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常规致病菌快速检测(恒温扩增芯片法)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谢谢欣赏!
采自奶场的125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 测出阳性样品81份, GB/T 4789.10- 2003检测出阳性样品84 份,LAMP阳性检出率为96.43%。
图5 金黄色葡萄球菌LAMP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M:DL2000 DNA Marker; 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2:沙门氏菌 CGMCC 111552; 3:沙门氏菌ATCC13067;4:沙门氏菌HJ- 004; 5: ETEC: 44247 (6∶15∶16) ;6: EPEC: 44706 (111∶58∶- ) ; 7:荧光假单胞菌 CGMCC 111802;8:恶臭假单胞菌CGMCC111819; 9: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散法、免疫学方法、基因芯片法、基因探针法、 测试片法、PCR 法等。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 lification, LAMP)是Notomi等2000年发明的一种 新颖的扩增技术,其特点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 种特异引物,在DNA聚合酶(B st DNA polymerase)的 作用下,恒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具有操作简单、特异 性强特点。另外通过环引物的添加,大大加快了反应的 速度 。国外报道,LAMP被广泛食品等病原菌的检测中, 如巴西芽生菌、锥虫病 、沙门氏菌 、虾中的白斑综合
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时间 短且操作简便,有望成为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 球菌的新方法。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 S taphy lococcus
aureus)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是 引起奶牛患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 ,在自然界中广 泛存在,食品受污染的机会很多。近年来随着抗 生素的大量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品中霉菌检测方法与标准
食品中霉菌检测方法与标准简介: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食品中的霉菌污染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霉菌不仅会降低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如何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成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霉菌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一、常用的霉菌检测方法:1. 细菌计数法细菌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霉菌检测方法,它通过将食品样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然后通过观察和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来确定食品中细菌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得出定量结果,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通常需要24-48小时才能获得结果。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基于核酸扩增技术的霉菌检测方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污染。
该方法使用特定的引物和酶扩增食品样品中霉菌的特定基因序列,然后通过荧光信号的检测确定是否存在霉菌。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且检测时间短,只需数小时。
3. 快速测试法快速测试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霉菌检测方法,它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和免疫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霉菌进行快速检测。
常见的快速测试方法有免疫层析法、生物芯片技术和蛋白质酶技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等优点,但需要特殊设备和试剂的支持。
二、食品中霉菌污染的标准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国针对食品中霉菌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包括食品中霉菌的限量标准和毒素限量标准。
1. 霉菌限量标准霉菌限量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的最大容许限量。
各国的限量标准不同,通常根据食品类型和使用目的进行区分。
例如,食品中霉菌限量通常为每克菌落形成单位(CFU/g),而对于某些特定食品如牛奶和奶制品,标准可能为每毫升。
2. 毒素限量标准霉菌主要通过合成毒素对食品造成危害。
因此,针对食品中霉菌合成的毒素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
各类毒素的限量标准根据具体毒素和食品类型进行规定,如黄曲霉素在谷类制品中的限量为每千克10微克。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两个领域的技术和应用。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是指一种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技术,它能够有效地诊断食品污染问题,并且迅速定位和处理。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包括: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度好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物中的微生物结合,然后用一种标记有酶的次抗体与之结合,再观察酶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
该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多种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细菌。
2.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高度灵敏的检测方法,可以放大微生物DNA片段,从而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该技术适用于检测各类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细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操作简便、快速。
3.荧光PCR荧光PCR是一种依靠荧光信号检测DNA扩增产物的技术。
