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考试重点复习进程
《物理治疗学》考试大纲
![《物理治疗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3202fe0242a8956bece422.png)
《物理治疗学》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制年限:四年总学时:64 学时学分:4分制定者:针推骨伤教研室审核人:刘哨兵一、课程的性质与考试目的《物理治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每一个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康复治疗专业主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考核学生掌握物理疗法的操作技术及其熟练程度;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论考试内容:概述(物理治疗学的概念,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考试要求:1、识记物理治疗学的概念。
2、掌握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3、了解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考试内容:概述(关节活动基础,影响因素等)。
上肢关节活动技术;下肢关节活动技术;躯干活动技术;持续被动运动。
考试要求:1、掌握概述(关节活动基础,影响因素等)。
2、熟悉上肢关节活动技术;下肢关节活动技术;躯干活动技术;持续被动运动。
第三章体位转移技术考试内容:体位转移的定义、分类、基本原则、方法的选择。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四肢瘫、截瘫、脑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被动转移技术。
考试要求:1、掌握体位转移的定义、分类、基本原则、方法的选择。
2、熟悉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四肢瘫、截瘫、脑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被动转移技术。
第四章肌肉牵伸技术考试内容:牵伸的定义及分类,肌肉牵伸种类及方法,牵伸程序,临床应用。
上肢、下肢、脊柱肌肉牵伸技术。
考试要求:1、识记牵伸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肌肉牵伸种类及方法,牵伸程序,临床应用。
3、熟悉上肢、下肢、脊柱肌肉牵伸技术。
第五章关节松动技术考试内容:关节松动技术的定义、手法等级、治疗作用、临床应用、操作程序。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上肢、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考试要求:1、识记关节松动技术的概念。
物理治疗师资格考试大纲
![物理治疗师资格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4d4f2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f.png)
物理治疗师资格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物理治疗师资格考试是为了评估候选人在物理治疗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而设立的一项考试。
本考试旨在确保拥有合格资质的物理治疗师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物理治疗师资格考试的大纲,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考试内容1. 解剖学与生理学1.1 人体骨骼系统1.2 肌肉系统1.3 神经系统1.4 循环系统2. 病理学2.1 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发展机制2.2 典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3 疾病的治疗原则3. 物理疗法3.1 热疗法3.2 冷疗法3.3 电疗法3.4 光疗法3.5 机械疗法3.6 功能训练4. 治疗技术和操作4.1 理论知识4.2 操作技巧4.3 安全注意事项5. 专业道德与法律5.1 医疗伦理5.2 患者权益保护5.3 相关法律法规三、考试形式物理治疗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
1. 笔试笔试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旨在考察考生对物理治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病理学、物理疗法、治疗技术和操作、专业道德与法律等。
2. 实操实操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热疗法、冷疗法、电疗法、光疗法、机械疗法、功能训练等。
四、考试要求1. 熟悉相关学科知识考生需要全面了解解剖学与生理学、病理学、物理疗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掌握操作技巧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物理治疗手法的操作技巧,能准确、安全地进行各项物理治疗。
3. 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护患者权益,遵守医疗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
五、备考建议1. 提前规划学习时间考试大纲包含的知识点相对丰富,建议考生提前规划好学习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
2. 多练习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多做一些相关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 制作知识点总结将重要知识点整理成总结,便于查阅和复习,加深记忆。
物理因子治疗学 期末重点题型分布
![物理因子治疗学 期末重点题型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2558e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e.png)
英译中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正压顺序循环治疗sequential compress therapy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中译英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中频电疗法median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经皮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名词解释1、直流电是一种方向固定、强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应用低电压(30-80V)、小强度(小于50mA)的平稳直流电作用于人体,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
将直流电作用于人体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法( galvanization)。
直流电疗法是应用最早的电疗法之一。
用于治疗静脉血栓、慢性炎症、溃疡、骨折等有比较明确的疗效。
2、直流电离子导入电疗法是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称为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
3、功能性电刺激是使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以替代或矫正器官及肢体已丧失的功能。
4、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使用一对电极将恒定的、低强度的直流电(1~2mA)作用于特定脑区,达到调节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
5、通断比:是指脉冲电流对持续时间与脉冲间歇时间对比例。
