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湖北中烟学习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目楚天舒”
——绵阳分厂高管团队赴湖北中烟学习感受
公司“两会”后,我厂就如何开展“管理效率年”活动“做精制造”、创建“优秀卷烟工厂”,进一步落实“卷烟上水平”,打造“一流生产基地”,加快实现“五年规划”步伐,强力支撑川渝中烟快速跻身“第一方阵”问题,带着“精细制造与管理、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三个课题,在秦厂长的引领下,高管团队于3月21日跳出盆地,赴湖北中烟去真切领悟“楚文化”地域“天赐淡雅香”的发展势头和文化灵气。
急促的2天多时间,通过现场参观黄鹤楼科技园、交流座谈和走访武汉卷烟厂,我们亲身感受了湖北中烟的科技魅力、品牌气势和人文关怀,拓宽了视野,看到了差距,确有“耳目一新,倍感震撼,深受启发,受益非浅”的感受。
同时,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更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增添了措施,备足了激情。
一、湖北中烟基本背景与现状
基本慨况湖北中烟工业公司组建于2003年8月,隶属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
2007年1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辖武汉、三峡、红安、广水、襄樊和清江6个卷烟厂及南洋印务、汉昌纸业、红金龙集团等全资或控股公司,统一管理湖北卷烟工业企业及多
元化生产经营企业,经营范围涵盖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烟用物资、烟机进口和卷烟出口业务,与烟草制品生产销售相关的其他生产经营,多元化经营,资产经营等。
体制模式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
公司成立之初总部43人,现有8个职能部门共20余人,人员主要分布在二级管理的第二层。
其核心企业武汉卷烟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烟草企业之一,该厂前身是创建于1916年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
拥有国际一流的制丝、卷接、包装生产设备及公共配套工程和理化检测设备,是全行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7家企业之一。
规模情况卷烟年生产规模近260万箱,销售规模(含联营加工卷烟)近300万箱,是中国烟草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品牌简述主要产品是“黄鹤楼”、“红金龙”等品牌系列卷烟,与英美烟草公司合作生产“顺百利”、“茂大”、“三峡”品牌雪茄烟,是行业内少有的能同时生产烤烟型、混合型卷烟以及雪茄烟产品的企业。
其中“黄鹤楼”品牌定位于“中式卷烟经典品牌”,为“淡雅香”型品类卷烟的代表产品,2006年“黄鹤楼”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获得“中国烟草十大梦想品牌称号”,是行业成长性最好的高档卷烟品牌,被誉为中国卷烟品牌的“四大天王”之一;“红金龙”品牌2001年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名优烟,2005
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是全国三大销量过200万箱的卷烟品牌之一,被誉为中国卷烟品牌的“四小天王”之一;“顺百利”雪茄是国际知名雪茄品牌,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最高档雪茄;“茂大”雪茄起源于1899年,2004年被广大消费者评选为“中国雪茄第一品牌”。
目前的高端品牌为“黄鹤楼1916”。
以黄鹤楼品牌为代表的淡雅香品类于2008年6月6日被国家局正式鉴定为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奠基性意义。
近年效益 2008年,黄鹤楼系列销量接近40万箱,增幅居同类产品首位;企业实现税利150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7.43%。
2009年,税利实行170亿,同比增长20亿元。
二、湖北中烟形成的发展优势
湖北中烟的发展,区域文化、人文资源的烙印颇深。
但究其近年异军突起的根源,还在于个性化的创新,生态科技的利用等。
概括起来,有四个优势。
一是自主创新较具个性。
湖北中烟总经理彭明权讲过:“技术力量和文化力量,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2002年,湖北中烟思行于智,智在创新,果敢破局。
第一、精选品牌靠创新。
应对生产厂家多、品牌门类多和自我保牌的现状,湖北中烟以理念创新统一思想,围绕做大品牌做工作,拼弃了工厂多、品牌多的“留我”观念,选
准了“红金龙”和“黄鹤楼”两大品牌主导市场。
留选“黄鹤楼”品牌的价值取向,是基于历代文人经久吟诵千古名楼“黄鹤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用创新的手段请名家精心设计包装,辅以生态“天赐淡雅香”的吸味、战略性的营销,从而达到审美观、价值观和经营观的有机统一,让消费者体会品牌科技价值的同时,沉醉于它的文化附加值,从而吸引了一大批的消费群体。
品牌观念的创新,使湖北中烟很快地跨步实现了品牌起飞。
第二,联合办园重创新。
湖北中烟将技术创新作为企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
2003年起,与当地政府合资创办生态科技园。
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湖北中烟按照国家局《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企业战略和品牌发展的要求筹建成立黄鹤楼科技园。