与普通PCR相比,它不需要对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减少了处理步骤和污染风险,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
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是指在处理食品和药品时,必须在无细菌的环境中进行操作的技术。
其原则是通过对操作环境的杀菌和消毒,有效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滋生。
常见的无菌操作技术包括:1.灭菌灭菌是指在高温、高压或紫外线等条件下杀死细菌的过程。
灭菌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热灭菌、干热灭菌、滤器灭菌、紫外线灭菌等。
2.消毒消毒是指用化学方法杀灭细菌的过程。
消毒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用银离子消毒、氧化物消毒液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3.无菌操作台和无菌柜无菌操作台和无菌柜是用于进行无菌操作的工作台和柜子,其内部有特殊的过滤器和杀菌装置,并且使用空气过滤器将带菌空气过滤掉,有效防止微生物污染。
总之,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是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技术,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并且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应用进展
1/2—1/3。直接靠扩增副产物焦磷酸镁沉淀的浊度 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反应。LAMP技术具有高特异性、 高效率和便捷等特点141。 1.2引物设计LAMP引物的设计比常规PCR要 复杂。一个反应至少包括4条引物,包括一对内引物 (FIP和BIP)和一对外引物(F3和B3);外部引物限 定了扩增片段的大小范围,同时也为内部引物提供 了模板,如果再增加一对环引物(100p primer),会明 显加快等温扩增的速度,大大提高检测效率,检测率 比没有加环引物的高7个数量级15,61。国外已建立
61
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导致肠炎疾病,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因子是其携带的tdh 和tdl编码毒力基因,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无法解决风 险监测和评估。徐芊等“7首次报道了利用LAMP技 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 血素基因(tlII)设计4条特异引物进行LAMP扩增, 对扩增反应进行优化,最佳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 温度为60℃,特异性为100%,且副溶血性弧菌基因 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fg和 24cfu/mL,对模拟样品检测,检测限为89cfu/g,整个 过程l小时能完成检测。 2.5阪崎肠杆菌检测2002年国际食品微生物标 准化委员会(ICMSF)把阪崎肠杆菌列为“严重危害 特定人群,危害生命或慢性实质性后遗症或长期影 响”致病菌[181,该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菌 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 系统后遗症,死亡率20%一50%It9 Jo贺楠等∞参照 阪崎肠杆菌标准株(ATCC51329)16SrRNA基因设计 4条特异性引物。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到 0.3pgDNA,当稀释度105时才检测不到扩增产物,而 PCR方法稀释度102时就检测不到扩增物。而胡莲 霞m1则以16S。23S rRNA间区序列作为靶序列,采 用带有2条环引物(LF和LB)的改良LAMP方法检 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灵敏度为 0.101cfu/mL,人工污染阪崎肠杆菌的婴儿配方奶粉 的检出限为1.1efu/g,而对照PCR方法检测阪崎肠 杆菌的灵敏度为101cfu/mL,人工污染阪崎肠杆菌的 婴儿配方奶粉的检出限为1 100 cfu/g,改良LAMP 方法比较PCR方法,其灵敏度提高了l 000倍,检测 耗时仅为l~3h。 2.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 种常见的致病菌,导致感染性疾病是其产生的肠毒 素造成的,且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越来越广泛。申 建维等勉荆用多重LAMP法同时扩增金黄色葡萄球 菌耐药基因mecA和femA,在反应过程中,两种分子 信标荧光探针分别与mecA和femA基因的扩增产物 序列互补结合,最后检测反应管中的两种荧光值。 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0cfu/mL,与传统的 M2H培养基苯唑西林药敏实验结果比较,灵敏度为 99.9%,特异度为90.9%。适用于直接快速检测临 床标本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 斯特氏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食源性致 病菌,WHO已将其列为20世纪90年代食品中四大
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方案
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方案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食品快速检测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食品快速检测的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食品行业的发展。
1. 简介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方案是一项涉及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它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快速检测技术2.1 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它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等特性,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常见的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具有快速、非破坏性和准确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快速检测领域。
2.2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体的特异性识别和信号转导机制,将目标物质与生物分子结合,并通过检测信号来判断目标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常见的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传感、抗体传感和基因传感等。
这些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可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