6、占空因数: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周期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7.磁振热是采用交变磁场、生物磁振、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同步物理治疗仪。
温热导子线圈接通交流电后,一方面产生交变磁场,因磁场方向的不断变化,产生特有的非机械振动:另一方面,线圈中铁芯因涡流而产生热。
《物理治疗学》考核方案
![《物理治疗学》考核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8c84a6ff00bed5b8f31d11.png)
《物理治疗学》考核方案一、课程描述《物理治疗学》物理治疗学是康复专业本、专科学生临床课之一,是康复专业临床课中的必修课。
物理治疗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课。
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为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奠定基础,特别是以手法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是康复医学生的必读课与主干课程。
课程名称:《物理治疗学》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教学时数:理论课84学时,实验课54学时。
开课单位:临床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教研室授课对象:11级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1-2班二、考核的目的与要求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临床实际处理病人的工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更是检验《物理治疗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为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考核内容、方式、题型、时间(一)考核内容: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和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践课出勤、实验考核。
2、理论考核内容即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内容包括概论、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 技术、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传导热疗法、压力疗法、磁疗法、水疗法、冷疗法与冷冻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物理治疗处方。
(二)考核方式:《物理治疗学》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实践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
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三)考核题型:1、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践考核占20分。
2、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型题占40分,B型题占10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物理治疗学考试重点总结
![物理治疗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a4cf59cc175527072208b2.png)
物理治疗学精华知识点总结康复治疗内容: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文体疗法、职前训练、社会服务等。
物理疗法定义:研究和运用物理因子预防及治疗病、伤、残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分类:按物理性能(物理因子)分为人工物理因子(能)和自然物理因子。
人工物理因子:电、光、声、磁、力、热、冷、水。
自然物理因子:空气、日光、气候、泥、沙。
影响物理疗法的因素(1)刺激强度:剂量、时间、面积是治疗三要素;不同强度刺激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剂量大、时间长、面积广显示治疗量大,反之治疗量小:(2)应用方法:同强度刺激,使用方法不同,产生反虑亦不同,如并置与对置、移动法与固定法、接触法与非接触法。
(3)刺激部位:同一物理因子相同强度和方法作用于人体不同部位,其反应有差异,如紫外线对暴露部位与非暴露部位。
(4)个体因素:个体差异对PT作用有一定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肤色、体质、职业、心理作用、精神状态等,如白人与黑人、脑力与体力、大人与儿童等。
(5)外界环境因素:季节、气候、地区、温湿度等不同条件对理疗作用有一定影响,如冬季喜热(6)其它因素:治疗仪性能、操作者经验、人为错误等。
物理疗法适应症:PT适应证非常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炎性疾病、软组织损伤、慢性病等,最为密切的是骨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者,如偏瘫、截瘫、肌萎缩、肌力下降、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骨关节损伤、脑血管疾病、神经损伤等。
物理疗法的禁忌证: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活动性出血、高热、体质虚弱、体内有金属异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内固定)等。
有些是绝对禁忌症,有些是相对禁忌症,视情况而定。
电疗法(学)分类: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疗法:感应电、超刺激、间动电等;中频电疗法:电脑中频、调制中频电疗等:高频电疗法:超短波、微波、短波疗法等;运动疗法:又称治疗性运动、医疗体育(体疗)。
是根据病情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运动疗法的目的:最大限度恢复ADL和劳动运动能力,减少残疾和功能障碍。
物理治疗学考试重点
![物理治疗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c2588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7.png)
物理治疗学考试重点物理治疗学是以物理手段为主要手段,应用于人体疾病治疗的一门学科,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促进组织愈合、恢复功能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以下为物理治疗学的考试重点:1. 物理治疗的分类物理治疗可以分为热疗、冷疗、液体和气体疗法、电疗、光疗、声波疗法、机械治疗和运动疗法等八个方面。
2. 热疗热疗是指以各种热源作为治疗手段,如热毛巾、热水袋、红外线、超短波等,以使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升高、肌肉放松,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的目的。
3. 冷疗冷疗是通过使用冰袋、冷水浴、冰敷等手段,使局部组织温度降低,从而减少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防止肌肉收缩和肌肉酸痛。
4. 液体和气体疗法液体和气体疗法是以水和气体作为治疗手段,如温泉浴、气雾疗法、氧疗等,可以改善局部循环、帮助排毒养颜、减轻疼痛、降低炎症反应等。
5. 电疗电疗是利用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组织和神经系统,以改善组织的代谢和营养供给、放松肌肉、增加肌肉的收缩力、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等。
6. 光疗光疗是利用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激光等光源来刺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促进细胞的代谢、提高免疫力、改善循环等作用。
