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特色: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文化特色。

2. 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名人故事等历史文化背景。

3. 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意义和途径,了解家乡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4.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如组织文化活动、保护文化遗产、宣传家乡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2. 调查法:引导学生进行家乡文化调查,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家乡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背景、文化建设意义的课件。

2. 资料:准备相关的家乡文化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 实践场地: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家乡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文化建设意义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参与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成果。

六、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文化特色(35分钟)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文化特色。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35分钟)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文化背景。

3. 第三课时: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35分钟)讲解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展示相关案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研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研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研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学习主题与目标《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是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之三。

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是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学生情况之前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的前两个活动,即“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这样,在此基础上,以建议书的方式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探究任务一、探究目标1.学习建议、考察并撰写报告。

2.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建议、考察并撰写报告。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探究重难点收集家乡文化生活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考查。

活动过程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一、导入语同学们,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是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请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二、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一)写建议书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

1.标题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

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暑期中小学补课的建议书”。

2.称呼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称呼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3.正文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

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件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件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再见
建议书内容很广泛,像弘扬精神、实施措施、开展活动等都可以写建议书。 建议书面对群体时,主要是宣传、鼓动对方去做,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建议 书面对领导和有关部门时,一般是中肯地提出自己对对方工作的意见和自己的 建议,没有要求对方去做的意思,不具有号召性。
写建议书
建议书的格式
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体相同: 1.标题——通常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或《关于×××的建议书》。 2.称呼——顶格, 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哪些人。 3.正文——空两格,就是建议的内容,从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先写这个问题是什 么,再写提出建议的理由,最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条写。 4.祈愿句“希望X X能采纳我/我们的全部建议。” 5.结尾写祝福语 6.署名——在右下角写出建议人的姓名,即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 7.日期——写在建议人姓名的下方。
拓展延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批准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2014年命 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2011年6月10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 2014年7月16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3项)
拓展延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 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 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 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 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

一、教案概述《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文化建设的情感;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特色;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4.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5. 学生行动计划。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2.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文化建设的情感;2.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家乡文化建设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制定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讲解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引导学生关注;3.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的家乡文化建设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5.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行动计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色的了解和认识程度;2. 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3. 学生对家乡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认识程度;4. 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5.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关注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成功家乡文化建设案例的资料;3. 学生行动计划的模板或指南;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或文化特色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活动指导]一、建议书的文体特征建议书是个人或者单位向有关部门或上级机关和领导,就某项工作提出某种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建议书特点:1.文本性较强。

宜用书面语。

2.可塑性较强。

可以被增删。

二、建议书的写作格式1.标题。

一般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体内容,可以写《关于×××的建议书》。

题目要写在第一行的中间。

2.称呼。

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哪些人。

要写在第二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3.正文。

就是建议的内容,从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

正文部分的主要点有:(1)建议的原因或出发点,便于对方考虑;(2)建议的具体事项。

4.署名。

在右下角写出建议人的姓名,即提出建议的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

5.日期。

写在建议人姓名的下方。

写建议书要认真负责、严肃对待,内容要具体,语言要精练。

[活动规划]1. 请以某某中学高一学生的身份就家乡文化建设给家乡的领导写一封建议书。

[知识点]微写作,实用类[答案]示例:关于家乡文化发展的建议书尊敬的县领导:乡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几千年乡村生产、生活积淀下来的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重要精神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文化生活还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乡村文化设施在数量、质量上跟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都不相适应。

文化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基础设施总体相对滞后。

二是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

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乡村,设施建设齐全、文化活动较活跃,主题比较丰富,经济条件较差的乡村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丰富。

