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水生物制氢的连续流发酵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污泥和微生物菌群具有最强的发酵与繁殖速度,其有机物酸化率及产气率达到最大。对发 酵末端产物组成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3.2 pH值
pH值是发酵法生物制氢系统的关键因子。产酸发酵细菌对pH值的变化十分敏感,既便 是对于稳定性较强的乙醇型发酵,当反应器内pH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也会造成其微生 物生长繁殖速率及代谢途径发生一些改变,使其代谢产物发生相应的变化。pH值在4.O~5.0 范围内,发酵末端产物中以乙醇、乙酸含量最高,呈现典型的乙醇型发酵。当4.O<pH<4.5 耐,发酵产物以乙醇、乙酸、丁酸为主,都是理想的目的副产物。若pH值<4.0,由于有机 酸的大量积累可使反应器出现过酸状态,此时其酸化率、产气率急骤下降,细菌的产氢生理 生化代谢过程受到严重抑制。因此,乙醇型发酵的最佳pH值应为4.0~4.5。 3.3氧化还原电位
CHzOH 2ATP 2ADp
CHO

∑2.:HbH 令告:÷:。
{H:o@ 2NAD"2NADH
COOH
葡萄培
3·礴酸甘油畦
+H’
丙嗣酸

卜回
穴2 CHl ko
2NAll)“2NADH
+H+
乙蓝
图I细菌乙醇型发酵,Ethanol·type fm'mcntation
从乙醇、乙酸和丁酸的产生途径来看,大多数发酵细菌均是将丙酮酸经脱羧产生乙酰 CoA的同时,释放H2。而丙酸和乳酸发酵均不产生H2。由此可见,作为产酸枢和作为生 物制氢系统的最适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相同,均可选择乙酸、乙醇及丁酸。也就是说可选择乙 醇型发酵或丁酸型发酵。但从两种发酵类型来看,乙醇型发酵的最适末端发酵产物的稳定性 较好。工程控制条件易获得。同时,乙醇型发酵可承受较大的有机负荷,有机物处理能力较 高。所以,在工程应用中选择乙醇型发酵较适宜。 4.3甲酸裂解产氢途径
尚未见到关于一个连续流的、工业化生产的生物制氢工艺的报道。任南琪等…已经研究 清楚发酵法生物制氢工艺,并获得了小试和中试的实验结果。目前正在进行生物制氢生产示 范化工程的基地建设,使这一研究方向继续保持领先。发酵法生物制氢工艺至少包括以下几 个步骤:从厌氧污泥和耗氧污泥作为种泥,可进行或不进行预热处理。工程控制温度在35-38 ℃之间,pH值在4.O-6.0之间.水力停留时间4-6小时。工艺采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底物, 并投加充足的P、复杂的N源,并吹脱溶解氢,通过监测气流,气体成分和液相氧化还原电 位来防止乙酸一丁酸一氢气代谢途径的偏离,并去出制氢工艺中产芽孢菌的干扰。可以认为, 在任南琪等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理论指导下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是各种生物制氢系统中 最有前途的工艺之一。
以大肠杆菌产氢为代表,主要通过甲酸裂解产生氢气。目前已经有人工遗传操作改良 甲酸裂解途径的代谢工程研究报道。产氢量提高12%。方法是利用基因敲除技术。限制了 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5.提高产氢技术”1
氢气的积累抑制生物制氢工艺,过高的氢分压限制了对高浓度底物的利用。利用氮气吹 脱,可以显著提高氢气产量。由于CO对氢化酶的抑制作用,吹脱气体不应含有CO.在实验 室规模的厌氧制氢系统,Voolapalli和Stuckey采用硅酮膜提取溶解气体,去除H2和C02。 这种方法的带来的问题是由于生物膜的建立减少了还原性。Nielsen等采用钯一银貘反应器, 利用氮气吹脱模拟生活废水的发酵系统,吹脱掉的气体中,对氢高度选择性,但产氢效率没
311
或ED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经乙醛生成乙醇。在这一发酵中,发酵产物仅有乙醇和C02, 无H2产生。任南琪等对产酸反应器内生物相观察,并未发现酵母菌存在,也未发现运动发 酵单孢菌属(G一细菌。不产芽孢的杆菌.杆径租大,1-2 u m×2-5 u m)。试验中发现,发酵 气体中存在大量H:,因而这一发酵类型并非经典的乙醇发酵。任南琪将这一发酵类型称作乙 醇型发酵,主要末端发酵产物为乙醇、乙酸、H2、C02及少量丁酸。这一发酵类型中,通过 如下发酵途径产生乙醇,如图1。从发酵稳定性及总产氢量等方面综合考察,乙醇型发酵仍 不失为一种较佳的厌氧发酵及产氢途径。
312
有研究。磷的限制有利于H2/VFA生产,所以在富含碳水化合物、营养缺乏的底物中投加磷 有利于反应进行a Ueno等利用NH4CI而不是蛋白胨投加到纤维素降解液中,加速了氢气的 生产,所以含氮营养液应该投加到缺氨底物中。
6.结束语
