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361d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d.png)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简单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3. 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解析。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重要性。
3. 利用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分为哪几种?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4. 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析。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节:速度和速率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速度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速度和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2. 速度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明确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速度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速度和速率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2. 讲解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3. 讲解速度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4.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和速率的知识进行解决。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传播原理。
2. 掌握声波的特性及其传播速度。
3. 能够运用声波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传播原理。
2. 声波的特性及其传播速度。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8e471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5.png)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的性质和磁感线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磁感线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磁场概念、性质,磁感线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图钉、白纸、直尺、圆规。
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细线、图钉、白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物质,进而引出磁场概念。
2. 理论讲解(1)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
(2)磁场的性质:讲解磁场的方向、大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磁场的存在。
(3)磁感线:介绍磁感线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了解磁感线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磁场方向和磁感线的判断方法,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磁场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磁场方向、磁感线判断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磁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磁场的概念、性质、方向。
2. 磁感线的特点。
3. 磁场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磁铁周围磁场的方向。
(3)简述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
(2)略。
(3)例如:磁铁用于吸附铁质物品,磁卡用于存储信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场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拓展延伸:(1)了解电磁铁的原理,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为学习电磁感应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磁感线的理解与应用。
2. 磁场概念、性质的教学。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
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46074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f.png)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力与运动第一课:力的作用和力的计量教学目标:- 理解力的作用和力的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力的计量的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的计算问题教学重点:- 力的作用和力的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力的计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的计算问题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力的作用和计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定义、SI单位、力的计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力的计量实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力计、弹簧秤等仪器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计算练习:提供一些力的计算题目,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计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展示相关案例。
6. 总结反思: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 实验仪器:力计、弹簧秤等- 计算题目手册- 实验记录表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记录情况- 批改学生的计算题目作业- 课堂小测验第二课: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目标:-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教学重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原理-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现象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原理和计算方法。
3. 计算练习:提供一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题目,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4. 应用拓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fbe27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4.png)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2. 电磁波3. 电压与电阻4. 电功与电功率5. 电路的设计与探究6. 电流与磁场7. 电动机与发电机8.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详细内容:1.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自感现象。
2. 电磁波: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
3. 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
4. 电功与电功率:电功的概念、电功率的概念、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5. 电路的设计与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元件的连接、电路故障分析。
6. 电流与磁场: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则、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 电动机与发电机:电动机的原理与构造、发电机的原理与构造、能量转换。
8.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家庭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常识、电器故障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掌握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3. 掌握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的概念,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掌握电功、电功率的计算,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路故障分析。
5. 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掌握安培定则,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6. 了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与构造,掌握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7. 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提高安全用电意识,了解电器故障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 电磁波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3. 电路故障分析及电路设计与探究。
重点:1. 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的概念及计算。
2. 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3. 电流的磁效应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与构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磁波实验装置、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电路元件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路图绘制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如手机信号的传播,引入电磁波的学习。
教科版九年级的物理下册教案5篇
![教科版九年级的物理下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929d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9.png)