3. 工作方案步骤3.1 样品采集首先,从食品供应链中选取代表性样品,保证样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新鲜度,以保证后续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2 样品制备将样品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如研磨、溶解或提取等,以获得适合检测的样品溶液或提取物。
样品制备过程需严格控制,以确保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不受干扰。
3.3 检测操作根据不同的检测目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操作。
对于光谱技术,可以使用光谱仪进行光谱测量;对于生物传感技术,可以使用传感器进行目标物质的捕捉和信号转导。
检测操作过程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4 数据分析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和标准,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安全质量要求。
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记录,以便于总结和分析,改进检测方案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4. 工作方案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方案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进:4.1 技术改进不断引入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速度。
环介导恒温扩增法检测肉制品中致病微生物
摘 要 : 目的 :建 立一种 食 品中微生物 核酸快速 检测 技术 ,在此 基础上 开发 的简 便 、快速 、灵敏 ,不依赖仪器 适 合基层应 用的核酸快速 检测试剂 盒 ;并探 索该试剂盒 在 肉及 肉制 品微生物检 测 中的应用 。方法 :根据 单核细胞 增 生李斯特 氏菌特有 的靶序列 vrR基 因设计 引物,采用 环介导恒温 扩增技 术构建检 测体系 ,优化 、验 证检测 的 i
关键 词 :恒温 核酸扩 增 ;环介 导恒温 扩增 ( AMP ; 肉制 品;微 生物 ;食 品安全 L )
Ra i t c i n o s e i n c t g n si e t r d c i g Lo p M e it d Io h r a p dDe e t f tra mo o y o e e M a o u t o Li n P Usn o — d ae t e m l s Amp i c t nM e o l a o t d i f i h
r s l o t e l td s e i s T el t f e c i n wa . 1 × 1 CF mL. dt es n i v t s o ss n t a e u t f r h r e ae p c e . h mi o t t s 18 s o r i de o 0 U/ n a e st i wa n it t h t t h i y c e wi h o e c n e t n t o s Ot e d a tg ss c ssmp e a d r p d d t ci n a d f w e d o n t me t r S ft o v n i a me d . h ra v a e u h a i l n i ee t n e n e sf ri s u n swe e a O h ol h n a o r l a h e e , e e yd s r i g t ep p l rz d c iv d t rb ee vn b o uaie . h o
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迪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24年第05期摘要:PCR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性的特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广泛使用。
本文阐述食品中常见的致病微生物、PCR技术的基本原理、食品中常见致病微生物的PCR检测方法,探讨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介绍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PCR技术;食品微生物;致病微生物;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CR Technique in Food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WANG Di(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angzhou 213100, China)Abstract: PCR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food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sensitivity, high specificity and rapid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mon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foo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CR technology, the PCR detection method of common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foo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PCR technology in food microbial detection,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CR technology in food microbial detection.Keywords: PCR technology; food microorganism;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ultiplex PCR隨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
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作者:刘爽,师晶晶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8期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传统食品检测方法因成本高、周期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食品检测的需要。
分子生物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捷等优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PCR 技术、ELISA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 PCR 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又称体外DNA 扩增技术,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1.1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PCR 技术是一种在核酸水平上检测转基因食品的重要技术。