7. 声波疗法声波疗法是利用超声波来刺激组织,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细胞的代谢、刺激神经系统等,具有收缩功能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8. 机械治疗机械治疗是通过应用拉伸和压力来改善组织的运动、产生紧张和松弛的作用,以减轻疼痛、增加肌肉强度、促进组织修复。
9.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各种瑜伽活动和传统文化运动,增加肌肉的运动强度、改善人体姿势,对肌肉骨骼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各个系统均有正面的效应。
以上为物理治疗学的考试重点,考生可根据这些内容在复习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通过率。
物理治疗学重点
![物理治疗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df282758fb770bf78a5590.png)
1、物理治疗学:
2、物理治疗学的范畴
3、低频电疗法
4、中频电疗法
5、高频电疗法
6、直流电疗法
7、超声波疗法
8、物理治疗的作用
9、物理治疗的影响因素
10、直流电疗法的特点
11、直流电的种类
12、直流电的治疗作用
13、主电极、副电极、阳极、阴极
14、对置法、并置法
15、直流电的治疗剂量
16、直流电的基本操作方法
17、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及其特点
18、药物导入人体的途径、分布深度、数量
19、药物选择
20、离子导入的作用
21、缓冲液及溶剂的选择
22、低频电疗发的特点
23、参数及意义
24、感应电疗法的生理、治疗作用
25、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及其特点
26、生理和治疗作用
27、临床应用
28、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及其物理特性
29、治疗技术与应用
30、中频电疗的特点及其治疗作用
31、等幅中频电疗
32、作用
33、干扰电疗法
34、特点
35、治疗作用
36、操作方法及其治疗剂量分级
37、调制中频电疗法及其特点
38、调制方式
39、治疗作用
40、高频电疗法特点
41、电流作用人体的方式及其分类
42、生理治疗作用
43、安全与防护
44、短波疗法及其治疗作用
45、超短波疗法物理特性及其作用机制
46、治疗作用
47、治疗技术、操作方法
48、微波疗法、特性治疗作用
49、各种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
高考高三物理最后冲刺复习应注重六大环节
![高考高三物理最后冲刺复习应注重六大环节](https://img.taocdn.com/s3/m/f230ea847375a417866f8faa.png)
2019年高考高三物理最后冲刺复习应注重六大环节2019年高考已经进入第二轮的复习,查字典物理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2019年高考高三物理最后冲刺复习应注重六大环节,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1.预习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
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1)主动听课。
有人将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
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知道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知道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
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
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
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
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学重点
![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698df9ba0d4a7302763a90.png)
第一篇引论第一章物理疗法概说1.物理疗法的概念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
运动疗法是指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改善患者各种功能的运动方法。
理疗是指利用电、光、声、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2.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的关系它们共同目的是利用各自的技术预防残疾、最大限度地挖掘躯体或精神障碍者的潜力、恢复因伤病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
但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基本性动作和以移动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动作,后者主要是通过针对性的作业内容,达到改善精细动作和以应用动作能力为中心的日常生活能力等目的。
4.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为了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和在社区生活中生活所必须的一系列基本活动。
包括BADL(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和IAS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5.物理疗法的服务与工作内容:包括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和其他工作(作业疗法同)(1)直接服务:①评定与制定治疗计划②宣教与指导③治疗④辅助器具适用和环境改造的指导(2)间接服务:①会议②工作记录③器械和卫生管理(3)其他工作:①教学与科研②运营管理第二章作业疗法概说1.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是通过有目的的作业和行动,促进人们的健康而建立起来的治疗方法。
它是具有治疗、保健性质的专门职业。
其目的是恢复、提高、维持日常生活能力,防治障碍,调动被治疗者积极参与。
2.各种作业疗法定义的共同要点(1)治疗对象:①躯体和精神障碍者②预测有躯体和精神障碍者(2)获得主体生活能力(3)各种功能的恢复(4)运用有维持和开发作用的作业活动(5)进行治疗指导及帮助(6)医患合作3.作业疗法的特征①时重视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障碍②以许多作业活动为治疗、训练的手段③以被动治疗者的自身潜能为出发点④要按照被治疗者的实际请款及需求,提出治疗方案,充分利用促进身心康复的各种辅助和代偿方法与手段。
4.作业疗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广泛,人生各个时期的多种疾病与障碍,均可通过作业活动加以解决,帮助康复。
物理治疗学运动名解简答重点知识总结
![物理治疗学运动名解简答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c62f4a4b73f242326c5f18.png)
名解:1、凹凸定律(convex – concaverule):一个骨骼滑过另一个骨骼称为滑移,滑移的方向取决于移动面是凹面还是凸面。
若移动的关节面为凸面(凸面在凹面上滑动),滑移方向与骨骼产角运动的方向相反。
若移动的关节面为凹面,滑移的方向与骨骼产角运动的方向相同。
2、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
3、等张收缩:.....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
代谢当量(metablicequivalent,MET):是以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
可以用来评估心肺功能。
1MET=耗氧量3.5ml/(kg·min)。
METs或按音称之为“梅脱”,系指机体在坐位休息时,摄氧3.5ml/(kg.min),将此定为1个METs。
4、步行周期(gait cycle):正常行走时,从一腿迈向前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腿足跟重新着地止,为一个步行周期。