教科版九年级的物理下册教案5篇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
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教科版九年级的物理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教科版九年级的物理下册教案篇1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教科版九年级的物理下册教案篇2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包围在周围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a176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b.png)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电磁学1.1 电流1.2 电压1.3 电阻1.4 电路2. 第2章电磁波2.1 磁场2.2 电磁感应2.3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4 电磁波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
(2)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3)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1)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电磁铁、磁铁、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电磁铁、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灯、电话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等。
(2)介绍电路的组成和原理,讲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3)讲解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现象。
3.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罗列本章知识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2. 板书右侧:列出重点公式、定律和原理。
3. 板书中间:展示实例和实验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2)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3)思考题: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结果。
(2)电路的组成和原理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0fd0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f.png)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7章《电与磁》第1节电流第2节电压第3节电阻第4节欧姆定律第5节电路2. 第8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2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3节电磁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 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培养电磁感知识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2.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灯泡等实验器材电磁铁、磁铁、铁钉等物品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用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作用。
演示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欧姆定律为例,详细讲解公式及其应用。
结合实际电路图,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简单的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让学生制作电磁铁,并观察其吸引铁钉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 内容:第7章电与磁第8章电磁感应欧姆定律公式电路图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简单电路,计算电流和电压。
制作一个电磁铁,并描述其吸引铁钉的能力。
2. 答案:电流和电压计算结果电磁铁吸引铁钉的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电路和电磁现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磁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等。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深入了解电与磁的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3.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4.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5. 教学过程:随堂练习6.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解释一、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 公式解释: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f878fca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f.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十章: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原理、电磁铁等;2. 第十一章: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了解电磁设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3. 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增强信息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与应用;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3. 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与理解;2. 电动机、电磁铁等电磁设备的原理与应用;3. 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动机模型、光纤通信演示仪等;2. 学具:每组一套电磁感应实验器材、电动机实验器材、光纤通信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电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2. 知识讲解:(1)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演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原理;(2)介绍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电动机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设备的应用;(3)讲解现代通信技术,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通信方式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电磁现象与现代通信技术;2. 内容:按教学顺序,分别列出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和核心原理;3. 图表:展示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动机模型等实物图,以及相关原理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2)解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3)列举三种现代通信技术,并说明其基本原理。
2.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集优秀6篇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集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f9d41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d.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集优秀6篇让学生以小组为能量的名称。
并分析其转移单位,依据图 11-1-2,开展“能源转化的识别”活动。
对于这个活动,老师中的转化与转移过程。
可以在课前供应一个表格,以供各个小组填写。
物体之间转移的,也可以转化成其他不同的形式的能。
举一些别的例子,如荡秋千过程中,假如没有别的损耗,每次秋千总是能三、能量守恒够回到原来的高度等等。
举例中,也可以向学生指出,能量转化过程中,往往存在损耗,即一种能阅读教材,并回忆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思考能量转化过推举代表,表述本让小组代表回答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能量是可以在不同的小组的讨论结果。
量转化为多种能量,而其中有些能量转化过程是我们不想要但是无法克服的。
程中的损耗问题。
为下面的能量转化效率做铺垫。
老师对例子进行总结,指出能量守恒定律。
定律老师:能量是维持我们的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源泉。
正是这样,在历史上,许多人煞费苦心,期望能够制造出一个不需要向其供应能量,就能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续对外做功的机器,也就是永动机。
然而,我们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就可以知道,这样的机器是不存在的。
其中的不可能之处。
可以指出“完全转化”往往是不可能的。
甚至耗尽一生精力。
但是,在科学规律面前,幻想终究是幻想。
老师:在“机械能守恒”的过程中,秋千能够达到的高度总是越来越低,能,它与水所增加的内能是相等的吗?类比热机效率,总结: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的转移观察永动机图片,展开讨论,分析永动机小组讨论,分析,机的谬误。
学生思考,讨论,依据详细数据,进再让学生分析教材图 11-1-4的永动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指出不能永动的缘由。
老师:永动机是特别奇妙而迷人的设想,多少人为了永动机熬白了头发,并推选代表指出永动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再举一个例子,烧水的时候,假如我们计算所消耗的电并回答。
四、能量转化的效率或转化是我们所不同意但必需发生的,称为输出无效能量,其余部分称为输出行运算,指出转化效有效能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优质教案全套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优质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80cf59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8.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优质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了解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等抽象概念的理解;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磁场的特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磁现象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源、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投影仪等。
