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历史七年级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

选择题:
1、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
是:C( )
A 商代的文字 B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字母文字的起源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B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3、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A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像 D 青铜编钟
4、下列不是青铜器合金的是:( C )
A铜 B锡 C铝
D铅
课堂练习 5、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送给联合国
(中华世纪鼎),带者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你认为这个鼎所表达 的含义是:
A、王权的象征
B、祭祀用品
C、团结协作精神 D、称霸世界的愿望
改错题:
1、我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
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
你答对了吗? 1 、商朝人为什么要占卜?
因为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2、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是什么人?
王室贵族
3、他们遇到什么事会去占卜?

【北师版】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七上)

【北师版】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七上)

虎 纹
饕 餮 纹
特点2:铸有花纹装饰,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青铜器
1、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想一想:商朝时期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1、种类多; 2、铸有花纹装饰,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3、有的青铜器气势及其宏大。
国宝档案:世界青铜器之王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75公斤
名称_司__母__戊__鼎_(商)
二、青铜器
1、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2、代表作——司母戊鼎
①名称由来 ②特点 形制雄伟,纹饰华丽,工艺高超,庄重凝严,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③鼎的铸造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 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 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造的模型里。
名称_四__羊__方__尊_(商)国历史博物馆。
文物是一个国家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形象载
体,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文物的流失就是民族血脉的流失。据 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海外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就有精品 中国文物一百多万件,而民间收藏的又至少多10倍。其中很大一部分 是在横遭侵略凌辱的近代以来被巧取豪夺走的。殷墟甲骨,自出土之 日起,殷墟甲骨即惨遭流失,被以各种名目搜购、席卷。流失海外的 近3万片,遍及日、美、英等12个国家。也有大量的青铜器流失在外, 如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等珍品。近几年,在已经回归的 文物中,有政府追索和购回的、有爱国人士捐赠回来的、有企业在拍 卖会上买回来的。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 折射出国力的盛衰?
答:大型青铜器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 后再合铸成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 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 切配合,才能完成。期间,要要投入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 北师大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 北师大
(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多媒体出示新闻“司母戊鼎回乡,为殷墟申遗助 力”。同时创设出情景:请你做小导游,为来到安 阳殷墟的游客解说司母戊鼎。
(学生自主学习司母戊鼎相关内容,为解说司母戊鼎做好准备。 学生上台演讲时的表现可能尚显稚嫩,但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3.学生上台解说后,由其他学生向小导游提问题, 并解答。
D山东济南
4、我国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的时期是
D西周
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C ) A铜铁锡 B 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
6、顺藤摸瓜 藤:庄严凝重、高1.33米、重800多千克、
青铜器。瓜是( )B
A三星堆青铜立人
像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8.假如你是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青铜器,你 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引导到金文,并引发思考“文字出现的意义”,过 渡到甲骨文的教学)
甲骨文
1.设问如果没有文字,人们怎样传递信息,让学生 探究文字出现的意义。
(通过学生逆向思维,探究文字出现的意义)
2.以谈话法解决: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出土的地 点主要在哪里?甲骨文主要使用于哪个朝代?甲 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甲骨文的出土和识读有什 么意义?
成语接龙
天干地支纪年法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 纪法。学好干支纪法有助于学习中国历史, 比如:戊戌变法,庚子赔款
请你结合甲骨文与青铜器,为商朝设计一个国徽
上网搜集有关甲骨文与青

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C、天文观测的结果 D、考试结果
3、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盂鼎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 4.通过司母戊鼎 ,我们可以了解哪一 时期的历史( )

“三代”时期的文明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
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
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 上 的文字
古埃及
象形文字 (图画)
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 物和纸草上
古印度
印章文字
想一想:
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 上
古中国
“三代”文化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与命名
• 发现 文献记载
惟殷先人,有典有
的。
“三代”文化之二
青 铜文明
❖巨大的司母戊鼎(商晚期,河南安阳
殷墟)
❖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商晚期,湖
南宁乡)
0.78 1.33
宽 高
米 米, ,重 长
多 米千 ,克