生物制氢技术通过发酵或光合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获得氢气。生物制氢与传 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有清洁、节能等许多突出的优点。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生物制 氢的实用性及可行性才得到高度重视。人们开始从获取氢能的角度进行各种生物制氢和产氢 技术的研究。
细胞固定化技术就是指将细胞保埋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人工载体上”:.Kumar等分别报 道了利用琼脂凝胶、多孔玻璃珠、椰子壳纤维等包埋Rhodobactor sphaeroides,Enterobacter aerogens,Enterobactor clocae等菌株的产氢试验,产氢率
309
都有所提高。王相品系统全匿的研究了产氢发酵细菌的细脆包埋技术,间歇试验和连续流实 验的菌株B49产氢试验表明都可以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和产氢速率,缩短水利停留时间。在连 续流产氢试验运行中,固定化产氢细菌B49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可以在低pH条件下产氢, pH保持在3.9左右。包埋剂为PVA-海藻酸钙,利用Na2C03将饱和硼酸和CaCl2的pH值调 到6.7左右。以减轻低pH条件下对微生物的影响,此法可以有效地防止PVA凝胶成球时的 粘结现象,而且增加了海藻酸钙的机械强度“’。反应器采用硫化床、嘭化床、固定填充床. 搅拌槽等”。。 2.3发酵产氢与产甲烷相的结合
C6H】206+4H20+2NAD++4ADP+4Pj一2CH3COO一+6H++2H2+2HC03一+2NADH
+4ATP
由于乙酸生成途径无还原力,所以当乙酸产率较高时,可导致NA阴+H+大量过剩:同 时,由于乙酸所形成的酸性末端过多,所以常因pH值很低而产生负反馈作用。由以上两方 面原因,出现产乙酸过程与丁酸循环机制耦联(即呈现丁酸型发酵)就不难理解了。在这一 循环机制中,尽管葡萄糖的产丁酸途径中并不能氧化产乙酸过程中过剩的NADH+H+,即
源——氢气的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与光裂解和光合成法生物制氢技术相比,发酵法
生物制氢技术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1)发酵产氢菌种的产氢能力要高于光合产 氨菌种,而且发酵产氢细菌的生长速率一般比光解产氢生物要快:(2)发酵法生物制氢无需 光源,不但可以实现持续稳定产氢,而且反应装置的设计、操作及管理简单方便;(3)制氢 设备的反应容积可达到足够大。从而可以从规模上提高单台设备的产氢量:(4)可生物降解 的工农业有机废料都可能成为发酵法生物制氢生产的原料,来源广且成本低廉;(5)发酵产 氢细菌更易于保存和运输。所以,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较光解法生物制氢技术更容易实现规 模化的工业性生产。
将产氢发酵反应器与产甲烷相结合起来,我们建立了产氢一产甲烷两相厌氧工艺,以高 浓度有机废水作为底物,利用产酸相制取氢气,产甲烷相制取沼气,在有机废水处理达到环 保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能源回收。目前.已经完成了小试,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3.反应系统生态因子与工程控制参数
3.1温度 温度对产氢产酸发酵有显著影响,当温度调节在在35~38℃范围时,反应器中的厌氧活
310
力和悬浮物截留能力,生物制氢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维持在4~6h较为适。 3.5搅拌器的速率及功率
搅拌速率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它不但影响混合液的流动状况,决定微生物与底物的接 触机会,而且,对代谢速率、气体释放速率及生物发酵途径都有较大影响。第一转速较低 时,污泥絮体易沉于罐底,较轻的絮体及表面吸附气泡的絮体则会上浮。由于低转速混合效 果较差,底物反应不完全,产氢效率较低。第二转速适宜时,污泥絮体完全处于悬浮状态, 随着搅拌器转速的增加,产氢速率增加,并最终达到最高产氢速率。此时,影响产氢速率的 主要因素是絮凝体颗粒的界面层厚度及絮凝体颗粒粒径,当达到最适转速时,界面层厚度很 小,且絮凝体粒径减小。第三转速过高时,产氢速率降低。李建政认为搅拌器在转速为60r /min时,反应器内的污泥絮体能够完全悬浮,且在HRT不小于5h的条件下,其污泥持有 量能够保持较高水平(209ss/L)。 3.6碱度
C6H1206+2H20+3ADP+3Pi—CH3cH2cI{2C00一+2HC03一+3H++3ATP
但是,因为产丁酸过程可减少NADH+Leabharlann Baidu+的产生量,同时可减少发酵产物中的酸性末端, 所以对加快葡萄糖的代谢进程有促进作用[6~7]。 4 2乙醇型发酵产氨途径”。