李忆等[1] 建立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四重PCR 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T45 内源参照基因和多个外源基因成分,节约了模板和试剂,缩短了检测时间,为转基因油菜T45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常丽娟等[2]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建立了转基因玉米MIR604 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检测最低含量为5 个拷贝的MIR604 分子片段,是一种适合我国实验室的定量检测方法。
1.2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与传统的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PCR 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特点,适合用于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筛选。
王大勇等[3] 利用多重PCR 技术,建立了13 种致病菌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3 CFU/mL。
霍胜楠等[4] 建立了3 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 快速检测技术,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3 种致病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可以达到10-6、10-6、10-7 ng/μL。
生物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
生物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生物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快速且准确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以通过扩增基因组DNA的特定片段,从而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病原体。
例如,当我们怀疑某批肉类产品中存在沙门氏菌时,可以使用PCR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
这种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以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二、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和免疫层析法。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兽药、毒素等有害物质。
通过将食品样本与特异性的抗体结合,然后观察结合反应产生的信号变化,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可以鉴定和测定分子的结构和组分。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质谱技术可以被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毒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通过将食品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快速且精确地确定食品样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四、快速检测试纸快速检测试纸是一种便捷的生物技术检测方法。
常见的快速检测试纸包括蛋白质快速检测试纸、细菌快速检测试纸等。
这些试纸具有简单易用、操作便捷等特点,可以用于毒素、细菌、蛋白质等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
通过检测试纸上的颜色变化或显示结果,可以快速确定食品样品是否安全。
总结: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PCR技术、免疫分析技术、质谱技术还是快速检测试纸,都具有快速、准确,且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在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效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放心、安全的食品。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它们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一、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包括PCR法、毒素检测法、酶活性检测法等。
1. PCR法PCR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其原理是利用DNA扩增技术,将微生物DNA扩增成可检测的数量,然后通过荧光探针或染料检测扩增产物,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特定微生物。
2. 毒素检测法毒素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毒素水平来判断其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质谱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测定食品中的毒素水平,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3. 酶活性检测法酶活性检测法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产生的酶活性来判断其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霉菌会产生一些特定的酶,可以通过检测这些酶的活性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霉菌污染。
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的无菌,避免微生物污染。
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清洁消毒、空气过滤、人员培训等方面。
1. 清洁消毒清洁消毒是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工作台面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选择合适的清洁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清洁消毒操作,可以有效杀灭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
2. 空气过滤空气过滤是指通过高效过滤器对生产场所的空气进行过滤,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
特别是在一些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生产环节,如酿酒、发酵等领域,空气过滤技术尤为重要。
3. 人员培训人员是食品生产过程中最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因素之一,因此对生产人员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SDA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书计划编号:项目名称:SDA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常见的病原菌研究专业类别:前沿技术研究承担单位:邢台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合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盖章)起止时间:2011年5月~2013年5月项目负责人:刘荣琴(签字)填表日期:2011年5月9日填报说明一、《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表达明确、严谨。
