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经验材料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峪口镇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党员发展工作方针,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使党员发展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2006年以来,共发展新党员232名,其中女性108名,占46.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3名,占48.7%,初中以下文化的48人,仅占20.7%;35岁以下156名,占67.2%。
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83名,占35.8%;大学生村官19名,占8.2%。
130名新发展的农(居)民党员,已有12人进入两委班子,有30多人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另有10多人成为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
一、坚持四项制度,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一是实行预审制,延伸镇党委审核把关范围。
镇党委在全镇推行发展党员预审制,把好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几个关键环节,要求基层党支部在每一步进展前,先报镇党委组织部门审核把关,从而有效防止了不按规定履行程序、照顾人情关系等现象的发生,也使“个别吸收、入党自愿、坚持标准、按规定履行手续和程序、防止不正之风”等基本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镇党委组织部门通过发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入党志愿书》、选派参加发展对象培训和上级党组织派人谈话等环节,既对要求入党人的思想政治情况、现实表现等进行把关,又重点审查基层党支部履行程序情况,认真负责地向党委会提出意见建议,确保党委会在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审批。
二是实行票决制,充分尊重每个党员的主体地位。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发展党员票决制的文件精神,在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两个环节实行票决制,真正赋予党员表决权,让每名党员自主表达意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注重票决结果的运用,对那些虽然达到规定票数,但有部分不赞成票的表决对象进行跟踪考察,一方面继续发挥入党介绍人的作用,保持结对帮扶关系,每季度汇报帮扶对象思想、工作情况;一方面扩大考察范围,对其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了解情况;同时依靠党支部加强教育管理,通过给任务、提要求等途径,促使他们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三是实行公示制,交给群众作评判。
坚持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等4个环节实行公示,让群众当裁判,接受群众的监督。
各村通过公开栏、广播等将党支部作出的决定向全村群众公开,在公示期内党员群众可以提出疑问、举报问题,党支部作出明确解答。
特殊情况还可以直接向镇党委组织部门反映情况。
公示制使党员发展工作在阳光下操作,不仅是党内的事,还是全村群众的大事,人人都有知情权、监督权,做到程序到位,有效防止了突击入党行为。
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严格执行《平谷区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试行)》,切实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明确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的责任,从源头上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
镇党委将党员发展工作列入对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书记考核内容,凡出现违反程序发展党员现象的在追究领导责任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经济上的处罚。
实行四项制度几年来,先后暂缓发展10人,延长预备期1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2人,使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提高了新党员的质量,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
二、突出四个重点,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一是重点发展现任和后备干部入党,为村级干部队伍培育源头活水。
按照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重点,积极发展现任村委会成员、后备干部入党。
坨头寺村计生专干朱秀云工作踏实肯干,上任后很快得到干部群众的信任,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党支部引导她积极靠拢党组织,并指定专人联系培养,2009年3月光荣加入党组织,今年4月一名支委提出辞职,朱秀云在党员大会上全票当选为支委,在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又当选为村委会委员。
南杨家桥村赵保国2007年当选为村委会委员,担任治保、民调、民政、社保等工作,由于对工作认真负责,深得村民拥护,2009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为民服务先进个人。
对赵保国的入党要求,党支部认真对待,重点培养考察,于2009年6月接受为预备党员,今年6月按期转正。
邢文革、毛玉山等10人也都进入两委班子,还有30多人成为村级后备干部。
二是重点发展致富带头人入党,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北杨家桥村李爱国1986年起创办个体企业,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到2002年发展成注册资金1500万元,有稳定活源的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吸收本村50多人就业。
2007年他加入党组织后,热情关注本村的发展,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公益活动,鼓励和帮助其他党员群众增收致富。
兴隆庄村张青山,高中毕业后,自费到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苦读深造。
回乡后,他创建了青山养殖场。
经过艰苦的努力拼搏,年销售猪1500余头,年利润数十万元,成为北京农学院的专业实习基地。
富了以后,没有忘了村里的乡亲们。
为了帮助村里的养殖户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他引进了一批产子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优质纯种种猪,提供给大家,还经常赊饲料给困难户。
2007年加入党组织后,他帮助村民致富的热情更高了,2009年还被镇党委评选为公民道德模范。
象李爱国、张青山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还有10多人,都相继成为共产党员。
三是重点发展中青年入党,为党组织增添活力。
镇党委加大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机构,增强党员队伍活力。
近几年发展156名35岁以下中青年入党,占总数的67.2%。
各村党支部采取广泛动员、指定专人联系培养、通过团组织推荐等方式,加强对中青年人的教育培养,帮助他们早日成为合格党员。
西营村是个只有750多口人的小村,党支部重视党员发展工作,2008年以来坚持每年发展新党员,共发展8名新党员,平均年龄28.1岁,35岁以上的仅1人。
四是重点发展大学生村官入党,促使其加快成长。
峪口镇共选聘大学生村官62人,目前在岗37人,先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党19人,占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总数的30.6%,占近年来新发展党员总数的8.2%。
做好大学生村官入党工作,为他们扩展了发展的新空间,2006届大学生村官马荣华能歌善舞、活拨开朗,她利用自己的特长指导村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村里气氛,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在党支部的帮助下成长为一名党员。
在合同期
满后考取专项事业编,挂职村党支部副书记,在继续为村民服务中,开创出个人成长的新空间。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经验材料
-- 积极实践三个‚三加一工程‛努力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镇组织科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拓宽选任渠道,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增强村级组织活力的重-
