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钳夹操作程序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1966年Andres依据葡萄糖胰岛素的负反馈原理设计了葡萄糖钳夹技术,经过不同的静脉通路,同时输入外源性胰岛素和葡萄糖,将血糖维持在设定的稳态,该技术可对胰岛素的分泌及作用进行定量分析。
1979年DeFronzo等对该技术作了详细研究并应用于人体,从此推动了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葡萄糖钳夹技术分为高血糖葡萄糖钳夹、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及低血糖葡萄糖钳夹等不同方法。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由于其定量准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
该平台由于能很好地排除内源胰岛素及升糖因素的影响,并能同时客观地反映外源胰岛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特点,在研发新型胰岛素制剂以及仿制胰岛素产品时也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可靠方法。
在临床试验中,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是评价外源性胰岛素制剂的客观平台,该平台本身成功构建及良好维持是该技术的关键。
目前在药物研发中,使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应用该技术中加以关注。
2、关注要点2.1 成功建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条件:(1)形成稳定高胰岛素状态,达到完全抑制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的目的;(2)将血糖钳夹在正常水平,变异系数小于5%;(3)试验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被抑制,升糖激素无明显释放。
2.2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需关注如下几点:2.2.1 血浆胰岛素保持优势浓度,充分抑制肝糖输出在规定时间内,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并保持于优势浓度(一般接近100mU/L),人体内胰岛素浓度高于生理水平时肝糖输出可以被充分抑制,葡萄糖输注率(GIR)方能真实反映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率,使得客观评价胰岛素制剂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成为可能。
2.2.2 监测血糖间隔时间每5分钟监测一次静脉血糖值,根据血糖值调整葡萄糖液输注率,使受试者血糖值维持在目标值,变异系数应小于5%。
葡萄糖钳夹技术
a
13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2
4.分别于-30,-15,0分钟留取基础血 样后,一侧上肢置于一温度为50°C, 湿度为70%的恒温箱中以获得动脉化 的静脉血样,另一侧静脉通道用于 输注20%葡萄糖。
a
14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3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a
1
钳夹技术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DeFronzo RA,Tobin JP,Andres R.Am J Physiol,1979,237:E214-S223
a
2
相关背景知识
糖尿病是高度异质性疾病, 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 抵抗合并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缺陷或B-细胞分泌缺陷 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引起。
受试者应排除肝肾疾病。 试验前三天,受试对象每日至少进食250克以上
碳水化学物,维持体重稳定。
a
11
主要试剂
1、葡萄糖液:50%。 2、葡萄糖液:10%。 3、氯化钠溶液:0.9%。
a
12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1
1. 配备20%葡萄糖液:可在10%葡萄糖液 中加入50%葡萄糖混合配制。
2. 令受试者排空小便后仰卧于床,整个实 验过程中保持清醒安静状态。
a
20
一 原理及应用 1
通过持续输注外源性胰岛素 和葡萄糖,抑制内源性肝糖 产生和胰岛素分泌,达到外 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平衡 状态后,评价个体内胰岛素 对葡萄糖代谢的作用程度, 也就是胰岛素的敏感性。
a
21
二 实验仪器
1. 输液泵一台。 2. 注射泵一 台。 3. 快速血糖测定仪一台。 4. 温度控制仪一台。 5. 多功能计时秒表两个。
胰岛素钳夹实验技巧
胰岛素钳夹实验技巧胰岛素钳夹实验技巧背景介绍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钳夹实验是用来研究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的常用实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胰岛素钳夹实验的技巧,帮助你顺利进行此实验。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胰岛素钳夹实验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动物模型的选择: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动物种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如小鼠或大鼠)。