二、《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书》原件一式两份,由项目承担单位填写(打印)并经本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送省局;省局直属单位填写(打印)并经本单位签署意见后,直接报送省局。
未盖公章者,不予受理。
三、封面“专业类别”分为:1、检测技术与方法;2、标准与规程;3、检测设备装置;4、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新手段。
四、《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书》中“计划编号”和“省局审批意见”由省局填写。
五、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1.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及相关技术标准情况分析。
2.项目承担单位现有工作基础(主要从技术基础、研发力量等方面阐述项目的可行性)。
六、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1.主要目标(项目目标的涵盖范围要与项目名称相对应;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考核,并在项目实施周期内能够完成。
)2.研究与开发任务与内容及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研究重点与开发内容,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
其内容应与项目目标有直接对应关系,为实现项目目标所应进行的重点研究内容不应有遗漏,也不应包括与项目目标关系度不大的内容。
)3.项目的技术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七、实施年限、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一)年度计划、阶段目标(二)经费概算(概要说明项目经费概算情况)。
1、科研业务费:外单位的计算、测试分析费,国内调研费,本项目的资料、报告、论文印刷费,科技成果查新、鉴定(验收)费、申报专利费。
2、实验材料费:实验用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性物品购置费。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中的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致病菌检测技术,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扩增微生物基因组DNA的特定片段来检测和鉴定致病菌。
PCR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
二、ELISA技术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反应特定抗原和抗体来检测致病菌。
ELISA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的特点,可以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微量致病菌。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离、检测和鉴定,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致病菌的存在。
质谱技术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
四、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高级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对致病菌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可以获取致病菌的完整基因信息。
基因测序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致病菌的特性,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五、快速检测技术除了上述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技术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很多快速检测技术。
这些技术利用光学、电子、磁性等物理和化学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
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的特点,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实时监测的工具。
综上所述,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技术、ELISA技术、质谱技术、基因测序技术以及快速检测技术,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从而确保公众的健康。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致力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为我们的餐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
(1502字)。
食品加工中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食品加工中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存在可能成为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准确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食品加工中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旨在提高食品加工行业的安全水平。
一、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食品样品接种于含有特定培养基的培养皿中,通过观察并计数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量来确定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
培养基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常见的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但是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一般需要24-48小时,且只能检测可生长的菌种。
二、快速检测方法为了弥补传统培养方法的不足,许多快速检测方法被开发出来。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物学、生化或免疫学特征,快速并准确地确定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
1. PCR法PCR(聚合酶链反应)法利用DNA扩增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微生物的DNA序列。
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准确的鉴定。
此外,PCR法还可以实现多重检测,即同时检测多种微生物,提高检测效率。
