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再塑生命的人》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哑儿童在家庭教师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从七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筛选概括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品读语言。
2.领会莎莉文老师博大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学习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相对于健全的学生来说,理解盲哑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可能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的设计(一)教法设计我所任教的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却不善思考,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情感体验不够真切、很难与文本的内容产生心灵共鸣,筛选、提炼、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所带班级学生学情特点,设计“六步教学法”,思路为:导——读——悟——赏——移——结。
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
其中“导”包括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上播放多媒体图片;读则是研读文本;悟和赏则是对人物,对主题、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移是拓展迁移,结则是小结。
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结合学生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
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一、说教材《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课课文,第二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和谢师恩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恩师的关爱与温情。
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视角,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二、说学情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和老师有着深厚的情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学生能够感知出来。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在研读新课标对第四学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从三维目标三方面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理解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⑴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能力: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人物形象⑵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⑶进行一次爱的教育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教师点拨法、个人情感体验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小心翼翼、不求甚解、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学习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4)班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比较成熟的学生,学生对生活体悟相对较成熟。
本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并在学习中学习这种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千手观音》后同学讨论:你对表演千手观音的邰丽华了解多少?海伦凯勒和邰丽华有什么相似之处?二、走近作者1、学生介绍海伦凯勒2、老师总结: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友丧失了说话能力。
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凯勒是个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今天,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口述的一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一起来解决这个谜。
三、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投影)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1-5段在安妮、沙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铺垫的内容:总写“我”的感受、家人活动、“我”的等待和渴望,引出莎莉文女士。
好处:烘托老师对“我”的重要性,留给读者期待。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关于沙莉文老师的什么事?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再塑生命说课稿(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再塑生命说课稿《再塑生命》说课稿虞城县杜集中心中学张萍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再塑生命》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本文教学内容的需要,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筛选概括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
2、领会莎莉文老师博大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学习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相对于健全的学生来说,理解盲聋哑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可能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教法学法的设计(一)教法设计:八年级学生,虽有一定基础,但是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情感体验不够真切、很难与文本的内容产生心灵共鸣,筛选、提炼、概括能力也有待提高。
根据教材特点和所带班级学生学情特点,设计“六步教学法”,思路为:导——读——悟——赏——移——结。
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
其中“导”包括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上播放多媒体图片;读则是研读文本;悟和赏则是对人物,对主题、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移是拓展迁移,结则是小结。
再塑生命-初二语文说课稿
再塑生命-初二语文说课稿再塑生命-初二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八年级(下)语文第五课《再塑生命》2.知识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能力;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培养学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借助幻灯片,课堂小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说学法: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1.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2.具体教学设想:导入: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
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再塑生命》说课稿
再塑生命一、引言《再塑生命》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在遭遇车祸后重新寻找生活意义的故事。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再塑生命》这部电影,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遇到困境时的积极态度。
二、电影简介《再塑生命》是由知名导演张三执导,于2020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
故事主要围绕着中年男子李明展开,他是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的成功人士。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车祸,让他失去了双腿的行动能力。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李明陷入了沉思和绝望之中。
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李明意识到生命并非仅仅取决于身体的健康和外界的成功。
他开始重新审视并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积极进取和不断努力,李明逐渐摆脱了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并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和帮助其他遭遇困境的人。
三、电影中的人生意义《再塑生命》这部电影引人深思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下是电影中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1. 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的成功李明在事故之前是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但车祸让他失去了双腿,一下子失去了那些曾经让他自豪和满足的事物。
然而,通过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他明白到生命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连接和帮助,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生命的意义。
2. 困境和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电影中,李明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失去了双腿,这个突如其来的困境让他陷入了绝望之中。
