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析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仍是沿用上世纪末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也存在着重创收、轻管理,重招生、轻培养,重规模、轻质量的不良风气,这也严重地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本文就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对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需求日益扩张,成人学习者也成为现代社会学习队伍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面向社会,立足行业,贴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认真分析成人学习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成人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成人高等教育继续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源所在。
但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问题1.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办学体制不合理两个方面。
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归属管理单一。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只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管理渠道不畅。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弱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学校在办学体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2.教育模式陈旧。
从普通高等教育脱胎而来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过于强调学术性和系统性,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多数仍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较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重传授而轻创造,重统一而轻个性,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基本上保持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式和框框,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
论文: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一、中国高等教育形成良好发展形势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其已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井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分布结构也进一步趋于合理。
2.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经过这些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各项改革和高等教育扩招的经验.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一实践和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越来越进一步的实践和现实所证明。
3.中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已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走非常有利的。
特别是对于整体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高等学校本身的学科与专业结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和时期。
由于没有了更多的规模和数量上的压力,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某些硬件方面的建设也就能够按部就班地有计划地进行,进而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学校本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我认为可分三步来进行:一、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
现行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过于形式化的弊端。
诚然,教学内容适当形式化是必要的,但如果只重视概念与原理的教学,强调逻辑上的严密,追求全面、系统的演绎推理,就会走向反面。
教学忽视观察与检验,忽视从实际出发,忽视掌握科学事实与现象,使学生不知如何对科学事实、现象、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也不知如何应用这些概念与原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大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创新论文(共2篇)
大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创新论文(共2篇)一、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变革,大学教育也应随之改革,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大学教育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要方向,也是事关国家竞争力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阐述大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创新。
大学教育改革要关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专业性以往的大学教育注重的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较为被动地接受。
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能主动学习、自我掌握知识的人才。
故今日的大学教育改革要重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专业性,这既是教育理念上的变革,更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的革新。
在重视学生发展的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的业余时间在虚无浪费,设计监督和引导机制是不可缺少的。
大学教育改革要关注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文凭和地位的重要性显著提高,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
这也让大学教育改革的国际化推进密不可分。
因此,大学教育改革要注重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大学教育改革要关注深入学科细节和适应行业需求高校教育的重点要向基础学科和实践性学科转变。
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除了应具备宽阔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注重深入学科细节和适应行业需求,为就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教育应对目标专业和行业就业要求进行专业化、差异化的指导,而非根据学科界限来划分职业。
二、论文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更新。
大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在于以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大学教育改革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较为被动。
而如今的社会是以知识爆炸、技术革新为主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是要适应社会发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具有主体性,教师则是提供知识,进行引导。
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现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教育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篇一:《地方高校动画教育改革与探索》摘要:我国动画教育的开展在“燥热期”的泡沫破碎后渐渐进入“冷却期”。
本文通过对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中的师资、教学投入、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问题做出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看法,以期为处于“冷却期”的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教学的开展与课题研究作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师资校企合作思考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动画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接近1500余所,然而近年在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专业连续数年位列红牌警告的首位。
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燥热期”导致供大于求,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动画策划、制作、营销等人才的院校极少。