在每个步行周期中,该册下肢要经历的站立时相(stance phase)和摆动时相(swing phase),分别占整个周期的60%与40%,每个时相又可细分为几部分。
5、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是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6、共同运动(synergy):是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
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称为共同运动。
7、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机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
8、向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点与止点之间的距离缩短,称为向心性收缩,这种手术的运动学功能是加速。
医学物理治疗学知识点
![医学物理治疗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eb3e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4.png)
医学物理治疗学知识点医学物理治疗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和应用物理原理和方法来治疗疾病。
它是医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域,涵盖了多个专业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医学物理治疗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辐射治疗辐射治疗是医学物理治疗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
辐射治疗利用高能量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定向照射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和分裂。
辐射治疗有多种技术,包括传统的三维透视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调强放射治疗等。
二、医学图像学医学图像学是医学物理治疗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主要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观察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状态。
常见的医学图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三、核医学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其中,核素的选择和应用十分重要。
核医学在肿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科学和内分泌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核医学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
四、放射物理学放射物理学是医学物理治疗学的基础,研究放射性材料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放射物理学涉及辐射的物理性质、辐射剂量的测量和计算等内容。
对辐射的精确测量和计算是确保放射治疗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
五、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医学物理治疗学与工程学的结合,旨在研究和应用工程学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
在医学物理治疗学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应用包括医学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医学图像的处理和分析、生物信号的采集和处理等。
六、粒子治疗粒子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治疗技术,主要利用带电粒子(如质子和重离子)的深入射程和剂量分布特性,精确照射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粒子治疗在某些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并且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推广。
在医学物理治疗学的各个领域,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乡医学院物理治疗学考试重点
![新乡医学院物理治疗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1097c250e2524de5187e23.png)
第一章一、物理因子包括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水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牵引疗法以及其他物理因子疗法(石蜡疗法、低温疗法、压力疗法)二、运动治疗的作用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调节精神和心理三、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消炎、镇痛、抗菌、镇静与催眠、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消散粘连、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
第十四章一、运动试验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左心功能不全、可控制的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瓣膜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2、禁忌症:急性心力衰竭或未控制的心力衰竭、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的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增重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非稳定期;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急性肺动脉栓塞或梗死、全身急性炎症或传染病;下肢功能障碍,确诊或怀疑主动脉瘤;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血栓性脉管炎;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
二、心功能训练的实施1、康复方案:I 级患者活动量不受限制,可做代谢当量METs≥7的运动;II级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可做代谢当量5~7METs的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10~20分钟;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可做代谢当量2~5METs的运动,每周5~6次,每次5~10分钟,渐增至每次40分钟;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或者可做代谢当量METs<2的运动,通过适当运动,减少卧床休息带来的不利影响。
2、调整:活动心率<10次/分,次日进入下一阶段;若增加20次/分,继续进行同级别运动;若超过20或出现不良反应,则退回前一阶段。
三、肺功能训练1、呼吸训练功能:通过各种训练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换气功能,促进肺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物理治疗学知识点
![物理治疗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2218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f.png)
