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上学习指导作业参考答案(1)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答案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答案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答案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抽象性和复杂性,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会遇到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些大学物理学习指导和习题详解答案。
首先,学习物理的关键是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应该先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
这些数学知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物理问题。
其次,学习物理需要注重实践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和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因此,在学习物理时,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课程,并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习题的解答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常常感到困惑。
下面将通过一些常见的物理习题,提供详细的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1. 问题:一个质点在一个力场中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3t^2+2t+1,求该质点的加速度。
解答: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而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因此,首先求出质点的速度v和加速度a。
由于x=3t^2+2t+1,对x求导得到v=6t+2。
再对v求导得到a=6。
因此,该质点的加速度为6。
2. 问题:一个质点在一个力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3m/s^2,求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答:由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物理公式x=x0+v0t+1/2at^2来求解。
其中,x0为初始位移,v0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得到x=2t+1.5t^2。
因此,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2t+1.5t^2。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在解答物理习题时,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公式和知识,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中,逐步求解出所需的物理量。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
第七章 振动【例题精选】例7-1 弹簧上端固定,下系一质量为m 1的物体,稳定后在m 1下边又系一质量为m 2的物体,于是弹簧又伸长了∆x .若将m 2移去,并令其振动,则振动周期为(A) g m x m T 122∆π= . (B) g m x m T 212∆π=. (C) g m x m T 2121∆π=. (D) g m m x m T )(2212+π=∆. [ B ] 例7-2 已知一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由图确定振子:在 s 时速度为零.在 s 时动能最大.0.5(2n +1) n = 0,1,2,… n n = 0,1,2,…例7-3 在竖直面内半径为R 的一段光滑圆弧形轨道上,放一小物体,使其静止于轨道的最低处.然后轻碰一下此物体,使其沿圆弧形轨道来回作小幅度运动.此物体的运动是否是简谐振动?为什么?答:物体是作简谐振动。
当小物体偏离圆弧形轨道最低点θ 角时,其受力如图所示. 切向分力 θs i n mg F t -= ∵θ 角很小, ∴ sin θ ≈θ牛顿第二定律给出 t t ma F = 即 22d /)(d t R m mg θθ=-θωθθ222//d d -=-=R g t 物体是作简谐振动.例7-4 在一竖直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小球,弹簧被拉长l 0 = 1.2 cm 而平衡.再经拉动后,该小球在竖直方向作振幅为A = 2 cm 的振动,试证此振动为简谐振动;选小球在正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写出此振动的数值表达式.解:设小球的质量为m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 0/l mg k =.选平衡位置为原点,向下为正方向.小球在x 处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20d /d )(t x m x l k mg =+-将 0/l mg k = 代入整理后得 0//d d 022=+l gx t x ∴ 此振动为简谐振动,其角频率为.π===1.958.28/0l g ω设振动表达式为 )cos(φω+=t A x 由题意: t = 0时,x 0 = A=2102-⨯m ,v 0 = 0,解得 φ = 0∴ )1.9c o s (1022t x π⨯=-例7-5 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子的振动.若其速度~时间(v ~t )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的初相位为 (A) π/6. (B) π/3.(C) π/2. (D) 2π/3. [ A ]g1--例7-6 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则此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A) )3232cos(2π+π=t x . (B) )3232cos(2π-π=t x . (C) )3234cos(2π+π=t x . (D) )3234cos(2π-π=t x .[ C ] 例7-7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312cos(1042π+π⨯=-t x (SI).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 = -2 c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A) s 81 (B) s 61 (C) s 41 (D) s 21 [ D ] 例7-8 在t = 0时,周期为T 、振幅为A 的单摆分别处于图(a)、(b)两种状态.若选单摆的平衡位置为坐标的原点,坐标指向正右方,则单摆作小角度摆动的振动表达式(用余弦函数表示)分别为(a) ;(b) . )212cos(π-=T t A x π )2cos(π+=Tt A x π 例7-9 一个轻弹簧在60N 的拉力下可伸长30cm ,现将以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并在它上面放一小物体,它们的总质量为4 kg .待其静止后再把物体向下拉10 cm ,然后释放.问:(1) 此小物体是停在振动物体上面还是离开它?(2) 如果使放在振动物体上的小物体与振动物体分离,则振幅A 需满足何条件?二者在何位置开始分离?解:(1) 设小物体随振动物体的加速度为a ,按牛顿第二定律有(取向下为正)ma N mg =- )(a g m N -=当N = 0,即a = g 时,小物体开始脱离振动物体,已知 A = 10 cm ,N/m 2003.0/60k ==有 50/==m k ωrad ·s -1 系统最大加速度为 52max ==A a ω m ·s -2 此值小于g ,故小物体不会离开.(2) 如使a > g ,小物体能脱离振动物体,开始分离的位置由N = 0求得x a g 2ω-==6.19/2-=-=ωg x cm 即在平衡位置上方19.6 cm 处开始分离由g A a >=2max ω,可得 2/ωg A >=19.6 cm .例7-10 、图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若这两个简谐振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为 (A) π23. (B) π. (C) π21. (D) 0. [ B ] 例7-11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方向的简谐振动,其表达式分别为)t 2cos(104x 21π/6+⨯=-, )5t 2cos(103x 22π/6-⨯=- (SI) 则其合成振动的振幅为 ,初相为 .1×10-2 m π/6A/ -【练习题】7-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φω+=t A x ,其中m 是质点的质量,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T 是振动的周期.在求质点的振动动能时,下面哪个表达式是对的:(A) )(sin 21222φωω+t A m . (B) )(cos 21222φωω+t A m . (C))sin(212φω+t kA . (D) )(cos 2122φω+t kA . [ A ] 7-2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φω+=t A x ,当时间t = T /2(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A) φωsin A -. (B) φωsin A . (C) φωcos A -. (D) φωcos A .[ B ] 7-3 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41cos(π+=t A x ω.在 t = T /4(T 为周期)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 (A) 2221ωA -. (B) 2221ωA . (C) 2321ωA -. (D) 2321ωA . [ B ] 7-4 与例7-4相同 7-5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根据此图,它的周期T =;用余弦函数描述时初相φ = .3.43 s -2π/37-6 一个弹簧振子和一个单摆(只考虑小幅度摆动),在地面上的固有振动周期分别为T 1和T 2.将它们拿到月球上去,相应的周期分别为1T '和2T '.则有(A) 11T T >'且22T T >'. (B) 11T T <'且22T T <'.(C) 11T T ='且22T T ='. (D) 11T T ='且22T T >'. [ D ] 7-7 一弹簧振子系统具有1.0 J 的振动能量,0.10 m 的振幅和1.0 m/s 的最大速率,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振子的振动频率为 .2×102 N/m 1.6 Hz 7-8 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合振动的振幅为;合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A 1 – A 2| )212cos(12π+π-=t T A A x 7-9 一单摆的悬线长l = 1.5 m ,在顶端固定点的竖直下方0.45 m 处有一小钉,如图.设摆动很小,则单摆的左右两方振幅之比A 1/A 2的近似值为 ;左右两方周期之比T 1/T 2的近似值为 .0.84 0.84·--7-10 在竖直面内半径为R 的一段光滑圆弧形轨道上,放一小物体,使其静止于轨道的最低处.然后轻碰一下此物体,使其沿圆弧形轨道来回作小幅度运动. 试证明:物体作简谐振动的周期为:g R T /2π=证明: 当小物体偏离圆弧形轨道最低点θ 角时,其受力如图所示. 切向分力 θsin mg F t -= ∵ θ 角很小, ∴ sin θ ≈θ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 t t ma F = 即 θωθθ222//d d -=-=R g t 将上式和简谐振动微分方程比较可知,物体作简谐振动. 由③知 R g /=ω 周期 g R T /2/2π=π=ω。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第一章 质点的运动本章基本要求: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
能计算质点作园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本章重点:1、已知速度和加速度及初始条件,求质点的运动方程;2、已知质点运动方程,求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的规律。
解题指导:本章的习题一般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利用微分法求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等);第二类是已知速度和加速度及初始条件利用积分法求运动方程。
第二类问题及学会用速度合成定理处理运动的矢量性和相对性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质点运动学问题的一般解题顺序为:a. 审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
b.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c. 根据所求物理量的定义列式并求解。
或根据运动的特点和题设条件列方程求解。
d. 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
第二章 牛顿运动方程本章基本要求:掌握牛顿三定律及适用条件,掌握运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质点的动力学问题。
本章重点:1、质量和力的概念以及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万有引力、弹性力和摩擦力的特点。
2、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3、练运用隔离法分析物体受力,正确列出物体受力方程,求解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解题指导:(一)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的步骤:a. 隔离出研究对象,并画出已知力;b. 画重力;c. 考察并画出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相接触处的弹性力和摩擦力。
d. 应注意:每画出一力必须能找出该力的施力物体。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主要解决二类问题: 1、 1、 已知运动求力,即已知物体的运动现象或规律(运动方程()t r r =r = r(t)),求作用于物体的外力。
一般可先求得a 后再求力。
2、 2、 已知力求力运动,即求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运动方程,这可用积分法得。
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上_---练习题册及答案(1——8)
第一章 力学的基本概念(一)第1单元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一 选择题[ A ]1. 一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I),则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时285t t s -+=刻是: (A) s 4=t ;(B) s 2=t ; (C) s 8=t ;(D) s 5=t 。
[ D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r (x,y)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A)dtdr (B) dt d r(C)dt d r (D)22)()(dt dy dt dx +[ D ]3. 某质点的运动方程x=3t-53t +6 (SI),则该质点作: (A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B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C )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D )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 C ]4.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dtdv =-k 2v t,式中k 为常数,当t=0时,初速度为0v ,则速度v 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A ) v=21 k 2t +0v ; (B ) v=-21k 2t +0v(C ) v 1=21k 2t +01v(D ) v1=-21k 2t +01v[ D ]5. 一质点从静止出发,沿半径为1m 的圆周运动,角位移θ=3+92t ,当切向加速度与合加速度的夹角为︒45时,角位移θ等于:(A) 9 rad, (B )12 rad, (C)18 rad, (D) rad[ D ]6.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s 表示路径,t 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1)dt dv =a; (2)dt dr =v; (3)dtds=v; (4)dt d v =t a ,则,(A ) 只有(1)、(4)是对的;(B ) 只有(2)、(4)是对的; (C ) 只有(2)是对的; (D ) 只有(3)是对的。
[ B ]7.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j i r 22bt at +=(其中a,b 为常量)则该质点作:(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动二 填空题1. 设质点在平面上的运动方程为r =Rcos t ωi +Rsin tωj ,R 、ω为常数,则质点运动的速度v =j t con R i t R ϖϖωωωω+-sin ,轨迹为 半径为R 的圆 。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大学物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大学物理是一门广受学生喜爱的学科,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概念,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努力来掌握。
而课后习题则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完成课后习题往往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有一本完整的课后习题答案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大学物理第四版中,课后习题是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设计的。
这些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练习。
然而,由于习题的难度和复杂性不同,学生在解答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拥有一本详细的习题答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对于大学物理第四版的课后习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1. 机械振动和波动习题:一个质点以振幅为0.2m的简谐运动在频率为5Hz的弹簧上进行,求其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答案:根据简谐运动的公式,最大速度v_max = Aω,其中A为振幅,ω为角频率。
最大加速度a_max = Aω²。
代入数据,可得到v_max = 0.2m × 2π × 5Hz ≈ 6.28m/s,a_max = 0.2m × (2π × 5Hz)² ≈ 62.8m/s²。
2. 电磁场和电磁波习题:一个半径为0.1m的圆形线圈中通有电流,求该线圈在中心处产生的磁场强度。
答案: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B = μ₀I/(2πr),其中μ₀为真空中的磁导率,I为电流,r为距离。
代入数据,可得到B = (4π × 10⁻⁷T·m/A) × I/(2π × 0.1m) ≈ 2 × 10⁻⁵T。
3. 热力学习题:一个理想气体从初始状态(P₁,V₁,T₁)经历了一个等温过程,最终达到状态(P₂,V₂,T₁),求气体对外做功。
答案:由于等温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可得到P₁V₁ = P₂V₂。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标准答案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作者:————————————————————————————————日期:2第六章 相对论【例题精选】例6-1 当惯性系S 和S ′的坐标原点O 和O ′重合时,有一点光源从坐标原点发出一光脉冲,在S 系中经过一段时间t 后(在S ′系中经过时间t ′),此光脉冲的球面方程(用直角坐标系)分别为:S 系 ; S ′系 .22222t c z y x =++ 22222t c z y x '='+'+'例6-2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1) 所有惯性系对物理基本规律都是等价的.(2) 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3) 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率都相同.(A) 只有(1)、(2) 正确. (B) 只有(1)、(3) 正确. (C) 只有(2)、(3) 正确. (D) (1)、(2)、(3)都正确. [ D ] 例6-3 经典的力学相对性原理与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有何不同?答:经典力学相对性原理是指对不同的惯性系,牛顿定律和其它力学定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指出:在一切惯性系中,所有物理定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即指出相对性原理不仅适用于力学现象,而且适用于一切物理现象。