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⑦器乐合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补充环节:智力抢答——中秋 知识)
⑧话剧:《孔雀东南飞》 ⑨歌曲表演:《祝福》《月亮代表我的心》 ⑩歌曲串烧(《花好月圆夜》《相亲相爱一家人》) 最后以全场集体表演的兔子舞结束本次晚会。
活动提纲样板
6. 主持人开场白示例:
主持人甲:月是期盼,月是牵挂;今夜,月圆如盘,看不见残缺的遗憾;
江(城区段)更多地植树造林,特别是水土容易流失
的地方,如木材加工厂的岸边,原夷江职业中学的侧 面等地方多植树木,使扶夷江畔的环境更加美好!
总之,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既对水污染有了 深刻认识,又让自己受到了教育,思想上有了更大的 提高,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更好地唤起人们保护 水资源的意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和我们的莨 山,让崀山早日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①建议书是个人、单位和有关方面,为了开展某项工作, 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而倡议大家一起做什么 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也叫倡议书、意见书。
建议书面对群体时,虽然也带有建议,但主要是宣传、 扇动对方去做,具有一定的号令性。建议书是面对领 导和有关部门时,一般是中肯地提出自己对对方工作 的意见和自己的建议,没有要求对方去做的意思,不 具有号令性。
后勤组:负责落实舞台灯光、音效的控制;晚会当晚桌椅的搬运、 布置;节目伴奏的收集整理。
活动提纲样板
5.节目名单示例: ①朗诵节目:《中秋的月亮》 ②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③歌曲独唱:《花好月圆》(补充环节:智力抢答——中秋知识) ④歌曲独唱:《祖国是我永远的家》 ⑤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⑥歌曲《节日欢歌》
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体相同:
标题 一般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 具体内容,可以写《关于×××的建议书》。题目要 写在第一行的中间,字体要大些。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4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4

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基础积累练下面是某班同学在本市报纸上搜集的资料,依据要求完成题目。

江山市现有19个乡镇(街道),295个行政村,已建成乡镇一级的文化广场4个(新塘边镇、坛石镇、贺村镇、峡口镇),村一级的广场66个,功能较全并有肯定文化内涵的广场5个(凤林镇白沙村、凤林镇政棠村、大陈乡早田畈村、四都镇傅筑园村、贺村镇永兴坞村),目前投资最大的文化广场约120万元(凤林镇白沙村),投资最小的不足10万元。

方案扩建提升的文化广场66个,近期方案建设镇、村两级文化广场178个。

1.下列各项是该班同学对材料中有关文化广场建设现象的争辩,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广场建设给村民供应了自我表现的文化舞台,凸显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新景观。

B.这种广场建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的精神状态,提升村民文化生活的质量。

C.这种广场建设强调了地方特色文化,能增加村民的认同感,提升乡村分散力。

D.这种广场建设虽然数量不少,但内涵不足,应规定镇、村两级文化广场最低投资标准。

2.下列各项是该班同学对文化广场建设供应的建议,其中意见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将本地历史名人、民间故事等乡土元素融合到文化广场建设中。

B.提升广场的服务功能,让广场不仅是村民熬炼的场所,还是求知的地方。

C.进一步扩大面积,提高亮化、美化水平,向城市广场看齐,突出视觉空间效果。

D.修建文化墙、宣扬橱窗,聚集文化资源,定期开展文化活动,鼓舞村民参与。

3.与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②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⑤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唐·孟云卿)A.①元宵节②中秋节③端午节④寒食节⑤重阳节B.①中秋节②元宵节③春节④寒食节⑤端午节C.①元宵节②中秋节③春节④重阳节⑤寒食节D.①中秋节②元宵节③端午节④重阳节⑤寒食节4.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结构思维导图的空缺部分。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文化建设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升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特色: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名人事迹、历史遗址、传说故事等。

3. 家乡建设现状与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4.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途径:包括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建议献策等。

5. 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2. 调查法: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建设现状与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独特魅力。

3. 分组调查家乡的建设现状与问题,让学生亲身参与并感受家乡的发展。

4. 分组讨论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想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文章,可以是建议献策、心得体会等。

2. 鼓励学生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活动,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并将经历和感受写成日记。

3. 让学生组队拍摄一段关于家乡文化特色的视频,展示家乡的独特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估学生在调查家乡建设现状与问题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评价学生在讨论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时的创意和思考深度。