物理治疗学知识点物理治疗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利用物理因素对人体进行治疗和康复。
物理治疗学知识点包括了多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物理治疗学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热疗法热疗法是一种利用不同的热源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热疗法包括热敷、热毛巾敷、热疗箱和温泉疗法等。
热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肌肉疼痛和增加关节灵活性。
二、冷疗法冷疗法是利用低温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冷疗法包括冰敷、冷水浸泡和冷压疗法等。
冷疗法可以减少组织肿胀、消除炎症和麻木疼痛,并且可以用于肌肉拉伤、扭伤等损伤的康复。
三、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疗法、被动运动疗法和主被动结合运动疗法等。
运动疗法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促进康复和预防运动损伤。
四、电疗法电疗法是利用电流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电疗法包括电刺激疗法、电热疗法和电磁疗法等。
电疗法可以通过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肌肉松弛等效应实现康复治疗。
五、光疗法光疗法是利用光线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光疗法包括紫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和激光疗法等。
光疗法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杀菌和消炎等。
六、水疗法水疗法是利用水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水疗法包括温水浸泡、水射流疗法和水中运动疗法等。
水疗法可以减轻肌肉疼痛、放松紧张肌肉、改善循环和增加关节活动度。
七、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通过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按摩疗法包括经络按摩、穴位按摩和深层组织按摩等。
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和放松肌肉等效果。
总结:物理治疗学知识点涵盖了多种治疗方法和技术,热疗法、冷疗法、运动疗法、电疗法、光疗法、水疗法和按摩疗法都是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放松肌肉、改善关节灵活性等效果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笔记重点归纳总结
![物理治疗笔记重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95e9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e.png)
物理治疗笔记重点归纳总结物理治疗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医生需要记录和总结治疗的重点,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对物理治疗的笔记进行重点归纳总结。
一、物理治疗的分类物理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原理进行分类,常见的物理治疗有以下几种:1. 热疗法:包括热敷、热浴、热包等,用于缓解病痛,促进血液循环。
2. 冷疗法:包括冰敷、冷水浴、低温治疗仪器等,用于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
3. 电疗法:包括电针、电疗、电刺激等,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康复。
4. 超声波疗法: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热效应,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伤口愈合。
5. 拉伸和运动疗法:包括牵引、按摩、理疗操等,通过调整姿势和运动,改善关节运动功能。
二、物理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物理治疗应用范围广泛,但也有一些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注意。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 急慢性疼痛症状:如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神经痛等。
- 运动损伤和康复:如骨折、扭伤、肌肉拉伤等。
- 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等。
2. 禁忌症:-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 有严重肺部疾病或心脏病者。
- 孕妇和有皮肤病变的患者。
三、物理治疗的常用技术手段物理治疗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1. 热敷: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热敷患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松弛肌肉。
2. 冷敷:使用冰袋、冷湿布等冷敷患处,以减轻肿胀和炎症。
3. 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以改善神经功能和促进肌肉收缩。
4. 超声波疗法:使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热效应,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愈合。
5. 牵引疗法:通过牵引患者的身体部位,以减轻压力,缓解疼痛。
6. 按摩和理疗操:通过按摩患者的肌肉和关节,或进行理疗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松弛肌肉。
四、物理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注意事项在进行物理治疗时,医生需要进行疗效评估,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期末重点总结
![物理治疗期末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f77f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e.png)
物理治疗期末重点总结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是一门以物理手段及方法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学科。
物理治疗师通过运用运动、热疗、冷疗、按摩、电疗、超声波等物理手段,结合运动训练和功能训练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物理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理论基础物理治疗理论基础包括生物医学科学基础、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运动生理学、病理学等。
生物医学科学基础涵盖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内容,是物理治疗师理解疾病机理和应用物理手段进行治疗的基础。
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是物理治疗师了解人体构造与功能的基础,如了解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等的结构和功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如心血管、肌肉、神经、呼吸系统等的适应机制。
病理学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物理治疗师了解不同病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二、物理治疗技术1.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疗法。