学具:每组一套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导线、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指南针指向地球磁北极等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磁场:介绍磁场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磁铁周围铁屑的分布,理解磁场的存在。
(2)电流的磁效应:讲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感应:介绍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4)磁现象的应用:介绍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机、发电机等。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内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特点、应用。
2. 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实验现象。
3. 电磁感应:原理、实验现象。
4. 磁现象的应用:电机、发电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的特点及其应用。
(2)解释电流的磁效应,举例说明。
(3)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磁场特点: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
应用:磁铁吸引铁钉、指南针指向磁北极等。
(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产生磁场。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af6f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5.png)
2024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章:力学(1)力的概念和作用(2)牛顿运动定律(3)压强和浮力(4)简单机械2.第二章:热学(1)温度和热量(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物态变化3.第三章:电磁学(1)电场和磁场(2)电路和电流(3)电磁感应(4)电磁波4.第四章:光学(1)光的性质(2)光的传播(3)光的反射和折射(4)光的色散和干涉三、教学安排1.第一章:力学(1)力的概念和作用:2课时(2)牛顿运动定律:4课时(3)压强和浮力:4课时(4)简单机械:2课时2.第二章:热学(1)温度和热量:2课时(2)热力学第一定律:2课时(3)热力学第二定律:2课时(4)物态变化:2课时3.第三章:电磁学(1)电场和磁场:2课时(2)电路和电流:4课时(3)电磁感应:4课时(4)电磁波:2课时4.第四章:光学(1)光的性质:2课时(2)光的传播:2课时(3)光的反射和折射:4课时(4)光的色散和干涉:2课时四、教学过程1.第一章:力学(1)力的概念和作用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能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压强和浮力教学内容: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浮力的原理。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01c37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4.png)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11章《电磁现象》11.1电流的磁场11.2电磁感应11.3磁现象与电现象的相互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掌握安培环路定理。
2. 掌握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 理解磁与电的相互作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磁铁、导线、发电机模型。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导线、电流表、磁铁、干电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磁铁和导线,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电流的磁场,阐述安培环路定理。
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介绍发电机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如何应用电流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验证电磁感应现象。
6. 结果讨论(5分钟)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实验现象与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电磁现象2. 主要内容: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磁现象与电现象的相互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根据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给定电流产生的磁场。
分析题:分析发电机工作原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
2. 答案计算题答案:根据安培环路定理,学生自行计算。
分析题答案:在课本中查找相关原理,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评估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理解程度,针对难点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入电磁波的传播、电磁场的应用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实验操作环节的设置与指导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一、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和掌握其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81402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3.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
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e82fd67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4.png)
第1节家用电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家用电器,将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按其特性和用途实行分类;2.理解插座和插头的结构原理,并能准确使用验电笔。
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使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对家庭用电负荷的计算,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节能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准确估算家庭用电负荷容量。
难点:让学生能准确估算家庭用电负荷容量。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观察实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动手操作、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2节家庭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2.理解新旧住宅家庭配电线路示意图,并比较其异同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家庭配电线路零线和火线的区分以及新旧住宅配电线路的异同。
难点:家庭配电线路零线和火线的区分以及新旧住宅配电线路的异同。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观察实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演示【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对家庭配电线路零火线的判断分析以及比较新旧住宅的线路异同上。
此处采用自学阅读、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水平。
所以,在设计本节教学过程的时候尽量通过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及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水平第3节安全用电与保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人体安全电压;2. 理解触电原因和触电形式;3. 知道安全用电常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17cc0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4.png)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1电磁铁(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并能自制电磁铁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教学准备: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设置情景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
问: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象。
视频资料:电磁起重机(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生答: )视频播放完后,问:起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生答: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生答: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
(显示课题)二、新课教学1.探索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板书(屏显):1.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板书(屏显):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2.自制电磁铁同学们能不能仿照模型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呢(把学生手上的电磁铁收回)[来源:学科网]问:我们需要哪些器材呢(学生能答出——要追问选的器材用来代替电磁铁的哪个部件或有什么用学生不能答出——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铁钉,它用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包上纸漆包线,用来干什么)板书(屏显):3.结构:线圈、铁芯(图片)问:如何证明同学们自制的电磁铁有用呢(生答:看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 赶快动手,看谁做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多。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精品教案全套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精品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dd8214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8.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精品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第十六章《电磁现象》第一节至第五节,涉及磁场、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电容器和电阻器等内容;第十七章《通信与信息》第一节至第四节,涉及电话、电视、无线电通信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通信与信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话、电视等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通信设备工作原理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磁场与电流的关系,电话、电视等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实验装置、电话机、电视等。