•实验仪器的准备:确保实验仪器(如钳夹仪、采血针等)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试剂的准备:准备好胰岛素溶液和其他相关试剂,确保其纯度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步骤1.动物麻醉:根据实验需要,使用适量的麻醉剂使动物处于麻醉状态,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无虞。
2.控制血糖水平:在实验开始前,测量动物的空腹血糖水平,并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如有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胰岛素注射或葡萄糖注射等)。
3.建立动脉和静脉通路:使用适当的方法建立动脉和静脉通路,以便进行胰岛素钳夹实验时的血液采样和胰岛素注射。
4.基础血样采集:在实验开始前,收集一定量的基础血样,用于后续血糖测量。
5.胰岛素注射: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定量的胰岛素注射,并确保注射技术准确。
6.钳夹实验:在胰岛素注射后,使用钳夹仪逐渐提高血糖水平,监测血糖动态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7.血样采集与血糖测量:根据实验设计,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并使用合适的方法测量血糖水平。
8.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需要进行图表展示。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胰岛素钳夹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精确:实验过程中的所有操作都需要准确、精细。
特别是胰岛素注射和钳夹操作,都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和力度的大小。
•实验时间安排:根据实验的需要和动物的特性,合理安排实验的时间和顺序,以减少动物的压力和疲劳。
•安全措施: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包括佩戴好防护手套、眼镜等,并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数据记录: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备后续分析和讨论。
正葡萄糖钳夹实验
一、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一)、历史背景 1966年Andres等根据葡萄糖一胰岛素的负反馈原理,创立了一种可定量分析胰岛
素分泌及作用的方法——葡萄糖钳夹技术。1979年De Fronzo等对该技术从理论上作了
详细的阐述,并给予技术指导,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萄糖钳夹技术根据研究 目的的不同又划分为高糖钳、正糖钳及低糖钳等不同方法。 (二)、技术原理 1、葡萄糖一胰岛素负反馈体系 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并通过增加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等方式,下调 血糖;血糖下降,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增加,促进代谢分解,加 速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作用,升高血糖。
升高,而后以较低的速度持续输注维持一定血胰岛素浓度。在静脉通道对侧前肢取血 测量血糖,每隔5min取血测量血糖一次,通过调节葡萄糖输注率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经一段时间后、血糖恒定维持于平衡状态。给胰岛素制剂后,葡萄糖输注率随着胰岛素 产生的作用变化,以此来评价胰岛素制剂的药效动力学特征。
3、正糖钳技术指标 ① 钳夹稳定状态下血糖(SSPG):SSPG需控制在正常空腹血糖±10%范围内。 ② 钳夹稳定状态下胰岛素(SSINS):较高的血浆外源性胰岛素水平才能抑制内源性肝 糖及胰岛素的生成,满足实验要求。 ③ 血糖变异系数(CVBG):钳夹实验期间CVBG可反映钳夹技术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三)、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1、避免了内源性胰岛素缺乏(如糖尿病患者)及低血糖(如胰岛素耐量试验中)对胰岛素
敏感性测定的影响。 2、将内源性干扰减至最小,增加了实验的可控性与准确性,降低了结果的变异性。 (四)、缺点 1、不同受试者的应激反应和血管紧张度等诸多因素会对稳态的建立产生一定的影响。 2、该技术复杂耗时、费用昂贵,实验中需频繁取血。 (五)、实验方法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及采血通道 在前臂静脉或正中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建立输液通道,用于输入胰岛素和葡萄糖 溶液。葡萄糖和胰岛素输注通道经三通管与静脉通道联接。采血通道由输液器、三通
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在胰岛素研究中的运用
高
正
定量检测
胰岛素分泌
来源:外源性 和胰岛素抵抗 的方法
作用:抑制内源性
血 糖
水
抑制肝糖原分解
平
技术特点
技术原理
输注外源性葡萄糖及胰岛素 葡萄糖输注率等于
打破体内葡机萄体糖的-胰葡岛萄素糖的利负用反率馈调控 调节灌注流速控制血糖稳态降低内源性 干扰
胰岛素敏感性评价的金标准
金标准 避免低血糖
评判标准
0.0 2.0
钳夹技术在胰岛素研究中的应用
钳夹的建立 样品的采集
分三步走 指标的检测
钳夹术检测不同胰岛素制剂后平均GIR-T曲线
20
注射 胰 岛 素 口服胰岛素
10
GIR (mg/kg/min)
0 0
120
240
360
480
600
Time/min
生长抑素
生理作用:促进组织生长 对胰岛素有拮抗
作用
高分泌现象:肢端肥大症、 糖尿病
低分泌现象:侏儒症、肝硬 化 脑肿瘤
