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和红楼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红楼梦》版本的两大系统
A、“脂本”系统。 指流行于约乾隆十九年(1754)到五十六年(1791)间的八十回 抄本,附有“脂砚斋”(作者的一位隐名的亲友)等的评语,故名。 现存这一系统的本子有十几种。 比较流行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 记》。 B、“程本”系统。 全书一百二十回,由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次以活字排 印(简称“程甲本”),又于次年重经修订再次以活字排印(简称 “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 使《红楼梦》得到广泛传播。 此版本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康熙死后,曹家境况发生急剧变化。雍正五年,曹雪 芹父亲被革职,家产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从此曹家开 始日益败落,子弟们沦落到社会底层。 回京后,曹雪芹曾在宗族学堂当过杂差,地位卑下, 境遇潦倒,靠卖画为生。他个性豪爽旷放又很难放下自己 的尊严,朋友们比之为阮籍。 在人生最后十几年,他流落到北京西郊的小山村,生 活更加困顿,已经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乾隆 二十六年(1762)秋,爱子夭亡,他因伤感,“泪尽而 逝”,留下一部未完成的书稿。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敦诚《挽曹雪芹》诗
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汉军镶黄 旗人,乾隆六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有《高兰墅集》、《兰 墅诗抄》、《小月山房遗稿》、《吏治辑要》等。
三、对高鹗续书的评价和认识
高鹗续书后40回,有功有过,总体上功大于过: A、使《红楼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 作品。 B、写出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 之败、宝玉出家等,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 C、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黛玉焚诗、魂归离恨天等, 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D、缺点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 背了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宣判,削弱了 作品的批判力度;艺术描写上较前80回逊色。
第一节 《红楼梦》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一、曹雪芹的人生经历
曹雪芹(约1715—约1763 ),名霑,字梦阮,“雪芹” 是他的别号,又号芹圃、芹溪。 1、家族兴衰: 高祖曹振彦——清初时,随清兵入关,成为专为宫廷 服务的内务府人员,家族开始发达。 曾祖曹玺——曹玺妻子当过康熙保姆。 祖父曹寅——小时作过康熙伴读。 康熙登基后对曹家格外恩宠。康熙二年,曹玺授江宁 织造,此后曹家世袭此职,前后达六十余年。康熙六次南 巡,四次由曹寅接驾,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曹雪芹就是 在这种繁盛荣华的家境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总之,高鹗续书与原书相比有相当的差距,但比起其他名目繁多的红楼 续书仍高出许多。它终究给《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以一种差强人意的 完整形态,满源自文库了一般读者的要求。因而,这一系统的本子也就成为《红楼 梦》的流行版本。
第二节 《红楼梦》
从整部作品看,《红楼梦》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作者以 深挚的感情,写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 共同向往,体现出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好了歌》及其解注就是人生 悲剧的主题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其二、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悲剧,“原应叹息”。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梦黄梁。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B、家族与社会悲剧: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封建政治的腐败,穷 奢极欲的生活,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规律。 附图:贾府人物关系
(一)《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了 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了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 (二)《红楼梦》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 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这是全书主线,标志着 《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 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林黛玉:才华横溢 ,孤高自许 ,内心的矛盾和感伤气质、病弱之躯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感 伤主义和悲剧精神的化身。 薛宝钗:宽厚豁达,举止合礼,律己甚严,“冷美人”形象,生命处于被扭曲和抑制的状态。
(三)《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具体而言从三个层面揭示 了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A、爱情与人生悲剧:贾宝玉连同一群身份、地位、性格不同的少女的下场,展示了 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 其一、是“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2、书名变迁:
在封建时代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像曹家那样由盛而衰的剧变并 非罕见。但只有亲身经历这种剧变的人,才会对人生社会产生一种不 同寻常的真切感受。饱经沧桑后,曹雪芹的郁结情感需要得到宣泄, 他的生命才能从苦难中解脱。 作者自乾隆九年(1744年)开始创作,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朋 友的赞赏鼓励。“脂砚斋”“畸笏叟”几次评阅,提出意见,约于乾 隆十九年完成。但他去世时,全书仅完成前八十回,并留下一些残稿, 这些残稿后来也佚失了。 其书名几经变迁:《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 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记述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 五次。”而后又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与《红楼梦》
乾隆中期,一部未写完的小说《石头记》的抄 本开始出现在北京,并很快传抄到全国各地,甚 至流布海外。 到嘉庆初年,已经出现“遍于海内,家家喜 闻,处处争购”的盛况,以至有“开谈不说《红 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说法。 这部以个人和家族的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不仅以艺术上的精致完美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 巅峰,而且以其深刻的人生悲哀,打动被莫名的 伤感所笼罩着的世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