以此作为湖北烟草工业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的重要平台,也是湖北中烟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目前,已联合20多家科研院所、近2000名社会专家的力量,构建起外延型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以原生态原料、天然本草香精香料、减害增香型薄片、个性化嘴棒、功能型产品设计和减害降焦技术为支点的关键技术创新,聚集于以全叶精选、小锅小炒、木桶增香等特色工艺为基点的核心工艺创新,变执行标准为制订标准,变制造为创造,变销售传
统消费品为营销专利集成品,累计申报各类专利390项,新增个性化工序工艺371道。
按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方针,在建立黄鹤楼科技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创建“黄鹤楼(云盘)烟叶生态园、黄鹤楼(红坪)神农百草园、黄鹤楼(柏泉)创意园”等外延科技园区,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黄鹤楼技术保障与支撑。
“十四所一室”是整合了社会及企业资源,围绕打造经典黄鹤楼,在各个细分专业领域基础上构建的中式卷烟经典品牌技术研发体系。
第三,高端品牌早创新。
2004年,武汉卷烟厂横空出世地成功推出“黄鹤楼1916”,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是传统配方理念、《本草纲目》和《茶经》的原理与先进的技术完美联手之作。
2008年,黄鹤楼淡雅香被鉴定为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中式卷烟品类构建与创新具有奠基性意义。
当前,湖北中烟的科技创新,在减害降焦等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特色工艺取得很大进展,通过加强个性化工艺技术攻关,量身定制出黄鹤楼专用制丝线,形成木桶增香、小锅小炒、全叶精选等个性化371道工序,创建精细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黄鹤楼卷烟支支经典,丝丝优质。
第四,原辅材料搞创新。
在辅助材料研究方面,坚持“人
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创新,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本草香精香料提取研究。
不仅研制出本草增香薄片,还实现本草薄片香精100%自主生产应用;针对胶水对不同材料的粘结性能,技术中心专门聘请一个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化工博士,共挑选200余种胶水开展试验,最后按照不同的材料寻找对应的胶水,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要求;研发出可调节纵向多圆嘴棒(同芯圆),嘴棒是由内外两圈组成。
外圈为高吸阻环,内圈是低吸阻芯。
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己调节内芯,形成具有对主流烟气起冷凝作用的缓冲腔;近期还成功开发太极复合嘴棒、多层网络嘴棒、分子筛嘴棒等为代表的20多种自主知识产权嘴棒;还成功将中国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工业资源,商业资源,如开发黄鹤楼养生酒、提取出天然玫瑰香精、黄鹤楼润喉糖、口香糖等一系列产品。
围绕卷烟的核心价值,成立的黄鹤楼科技园,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湖北中烟技术创新铺就了一个“黄鹤楼”品牌的传奇之路,小小一支烟,科技大舞台。
在黄鹤楼卷烟身上,汇集了农学、机械、材料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智慧,更凝聚了湖北中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
细品出滋味,细想出智慧。
向国际品牌跨越,中国卷烟“黄鹤楼”正在路上。
第五,项目管理有创新。
湖北中烟打破许多传统的体制
和思维,从转变工作作风开始,适应新要求。
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思他人之未思,行他人之未行。
在湖北中烟,每年按销售收入划拨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在专业人员研究投入的基础上,广泛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与开发,宽容失败,共担风险,成果与专利归湖北中烟公司。
几年来,已累计申报专利390项。
第六,工艺管理重创新。
好的卷烟不单单是要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要适应市场,适应消费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湖北中烟公司从2004年以来,以产品整合为核心,建立多点加工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2005年,建立以抓核心文件为主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统一工艺质量管理办法、不合格品管理办法、卷烟工艺规范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各卷烟厂工艺质量管理应遵守什么、应达到什么,应延伸什么。
在质量管理上,强调规范引导和规范操作,促进管理,并对各工序发放标准化作业手册,关键工序作业手册,可结合工厂实际,进行延伸。
建立覆盖湖北中烟各卷烟厂的信息化工艺质量平台,引入SPC质量波动控制分析评价系统。