生理作用:抑制生长激素、 促甲状 腺激素、胰岛素、 胰高 血糖素的分泌
药理作用:减少胰腺的内外 分泌 降低酶活性,对 胰腺细
血糖代谢 血糖稳态
血糖稳态
机体消耗葡萄糖5 g/h,是血液中含有的全部葡 萄糖的总量
10
20
GIR
血糖
8
15
6
10
4
5
2
0
0 0
-5
20
40
60
80
100
120
t (h)
钳夹建立过程中平均胰岛素及C肽的浓度-时间曲线
胰 岛 素 浓 度 (mIU. -L1) C肽 (μg.L-1)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护理
关键词 : 原发 性 高血 压 ; 糖 尿 病 ; 高胰 岛 素一 葡 萄 糖钳 夹技 术 ; 胰 岛素 抵 抗 ; 护 理 正
中 图分 类 号 :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 l 1 2 2 0 ) 7 0 1 —0 D : 0 3 7 / lz. 0 9 0 . 1 R4 3 5 B 1 0 一4 5 ( 0 9 O — 0 8 2 OI 1 . 8 0 h xz 2 0 . 7 0 8
者 的心理 疏导 , 检测 前 , 检测 目的 、 将 意义 及 可 能产 生
2 护 理
1 1 一般 资料 .
2 4例 中男 1 4例 、 1 女 0例 , 年龄 3 ~ 5
6 ( 0 1 - . 5 岁 , 质 指数 2 . 5 0 6 , 0 4. 7- 3 ) 体 _8 4 1 7 1 . 1 空腹 血 糖 (.8 4 9 ±0 1 ) . 1 mmo/ lL。2 4例 患 者 均 确 诊 为 原 发 性 高血 压 , 即收缩 压≥ 1 0mmHg和 ( ) 张 压≥ 9 4 或 舒 O
的量 和速度 , 血糖 钳 夹 在 一 个 预 定 的水 平 ; 使 同时 通
检 测 相关项 目。检测 开始 1 i 0r n内快 速 输 入 人胰 岛 a 素 溶 液( 分钟 体表 面积 8 每 OmU) 将 血糖钳 夹 在一个 , 预 先设 计 的稳定 水平 [ 血糖 值 ( . 0 . 8 mmo/ 靶 5 O ±0 2 ) l L, ] 然后 以每 分 钟 体 表 面积 4 0 mU 的 速 度维 持 至检 测结 束 。所得 数 据 通 过 计 算 机 专 用 软件 计 算 GDR,
t i / P a m i L iu n. i t / AN Xio e , 1 ja XU n e vy L A fn
葡萄糖钳夹试验注意事项
葡萄糖钳夹试验注意事项葡萄糖钳夹试验是一种用于测量血糖水平的标准化测试方法。
以下是关于葡萄糖钳夹试验的10条注意事项以及详细描述:1. 必须空腹测试:葡萄糖钳夹试验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通常是早晨最早起床后至少8-10小时内没有进食或饮水。
2. 严格遵守禁食规定:在进行试验前的前夜,受试者需遵守相关限制,如停止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摄入的食物。
3. 停止药物干扰:某些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会干扰葡萄糖钳夹试验的结果,因此在试验前应咨询医生并停用相关药物。
4. 试验需要临床监控:葡萄糖钳夹试验涉及血液抽取和胰岛素注射,因此通常需要在临床医生或合格的医学专业人员监护下进行。
5. 试验过程中需保持稳定: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保持休息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其他身体活动,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6. 准备好试验用具:进行葡萄糖钳夹试验需要一些专用器具,如血糖仪、针头、葡萄糖溶液和胰岛素溶液。
在进行试验前,确保所有必要的试验用具都已准备好。
7. 注意采集血液样本:葡萄糖钳夹试验需要抽取多次血液样本以测量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确保在采集血液时使用无菌器具,并妥善保存样本,以免污染或失误影响结果。
8. 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葡萄糖钳夹试验涉及多个步骤,包括葡萄糖注射、胰岛素注射和血液采集。
按照试验方案的指示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9. 注意副作用:葡萄糖钳夹试验中使用的胰岛素注射可引起低血糖反应,如头晕、恶心和出汗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告诉医生并接受合适的处理。
10. 结束后的观察和监测:葡萄糖钳夹试验结束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监测。
医生会根据结果评估受试者的血糖调节功能,并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摘要】目的:建立能精确测定胰岛素敏感性的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 方法: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对10名正常体质量、正常糖耐量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方法学研究. 结果:钳夹试验开始后,血浆胰岛素浓度迅速上升并维持在100 mU/L左右,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5.0 mmol/ L),试验过程中内源性胰岛素和肝糖源输出得到完全抑制,血液升糖激素浓度 (包括皮质醇和生长激素) 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上升. 钳夹稳态期,葡萄糖输注率为(11.56±1.74) mg/(kg·min). 结论: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已成功建立. 