然而,PCR法对于样品预处理和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2. 荧光法荧光法利用特定荧光染料与微生物反应,通过荧光发射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该方法具有高度灵敏度和快速反应特点,可以在几分钟内检测出微生物的数量。
并且,荧光法还可以在不需要培养的情况下进行检测,避免了传统培养方法的耗时问题。
三、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
通过测量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光谱特性,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
其中,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是最常见的光谱技术。
这些方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高度准确的特点,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测。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微生物与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电流、电压或电阻等电化学信号来确定微生物的存在。
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2 0 1 3 , 1 9 ( 6 ) : 1 5 — 1 8
F o o d a n d N u t i r t i o n i n C h i n a
食 品中微 生物快 速检 测方 法 的研 究进展
洪 炳财 ,陈 向标 ,赖 明 河
( 揭 阳市质 量计 量监督 检 测 所 ,广 东揭 阳 5 1 5 3 0 0 )
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等 8 种 常见致病菌进 行检测 ,结果显
P C R、反转录 P C R等。
李光伟 等建 立 了检测 食 品中沙 门菌 的 R T Q . P C R 方法 ,所设计特异引物和探针 针对沙 门氏菌 f i m Y基因 ,
实验表明 ,该方法检测灵 敏度为 1 8 0 e f u / m L ,检 出的阳
来测定 沙门氏菌。对食品样 品中的 2 1 种 已知沙 门氏菌
1 分 子 生物 学 技术
1 . 1 基 因芯 片 技术
基 因芯片的原理是杂交测序 方法 ,即在一块基 片表 面固定数以万计核酸探针 ,与,并 用计算机迅速分 析得 出所要 的信息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 比,它 不仅可
以在一张芯片上同时对多个微生物进行检测 ,而且可 以
球菌、乳酸杆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肉毒梭菌等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P C R还经发展而衍 生出许多 P C R 优 良技 术 ,如 荧 光 定 量 P C R 、多 重 P C R、R e a l — t i m e
使检测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微生物 的信息。基 因芯 片技术具快速 、高效 、自动化 的特点 ,广泛应用 于食 品 微生物的检测 、环境监测 等领域 。陆长 勇…等采用该技
变化情况可实现对待测微生物 的鉴定 。通过建立 电导率 的时间曲线与微生物生长曲线二者之 间关系 ,就能通过
简述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流程
简述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简述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流程在食品安全领域,确保食品中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2021年1月第1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李素娟1,汪环2,徐丽娟1,牛腊梅11.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1111【摘要】目的:研究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恒温扩增芯片法对痰液样本中病原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收集的1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患者的痰液样本,同时以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培养法)与之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结果: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和培养法共检测了143例下呼吸道痰液样本,其中,总体恒温扩增芯片法的阳性检出率61.54%,高于病原分离培养的检出率25.87%。
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为64.3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Kappa=0.84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Kappa=0.632)的检出情况在两种方法下的一致性较高。
结论:相较于传统培养法,恒温扩增芯片法可以快速地检测常见病原体,检测时间短,且检测结果更加灵敏,阳性率更高,可以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原,有针对性地用药和治疗。
【关键词】恒温扩增芯片法;LAMP;培养法[中图分类号]R446.5;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142-03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LRTIs)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大气污染、人口老龄化、吸烟等多种因素,数据显示成人死亡中下呼吸道感染者约占3%~5%[2],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可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多样,包括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
复杂的疾病类型加上多样的病原体,导致临床上普遍存在着对LRTIs确诊难、用药难的情况,因此,在治疗 LRTIs方面,及早明确病原体是极为关键的[3]。
211087440_等温扩增荧光法快速鉴定羊肉掺假
分析检测等温扩增荧光法快速鉴定羊肉掺假段真文,许绍坤,张 薇,李鲜鲜,董文玥(云南瑞栢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 要:本文建立了快速鉴定羊肉掺假的等温扩增荧光检测方法。
针对羊的线粒体Cytb基因设计两套引物,在恒温下,以直扩法处理的样本为模板进行扩增,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实验对该方法体系进行验证和分析。
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65 ℃,最低检测限为5.54×10-5 ng·μL-1。