4.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5. 收集学生写的文章和拍摄的短视频,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家乡文化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且有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传承和保护越来越重视。

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篇文章将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为主题,结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的课程内容,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家乡文化建设。

一、家乡文化概述家乡文化,指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传统技艺、节庆活动等等文化资源。

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益于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推动家乡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文化的价值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文化的历史背景;2. 进行实践活动,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3. 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内容安排及实施1. 活动一:家乡文化调研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前让学生调研自己的家乡文化,了解到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传统美食等等。

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采访老人等,对家乡文化进行了解和研究。

此外,提供外出拍摄调研的机会,让学生亲手去感受家乡文化。

2. 活动二:家乡文化体验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知名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博物馆等等,同时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市井小吃等等,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 活动三:家乡文化传承和保护通过课堂讨论、文化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家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多么重要。

教师可以邀请当地有名的文化学者或者传承人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如传统节日、文艺展演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家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学习活动:(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课件

学习活动:(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课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家乡文化生活,从家乡的实际出发,提出合 理化建议,学习写建议书。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邻里关系、文化环境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参与文化建设,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家乡文化生活的了解,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思考家乡与自我成长之 间的关系,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类。这样就给处理垃圾带来了麻烦。这也与工作人员没有把垃圾箱分
好类有关系。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书范例
1.将垃圾箱正规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 垃圾和危害垃圾,并投放带有相关分类字眼的垃圾桶。
2.在市区做宣传,分发《垃圾分类学习手册》,让市民们知道 垃圾的类别,并学习准确投放,从而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有垃圾 分类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建议书范例
3.指派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走入社区,进行分类讲解和 指导。
4.由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并清理。 希望您能采纳我的建议。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推广垃圾分类,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建议人:XXX 2019年X月X日
板书设计
建议书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标题:正中 顶格:称呼 正文:建议 结尾:敬语或祝福语 落款:姓名、日期
相关知识
(二)倡议书 倡议书是个人或集体提出建议并公开发起,希 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开展某项公益活动所运用的 一种专用书信。它的性质跟挑战书很相近,但是对 象比挑战书广。倡议书是所有看到倡议书的人都可 响应的。倡议书更具有广泛发动群众,调动集体和 大多数人团结互助,群策群力,共同奋斗的作用。
相关知识
倡议书的写作格式: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 1.标题。可直接用“倡议书”作标题,或《关于XXX的倡议书》。 2.称呼。可根据受倡议对象选用适当的称谓。如“同学们”“妇女 姐妹们”等,也有不另起行写受倡议对象,而是在正文中指明。 3.正文。正文是倡议书的重要部分,主要写倡议的背景,倡议的对 象、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 4.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希望以及建议。 5.落款。写倡议者的名称或姓名,发倡议的日期。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4单元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4单元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4.结尾 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与一般书信相同。 5.落款 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二、如何撰写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 格式为“××关于××××的考察报告”“关于××××的考察报告”“××××考察”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式三种。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一、建议书 建议书是个人或者单位有关方面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 而倡议大家一起做什么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也叫意见 书。 建议书内容很广泛,像弘扬精神、实施措施、开展活动等都可以写建议书。
二、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写作文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 者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 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 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 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 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 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 头都是“格炸炸”: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 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作业设计方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作业设计方案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二、作业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

掌握一定的文化调研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文化建设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资料收集、实地考察、访谈等过程,学会合作与交流。

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三、作业内容1、家乡文化调研要求学生选择家乡的一个文化方面,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特色美食、历史建筑等,进行深入调研。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实地走访、访谈当地居民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

整理资料,形成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包括该文化方面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等。

2、家乡文化宣传学生根据自己的调研成果,选择一种或多种宣传方式,如制作手抄报、拍摄短视频、撰写宣传文章等,向更多的人介绍家乡文化。

宣传内容要突出家乡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人们的关注。

3、家乡文化创新方案设计针对家乡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方案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家乡文化的发展带来实际的帮助。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家乡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协助民间艺人进行艺术创作、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等。