表面上动画专业开办一片繁荣,实际上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学条件普遍较差,教学体系混乱,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生源质量不稳定,毕业生质量和就业问题困难重重。
地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习者自身都存在很多问题。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一条引领地方高校动画教育走向春天的道路,为振兴动画产业的道路添砖加瓦,是当前动画教育开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索: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缩减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匮乏是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但更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和高校自身在引进对策上的改进。
地方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现有动画教师数量规模缩减招生规模,这是当下解决师资力量匮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是深层次解决教师匮乏的长久之策。
第一,“一名合格的动画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求:首先必须懂导演理论与表演艺术,其次必须懂得原画创作、人与动物的动作规律及运动规律等,其三是必须对三维动画软件应用非常了解,最后必须参与过专业动画电影电视的创作。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怎么写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怎么写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一浅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然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今世界之间的竞争,关键也是人才的竞争。
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责任重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加之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
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必须要对高等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文章立足当下,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考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80-02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显著而辉煌,高等教育在此期间也获得了长足的改善与发展,为新时期的国家建设提供了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反过来,优秀的人才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的新矛盾,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勇于分析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有力地解决矛盾。
笔者总结的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人才数量上不足是其主要矛盾。
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人才数量上的不足,高等教育改革要往教育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也是当下的紧要任务。
放眼当下,虽然与以前相比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已经在逐渐提高,但是总体水平普遍不高。
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不能只停留在精英教育上,要提高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劳动者。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论文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淀,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这个转变不仅圆了千万个家庭的“大学梦",也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国。
作为高等教育来说,随着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水平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分层越来越明确,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以追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为荣。
特别是在美国,有名闻全球的哈佛、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名校或是一些名声稍逊的州立大学。
由于它们各自明确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对自身特色的不懈追求,恰恰体现了全美高等教育的特色,那就是趋异性越来越强。
反过来,这种分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着名高等教育学家克尔十分中肯地指出:各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展,“模仿将是毁灭性的"。
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层将越来越细,不同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特点定位于某个层次并尽显自身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格局,这也许是美国高等教育对我们的重要启示.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仿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入90年代后,我国则以西方(主要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蓝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
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大趋势。
学习是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并结合我们的具体国情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前提。
然而,我们现在却常常不顾国情、校情去竭力追赶世界一流高校。
由于政府主导了高校自身的定位,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出现了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相应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出现严重倾斜,各高校只有“力争上游”,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
高等教育论文范文3篇
⾼等教育论⽂范⽂3篇教育评估之⾼等教育论⽂1⾼等教育评估机制的两个基础要件1.1牢固树⽴“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以评促建是指以教学质量评估促进优质教学建设,这是教学评估的宗旨。
以评促建统领了整改、管理创新、评建兼顾,关键在“促”即促进,重点和难点在“建设”。
“建设”是围绕着提⾼教学质量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展开,贵在平时抓得很紧,才能够出成效,才能够迎评来临时不着急,从容应对,正常晋级,获取⼀个较好的评估结论。
评估不是⽬的,不能图优秀的虚名,评估的原则就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由此要更加重视建设和改⾰的过程[4]。
1.2确⽴和完善科学的评估理念评估是评价学校⼈⼒、物⼒、财⼒资源作⽤的效域和效度。
⾼等教育评估(评建)⼯作领导⼩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评估理念,准确定位,脚踏实地,⼤⼒促进落实、规范、细节以及内涵建设,促进总结经验、提炼特⾊,促进院校持续、健康地发展。
学校评估数据、⾃评报告要及时上⽹公布,积极地接受教师、学⽣、社会的监督。
确⽴和完善科学的评估理念体现在评价学校领导办学和组织教学的效能,评价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思路的效益,评价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设备的效⽤,评价学校教学运⾏机制的效率,评价学校⼈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学校办学传统与特⾊的效应等[5],建⽴健全完善、⾼效、合理、科学的评估体系与先进的评估理念。
2建设⾼等教育有效评估机制的基本思路2.1公众、社会及政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监督⾼等教育评估全程,增强其公正性、透明度培养⼈才是⾼等院校的根本任务,不断提⾼教育教学⽔平是院校持续发展的根本。
评估本⾝不是⽬的,重点是促进教学建设和改⾰,不断提⾼教育质量;促进院校建⽴内部不断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等教育评估具有集约效应性,院校即使愿意参加评估,机遇与压⼒并存,以评估为切⼊点,促使院校进⾏教育创新,诸如完善教改思路、教改措施,调改教学组织和教学制度,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优化整合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特⾊,那么这些评估指标也是院校所希望的,通过评估,准确、快捷、有效地整改,能够提升⾼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
摘要: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政府应从过去的单一供给主体转为供给主体之一,与其他供给主体平等竞争。