然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困境和挫折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坚韧和勇气,也为我们提供了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3. 生活的意义在于与他人的连接和帮助电影中的李明通过与其他遭遇困境的人的互动和帮助,找到了重新定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他用自己的经历和努力鼓励和帮助其他人,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这启示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与他人的连接和帮助,通过这种连接和帮助,我们能够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再塑生命说课稿
再塑生命说课稿再塑生命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八班级〔下〕语文第五课《再塑生命》。
2、学问联系及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在同学对谈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能更好地培育同学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的表达力量;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同学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同学理性地思索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从八班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同学生活,语言美丽,无论是在力量的培育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根据: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观赏文字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培育同学整理,概括力量的基础上使同学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借助多媒体,课堂小嬉戏,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在与同学的公平对话、沟通中,让同学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情。
2、说学法: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寻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1、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商量等形式,力图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读感知,整体把握合作沟通,解读探究课堂延长,深化感悟布置作业2、详细教学设想:第一步:以嬉戏导入,为同学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盲聋哑人的'世界,引出本文的仆人公----海伦凯勒。
其次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对海伦凯勒生平事迹幻灯片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有名女作家。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今,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寂静的世界,陷入了苦痛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
最新-《再塑生命》教案设计(优秀5篇)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再塑生命》教案设计(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导学法。
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令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千手观音》。
由《千手观音》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三、生字词1、生字:搓捻(cuō niǎn)繁衍(yǎn)迁徙(xǐ)觅食(mì)刹那(chà)小憩(qì)遨游(áo)枝桠(yā)穿梭(suō)暖和(huo)花团锦簇(cù)冥思遐想(xiá)2、词语:困惑:感觉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冥思遐想:深沉、悠远地思索或想像。
恩惠:给予或受到好处。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来不及欣赏。
多指美景及艺术品。
企盼:盼望。
油然而生:很自然地产生(思想、感情等)四、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 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的老师。
⑴ 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学生。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7篇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7篇再塑生命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任务1、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勾一勾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力争对本文作者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比较准确和详细的了解,读完后,用简短的语言写下你的感受。
①海伦凯勒,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的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19xx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海伦那种不畏困难勇于同自身弱点拼搏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的生命是个奇迹。
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②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
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下你的感受:2、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搓捻( )觅食( )惭愧( )譬如( )栖息(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 )迁徙()繁衍()期期艾艾( )3、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第1篇】一、依纲据本,说教材1、教材简析:《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极其不稳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或心理障碍。
他们还不大懂得怎样面对人,怎样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挫折,人活着的价值何在……鉴于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进而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积累“企盼、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准确获取语言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②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凯勒不怕困难、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4、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5、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及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的运用:教是为学服务,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感知法:遵循语文阅读的整体*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2)问题导思法:用问题的方式导读文本,引起学生的兴趣。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优秀11篇)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优秀11篇)《再塑生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词语,并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强阅读体验。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列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二、资料助读海伦·凯勒简介。
三、朗读,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并积累字词:企盼迁徙(xǐ)繁衍(yǎn) 油然而生期期艾艾(ài)2、学生自由朗读,理解课文描绘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老师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⑴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⑴ 莎莉文老是怎样逐步引导我人是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⑴ 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起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活动: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
教师适当提示,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有的同学认为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
可以说海伦之所以成功上述二者原因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两个因素中缺少一个,那海伦的命运将如何?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展示个性化解读。
4、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同学们浏览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活动:分小组交流并总结。
再塑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再塑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再塑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再塑生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再塑生命》是一本涵盖多个毒品吸食者的深度访谈的非虚构作品。
作者对各种毒品的特点、使用方式、物质成分、以及吸毒者的行为心理、痛苦体验,做了生动描述,从中可看到吸毒的可怕后果。
