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法为师,革命的方式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经济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鼓励私人 发展资本主义,平均地权, 改革土地制度,‚家给人足‛ 兴办工矿企业) 对清朝 维护清朝统治,改变的只 不仅要改变封建专制而且要 推翻清王朝统治。 是封建专制政体。 态度
例题(2005年市模拟):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 ……但其活动内容的 实效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是在 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3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超出其主观目的的活动内容‛有哪些?(3分) 目的:强兵。内容: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运动播下的近代文明 种子的提前收获……,但戊戌变法不只是继承了洋务运动的遗产…… 更多的是对洋务运动的超越。 (2)试从领导阶级、政治和经济核心主张三方面说明戊戌变法对 洋务运动的超越。(6分) 领导力量:由地主阶级到民族资产阶级。 政治主张:由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到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经济主张: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发展资本主义。
二、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1、从发展阶段看:
主要事件:1、‚西学‛理论的提出 2、洋务运动 探索阶级:地主阶级 时间:1840年——1895年 列强侵略;封建统治危机 背景: 核心主张: 向西方学习‚器物‛(机器设备、 向西方学习 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器物‛阶段 结果: 1895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失败。 失败原因:由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只进行 ‚器物‛变革)和顽固派的 阻挠。 成果: 创办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设 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奠定新式教育的基础。
中国政治民主化专题
资产阶级——1、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1、一届政协与《共同纲领》; 2、一届人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和 法制建设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1、林则徐、魏源等 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 代工业。2、民族 2、洋务派的主张及 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教育、科技的贡献 制度 1、民族资本主义初 1、维新派通过 1、维新派把西方政 步发展。2、维新派 变法建立君主立 治学说与儒家思想 阶段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宪制。2、革命 相结合;2、革命派 3、革命派要求改变 派通过革命推翻 提出三民主义,宣 清王朝,建立民 传民主革命思想。 土地制度。 主共和国。 资产阶级激进的知识 思想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分子由宣传民主与科 进入‚黄金时代‛。 阶段 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向西方学习 思想阶段
特点: ①始终向西方学习。 ②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
例题(2004年济南中考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 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 会革命(即民生主义)。‛ 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谁的言论? 材料一:魏源; 材料二:梁启超; 材料三:孙中山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核 心主张?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三: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发展变 化? 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返回
1、过程:从引进机器设备到学习制度,在到学习文化。 2、符合事实 3、史实说明:①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 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技术和机 器设备,创办近代工业。 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③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
(2)综合上述活动,你能认识到中国的‚进化‛有什么 特点? 特点: ①向西方学习。 ②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主要事件: 新文化运动 探索阶级: 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 时间: 1915年——1919年五四运动 背景: 1、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 2、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反思;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核心主张: 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由宣传民主 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是一次空前 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和中共 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经历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中国是否实现了富强? 为什么? 1、没有实现富强。 2、因为:①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阻碍。 ②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三、关于‚近代化的探索‛几种常见的题型:
1、考查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给出不同阶段材料判断历史事件或人物,比较政 治主张的异同,总结规律。 (2)给出结论用史实论证。 (3)选择一个阶段,结合其它内容综合考查。 2、从近代化的不同领域命题。 (1)直接考查近代化不同领域的成果。 (2)选择一个领域考查不同阶段的成果,比较不同点。 3、中外历史相结合
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原因: 初步发展 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实业救国‛ 浪潮兴起。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领 影响: 导了戊戌变法;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时间:一战期间 ①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 原因: 短暂发展 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根本因素) (黄金时代) ②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成熟,为新文化 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五四运动和 中共创立奠定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 时间: 1954年——1956年 方式:公私合营 工商业社 政策: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共在 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上的创举。
戊戌变法
代表人物 政治派别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派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 《辛》签订,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 主义初步发展;救亡图存
代表言论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 立民国,平均地权。‛
救国途径 以英日为师,改良的方式
政治目的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征
总体看: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受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发展水平低、规模较小,比较落后。 行业看:集中在轻工业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 工业体系。 地域分布看: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地区之 间发展不平衡。 中国民主资产阶级的特点: ①力量薄弱,决定其无法领导民主革民取得胜利。 ②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客观: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影响 原因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主观: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初步发展: 短暂发展(黄金时代): 结束: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总体看: 行业看: 地域分布看:
发展 历程
特征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wenku.baidu.com义 发 展 历 程
2、从近代化探索的领域看
经济—工业化的历程
洋务运动: 洋务派采用机器生产,引进 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迈出了 经济工业化的第一步。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变法: 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开端。
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辛亥革命: 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2、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等) 3、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和康、梁)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5、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 李大钊等)
中国近代史专题 近代化的探索
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二、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三、关于‚近代化的探索‛几种常见的题 型
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主要 表现在: 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过程 ①生产力方面: ②生产方式上: 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
③政治思想上: 封建正统思想向资产阶级思想、 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 核心:经济工业化
‚器物‛1、洋务运动采用 阶段 机器生产,创办近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 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机 器上找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的‚进化‛经历了怎样 的一个过程?是否符合事实?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二、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向西方学习 制度阶段
主要事件: 1、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 探索阶级:资产阶级 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辛亥革命时期 时间: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核心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政治 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结果:分别以戊戌政变与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宣告失败。 失败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力量小, 软弱性、妥协性,脱离群众)和中 外反动势力的强大。 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是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 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 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 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 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西学‛的提出
代表人物 政治派别 背景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抵抗派 外患 学习西方‚器物‛
洋务运动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 内忧外患 学习西方‚器物‛ ‚师夷长技以自强‛ 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王朝 统治
救国途径
目的 作用
代表言论 ‚师夷长技以制夷‛
抵御外侵,维护国 家独立主权
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 开近代化之先河,刺激民族资 对后人有启迪作用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 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由向西方学习‚器物‛过渡到‚制度‛的原因?
①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说明洋务派只学西方 生产技术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②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 国道路,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流思想。
思想—西学东渐 的历程
中国经济工业化专题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无产阶级——第一个五年计划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
例题(2005年区模拟):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图;材料二:一五计划成就图 材料三:改革开放图 请回答:
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动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①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说明洋务派只学西方生产技术进行 ‚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②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 深;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原因。 特点:从行业上看,主要是轻工业;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 在沿江沿海地区。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 沿海沿江地区受到外国侵略较早,接受西方影响较早;交通便利。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原因 何在?特点:从行业上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地域上看,主要集中 在东北地区。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的影响;东北地 区的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 (3)和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发生了什么 变化?分析原因。变化: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对外开放。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弊病是什么? 弊病: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发展缓慢,发展 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