2. 学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容器、导线、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磁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电磁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磁场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场的性质。
(2)介绍电流的磁场,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产生磁场的过程。
(3)讲解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电磁感应原理。
(4)分析电话、电视等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十六章电磁现象:磁场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电容器和电阻器2. 第十七章通信与信息:电话电视无线电通信现代通信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的特点及磁感线的概念。
(2)解释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3)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阐述电话、电视等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磁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参观通信设备生产企业,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九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0套)(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0套)(新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ab497e2af90242a895e5fc.png)
《1.家用电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电源短路的危害。
2、知道常用电路器件的符号,会用这些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
2、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节能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电源和各用电器在使用时的能量转化情况,电路的连接,电路图的画法。
(二)教学难点会判断电源短路的状态。
三、教具电池盒(含两节电池)1个、小灯座(含灯泡)1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1个、电铃1个、电动机模型1个、电阻。
四、课时安排1课时(或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电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点的世界,那我们对电又有多少了解?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电的设备?我们把这些用电设备叫做用电器.换句话说用电器是使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消耗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从何而来?电源:能持续供电的装置。
(提供电能的装置)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常见的电源: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常用的直流电源:电池电池有正负两极(正极“+”、负极“-”)直流电源工作时,电流由正极通过同电器流向负极。
新课讲解:认识家用电器(讨论)①家用电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②怎样对下表中的各种家用电器进行分类?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各部分的连接情况及其作用。
(活动2)连接简单电路(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动手连接电路前先阅读“信息快递”。
家用电器与电源连接(活动)观察插座和插头展示常见的一些插座和插头结论 1 :插座有两孔和三孔插座之分,插头有两脚插座和三脚插头。
结论 2 :一般金属外表的电器用三孔插座和插头,没有的则用两孔。
结论 3 :连接导线有三根:a.相线(L),俗称火线,带电;b.中性线(N),俗称零线,不带电;c.保护接地线(PE),俗称接地线,不带电。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36f1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9.png)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一册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定义,理解磁场的特点及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磁场强度和磁感线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方向、磁场强度及磁感线。
难点:磁场方向的判断、磁场强度与磁感线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场演示器、磁针、电流表、导线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磁针、导线、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即磁场。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磁场的概念、磁场方向及磁场强度的定义。
(2)通过磁场演示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磁感线的分布。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判断给定磁场的方向。
(2)计算给定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电流产生的磁场,并观察磁感线的分布。
六、板书设计1. 磁场的定义、方向、磁场强度及磁感线。
2. 例题解答步骤及关键点。
3. 实验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的概念及磁场方向判断方法。
(2)计算题:给定电流,求产生的磁场强度。
(3)实验报告:分组实验的观察结果与分析。
2. 答案:(1)见教材P123。
(2)见教材P124。
(3)根据实验结果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场概念和磁场方向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拓展延伸:介绍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机、磁悬浮列车等,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2. 磁场强度与磁感线的理解。
3. 分组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作业设计中题目与答案的对应关系。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d1ad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d.png)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7章《电与磁》7.1电流的产生与作用7.2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7.3电磁感应7.4磁现象与磁场2. 第8章《能量与能源》8.1能量守恒定律8.2能量转化与转移8.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了解能量转化与转移的过程,培养节能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与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与特点磁现象与磁场的理解能量转化与转移的过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导线、电池、磁铁、电动机、发电机等。
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导线、电池、磁铁等。
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动机、发电机等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磁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新能源的兴趣,讨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 例题讲解:讲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化与转移。
3. 随堂练习:设计电路图,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探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讨论新能源的优缺点,设计节能方案。
4. 课堂小结:强调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指出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与磁能量与能源2. 板书内容: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电磁感应、磁现象与磁场。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转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串并联电路图,并分析其特点。
解释电磁感应现象,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论述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沱牌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案李时华2015年3月第九章家庭用电第1节家用电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家用电器,将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按其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2.了解插座和插头的结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验电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对家庭用电负荷的计算,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节能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估算家庭用电负荷容量。