此外,政府作为供给主体,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更应从制度和方法上对高等教育供给整体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有效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高校教育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作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公共产品理论;改革路径选择;人才培养一、高等教育现状概述高等教育,无疑是国家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天之骄子,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源。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许多问题也使得我们困惑不已,如扩招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波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等。
面对社会的质疑,高等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适度规模下的公共物品(也有人称为准公共物品或者俱乐部公共物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利用看得见的手去介入、影响和校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路线和目标,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方向发展。
现代大学物质基础条件已有根本改观。
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建设,以及一系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
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矛盾,不仅使得高校无法打破债台高筑之困局,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从提供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变成营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使大多数的就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工作者。
社会再次呼唤大学回归其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流传统。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精选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精选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的深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一: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迈向大众化,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形势下,终身学习理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办学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日渐突出。
本文就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给出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对知识的渴求逐步增强,要想获得满足职业需求的技能技术,就要充分依赖于教育资源。
事实上,受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单纯的正规教育根本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应运而生。
然而,各大高等学校就成为了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但是就目前来说,质量严重下降是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改革和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现状(1)教育对象组成复杂,差异较大。
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都是经过高考并且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当,目的也很一致。
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较为复杂,存在年龄、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基础、理解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他们的动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主要是为了职业发展、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接受教育。
(2)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专职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为了维持生源,只有从其他地方聘请相关专业的老师,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3)成人高等教育对象所处环境不一。
全日制的受教育对象基本上目标一致,几乎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在校期间一心学习。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论文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论文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院校的重点关注内容。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诸多的需要改善的地方,包括教育观念、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等等方面,这些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等院校的改革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全文如下:摘要构建一个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教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适应和应对时代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改革适应我国的新时期发展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创新改革一、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政校不分,党政不分从高校内部来说,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由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职责不明晰,缺乏民主办学和科学管理、决策和监督机制,导致“政治领导过泛,行政管理过强,学术管理过弱”。
我国高等院校如何完善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既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功能,又发挥领导的行政指挥功能,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从高校外部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由政府包办,各高校根据隶属关系分别从中央或地方政府获得不同数额的财政拨款,政府成为高等院校的主办者,导致高等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界线模糊。
2、组织庞大,职责不明当前我国高校机构庞杂,运行缓慢,非教学人员大量超过教学人员,给学校带来过重的负担。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大学规模的扩大,新兴学科和专业的大量出现,使得学校一级的管理幅度成倍增加,造成了大学科层化特征愈加明显。
学校办学主体本末倒置,机关行政人员成了学校权力的核心,过多参与过程管理。
同时,有的学校的教代会和校务会,只不过是一个群众组织和咨询机构,并无实质上的权力。
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汇总
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汇总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上千万人的教师队伍;办学的物质条件程度不同地有所改善。
本篇文章提供多篇优秀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供大家学习。
第一篇中国教育改革论文范文:论文题目: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教师关怀摘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的呼吁响彻全球,教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兴起。
在此进程中,我国教师的生存状况、发展模式及职业地位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化的高要求和我国教师的现实差距、教师培养和教师管理模式等方面广泛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中国教师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高校工会作为教师群体保护伞和代言人,应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工会;教学改革;教师关怀一、教育发展趋势和全球教改潮流给高校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当知识力量在当代社会的实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依赖于人类自身潜能合理发挥的时候,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全球化趋势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人心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变革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挑战性、紧迫性的要求。