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家乡文化,感受其魅力,并为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作业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 周)教师介绍作业的主题、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家乡文化主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三__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

《三__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

《三__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
《三好少年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
一、导入
家乡是我们发展的地方,也是我们情感的归属。

珍爱和传承家乡文化,是每个好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

本节课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激发他们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热情。

二、目标
1. 了解家乡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认识到珍爱和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3. 探讨少年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三、导学
1. 请同砚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你认为家乡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 家乡文化对我们有什么价值?
- 你觉得如何才能珍爱和传承家乡文化?
2. 请同砚们观看家乡文化珍爱和传承的相关视频,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视频中展示的家乡文化活动有哪些?
- 这些活动是如何帮助珍爱和传承家乡文化的?
- 你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你愿意参与的活动?
3. 请同砚们结合自身实际,思考以下问题:
- 你觉得你可以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 你有什么想法或计划可以帮助珍爱和传承家乡文化?
四、拓展
1. 请同砚们以小组形式,设计一场家乡文化展览活动,展示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美食、民俗等,让更多人了解家乡文化的魅力。

2. 鼓励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多参与家乡文化活动,如参与传统节日庆祝、进修传统技艺等,积极传承和宏扬家乡文化。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热情,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让我们共同尽力,让家乡文化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下去。

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优选3篇)

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优选3篇)

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优选3篇)【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1篇】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乐园在哪里?”那我一定会大声地告诉你:“就在我的家乡!”春天到处都是绿的,树是绿的,草是绿的,山是绿的,小溪是也绿的。

在春天里,每一个东西都是那样生机勃勃,小动物们像极了一个个活泼的小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的手舞足蹈。

树枝上的鸟儿,婉转地唱着歌。

在东边的花园里,飘散出各种花的清香,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到了炎热的夏天,荷花、石榴花、梨花等花竞相开放,村里的小孩子毫不犹豫地脱掉了衣服,时不时地钻到了溪水中嬉戏。

在溪水中游泳是最快乐的时候,有时你还会找到一些可爱迷人的小黄鸭,摇头晃脑地从岸边游过,就算石岸边有妇女在捣衣,他们也从不吃惊。

凉爽的秋天,大树换上了黄色的皮袄,小草和花儿也慢慢地低下了头。

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色!我们拿着各种各样的叶子,做起了很有创意的手工画。

冬天来临,寒风刺骨。

天上下着无数小雪片,经过很长时间地积累,地上、屋檐上、树上、头上都落满了雪,整个世界陷入了白茫茫的一片,接着,我和同伴玩起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山上的梅花开了,多么美丽!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独特、迷人的美丽地方,也是一直陪伴我的乐园。

【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2篇】十月,正是秋天不早不晚的时候,我的家乡也充满了秋的气息。

农村田野间,一声蟋蟀的鸣叫,秋就在一滴露珠上摇摇欲坠了。

玉米、谷子、大豆、高粱,突然喜欢上了沉思。

静默,思考状,对着变得恬静的阳光,棉花咧嘴笑了,纯洁无邪,宛若石榴,不过,石榴露出的是牙齿,棉花绽开的是厚厚的,柔软的唇。

老家的院子里,梧桐树上飘落的片片黄叶铺满了整个院子。

这三颗梧桐树,已有好多年的历史了,长的又粗又高,可让人伤心的是,这颗粗壮高大的梧桐树竟保不住自己美丽的衣服。

她华丽的外衣秋风娃娃撕破了,每年如此。

秋天天气渐渐凉了,人们喜欢上了赖床,但在地里工作的农民,早早就起了床,穿上厚厚的衣服,带够一上午要补充的水,就上路了。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特色: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文化特色。

2. 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并参与家乡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4. 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调查了解: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家乡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6.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在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色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能力,以及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文化建设的相关阅读材料。

3. 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文化主题讲座:邀请当地文化专家或长者,为学生讲述家乡的历史、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2. 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文化的魅力。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学习任务单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学习任务单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包括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