难点:让学生能正确估算家庭用电负荷容量。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观察实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动手操作、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第2节家庭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2.了解新旧住宅家庭配电线路示意图,并比较其异同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庭电路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家庭配电线路零线和火线的区分以及新旧住宅配电线路的异同。
难点:家庭配电线路零线和火线的区分以及新旧住宅配电线路的异同。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观察实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演示【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对家庭配电线路零火线的判断分析以及比较新旧住宅的线路异同上。
此处采用自学阅读、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所以,在设计本节教学过程的时候尽量通过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及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第3节安全用电与保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人体安全电压;2. 了解触电原因和触电形式;3. 知道安全用电常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提高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关于安全用电的常识性的知识。
难点: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活动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解释【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练习设计】P39 自我评价;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第3节安全用电与保护1、触电与安全电压 3、火灾、爆炸及其他概念?讨论:防火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4、安全用电常识2、触电形式开关?螺口灯?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触电?第4节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进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技术观。
【重点难点】重点: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的有关知识。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推进作用。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解释【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在厨房和卫生间。
三、饮水机问题饮水机图 1如图 1 甲是 HG2002 型台式饮水机结构剖面示意图,控水槽中浮体 A 与阀门 C 固定相连,当 A 恰好浸没时阀门 C 关闭, A 未浸没时 C 略有下降,桶内水流入控水槽。
水沸腾前温控开关 1 和 2 同时闭合,才会使红灯亮、绿灯灭、加热管工作;水沸腾后两开关同时断开,才会使绿灯亮、红灯不亮、加热管不工作。
家庭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家庭生活智能化。
学生阅读活智能化【作业设计】P43 自我评价 1、2、3题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第4节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1、住宅楼道灯的自动控制2、家庭生活智能化声光控开关中央微处理机触摸开关智能微波炉家庭办公【教学反思】本文主要通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进而了解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改革理念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第1节神奇的电磁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电磁波是一种波动;2.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做,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观察,体会人类对电磁波的利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尝试操作的科学学习兴趣;2.通过观察与动手做,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世界的神奇,进一步了解物理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壮观图景,初步形成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波的概念、分类。
难点:电功率的波长、频率与光速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活动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解【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节神奇的电磁波1、认识电磁波3、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水波相似应用2、电磁波谱了解不同波的特性及用途光c=fλ第2节电磁波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2.了解电磁波在电报、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方面的应用;3.知道电磁波的能量在太阳能、激光、γ射线等方面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可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出电磁波的应用分为信息和能量两个方面的观点;2.经历观察与思考过程,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广泛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波在信息和能量方面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调制和解调。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解【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2节电磁波的应用1、在信息方面的应用2、能量方面的应用“携带”信息太阳光“检测”工具穿透、切割“传播”信息第3节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2.初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激光笔和玻璃棒做的小实验,知道激光在玻璃棒中传播的特点,加深对光纤通信的理解;2.通过对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的了解,认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心信息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好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技术为国家祔服务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
难点:对移动通信原理及数字蜂窝系统的理解。
【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解释【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3节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1、卫星通信3、移动通信中继站数字蜂窝系统2、光纤通信4、信息革命与人类文明光的反射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第1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4.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论题,培养学生应用守恒的物理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认识科学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形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能够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视角看待周围生活生产现象,初步具备用科学知识辨别伪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永动机的原理、能量的转化效率。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解释【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1、能量转化2、能量守恒定律3、能量转化效率解释现象总量不变输出有效能量电能为中心永动机输入能量第2节原子核、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和同位素的概念2.知道核的转变及核能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观察核裂变模拟动画,获得对核裂变过程比较直观的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常识性介绍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2.通过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原子核的组成及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难点:原子核的转变【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解释【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2节原子核、核能1、放射现象与核结构2、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3、核能及其利用三种放射线有益原子弹:裂变原子核结构有害氢弹:聚变第3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区别能源从不同角度划分的种类,并且能够举出实例。
2.了解新能源的种类以及广泛的利用前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新能源利用的构想,锻炼科学想像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能源储量有限性的过程中,产生能源危机感,形成合理利用能源和节能的意识2.通过学习新能源的开发情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形成能源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难点:区别能源从不同角度分类的情况【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解释【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3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分类3、新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太阳能2、能源问题地热能危机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