800 1.1
分铸法 铜、锡、铅的比例
1938年在湖南出土,高 58.3厘米,重约34.5公
斤。四羊、四龙相对的
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 至尊气象,是商代方尊 中现存最大的一件。此 尊造型简洁优美,采用 线雕、浮雕手法,把平 面图象与立体浮雕,器 物与动物形状有机地结 合起,是青铜器里的精 品。
D.
战国
• 5.“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 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甲骨文、青铜器。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楚;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法等。

课型设计:新授课、活动课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

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导学新课:一、商朝的甲骨文教师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

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学生肯定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然后请第一小组展示有关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老师以出示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小小故事家、小小考古家、小小研究员、小小造字王、小小收藏家、小小描述家六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搜集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记录内容、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学生搜集青铜器种类的有关资料,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资料,结合学校实物模型为学生进行描述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辨认甲骨文,了解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难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如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板课件、青铜器模型学生准备:收集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思想主要就是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

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一开始只是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但是收集到的资料太笼统、太杂。

所以,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老师必须给予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收集。

例如,收集关于甲骨文记录内容这一块时,就让学生去收集这块的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效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26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26张ppt

想一想:
商周时期为什么能够制作这么造诣精湛的大 型青铜器呢?
——“国之重器”
—— 经济发展
—— 手工艺高超
别具特色的地方青铜文明:
商 代 蜀 文明
• 三星堆遗址
时间: 地点: 特点:
1986年 四川广汉
我国长江流域早 期文明的代表 。

青铜立人像




2.62
180
米 , 重 多 公 斤
•_商__时期 •载于龟__甲_、 _兽__骨__上
始的。
“三代”文化之二
青 铜文明
• 巨大的司母戊鼎(商晚期,河南安阳
殷墟)
• 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商晚期,湖
南宁乡)
0.78 1.33
宽 高
米 米, ,重 长
多 米千 ,克

800 1.1
分铸法 铜、锡、铅的比例
1938年在湖南出土,高 58.3厘米,重约34.5公
斤。四羊、四龙相对的
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 至尊气象,是商代方尊 中现存最大的一件。此 尊造型简洁优美,采用 线雕、浮雕手法,把平 面图象与立体浮雕,器 物与动物形状有机地结 合起,是青铜器里的精 品。ຫໍສະໝຸດ 册。—《尚书》地下发现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
• 什么是甲骨文?
刻在_龟__甲___或__兽__骨__上的用于占卜的文字。
甲骨文图片
甲骨文的图片






甲骨文的特点
• 象形: 图像性强
• 活着的文字:与汉字有渊源关系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本義是「細看」、「觀察」,字形是一 隻眼晴在細細北师察大版看历史一七年棵级上樹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一個人在樹下休息,本義是「休息」,後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引申為「停止」、骨「文与不青铜要器》」分析等義
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個人站在大盆裡,身上還滴著水,
顯然是在洗澡。北戰师大國版以历史後七年變级成上第左9课形《甲(水)右聲(谷)
三星堆顺风耳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三星堆大型铜立人像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的形聲字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长长的鼻子,粗壮
象 的身躯,小刷字般
的尾巴,一看就知 道是头大象
大口,卷尾,张牙
虎 舞爪,好一幅凶恶
相,老虎的特征就 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各代表哪 一生肖吗?
狗 猴 虎 鸡 龙马

蛇鼠兔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观察图片,司母戊鼎有何特点?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司母戊鼎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32.84公斤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司母戊鼎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文字拓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甲 骨文与青铜器》分析
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甲骨文和青铜器课件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甲骨文和青铜器课件 北师大版
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与鼎 有关的成语吗?


四 羊 方
立 人 像

请你来做博物馆的小小解说员, 向外国朋友介绍我国青铜器的特点。
你能猜出它们的用途吗?