1.2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本书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和后果,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约束和合理生活方式的教学利器。
它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生价值观生长方面不可或缺的读物。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毒品的概念、种类、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并加深对毒品的认识。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3 情感目标:了解毒品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点3.1 理解文本……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谈话的内容及其意义,理解作者意图,理解和感受吸毒后的后果,学习如何从别人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增强自我防毒的意识。
3.2 读书交流……希望通过“忠实地讲述”、“积极地发问”、“对对方的讲述认真听取,并保持一个开放、好奇、有粘性的性格”等方法,来增强学生阅读书的体验。
在聆听他人的观点时,学习如何搜寻“实质性”的信息并善加利用,建立出更为深入理解的感受层次。
3.3 自我思考… … 在此课程中,学生应懂得:如果自己不承担行为结果的后果,那么会造成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和痛苦。
通过本书的阅读,希望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宝贵以及吸毒者的悲痛经历,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策略4.1 活动策略:读后感展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本课程进行读后感分享。
文本分析:学生可通过课堂布置,结合文本分析,探寻吸毒后的后果,并为此进行讨论。
4.2 教学方法:三方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采用查字典、预测分析、问题解答、讲述、询问等五个阅读策略,以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
2024《再塑生命》说课稿范文
2024《再塑生命》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再塑生命》,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再塑生命》是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并掌握了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有机合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有机合成的意义,掌握常见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机理。
②能力目标:在有机合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有机合成实验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挑战。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有机合成的原理和机理,熟练掌握常见有机合成反应。
难点是: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机合成,理解反应机理和控制反应条件。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化学反应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实验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学法是: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室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设计了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
另外,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实验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展示实验室中一个装有化学反应器的设备,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的化学合成是如何进行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我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有机合成。
设计意图:以实际实验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将抽象的化学理论联系到实际操作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再塑生命》说课稿
《再塑生命》说课稿(开场白)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说课是关于《再塑生命》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通过整理和准备,我将围绕故事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请大家积极参与和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主题)本次课程的教学主题是《再塑生命》,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生命的宝贵和因坚韧而变得更强大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再塑生命》,学生能够了解生命的可贵以及面对困难时如何积极面对并战胜困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故事内容思考和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故事中找到启示和反思。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我将观看一段视频,其中展示了一些残疾人通过积极努力和治疗重获新生活的情景。
通过观看和思考,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生命的力量和不可思议的恢复能力。
2.阅读故事《再塑生命》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并提醒他们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遭遇进行阅读,体会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学生独立阅读)3.小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你认为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主要信息是什么?(2)你能从故事中找到哪些启示?(3)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故事?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的结果。
4.问题引导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进一步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1)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什么重大的变化?(2)在面对困境时,他是如何坚持和战胜困难的?(3)你能不能引用故事中的某些片段或对话来支持你的观点?5.思考挑战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类似的故事吗?请分享你所知道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生平经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重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的人生经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绿意盎然的画面,配以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美好的世界)但是有些人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寂静漆黑,即使这样,仍有人能创造生命的奇迹,今天,我们走进《再塑生命的人》,认知这位奇女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学生说出初读感受。
抓住学生的回答问题的契机,引入下一环节。
三、感悟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理解请同学们画出海伦·凯勒关于生命“喜悦、幸福、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集中体现在12、13段)教师精剪整合文章语句,请男女同学用诗化的语言朗诵出来。
男: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女:宇宙万物都有美丽的名称男:每个名称能启发我的新思想女:我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男:文字使整个世界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男女齐: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企盼新的一天快些到来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四、回顾海伦·凯勒过去的生活1幸福的海伦此时此刻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光明、美好。
她的一生是不是一直这样灿烂光明。
镜头回到从前,在她六岁零九个月前,她处在一个怎样的生命状态。
(学生再读1—4段,通过文章的语句和平时的积累回答)1、海伦只经历了19个月的光明,一场疾病夺去了她的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成了盲、聋哑人,生活在无声无语的世界里。
《再塑生命》说课稿
《再塑生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塑生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篇文章节选自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文章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像海伦·凯勒这样特殊的人物经历和情感体验,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理解莎莉文老师对她的教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海伦·凯勒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海伦·凯勒的学习过程。
感受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体会她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从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问题导学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塑生命说课稿
再塑生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识目标⑴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⑴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㈠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