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带给教育的强大震撼并予以积极回应。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实现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教育的这种国际发展趋势对于打开国门进行改革的中国来说,无疑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何能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人才竞争成为了关键。
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这种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推动教育的转型。
“我国自70 年代末期以来经历者一个特殊的阶段,其特征可用‘转型’两字来概括。
这一转型发轫于经济领域,但很快就有了全社会的性质,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自身也经历着转型”①。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2)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2)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篇二《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摘要: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通过学校"经济杠杆"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试行大类招生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从指导思想、方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培养体制改革,实现"嵌入式"招生培养;大类招生、逐渐放开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协调结合,实现"嵌入式"管理;"嵌入式"学科设置与建设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尝试学科与对口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学科设置、"嵌入式"教育以高校教育为主要载体的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性的特定人才。
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数次改革,然而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高等教育学》)结合我国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滞后性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的"滞后性",二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三是学科设置的滞后性。
这些"滞后性"因素导致高校学生培养、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对应部门无法顺畅地执行相应功能,更不能很好地实现最优化协同。
近年来,以复旦大学为前瞻的上海市部分高校大力试行大类招生制度,2011年起上海大学也将实行重大改革:高考后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时无"专业身份",入读一年后才确定专业志愿,学校则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统一调控,这一引入"市场机制"的招生培养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的"滞后性",吹响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号角,高校教育逐步实现向"嵌入式"教育的过渡。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范文1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会计专业同学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出来。
这一方面说明会计教育有其体系方面的缺陷。
会计教育在人才培育的指导思想、规格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进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某些学校的短期行为,认为会计教育只要一把算盘、几本书,成本低、效益高,跟风走,一拥而上,造成近几年来会计教育办的过多、过滥。
此外,也应从会计教育自身反思。
(一)由于高校会计教育的进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培育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变为本科压缩型,就业力量、创新力量、创业力量培育没有凸现出来。
(二)适应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育模式、规格探究讨论不够,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还未真正树立起来。
(三)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内容不多、创新力量的培育力度不够。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会计业务的进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少学校“纸上谈兵”。
黑板“记账”,课堂“理财”。
试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立严峻滞后,学研产结合基本没有。
(四)学问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和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教学缺乏对同学智力进展的培育,课堂方案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同学选择与进展的空间。
课程结构和人才培育过于僵化、封闭,培育模式落后。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洁化,只注意书本学问的传授,不注意同学动脑、动手力量的培育;仅注意专业教育,忽视对同学综合力量的训练。
二、高校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一)改革必要性高等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育为目的,让同学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超群的从业技能。
因此,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的现实。
我们应当糊涂的熟悉到:1、市场经济给会计人才学问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对更高层次信息的需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问结构由核算型逐步向猜测、决策和理财型会计转变,即会计人员不仅成为核算人才,而且要成为用计算机分析财务活动的专家,对企业的经营猜测进行管理。
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
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教育界对当今教育的诟病已经不绝于耳,但最终在教育改革上基本是裹足不前,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从教育教学理念上思考多,而从在实现方法上考虑的却不多,再好的理论没有现实的方法做支撑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篇一《改革教育改革》摘要: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历程大体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其间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建国初年,伴随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的颁布,思想改造运动政治化地整饬了教师的角色;“52调整”既是经济重工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政治整齐化的重大举措;“85决定”则直接造就了此后20年转移政治一经济义务的“义务教育”,并与重点学校制度一道使教育公平问题积重难返。
1992改元市场经济以降,教育改革,尤其高等教育改革惟经济主义马首是瞻,走上“扩招”、“升级”、“并校”的产业化和大跃进之路。
作为政治一经济改革的教育改革,要么沦为政治的工具,要么用于经济的筹码,抑或受二者钳夹,效果堪忧。
有必要改革教育改革,走向作为社会一文化的教育改革,并保有文化视野。
关键词:教育改革;政治一经济改革;社会一文化改革;教育社会学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2-0015-06改革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教育的主题和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历程,大体亦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
但60年来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其问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作为政治一经济的教育改革,亦即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5000字: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相关论文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5000字: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相关论文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国家财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是国家教育体系建设和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1. 数量的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育。