在经典的生化代谢途径中。所谓乙醇发酵是由酵母菌属等将碳水化合物经糖酵解(EMP)
为了增加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高有机负荷(大于30kgCOD/m3·d)运行条件下,对进 水碱度进行适度调节是十分必要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有机负荷运行条件下,进水碱度(以 CaC03计)应大于300mg/L,则可保证乙醇型发酵的最适pH4~4.5值:当进水碱度小于300rag /L时,出水pH值有可能降至d.0以下,使微生物代谢活力迅速下降,发酵产氢作用将受 到极大限制。调节进水碱度可采用投加NaHCO。、Na伽、Na。C03和石灰等方法,其中以投加石 灰乳为佳,因为:第一.石灰价格低廉,可减少生物制氢的生产成本;第二,一定量的Ca"。 对微生物的代谢有刺激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它可使产氢率提高15%以上。
2.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的工艺
2.1活性污泥法生物铡氢 活性污泥法利用生物厌氧产氢一产酸发酵过程制取氢气,同时可以作为污、废水的二相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污泥接种后进行驯化,发酵废水为废糖蜜,辅助加入NIP配置 而成的作用底物,使反应器进入乙醇型发酵状态,进行连续流的氢气生产。反应器采用任南 琪发明的完全混拌式生物制氢反应器”’。 2.2固定化细胞生物制氢
有机物进入生物制氢反应器后,在各种微生物体作用下水解、发酵产酸。同时释放H2 和C02,有机物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直接制约着这一代谢过程。停留时间过短,产酸发酵 过程进行得不充分:停留时问过长。会影响反应器效能的发挥。试验运行中可观察到出水中 有大量细菌絮体流出。大量菌种的流失,最终必然会导致反应器产氢量的下降。根据产氢能
厌氧微生物的生存要求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Eh值)环境的原因,是它们的一些脱氢 酶系包括辅酶I、铁氧还蛋白和黄紊蛋白等要求低的Eh值环境才能保持活性。生境中的氧 化还原电位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氧化还原电位受氧分压的影响,氧分压高.氧化 还原电位高;氧分压低。氧化还原电位低;第二,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及代谢过程中所产 生的氢、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会使环境中的Eh值降低;第三。环境中的pH值也能影响氧 化还原电位。pH值较低时,氧化还原电位高:pH值高时,氧化还原电位低。 3.4水力停留时间(HRT)
产氨学说或理论)指导下发酵法生物制氢工艺业已建立起来,分别进行了小试、中试,并将
进入生产示范工程。
r一
关键词:生物制氢i发酵法制氢÷工艺设计;飞鹳岛卵咱b工程控制

唪图翕喜时hj珊瑚————立赫标识码r*——吏圣编号一
1.前言
由于氢的能量转化率高、可再生性及无污染的特性而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生物制氢技 术以其资源一甜菜废蜜等碳水化合物的可再生性、生产的清洁性和环境友好性,为可再生能
有机废水生物制氢的连续流发酵工艺
王兴祖任南琪李永峰魏利张妮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学院,啥尔滨,中国,150090)
摘要:本文对生物制氢的工程实践应用的研究进行了评论性的回顾。讨论了发酵法生物制氢
系统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的工艺流程与设计、工程控制参数与发酵调
控、产氢速率与产量的提高技术对策等许多技术问题。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理论(双碳发酵
4.细菌产氢发酵类型
4.1丁酸型发酵产氢途径
丁酸型发酵主要是在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的作用下进行的,如丁酸梭状芽孢
杆菌(C butyricum)和酪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 tyrobutyricum)。解糖梭状芽孢杆菌属发酵 葡萄糖为丁酸和乙酸是以中间产物乙酰CoA作为分叉点。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来看,以乙 酸作为惟一终产物是不理想的,因为产乙酸过程中将产生大量NADH+H+,生化反应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