2、认识到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3、掌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4、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提升文化自信。

二、学习内容1、家乡文化的构成要素家乡的历史沿革,包括重要事件、人物等。

家乡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气候等对文化的影响。

家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婚丧嫁娶、民间艺术等。

家乡的特色美食,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2、家乡文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家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情况。

探讨家乡文化面临的挑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击、传统文化的失传等。

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式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如举办民俗展览、文艺演出等。

对家乡文化进行调研和记录,撰写相关文章、拍摄纪录片等。

推动家乡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宣传家乡文化。

4、案例分析研究其他地区成功的家乡文化建设案例,借鉴经验。

分析失败案例,吸取教训,避免在自己家乡的文化建设中出现类似问题。

三、学习资源1、书籍《_____家乡史话》《_____民俗大观》2、网站家乡政府官方网站当地文化研究机构网站3、实地考察家乡的博物馆、文化馆历史古迹、传统村落4、访谈与家乡的老人、文化传承人进行交流四、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阅读相关书籍和网站资料,了解家乡文化的基本知识。

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想法,共同探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方案。

3、实地调研深入家乡的各个角落,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4、项目实践选择一个具体的家乡文化建设项目,如组织一场民俗活动,进行实践操作。

五、学习进度第一周:了解家乡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阅读指定书籍的相关章节,做好笔记。

上网搜索家乡文化的相关信息,整理成资料。

第二周:分析家乡文化的现状与问题实地考察家乡的文化场所,观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情况。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名师教学设计【单元知能对标】一、层次、内容本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是一个大视角、小切入的学习模块,以参与家乡文化生活为主题,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触摸了历史和岁月留下的痕迹,见识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更锻炼了学生分析、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访、考察、调研和查阅文献等方式重新认识家乡,培养学生交流协作、思考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对家乡的情感与文化认同。

二、单元任务知识性任务1.要求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2.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习俗。

3.学习作访谈、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4.记录家乡的变化,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象。

素养达成任务1.学会列访谈提纲,做调研表,撰写调查报告。

2.掌握访谈、调查询问的技巧。

3.研究分析家乡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播与建设。

4.继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

三、单元情境它要求学习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内容与资源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相关文献资料,学习方式采用采访、考察、调查和查阅文献等形式。

【学情整体分析】高中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参加这类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少,“家乡文化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语文实践能力的平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进行分工合作。

只有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才能很好地完成这次实践活动。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一、任务专题设计家乡文化调查资料整理;家乡文化现状和溯源;学习写作规范的建议书。

二、教学目标设计1. 明确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多样性、复杂性、时代性。

2. 学习写作规范的建议书。

3. 激发联想,体会家乡和个人成长的关系。

4.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设计让学生了解调查及调查报告相关知识,掌握其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建构与运用语言的素养。

21-22版: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步步高)

21-22版: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步步高)

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学习目标 1.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活动中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成有关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写作。

如何参与家乡文化建设1.科学调研,确定参与专题选准“调研点”。

这个点即老百姓生活中的“热点”或“难点”,比如“过节”,既是老百姓生活的“热点”,也是人们受折磨的“难点”,围绕这样的“点”展开调查,会有较好的效果。

2.做好实际调研在调研中,要围绕“调研点”,恰当地运用访谈调查法、观察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全面、准确地掌握真实的信息。

待调研结束后,完成下面的调研任务表。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结果答案(示例)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9年7月10日调查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坝塘村村委会调查对象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观察的形式调查目的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加深对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家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责任心,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够有些村民仍然只重视赚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娱乐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日常活动的组成部分没有得到所有居民的认可,并且精神文化生活这个概念在人民群众中还没有普及甚至是不被了解,人们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的认知存在很大的障碍。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足的现状还没有改变调查的时候我在村里逛了一圈,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可供村民娱乐的场所和设施。