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的坚实基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今年以来,××镇组织科积极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实施‚三个‘三加一’‛工程,大大提高了村级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动因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镇19个行政村普遍存在着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村官的‚馍馍‛不香。
当前因为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村工作难度大、经济待遇低等因素,‚村官‛队伍缺乏吸引力,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人难选‛、‚选人难‛的现象。
据调查,60%-70%的农村人在外经商务工。
农村优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优秀农村青年,由于外出务工经商,离开了村党组织的视野,给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带来了困难。
2、村级后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
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
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
3、村极后备干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突出。
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本文来源:文秘114 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
‚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
4、村级后备干部的管本文来自文秘114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理培训不到位。
有的村仅有后备干部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没有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做法
1、‚三票一定‛,放宽选人视野。
为有效破解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存在的‚选圈内不选圈外、选下手不选对手、选庸才不选人才‛等问题,××镇探索实行了‚三票一定‛的后备干部选拔方式,要求村级党组织拓宽视野,面向全村,发扬民主,广泛招贤。
‚三票一定‛,即:群众用推荐票推谁能‚备‛,村民用自荐票荐谁愿‚备‛,党员和村民代表用测评票测谁够‚备‛,把‚三票‛结果综合,根据票数多少,由村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民主决定后备人选。
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分流人员、企业中的骨干、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要坚持重素质、看发展,重能力、看主流,重作风、看公论,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每个村要保持有2~5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妇女后
备干部至少要有1名。
截止目前,全镇共确定村级后备干部36名。
2、‚三制一库‛,完善管人机制。
为有效破解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中存在的‚有人选无人管、只培养不问效‛等问题,××镇探索建立了‚三制一库‛制度,规范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三制一库‛,即:实行村级后备干部‚结对培养制度‛,每名村级主要干部结对培养一名后备干部,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式的培养,提高培养效果;实行村级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制度‛,建立后备干部成长档案,进行跟踪培养;实行村级后备干部‚设岗培养制度‛,为后备干部设立了政策法规宣传岗、社情民意反馈岗、农村治安维护岗、集体物资管护岗、科技推广示范岗、扶贫济困帮带岗、致富信息传播岗、群众矛盾调解岗等实践岗位,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锻炼;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对后备干部进行集中管理。
截止目前,全镇村级干部与后备干部共结成培养对子36对,设立实践岗位19个。
3、‚三挂一训‛,加大育人力度。
为有效破解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中存在的‚‘备’上名不给位臵,给位臵不给工作、给工作不敢撒手‛等问题,××镇探索实行了‚三挂一训‛的培养方式,通过引路子、给位子、压担子、出点
本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经验材料_文秘114_免费文秘网》由文秘114 为您整理,更多
范文请访问:/wenmi/xinde/jingyanjiaoliu/ 2010-06-21/20100621200957.html上一页 [1] [2] 子、壮胆子等培养措施,促进村级后备干部成长进步。
‚三挂一训‛,即:‚自挂致富项目‛,每名后备干部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项致富项目或科技示范项目,增强发展经济、带头致富的能力;‚内挂村级职务‛,根据每名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安排担任村民小组长、民情信息员、治安联防员等职务,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上挂乡镇站所‛,选择有潜质的后备干部到乡-
镇站办所挂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加快成长步伐;‚镇村集中培训‛,村每年集中培训一次,镇每两年集中培训一次,提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成效
通过深入实施‚三个‘三加一’‛工程,我们探索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新机制,壮大了后备干部队伍,规范了后备干部管理,加快了后备干部成长,为村级工作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后备力量。
1、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
我们按照‚选好一个干部,配强一个班子,致富一个村子‛的目标要求,我
镇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积极采取从外出经商和务工党员中请,从镇村企业工作的党员本文来自文秘114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中选,从复退军人和待业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中挑,从县乡转岗人员和国企下岗职工党员中荐等办法,大大拓宽了选人视野,有效改善了村级班子的素质和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今年以来,全镇新进后备干部8人,其中大专文化3人,高中文化5人,党员4人,为村级班子补充了新鲜血液。
2、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我们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
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36名,致富带头人8名。
3、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
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现职村干部以中青年居多。
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56名,占47.5%,大专学历的16名,占13.5%。
4、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
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
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
本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经验材料_文秘114_免费文秘网》由文秘114 为您整理,更多范文请访问:/wenmi/xinde/jingyanjiaoliu/ 2010-06-21/2010062120095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