也就是说,不仅对力学规律所有惯性系等价,而且对于一切物理规律,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例6-4 有一速度为u 的宇宙飞船沿x 轴正方向飞行,飞船头尾各有一个脉冲光源在工作,处于船尾的观察者测得船头光源发出的光脉冲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处于船头的观察者测得船尾光源发出的光脉冲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 c c 例6-5 关于同时性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 在一惯性系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不同时发生.(B) 在一惯性系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同时发生.(C) 在一惯性系同一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同时发生.(D) 在一惯性系不同地点不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一定不同时发生. [ C ] 例6-6静止的μ子的平均寿命约为 τ0 =2×10-6 s .今在8 km 的高空,由于π介子的衰变产生一个速度为v = 0.998 c (c 为真空中光速)的μ子,试论证此μ子有无可能到达地面. 证明:考虑相对论效应,以地球为参照系,μ子的平均寿命:62106.31)/(1-⨯=-=c v ττ s则μ 子的平均飞行距离: =⋅=τv L 9.46 km .μ 子的飞行距离大于高度,有可能到达地面.例6-7 两惯性系中的观察者O 和O ′以0.6 c (c 为真空中光速)的相对速度互相接近.如果O 测得两者的初始距离是20 m ,则O 相对O ′运动的膨胀因子γ= ;O ′测得两者经过时间∆t ′= s 后相遇.1.25(或5/4) 8.89×10-8例6-8 两个惯性系S 和S ′,沿x (x ′)轴方向作匀速相对运动. 设在S ′系中某点先后发生两个事件,用静止于该系的钟测出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τ0 ,而用固定在S 系的钟测出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τ .又在S ′系x ′轴上放置一静止于该系、长度为l 0的细杆,从S 系测得此杆的长度为l, 则 (A) τ < τ0;l < l 0. (B) τ < τ0;l > l 0.(C) τ > τ0;l > l 0. (D) τ > τ0;l < l 0. [ D ]例6-9 α 粒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当其质量为静止质量的3倍时,其动能为静止能量的(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 A ] 例6-10 匀质细棒静止时的质量为m 0,长度为l 0,当它沿棒长方向作高速的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得它的长为l ,那么,该棒的运动速度v = ;该棒所具有的动能E K = .c)(020lll c m - 例6-11 观察者甲以0.8c 的速度(c 为真空中光速)相对于静止的观察者乙运动,若甲携带一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质量为m 的棒,这根棒安放在运动方向上,则甲测得此棒的密度为 ;乙测得此棒的密度为 .lSm925 例6-12 根据相对论力学,动能为0.25 MeV 的电子,其运动速度约等于(A) 0.1c (B) 0.5 c (C) 0.75 c (D) 0.85 c (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电子的静能m 0c 2 = 0.51 MeV) [ C ] 例6-13 令电子的速率为v ,则电子的动能E K 对于比值v / c 的图线可用下列图中哪一个图表示? (c 表示真空中光速)OE K v /c1.0(A)OE K v /c 1.0(B)OE K v /c1.0(C)OE K v /c1.0(D)[ D ]【练习题】6-1 在某地发生两件事,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4 s ,若相对于甲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5 s ,则乙相对于甲的运动速度是(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 (4/5) c . (B) (3/5) c . (C) (2/5) c . (D) (1/5) c . [ B ] 6-2 假定在实验室中测得静止在实验室中的μ+子(不稳定的粒子)的寿命为2.2×10-6 s ,当它相对于实验室运动时实验室中测得它的寿命为1.63×10-5s .则 μ+子相对于实验室的速度是真空中光速的多少倍?为什么? 答:设μ+子相对于实验室的速度为v μ+子的固有寿命τ0 =2.2×10-6 s μ+子相对实验室作匀速运动时的寿命τ0 =1.63×10-5 s按时间膨胀公式:20)/(1/c v -=ττ移项整理得: 202)/(τττ-=c v 20)/(1ττ-=c = 0.99c则 μ+子相对于实验室的速度是真空中光速的0.99倍.6-3 在S 系中的x 轴上相隔为∆x 处有两只同步的钟A 和B ,读数相同.在S '系的x '轴上也有一只同样的钟A ',设S '系相对于S 系的运动速度为v , 沿x 轴方向, 且当A '与A 相遇时,刚好两钟的读数均为零.那么,当A '钟与B 钟相遇时,在S 系中B 钟的读数是 ;此时在S '系中A '钟的读数是 .x /v 2)/(1)/(c x v v -∆6-4 两个惯性系K 与K '坐标轴相互平行,K '系相对于K 系沿x 轴作匀速运动,在K '系的x '轴上,相距为L '的A '、B '两点处各放一只已经彼此对准了的钟,试问在K 系中的观测者看这两只钟是否也是对准了?为什么?答:没对准.根据相对论同时性,如题所述在K '系中同时发生,但不同地点(x '坐标不同)的两事件(即A '处的钟和B '处的钟有相同示数),在K 系中观测并不同时;因此,在K 系中某一时刻同时观测,这两个钟的示数必不相同. 6-5 边长为a 的正方形薄板静止于惯性系K 的Oxy 平面内,且两边分别与x ,y 轴平行.今有惯性系K '以 0.8c (c 为真空中光速)的速度相对于K 系沿x 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从K '系测得薄板的面积为 (A) 0.6a 2. (B) 0.8 a 2. (C) a 2. (D) a 2/0.6 . [ A ] 6-6 狭义相对论确认,时间和空间的测量值都是 ,它们与观察者的 密切相关.相对的 运动6-7 地球的半径约为R 0 = 6376 km ,它绕太阳的速率约为=v 30 km ·s -1,在太阳参考系中测量地球的半径在哪个方向上缩短得最多?缩短了多少? (假设地球相对于太阳系来说近似于惯性系) 答:在太阳参照系中测量地球的半径在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缩短得最多.20)/(1c R R v -=其缩短的尺寸为: ∆R = R 0- R ))/(11(20c R v --= 220/21c R v ≈∆R =3.2 cm6-8 有一直尺固定在K ′系中,它与Ox ′轴的夹角θ′=45°,如果K ′系以匀速度沿Ox 方向相对于K 系运动,K 系中观察者测得该尺与Ox 轴的夹角(A) 大于45°. (B) 小于45°. (C) 等于45°.(D) K ′系沿Ox 正方向运动时大于45°,K ′系沿Ox 负方向运动时小于45°. [ A ]6-9 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A) 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B) 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的. (C) 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一切惯性系中也是同时发生的. (D) 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作匀速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只时钟比与他相对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 [ C ] 6-10 观察者甲以 0.8c 的速度(c 为真空中光速)相对于静止的观察者乙运动,若甲携带一质量为1 kg 的物体,则甲测得此物体的总能量为 ;乙测得此物体的总能量为 .9×1016 J 1.5×1017 J 6-11 一个电子以0.99 c 的速率运动,电子的静止质量为9.11×10-31 kg ,则电子的总能量是 J ,电子的经典力学的动能与相对论动能之比是 .5.8×10-13 8.04×10-2 6-12 一匀质矩形薄板,在它静止时测得其长为a ,宽为b ,质量为m 0.由此可算出其面积密度为m 0 /ab .假定该薄板沿长度方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v 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再测算该矩形薄板的面积密度则为(A) ab c m 20)/(1v - (B) 20)/(1c ab m v - (C) ])/(1[20c ab m v - (D) 2/320])/(1[c ab m v - [ C ] 6-13 一体积为V 0,质量为m 0的立方体沿其一棱的方向相对于观察者A 以速度v 运动.观察者A 测得其密度是多少?为什么? 答:设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以x 0,y 0,z 0表示,观察者A 测得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201c x x v -=,0y y =,0z z =. 相应体积为 2201cV xyz V v -==∵质量 2201cm m v -=故相应密度为 V m /=ρ2222011/cV c m v v --=)1(2200c V m v -=6-14 质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当其动能为静止能量的4倍时,其质量为静止质量的(A) 4倍. (B) 5倍. (C) 6倍. (D) 8倍. [ B ]。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赵近芳)自测题答案10
自测题10一、选择题1.(D ) 利用菲涅耳半波带法sin 2a kλϕ=,由题意,则3=32sin 2sin 30a k λλλϕ==⨯⨯︒。
2.(D )中央明纹的线宽度为02x f a λ∆=,若单缝宽度变为原来的32,入射光波长变为原来的34,则03142322x f f x a a λλ∆===∆。
3.(C )中央明纹的线宽度为02x f a λ∆=,当a 稍稍变宽,0x ∆变小,即中央衍射条纹变窄;根据几何光学成像原理规律,沿主光轴入射的平行光应会聚于焦平面的焦点处,所以,只要透镜位置不动,缝上下平移对衍射条纹没有影响。
4.(B )光栅公式为:()sin a b k ϕλ+= 0,1,2,k =±±,从公式可以看出,光栅常数愈大,明条纹级数愈多,所以应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
5.(A )光栅公式()sin a b k ϕλ+= 0,1,2,k =±±,当()a b +与a 有简单整数比时,将出现缺级现象,所以排除(B )、(C )选项,因为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在每缝衍射的暗纹上,则()a b a+为偶数,所以选择(A )选项。
6.(E ) 光强为0I 的自然光通过偏振片1P 后光强为012I I '=,由题意,偏振光再通过偏振片2P 后光强为22001cos cos 303/82I I I I α'==︒=。
7.(B )设第二个偏振片与第一个偏振片的夹角为θ,则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012I I =,根据马吕斯定律,光通过第二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22021cos cos 2I I I θθ==,光通过第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2222200322cos (90)sin sin cos sin 228I I I I I θθθθθ=-=== 依题意可知:2003sin 288I I I θ==,所以2sin 21θ=,得到:45θ=。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杨晓峰版)(一)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杨晓峰版)(一)引言概述:大学物理课后习题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的重要方式,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困惑和难题,缺乏习题答案的指导。
本文将为大学物理课后习题提供杨晓峰版的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正文:一、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在惯性参照系中,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摩擦力、空气阻力等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常见原因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 * 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但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论物体的质量大小都相等4. 动量守恒定律- 系统内外力合为零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常见的碰撞形式5. 动能定律- 物体的动能是其质量和速度的函数- 动能的转化和守恒是物体运动中能量转化的重要现象- 动能可以通过速度的增加和物体质量的改变来调节二、热学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状态可以用压强、体积和温度来描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系统内外能量之和为零时,系统的能量守恒- 系统对外做功或从外界得到热量时,系统内部能量发生变化- 系统对外做负功或向外界释放热量时,系统内部能量减小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系统在自发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 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4. 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回到原始状态-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论上的完全可逆循环- 卡诺循环的效率与工作物质的特性和温度有关5. 热传导- 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的传递现象- 热传导遵循热量从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递规律-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热导率和温度差异总结:本文提供了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的答案,重点涵盖了力学和热学的知识点。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
第三章 功和能【例题精选】*例8-1 一个质点同时在几个力作用下的位移为: k j i r 654+-=∆ (SI),其中一个力为恒力k j i F 953+--= (SI),则此力在该位移过程中所作的功为(A) -67 J (B) 17 J (C) 67 J (D) 91 J [ C ] 例8-2 当重物减速下降时,合外力对它做的功(A) 为正值. (B) 为负值.(C) 为零. (D) 先为正值,后为负值. [ B ] 例8-3 质量m =1 kg 的物体,在坐标原点处从静止出发在水平面内沿x 轴运动,其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合力大小为F =3+2x (SI),那么,物体在开始运动的3 m 内,合力所作的功W = ;且x =3 m 时,其速率v = .18 J 6 m/s例8-4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 1的木块A 相接,A 又与质量为m 2的木块B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整个系统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在以不变的力F 向右拉m 2,使m 2自平衡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求木块A 、B 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速度,以及此过程中绳的拉力T 对m 1所作的功. 解:设弹簧伸长x 1时,木块A 、B 所受合外力为零,即有: F -kx 1 = 0 x 1 = F /k 设绳的拉力T 对m 2所作的功为W T 2,恒力F 对m 2所作的功为为W F ,木块A 、B 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速度为v ,弹簧在此过程中所作的功为W K . 对m 1、m 2系统,由动能定理有 W F +W K =221)(21v m m + ① 对m 2有 W F +W T 2=2221v m 而 W K =k F kx 221221-=-, W F =Fx 1=kF 2 代入①式可求得 )(21m m k F +=v由②式可得+-=F T W W 22221v m ])(21[2122m m m k F +--=)(2)2(21212m m k m m F ++-= 例8-5 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j t b i t a r ωωsin cos +=(SI)式中a 、b 、ω是正值常量,且a >b .(1) 求质点在A 点(a ,0)时和B 点(0,b )时的动能;(2 )求质点所受的合外力F 以及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F 的分力x F 作的功.解:(1) 位矢 j t b i t a r ωωsin cos += (SI) t a x ωc o s=, t b y ωsin =xt a t x x ωωsin d d -==v , t b ty ωωc o s d dy -==v 在A 点(a ,0) ,1cos =t ω,0sin =t ω E KA =2222212121ωmb m m y x =+v v 在B 点(0,b ) ,0cos =t ω,1sin =t ω E KB =2222212121ωma m m y x =+v v (2) j ma i ma F y x +==j t mb i t ma ωωωωsin cos 22--由A →B ⎰⎰-==020d cos d a a x x x t a m x F W ωω=⎰=-022221d a ma x x m ωω 例8-6 质量为m 的汽车,在水平面上沿x 轴正方向运动,初始位置x 0=0,从静止开始加速.在其发动机的功率P 维持不变、且不计阻力的条件下,证明:在时刻t 其速度表达式为:m Pt /2=v . 证明: 由P =F v 及F =ma ,P =ma v 代入 t a d d v = P =tm d d v v 由此得P d t =m v d v ,两边积分,则有⎰⎰=t t m t P 00d d v v ∴ 221v m Pt = ∴ m Pt /2=v 例8-7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现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离地面高度为2R 处.以地球和物体为系统,若取地面为势能零点,则系统的引力势能为 ;若取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则系统的引力势能为 .(G 为万有引力常量)R GmM 32 RGmM 3- 例8-8 有人把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举高h 时,物体获得速度v ,在此过程中,若人对物体作功为W ,则有mgh m W +=2/2v ,这可以理解为“合外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与势能的增量之和”吗?为什么?答:W 并不是合外力所作的功.因为物体所受的力除了人的作用力F 外,还有重力P =mg , 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则可写为221v m mgh Fh =- 即 021)(2+=-v m h P F 所以 mgh m Fh W +==221vW 是人对物体所作的功,而不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作的功.例8-9 对功的概念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1) 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2) 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A) (1)、(2)是正确的. (B) (2)、(3)是正确的.(C) 只有(2)是正确的. (D) 只有(3)是正确的. [ C ]例8-10 一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μ = 0.20,斜面固定,倾角α = 45°.现给予物体以初速率v 0 = 10 m/s ,使它沿斜面向上滑,如图所示.求:物体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h ;该物体达到最高点后,沿斜面返回到原出发点时的速率v .解:(1)根据功能原理,有 mgh m fs -=2021v ααμαμsin cos sin mgh Nh fs ==mgh m mgh -==2021ctg v αμ )ctg 1(220αμ+=g h v =4.5 m (2) 根据功能原理有fs m mgh =-221v αμc t g 212m g h m g h m -=v []21)ctg 1(2αμ-=gh v =8.16 m/s【练习题】3-1 质量为10kg 的质点在力F =(7+5x )i(SI)的作用下沿x 轴从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 从x =0到x =10 m 的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为 .质点末态的速度为 .320J 8 m/s3-2 对于一个物体系来说,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A) 合外力为0. (B) 合外力不作功.(C) 外力和非保守内力都不作功. (D) 外力和保守内力都不作功. [ C ] 3-3 速度为v 的子弹,打穿一块不动的木板后速度变为零,设木板对子弹的阻力是恒定的.那么,当子弹射入木板的深度等于其厚度的一半时,子弹的速度是(A) v 41. (B) v 31. (C) v 21. (D) v 21. [ D ] 3-4 如图所示,小球沿固定的光滑的1/4圆弧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圆弧半径为R ,则小球在A 点处的切向加速度a t = ,小球在B 点处的法向加速度a n = .g 2g3-5 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物.当弹簧伸长x 0,重物在O 处达到平衡,取重物在O 处时各种势能均为零,则当弹簧长度为原长时,系统的重力势能为 ;系统的弹性势能为 .(答案用k 和x 0表示) 20kx 2021kx -3-6 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运动,近地点为A ,远地点为B .A 、B 两点距地心分别为r 1 、r 2 .设卫星质量为m ,地球质量为M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卫星在A 、B 两点处的万有引力势能之差E PB - E P A =;卫星在A 、B 两点的动能之差E PB -E PA = . 2112r r r r GMm - 2121r r r r GMm - *3-7 设两个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力是排斥力,其大小与粒子间距离r 的函数关系为3r k f =,k 为正值常量,试求这两个粒子相距为r 时的势能(设相互作用力为零的地方势能为零)。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