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稳态条件下,葡萄糖输注率等于机体的葡萄糖利用率,葡萄糖输注率可以作为评价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关键词】胰岛素葡萄糖钳制技术胰岛素抗药性胰岛素敏感性引言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 (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 是目前世界上公认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已在基础及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扩展应用于许多病理状态、药物或非药物防治措施的机制研究中. 建立和开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对于糖尿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此方法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且费时,国内仅有数家医院开展此技术. 我院内分泌科自2006年引进葡萄糖钳夹系统以来,根据DeFronzo等[1]所建立经典钳夹技术的原理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成功建立了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0 (男5,女5)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年龄27.0 ± 4.4 (23~37)岁,体质量指数20.3 ± 1.2 (19.2~23.2) kg/m2,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家族史,血脂谱正常,肝、肾功能及血尿酸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未服用任何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均为正常糖耐量者 (按2003年ADA标准). 试验前3 d受试者每日碳水化合物饮食不少于200 g,体质量保持稳定. 试验前向受试者解释试验的性质、目的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受试者检查前空腹12 h,早8:00到达检查室,测量身高、体质量,排空小便后清醒静卧于检查床30 min后开始试验. 先分别于受试者双侧前臂行静脉穿刺,利用三通管组成2条静脉通道. 一侧用于输注胰岛素及200 mL/L葡萄糖液 (连接于Injectomat C?IS和INCA?ST容积泵,德国Fresenius公司);另一侧用于试验中采血 (将此侧前臂置于60℃恒温仪中,以保证静脉血动脉化[2]),不采血时缓慢静滴生理盐水,采血前临时关闭输液器.钳夹开始10 min内以4 mU/(kg·min)速率输注人胰岛素溶液 (诺和灵R,40000 U/L,丹麦Novo Nordisk公司) 使血液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随后110 min内以2 mU/(kg·min)速率持续输注. 在此期间每5 min测一次静脉血糖值(BIOSEN5030血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德国),根据血糖值调整200mL/L葡萄糖液输注率,使受试者血糖值维持在5.0 mmol/L左右. 每10 min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每30 min测定血清C肽、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浓度 (化学发光法,药盒购自天津德普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试验结束时收集试验期间尿标本,测定尿糖值 (测定方法同血糖测定). 所有血标本均经离心分离血清,-80℃冰箱保存至同批测定.统计学处理:试验结束后计算各受试者试验中血糖值均数(x)、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V),计算试验中每10 min的平均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 GIR)、机体总葡萄糖利用率 (钳夹开始 20~120 min内平均GIR) 和最大葡萄糖利用率 (钳夹稳态期最后30 min平均GIR).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不同性别之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成功完成钳夹试验,检查结束后均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及其他异常反应,静脉穿刺部位未发生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显示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成功建立.2.1外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稳态形成基础血浆葡萄糖浓度为(4.26±0.39) mmol/L,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过程中,血糖稳定在(4.99±0.15)mmol/L,稳态期血糖CV为(3.09±1.29)%. 基础血清胰岛素浓度为(3.81±2.20) mU/L,钳夹试验开始后血清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于10 min时达到高峰(133.70±21.91)mU/L,随后维持在(91.57±13.86)mU/L 至试验结束. 基础血清C肽浓度为(1.92±0.34)μg/L,整个钳夹过程中C肽浓度为(1.32±0.35)μg/L,各个时点的C肽浓度与基础状态相比呈逐渐下降趋势 (图1). 钳夹稳态期与基础状态相比较,升糖激素如血皮质醇、生长激素的浓度无明显上升,且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图2).2. 2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过程中的血糖及葡萄糖输注率变化钳夹试验过程中受试者血糖浓度稳定在(4.99±0.15)mmol/L,试验开始40 min内GIR上升较快,达到 (9.45±3.17)mg/(kg·min),此后上升趋于平缓,在90~120 min时均保持在稳态 (图3). 