本研究建立的等温扩增荧光法快速鉴定羊肉掺假结果准确可靠、反应快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同时满足实验室和现场检测要求,为快速鉴定羊肉种属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为其他肉类种属快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等温扩增荧光检测方法;羊肉掺假;现场检测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utton Adulteration by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Fluorescence MethodDUAN Zhenwen, XU Shaokun, ZHANG Wei, LI Xianxian, DONG Wenyue(Yunnan Rab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Kunming 650000, China)Abstract: An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fluorescence detec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utton adulteration. Two set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for the mitochondrial Cytb gene of sheep.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samples processed by direct expansion method were used as templates for amplification. The method system was verified and analyzed by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65 ℃ and the minimum detection limit is 5.54×10-5ng·μL-1.Th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fluorescence method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utton adulteration has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sults, rapid response, good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aboratory and field de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a new detection method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utton species 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meat species.Keywords: isothermal fluorescence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meat adulteration; field detection随着肉类价格差异逐步拉大,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还会扰乱市场经济[1]。
恒温扩增检测则miRNA-21-5p系统的构建和初步评价
恒温扩增检测则miRNA-21-5p系统的构建和初步评价曾元清;邓宁波【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24(31)13【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滚环扩增和CRISPR-Cas9系统的荧光检测miRNA-21-5p方法,并对检测性能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设计一种特异性的锁式探针识别靶标miRNA-21-5p,在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Phi29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滚环扩增,扩增形成一条长重复单链。
在Cas9酶的辅助下进行特异性识别,并形成双链DNA,然后通过加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与形成双链DNA产物结合,产生荧光信号的荧光强度与双链DNA产物浓度成正比,并对该系统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分析。
用构建的方法对胃癌患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进行miRNA检测,是否成功检测miRNA,同时检测两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Ⅱ)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iRNA-21-5p、胃蛋白酶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构建的扩增系统能检测到血清中miRNA,胃癌血清中miRNA-21-5p荧光强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NA-21-5p、PGⅠ/Ⅱ单独诊断胃癌的AUC分别为0.72、0.80,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的AUC为0.85,高于任意单个指标诊断。
结论用该方法直接检测miR-21-5p操作方便快捷,不需要复杂热循环仪器,适用范围广。
【总页数】6页(P4-9)【作者】曾元清;邓宁波【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相关文献】1.志贺氏菌属环介导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2.猪圆环病毒2型RPA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3.恒温扩增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芯片产品4.EasyNAT-pure20M联合恒温扩增-核酸试纸条法检测结核病的应用评价5.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作者:张亚丽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20年第09期摘要: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今社会赋予了食品安全更高的关注度。
作为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会直接影响食品安全性,所以采用何种方法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对食品中大肠杆菌传统检测方法与新型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验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大肠杆菌是两端钝圆、无芽孢且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寄生部位主要是生物的大肠内,约占肠道菌的1%。
大肠杆菌可合成维生素B、K,正常栖居条件下无致病的可能性。
但是,食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直接或间接污染,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致死。
因此,为保障国人身体健康,有必要对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展开研究。
1 食品中大肠杆菌传统检测方法1.1 多管发酵法该方法是以大肠菌群可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征为依据来检测大肠菌群——大肠菌群阳性管在44.5℃培养基内持续培养24h后会产生荧光产物,培养基在紫外光源照射下会有荧光出现。