第八章 波动【例题精选】例8-1 如图,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波速u = 20 m/s 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A 点的振动方程为 t y π⨯=-4c o s 1032(SI). (1) 以A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2) 以距A 点5 m 处的B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解:(1) 坐标为x 点的振动相位为 )]/([4u x t t +π=+φω )]/([4u x t +π=)]20/([4x t +π=波的表达式为 )]20/([4cos 1032x t y +π⨯=- (SI)(2) 以B 点为坐标原点,则坐标为x 点的振动相位为 ]205[4-+π='+x t t φω (SI) 波的表达式为 ])20(4cos[1032π-+π⨯=-xt y (SI) 例8-2已知波长为λ 的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x = λ /4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ut A y ⋅π=λ2cos(SI)(1) 写出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2) 画出t = T 时刻的波形图.解:(1) 如图A ,取波线上任一点P ,其坐标设为x ,由波的传播特性,P 点的振动落后于λ /4处质点的振动.波的表达式 )]4(22cos[x utA y -π-π=λλλ)222cos(x ut A λλπ+π-π= (SI) (2) t = T 时的波形和 t = 0时波形一样. t = 0时)22cos(x A y λπ+π-=)22cos(π-π=x A λ 按上述方程画的波形图见图B .例8-3 某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2 s ,振幅为0.06 m ,t = 0 时刻,质点恰好处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求:(1) 该质点的振动方程; (2) 此振动以波速u = 2 m/s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形成的一维简谐波的波动表达式,(以该质点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3) 该波的波长.解:(1) 振动方程 )22c o s (06.00π+π=ty )c o s (06.0π+π=t (SI) (2) 波动表达式 ])/(cos[06.0π+-π=u x t y ])21(cos[06.0π+-π=x t (SI)(3) 波长 4==uT λ mABxuOxPxλ/4 u图A例8-4 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向传播,波动表达式为 ]4/)/(cos[π+-=u x t A y ω,则 x 1 = L 1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 x 2 = -L 2 处质点的振动和x 1 = L 1 处质点的振动的相位差为 φ2 - φ1 = . ]4/)/(cos[11π+-=u L t A y ωuL L )(21+ω例8-5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37.0125cos(025.0x t y -= (SI),其波速u = ;波长λ = .338 m/s 17.0 m例8-6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bx at A -,(a 、b 均为正值常量),则波长为 ;波沿x轴传播的速度为 .2π / b a /b例8-7 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2c o sλνx t A y -π=.在t = 1 /ν 时刻,x 1 = 3λ /4与x 2 = λ /4二点处质元速度之比是 (A) -1. (B)31. (C) 1. (D) 3. [ A ] 例8-8 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速u = 0.5 m/s . 求:原点O 的振动方程. 解:由图,λ = 2 m , 又 ∵u = 0.5 m/s ,∴ ν = 1 /4 Hz , T = 4 s .题图中t = 2 s =T 21.t = 0时,波形比题图中的波形倒退λ21,见图.此时O 点位移y 0 = 0(过平衡位置)且朝y 轴负方向运动,∴ π=21φ )2121c o s (5.0π+π=t y (SI) 例8-9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的振幅A = 10 cm ,波的角频率ω = 7π rad/s.当t = 1.0 s 时,x = 10cm 处的a 质点正通过其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而x = 20 cm 处的b 质点正通过y = 5.0 cm 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设该波波长λ >10 cm ,求该平面波的表达式. 解:设平面简谐波的波长为λ,坐标原点处质点振动初相为φ,则波的表达式可写成 )/27c o s(1.0φλ+π-π=x t y (SI) t = 1 s 时 0])/1.0(27cos[1.0=+π-π=φλy因此时a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故 π=+π-π21)/1.0(27φλ ① b 质点正通过y = 0.05 m 处向y 轴正方向运动,应有05.0])/2.0(27cos[1.0=+π-π=φλy且 π-=+π-π31)/2.0(27φλ ②由①、②两式联立得 λ = 0.24 m 3/17π-=φx (m)y (m) 0u0.5 12t = 0 -1∴ 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31712.07cos[1.0π-π-π=x t y (SI) 例8-10 图示一简谐波在t = 0时刻与t = T /4时刻(T 为周期)的波形图,则o处质点振动的初始相位为 ;x 1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π /2 )22cos(1π-π=t T A y x 例8-11 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0 时刻的波形图,设此简谐波的频率为250Hz ,且此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向下,求:(1) 该波的表达式;(2) 在距原点O 为100 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与振动速度表达式.解:(1) 由P 点的运动方向,可判定该波向左传播.原点O 处质点,t = 0 时φcos 2/2A A =, 0sin 0<-=φωA v所以 4/π=φ O 处振动方程为 )41500c o s (0π+π=t A y (SI) 由图可判定波长λ = 200 m ,故波动表达式为]41)200250(2cos[π++π=x t A y (SI) (2) 距O 点100 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45500cos(1π+π=t A y振动速度表达式是 )45500cos(500π+ππ-=t A v (SI)例8-12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 B ] 例8-13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 1Tt x A y +π=λ,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固定端.设反射时无能量损失,求:(1) 反射波的表达式 (2) 合成的驻波的表达式.解:(1) 反射点是固定端,所以反射有相位突变π,且反射波振幅为A ,因此反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2π+-π=T t x A y λ(2) 驻波的表达式是 21y y y += )21/2c o s ()21/2c o s (2π-ππ+π=T t x A λ 例8-14 如果入射波的表达式是)//(2cos 1λx T t A y +=π,在x = 0处发生反射后形成驻波,反射点为波腹.设反射后波的强度不变,则反射波的表达式y 2 = ; 在x = 2λ /3处质点合振动的振幅等于 .)(2cos λxT t A -π A/4例8-15 在固定端x = 0处反射的反射波表达式是)/(2cos 2λνx t A y -π=. 设反射波无能量损失,那么入射波的表达式是y 1 = ;形成的驻波的表达式是y = .])/(2cos[π++πλνx t A )212cos()21/2cos(2π+ππ+πt x A νλ例8-16 驻波表达式为t x A y ωλcos )/2cos(2π=,则2/λ-=x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该质点的振动速度表达式是 .t A y ωcos 21-= t A ωωsin 2=v例8-17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C)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 B ]【练习题】8-1 一横波沿绳子传播,其波的表达式为: )2100c o s(05.0x t y π-π= (SI) (1) 求此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2) 求绳子上各质点的最大振动速度和最大振动加速度. (3) 求x 1 = 0.2 m 处和x 2 = 0.7 m 处二质点振动的相位差.解:(1) 已知波的表达式为)2100cos(05.0x t y π-π= 与标准形式)/22cos(λνx t A y π-π= 比较得A = 0.05 m , ν = 50 Hz , λ = 1.0 m u = λν = 50 m/s(2) 7.152)/(max max =π=∂∂=A t y νv m /s 322max 22max 1093.44)/(⨯=π=∂∂=A t y a ν m/s 2 (3) π=-π=∆λφ/)(212x x ,二振动反相8-2 一平面简谐波,其振幅为A ,频率为ν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设t = t 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则x =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A) ]21)(2cos[0π++π=t t A y ν. (B) ]21)(2cos[0π+-π=t t A y ν.(C) ]21)(2cos[0π--π=t t A y ν. (D)])(2cos[0π+-π=t t A y ν. [ B ]8-3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dx bt A y -=,(b 、d 为正值常量),则此波的频率ν = ;波长λ = . b / 2π 2π / dx8-4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动表达式为)2/cos(2.0x t y ππ-= (SI),则波速u = ;x = -3 m 处媒质质点的振动加速度a 的表达式为 .2 m/s )23cos(2.02x t a π+ππ-= (SI) 8-5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其振幅和角频率分别为A 和ω ,波速为u ,设t =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1) 写出此波的表达式.(2) 求距O 点为λ/8处质点的振动方程.(3) 求距O 点为λ/8处质点在t = 0时的振动速度. 解:(1) 以O 点为坐标原点.由图可知,该点振动初始条件为0cos 0==φA y , 0s i n 0<-=φωA v 所以 2/π=φ 波的表达式为]2/)/(c o s [π+-=u x t A y ωω(2) 8/λ=x 处振动方程为]2/)8/2(cos[ππ+-=λλωt A y )4/cos(π+=t A ω (3) )2//2sin(/d d ππ+--=λωωx t A t yt = 0,8/λ=x 处质点振动速度 ]2/)8/2sin[(/d d ππ+--=λλωA t y 2/2ωA -= 8-6 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则B 点的振动方程为 (A) ])/(cos[0φω+-=u x t A y . (B) )]/([cos u x t A y +=ω.(C) })]/([cos{0φω+-=u x t A y . (D) })]/([cos{0φω++=u x t A y . [ D ] 8-7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24(cos x t A y +π= (SI). (1) 求该波的波长λ ,频率ν 和波速u的值; (2) 写出t = 4.2 s 时刻各波峰位置的坐标表达式,并求出此时离坐标原点最近的那个波峰的位置. 解:(1) 由波数 k = 2π / λ 得波长 λ = 2π / k = 1 m由 ω = 2πν 得频率 ν = ω / 2π = 2 Hz 波速 u = νλ = 2 m/s(2) 波峰的位置,即y = A 的位置.由 1)24(c o s=+πx t 有 π=+πk x t 2)24( ( k = 0,±1,±2,…) 解上式,有 t k x 2-=. 当 t = 4.2 s 时, )4.8(-=k x m . 所谓离坐标原点最近,即| x |最小的波峰.在上式中取k = 8, 可得 x = -0.4 的波峰离坐标原点最近.8-8 与例8-3相同8-9 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若如图P 1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1φν+π=t A y ,则P 2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与P 1点处质点振动状态相同的那些点的位置是 .])(2cos[212φλν++-π=L L t A y λk L x +-=1 ( k = ± 1, ± 2, …)xuOyxOP 1 P 2 L 1 L 28-10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A)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B)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C) 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 D ] 8-11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 C ] 8-12 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λνx t A y -π=, 而另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负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2λνx t A y +π=, 求:(1) x = λ/4 处介质质点的合振动方程; (2) x = λ/4 处介质质点的速度表达式.解:(1) x = λ /4处 )2/2cos(1ππ-=t A y ν , )2/2cos(22ππ+=t A y ν∵ y 1,y 2反相 ∴合振动振幅A A A A s =-=2, 合振动的初相φ 和y 2的初相一样为π21. 合振动方程 )2/2c o s(ππ+=t A y ν (2) x = λ /4处质点的速度 )2/ 2sin(2/d d v πππ+-==t A t y νν)2cos(2π+ππ=t A νν8-13 在绳子上传播的平面简谐入射波表达式为)2cos(1λωxt A y π+=,入射波在x = 0处绳端反射,反射端为自由端.设反射波不衰减,证明形成的驻波表达式为:t xA y ωλcos )2cos(2π=证明:入射波在x = 0处引起的振动方程为 t A y ωcos 10=,由于反射端为自由端,所以反射波在O 点的振动方程为 t A y ωcos 20=∴ 反射波为 )2c o s (2λωxt A y π-=驻波方程21y y y +=)2cos(λωx t A π+=)2cos(λωx t A π-+t x A ωλcos )2cos(2π= 8-14 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在x 轴上的位置为S 1和S 2,其间距离为d = 30 m ,S 1位于坐标原点O .设波只沿x 轴正负方向传播,单独传播时强度保持不变.x 1 = 9 m 和x 2 = 12 m 处的两点是相邻的两个因干涉而静止的点.求两波的波长和两波源间最小相位差.解:设S 1和S 2的振动相位分别为φ 1和φ 2.在x 1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2[]2[1112λφλφx x d π---π-π+=)12(K 即 π+=-π--)12(22)(112K x d λφφ ① 在x 2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2[]2[2122λφλφxx d π---π-π+=)32(K即 π+=-π--)32(22)(212K x d λφφ ②②-①得 π=-π2/)(412λx x 6)(212=-=x x λ m由① π+=-π+π+=-)52(22)12(112K x d K λφφ当K = -2、-3时相位差最小π±=-12φφ。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
第四章动量、角动量【例题精选】例4-1一质量为1 kg 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μ 0=0.20,滑动摩擦系数μ=0.16,现对物体施一水平拉力F =t+0.96(SI),则2秒末物体的速度大小v = .2秒末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 .0.89 m/s1.39 m/s 2 例4-2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m A >m B )、速度分别为A v 和B v(v A > v B )的两质点A 和B ,受到相同的冲量作用,则 (A) A 的动量增量的绝对值比B 的小. (B) A 的动量增量的绝对值比B 的大. (C) A 、B 的动量增量相等.(D) A 、B 的速度增量相等.[ C ] *例4-3质量为m 的质点,以不变速率v 沿图中正三角形ABC 的水平光滑轨道运动.质点越过A 点时,轨道作用于质点的冲量的大小为 (A) m v (B)2m v(C)3m v (D) 2m v [ C ]例4-4一人用恒力F推地上的木箱,经历时间∆t 未能推动木箱,此推力的冲量等于多少?木箱既然受了力F的冲量,为什么它的动量没有改变?答:推力的冲量为t F ∆.动量定理中的冲量为合外力的冲量,此时木箱除受力F外还受地面的静摩擦力等其它外力,木箱未动说明此时木箱的合外力为零,故合外力的冲量也为零,根据动量定理,木箱动量不发生变化. 例4-5如图,用传送带A 输送煤粉,料斗口在A 上方高h =0.5 m 处,煤粉自料斗口自由落在A 上.设料斗口连续卸煤的流量为q m =40 kg/s ,A 以v =2.0 m/s 的水平速度匀速向右移动.求装煤的过程中,煤粉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计相对传送带静止的煤粉质重) 解:煤粉自料斗口下落,接触传送带前具有竖直向下的速度gh 20=v设煤粉与A 相互作用的∆t 时间内,落于传送带上的煤粉质量为 t q m m ∆=∆设A 对煤粉的平均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写分量式:0-∆=∆v m t f x )(00v m t f y ∆--=∆将t q m m ∆=∆代入得v m x q f =,0v m y q f =∴14922=+=y x f f f Nf与x 轴正向夹角为α = arctg (f x / f y ) = 57.4°由牛顿第三定律煤粉对A 的作用力f ′= f = 149 N ,方向与图中f相反.hAvAxyαf y ∆tt f ∆f x ∆t例4-6在水平冰面上以一定速度向东行驶的炮车,向东南(斜向上)方向发射一炮弹,对于炮车和炮弹这一系统,在此过程中(忽略冰面摩擦力及空气阻力) (A) 总动量守恒.(B) 总动量在炮身前进的方向上的分量守恒,其它方向动量不守恒.(C) 总动量在水平面上任意方向的分量守恒,竖直方向分量不守恒.(D) 总动量在任何方向的分量均不守恒. [ C ] 例4-7质量为M =1.5 kg 的物体,用一根长为l =1.25 m 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今有一质量为m =10 g 的子弹以v 0=500 m/s 的水平速度射穿物体,刚穿出物体时子弹的速度大小v =30 m/s ,设穿透时间极短.求: (1) 子弹刚穿出时绳中张力的大小; (2) 子弹在穿透过程中所受的冲量. 解:(1) 因穿透时间极短,故可认为物体未离开平衡位置.因此,作用于子弹、物体系统上的外力均在竖直方向,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令子弹穿出时物体的水平速度为v '有m v 0 =m v +M v 'v '=m (v 0 -v )/M=3.13 m/s T=Mg+M v 2/l=26.5 N(2) s N 7.40⋅-=-=∆v v m m t f (设0v方向为正方向)负号表示冲量方向与0v方向相反.例4-8如图所示,质量M = 2.0 kg 的笼子,用轻弹簧悬挂起来,静止在平衡位置,弹簧伸长x 0 = 0.10 m ,今有m = 2.0 kg 的油灰由距离笼底高h = 0.30 m 处自由落到笼底上,求笼子向下移动的最大距离. 解:油灰与笼底碰前的速度gh 2=v 0/x Mg k =碰撞后油灰与笼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V M m m )(+=v ①油灰与笼一起向下运动,机械能守恒,下移最大距离∆x ,则x g m M kx V m M x x k ∆∆++++=+)(21)(21)(2120220② 联立解得:3.0)(20222020=+++=∆m M M hx m Mx m x M mx m 例4-9假设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圆周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A) 角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B) 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C)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D)角动量守恒,动量也守恒. [ A ] *例4-10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卫星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为A 和B .用L 和E K分别表示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及其动能的瞬时值,则应有 (A) L A >L B ,E KA >E kB (B) L A =L B ,E KA <E KB(C) L A =L B ,E KA >E KB (D) L A <L B ,E KA <E KB [ C ]Mm0v【练习题】4-1一颗子弹在枪筒里前进时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t F 31044005⨯-=(SI)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率为300 m/s .假设子弹离开枪口时合力刚好为零,则子弹在枪筒中所受力的冲量I = ;子弹的质量m = .0.6 N·s 2 g 4-2如图,两个长方形的物体A 和B 紧靠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已知m A =2 kg ,m B =3 kg .现有一质量m =100g 的子弹以速率v 0=800 m/s 水平射入长方体A ,经t =0.01 s ,又射入长方体B ,最后停留在长方体B 内未射出.设子弹射入A 时所受的摩擦力为F= 3×103 N ,求: (1) 子弹在射入A 的过程中,B 受到A 的作用力的大小. (2) 当子弹留在B 中时,A 和B 的速度大小. 解:子弹射入A 未进入B 以前,A 、B 共同作加速运动.F =(m A +m B )a , a=F/(m A +m B )=600 m/s 2B 受到A 的作用力N =m B a =1.8×103N 方向向右A 在时间t 内作匀加速运动,t 秒末的速度v A =at .当子弹射入B 时,B 将加速而A 则以v A的速度继续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v A =at =6 m/s取A 、B 和子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系统的动量守恒,子弹留在B中后有B B A A m m m m v v v )(0++=m/s 220=+-=BAA B m m m m v v v4-3 质量m =2kg 的质点在力i t F 12=(SI)的作用下,从静止出发沿x 轴正向作直线运动,前三秒内该力作用的冲量大小为 ;前三秒内该力所作的功为 .54N ·s729 J*4-4光滑圆盘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A ,拴在一根穿过圆盘中心O 处光滑小孔的细绳上,如图所示.开始时,该物体距圆盘中心O 的距离为r 0,并以角速度ω 0绕盘心O 作圆周运动。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
第五章 刚体【例题精选】例5-1 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相同的绕着轻绳的定滑轮.A 滑轮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滑轮受拉力F ,而且F =Mg .设A 、B 两滑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A 和βB ,不计滑轮轴的摩擦,则有(A) βA =βB . (B) βA >βB .(C) βA <βB . (D) 开始时βA =βB ,以后βA <βB . [ C ]例5-2 均匀细棒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角速度增大,角加速度减小. (B) 角速度增大,角加速度增大.(C) 角速度减小,角加速度减小.(D) 角速度减小,角加速度增大.[ A]例5-3 一轻绳跨过一具有水平光滑轴、质量为M 的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悬有质量为m 1和m 2的物体(m 1<m 2),如图所示.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若某时刻滑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绳中的张力(A) 处处相等. (B) 左边大于右边. (C) 右边大于左边. (D) 哪边大无法判断. [ C 例5-4 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为2L 、质量为m 的细杆,可绕过其中点且垂直于杆的竖直光滑固定轴O 自由转动,其转动惯量为mL 2/3,起初杆静止.桌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各自在垂直于杆的方向上,正对着杆的一端,以相同速率v 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当两小球同时与杆的两个端点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就与杆粘在一起转动,则这一系统碰撞后的转动角速度应为 (A)L 32v . (B) L 54v . (C) L 76v . (D) L98v . [ C ] 例5-5 一个作定轴转动的物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J .正以角速度ω0=10 rad ·s -1匀速转动.现对物体加一恒定制动力矩 M =-0.5 N ·m ,经过时间t =5.0 s 后,物体停止了转动.物体的转动惯量J = ,物体初态的转动动能为 .0.25 kg ·m 2 12.5 J 例5-6 有一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J ,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 (A)02ωmR J J +. (B) ()02ωRm J J+. (C) 02ωmR J . (D) 0ω. [ A ] 例5-7 质量m 、长l 的棒,可绕通过棒中心且与棒垂直的竖直光滑固定轴O 在水平面内转动(转动惯量J =m l 2/12).开始时棒静止,有一质量m 的子弹在水平面内以速度v 0垂直射入棒端并嵌在其中. 则子弹嵌入后棒的角速度为 ;子弹嵌入后系统的转动动能为 .3v 0 / (2l ) 3m v 02 / 32O v俯视图m0v俯视图例5-8 如图,设两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m 2,定滑轮的半径为r ,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J ,轻绳与滑轮间无滑动,滑轮轴上摩擦不计.设开始时系统静止,试求t 时刻滑轮的角速度. 解:作示力图.两重物加速度大小a 相同,方向如图. m 1g -T 1=m 1a T 2-m 2g =m 2a设滑轮的角加速度为β,则 (T 1-T 2)r =J β 且有 a =r β由以上四式消去T 1,T 2得:()()Jr m m gr m m ++-=22121β开始时系统静止,故t 时刻滑轮的角速度()()Jr m m grt m m t ++-==22121βω例5-9 质量分别为m 和2m 、半径分别为r 和2r 的两个均匀圆盘,同轴地粘在一起,可以绕通过盘心且垂直盘面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9mr 2 / 2,大小圆盘边缘都绕有绳子,绳子下端都挂一质量为m 的重物,如图所示.