钳夹开始20~120 min内GIR为(10.75±2.38)mg/(kg·min),稳态期GIR为(11.56±1.74)mg/(kg·min),不同性别之间GIR [男(10.53±1.57)mg/(kg·min),女(12.25±1.59)mg/(kg·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讨论1966年Andres依据糖代谢特点设计了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1979年DeFronzo等[1]对该技术作了详细研究并应用于人体,从此推动了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成为目前公认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 本研究按照DeFronzo等[1]的方法进行设计,结果显示形成稳定高胰岛素状态,达到完全抑制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的目的;血糖钳夹在正常水平,变异系数小于5%;试验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被抑制,升糖激素无明显释放,符合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成功建立的标准[1]. 正常人体内胰岛素浓度高于生理水平时肝糖输出可以被完全抑制,故钳夹试验中当达到高胰岛素稳态时外源性葡萄糖输注率 (GIR) 等于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率 (M值),此时GIR可作为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1]. 贾伟平等[3]建立扩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时稳态期胰岛素浓度为(63.00±4.86) mU/L时肝糖产生为0,故计算M值时可忽略肝糖的产生. 当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进行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时,经典试验中采用的胰岛素输注率所达到的稳态期胰岛素浓度并不能完全抑制肝糖输出[4].。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标准操作规程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标准操作规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临床常用的用于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
一、OGTT该怎么做?常于上午8~10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0h)后口服溶于300ml 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g。
从服糖第1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30min、1h、2h、3h (一般不采)分别静脉取血测血糖二、OGTT该怎用葡萄糖?有一个问题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OGTT指南所计算的葡萄糖是指无水葡萄糖,即分子量180.16的葡萄糖。
而国内通用的医用葡萄糖或者注射液很多其实是一水葡萄糖,分子量为198.17。
很多医生在做OGTT时并未注意到这个换算问题,即按照我国通用的一水葡萄糖来进行计算,理论上的成人75gOGTT试验不应该使用75g,而应该使用(75g/180.16)*198.17=82.5g!虽然用葡萄糖注射液代替葡萄糖符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有关要求,但有些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不精确(标示量的95.0%~105.0%),故不推荐用于OGTT试验。
对于体重小于43kg的青少年,需要使用公式换算减少葡萄糖的使用量,此换算只适用于75g葡萄糖的OGTT。
葡萄糖的需要量(g)=体重(kg)*1.75g葡萄糖/kg,如果计算结果超过75g,则还是使用75g的葡萄糖。
例如:某少年体重40kg,则此少年的葡萄糖需要量=40*1.75=70g。
三、如何判定OGTT结果?正常人空腹血糖在3.9-6.1mmol/L左右(不超过6.1mmol/L);餐后0.5-1小时血糖达高峰,但不超过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3.9-7.8mmol/L左右(不超过7.8mmol/L);餐后3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3.9-6.1mmol/L)。
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2h<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应用初探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应用初探杨杰;张建;魏岱林;闫晓云;冯永军;吴平霞【摘要】目的初步研究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方法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对12例正常人进行方法学的研究,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1)正常受试者在高糖钳夹开始后14 min内达到高糖目标值,并维持此水平至试验结束.(2)钳夹过程中血糖变异系数为4.6%.(3)观察到胰岛素双相分泌状态,1Ph为(256±17.89)mU/L,2Ph 为(90.52 4±7.1)mU/L,最大Ins分泌量为(116.27±11.34)mU/L.结论成功建立了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4页(P255-258)【关键词】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作者】杨杰;张建;魏岱林;闫晓云;冯永军;吴平霞【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众所周知,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缺陷是决定血糖水平变化的最为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之一,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关键环节之一。