2. 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
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不断加强等都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表现。
3. 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是一个国际化的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不仅有更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走向世界,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和实践。
同时,学院与国际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也更加紧密。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1. 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尽管高等教育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在资源分配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的师资力量、教科书、教具配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2. 学科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在一些学科即学科门类和学科专业上过多地开展,涵盖面非常广,尽管有一定的推广和实践的意义,但是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
3. 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当前,在高等教育中,随着新生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复杂化,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问题,使得一部分毕业生陷入了就业危机残酷的竞争中。
2024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论文
2024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论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形态和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改革的需求以及未来改革的策略与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当前部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未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占主导,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评价与考核机制不完善:现有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而非能力的培养,且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全面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部分地区和教育机构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
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的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应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应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打破地域和机构的限制,为更多成年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提升教育质量:改革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与考核机制等手段,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四、未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的策略与建议优化课程结构: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加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完善评价与考核机制: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全面评估学习者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高等教育改革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高等教育改革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文学院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问题——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的探索摘要: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及任务。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育人、就业、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道德和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升高等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多样化继续教育,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院校。
关键字:高等教育改革政府管理发展内部体制一、西方管理体制的启示,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正呈现如下态势:1.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大批中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才结构。
2.高等教育课程的综合化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高等教育中就是课程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从宏观上看,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同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将是世界各国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模式。
4.高等教育协作的国际化,让本国的高等教育向国际开放,以促进学术、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和协作。
5.高等教育宗旨的终生化,迅速多变的现代科技和生产,对社会在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使在职人员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的新型社会生产者,已成为各国迎接跨世纪挑战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总得来说,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在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改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复兴过程之中,我们感到很自豪。
基础教育普及化。
我们在1986年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13亿人口基本上实现了义务教育,也就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2023年最新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论文
2023年最新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论文【摘要】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等给网络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网络课程的制作以及学习支持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网络;网络教育;网络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网络教育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远程教育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
新技术的发展,终身教育的兴起,促进了网络教育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网络教育体系的构建和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一、网络教育发展现状目前,世界各国对网络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社会中让教育处于一个优势的位置,从而走在社会发展前列。
世界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从1995年到2023年,全世界的远程教育市场规模正以每年增加45%的速度扩张着。
到2023年,全世界有7000万人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学习。
(一)国外网络教育发展概况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教育,克林顿政府曾宣布要把教育广泛地建立在INTERNET上,1996年向全体公民提出:2023年以前把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上。
美国教育部投资7800万美元用以建立网上课程,联邦政府用20亿美元推动所有中小学生使用电脑。
为了实现克林顿政府宣布的计划,国家每年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达100-200亿美元。
这一举措旨在为美国教育界抢占教育国际化新的制高点做准备。
国家视网上文凭或学位同传统学校颁发的文凭或学位一样,越来越多的大学通过互联网招收学生和发文凭。