求盘的角加速度的大小.解:受力分析如图.mg -T 2 = ma 2 T 1-mg = ma 1T 2 (2r )-T 1r = 9mr 2β/ 22r β = a 2 r β =a 1解上述5个联立方程,得: rg192=β 例5-10 一轻绳跨过两个质量均为m 、半径均为r 端分别挂着质量为m 和2m 滑.两个定滑轮的转动惯量均为2/2mr 的重物组成的系统从静止释放,求两滑轮之间绳内的张力. 解: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mg -T 1=2ma T 2-mg =maT 1 -T r =β221mr T r -T 2 r =β221mra =r β解上述5个联立方程得: T =11mg / 8例5-11 一质量为m 1、长为l 的均匀细棒,静止平放在滑动摩擦系数为μ的水平桌面上,它可绕通过其端点O 且与桌面垂直的固定光滑轴转动.另有一水平运动的质量为m 2的小滑块,从侧面垂直于棒与棒的另一端A 相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小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如图.求碰撞后细棒从开始转动到停止所需的时间.(棒绕O 点的转动惯量3/21l m J =)解:对棒和滑块系统,由于碰撞时间极短,所以棒所受的摩擦力矩<<滑块的冲力矩.aa 1Am 1 ,l1v2俯视图m因而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m 2v 1l =-m 2v 2l +ω2131l m ① 碰后棒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矩为 gl m x x l m gM lf 10121d μμ-=⋅-=⎰② 由角动量定理ω210310l m dt Mtf-=⎰ ③由①、②和③解得 gm m t 12122μv v +=例5-12 一轻绳绕过一轴光滑的定滑轮,滑轮半径为R ,质量为M /4,均匀分布在其边缘上.绳子的A 端有一质量M 的人抓住了绳端,而在另一端B 系了一质量M /2的重物,如图.设人从静止开始相对于绳匀速向上爬时,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求B 端重物上升的加速度?(已知滑轮对通过滑轮中心且垂直于轮面的轴的转动惯量J =MR 2/4 ) 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重物的对地加速度为a ,向上.则绳的A 端对地有加速度a 向下,人相对于绳虽为匀速向上,但相对于地其加速度仍为a 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人:Mg -T 2=Ma ①对重物:T 1-21Mg =21Ma ②根据转动定律,对滑轮有 (T 2-T 1)R =J β=MR 2β / 4 ③因绳与滑轮无相对滑动, a =βR ④ ①、②、③、④四式联立解得 a =2g / 72【练习题】5-1 转动着的飞轮的转动惯量为J ,在t =0时角速度为ω 0.此后飞轮经历制动过程.阻力矩M 的大小与角速度ω 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k >0常量).当ω=ω0/3时,飞轮的角加速度β = .从开始制动到ω=ω0/3所经过的时间t = .Jk 920ω- 02ωk J5-2 质量为m 的小孩站在半径为R 的水平平台边缘上.平台可以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光滑固定轴自由转动,转动惯量为J .平台和小孩开始时均静止.当小孩突然以相对于地面为v 的速率在台边缘沿逆时针转向走动时,则此平台相对地面旋转的角速度和旋转方向分别为(A) ⎪⎭⎫ ⎝⎛=R J mR v 2ω,顺时针. (B) ⎪⎭⎫ ⎝⎛=R J mR v 2ω,逆时针. (C) ⎪⎭⎫ ⎝⎛+=R mR J mR v 22ω,顺时针. (D) ⎪⎭⎫ ⎝⎛+=R mR J mR v 22ω,逆时针. [ A ] 5-3 一长为l ,质量可以忽略的直杆,绕通过其一端的水平光滑轴在竖直平面内作定轴转动,在杆的另一端固定着一质量m 的小球,如图.将杆由水平位置无初转速地释放.杆刚释放时的角加速度为 , 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时的角加速度为 .g / l g / (2l )*5-4 如图所示,一轻绳绕于半径为r 的飞轮边缘,并以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绳 端,飞轮对过轮心且与轮面垂直的水平固定轴的转动惯量为J 。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 第 章
5 64
mRT
;
EHe
3 2
m M mol
RT
3 8
mRT
。 TH2
THe
TO2
,TH2
THe
TO2
。
9-10 同一种气体的定压比热 CP 大于定容比热 CV ,其主要原因是【 】
(A)膨胀系数不同;
(B)温度不同;
(C)气体膨胀需做功;
(D)分子引力不同。
选 C。定压过程和定容过程,当温度升高相同时,内能增量相同,吸热值取决于做功值,
(A)仍为 h ;
(B)为零;
(C)
h=h+
ghL P0
;
(D)
h
=h+
2 ghL P0
。
选 D。设玻璃管的截面积为 S,静止时封闭气体压强为 p ,显然 p p0 gh ,让玻
璃管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水银重力提供重力加速度,因此此时封闭气体压强为 p0 ,由理想
气体方程有
pLS
9-1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两个过程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c ,其中气体在过
程 abc 中吸热 100 J,在过程 adc 中对外做功 50 J。气体在 adc 过程中吸热为【 】
(A) 25 J; (B) 50 J; (C) 75 J; (D) 100 J。
选
C。因为 Qac
2i
;
p b
R3
c
(C)
p1V1 (VV12
)2
3
1
;
(D)
3 2
p1V1 1
( V1 V2
)2
3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一、学习物理的重要性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宇宙的运行规律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针对大学物理学习的指导答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
二、初入大学物理学习方法1. 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阅读教材是首要的任务。
掌握教材内容,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是学习的基础。
同时,可以寻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物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因此制定一个有序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将物理学习纳入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 多做习题物理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习题。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可以帮助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习题做多了,可以训练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借助实验室条件大学物理学通常伴随着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借助实验室的条件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
三、大学物理学习的核心知识点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要学好物理,首先要对这三大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有深入的了解。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机械振动、流体力学、动量守恒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应该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知识。
学生需要理解光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光学原理解决光学问题。
5.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探讨物体的热现象和热传导规律等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解决物理学习困难的方法1. 找准学习重点和难点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详细答案
第十章 热力学【例题精选】例10-1两个完全相同的气缸内盛有同种气体,设其初始状态相同,今使它们分别作绝热压缩至相同的体积,其中气缸1内的压缩过程是非准静态过程,而气缸2内的压缩过程则是准静态过程.比较这两种情况的温度变化:(A) 气缸1和2内气体的温度变化相同. (B) 气缸1内的气体温度变化较大. (C) 气缸1内的气体的温度变化较小. (D) 两气缸内的气体的温度无变化. [ B ]例10-2 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内能随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中AB 直线所示.A →B 表示的过程是(A) 等压过程.(B) 等体过程.(C) 等温过程.(D) 绝热过程. [ A ]例10-3用公式T C E V ∆=∆ν(式中V C 为定体摩尔热容量,视为常量,ν 为气体摩尔数)计算理想气体内能增量时,此式(A) 只适用于准静态的等体过程. (B) 只适用于一切等体过程. (C) 只适用于一切准静态过程. (D) 适用于一切始末态为平衡态的过程.[ D ]例10-4 如图,bca 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 1a 和b 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作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A) b 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 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C) b 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负功.(D) b 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 B ] 例10-5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A 状态 (2p 1,V 1)经历如图所示的直线过程变到B 状态(2p 1,V 2),则AB 过程中系统作功W = ;内能改变∆E = .1123V p 0 例10-6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开始使其体积由V 1膨胀到2V 1,分别经历以下三种过程:(1) 等压过程;(2) 等温过程;(3)绝热过程.其中: 过程气体对外作功最多; 过程气体内能增加最多.等压 等压例10-7 比热容比γ=1.40的理想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循环.已知状态A 的温度为300 K .求:(1) 状态B 、C 的温度; (2) 每一过程中气体所吸收的净热量.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1K mol J --⋅⋅)Vp p 2p3)解:由图得 p A =400 Pa , p B =p C =100 Pa , V A =V B =2 m 3,V C =6 m 3. (1) C →A 为等体过程,据方程p A /T A = p C /T C 得 T C = T A p C / p A =75 KB →C 为等压过程,据方程V B /T B =V C T C 得 T B = T C V B / V C =225 K(2)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气体的物质的量(即摩尔数)ν 为ν = p A V A /RT A =0.321 mol 由γ=1.4知该气体为双原子分子气体,R C V 25=,R C P 27= B →C 等压过程吸热 1400)(272-=-=B C T T R Q ν J .C →A 等体过程吸热1500)(253=-=C A T T R Q ν J .循环过程 ΔE =0,整个循环过程净吸热 600))((21=--==C B C A V V p p W Q J .∴ A →B 过程净吸热: Q 1=Q -Q 2-Q 3=500 J例10-8 如图所示,体积为30L 的圆柱形容器内,有一能上下自由滑动的活塞(活塞的质量和厚度可忽略),容器内盛有1摩尔、温度为127℃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若容器外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气温为27℃,求当容器内气体与周围达到平衡时需向外放热多少?(普适气体常量 R = 8.31 J ·mol -1·K -1) 解:开始时气体体积与温度分别为 V 1 =30×10-3 m 3,T 1=127+273=400 K∴气体的压强为 p 1=RT 1/V 1 =1.108×105 Pa 大气压p 0=1.013×105 Pa , p 1>p 0 可见,气体的降温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等体降温,直至气体压强p 2 = p 0,此时温度为T 2,放热Q 1;第二阶段等压降温,直至温度T 3= T 0=27+273 =300 K ,放热Q 2 (1) )(23)(21211T T R T T C Q V -=-= ==1122)/(T p p T 365.7 K ∴ Q 1= 428 J(2) )(25)(32322T T R T T C Q p -=-==1365 J ∴ 总计放热 Q = Q 1 + Q 2 = 1.79×103 J例10-9 一热机从温度为 727℃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 527℃的低温热源放热.若热机在最大效率下工作,且每一循环吸热2000 J ,则此热机效率为 ;热机每一循环作功 J .20% 400例10-10 两个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如图所示,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 1与T 3的两个热源之间,另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 2 与T 3的 两个热源之间,已知这两个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则: (A) 两个热机的效率一定相等.(B) 两个热机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C) 两个热机向低温热源所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D) 两个热机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绝对值)的差值一定相等. [ D ]例10-11 温度分别为 327℃和27℃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理论上的最大效率为 (A) 25% (B) 50% (C) 75% (D) 91.74% [ B ] 例10-12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 (A)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为有用的功. (B) 在一个可逆过程中,工作物质净吸热等于对外作的功.(C) 摩擦生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 热量不可能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到温度高的物体. [ C ] 例10-13 “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 C ] 例10-14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 A ]【练习题】10-1 质量为0.02 kg 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温度由17℃升为27℃.若在升温过程中,(1) 体积保持不变;(2) 压强保持不变;(3) 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1K mol J --⋅) 解: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3=i(1) 等体过程,V =常量,W =0据 Q =∆E +W 可知 )(12T T C M ME Q V m o l-=∆==623 J(2) 定压过程,p = 常量, )(12T T C M MQ p mol-==1.04×103 J ∆E 与(1) 相同. W = Q - ∆E =417 J (3) Q =0,∆E 与(1) 同 W = -∆E=-623 J (负号表示外界作功)10-2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至原来的3倍.(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K mol J 1,ln 3=1.0986)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333ln d d V V V V RT V VRTV p W =8.31×298×1.0986 J = 2.72×103 J(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3003⎰⎰-==γγRT V p 1311131001--=--=--γγγγ=2.20×103 J10-3 ν 摩尔的某种理想气体,状态按p a V /=的规律变化(式中a 为正常量),当气体体积从V 1膨胀到V 2时,气体所作的功W = ;气体温度的变化T 1─T 2= .).V /1V /1(a 212- ).V 1V 1(R a 212-ν (SI)10-4 一定量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压强为 p 0 = 1.0×105 Pa ,体积为V 0 =4×10-3 m 3,温度为T 0 = 300 K 的初态,后经等压膨胀过程温度上升到T 1 = 450 K ,再经绝热过程温度降回到T 2 = 300 K ,求气体在整个过程中对外作的功. 解:等压过程末态的体积 101T T V V =等压过程气体对外作功 )1()(01000101-=-=T TV p V V p W =200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的功为 W 2 =-△E =-νC V (T 2-T 1) 这里00RT V p =ν,R C V 25=,则500)(2512002==--=T T T V p W J 气体在整个过程中对外作的功为 W = W 1+W 2 =700 J .10-5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A 态出发经等压过程膨胀到(m 3)p 1×4×B 态,又经绝热过程膨胀到C 态,如图所示.试求这全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内能的增量以及吸收的热量.解:由图可看出 p A V A = p C V C 从状态方程 pV =νRT 可知T A =T C ,因此全过程A →B →C 的 ∆E =0.B →C 过程是绝热过程,有Q BC = 0. A →B 过程是等压过程,有 )(25)( A A B B A B p AB V p V p T T C Q -=-=ν=14.9×105 J . 故全过程A →B →C 的 Q = Q BC +Q AB =14.9×105 J .根据热一律Q =W +∆E ,得全过程A →B →C 的 W = Q -∆E =14.9×105 J .10-6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开始时处于压强、体积、温度分别为p 0=1.2×106 Pa ,V 0=8.31×10-3m 3,T 0=300K 的初态,后经过一等体过程,温度升高到T 1=450K ,再经过一等温过程,压强降到p =p 0的末态.已知该理想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与等体摩尔热容之比C p /C V =5/3.求:(1) 该理想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C p 和等体摩尔热容C V .(2) 气体从始态变到末态的全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普适气体常量R = 8.31 J·mol -1·K -1)解:(1) 由35=V pC C 和 R C C V p =- 可解得 R C p 25= 和 R C V 23=(2) 该理想气体的摩尔数 ==000RT Vp ν 4 mol在全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量为 △E =ν C V (T 1-T 2)=7.48×103 J 全过程中气体对外作的功为 011ln p p RT W ν= 式中p 1 ∕p 0=T 1 ∕T 0 则 30111006.6ln⨯==T T RT W ν J . 全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的热量为 Q = △E +W =1.35×104 J .10-7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 所吸收的热量Q .(2)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B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m 3) 510-8 一卡诺热机(可逆的),低温热源的温度为27℃,热机效率为40%,其高温热源温度为 K .今欲将该热机效率提高到50%,若低温热源保持不变,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应增加 K .500 100 10-9 有一卡诺热机,用290 g 空气为工作物质,工作在27℃的高温热源与 -73℃的低温热源之间,此热机的效率η= .若在等温膨胀的过程中气缸体积增大到2.718倍,则此热机每一循环所作的功为 .(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9×10-3 kg/mol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1K mol J --⋅⋅)33.3% 8.31×103 J 10-10 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T -V 图所示,其中c 点的温度为T c =600 K .试求:(1) ab 、bc 、c a 各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2) 经一循环系统所作的净功;(3) 循环的效率. (循环效率η=W /Q 1,W 为循环过程系统对外作的净功,Q 1为循环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ln2=0.693) 解:(单原子分子的自由度i =3.从图可知,ab 是等压过程,V a /T a = V b /T b ,T a =T c =600 K T b = (V b /V a )T a =300 K(1) )()12()(c b c b p ab T T R i T T C Q -+=-= =-6.23×103 J (放热))(2)(b c b c V bc T T R iT T C Q -=-= =3.74×103 J (吸热)Q ca =RT c ln(V a /V c ) =3.46×103 J (吸热)(2) W =( Q bc +Q ca )-|Q ab |=0.97×103 J (3) Q 1=Q bc +Q ca , η=W / Q 1=13.4%10-11 1 mol 单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可逆循环,联结ac 两点的曲线Ⅲ的方程为2020/V V p p =, a 点的温度为T 0 试以T 0 , 普适气体常量R 表示Ⅰ、Ⅱ、Ⅲ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大学物理上学习指导作业参考答案(1)