因此,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研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指导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众多,其中,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是经典和公认的方法[1],它能全面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观察胰岛素双相分泌功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
本试验旨在初步研究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2例正常人,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33±5.8)岁,男女受试者年龄及体重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排除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及肝、肾疾病,均未使用影响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葡萄糖钳夹技术PPT精选课件
1PH =∑Ins(2,4,6,8,10 mins).
2.计算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second-phase insulin release,2PH);
2PH=∑Ins(20-150 mins)/14
3 . 最 大 胰 岛 素 分 泌 量 ( maximum secretion,INS120-150):
5
高葡萄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夹技术 的建立与应用
6
原理及应用 1
通过输注外源性葡萄糖使血糖浓度较空 腹状态迅速升高,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 对平稳的高糖状态。在这种持续的高糖 状态下,可以观察到胰岛素在糖刺激后 的快速分泌相(第一相),以及随后出 现的与高糖持续时间一致的第二相分泌, 并能测定稳态下机体最大的分泌胰岛素 的能力,从而能完整的评估胰岛B细胞的 储备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9
实验物品
1、输液管(输液泵专用)。 2、三通管3个。 3、连接管2条。 4、静脉留置针2个。 5、针筒:1ml,5ml,60ml针筒各若干个。
10
受试者准备
试验前晚8点钟后禁食,可少量饮水,早晨8点 到实验室,排空小便后仰卧。
试验前,将试验的性质、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不 良反应告知受试对象,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受试者应排除肝肾疾病。 试验前三天,受试对象每日至少进食250克以上
碳水化学物,维持体重稳定。
11
主要试剂
1、葡萄糖液:50%。 2、葡萄糖液:10%。 3、氯化钠溶液:0.9%。
12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1
1. 配备20%葡萄糖液:可在10%葡萄糖液 中加入50%葡萄糖混合配制。
葡萄糖钳夹技术
六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 术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4.分别在两侧上肢静脉留置穿刺针,以生 理盐水维持通道,以备抽血及输注胰岛 素及20%葡萄糖。 5.分别于-30,-15,0分钟留取基础血样后, 一侧上肢置于一温度为50°C,湿度为 70%的恒温箱中以获得动脉化的静脉血 样,另一侧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胰岛素及 20%葡萄糖。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4
6. 标本采集;于开始输注葡萄糖0-10分钟 内每2分钟取血测定胰岛素,以后每10 分钟取血一次,测定胰岛素。每30分钟 取血一次测定胰高糖素。实验结束后收 集实验过程中的尿液,测定尿糖含量。 7.留取部分实验中输注的葡萄糖液测定精 确的葡萄糖浓度。
结果处理 1
一) 评价B细胞功能: 1.计算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first-phase insulin release,1PH): 1PH =∑Ins(2,4,6,8,10 mins). 2.计算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second-phase insulin release,2PH); 2PH=∑Ins(20-150 mins)/14 3 . 最 大 胰 岛 素 分 泌 量 ( maximum insulin secretion,INS120-150): INS120-150=∑Ins(120-150 mins)/4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钳夹技术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DeFronzo RA,Tobin JP,Andres R.Am J Physiol,1979,237:E214-S223
相关背景知识
糖尿病是高度异质性疾病,