盛放煮熟的黍、 稷、稻、粱等 饭食
尊 容酒器
兽面纹觯 西周
高:16.6cm 拍卖价: 人民币 320,000.00
青铜器是古代文物中的一个大门类,
司 母 戊 铜 方 鼎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 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 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 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 七,大夫五,元士三。”
想像一下,古时那些独一无二的青铜鼎 是什么人用什么办法制作出来的呢?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
甲骨文的重要意义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商代青 铜器
青铜器的定义
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青铜器的种类及纹饰
商代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铜方鼎
三星堆青铜文明
返回主界面
生肖游戏
下列商代的古文字中哪 个代表你的生肖呢?
猜一猜下面各字是今天的什么汉字?
本上 下 家安
明 休从
它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 青铜礼器、青铜兵器和青铜工具、农具 四大类。
2006年,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 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将其 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到来的珍贵礼 物送给了联合国。带着全体中国人民的 美好祝愿,“中华世纪鼎”已被联合国 永久收藏。
返回主界面
甲骨文的含义
古老神秘 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
你认为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 史有什么作用?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 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 汉字是从甲骨它与甲骨 文在书写数量、 内容有什么不 同?它们有什 么价值?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_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_北师大版

2、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盂鼎
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 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商代 时代________
特点: 高大
商代蜀文化 地位: 的杰出代表
商 代 蜀 文 明
三星堆遗址
时间: 地点: 特点:
1986年
四川广汉 我国长江流域早 期文明的代表 。
浇铸此鼎,如果以每一坩 埚一次熔铜12.5公斤,浇铸 875公斤的铜液,需要多少 个坩埚同时进行?
70
继续听题:
以每个坩埚需要四人, 共需多少人共同协作,才 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
龟甲或兽骨 甲骨文
渊源 汉字
铸刻在 (商周)
折射出商周强盛的国力
青铜器 (司母戊鼎)
金文(铭文)
商 •___时期
•载于龟甲 ___ 兽骨 、 _____ 上 •卜辞 •成熟文字
商周时期 •____
•金文刻在 青铜器 _____上 •目前已发 现最大的 : 司母戊鼎 ________
甲 骨 文 的 出 土 地 点
280人
评价:
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 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 那个时代辉煌灿烂的文明
每课一得:了解金文的含义及价值意义?
思考金文与甲骨文的区别?
拓片
摹本
图示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简体
象行字,明显特征是两个车轮。初为圆形,后为书 写方便,变成方形,再后来两个轮子简化为一个。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7)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7)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一则游戏导入新课,游戏的名称为“简单任务的传递”。

具体操作过程:老师将一项简单任务(譬如原地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告诉学生甲,要求同学甲在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的情况下,将任务内容告诉学生乙,并最终由学生乙完成此任务。

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疑: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播放F4的《流星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流星雨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地理课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设疑:在人类文明不发达的远古,人们遇到例如流星雨这些他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会怎样做呢?由此导入“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的含义1.“模拟案情分析――侦缉档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讲学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讲学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

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讲学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历史教科书年级:七年级(上)执笔人:辛丽英初审:审核:时间:月日课题: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习目标】1.过程目标:甲骨文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加深对青铜器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2.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3.情感目标: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学习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学法指导】先学后教【学习过程】【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第一段2.请同学们阅读49页《每课一得》什么是金文?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47-48页“闻明于世的青铜器”一目的内容,设计出知识网络图:【第二部分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描画下面的甲骨文字,你能说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什么渊源关系吗?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第三部分归纳整理】请你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本课的内容填在表格内。

(人)(羊)(牛)(月)(日)(猴)(蛇)(马)【第四部分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一)选择题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 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陶器上的符号3.《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4.青铜器是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铅 B.铜锡铅 C.铜铝铅 D.铜金铝5.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牛尊6.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A.商王室狩猎B.日食、月食C.盘庚迁殷D.禹传子、家天下7.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老师以出示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小小故事家、小小考古家、小小研究员、小小造字王、小小收藏家、小小描述家六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搜集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记录内容、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学生搜集青铜器种类的有关资料,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资料,结合学校实物模型为学生进行描述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辨认甲骨文,了解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难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如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板课件、青铜器模型学生准备:收集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思想主要就是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