大学物理上学习指导作业参考答案(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课 后 作 业1、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a 与位置坐标x 的关系为 a =2+6 x 2 (SI)如果质点在原点处的速度为零,试求其在任意位置处的速度.解:设质点在x 处的速度为v ,62d d d d d d 2x txx t a +=⋅==v v 2分 ()x x xd 62d 020⎰⎰+=v v v2分()2 213x x +=v 1分2、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4t (SI),已知t 0时,质点位于x10 m 处,初速度v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解: =a d v /d t 4=t , d v 4=t d t ⎰⎰=vv 0d 4d tt tv 2=t 2 3分v d =x /d t 2=t 2 t t x txx d 2d 020⎰⎰=x 2= t 3 /3+x 0 (SI) 2分3、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质点所经过的弧长与时间的关系为221ct bt S += 其中b 、c 是大于零的常量,求从0=t 开始到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解: ct b t S +==d /d v 1分c t a t ==d /d v 1分 ()R ct b a n /2+= 1分根据题意: a t = a n 1分即 ()R ct b c /2+=解得 cbc R t -=1分4、如图所示,质点P 在水平面内沿一半径为R =2 m 的圆轨道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2kt =ω (k 为常量).已知s t 2=时,质点P 的速度值为32 m/s .试求1=t s 时,质点P 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O RP解: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常量k()222/rad 4//s Rt t k ===v ω 1分24t =ω, 24Rt R ==ωvs t 1=时, v = 4Rt 2 = 8 m/s 1分 2s /168/m Rt dt d a t ===v 1分22s /32/m R a n ==v 1分()8.352/122=+=nt a a a m/s 2 1分5、一敞顶电梯以恒定速率v =10 m/s 上升.当电梯离地面h =10 m 时,一小孩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球相对于电梯初速率200=v m/s .试问: (1) 从地面算起,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多大? (2) 抛出后经过多长时间再回到电梯上?解:(1) 球相对地面的初速度=+='v v v 030 m/s 1分抛出后上升高度 9.4522='=gh v m/s 1分 离地面高度 H = (45.9+10) m =55.9 m 1分(2) 球回到电梯上时电梯上升高度=球上升高度2021)(gt t t -+=v v v 1分08.420==gt vs 1分6、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图所示.当人以0υ(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s t l l d d 2d d 2=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ts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即 θ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 或 sv s h s lv v 0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02220202002)(d d d d d d sv h s v s l s v slv s v v s t sl t l st v a =+-=+-=-==船船第二章 运动与力课 后 作 业1、 一人在平地上拉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匀速前进,如图. 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μ=0.6.设此人前进时,肩上绳的支撑点距地面高度为h =1.5 m ,不计箱高,问绳长l 为多长时最省力解: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l h /sin =θ. 木箱受力如图所示,匀速前进时, 拉力为F , 有F cos θ-f =0 2分F sin θ+N -Mg =0 f =μN得 θμθμsin cos +=MgF 2分令 0)sin (cos )cos sin (d d 2=++--=θμθθμθμθMg F ∴ 6.0tg ==μθ,637530'''︒=θ 2分且 0d d 22>θF∴ l =h / sin θ=2.92 m 时,最省力.N2、一质量为60 kg 的人,站在质量为30 kg 的底板上,用绳和滑轮连接如图.设滑轮、绳的质量及轴处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欲使人和底板能以1 m/s 2的加速度上升,人对绳子的拉力T 2多大?人对底板的压力多大 (取g =10 m/s 2)解:人受力如图(1) 图2分a m g m N T 112=-+ 1分 底板受力如图(2) 图2分 a m g m N T T 2221=-'-+ 2分212T T = 1分 N N ='由以上四式可解得 a m m g m g m T )(421212+=--∴ 5.2474/))((212=++=a g m m T N 1分5.412)(21=-+=='T a g m N N N 1分3、一条轻绳跨过一轻滑轮(滑轮与轴间摩擦可忽略),在绳的一端挂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在另一侧有一质量为m 2的环,求当环相对于绳以恒定的加速度a 2沿绳向下滑动时,物体和环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环与绳间的摩擦力多大m 1m 22a解:因绳子质量不计,所以环受到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绳子张力T .设m 2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2a ',取向上为正;m 1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a 1(即绳子的加速度),取向下为正. 1分111a m T g m =- 2分 222a m g m T '=- 2分 212a a a -=' 2分 解得 2122211)(m m a m g m m a ++-= 1分21212)2(m m m m a g T +-= 1分2121212)(m m a m g m m a +--=' 1分4、一条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质量为M 、长度为L ,一端拴在竖直转轴OO ′上,并以恒定角速度ω在水平面上旋转.设转动过程中绳子始终伸直不打弯,且忽略重力,求距转轴为r 处绳中的张力T ( r ).解:取距转轴为r 处,长为d r 的小段绳子,其质量为 ( M /L ) d r . (取元,画元的受力图) 2分由于绳子作圆周运动,所以小段绳子有径向加速度,由牛顿定律得: T ( r )-T ( r + d r ) = ( M / L ) d r r ω2令 T ( r )-T (r + d r ) = - d T ( r )得 d T =-( M ω2/ L ) r d r 4分 由于绳子的末端是自由端 T (L ) = 01分有r r L M T Lrr T d )/(d 2)(⎰⎰-=ω ∴ )2/()()(222L r L M r T -=ω 3分LOO ′rO O ′ d r T (r ) T (r +d )第三章 动量与角动量课 后 作 业hAv1、如图,用传送带A 输送煤粉,料斗口在A 上方高h =0.5 m 处,煤粉自料斗口自由落在A 上.设料斗口连续卸煤的流量为q m =40 kg/s ,A 以v =2.0 m/s 的水平速度匀速向右移动.求装煤的过程中,煤粉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计相对传送带静止的煤粉质重)解:煤粉自料斗口下落,接触传送带前具有竖直向下的速度gh 20=v 1分设煤粉与A 相互作用的∆t 时间内,落于传送带上的煤粉质量为t q m m ∆=∆ 1分设A 对煤粉的平均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写分量式:0-∆=∆v m t f x 1分)(00v m t f y ∆--=∆ 1分 将 t q m m ∆=∆代入得 v m x q f =, 0v m y q f =∴ 14922=+=y x f f f N 2分f与x 轴正向夹角为α = arctg (f x / f y ) = 57.4°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煤粉对A 的作用力f ′= f = 149 N ,方向与图中f相反.2分30°F2、质量为1 kg 的物体,它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系数μ = 0.2 .现对物体施以F = 10t (SI)的力,(t 表示时刻),力的方向保持一定,如图所示.如t = 0时物体静止,则t = 3 s 时它的速度大小v 为多少?解:由题给条件可知物体与桌面间的正压力mg F N +︒=30sin 1分物体要有加速度必须 N F μ≥︒30cos 2分即 mg t μμ≥-)3(5, 0s 256.0t t =≥ 1分物体开始运动后,所受冲量为 ⎰-︒=tt t N F I 0d )30cos (μ)(96.1)(83.3022t t t t ---= t = 3 s, I = 28.8 N s 2分则此时物体的动量的大小为 I m =v速度的大小为 8.28==mIv m/s 2分3、一炮弹发射后在其运行轨道上的最高点h =19.6 m 处炸裂成质量相等的两块.其中一块在爆炸后1秒钟落到爆炸点正下方的地面上.设此处与发射点的距离S 1=1000 m ,问另一块落地点与发射地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空气阻力不计,g =9.8 m/s 2)解:因第一块爆炸后落在其正下方的地面上,说明它的速度方向是沿竖直方向的.利用 2t g t h '+'=211v , 式中t '为第一块在爆炸后落到地面的时间. 可解得v 1=14.7 m/s ,竖直向下.取y 轴正向向上, 有v 1y =-14.7 m/s 2分设炮弹到最高点时(v y =0),经历的时间为t ,则有 S 1 = v x t ①h=221gt ②由①、②得 t =2 s , v x =500 m/s 2分 以2v表示爆炸后第二块的速度,则爆炸时的动量守恒关系如图所示.x v v m m x =221③0==+y y m m m v v v 1y 22121 ④解出 v 2x =2v x =1000 m/s , v 2y =-v 1y =14.7 m/s 3分 再由斜抛公式 x 2= S 1 +v 2x t 2 ⑤y 2=h +v 2y t 2-22gt 21 ⑥落地时 y 2 =0,可得 t 2 =4 s , t 2=-1 s (舍去) 故 x 2=5000 m 3分Mmv4、质量为M =1.5 kg 的物体,用一根长为l =1.25 m 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今有一质量为m =10 g 的子弹以v 0=500 m/s 的水平速度射穿物体,刚穿出物体时子弹的速度大小v =30 m/s ,设穿透时间极短.求: (1) 子弹刚穿出时绳中张力的大小; (2) 子弹在穿透过程中所受的冲量.解:(1) 因穿透时间极短,故可认为物体未离开平衡位置.因此,作用于子弹、物体系统上的外力均在竖直方向,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令子弹穿出时物体的水平速度为v '有 m v 0 = m v +M v 'v ' = m (v 0 - v )/M =3.13 m/s 2分 T =Mg+M v 2/l =26.5 N 2分(2) s N 7.40⋅-=-=∆v v m m t f (设0v方向为正方向) 2分负号表示冲量方向与0v方向相反. 2分第四章 功和能课 后 作 业1、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j t b i t a rωωsin cos +=(SI)式中a 、b 、ω是正值常量,且a >b . (1)求质点在A 点(a ,0)时和B 点(0,b )时的动能;(2)求质点所受的合外力F 以及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F的分力x F和y F 分别作的功.解:(1)位矢 j t b i t a rωωsin cos += (SI) 可写为 t a x ωcos = , t b y ωsin =t a t x x ωωsin d d -==v , t b ty ωωcos d dy-==v在A 点(a ,0) ,1cos =t ω,0sin =t ωE KA =2222212121ωmb m m y x =+v v 2分在B 点(0,b ) ,0cos =t ω,1sin =t ωE KB =2222212121ωma m m y x =+v v 2分(2) j ma i ma F y x +==j t mb i t ma ωωωωsin cos 22-- 2分由A →B ⎰⎰-==020d cos d a a x x x t a m x F W ωω=⎰=-022221d a ma x x m ωω 2分⎰⎰-==b b y y t b m y F W 020dy sin d ωω=⎰-=-b mb y y m 022221d ωω 2分2、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桌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球B 相连接.用外力推动小球,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L 后放开.假定小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且恒定不变,滑动摩擦系数与静摩擦系数可视为相等.试求L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小球在放开后就开始运动,而且一旦停止下来就一直保持静止状态.解:取弹簧的自然长度处为坐标原点O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在t =0时,静止于x =-L 的小球开始运动的条件是kL >F ① 2分小球运动到x 处静止的条件,由功能原理得222121)(kL kx x L F -=+- ② 2分由② 解出 kFL x 2-=使小球继续保持静止的条件为 F k FL k x k ≤-=2 ③ 2分 所求L 应同时满足①、③式,故其范围为 k F <L kF3≤ 2分3、一链条总长为l ,质量为m ,放在桌面上,并使其部分下垂,下垂一段的长度为a .设链条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令链条由静止开始运动,则 (1)到链条刚离开桌面的过程中,摩擦力对链条作了多少功?al -a(2)链条刚离开桌面时的速率是多少?解:(1)建立如图坐标.某一时刻桌面上全链条长为y ,则摩擦力大小为g lymf μ= 1分 摩擦力的功 ⎰⎰--==00d d a l a l f y gy l my f W μ 2分=022a l y l mg -μ =2)(2a l lmg--μ 2分(2)以链条为对象,应用质点的动能定理 ∑W =2022121v v m m -其中 ∑W = W P +W f ,v 0 = 0 1分W P =⎰la x P d =l a l mg x x l mg la 2)(d 22-=⎰ 2分由上问知 la l mg W f 2)(2--=μ所以222221)(22)(v m a l l mg l a l mg =---μ 得 []21222)()(a l a l lg ---=μv 2分αh0v4、一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μ = 0.20,斜面固定,倾角α = 45°.现给予物体以初速率v 0 = 10 m/s ,使它沿斜面向上滑,如图所示.求: 物体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h ;该物体达到最高点后,沿斜面返回到原出发点时的速率v .解:(1)根据功能原理,有 mgh m fs -=2021v 2分 ααμαμsin cos sin mgh Nh fs ==mgh m mgh -==2021ctg v αμ 2分 )ctg 1(220αμ+=g h v =4.5 m 2分(2)根据功能原理有 fs m mgh =-221v 1分αμctg 212mgh mgh m -=v 1分[]21)ctg 1(2αμ-=gh v =8.16 m/s 2分第五章 刚体的转动课 后 作 业1、一轻绳跨过两个质量均为m 、半径均为r 的均匀圆盘状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为m 和2m 的重物,如图所示.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光滑.两个定滑轮的转动惯量均为221mr .将由两个定滑轮以及质量为m 和2m的重物组成的系统从静止释放,求两滑轮之间绳内的张力.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分 2mg -T 1=2ma 1分T 2-mg =ma 1分T 1 r -T r =β221mr 1分 T r -T 2 r =β221mr 1分a =r β 2分解上述5个联立方程得: T =11mg / 8 2分2、一轻绳绕过一定滑轮,滑轮轴光滑,滑轮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 4,均匀分布在其边缘上.绳子的A 端有一质量为M 的人抓住了绳端,而在绳的另一端B 系了一质量为21M 的重物,如图.设人从静止开始相对于绳匀速向上爬时,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求B 端重物上升的加速度?(已知滑轮对通过滑轮中心且垂直于轮面的轴的转动惯量J =MR 2 / 4 )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重物的对地加速度为a ,向上.则绳的A 端对地有加速度a 向下,人相对于绳虽为匀速向上,但相对于地其加速度仍为a 向下.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人: Mg -T 2=Ma ① 2分对重物: T 1-21Mg =21Ma ② 2分根据转动定律,对滑轮有(T 2-T 1)R =J β=MR 2β / 4 ③ 2分因绳与滑轮无相对滑动, a =βR ④ 1分 ①、②、③、④四式联立解得 a =2g / 7 1分3、一质量为m 的物体悬于一条轻绳的一端,绳另一端绕在一轮轴的轴上,如图所示.轴水平且垂直于轮轴面,其半径为r ,整个装置架在光滑的固定轴承之上.当物体从静止释放后,在时间t 内下降了一段距离S .试求整个轮轴的转动惯量(用m 、r 、t 和S 表示).解:设绳子对物体(或绳子对轮轴)的拉力为T ,则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转动定律得:mg T =ma ① 2分 T r =J β ② 2分由运动学关系有: a = r β ③ 2分由①、②、③式解得: J =m ( g -a ) r 2 / a ④ 又根据已知条件 v 0=0∴ S =221at , a =2S / t 2 ⑤ 2分将⑤式代入④式得:J =mr 2(Sgt 22-1) 2分Am 1 ,l1v2俯视图4、有一质量为m 1、长为l 的均匀细棒,静止平放在滑动摩擦系数为μ的水平桌面上,它可绕通过其端点O 且与桌面垂直的固定光滑轴转动.另有一水平运动的质量为m 2的小滑块,从侧面垂直于棒与棒的另一端A 相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小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如图所示.求碰撞后从细棒开始转动到停止转动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已知棒绕O 点的转动惯量2131l m J =)解:对棒和滑块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时间极短,所以棒所受的摩擦力 矩<<滑块的冲力矩.故可认为合外力矩为零,因而系统的角动量守恒,即1分m 2v 1l =-m 2v 2l +ω2131l m ① 3分碰后棒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矩为gl m x x l m g M l f 10121d μμ-=⋅-=⎰ ② 2分由角动量定理 ω210310l m dt M tf -=⎰ ③ 2分由①、②和③解得 g m m t 12122μv v += 2分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课 后 作 业1、一体积为V 0,质量为m 0的立方体沿其一棱的方向相对于观察者A 以速度v 运动.求:观察者A 测得其密度是多少?解:设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以x 0,y 0,z 0表示,观察者A 测得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221cx x v -=,0y y =,0z z =. 相应体积为 2201cV xyz V v -== 3分观察者A测得立方体的质量 2201cm m v -=故相应密度为 V m /=ρ22022011/c V c m v v --=)1(2200cV m v -=2分2、在O 参考系中,有一个静止的正方形,其面积为 100 cm 2.观测者O '以 0.8c 的匀速度沿正方形的对角线运动.求O '所测得的该图形的面积.解:令O 系中测得正方形边长为a ,沿对角线取x 轴正方向(如图),则边长在坐标轴上投影的大小为a a x 221=,a a y 221= 面积可表示为: x y a a S ⋅=2 2分在以速度v 相对于O 系沿x 正方向运动的O '系中2)/(1c a a x x v -=' =0.6×a 221 a a a yy 221==' 在O '系中测得的图形为菱形,其面积亦可表示为606.022=='⋅'='a a a S x y cm 23分aaO y x3、一艘宇宙飞船的船身固有长度为L 0 =90 m ,相对于地面以=v 0.8 c (c 为真空中光速)的匀速度在地面观测站的上空飞过.(1) 观测站测得飞船的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宇航员测得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解:(1) 观测站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 =-=20)/(1c L L v 54 m则 ∆t 1 = L /v =2.25×10-7 s 3分(2) 宇航员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L 0,则∆t 2 = L 0/v =3.75×10-7 s 2分4、半人马星座α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离地球S = 4.3×1016 m .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飞到半人马星座α星,若宇宙飞船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 = 0.999 c ,按地球上的时钟计算要用多少年时间如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所需时间又为多少年解:以地球上的时钟计算: 5.4≈=∆vSt 年 2分 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 ≈-='∆∆221ct t v 0.20 年 3分5、在惯性系S 中,有两事件发生于同一地点,且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 =2s ;而在另一惯性系S '中,观测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 '=3s .那么在S '系中发生两事件的地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令S '系与S 系的相对速度为v ,有2)/(1c tt v -='∆∆, 22)/(1)/(c t t v -='∆∆则 2/12))/(1(t t c '-⋅=∆∆v ( = 2.24×108 m ·s -1 ) 4分那么,在S '系中测得两事件之间距离为:2/122)(t t c t x ∆∆∆∆-'='⋅='v = 6.72×108 m 4分6、要使电子的速度从v 1 =1.2×108 m/s 增加到v 2 =2.4×108 m/s 必须对它作多少功? (电子静止质量m e =9.11×10-31 kg)解:根据功能原理,要作的功 W = ∆E根据相对论能量公式 ∆E = m 2c 2- m 1c 2 2分根据相对论质量公式 2/12202])/(1/[c m m v -=2/12101])/(1/[c m m v -= 1分 ∴ )1111(22122220c c c m W v v ---==4.72×10-14 J =2.95×105 eV 2分第七章 振动课 后 作 业1、一个轻弹簧在60 N 的拉力作用下可伸长30 cm .现将一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并在它上面放一小物体,它们的总质量为4 kg .待其静止后再把物体向下拉10 cm ,然后释放.问:(1) 此小物体是停在振动物体上面还是离开它?(2) 如果使放在振动物体上的小物体与振动物体分离,则振幅A 需满足何条件二者在何位置开始分离解:(1) 小物体受力如图.设小物体随振动物体的加速度为a ,按牛顿第二定律有(取向下为正) ma N mg =- 1分)(a g m N -=当N = 0,即a = g 时,小物体开始脱离振动物体,已知 1分A = 10 cm ,N/m 3.060=k 有 50/==m k ω rad ·s -1 2分 系统最大加速度为 52max ==A a ω m ·s -2 1分 此值小于g ,故小物体不会离开. 1分(2) 如使a > g ,小物体能脱离振动物体,开始分离的位置由N = 0求得x a g 2ω-== 2分 6.19/2-=-=ωg x cm 1分即在平衡位置上方19.6 cm 处开始分离,由g A a >=2max ω,可得2/ωg A >=19.6 cm . 1分2、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选取该质点向右运动通过A 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t = 0 ),经过2秒后质点第一次经过B 点,再经过2秒后质点第二次经过B 点,若已知该质点在A 、B 两点具有相同的速率,且AB = 10 cm 求: (1) 质点的振动方程; (2) 质点在A 点处的速率.