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 抵抗合并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缺陷或B-细胞分泌缺陷 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引起。
高胰岛素_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文章编号:0253-3626(2004)05-0615-03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汪志红1,李启富1,张素华1,刘秀容1,刘智萍1,罗四川2,黄健康1,何 军1(1.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内分泌科,重庆 400016;2.重庆市急救中心内科,重庆 400012)【摘 要】目的:建立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
方法: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对8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者进行了方法学的研究。
结果:在优势胰岛素浓度、血浆葡萄糖浓度稳定在正常空腹水平状态下,内源性胰岛素释放和肝糖产生被抑制,升糖激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糖素)无明显增高。
(2)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稳态期,葡萄糖利用率为9.25±0.25mg/(kg.min)。
结论: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已成功建立。
在外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的稳定状态下,机体葡萄糖利用率显著增加。
【关键词】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10-24Establishment of hyp 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W A N G Zhihong,et al(Depart ment of Endocri nology,College of Cli nical Medici ne,Chongqi ng Medical U 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 hyp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 for the study of insulin sensitivity in Chinese. Methods:A hyp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 was used to the study of methodology in8normal weight subjects with nor2 mal glucose tolerance.Results:(1)When a higher level of insulin was created during maintaining fasting euglycemia,the secretion of endogenous insulin and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were completely inhibited.The secretion of counter-regulatory hormones(cortisol, growth hormone and glucagon)was not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2)During the steady-state of hyp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 the glucose disposal rate was9.25±0.25mg/(kg.min)Conclusion:The hyp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in Chinese.During the steady-state of exogenous insulin and glucose metabolism,glucose utilization increased.【K ey words】Hyp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Insulin resistance;Insulin sensitivity 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葡萄糖钳夹技术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19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的建立与应用
2020/12/09
20
一 原理及应用 1
通过持续输注外源性胰岛素 和葡萄糖,抑制内源性肝糖
产生和胰岛素分泌,达到外 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平衡 状态后,评价个体内胰岛素
对葡萄糖代谢的作用程度, 也就是胰岛素的敏感性。
2020/12/09
2020/12/09
7
原理及应用 2
同时由于大部分的内源性葡萄糖生 成被抑制,外源性葡萄糖的输注率 即被认为是组织葡萄糖的利用率,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胰岛素敏感性指 数,其与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的“金 标准”-----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的 相关性较好。
2020/12/09
8
实验仪器:
1、输液泵一台。 2、快速血糖测定仪一台。 3、温度控制仪一台。 4、多功能计时秒表两个。
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2020/12/09
1