主动运动疗法是指患者自己进行的运动,如各种体操、伸展动作等。
被动运动疗法是由治疗师通过施加外力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如关节被动活动、牵引、推拿等。
运动疗法能够促进肌肉活动,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恢复功能。
2. 热疗:热疗包括超声热疗、电热疗、热敷等。
超声热疗利用超声波的能量产生热效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舒缓肌肉痉挛。
电热疗通过电流作用产生热效应,可以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
热敷是通过外界热源直接加热患者身体部位,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
3. 冷疗:冷疗包括冷敷、冷水浴、冷包等。
冷疗可以减少组织代谢、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肌肉痉挛、麻醉疼痛。
4. 按摩疗法:按摩疗法可以通过对人体组织的柔软、拉伸、压迫、揉捏等手法刺激,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缓解疼痛、改善组织柔软度。
5. 电疗:电疗是指利用电流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技术。
常见的电疗技术有电针、电疗、剪刀电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理治疗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的医学相关类学科。
二、关节活动技术1.关节活动技术:利用各种方法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2.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持续被动运动(CPM)。
3.适应证:①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患者不能主动活动身体的该部分,昏迷、麻痹、完全卧床、休息、存在炎症反应,主动关节活动导致疼痛。
②主动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患者可主动收缩肌肉,有或无辅助的条件下可活动身体的该部分;肌肉较弱(低于3级)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有氧练习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
③特殊情况:身体的某一部分处于制动阶段,为保持其上下部位的关节功能,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卧床患者避免循环不良、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的降低。
禁忌证:运动破坏愈合过程;运动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运动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4.注意事项:①熟悉关节结构;②早期活动;③全范围活动;④与肌肉牵伸相结合。
5.关节挛缩:指关节周围的皮肤、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病变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三、体位转移技术1.体位转移: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2.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两平面尽可能相等;两平面的物体应稳定;两平面应尽可能靠近;椅面应有一定硬度;利用体重转移;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转移时注意安全;以最安全容易的转移方法为首选。
四、肌肉牵伸技术1.牵伸:指为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和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运用外力拉长短缩或挛缩的软组织,做轻微超过软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2.作用:①改善关节活动范围;②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③调整肌张力,提高肌肉兴奋性;④防治粘连,缓解疼痛;⑤预防软组织损伤3.挛缩: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理变化,软组织适应性短缩,造成关节活动障碍。
自我牵伸:是患者在通过治疗师的讲解后,在治疗师的指导下,独自完成的一种牵伸技术。
通常情况下,自我牵伸、主动牵伸和弹性训练互相使用。
4.适应证: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继发引起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降低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影响;预防由于制动、内外固定和失用等造成的肌力减弱以及相应组织短缩的发生。
另外,体育锻炼前后的有效牵伸,利于预防肌肉骨骼系统受损。
禁忌证:关节内外组织有感染感染、结核和肿瘤等,特别是各种炎症急性期;新发生的骨折和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骨质增生;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内;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出现剧烈疼痛;骨性因素造成的关节活动受限;挛缩或软组织短缩已经造成关节僵硬,形成了不可逆性挛缩。
此外,对于瘫痪或肌无力严重者,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保持一定的肌力,应慎用肌肉牵伸技术。
五、关节松动技术1.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师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临床用来治疗关节因力学因素导致的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
2.分级标准:根据关节在附属运动或生理运动时以疼痛还是僵硬为主。
1级: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2级: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3级: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4级: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3.治疗作用:①缓解疼痛;②改善关节活动范围;③增加本体反馈4.适应症:任何由于力学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
对进行关节活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其他不良影响。
禁忌症:关节活动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关节炎症、恶性疾病及未愈合的骨折。
5.操作程序:P97六、肌力训练技术1.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2.向心性收缩:指在肌力训练中,是肌肉产生向心性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距离缩短。
3.离心性收缩:指在肌力训练中,肌肉的起止点之间距离被动地延长,肌肉同时产生较大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
4.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传递神经冲动训练(0~1级),助力训练(1~3级):徒手辅助、滑面上辅助、滑车重锤、浮力辅助主动训练,悬吊训练(1~3级),主动训练(3级以上),抗阻训练(4级或5级),等长训练(2~5级),等速训练(3~5级)等长训练: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保持不变,也不产生关节活动,但肌肉能产生较大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