解: T = 8 s , ν = (1/8) s -1, ω = 2πν = (π /4) s -1 3分(1) 以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x 轴指向右方. t = 0时, 5-=x cm φcos A =t = 2 s 时, 5=x cm φφωsin )2cos(A A -=+= 由上二式解得 tg φ = 1因为在A 点质点的速度大于零,所以φ = -3π/4或5π/4(如图) 2分25cos /==φx A cm 1分∴ 振动方程 )434cos(10252π-π⨯=-t x (SI) 1分(2) 速率 )434sin(41025d d 2π-π⨯π-==-t t x v (SI) 2分 当t = 0 时,质点在A 点221093.3)43sin(10425d d --⨯=π-⨯π-==t x v m/s 1分3、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力F = -π2x 的作用下沿x 轴运动.求其运动的周期.解:将F = -π2x 与F = -kx 比较,知质点作简谐振动, k = π2. 3分 又 mm k π==ω 4分m T 22=π=ω3分4、一物体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 )212cos(04.01π+π=t x (SI), )2cos(03.02π+π=t x (SI)求此物体的振动方程.解:设合成运动(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则 )cos(2122122212φφ-++=A A A A A ① 2分 以 A 1 = 4 cm ,A 2 = 3 cm ,π=π-π=-212112φφ代入①式,得5cm 3422=+=A cm 3分又 22112211cos cos sin sin arctg φφφφφA A A A ++= ②≈127°≈2.22 rad 3分 ∴ )22.22cos(05.0+π=t x (SI) 2分5、在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端系一质量为 100 g 的物体,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再对物体加一拉力使弹簧伸长,然后从静止状态将物体释放.已知物体在32 s 内完成48次振动,振幅为5 cm . (1) 上述的外加拉力是多大?(2) 当物体在平衡位置以下1 cm 处时,此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各是多少?解一:(1) 取平衡位置为原点,向下为x 正方向.设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 ,则有l k mg ∆=, 加拉力F 后弹簧又伸长x 0,则0)(0=+-+∆x l k mg F解得 F = kx 0 2分由题意,t = 0时v 0 = 0;x = x 0则02020)/(x x A =+=ωv 2分又由题给物体振动周期4832=T s, 可得角频率 Tπ=2ω, 2ωm k = ∴ 444.0)/4(22=π==A T m kA F N 1分(2) 平衡位置以下1 cm 处: )()/2(2222x A T -π=v 2分221007.121-⨯==v m E K J 2分2222)/4(2121x T m kx E p π== = 4.44×10-4 J 1分解二:(1) 从静止释放,显然拉长量等于振幅A (5 cm ),kA F = 2分2224νωπ==m m k ,ν = 1.5 Hz 2分∴ F = 0.444 N 1分(2) 总能量 221011.12121-⨯===FA kA E J 2分当x = 1 cm 时,x = A /5,E p 占总能量的1/25,E K 占24/25. 2分∴ 21007.1)25/24(-⨯==E E K J , 41044.425/-⨯==E E p J 1分6、如图,有一水平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4 N/m ,重物的质量m = 6 kg ,重物静止在平衡位置上.设以一水平恒力F = 10 N 向左作用于物体(不计摩擦),使之由平衡位置向左运动了0.05 m 时撤去力F .当重物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开始计时,求物体的运动方程.解:设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 .恒外力所做的功即为弹簧振子的能量: F ×0.05 = 0.5 J . 2分当物体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0.5 J ,即:5.0212=kA J , ∴ A = 0.204 m . 2分A 即振幅. 4/2==m k ω (rad/s)2ω = 2 rad/s . 2分按题目所述时刻计时,初相为φ = π.∴ 物体运动方程为 2分)2cos(204.0π+=t x (SI). 2分第八章 波动课 后 作 业1、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的振幅A = 10 cm ,波的角频率ω = 7π rad/s.当t = 1.0 s 时,x = 10 cm 处的a 质点正通过其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而x = 20 cm 处的b 质点正通过y = 5.0 cm 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设该波波长λ >10 cm ,求该平面波的表达式.解:设平面简谐波的波长为λ,坐标原点处质点振动初相为φ,则该列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可写成 )/27cos(1.0φλ+π-π=x t y (SI) 2分 t = 1 s 时 0])/1.0(27cos[1.0=+π-π=φλy 因此时a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故π=+π-π21)/1.0(27φλ ① 2分 而此时,b 质点正通过y = 0.05 m 处向y 轴正方向运动,应有 05.0])/2.0(27cos[1.0=+π-π=φλy且 π-=+π-π31)/2.0(27φλ ② 2分由①、②两式联立得 λ = 0.24 m 1分3/17π-=φ 1分∴ 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31712.07cos[1.0π-π-π=x t y (SI) 2分或 ]3112.07cos[1.0π+π-π=x t y (SI)(m) -2、图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0 时刻的波形图,求(1)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解:(1) O 处质点,t = 0 时 0cos 0==φA y , 0sin 0>-=φωA v所以 π-=21φ 2分又 ==u T /λ (0.40/ 0.08) s= 5 s 2分故波动表达式为 ]2)4.05(2cos[04.0π--π=x t y (SI) 4分(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2)4.02.05(2cos[04.0π--π=t y P )234.0cos(04.0π-π=t (SI) 2分3、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速u = 0.5 m/s . 求:原点O 的振动方程.解:由图,λ = 2 m , 又 ∵u = 0.5 m/s ,∴ ν = 1 /4 Hz , 3分T = 4 s .题图中t = 2 s =T 21.t = 0时,波形比题图中的波形倒退λ21,见图. 2分此时O 点位移y 0 = 0(过平衡位置)且朝y 轴负方向运动,∴ π=21φ 2分∴ )2121cos(5.0π+π=t y (SI) 3分4、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λνx t A y -π=, 而另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负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2λνx t A y +π= 求:(1) x = λ /4 处介质质点的合振动方程; (2) x = λ /4 处介质质点的速度表达式.解:(1) x = λ /4处)212cos(1π-π=t A y ν , )212cos(22π+π=t A y ν 2分∵ y 1,y 2反相 ∴ 合振动振幅 A A A A s =-=2 , 且合振动的初相φ 和y 2的初相一样为π21. 4分合振动方程 )212cos(π+π=t A y ν 1分(2) x = λ /4处质点的速度 )212sin(2/d d π+ππ-== v t A t y νν)2cos(2π+ππ=t A νν 3分5、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 1Ttx A y +π=λ,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固定端.设反射时无能量损失,求(1) 反射波的表达式; (2) 合成的驻波的表达式; (3) 波腹和波节的位置.解:(1) 反射点是固定端,所以反射有相位突变π,且反射波振幅为A ,因此反 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2π+-π=T t x A y λ 3分(2) 驻波的表达式是 21y y y +=)21/2cos()21/2cos(2π-ππ+π=T t x A λ 3分(3) 波腹位置: π=π+πn x 21/2λ, 2分λ)21(21-=n x , n = 1, 2, 3, 4,… 波节位置: π+π=π+π2121/2n x λ 2分λn x 21= , n = 1, 2, 3, 4,…6、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C 为波密媒质的反射面.波由P 点反射,OP = 3λ /4,DP = λ /6.在t = 0时,O 处质点的合振动是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求D 点处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合振动方程.(设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皆为A ,频率为ν.)解:选O 点为坐标原点,设入射波表达式为])/(2cos[1φλν+-π=x t A y 2分则反射波的表达式是 ])(2cos[2ππ++-+-=φλνxOP OP t A y 2分合成波表达式(驻波)为 )2cos()/2cos(2φνλ+ππ=t x A y 2分在t = 0时,x = 0处的质点y 0 = 0, 0)/(0<∂∂t y ,故得 π=21φ 2分因此,D 点处的合成振动方程是)22cos()6/4/32cos(2π+π-π=t A y νλλλt A νπ=2sin 3 2分第九章 温度和气体动理论课 后 作 业1、黄绿光的波长是5000A (1A =10 -10 m).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以黄绿光的波长为边长的立方体内有多少个分子?(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 23J ·K -1)解: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分子数密度为n = p / (kT )=2.69×1025 个/ m 3 3分 以5000A 为边长的立方体内应有分子数为N = nV =3.36×106个. 2分2、已知某理想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400 m ·s -1.当其压强为1 atm 时,求气体的密度.解: 223131v v ρ==nm p∴ 90.1/32==v p ρ kg/m 3 5分3、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w = 6.21×10-21 J .试求:(1)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 (2) 氧气的温度.(阿伏伽德罗常量N A =6.022×1023 mol -1,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 ·K -1)解:(1) ∵ T 相等, ∴氧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氢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w=6.21×10-21 J .且 ()()483/22/12/12==m w vm/s 3分(2) ()k w T 3/2==300 K . 2分4、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29.1 J ·mol -1·K -1.求它在温度为273 K 时分子平均转动动能. (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 J ·K -1 )解: R R iR i C P +=+=222, ∴ ()5122=⎪⎭⎫⎝⎛-=-=R C R R C i P P ,2分 可见是双原子分子,只有两个转动自由度.211077.32/2-⨯===kT kT r ε J 3分5、一超声波源发射超声波的功率为10 W .假设它工作10 s ,并且全部波动能量都被1 mol 氧气吸收而用于增加其内能,则氧气的温度升高了多少?(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普适气体常量R =8.31 J ·mol -1·K -1 )解: A = Pt = T iR v ∆21, 2分∴ ∆T = 2Pt /(v iR )=4.81 K .3分6、1 kg 某种理想气体,分子平动动能总和是1.86×106 J ,已知每个分子的质量是3.34×10-27 kg ,试求气体的温度. (玻尔兹曼常量 k =1.38×10-23 J ·K -1)解: N = M / m =0.30×1027 个 1分==N E w K / 6.2×10-21 J 1分kwT 32== 300 K 3分第十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课 后 作 业1、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1 2 3 12 OV (10-3 m 3) 5 A BC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Q =W 1+ΔE 1=950 J . 3分B →C : W 2 =0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Q 2 =W 2+ΔE 2=-600 J . 2分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150)(2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Q 3 =W 3+ΔE 3=-250 J 3分(2) W = W 1 +W 2 +W 3=100 J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2、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 (p 1,V 1)沿p -V 图所示直线变化到状态B (p 2,V 2),试求: 气体的内能增量. 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 气体吸收的热量. 此过程的摩尔热容.解:(1) )(25)(112212V p V p T T C E V -=-=∆ 2分 (2) ))((211221V V p p W -+=, W 为梯形面积,根据相似三角形有p 1V 2= p 2V 1,则)(211122V p V p W -=. 3分(3) Q =ΔE +W =3( p 2V 2-p 1V 1 ). 2分(4) 以上计算对于A →B 过程中任一微小状态变化均成立,故过程中 ΔQ =3Δ(pV ). 由状态方程得 Δ(pV ) =R ΔT , 故 ΔQ =3R ΔT ,摩尔热容 C =ΔQ /ΔT =3R . 3分BAOVp p 2V 1V 2(摩尔热容C =T Q ∆∆/,其中Q ∆表示1 mol 物质在过程中升高温度T ∆时所吸收的热量.)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b 到达c .(如图, abc 为一直线)求此过程中1 2 3 1 2 3 a bcV (L)p (atm)气体对外作的功; 气体内能的增量;气体吸收的热量.(1 atm =1.013×105 Pa)解:(1) 气体对外作的功等于线段c a 下所围的面积W =(1/2)×(1+3)×1.013×105×2×10-3 J =405.2 J 3分 (2) 由图看出 P a V a =P c V c ∴T a =T c 2分内能增量 0=∆E . 2分(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Q =E ∆ +W =405.2 J . 3分4、如图所示,abcda 为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求:Oadcbp (×105 Pa)V (×10-3 m 3)2312(1) 气体循环一次,在吸热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的热量; (2) 气体循环一次对外做的净功;(3) 证明 在abcd 四态, 气体的温度有T a T c =T b T d .解:(1) 过程ab 与bc 为吸热过程, 吸热总和为 Q 1=C V (T b -T a )+C p (T c -T b ))(25)(23b b c c a a b b V p V p V p V p -+-==800 J 4分(2) 循环过程对外所作总功为图中矩形面积W = p b (V c -V b )-p d (V d -V a ) =100 J 2分(3) T a =p a V a /R ,T c = p c V c /R , T b = p b V b /R ,T d = p d V d /R ,T a T c = (p a V a p c V c )/R 2=(12×104)/R 2T b T d = (p b V b p d V d )/R 2=(12×104)/R 2∴ T a T c =T b T d 4分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 →B 和C →D 是等压过程,B →C 和D →A 是绝热过程.已知:T C = 300 K ,T B = 400 K . 试求:此循环的效率.(提示:循环效率的定义式η =1-Q 2 /Q 1,Q 1为循环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 2为循环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A BC DO Vp解: 121Q Q -=η Q 1 = ν C p (T B -T A ) , Q 2 = ν C p (T C -T D ) )/1()/1(12B A B C D C A B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Q Q --=--= 4分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得到:γγγγ----=D D AA T p T p 11, γγγγ----=C CB B T p T p 11 ∵ p A = p B , pC = pD ,∴ T A / T B = T D / T C 4分故 %251112=-=-=BC T T Q Q η 2分6、一卡诺热机(可逆的),当高温热源的温度为 127℃、低温热源温度为27℃时,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8000 J .今维持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温度,使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 10000 J .若两个卡诺循环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1) 第二个循环的热机效率;(2) 第二个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解:(1) 1211211T T T Q Q Q Q W -=-==η 2111T T T W Q -= 且 1212T T Q Q = ∴ Q 2 = T 2 Q 1 /T 1即 212122112T T T W T T T T T Q -=⋅-==24000 J 4分 由于第二循环吸热 221Q W Q W Q +'='+'=' ( ∵ 22Q Q =') 3分 =''='1/Q W η29.4% 1分 (2) ='-='η121T T 425 K 2分。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第2章流体力学基础
⼤学物理学习指导第2章流体⼒学基础第2章流体⼒学基础2.1 内容提要(⼀)基本概念 1.流体:由许多彼此能够相对运动的流体元(物质微团)所组成的连续介质,具有流动性,常被称为流体。
流体是液体和⽓体的总称。
2.流体元:微团或流体质量元,它是由⼤量分⼦组成的集合体。
从宏观上看,流体质量元⾜够⼩,⼩到仅是⼀个⼏何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流体中某点的某个物理量的⼤⼩;从微观上看,流体质量元⼜⾜够⼤,⼤到包含相当多的分⼦数,使描述流体元的宏观物理量有确定的值,⽽不受分⼦微观运动的影响。
因此,流体元具有微观⼤,宏观⼩的特点。
3.理想流体:指绝对不可压缩、完全没有黏滞性的流体。
它是实际流体的理想化模型。
4.定常流动:指流体的流动状态不随时间发⽣变化的流动。
流体做定常流动时,流体中各流体元在流经空间任⼀点的流速不随时间发⽣变化,但各点的流速可以不同。
5.流线:是分布在流体流经区域中的许多假想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向和该点流体元的速度⽅向⼀致。
流线不可相交,且流速⼤的地⽅流线密,反之则稀。
6.流管:由⼀束流线围成的管状区域称为流管。
对于定常流动,流体只在管内流动。
流线是流管截⾯积为零的极限状态。
(⼆)两个基本原理 1.连续性原理:理想流体在同⼀细流管内,任意两个垂直于该流管的截⾯S 1、S 2,流速v 1、v 2,密度ρ1、ρ2,则有111211v v S S ρρ= (2.1a )它表明,在定常流动中,同⼀细流管任⼀截⾯处的质量密度、流速和截⾯⾯积的乘积是⼀个常数。
也叫质量守恒⽅程。
若ρ为常量,则有Q = S v = 常量(2.1b )它表明,对于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同⼀细流管中任⼀截⾯处的流速与截⾯⾯积的乘积是⼀个常量。
也叫体积流量守恒定律或连续性⽅程。
2 伯努利⽅程:理想流体在同⼀细流管中任意两个截⾯处其截⾯积S ,流速v ,⾼度h ,压强p 之间有11222121gh p gh p ρρρρ++=++2122v v (2.2) 或写成常量=++gh p ρρ221v 。
2014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资料
参考答案练习一:1-2、DD 3、i ct v v)31(30+=,400121ct t v x x ++=4、 j 8,j i 4+-,4412arctg arctg -+ππ或5解:(1)j t t i t r)4321()53(2-+++=;(2))/(73;)3(34s m j i v j t i dt rd v s t +=++===;(3))/(12s m j dtvd a ==6 解: ∵xvv t x x v t v a d d d d d d d d ===分离变量: x x adx d )62(d 2+==υυ 两边积分得c x x v ++=322221 由题知,0=x 时,100=v ,∴50=c ∴13s m 252-⋅++=x x v练习二:1-2、CB 3、32ct ,ct 2,R t c 42,R ct 2; 4、212t t +,212t+5、解:(1)由23Rbt dt d R dt ds v -===θ得:Rbt dt dv a 6-==τ,4229t Rb R v a n == n n n e t Rb e Rbt e a e a a4296+-=+=τττ6、当滑至斜面底时,h y =,则gh v A 2=',A 物运动过程中又受到B 的牵连运动影响,因此,A 对地的速度为jgh i gh u v u v AA )sin 2()cos 2('αα++=+=地练习三:1-3、BCB 4、3s ; 5、ωωωωR j t i t R v R y x )cos sin (222+-==+6、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 s t l ld d 2d d 2= 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ts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 即 θcos d d d d 00v v s lt l s l t s v ==-=-=船 或 sv s h s lv v 0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02220202002)(d d d d d d sv h s v s l s v s lv s v v s t s l t l s t v a =+-=+-=-==船船 7、解:kv dtdv-=⎰⎰-=t v v kdt dv v 001t k e v v -=0 t k e v dtdx-=0dt e v dx t k tx-⎰⎰=000)1(0t k e kv x --=练习四:1-2 AC 3、解:2s m 83166-⋅===m f a x x 2s m 167-⋅-==mf a y y (1)⎰⎰--⋅-=⨯-=+=⋅-=⨯+-=+=20101200s m 872167s m 452832dt a v v dt a v v y y y x x x于是质点在s 2时的速度1s m 8745-⋅--=ji v(2)m874134)167(21)4832122(21)21(220j i ji jt a i t a t v r y x--=⨯-+⨯⨯+⨯-=++=4、解:小球的受力分析如下图,有牛顿第二定律可知:dtdvm F kv mg =--分离变量及积分得:⎰⎰----=-v tFkv mg F kv mg d dt m k00)(解得:))(1(1F mg e kv t m k--=-5、解:取弹簧原长时m 2所在处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x 轴,m 1,m 2的受力分析如上图所示。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答案Word版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第二章牛顿定律................................................................... . (3)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5)第四章刚体的转动................................................................... (8)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 (11)第六章气体动理论................................................................... .. (13)第七章静电场................................................................... . (15)第八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介质................................................................... (21)第九章稳恒磁场................................................................... (28)第十章磁场中的磁介质................................................................... (35)第十一章电磁感应................................................................... (36)第十二章机械振动................................................................... (43)第十三章机械波................................................................... (45)第十四章 电磁场普遍规律..................................................................................49 第十五章 波动光学..............................................................................................51 第十六章 相对论..................................................................................................55 第十七章 量子力学. (57)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 由dtdy v dt dx v y x ==,和速度的矢量合成可知,质点在(x,y )处的速度大小2/122⎥⎥⎦⎤⎢⎢⎣⎡⎪⎭⎫ ⎝⎛+⎪⎭⎫ ⎝⎛=dt dy dt dx v 。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