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一开始只是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但是收集到的资料太笼统、太杂。

所以,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老师必须给予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收集。

例如,收集关于甲骨文记录内容这一块时,就让学生去收集这块的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效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选择题: 1、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
为甲骨文是( ) A 商代的文字 B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字母文字的起源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3、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像 D 青铜编钟 4、下列不是青铜器合金的是( ) A 铜 B 锡
自学指导(5分钟)
快速、准确的阅读47——48页完成以下内容: 二、青铜器: 1、青铜器铸造业的发展 (1)青铜器含义 铜、锡、铅的合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发展,工艺十分精湛 (2)商朝发展状况 礼器、食器、兵器、工具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母戊(wù)鼎 (3)种类 形制雄伟 气势宏大 纹饰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工艺高超 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 2、代表作品 (1)殷墟出土的_________________, 四羊方尊 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型青铜立人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它吗?
祭祀 用途________ 礼器 归类________

认识它吗?
军事 用途________ 兵器 归类________

认识它吗?
盛放熟食 用途________ 食器 归类________
簋(guǐ)
认识它吗?
喝酒 用途________ 酒器 归类________

想一想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第9课_甲骨文与青铜器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第9课_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青铜器用哪几种金属冶炼成的?
铜、锡、铅
2、你所知道的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
3、其中最著名的有哪几件?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编钟
青铜铸造业规模 宏大,工艺高超。
四 羊 方 尊
铜象尊
大 盂 鼎
观察图片,司母戊鼎有何特点?
司母戊鼎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32.84公斤
我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青铜技术产生 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 西周逐步走向鼎盛。
观察商代的司母戊鼎,你从中能 得出哪些认识? 1、青铜工艺: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 , 司母戊鼎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说明我国的青铜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
2 、社会政治: 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司母戊鼎
四 羊 方 尊
青 铜 立 人 像
第 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 商朝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墟出 土的刻在龟甲和 兽骨上的文字。
龟甲卜辞
这块龟甲上 甲骨文记录 所刻的卜辞内 了商王的活动, 容是:卜一位 反映了商朝的 地位极高的贵 政治经济情况。 族外出打猎, 能否遇到野猪、 鹿等动物,以 及能否将它们 猎获。
3、文字发展:
司母戊三字是铸刻在青铜鼎上的文字,它 是甲骨文文字的发展。
商、周时,铸 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叫做 金文。又叫钟 鼎文。
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 的现代汉字吗?








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 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能说出 他们的造字方法吗?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01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01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70
继续听题:
以每个坩埚需要四人, 共需多少人共同协作,才 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
280人
谢谢观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 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 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 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你能猜出它们的用途吗?
簋(guǐ)
盛放煮熟的黍、 稷、稻、粱等 饭食。

容酒器
觥(gōng)
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
甲 骨 文 的 出 土 地 点
甲骨文主要发 现于“殷墟”,即 今天河南安阳小屯 村一带。

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的现代汉 字吗?
人 牛 下









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什么关系? 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你们知道什 么是青铜吗?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特点一:种类繁多 特点二:艺术价值高
青铜器的纹饰:
虎纹
夔龙纹
饕餮纹
云雷纹
三星堆千里眼
三星堆顺风耳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谁知道这个青铜器的名历史上又何地位?
它是如何铸造的?
浇铸此鼎,如果以每一坩 埚一次熔铜12.5公斤,浇铸 875公斤的铜液,需要多少 个坩埚同时进行?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破解甲骨文之谜:
1、商朝人为什么要占卜? 因为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2、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是什么人?
王室贵族 3、他们遇到什么事会去占卜? 风雨、收成、征伐、疾病、生育等。 4、这些文字主要刻写在什么上面? 龟甲和兽骨上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