以“过程控制、数据分析、响应市场、持续改进”为质量方针,建立质量知识库,各卷烟厂可随时调看。
二是文化氛围形成特色。
“黄鹤楼,淡雅飘香;思想力,远射光芒”。
湖北中烟以“感恩、传信、孝道”为文化之本,常思“离国际一流有多远”,其“文化危机”意识深入员工
人心。
对此,公司倡导了“思行文化”:“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此为“思”文化。
“自己的事情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沟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为“行”文化。
“行”是“思”的“落地”。
湖北中烟的企业文化,由三条脉络贯穿。
首先是感恩〃责任——湖北中烟企业文化的源泉。
其一、感恩的情结: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
天地之间,有容乃大;因果循环,感恩为圣。
其二、感恩的企业:“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从感恩出发,湖北中烟始终坚持“名牌兴业回报社会”的宗旨,努力奉献社会。
感恩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感恩出发,湖北中烟始终坚持培养员工、关怀员工、善待员工,助员工成功。
其三、感恩的员工: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从你我做起。
企业给了我们稳定的生活、和谐的氛围、发展的平台,我们感恩企业。
因为感恩,我们关爱企业、忠诚企业、奉献企业。
不同岗位,都是感恩的载体;举手投足,都是感恩的实践。
其四、经济责任公益事业: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湖北中烟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把上缴国家利税作为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充分发挥在湖北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和支柱作用,不断提升竞争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来考虑自己的利益,正是这种价值观激励着湖北中烟不断前进,在不断为国家提供利税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其五、产品责任:负责任的企业,一定要生产负责任的产品。
湖北中烟把产品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不断创新为产品提供更高的价值。
其次是和谐〃共赢——湖北中烟企业文化的追求
其一、社会和谐:“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和”在古汉语中,作为动词,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
一直以来,湖北中烟致力于深化合作,互利双赢,共创和谐营销新局面,不断提升产品链的价值。
其二、客户和谐:和为贵,谐为宝;和为本,谐为上;和为重,谐为要。
和谐就是力量,和谐创造奇迹。
凭借和谐,湖北中烟与客户一起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其三、企业和谐:在努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湖北中烟尽最大努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共建社会和谐。
并以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回馈社会,成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其四、消费和谐:“礼之用,和为贵”。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
倾听消费者的心声,
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的消费关系,湖北中烟把和谐带入社会。
再次是创新〃赶超——湖北中烟企业文化的理念
其一、思想创新:“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思想的高度测量梦想的尺度,思想的深度成就发展的速度。
思想创新支撑着湖北中烟追求卓越的理想。
其二、战略创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战略创新就是“研究明天”,它主导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未来企业的竞争环境。
卓越的企业能够及时捕捉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以更快的速度把新产品投入市场,而支撑新产品投入的基础就是流程创新。
湖北中烟以构建快速响应市场的价值链为核心,对研发、生产、营销的流程实施再造与创新。
其三、管理创新:文化无形,管理有道。
湖北中烟根据环境和自身的特殊需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最终使员工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最后是生态〃人本——湖北中烟企业文化的基石
企业是员工立身之本,员工是企业发展之基。
湖北中烟树立科学的生态人才观,营造的是一种“视正直为尊,以宽容为善,视远见为智,以敬业为荣”的人文氛围,锤炼具有“正直、宽容、远见、敬业”精神的湖北中烟人。
“做好事,做实事,做大事”,已经深入到每个湖北中烟人的骨髓。
没有做事文化,成就不了湖北中烟的今天。
在湖北中烟,人人
都想做事、敢做事、乐做事,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其最后的结果是做成事!