具体方法步骤为:将一定量水样加入土壤蛋白胨培养液内,随后分步骤展开初发酵实验、平半分利、复发酵试验鉴定;然后参照最可能数(MPN)表,结合各稀释度发酵管数,对每升或每10mL水样内的大肠菌群数进行收集。
多管发酵法无需耗费太多成本,且实验要求相对简单;不足之处在于其他因素极易对其构成影响,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
1.2 平板计数法该方法首先需要稀释食品样本,即将其中的微生物分散为单个细胞组织,减少一定量的稀释液,以便通过肉眼观察,并计算稀释液浓度与样本数量来得到菌落数量。
菌落通常为紫红色,经培养后会有气泡产生,表示大肠杆菌阳性。
平板计数法不但能将大肠杆菌数量计算出来,还可对其特征进行观察,操作相对简单。
但是,该检测方法会使样本中的大肠杆菌肉眼辨识度偏低,需借助放大镜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本品1包,撕开包装袋,将培养基粉末倒入1000ml三角瓶中,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80ml,搅拌 至完全溶解,定容到450ml,获得母液。母液121 ℃高压蒸汽灭菌15 min,冷却至室温即可使用或4 ℃ 储存,并在1个月内使用完。每次使用时,量取37.5ml母液于500ml三角瓶,添加187.5ml灭菌的蒸馏水 或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即可使用。
6.5 恒温扩增
5
T/CSPSTC X-2018 将离心后的芯片固定在恒温扩增微流控核酸分析仪上,根据软件提示步骤进行操作,按照表3的核 酸扩增反应程序进行检测。
步骤
1
温度(℃) 37
时间(分钟) 3
表 2 核酸扩增反应程序
2 65 47
7 结果判读
检测完成后软件将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7.1 结果判读标准
食品中常规致病菌的快速检测程序,见图2。 样本
样本前处理
25 g(mL)样品+225 mL 食源性共増菌培养基 36 ℃±1 ℃,16 h~20 h
取 100ul 共増菌培养液收集菌体,提取核酸 浓度范围 50pg/ul~50ng/ul
配置反应体系,上芯片 芯片离心
上机
4
T/CSPSTC X-2018
a) 信号值>背景信号平均值,且 Tp 值≤Tp 阈值,且扩增倍数值≥扩增倍数阈值,该种情况下判 定为阳性;
b) 信号值>背景信号平均值,且 Tp 值>Tp 阈值,且扩增倍数值<扩增倍数阈值,该种情况下判定 为阴性;
c) 信号值<背景信号平均值,该种情况下判定为异常。
注:Tp值(Time Positive):扩增曲线开始起峰的位置(扩增开始位置); 扩增倍数值:扩增曲线最高点与基线区平均值的比值。
6.4 扩增反应
6.4.1 配置恒温扩增反应体系 将提取的基因组DNA与恒温扩增反应试剂混合进行扩增,见表2。
表 1 恒温扩增反应体系
反应物
体积(ul)
恒温扩增试剂
13
模板 DNA
13
共计
26
6.4.2 芯片加样
使碟式芯片恢复至室温,吸取25ul配置好的核酸扩增反应体系,从Ⅰ区进样口加入到芯片主通道中,
如为冷冻产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 分钟,或2 ℃~5 ℃不超过18 h解冻。
6.2 样本处理
吸取食源性增强型培养液100ul,12000 r/min,离心2 min,完全吸弃上清,加入700ul生理盐水, 震荡混匀,12000 r/min,离心2 min,弃上清,获得的菌体即可进行后续的基因组DNA提取。
待其充满芯片主通道即可停止加样。用擦镜吸纸轻轻擦掉多余的液体;Ⅱ区操作同Ⅰ区,取1张封口膜,
覆盖于进出样口上,再取一支洁净吸头,向一个方向按压封口膜至贴合紧密。
6.4.3 芯片离心
将加样后的芯片固定在低速离心机上,以6 000 r/min离心30 s后取下,如果芯片“V”型通道中仍
有气泡,可适当延长离心时间,直至气泡消失。
A.1.1.1 方法一
取本品1包,撕开包装袋,将培养基粉末倒入2000ml三角瓶中,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900ml,搅拌 至完全溶解,定量到1500ml,从中分别量取500ml于2个2000ml三角瓶中。分别向上述3个三角瓶添加400ml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混合均匀。121 ℃高压蒸汽灭菌15 min,冷却至室温即可使用或4 ℃保存待用(有 效期1个月)。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微流控芯片 microfluidic chip 利用微加工技术,在硅、石英玻璃或高分子材料等基质上加工出各种微细结构,如管道、反应池、 微泵、微阀等功能单元,进行样品的处理和分子的微系统。
3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冰箱:2℃~5℃、-20℃±5℃。 3.2 恒温培养箱:36℃±1 ℃。 3.3 均质器。 3.4 漩涡震荡仪。 3.5 电子天平:感量 0.1g。 3.6 水浴锅:能升温至 95℃。 3.7 高速离心机:12000rpm/分钟。 3.8 瞬时离心机。 3.9 生物安全柜。 3.10 微型分光光度计。 3.11 恒温扩增仪。 3.12 微流控芯片。 3.13 低速离心机。 3.14 微量移液器。 3.15 无菌离心管:1.5ml、200ul。 3.16 无菌吸管:50ml。 3.17 锥形瓶:容量 1000ml、500ml。 3.18 量筒:容量 500ml。 3.19 擦镜纸。
输出报告
图 2 食品中常规致病菌的快速检测程序
6 操作步骤
6.1 增菌
称取25 g(mL)样品放入盛有225mL食源性増强型养基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置于盛有225mL食源性增强型培养基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 2 min。若样品为液态,不需要均质,振荡混匀。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mL锥形瓶中,如使用均质袋, 可直接进行培养,于36 ℃±1 ℃培养16 ~20 小时。
T/CSPSTC X-2018
食品中常规致病菌快速检测(恒温扩增芯片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 H7、阪崎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 H7、阪崎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和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快速检测。
A.2 生理盐水
A.2.1 成分
氯化钠 蒸馏水
0.9g 100ml
A.2.2 制法
将氯化钠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121 ℃高压灭菌15 min。
7
7.2 质量控制 每测试芯片内均设有1个阳性质控和3个阴性质控。根据结果判读标准,阳性质控检测结果应为阳性,
同时3个阴性质控结果均为阴性。若任一结果错误,则判定本次样本检测结果无效,需要进行复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及试剂
T/CSPSTC X-2018
A.1 食源性共増菌培养基
A.1.1 制法
6.3 基因组 DNA 提取
6.3.1 6.3.2 6.3.3 6.3.4 6.3.5
向所收集菌体中加入50~100ul核酸提取试剂,充分震荡混匀,使沉淀完全悬浮; 将悬浮液转移至核酸提取管中,旋紧管盖,使用漩涡振荡仪剧烈震荡5 min; 使用水浴锅,95 ℃加热5 min; 高速离心机,12000 r/min,离心5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洁净离心管中,-20 ℃保存备用; 利用微型分光光度计进行核算浓度测定:50pg/ul-50ng/ul;
3
4 培养基和试剂
T/CSPSTC X-2018
4.1 食源性致病菌加强型培养基:配置方法见附录 A 中 A.1。 4.2 适用型核酸提取试剂盒。 4.3 生理盐水:配置方法见附录 A 中 A.2。 4.4 适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生物芯片法):碟式芯片结构示意图,见图 1。
图 1 碟式芯片结构示意图 5 检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