内范是范芯
外范可分割成几块制 作,雕镂花纹或金文, 然后合拢在一起,成 为器物的外腔。
鉴赏与评价(游戏) -----古董拍卖会
做法: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所寻宝物; 2、每组派一代表介绍宝物,进行拍卖。
要求: 1、每组代表声音响亮,把本组宝物从器型、用 途、文饰进行介绍,语言通顺流畅; 2、每组有支票3张,每次拍卖以组为单位写上 银码; 3、得价最高一组为最佳拍卖员 小组。

•象一條木船的形象。東邊 日出西邊雨一鳥不鳴山更幽来自白下門東春己老今來風雨又 維舟 。

描繪魚的頭、尾、鰭 與腹鰭

•象一個長髮駝背彎腰又
拿著拐杖的老人。
•象是小孩頭上梳兩 個小髮辮在頭頂的樣 子,就是所謂總角。 古代未 成年的孩一 律把頭髮梳成這個樣 子,男的稱為兒,女 的稱為嬰,嬰字 上
• • •
.
.
长1.10米
宽 0
折反目
78 射 映 前
米 商了世
朝商界
国代上
力青发

盛铜现
1
衰铸的
33
造最

工大
艺的
高青
重875公斤
超铜 ;器
司母戊鼎

历 史 博 物
四羊 馆
13年湖省宁乡县出土现藏98四羊方尊(商代)通高58
.

方 尊
中3 国厘
陶范法
外范包住内范,在 浇注口灌注已炼好 的铜液,凝固后敲 破陶范,打磨加工 即成。
历史七年级上册
课题:第九课
执教:温建红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及出土 解读甲骨文的意义 破解甲骨文字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写在 龟甲 和 兽骨 上的文字,记录了商朝社会生 活的诸多方面,是研究 商朝 历史的最有价值的史料,是我 国目前已知的 最早 的成熟文 字。今天汉字就由甲骨文发展 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 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 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 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 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 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 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 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你预习了吗?
1.甲骨文的名字怎么来的?
2.你知道哪些青铜器?
3.检查选择题。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墟出 土的刻在龟甲和 兽骨上的文字。
全形卜甲牛Biblioteka 刻辞第一模块甲骨文
• 读46,47页,回答。 • 1.什么是甲骨文? • 2.甲骨文主要在哪里发现的? • 3.甲骨文有什么作用?
河南安阳 小屯村 殷
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 个字,你认识吗?


象形
我国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 从商朝开始 商朝
你能猜出以下甲骨文字吗?
本義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 衣領,兩側開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 下擺,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義是「細看」、「觀察」,字 形是一隻眼晴在細細察看一棵樹。
2、社会政治:
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大 盂 鼎
商、周时,铸 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叫做 金文。
商朝龙纹钺 西周康侯爵
西周散氏盘
西 周 梁 其 钟
1、甲骨文主要是记载( A ) A.占卜的结果 B.老师的课文C.天文观测的结果 2.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B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大方鼎 C、大盂鼎
一個人在樹下休息,本義是「休息」, 後來引申為「停止」、「不要」等義
写出下列甲骨文字各代表哪一生肖?




甲骨文
金文
楷体
夏 学
动手动脑
你能总结一下甲骨文的特点吗?
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基本上是一种象 形文字。
司母戊鼎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32.84公斤
观察图片,司母戊鼎有何特点?
四 羊 方 尊
铜象尊
第二模块
青铜器
• 读47,48页。 • 1.青铜器是哪几种金属的合金? • 2.你知道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 3.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青铜器?
饕 餮 纹
三角云纹
狩猎纹
我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 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 周逐步走向鼎盛。 青铜器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3..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D )。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 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写出下列甲骨文字的现代汉字








作业
• 1.资料第9课做完。 • 2.第10课选择题。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学会辨认甲骨 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 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 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 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 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 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 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 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 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 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 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 青铜器。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 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 为青铜时代。
1、青铜工艺:
司母戊鼎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说明我国的青铜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