1995年只有28%的大学提供网上课程,但到1998年猛增到60%。
据统计,在美国通过站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60%以上的企业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学历教育是美国高校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现有的166万远程教育学生中,有134万多人在攻读学历或学位课程。
美国远程教育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种类达到4。
高等教育改革论文
高等教育改革论文范文一:艺术类一、艺术类高等教育改革与提升思路与对策1.结合办学历史、追溯专业本质2.以人为本,改革旧有教育理念重视的传授忽视品德的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通病,这个现象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更加明显。
因此艺术类高校在教育改革方面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中,要实事求是,不能够背离艺术精神的本质,更应当强调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尤其是注重呵护学生在追求艺术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
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够仅仅因为学生富有个性而对他们存在抵触心理,我们更应当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个性优势。
教师在日常管理中不可采用打压政策,而应当鼓励学生探索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本质,鼓励其加强艺术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充分运用奖励政策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总之,艺术没有界限,艺术的本质是热爱生活,新的教学理念也应当以人为本,充分结合艺术的本质来培养学生,使得学生在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自信心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3.提高学生文化水平旧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往往侧重于对艺术类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学,其实如果想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艺术类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必不可少。
在教学实际中,应当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透过马克思主义来感悟生活、看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应当抓好人文素质教育,即相对于专业技术而言的一种人文科学教育活动,例如语文、英语、历史等等相关知识。
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全面的认识世界、感悟世界,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影响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结合相关人文知识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处世哲学、以及思维方式等等,最终达到受教者不仅仅为了生存学习艺术,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艺术的目的。
教育改革论文
教育改革论文篇一:教育改革论文摘要: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
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要求。
基础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要“深入国际理解教育,建立价值信念”;“加强基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真实经验”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培养育人精英”。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虽然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最初更多地聚焦于高等教育,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础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基础教育国际化也在快速推进。
特别是2005年以来,有关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涉及的内容更加明确,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出了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从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旨在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规定,引导当地中小学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何谓教育国际化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在知识经济日益凸显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文化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孔夫子时代的教育满足于“述而不作”;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提出“班级授课”法,培养专门人才;19 世纪德国学者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思想;20世纪初美国提出“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改革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新机遇下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模式的出口战略探讨[摘要]在成为商品出口、资本输出大国之后成为文化教育大国、继吸引资本流入之后吸引教育资源和人才流入、扩大境外消费模式下的高等教育出口、吸引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积极动力。
我国应抓住战略机遇,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明确留学生的多元需求、开发创新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充分利用教育服务“商业存在”模式吸引优质教师资源和学生,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上获得比较优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教育服务是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所统计的12类服务中的一类,21世纪以来,跨国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化、国际化日渐加深,教育服务贸易已成为竞争激烈的市场。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高等教育出口大国的重要市场,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领域长期存在巨大逆差。
但近年来,中国日益成为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外资目的地、第一出口大国和外汇储备国,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充满活力、人民友好、社会日益开放、设施不断完善。
与中国进行贸易、在中国投资、在本国的中国公司工作、在中国的本国公司工作成为很多外国人的愿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营商环境、社会经济政治结构成为外国人提升其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2005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吸引国际学生最多的国家。
2008年,中国吸引了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共有223499名。
留学生经济的重要性日益为社会所认识。
为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促进高等教育的开放,特别是促进境外消费模式的高教出口,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的方针。
我国政府积极展开与外国政府的合作,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组织“中国高等教育展”、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为培育留学生市场奠定了基础。
但有必要明确,我国基本上是单一文化的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还不够开放多元,生活环境有待提升;同时,高等教育的体制使高校欠缺国际化、市场化的动力与条件。
而从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格局来看,传统出口大国、发达的工业国家美、英、德、法、澳、日6大留学目的地吸引了约2/3的学生,其中,传统的单语国家日本将教育出口视为推动其社会持续创新发展的途径,继续大力推进其“30万”留学生计划;新西兰不断迅速扩大其海外留学市场份额;在亚洲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也力推其教育国际化。
因此,为在新的战略机遇下使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模式下的出口获得突破性发展,需要创新性的政策与实践。
1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我国政府为扩大我国高校在海外的影响力已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
但应该看到,这些措施大多落在推广、“营销”层面。