其一、发展以人为本:治国兴邦,人才为要;企业兴盛,人才为本。
企业由人组成集合。
企业无“人”则“止”。
湖北中烟以真诚培育员工、以真心关怀员工、以真情温暖员工。
其二、想做事:“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企业愿景照耀我们前行的方向,肩负责任推动我们自我赶超,文化氛围引导我们时时刻刻想做事、做好事。
“四自”做事规则:自己的事情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沟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其三、敢做事:“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坚定树立清晰的目标,勇敢面对困难的工作。
湖北中烟人,敢于“跳起来摘桃子”。
“四事”处事原则: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坦荡处事、谨慎行事
其四、乐做事: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企业为我,我为企业。
在工作中,湖北中烟人发掘并寻找到快乐和满足。
其五、做成事:以“四自”作规则,以“四事”为原则,湖北中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高效的管理体系下,思想变成了员工的自发行动,行动促使了企业的日新月异。
湖北中烟的特色文化,充分体现了领导者人文文化。
彭
明权是有个性的文化领军人物。
他擅长当“牧师”,注重播撒精神,传递情感,引动了员工激情和市场效应,他的成功之作在于:第一,把住了“三个关键”:即文化衔接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挖掘,管理层与员工文化的相融。
第二、做好了“三个整合”:多点文化整合,机构整合,能源整合,并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三、抓实了“三个统一”:文化出口、入口统一。
由自己的漫天游文化公司担当;文化流程统一。
让不同属地,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形象,“空中转”,让统一的文化载体和活动,“落地转”,让共同的文化内涵和元素,“心中转”。
文化行为统一。
即做工做事的“八字”企业精神。
第四、促进了“两个提高”:提高了员工情操“软实力”,提高了管理由人管制度向个人管理的“硬实力”。
这归功于企业领导者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企业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文化新构想,持续不断地完善了文化体系、切合实际地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坚定不移地壮大了文化队伍,以至让企业文化成为深入人心,自觉主动、共同习惯的员工文化,有效地落实了人人知、人人思、人人行,成为被国家局张保振副局长称赞的“企业文化领跑者”。
三是地方支持助就优势。
湖北中烟的领军人物彭明权原系武汉市委常委,熟知地方党政对企业支持的力量,精于“问道”。
任湖北中烟总经理后,巧借地方力量做大企业,做大品牌。
一方面,与地方捆绑联合打造生态科技园,举高了湖
北省落实“自主创新”的旗臶,合作研发了一系列生态性能强、有市场潜力的科技产品,并转化为市场成果。
另一方面,在主导两大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上,湖北中烟高起点地成功运作,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名人优势”。
前湖北省委书记俞振声,长期宣传“红金龙”产品,亲自带头并持续坚持吸“红金龙”香烟,带动了全省消费,率先在全国刮起了一场“红金龙”漩风。
至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仍在效法此举。
再一方面,地方党政大的活动,始终坚持为湖北中烟宣传造势,竭尽媒体或载体之能效,为其开“直通车”,给湖北中烟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是精细工作探索有效。
在武汉卷烟厂参观和交流,我们感到该厂在精细制造与管理上,有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第一,基础管理标准和制度精细。
我们在现场看到,武汉烟厂的标准和制度非常细化,而且制度的制定者就是制度的宣传员和导师。
每一项标准和制度在对应岗位都被员工所熟悉掌握和认真执行,而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留心观察车间现场展板,武汉卷烟厂的每个岗位目标和职责非常明细,让员工知道在自己岗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需达到何种结果。
第二,生产管理与制造抓得精细。
从工业公司到基层生产工厂,在生产组织调度管理、人力资源配臵、工艺技术支
持、原辅材料供应保障、职能部门服务保证等各环节,实现了流程科学优化、管理半径缩短有效、机关服务职能强化、管理效率持续提高,各项指标全面提升。
