划能够有效调节城市的气候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地规划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绿地规划还能够完善城市的景观格局,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颁布,“海绵城市”成为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基础。
建设好城市中的湿地景观,不仅能够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推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
通过对城市中的湿地进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季的雨洪问题。
基于此,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指南,探讨如何对城市中的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
城市中的路面建设亦随之发展扩大,路面的建设材料大多是沥青、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导致城市中的雨水不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又因为城市中的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防洪泄水系统不健全,导致雨季时,城市面临暴雨不能及时的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发生城市内涝。
2014
年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了海绵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未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因此,运用海绵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1“海绵城市”的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的表面意思是指希望城市能如同海绵一样,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吸收和恢复能力。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下雨时的水进行吸收、储存,然后雨后加以利用释放,
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将自然存在的和人工建设相结合,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城市最大限度的储水,再将雨水进行释放,从而维护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了城市在暴雨时出现洪涝灾害。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2.1设计原则
2.1.1生态平衡的原则。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时应以生态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
城市中的路面建设亦随之发展扩大,路面的建设材料大多是沥青、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导致城市中的雨水不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又因为城市中的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防洪泄水系统不健全,导致雨季时,城市面临暴雨不能及时的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发生城市内涝。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了海绵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未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因此,运用海绵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城市生态平衡为基础,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合理地对城市的湿地进行开发和景观设计,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1.2具备防洪功能的原则。
城市湿地建设除了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等功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防洪储水的能力,是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
雨季来临时,城市湿地能够具有吸水储水的功能,作为城市的储水基地,为整个城市在雨季建立一道安全防线。
2.1.3与城市相
结合的原则。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时,要和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融合,利用点、线、面的设计方法,将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与城市相结合、统一,使整个城市的水体系统、景观设计更加完善。
2.2设计方法
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汇集储存雨水的景观主要包括湖水、地面、绿地以及建筑,湖水可以直接吸收储存雨水,地面、绿地和建筑主要是通过汇集雨水,然后将雨水排放。
可以优化集水景观,充分发挥其对雨水收集和净化的功能,减少雨水的径流,降低污染物的汇聚,从而保障雨水最终的汇集质量。
其主要设计方法如下:2.2.1改善地面的铺设材质,提升地面的渗水能力。
大多数地面采用沥青和混凝土等防水材料,这样的地面阻止了雨水的渗透,阻碍了水循环。
因此,在进行地面铺设时,可根据不同景观的需要及功能对地面进行铺设。
如部分地方可铺设透水混凝土或者砌体材料,也可铺设鹅卵石、碎石等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地面的渗透能力。
在对地面进行铺设时,也可设计不同材料或者色彩的组合,不仅为景观带来美化的效果,也可以使地面能够集水渗水,促进水的循环。
2.2.2改变绿地的建设方式,提高绿地的储水能力。
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时,都会建设相应的绿地,在绿地中种植乔木、灌木和草类等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储存净化水分,还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水土的流失。
在进行湿地绿地建设时,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绿地,使绿地具有自然之美。
而人工绿地的建设部分,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设计,依据绿地的地理位置及地
形特点,设计一些具有凹式形状的绿地,这样不仅可以使绿地在下雨时汇集雨水,也可以过滤雨水中所带的树叶等杂物,使之慢慢地渗透到地表,补充地下水。
在下凹式绿地建设时可以建设“雨水花园”,即在下雨时形成雨水花园,在绿地中种植不同的植物,这样在雨季可以形成独具一格的湿地景观。
在为下凹式绿地选择种植植物时,一定要结合湿地景观设计,选择具有吸附净化能力的,能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耐涝、耐旱能力的本土植物。
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的建筑屋顶主要功能是承接雨水。
因此,针对建筑物屋顶的集水功能,可在其屋顶种植绿植进行覆盖,这不仅为湿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景观,还可以达到净化雨水的功能,促进雨水参与大气水循环。
在屋顶上种植如爬山虎等依附生长的绿色植物,覆盖在屋顶,当雨水降临时,落在屋顶的雨水一部分被该植物吸收储存,一部分在阳关的照射下通过蒸腾作用挥发进入到大气中参与水循环。
根据建设物的形态设计绿植,使之与湿地环境更好地融入在一起。
3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
城市湿地景观建设是组成城市整体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湿地的建设不仅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还使得整个湿地景观的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景观,从而维持大自然动植物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城市湿地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自然湿地,一种是人工湿地。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不仅能够在雨季暴雨天气和河流涨水的高潮时期具有储水的作用,还能够通过土壤、微生物以及植物净化雨水,通过植物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雨水的
作用。
城市湿地是天然的蓄水池,能够储存大量的水。
因此,可以利用城市湿地存储水资源,将储存的水资源用来灌溉、养殖、绿化,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维护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进步。
通过城市湿地进行蓄水,还能够提高湿地周围环境的空气湿度、补充地下水资源。
因此不论是自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能够促进生态平衡进而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使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结语
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促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湿地是城市中雨水的汇集和储存之地,不仅能够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绿色的休闲环境,还能够保护环境,储水防洪,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在其建设规划中把湿地景观建设融入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使整个城市在自然中进行人工建设,将人工和自然相结合,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有效地管理和规划自然资源,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思逸,史梓潇.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25-28.
[2]卢树彬.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16,32(20):208-208.
[3]任璐,冯飞.试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智能城市,2016(10):15-16.
[4]彭欢.海绵城市理论视野下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智能城市,2016(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