㈡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人物形象⑵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⑶进行一次爱的教育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三、教学对象分析我所任教的初二班级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表达能力较差。
四、教法分析教学内容分理解内容、赏析语言、情感教育三大块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速读训练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研讨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听课文朗读录音、说研讨赏析感受、读课文优美句段、写感受疑问,整理成文达到结合听说读写训练的目的。
五、教学媒体设计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导入部分用屏幕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以渲染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
中间用屏幕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结尾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以烘托课堂高潮,结束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㈠导入:用屏幕展示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全班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最新)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1)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题。
(2)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价值:感悟安妮。
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
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解决办法:扣住文本,设身体验)(2)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解决办法:多读)(3)如何更好地对残疾人表现出我们的关爱,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解决办法:直观事例,震憾心灵,发散思维,奉献爱心)2、教学难点:(1)莎莉文老师如何教“我”感受“爱”。
(解决办法:设置活动,亲自体验,根据文本,重点理解)(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解决办法:深入浅出,重在“生命”二字的理解)(三)教材处理。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此文与这一单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个特殊的地方入手。
同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来学习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四)资源分析。
1、学生对残疾人生活、心理的了解。
很多人没有亲自接触过残疾人,但通过各种媒介对残疾人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课外收集搜集海伦及残疾人奋斗成才的资料。
学生易把这群人的成功因素偏向自身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别人的帮助这个外因也必不可少。
3、学生参与帮助残疾人的经历。
4、学生自已在成长过程中受他人重大影响的经历。
5、教师收集《千手观音》的资料,《千手观音》演出的成功因素与海伦成才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处,它需要四个手语老师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的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说课稿
一、依纲据本,说教材
1、教材简析:《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极其不稳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或心理障碍。
他们还不大懂得怎样面对人,怎样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挫折,人活着的价值何在……鉴于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进而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积累“企盼、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准确获取语言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②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凯勒不怕困难、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4、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5、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及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的运用:教是为学服务,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感知法:遵循语文阅读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2)问题导思法:用问题的方式导读文本,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3)启发式教学:以启发、点拨、诱导的方式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4)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扩大教学容量,优化学习效果。
2、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讨论交流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讨论交流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品评积累法:学习中,对精彩的语言进行品评积累,把文章的'精华装进大脑变成活材料投入周转,将会终身受用。
3)角色体验法:变换角色,换位思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利于感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应为现实生活服务。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在读写训练中,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质的飞跃。
三、优化组合,说程序
(一)课前准备阶段
①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把握文章大意。
②教师:制作课件,准备阅读材料。
(二)课堂学习阶段
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2分钟)以古今中外获得成功的残疾人士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程序的目的在于明确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了解作者,其作用是定向。
导语设计如下: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
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付出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残疾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打出课件,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简介作者。
]
2、检查预习,达标测评。
(3分钟)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完成教学目标中积累词语的要求,这一程序主要针对中差生设计。
[打出课件,展示“注音释词”题目,提问。
]
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7分钟)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快速阅读文章,筛选主要语言信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一体两面的结构特征。
这一程序要鼓励、指导学生全员参与。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学生速读课文后先独自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课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哪几件事?
[打出课件,展示有关内容。
]
4、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5分钟)此程序在于引导品味、积累语言,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1)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
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小组合作研讨,课堂交流,学生归结,教师补充,尔后打出课
件,展示有关内容。
]
2)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批注,品味、积累语言,并自由诵读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
5、归纳小结,过渡迁移。
(1分钟)
[打出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引出下面的拓展阅读。
]
6、延伸拓展,角色体验。
(8分钟)此程序目的是扩展学生视野空间,并进行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可贵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打出课件,展示阅读材料。
欣赏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
示歌词。
换位思考,自由发言。
]
设问:假如你是潘子洁,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潘子洁,你正在这间教室里和你的老师、同学和作家海伦·凯勒共同探讨生命,请你对远去的父母说说,你将如何对待生命?
7、结束语。
(1分钟)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我们对生命的思考、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会在现在和未来闪光。
8、布置作业。
(1分钟)这一步目的在于“读写结合”,深化课堂教学。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500字的读后感。
(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从莎莉文老师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海伦凯勒的角度考虑。
)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