从长远、宏观来看,为了增强中国高校、社会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提升中国高校国际化的动力和能力,需要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深入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习惯用“国际合作与交流”来代替“教育服务贸易”,重点强调通过教育国际化增进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交流理解,推动政治、文化、技术合作,或者通过本国教师、学生的海外留学、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国内高校的发展。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阶段迈进,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是贸易品的性质已较明确。
知识、文化的创造和交流成为商品,大学成为产品的提供者,因此,我国政府在继续促进“增进理解交流型”的教育国际化、重视能够提升“能力建设型”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商业利益型”甚至“技术移民型”的教育国际化,提高高校办学的自主性,推动高等教育出口的突破发展。
同时,高等教育出口需要超越教育领域的政策支持,需要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合,比如签证、贸易、投资、税收、知识产权、就业雇用政策等。
从根本上说,我国高等教育出口能否获得突破发展并成为促进整个中国进一步国际化、现代化的工具,有赖于全面的可持续性的政策支持。
2 明确多元需求,开发优势课程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逆差居多,尤其是教育服务贸易领域更面临着优质学生、教师等流失的挑战。
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是可以确定、发展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来满足国际学生的多元需求,提供创新性的、有竞争力的教育产品。
首先,在充分开发中国语言、文化产品市场的同时,积极推广其他有吸引力的课程。
目前来华留学生的层次仍以语言、中国文化类培训为主。
2008年,来华留学生中的学历生为80005名,只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5.80%。
但除了传统的“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或者“学习中国传统医学”之外,留学生也希望来华学习中国的优势技术、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探索发现商机、享受中国低成本高质量生活之利。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在能源、材料、计算机技术和制造业领域已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医学院成为很多南亚学生的“学医新圣地”。
因此大有潜力和必要积极推广优势学科的学位教育、吸引高层次的国际学生。
越来越多的在华外籍人士也是一个潜在的市场。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有不少为外籍员工子女开设的国际学校,但主要是提供中小学教育。
目前已有具创新精神的教育机构推出了针对外籍在华经理人士的培训课程或学位课程,比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中国外籍经理课程”,以“帮助在华的外籍经理获得适应困难和不确定环境所必备的技能与知识”,使得外籍经理能够“更快地熟悉中国独特的工商与文化环境、更充分地认识在中国经营所面临的挑战、了解与预防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潜在陷阱、更好地理解有关中国的人员管理问题、掌握在华营销、金融和法律事务的最新关键点,并完善公司在华发展战略所需的相关知识、与其他经理人分享经验”。
这类课程在中国外籍经理中备受欢迎,亦适合于海外管理人士来华修读。
留学生来源地的多样化、学习目的的多元化要求高校推出有针对性的课程,以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吸引力。
3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语言问题是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提升的重要障碍。
在海外留学生普遍不具备学习专业知识所具有的汉语水平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开设全英或双语课程是提高来华留学的吸引力、提升留学生的层次、促进大学的科研学术合作的必要措施。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成为国际通用商务、科技、学术语言。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推动其高等教育出口时均非常重视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的开展。
我国教育管理部门近年来也积极鼓励双语教学,2004年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支持。
很多高校也制定激励措施,推出了全英或双语教学课程。
但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培养,侧重于使国内学生具备以英文获取知识、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侧重于国外先进技术、经济管理理念的引入。
在双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有时由于学校考核制度、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教育语言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双语教育的效果和开展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而如果能将双语教学作为吸引国际留学生的重要手段,并且设置特别面向海外学生的全英或者双语学位课程与教学方案,则既可有助于吸引外国留学生、扩大中国知识文化的影响,又有助于创造促进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整体氛围,提升教师、学校的跨文化沟通的动力与能力。
2010年年初,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设立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研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优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出版,这将有助于国外了解我国当代的发展变化,也将为以双语或全英课程吸引海外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目前有一些高校小规模推出了专门招收外国学生的全英或双语学位课程,课程涵盖理、工、农、医、经济管理等领域,项目以硕士课程为主,一般要求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比如: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专业硕士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法律、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经济、中国金融、国学(包括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学)、国际工商管理、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厦门大学的中国文化、中国民商法、国际关系、中国经济、海洋事务、化学工程、电化学与电化学分析、应用金融学、金融工程、西方经济学硕士项目、北京大学的公共政策硕士项目、东南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国际贸易硕士项目、同济大学的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企业管理、软件工程、结构工程硕士项目等。
这些学位课程是招收外国学生、单独开班的,虽然有利于更好地针对留学生的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并在高校的统一体制之外能灵活性地管理外籍学生,但不利于中外学生的融合促进和外国留学生真正获得全方位的学习体验,也可能冲击到高校现有的管理制度或者资源的公平利用,所以宜对这些项目开展的经验、教训系统总结以利将来双语教学、吸引留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利用教育服务“商业存在”模式,设立教育特区,吸引国际学生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之下,公立高校大规模吸引国际留学生是不现实也不适宜的。
在鼓励、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同时,尝试建立“教育特区”、利用教育服务“商业存在”模式来吸引国际学生是较为可行的探索。
我国目前教育服务“商业存在”模式的市场准入开放度是比较高的。
我国允许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可获得多数拥有权。
目前列入我国高考统招计划内、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大学有三所: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这三所大学均与国际接轨,开设国际化课程。
宁波诺丁汉大学2010年有180名国际学生,计划未来国际学生的比例达到25%;联合国际学院国际化的师资来自世界上20多个国家。
除了中外合作大学,在我国境内有为数众多的中外合作项目。
截至2009年年底的统计,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400个,境外合作方来自美、英、澳、加、德、法、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
这些中外合作项目的运作、特点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是以吸纳中国本土学生的教学型项目为主,项目学费偏高而学生入学分数一般相对要求较低,更通过转学分、海外留学便利等形式来吸引中国学生入读,把中外合作与出国留学挂钩。
由于中外合作高校或者合作项目在师资来源、课程设置、授课语言、学位授予等具有更鲜明的国际化特点,其市场、经济驱动的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因此更具备吸引海外留学生的潜力。
引入国外著名大学、提升本国教育水平和环境、吸引留学生在国际上有众多成功的例子。
以新加坡为例,为把新加坡打造成“国际校舍”,新加坡政府积极吸引世界顶尖大学到新加坡开设分院或与当地大学合作,目前有超过120个外国大学在新加坡提供学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