大学物理实验学习指导有效数字一.有效数字= 可靠数字+ 1位存疑数字1.采用四舍五入法对有效数字进行取舍.2.加减法: 结果的可疑位与参与运算数据中存疑位数量级最高的对齐.例如: 2.327+10.8=13.127=13.13.乘除法: 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参与运算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例如:6.356×30.5=193.8580=1944.乘方开方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其底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5.对数运算:结果的尾数的有效数字个数与真数相同。
6.三角函数用比较法:例如sin19.58=0.3351227…而sin19.59=0.3352871…则取值为0.3351。
7. π、g等或者在公式中出现的常数可视为无穷多位,使用时所取的位数不少于参与运算数据中位数最少的。
例如:V=πD2/4 =3.142×2.3272÷4或者=3.1416×2.3272÷4二.仪器最大允许误差(误差限)的确定方法1.电测量指示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与仪表的准确度级别有关。
△=量程×准确度等级÷100电测量仪表的准确度级别分为七级:0.1,0.2,0.5,1.0,1.5,2.5,5.0。
例如:0.1级的电表测量结果为11446.7Ω计算得11446.7×0.1%=11Ω则结果为(1145±1)×10Ω2.未加说明的仪器,如果无法得知其误差限,一般取仪器最小分度的一半作为其仪器误差限。
例1:判断以下测量结果表达得是否正确:M = 1.012±0.003(g)L = 1.345 ±0.014(mm)I = 1.012±0.123 (A) U = 1.012 ±0.0004 (V)f =(1.012±0.006)×103(Hz) T = 9.03±0.01例2Y=A+B-C,A=(103.3±0.5) cm,B=(13.561±0.012) cm,C=(1.652±0.005) cm,计算结果有几位有效数字?解Y=103.3 + 13.6 -1.7=115.2(cm)结果有4位有效数字,表示为Y = (115.2±0.5) cmE = 0.44%测量结果的不确定估计1平均值(最佳估计值):在相同条件下,对某物理量进行n 次测量,取这n 次独立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2测量值的标准偏差3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二 不确定度的分类(1)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算 A 类不确定度——用统计方法确定的分量 B 类不确定度——用其他方法确定的分量合成标准总不确度:(2)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估算 物理量F 是多个直接测量量大函数:对于F 是加减法或数乘形式对于F 是乘除法开方运算等形式三 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注:相对不确定度可以两位有效数字;绝对不确定度只取一位有效数字;百分误差最多取两位有效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课 后 作 业1、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a 与位置坐标x 的关系为 a =2+6 x 2 (SI)如果质点在原点处的速度为零,试求其在任意位置处的速度.解:设质点在x 处的速度为v ,62d d d d d d 2x txx t a +=⋅==v v 2分 ()x x xd 62d 020⎰⎰+=v v v2分()2 213x x +=v 1分2、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4t (SI),已知t 0时,质点位于x 10 m 处,初速度v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解: =a d v /d t 4=t , d v 4=t d t⎰⎰=vv 0d 4d tt tv 2=t 23分v d =x /d t 2=t 2t t x txx d 2d 020⎰⎰=x 2= t 3/3+x 0 (SI) 2分3、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质点所经过的弧长与时间的关系为221ct bt S += 其中b 、c 是大于零的常量,求从0=t 开始到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解: ct b t S +==d /d v 1分c t a t ==d /d v 1分()R ct b a n /2+= 1分根据题意: a t = a n 1分 即 ()R ct b c /2+=解得 cbc R t -= 1分4、如图所示,质点P 在水平面内沿一半径为R =2 m 的圆轨道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2kt =ω (k 为常量).已知s t 2=时,质点P 的速度值为32 m/s .试求1=t s 时,质点P 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O RP解: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常量k()222/rad 4//s Rt t k ===v ω 1分24t =ω, 24Rt R ==ωvs t 1=时, v = 4Rt 2= 8 m/s 1分2s /168/m Rt dt d a t ===v 1分 22s /32/m R a n ==v 1分()8.352/122=+=nt a a a m/s 21分5、一敞顶电梯以恒定速率v 10 m/s 上升.当电梯离地面h =10 m 时,一小孩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球相对于电梯初速率200=v m/s .试问: (1) 从地面算起,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多大 (2) 抛出后经过多长时间再回到电梯上解:(1) 球相对地面的初速度=+='v v v 030 m/s 1分抛出后上升高度 9.4522='=gh v m/s 1分 离地面高度 H = +10) m =55.9 m 1分(2) 球回到电梯上时电梯上升高度=球上升高度 2021)(gt t t -+=v v v 1分 08.420==gt v s 1分6、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图所示.当人以0υ(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222s h l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s t l ld d 2d d 2= 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ts 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 即 θ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 或 sv s h s lv v 02/1220)(+==船 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3202220202002)(d d d d d d sv h s v s l s v slv s v v s t sl t l st v a =+-=+-=-==船船第二章 运动与力课 后 作 业1、 一人在平地上拉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匀速前进,如图. 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μ=.设此人前进时,肩上绳的支撑点距地面高度为h =1.5 m ,不计箱高,问绳长l 为多长时最省力解: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l h /sin =θ. 木箱受力如图所示,匀速前进时, 拉力为F , 有F cos θ-f =0 2分F sin θ+N -Mg =0f =μN得 θμθμsin cos +=MgF 2分令0)sin (cos )cos sin (d d 2=++--=θμθθμθμθMg F ∴ 6.0tg ==μθ,637530'''︒=θ 2分且 0d d 22>θF∴ l =h / sin θ= m 时,最省力.N ϖm 1m 22、一质量为60 kg 的人,站在质量为30 kg 的底板上,用绳和滑轮连接如图.设滑轮、绳的质量及轴处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欲使人和底板能以1 m/s 2的加速度上升,人对绳子的拉力T 2多大人对底板的压力多大 (取g =10 m/s 2)解:人受力如图(1) 图2分 a m g m N T 112=-+ 1分 底板受力如图(2) 图2分 a m g m N T T 2221=-'-+ 2分212T T = 1分N N ='由以上四式可解得 a m m g m g m T )(421212+=--∴ 5.2474/))((212=++=a g m m T N 1分5.412)(21=-+=='T a g m N N N 1分3、一条轻绳跨过一轻滑轮(滑轮与轴间摩擦可忽略),在绳的一端挂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在另一侧有一质量为m 2的环,求当环相对于绳以恒定的加速度a 2沿绳向下滑动时,物体和环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环与绳间的摩擦力多大m 1m 22a ϖ解:因绳子质量不计,所以环受到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绳子张力T .设m 2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2a ',取向上为正;m 1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a 1(即绳子的加速度),取向下为正. 1分111a m T g m =- 2分222a m g m T '=- 2分 212a a a -=' 2分 解得 2122211)(m m a m g m m a ++-=1分21212)2(m m m m a g T +-=1分2121212)(m m a m g m m a +--=' 1分4、一条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质量为M 、长度为L ,一端拴在竖直转轴OO ′上,并以恒定角速度在水平面上旋转.设转动过程中绳子始终伸直不打弯,且忽略重力,求距转轴为r 处绳中的张力T ( r ).解:取距转轴为r 处,长为d r 的小段绳子,其质量为 ( M /L ) d r .(取元,画元的受力图) 2分由于绳子作圆周运动,所以小段绳子有径向加速度,LOO ′r OO ′d r)由牛顿定律得:T ( r )T ( r + d r ) = ( M / L ) d r r2令 T ( r )-T (r + d r ) = d T ( r )得 d T =-( M2/ L ) r d r 4分由于绳子的末端是自由端 T (L ) = 01分有r r L M T Lrr T d )/(d 2)(⎰⎰-=ω ∴ )2/()()(222L r L M r T -=ω 3分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月 日第三章 动量与角动量课 后 作 业hAvϖ1、如图,用传送带A 输送煤粉,料斗口在A 上方高h =0.5 m 处,煤粉自料斗口自由落在A 上.设料斗口连续卸煤的流量为q m =40 kg/s ,A 以v =2.0 m/s 的水平速度匀速向右移动.求装煤的过程中,煤粉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计相对传送带静止的煤粉质重)解:煤粉自料斗口下落,接触传送带前具有竖直向下的速度gh 20=v 1分设煤粉与A 相互作用的t 时间内,落于传送带上的煤粉质量为t q m m ∆=∆ 1分设A 对煤粉的平均作用力为f ϖ,由动量定理写分量式:0-∆=∆v m t f x 1分)(00v m t f y ∆--=∆ 1分将 t q m m ∆=∆代入得 v m x q f =, 0v m y q f =∴ 14922=+=y x f f f N 2分f ϖ与x 轴正向夹角为= arctg (f x / f y ) = °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煤粉对A 的作用力f ′= f = 149 N ,方向与图中f ϖ相反.2分30°F2、质量为1 kg 的物体,它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系数= .现对物体施以F =10t (SI)的力,(t 表示时刻),力的方向保持一定,如图所示.如t = 0时物体静止,则t = 3 s 时它的速度大小v 为多少解:由题给条件可知物体与桌面间的正压力mg F N +︒=30sin 1分物体要有加速度必须 N F μ≥︒30cos 2分 即mg t μμ≥-)3(5, 0s 256.0t t =≥ 1分物体开始运动后,所受冲量为 ⎰-︒=tt t N F I 0d )30cos (μ)(96.1)(83.3022t t t t ---= t = 3 s, I = N s 2分 则此时物体的动量的大小为 I m =v 速度的大小为 8.28==mIv m/s 2分3、一炮弹发射后在其运行轨道上的最高点h =19.6 m 处炸裂成质量相等的两块.其中一块在爆炸后1秒钟落到爆炸点正下方的地面上.设此处与发射点的距离S 1=1000 m ,问另一块落地点与发射地点间的距离是多少(空气阻力不计,g =9.8 m/s 2)解:因第一块爆炸后落在其正下方的地面上,说明它的速度方向是沿竖直方向的.利用 2t g t h '+'=211v , 式中t '为第一块在爆炸后落到地面的时间. 可解得v 1= m/s ,竖直向下.取y 轴正向向上, 有v 1y =- m/s 2分设炮弹到最高点时(v y =0),经历的时间为t ,则有S 1 = v x t ① h=221gt ② 由①、②得 t =2 s , v x =500 m/s 2分以2v ϖ表示爆炸后第二块的速度,则爆炸时的动量守恒关系如图所示.x v v m m x =221③0==+y y m m m v v v 1y 22121 ④ 解出 v 2x =2v x =1000 m/s , v 2y =-v 1y = m/s 3分 再由斜抛公式 x 2= S 1 +v 2x t 2 ⑤y 2=h +v 2y t 2-22gt 21 ⑥ 落地时 y2 =0,可得 t 2 =4 s , t 2=-1 s (舍去) 故 x 2=5000 m 3分Mmv ϖϖ4、质量为M =1.5 kg 的物体,用一根长为l =1.25 m 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今有一质量为m =10 g 的子弹以v 0=500 m/s 的水平速度射穿物体,刚穿出物体时子弹的速度大小v =30 m/s ,设穿透时间极短.求:(1) 子弹刚穿出时绳中张力的大小; (2) 子弹在穿透过程中所受的冲量.解:(1) 因穿透时间极短,故可认为物体未离开平衡位置.因此,作用于子弹、物体系统上的外力均在竖直方向,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令子弹穿出时物体的水平速度为v '有 mv 0 = mv +M vv= m (v 0 v )/M = m/s 2分T =Mg+Mv 2/l = N 2分(2) s N 7.40⋅-=-=∆v v m m t f (设0v ρ方向为正方向) 2分 负号表示冲量方向与0v ϖ方向相反. 2分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月 日第四章 功和能课 后 作 业1、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Oxy 平面上运动,其位置矢量为j t b i t a r ρρρωωsin cos +=(SI)式中a 、b 、是正值常量,且a >b .(1)求质点在A 点(a ,0)时和B 点(0,b )时的动能;(2)求质点所受的合外力F ρ以及当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F ρ的分力x F ρ和y F ρ分别作的功.解:(1)位矢 j t b i t a r ρρρωωsin cos += (SI)可写为 t a x ωcos = , t b y ωsin = t a t x x ωωsin d d -==v , t b ty ωωcos d dy -==v 在A 点(a ,0) ,1cos =t ω,0sin =t ωE KA =2222212121ωmb m m y x =+v v 2分在B 点(0,b ) ,0cos =t ω,1sin =t ωE KB =2222212121ωma m m y x =+v v 2分(2) j ma i ma F y x ρρρ+==j t mb i t ma ρρωωωωsin cos 22-- 2分由A →B ⎰⎰-==020d cos d aax x x t a m x F W ωω=⎰=-022221d ama x x m ωω 2分 ⎰⎰-==bby y t b m y F W 020dy sin d ωω=⎰-=-bmb y y m 022221d ωω 2分2、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桌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球B 相连接.用外力推动小球,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L 后放开.假定小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且恒定不变,滑动摩擦系数与静摩擦系数可视为相等.试求L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小球在放开后就开始运动,而且一旦停止下来就一直保持静止状态.kL OB解:取弹簧的自然长度处为坐标原点O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在t =0时,静止于x =-L 的小球开始运动的条件是kL >F ① 2分小球运动到x 处静止的条件,由功能原理得222121)(kL kx x L F -=+- ② 2分 由② 解出kF L x 2-= 使小球继续保持静止的条件为 F kFL k x k ≤-=2 ③ 2分 所求L 应同时满足①、③式,故其范围为 k F <L kF 3≤ 2分3、一链条总长为l ,质量为m ,放在桌面上,并使其部分下垂,下垂一段的长度为a .设链条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令链条由静止开始运动,则(1)到链条刚离开桌面的过程中,摩擦力对链条作了多少功x OxB L B xal -a(2)链条刚离开桌面时的速率是多少解:(1)建立如图坐标.某一时刻桌面上全链条长为y ,则摩擦力大小为g lym f μ= 1分 摩擦力的功 ⎰⎰--==0d d al al f y gy lmy f W μ2分 =022al y lmg-μ =2)(2a l lmg--μ 2分(2)以链条为对象,应用质点的动能定理 ∑W =222121v v m m -其中 ∑W = W P +W f ,v 0 = 0 1分W P =⎰la x P d =la l mg x x l mg la 2)(d 22-=⎰ 2分 由上问知 la l mg W f 2)(2--=μ所以222221)(22)(v m a l l mg l a l mg =---μ 得 []21222)()(a l a l lg ---=μv 2分αh0v ϖ4、一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 = ,斜面固定,倾角 = 45°.现给予物体以初速率v 0 = 10 m/s ,使它沿斜面向上滑,如图所示.求: 物体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h ;该物体达到最高点后,沿斜面返回到原出发点时的速率v .解:(1)根据功能原理,有 mgh m fs -=2021v 2分ααμαμsin cos sin mgh Nh fs ==mgh m mgh -==2021ctg v αμ 2分 )ctg 1(22αμ+=g h v = m 2分(2)根据功能原理有 fs m mgh =-221v 1分αμctg 212mgh mgh m -=v 1分[]21)ctg 1(2αμ-=gh v = m/s 2分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月 日第五章 刚体的转动课 后 作 业m,r m2mm,r1、一轻绳跨过两个质量均为m 、半径均为r 的均匀圆盘状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为m 和2m 的重物,如图所示.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光滑.两个定滑轮的转动惯量均为221mr .将由两个定滑轮以及质量为m 和2m的重物组成的系统从静止释放,求两滑轮之间绳内的张力.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分 2mg -T 1=2ma 1分T 2-mg =ma 1分T 1 r -T r =β221mr 1分T r -T 2 r =β221mr 1分a =r 2分解上述5个联立方程得: T =11mg / 8 2分OBA2、一轻绳绕过一定滑轮,滑轮轴光滑,滑轮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 4,均匀分布在其边缘上.绳子的A 端有一质量为M 的人抓住了绳端,而在绳的另一端B 系了一质量为21M 的重物,如图.设人从静止开始相对于绳匀速向上爬时,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求B 端重物上升的加速度(已知滑轮对通过滑轮中心且垂m2m βT 2 2P ϖ1P ϖTa T 1直于轮面的轴的转动惯量J =MR 2/ 4 )解: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重物的对地加速度为a ,向上.则绳的A 端对地有加速度a 向下,人相对于绳虽为匀速向上,但相对于地其加速度仍为a 向下.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人: Mg -T 2=Ma ① 2分 对重物: T 1-21Mg =21Ma ② 2分 根据转动定律,对滑轮有(T 2-T 1)R =J=MR 2/ 4 ③ 2分因绳与滑轮无相对滑动, a =R ④ 1分①、②、③、④四式联立解得 a =2g / 7 1分mOr3、一质量为m 的物体悬于一条轻绳的一端,绳另一端绕在一轮轴的轴上,如图所示.轴水平且垂直于轮轴面,其半径为r ,整个装置架在光滑的固定轴承之上.当物体从静止释放后,在时间t 内下降了一段距离S .试求整个轮轴的转动惯量(用m 、r 、t 和S 表示).解:设绳子对物体(或绳子对轮轴)的拉力为T ,则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转动定律得:mg T =ma ① 2分 T r =J② 2分由运动学关系有: a = r③ 2分由①、②、③式解得: J =m ( g -a ) r 2 / a ④ 又根据已知条件 v 0=0∴ S =221at , a =2S / t 2⑤ 2分将⑤式代入④式得:J =mr 2(Sgt 22-1) 2分OAm 1 ,l1v ϖ2v ϖ俯视图4、有一质量为m 1、长为l 的均匀细棒,静止平放在滑动摩擦系数为的水平桌面上,它可绕通过其端点O 且与桌面垂直的固定光滑轴转动.另有一水平运动的质量为m 2的小滑块,从侧面垂直于棒与棒的另一端A 相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小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1v ϖ和2v ϖ,如图所示.