感受最深的是,从湖北中烟工业公司本部,到武汉卷烟厂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干部均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为基层工厂做好服务保障,而不是经常性的调研等。
武汉卷烟厂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比如员工教育培训和岗位管理,生产现场管理、车间考核指标分解细化考核、设备管理等。
截止到2009年底,武汉卷烟厂已全面实现创建优秀卷烟工厂10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部分指标已跃居行业前列,如实物劳动率指标、制造费用、化学需氧量、设备有效作业率指标等。
第三、设备管理标准化做的精细。
武汉卷烟厂规模较大,年产量118万箱。
拥有4条制丝生产线,32组卷包设备,1套成品高架库和1套辅料高架库。
设备数量是我厂现有设备的4倍以上,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带着这一问题,课题小组有幸与武汉卷烟厂设备方面负责人进行3个多小时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收获颇丰。
其一是设备指标情况。
该厂设备有效作业率为92%,净效率为81.5%,设备平均运行22.5小时/天。
其二是设备管理情况。
他们建立“样板”保养标准,配臵卷包设备轮保项修组3个,制丝设备轮保项修组1个,实行由操作人员、维护人员、保养人员共同完成的ABC
三级保养制。
其三是设备理念先进。
首先,中心明确。
武汉卷烟厂的一切工作都以“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品牌”为中心开展。
通过减少品牌规格辅助材料的频繁更换的影响,减少设备运行中的维护时间;通过提高预防性维护,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
其次,标准明细。
在精细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中,材料合格的判定原则以“设备”为依据,以“设备”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来判定材料的合格性。
对应各种辅料,建立相应的标准。
例如使用广泛的胶水,就专门建立了以博士为首的研发团队进行粘度实验和标准建立。
根据各种牌号材料不同的特性,使用与之匹配的胶水,并进行编号,一一对应,建立标准化实现精细化,以最大化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再次,注重互动。
该厂对设备的管理,不局限在仅要求设备提供保障,而是通过消除各节点可能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各部门、各环节、各流程良性互动,达到最大化的保障设备运行、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的目的。
这与去年我们工厂建立“设备保障质量体系”,今年拟建“设备消除隐患控制体系”的初衷相吻合,我们的管理思路也与武汉卷烟厂“自己的事情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沟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四自”行为相一致。
正是武汉卷烟厂这样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细制造的管理风格,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将标准化体系严格贯穿于工作的每个环节,才促使设备管理有条不
紊,科学规范,设备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第四,现场管理标准化体现精细。
走进武汉卷烟厂,人员精神饱满,地面整洁干净、设备整齐划一,运转正常,一条条合格的卷烟产品如流水般进入下一工序,人流、物流井然有序。
在有序的背后,靠的是管理的精细化。
武烟人注重规范。
在现场,一把螺丝刀,放在那里,怎么放;在办公室,一个基础数据,用什么单位记录,如何保存;人行过道,该走哪边,怎样走等,涉及到基础管理的规范,都按照要求进行不出错。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的确往往是最难做好的事情,也容易成为企业发展的“软肋”。
然而,武烟人做到了,还细到了极致!
武烟人注重细节。
在制丝线我们注意到,每台设备上都有一个设备维修告知牌,牌上要求详细记录当天设备故障现象、处理过程、维修结果及要求操作工注意事项等。
这样,既要求维修工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又有力的保证了交接班时信息的传递及时、沟通顺畅。
同时,设备上还有保养的标准图片,要求保养时按标准进行保养。
在卷包工段,每台卷接包机组均有信息化终端设备,规定要求每30分钟进行一次自检,并及时输入检测结果,对过程专职检验人员也是一样,这样借助信息化的固化和规范功能,及它的跟踪、记录、提醒功能,提高执行效率、减少监督成本,避免执行走样。
这些有特色和信息化的看板,使车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