和村主任周大伯谈了谈,他告诉我镇里不是很重视这方面的建设,虽然今年给村里拨了30万元款项,但那都是用于道路等其他建设的专款,所以没有多余的钱来建设文化设施。

听到这里,我想起了今年在县城看到的一个现象,所有政府单位甚至我的高中母校的外墙都安装了绚丽的霓虹灯,而这一项完全没有必要的“面子工程”耗费了政府好几百万。

为什么这些钱不能够用在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哪怕是给孩子们放上一两个篮球架,摆几张乒乓球桌也比那些没用的霓虹灯来得实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相关知识】
如何写建议书
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

(一)标题
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

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暑期中小学补课的建议书”。

(二)称呼
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称呼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三)正文
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

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2.建议的具体内容。

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

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3.提出自己希望被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四)结尾
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与一般书信相同。

(五)落款
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如何撰写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考察报告”“关于××××的考察报告”“××××考察”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考察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考察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考察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考察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炼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考察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考察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考察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任务设计】
任务一调查家乡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写一封建议书。

[示例]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
尊敬的××镇领导:
××镇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人杰地灵的美丽家园,是一片有着宽厚仁和文明积淀的故土热乡。

随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我们镇的文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多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县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场地等。

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

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

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
的思想观念。

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一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把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

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者的监督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

对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依法进行取缔,从而给居民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衷心祝愿家乡物质精神文明双发展!
此致
敬礼!
××学校高一学生×××
×年×月×日任务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

请对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考察,然后撰写一篇考察报告。

[示例]
家乡名胜古迹的考察报告
一、活动主题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访家乡名胜古迹
二、活动目的追寻历史,看祖国大好河山
三、活动地点河南省南阳市(县)
四、活动范围河南省南阳市(县)
五、活动流程观武侯祠,看水帘洞,游宝天曼森林公园、卧龙岗
六、报告内容
1.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

今天的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

卧龙道院内有隋以来宗教造像十余尊,院内种植翠
竹、枇杷、玉兰等。

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四百余通。

步入武侯祠山门,迎面是大拜殿,殿中彩塑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大型泥塑像。

大殿前侧为明代碑廊,镶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

祠后部分建筑主要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

2.水帘洞
水帘洞距地高约20米,洞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

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

沿石壁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

桐柏山水帘洞水,清纯甘洌,胜过诸多名泉。

洞外有小寺,寺内墙上嵌有历代文人游客书写的诗文和题记。

水帘洞被道家定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

清乾隆四十九年以后,桐柏山佛教昌盛,自成白云山系,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之一。

桐柏山水帘洞在河南省桐柏县城西5公里处,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之一。

3.宝天曼森林公园
南阳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南阳境内伏牛山腹地的内乡县、南召县交界一带。

长约60千米,宽约30千米,总面积540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280平方千米。

该保护区是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好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1980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第11个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协调委员会确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2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

山上林木有坚桦、青冈、华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种,稀有等树种有秦岭冷杉、香果树、辛夷树、大果青杄等20余种,动物有金钱豹、林麝、斑羚、水獭、大鲵、红腹锦鸡等100多种,药材有石槲、天麻、细辛、山茱萸、柴胡、桔梗等,对研究植被类型过渡、生物引种驯化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山顶有寺院遗迹,今尚存石碑一座,刻字为明代。

4.卧龙岗
魏晋时期,后人已在卧龙岗上建庵祭祀。

唐宋时期,卧龙岗诸葛庵已闻名天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延佑四年(1317)仁宗皇帝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命名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为“武侯祠”。

清康熙五十
年(1711)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依前人“龙岗全图”复建了“卧龙岗十景”(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和卧龙书院。

乾隆年间,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盛况。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现存古建筑群为元、明、清时期的。

祠内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匾额楹联六百多(通)幅,在全国武侯祠中数居首位。

其碑刻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岳飞曾在此手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其字体苍劲峭拔,备受推崇。

七、小结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访寻历史名胜古迹,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万分。

如今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是人民辛勤奋斗来的,更是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成果。

祝祖国和谐美好,繁荣昌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