求碰撞后从细棒开始转动到停止转动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已知棒绕O 点的转动惯量2131l m J =)解:T rβTmg对棒和滑块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由于碰撞时间极短,所以棒所受的摩擦力 矩<<滑块的冲力矩.故可认为合外力矩为零,因而系统的角动量守恒,即1分m 2v 1l =-m 2v 2l +ω2131l m ① 3分碰后棒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矩为 gl m x x l m gM lf 10121d μμ-=⋅-=⎰ ② 2分 由角动量定理 ω210310l m dt M tf -=⎰ ③ 2分 由①、②和③解得 gm m t 12122μv v += 2分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课 后 作 业1、一体积为V 0,质量为m 0的立方体沿其一棱的方向相对于观察者A 以速度v 运动.求:观察者A 测得其密度是多少解:设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以x 0,y 0,z 0表示,观察者A 测得立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221cx x v -=,0y y =,0z z =. 相应体积为 2201c V xyz V v -== 3分观察者A测得立方体的质量 2201c m m v -=故相应密度为 V m /=ρ22022011/c V c m v v --=)1(2200cV m v -=2分2、在O 参考系中,有一个静止的正方形,其面积为 100 cm 2.观测者O '以 0.8c 的匀速度沿正方形的对角线运动.求O '所测得的该图形的面积.解:令O 系中测得正方形边长为a ,沿对角线取x 轴正方向(如图),则边长在坐标轴上投影的大小为 a a x 221=,a a y 221= 面积可表示为: xy a a S ⋅=2 2分 在以速度v 相对于O 系沿x 正方向运动的O '系中2)/(1c a a x x v -=' =×a 221a aOy xa a a y y 221==' 在O '系中测得的图形为菱形,其面积亦可表示为606.022=='⋅'='a a a S xy cm 2 3分3、一艘宇宙飞船的船身固有长度为L 0 =90 m ,相对于地面以=v 0.8 c (c 为真空中光速)的匀速度在地面观测站的上空飞过. (1) 观测站测得飞船的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宇航员测得船身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解:(1) 观测站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 =-=20)/(1c L L v 54 m 则t 1 = L /v =×10-7 s 3分(2) 宇航员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L 0,则 t 2 = L 0/v =×10-7 s 2分4、半人马星座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离地球S = ×1016 m .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飞到半人马星座星,若宇宙飞船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 =0.999 c ,按地球上的时钟计算要用多少年时间如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所需时间又为多少年解:以地球上的时钟计算: 5.4≈=∆vSt 年 2分 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 ≈-='∆∆221c t t v 年 3分5、在惯性系S 中,有两事件发生于同一地点,且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 =2s ;而在另一惯性系S '中,观测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 =3s .那么在S '系中发生两事件的地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令S '系与S 系的相对速度为v ,有2)/(1c tt v -='∆∆, 22)/(1)/(c t t v -='∆∆则 2/12))/(1(t t c '-⋅=∆∆v ( = ×108 m ·s -1 ) 4分 那么,在S '系中测得两事件之间距离为:2/122)(t t c t x ∆∆∆∆-'='⋅='v = ×108 m 4分6、要使电子的速度从v 1 =×108 m/s 增加到v 2 =×108 m/s 必须对它作多少功 (电子静止质量m e =×10-31 kg)解:根据功能原理,要作的功 W =E根据相对论能量公式 E = m 2c 2- m 1c 22分根据相对论质量公式 2/12202])/(1/[c m m v -=2/12101])/(1/[c m m v -= 1分∴ )1111(22122220ccc m W v v ---==×10-14 J =×105eV 2分第七章 振动课 后 作 业1、一个轻弹簧在60 N 的拉力作用下可伸长30 cm .现将一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并在它上面放一小物体,它们的总质量为 4 kg .待其静止后再把物体向下拉10 cm ,然后释放.问: (1) 此小物体是停在振动物体上面还是离开它 (2) 如果使放在振动物体上的小物体与振动物体分离,则振幅A 需满足何条件二者在何位置开始分离解:(1) 小物体受力如图.设小物体随振动物体的加速度为a ,按牛顿第二定律有(取向下为正)ma N mg =- 1分)(a g m N -=当N = 0,即a = g 时,小物体开始脱离振动物体,已知 1分 A = 10 cm ,N/m 3.060=k有 50/==m k ω rad ·s -1 2分系统最大加速度为 52max ==A a ω m ·s -2 1分 此值小于g ,故小物体不会离开. 1分(2) 如使a > g ,小物体能脱离振动物体,开始分离的位置由N = 0求得 x a g 2ω-== 2分 6.19/2-=-=ωg x cm 1分 即在平衡位置上方19.6 cm 处开始分离,由g A a >=2max ω,可得2/ωg A >=19.6 cm . 1分2、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选取该质点向右运动通过A 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t = 0 ),经过2秒后质点第一次经过B 点,再经过2秒后质点第二次经过B 点,若已知该质点在A 、B 两点具有相同的速率,且AB = 10 cm 求: (1) 质点的振动方程; (2) 质点在A 点处的速率.解: T = 8 s , = (1/8) s -1,s -1 3分(1) 以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x 轴指向右方.t = 0时, 5-=x cm φcos A =t = 2 s 时, 5=x cm φφωsin )2cos(A A -=+=由上二式解得 tg= 1因为在A 点质点的速度大于零,所以= -3/4或5/4(如图) 2分25cos /==φx A cm 1分A Bv ρx∴ 振动方程 )434cos(10252π-π⨯=-t x (SI) 1分(2) 速率 )434sin(41025d d 2π-π⨯π-==-t t x v (SI) 2分当t = 0 时,质点在A 点 221093.3)43sin(10425d d --⨯=π-⨯π-==t x v m/s 1分3、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力F = -2x 的作用下沿x 轴运动.求其运动的周期.解:将F = -2x 与F = -kx 比较,知质点作简谐振动,k = 2. 3分又 mm k π==ω 4分 m T 22=π=ω3分4、一物体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 )212cos(04.01π+π=t x (SI), )2cos(03.02π+π=t x (SI)求此物体的振动方程.解:设合成运动(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 则 )cos(2122122212φφ-++=A A A A A ① 2分 以 A 1 = 4 cm ,A 2 = 3 cm ,π=π-π=-212112φφ代入①式,得xF 0m5cm 3422=+=A cm 3分又 22112211cos cos sin sin arctgφφφφφA A A A ++= ②≈127°≈ rad 3分 ∴ )22.22cos(05.0+π=t x (SI) 2分5、在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端系一质量为 100 g 的物体,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再对物体加一拉力使弹簧伸长,然后从静止状态将物体释放.已知物体在32 s 内完成48次振动,振幅为5 cm . (1) 上述的外加拉力是多大 (2) 当物体在平衡位置以下1 cm 处时,此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各是多少解一:(1) 取平衡位置为原点,向下为x 正方向.设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 ,则有l k mg ∆=, 加拉力F 后弹簧又伸长x 0,则0)(0=+-+∆x l k mg F解得 F = kx 0 2分 由题意,t = 0时v 0 = 0;x = x 0则 0202)/(x x A =+=ωv 2分又由题给物体振动周期4832=T s, 可得角频率 Tπ=2ω, 2ωm k = ∴ 444.0)/4(22=π==A T m kA F N 1分 (2) 平衡位置以下1 cm 处: )()/2(2222x A T -π=v 2分221007.121-⨯==v m E K J 2分2222)/4(2121x T m kx E p π=== ×10-4J 1分 解二:(1) 从静止释放,显然拉长量等于振幅A (5 cm ),kA F = 2分2224νωπ==m m k ,= Hz 2分∴ F = N 1分 (2) 总能量 221011.12121-⨯===FA kA E J 2分当x = 1 cm 时,x = A /5,E p 占总能量的1/25,E K 占24/25. 2分∴ 21007.1)25/24(-⨯==E E K J , 41044.425/-⨯==E E p J 1分6、如图,有一水平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4 N/m ,重物的质量m = 6 kg ,重物静止在平衡位置上.设以一水平恒力F = 10 N 向左作用于物体(不计摩擦),使之由平衡位置向左运动了0.05 m 时撤去力F .当重物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开始计时,求物体的运动方程.OFxm解:设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cos(φω+=t A x .恒外力所做的功即为弹簧振子的能量: F × = J . 2分 当物体运动到左方最远位置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J ,即:5.0212=kA J , ∴ A = 0.204 m . 2分A 即振幅. 4/2==m k ω (rad/s)2= 2 rad/s . 2分按题目所述时刻计时,初相为= .∴ 物体运动方程为 2分+=tx (SI). 2分.0π204)2cos(第八章 波动课 后 作 业1、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的振幅A = 10 cm ,波的角频率= 7rad/s.当t = s 时,x = 10 cm 处的a 质点正通过其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而x = 20 cm 处的b 质点正通过y = 5.0 cm 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设该波波长 >10 cm ,求该平面波的表达式.解:设平面简谐波的波长为,坐标原点处质点振动初相为,则该列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可写成 )/27cos(1.0φλ+π-π=x t y (SI) 2分t = 1 s 时 0])/1.0(27cos[1.0=+π-π=φλy 因此时a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故π=+π-π21)/1.0(27φλ ① 2分 而此时,b 质点正通过y = 0.05 m 处向y 轴正方向运动,应有05.0])/2.0(27cos[1.0=+π-π=φλy且 π-=+π-π31)/2.0(27φλ ② 2分由①、②两式联立得= 0.24 m 1分3/17π-=φ 1分 ∴ 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31712.07cos[1.0π-π-π=x t y (SI) 2分 或 ]3112.07cos[1.0π+π-π=x t y (SI)x (m) O -0.040.20 u = 0.08 m/sy (m)P0.400.602、图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0 时刻的波形图,求 (1)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解:(1) O 处质点,t = 0 时 0cos 0==φA y , 0sin 0>-=φωA v所以 π-=21φ 2分又 ==u T /λ s= 5 s 2分故波动表达式为 ]2)4.05(2cos[04.0π--π=x t y (SI) 4分(2)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2)4.02.05(2cos[04.0π--π=t y P )234.0cos(04.0π-π=t (SI) 2分3、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速u = 0.5 m/s . 求:原点O 的振动方程.x (m)y (m)Ou 0.512t = 2 s解:由图, = 2 m , 又 ∵u = 0.5 m/s ,∴= 1 /4 Hz , 3分T = 4 s .题图中t = 2 s =T 21.t = 0时,波形比题图中的波形倒退λ21,见图. 2分此时O 点位移y 0 = 0(过平衡位置)且朝y 轴负方向运动,∴ π=21φ 2分 ∴ )2121cos(5.0π+π=t y (SI) 3分4、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λνx t A y -π=, 而另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负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 )/(2cos 2λνx t A y +π= 求:(1) x = /4 处介质质点的合振动方程; (2) x = /4 处介质质点的速度表达式.解:(1) x =/4处)212cos(1π-π=t A y ν , )212cos(22π+π=t A y ν 2分∵ y 1,y 2反相 ∴ 合振动振幅 A A A A s =-=2 , 且合振动的初相 和y 2的初相一样为π21. 4分合振动方程 )212cos(π+π=t A y ν 1分(2) x =/4处质点的速度 )212sin(2/d d π+ππ-== v t A t y νν)2cos(2π+ππ=t A νν 3分5、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 1T tx A y +π=λ,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固定端.设反射时无能量损失,求(1) 反射波的表达式; (2) 合成的驻波的表达式; (3) 波腹和波节的位置.解:(1) 反射点是固定端,所以反射有相位突变,且反射波振幅为A ,因此反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2π+-π=T t x A y λ 3分 (2) 驻波的表达式是 21y y y +=)21/2cos()21/2cos(2π-ππ+π=T t x A λ 3分(3) 波腹位置: π=π+πn x 21/2λ, 2分λ)21(21-=n x , n = 1, 2, 3, 4,… 波节位置: π+π=π+π2121/2n x λ 2分λn x 21= , n = 1, 2, 3, 4,…6、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C 为波密媒质的反射面.波由P 点反射,OP = 3/4,DP =/6.在t = 0时,O 处质点的合振动是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求D 点处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合振动方程.(设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皆为A ,频率为.)OPBCx入射 反射D解:选O 点为坐标原点,设入射波表达式为 ])/(2cos[1φλν+-π=x t A y 2分 则反射波的表达式是 ])(2cos[2ππ++-+-=φλνxOP OP t A y 2分合成波表达式(驻波)为 )2cos()/2cos(2φνλ+ππ=t x A y 2分 在t = 0时,x = 0处的质点y 0 = 0, 0)/(0<∂∂t y , 故得 π=21φ 2分 因此,D 点处的合成振动方程是 )22cos()6/4/32cos(2π+π-π=t A y νλλλt A νπ=2sin 3 2分第九章 温度和气体动理论课 后 作 业1、黄绿光的波长是5000οA (1οA =1010m).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以黄绿光的波长为边长的立方体内有多少个分子(玻尔兹曼常量k =×1023J ·K 1)解: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分子数密度为n = p / (kT )=×1025 个/ m 3 3分以5000οA 为边长的立方体内应有分子数为N = nV =×106个. 2分2、已知某理想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 400 m ·s 1.当其压强为1 atm 时,求气体的密度.解: 223131v v ρ==nm p∴ 90.1/32==v p ρ kg/m 3 5分3、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w = ×1021 J .试求:(1)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 (2) 氧气的温度. (阿伏伽德罗常量N A =×1023 mol -1,玻尔兹曼常量k =×1023J ·K 1)解:(1) ∵ T 相等, ∴氧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氢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w=×10-21 J .且 ()()483/22/12/12==m w vm/s 3分(2) ()k w T 3/2==300 K . 2分4、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 J ·mol 1·K 1.求它在温度为273 K 时分子平均转动动能. (玻尔兹曼常量k =×1023J ·K 1 )解: R R iR i C P +=+=222, ∴ ()5122=⎪⎭⎫⎝⎛-=-=R C R R C i P P ,2分 可见是双原子分子,只有两个转动自由度.211077.32/2-⨯===kT kT r ε J 3分5、一超声波源发射超声波的功率为10 W .假设它工作10 s ,并且全部波动能量都被1 mol 氧气吸收而用于增加其内能,则氧气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普适气体常量R = J ·mol 1·K 1 )解: A = Pt = T iR v ∆21, 2分∴ T = 2Pt /(v iR )= K .3分6、1 kg 某种理想气体,分子平动动能总和是×106 J ,已知每个分子的质量是×1027kg ,试求气体的温度.(玻尔兹曼常量 k =×1023J ·K 1)解: N = M / m =×1027 个 1分==N E w K /×1021J 1分kwT 32== 300 K 3分 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月 日第十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课 后 作 业1、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1 2 3 12 OV (10-3 m 3) 5 A BC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ΔE 1=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Q =W 1+ΔE 1=950 J . 3分B →C : W 2 =0ΔE 2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2、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 (p 1,V 1)沿pV 图所示直线变化到状态B (p 2,V 2),试求: 气体的内能增量. 气体对外界所作的功. 气体吸收的热量. 此过程的摩尔热容. 解:(1))(25)(112212V p V p T T C E V -=-=∆ 2分 (2) ))((211221V V p p W -+=, W 为梯形面积,根据相似三角形有p 1V 2= p 2V 1,则)(211122V p V p W -=. 3分 (3) Q =ΔE +W =3( p 2V 2-p 1V 1 ). 2分 (4) 以上计算对于A →B 过程中任一微小状态变化均成立,故过程中 ΔQ =3Δ(pV ).由状态方程得 Δ(pV ) =R ΔT , 故 ΔQ =3R ΔT ,摩尔热容 C =ΔQ /ΔT =3R . 3分BAOVp p 2V 1V 2(摩尔热容C =T Q ∆∆/,其中Q ∆表示1 mol 物质在过程中升高温度T ∆时所吸收的热量.)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b 到达c .(如图, abc 为一直线)求此过程中1 2 3 1 2 3 a bcV (L)p (atm)气体对外作的功; 气体内能的增量;气体吸收的热量.(1 atm =×105 Pa)解:(1) 气体对外作的功等于线段c a 下所围的面积W =(1/2)×(1+3)××105×2×103 J = J 3分 (2) 由图看出 P a V a =P c V c∴T a =T c2分内能增量 0=∆E . 2分(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Q =E ∆ +W = J . 3分4、如图所示,abcda 为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求:Oadcbp (×105 Pa)V (×10-3 m 3)2312(1) 气体循环一次,在吸热过程中从外界共吸收的热量; (2) 气体循环一次对外做的净功;(3) 证明 在abcd 四态, 气体的温度有T a T c =T b T d .解:(1) 过程ab 与bc 为吸热过程, 吸热总和为 Q 1=C V (T b -T a )+C p (T c -T b ) )(25)(23b b c c a a b b V p V p V p V p -+-==800 J 4分(2) 循环过程对外所作总功为图中矩形面积 W = p b (V c -V b )-p d (V d -V a ) =100 J 2分(3) T a =p a V a /R ,T c = p c V c /R , T b = p b V b /R ,T d = p d V d /R ,T a T c = (p a V a p c V c )/R 2=(12×104)/R 2 T b T d = (p b V b p d V d )/R 2=(12×104)/R 2∴ T a T c =T b T d 4分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 →B 和C →D 是等压过程,B →C 和D →A 是绝热过程.已知:T C = 300 K ,T B = 400 K . 试求:此循环的效率.(提示:循环效率的定义式=1-Q 2 /Q 1,Q 1为循环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 2为循环中气体放出的热量)ABCD OVp解: 121Q Q -=η Q 1 = C p (T B -T A ) , Q 2 = C p (T C -T D ))/1()/1(12B A B C D C A B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Q Q --=--= 4分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得到:γγγγ----=D D AA T p T p 11, γγγγ----=C CB B T p T p 11 ∵ p A = p B , pC = pD , ∴ T A / T B = T D / T C 4分 故 %251112=-=-=BC T T Q Q η 2分6、一卡诺热机(可逆的),当高温热源的温度为 127℃、低温热源温度为27℃时,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8000 J .今维持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提高高温热源温度,使其每次循环对外作净功 10000 J .若两个卡诺循环都工作在相同的两条绝热线之间,试求: (1) 第二个循环的热机效率; (2) 第二个循环的高温热源的温度.解:(1) 1211211T T T Q Q Q Q W -=-==η 2111T T T WQ -= 且 1212T TQ Q = ∴ Q 2 = T 2 Q 1 /T 1 即 212122112T T T W T T T T T Q -=⋅-==24000 J 4分 由于第二循环吸热 221Q W Q W Q +'='+'=' ( ∵ 22Q Q =') 3分=''='1/Q W η% 1分 (2) ='-='η121T T 425 K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