等张训练:肌肉收缩时,肌肉张力保持不变,肌纤维长度发生改变,并产生关节活动的一种训练方式。
5.肌力训练基本原则:抗阻训练原则和超量恢复原则超量恢复:是指肌肉或肌群经过适当的训练后,产生适度的疲劳。
肌肉先经过疲劳恢复阶段,然后达到超量恢复阶段。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的选择原则: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个体化6.适应症:肌肉萎缩,骨关节畸形,脊柱稳定性差,关节周围主动肌与拮抗肌不平衡,内脏下垂、尿失禁。
禁忌症:全身有严重感染和高热患者。
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如快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皮肌炎、肌炎发作期、严重肌病患者,不宜进行高强度或抗阻训练。
局部有活动性出血,不宜进行局部肌肉训练,以免加重出血形成血肿。
骨折后只行石膏外固定、骨折断端尚未形成牢固骨痂时,不宜进行等张或等速肌力训练。
注意事项:①选择正确的运动量和训练节奏;②注意调节阻力;③注意无痛训练;④对患者进行讲解和鼓励;⑤注意心血管反应;⑥避免代偿运动的出现;⑦作好详细的训练记录。
七、牵引疗法1.牵引疗法:指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面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2.治疗作用:①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和椎管容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②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序;③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利于病损组织的恢复;④增加关节活动范围;⑤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松解粘连的软组织;⑥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制动和复位作用。
3.适应症:颈椎:各型颈椎病,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轻度脊髓型但脊髓受压症状不明显。
颈椎关节功能紊乱、颈椎侧弯、后突畸形、颈椎骨折、脱位的固定。
颈部肌肉挛缩、颈椎退行性疾病、肌筋膜炎等引起的严重颈肩痛。
儿童的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
腰椎: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退行性疾患、腰椎滑脱、无并发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脊柱前凸、侧弯、后凸畸形;亦可用于腰扭伤、腰肌劳损、要背肌筋膜炎。
四肢:四肢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障碍;肌肉韧带外伤手术后软组织挛缩;关节附近烧伤后瘢痕粘连;软组织损伤化骨化(骨化性肌炎);稳定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和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恢复期。
禁忌症:颈椎:①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颈椎及其邻近组织肿瘤、结核等疾病;②颈椎活动绝对禁忌的疾病如:颈椎严重失稳,颈椎椎体骨折,颈脊髓明显受压,颈椎突出的椎间盘破碎,陈旧性颈椎外伤未痊愈这,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瘤;③牵引治疗后症状(疼痛)易加重的疾病如:颈部肌肉等周围软组织急性拉伤、扭伤、急性炎症等;严重的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妇女月经期,孕妇等;④相对禁忌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恢复期,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
腰椎:脊髓疾病、腰椎结核、肿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椎板骨折、重度骨质疏松、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出血倾向、全身显著衰弱,孕妇及经期妇女慎用。
四肢:孤星关节强直;新近骨折后;关节内及其周围的炎症或感染;关节运动或肌肉拉长时疼痛剧烈;有血肿或其他组织损伤征兆时。
八、平衡与协调1.平衡::指人体在日常活动中维持自身稳定性的能力。
包括静态平衡、自动态和他动态平衡。
平衡反应: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平衡训练的原则:①安全性;②循序渐进(支撑面积由大到小、稳定极限由大到小、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从睁眼到闭眼);③个体化原则;④综合性训练平衡训练方法:①偏瘫患者:仰卧位(桥式运动,即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端坐位-站位;②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长坐位-站位。
2.协调: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3.协调训练的原则: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②重复性训练;③针对性训练;④综合性训练。
4.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位。
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九、步行功能训练1.步行: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地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
2.步态分析(GA):利用力学概念和解剖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3.步行的条件:肌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运动控制功能。
4.基本训练:体位适应性训练、躯干和下肢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平衡协调性训练、步态训练、过障碍步行训练、辅助具步行训练等。
十、神经发育疗法1.NDT(神经发育疗法):应用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来改善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一类康复治疗技术。
2.共同特点:①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对象;②按照头-尾,近端-远端的顺序治疗。
在治疗中强调先做等长练习(如保持静态姿势),后做等张练习(如在某一姿势上做运动);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如离开姿势的运动),再练习向心性运动(如向着姿势的运动);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后掌握不对称性的运动模式。
③应用多种感觉刺激;④把治疗与日常生活活动(ADL)结合起来;3.Bobath技术:通过抑制异常姿势、病理反射或异常运动,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治疗小儿脑瘫和成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技术。
基本技术:①关键点的控制(头部,胸椎,肩胛和上肢,躯干,下肢和骨盆);②促进姿势反射(调正反射,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平衡反应);③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关节负重,位置反应,保持反应,拍打);4.Rood技术的原则:由颈部开始尾部结束;由近端向远端;由反射运动过度到随意运动;先利用外感受器后利用本体感受器;先进行两侧运动,后完成一侧运动;两侧运动后进行旋转运动;颈部和躯干先进行高难度运动,四肢先进行低难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