钳夹技术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DeFronzo RA,Tobin JP,Andres R.Am J Physiol,1979,237:E214-S223
2020/12/09
2
相关背景知识
糖尿病是高度异质性疾病, 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胰岛素 抵抗合并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缺陷或B-细胞分泌缺陷 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引起。
2020/12/09
14
高葡萄糖钳夹操作流程 3
5. 20%葡萄糖的输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初始剂量阶段,使血糖在14分钟内 升 高 7 . 9 mmol/L, 其 具 体 的 输 注 率 按 DeFronzo提供的体表面积经验值及实际 操作中每2分钟测得的血糖值调节。第二 阶段为维持剂量阶段,葡萄糖输注率以 实验15-150分钟内每5分钟测得的血糖值 根据负反馈原则调节,并记录调节时间。
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罗四川;李启富;黄健康;汪志红;刘秀容;张素华;舒昌达【期刊名称】《中国糖尿病杂志》【年(卷),期】2005(013)001【摘要】目的建立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应用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第一阶段胰岛素输注速率为30 mU·m-2·min-1,第二阶段为120 mU·m-2·min-1),评估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监测钳夹试验过程中循环血内源性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变化.结果(1)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第一阶段(60~90 min)和第二阶段(150~180 min)稳态血胰岛素分别维持在(46±7)mU/L和(218±27)mU/L,稳态葡萄糖利用率分别为(7.2±1.4)mg·kg-1·min-1和(13.1±1.2)mg·kg-1·min-1;(2)钳夹试验过程中,血清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FFA水平较基础值均有显著下降,而生长激素和C肽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钳夹试验过程中高浓度的胰岛素抑制了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分泌,并减少脂肪分解.【总页数】4页(P39-42)【作者】罗四川;李启富;黄健康;汪志红;刘秀容;张素华;舒昌达【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相关文献】1.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护理 [J], 向桂珍;罗涌;江玉蓉2.两步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应用及护理 [J], 刘秀容;李启富;程庆丰;刘智平3.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J], 程时武;陆菊明;杨国庆;李一君;潘长玉;翟淮伟4.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进行国产与进口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的生物等效性临床研究 [J], 张锦娟;孙飞;吴彩斌;戚瑞;任丽丽5.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J], 汪志红;李启富;张素华;刘秀容;刘智萍;罗四川;黄健康;何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糖钳夹试验操作程序
试验准备
1.开机、定标
2.取50ml注射器,配葡萄糖组:10%GS 390ml+50%GS 130ml = 20%GS 520ml
3.注射器:1ml 25个、5ml 6个、10ml 3个
4.微量泵管1个、输液器2个、套管针2个、三通2个、贴膜2个、纱布、消毒棉签
5.生化管(红管)7个:起始抽血3管(10ml)、输胰岛素10min后抽血1管(3ml)、
稳态期(21、23、25)分别抽血1管(3ml)
6.生理盐水500ml
7.诺和灵R 10ml(400U)1支
8.葡萄糖组:接输液器、排气、接三通;接感应器、置软管;开电源、起始
9.生理盐水组:从NS500ml中抽NS49ml + 血1ml + INS量;
10.点击葡萄糖钳夹软件
11.输入:Name;Weight;Euglycaemic;G-Infusion Solution 200mg/ml;G-Pump Max
500ml/h;I Max 4;I Start 4;G Utilation 4;BG-End 5;Duration180min;I 16.5ml/h
12.抽血10ml(3管),测血糖,request,计算胰岛素量
13.配置生理盐水组,1ml = 40U,0.1ml = 4U;排气,接三通;开电源、起始
14.确定输液管道通畅,先葡萄糖组,再生理盐水组
15.建立双侧静脉通道:右侧输入葡萄糖、胰岛素;左侧抽血(T60-65℃)
试验开始
1.点击confirm开始⑴
2.输注胰岛素10min整,测血糖,改胰岛素用量为8.25ml/h ⑵
3.每5分钟测血糖1次,调整葡萄糖输注量,胰岛素用量固定⑶~⒅
4.维持血糖在4.5~
5.5mmol/h
5.第19起进入稳态,第21、23、25分别抽血3ml
试验结束
1.点击结束试验,打开葡萄糖组500ml/h单独输注10min
2.保存数据,Save as …;保存图表,Save as …
3.计算M值=(G25-G19)/(Weight×Time)mg/kg.min
4.带上剩余50%葡萄糖120ml,提醒患者注意进食
5.填写胰岛素管标签,带血清管7个;生化管离心5min,倒出血清,保存至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