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汇编(doc 11页)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9c93bf98-6eab-11ec-b7fa-7cb59b590d7d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20分)2。
填空或选择题(30分)3。
简短回答问题(30分)4。
问答题(20分)第一章1.营养素,一般营养素分析方案,饲料中的营养素分为哪些类型?试着解释他们的概念。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总水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总和。
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即结合水和结合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的烘箱中干燥一定时间,并将干燥器冷却至恒重。
损失的重量是被吸附的水。
粗灰分: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蛋白cp:饲料样品中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用乙醚提取样品得到的产品也称为乙醚提取物。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评价饲料中纤维物质的指标有: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无氮浸出物nfe: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ef=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汤姆斯隆利*2、比较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不同。
化合物组成差异:①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的含量较低。
② 蛋白质:是动物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很大。
由于物种的不同,在植物中是不同的。
③ 脂类:动物的能量储存物质,通常在植物中含量较低。
④ 水分和灰分:植物的水分含量变化很大,而成年动物的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的灰分含量高于植物体内的灰分含量。
第二章1.简述动物的主要消化吸收方法消化方式:物理消化:通过喂食、咀嚼和胃肠运动研磨、混合和向后推动食物,最终清除体内消化残渣的过程。
动物营养学复习参考
名解1.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利用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3.消化:食物(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
分为a,机械性消化b,化学性消化(最重要的环节)c,微生物消化(生物学消化).4.吸收:消化道内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以胞吞,胞吐,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为机制).5.概略养分:饲料常规分析方案中饲料养分概略的六大成分。
6.NDF:中性洗涤纤维,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部分物质,即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
7.ADF:酸性洗涤纤维.8.EAA: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9.NEAA:半必需氨基酸,对于猪和家禽Met, Phe、对于家禽Gly的部分需要量可分别由Cys、Lys、Ser代替,因此,Cys、Lys、Ser又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A: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量相比不足的氨基酸,由于它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11.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饲料含量/动物需要量)的值最小的必需氨基酸。
12.RDP:瘤胃降解蛋白质,进入瘤胃后被微生物作用而降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的饲料蛋白质。
13.UDP:瘤胃非降解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不发生变化而直接进入真胃和小肠进行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
14.瘤胃氮素循环:瘤胃中产生的氨除部分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外,其余的经瘤胃壁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液流入肝脏而被合成尿素。
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或直接通过瘤胃壁返回瘤胃而被微生物再利用。
这种氨和尿素的循环称为瘤胃氮素循环。
15.理想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比例完全吻合的蛋白质。
16.氨基酸平衡: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与动物维持生长、繁殖、泌乳等需要相符合。
17.氨基酸不平衡:由于添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而加重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缺乏程度的现象。
18.氨基酸互补:不同饲料原料在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上存在很大差异,通过两种或多种饲料原料搭配,取长补短弥补个别原料在氨基酸组成上的缺陷,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提高整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
绪论营养是一切牛命活动(牛存、牛长、繁殖、产奶、产蛋、免疫等)的基础。
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牛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笫一,揭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或生物学功能。
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
第三,研究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动物牛产特性之间的关系。
第四,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屮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第五,研究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
开拓动物营养研究的新领域。
动物科学专业三大主干学科:动物遗传冇种、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动物与饲料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饲料:动物的食物。
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 Proximate 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c水分饲料V j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干物质•(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有机物丿彳〔乙隧浸出物(粗脂肪)I无氮化合物^ r粗纤维1碳水化合物{I无氮浸出物(一)水分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但含量差界很大,最高可达95%以上,最低可低于5%o水分状态: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结合水或束缚水。
1.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
60-70C烘箱中烘3-4小时2.吸附水即结合水。
测定初水后的饲料、经白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在100-105°C烘箱内烘干2- 3小时。
除去初水和吸附水的饲料为绝T•饲料(Dry Matter,缩写DM)。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2、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NPN)CP%=N%×6.25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
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 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有机酸、叶绿素等)。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
纯养分分析比概略养分分析更准确,更能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2、概略养分分析体系3、养分的基本功能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营养: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营养物质(营养素,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3,饲料:4,消化:食物(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
分类:a,机械性消化b,化学性消化(最重要的环节)c,微生物消化(生物学消化)。
5,吸收:消化道内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以胞吞,胞吐,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为机制)6,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7,(饲料中某养分的)消化率:(饲料中某养分—粪中养分)/饲料中的养分8,瘤胃肝脏氮素循环:瘤胃中产生的氨,除部分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外,其余的经过瘤胃壁吸收入血,到肝脏合成尿素,合成的一部分尿素经过唾液或直接通过瘤胃壁返回瘤胃而被微生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则随尿液排出体外。
这种氨和尿素的循环叫作瘤胃肝脏氮素循环。
(意义:利于反刍动物提高N的利用率)9,必需氨基酸(EAA):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的氨基酸。
9.1,半必需氨基酸:一定条件下,可以代替和节约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胱氨酸,酪氨酸,丝氨酸)9.2,条件性必须氨基酸:在特定条件下,必须由饲粮供给的氨基酸9.3,氨基酸中毒:某种氨基酸过量造成的不良作用不能被补充另外一种氨基酸消除的现象。
9.4,氨基酸平衡:饲粮中各种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与动物维持生长,繁殖,泌乳等的需要相符合。
10,必需脂肪酸(EFA):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亚油酸,α—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10.1: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1)表观BV=(食入氮—粪氮—尿氮)/(食入氮—粪氮)×100%(2)真BV=(食入氮—粪氮+MFN—尿氮+MFN)/(食入氮—粪氮+MFN)×100%11,常量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大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或含量大于70mg/kg的元素。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整理
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20分)二、填空或选择题(30分)三、简答题(30分)四、问答题(20分)第一章1、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试解释它们的概念。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总水分:自由水与结合水之和。
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即结合水、束缚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干燥器冷却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吸附水。
粗灰分: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蛋白CP:饲料样品中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采用乙醚来浸提样品的所得产品,也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无氮浸出物NFE: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EF = 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2、比较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
化合物组成差异:①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含量较低。
②蛋白质: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多,植物因种类不同所含不同。
③脂类:动物的储能物质,一般植物含量低。
④水分与灰分:植物体的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而成年动物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高。
第二章1、简述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和吸收方式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饲料:是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
养分:营养物质的分类: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质元素、维生素。
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化合水。
动植物体营养物质组成比较:①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都以水含量最高②植物性饲料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
③植物性饲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④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动物低⑤植物性饲料的脂类主要包括机构脂类和贮存脂类。
影响动物采食的因素:a、动物生理因素(体重、动物的个体差别和生理状态、疾病因素、条件反射)b.饲料物理化学因素(味道、气味、物理性状、视觉)饲粮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因素(能量浓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c.饲养环境:包括畜舍的卫生和舒适度、通风换气、夏季降温、冬季保暖、饲喂方式、充分饮水、建立采食习惯等都对动物的采食有较大的影响。
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的作用,把机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瘤胃微生物的种类:A 细菌B原生动物(纤毛虫和鞭毛虫)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A 吸收机制a被动吸收(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b 主动吸收(逆电化学梯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c包饮吸收后B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率: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称作消化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必需脂肪酸:是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由食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的营养及生理作用:①作为生物膜的构成物质②合成前列腺素③调节胆固醇代谢♨➹蛋白质:是通过肽键氢键等形成的复杂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一些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磷、铁、铜和碘等元素。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①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成分: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肤、肌肉、神经、骨骼、软骨、牙齿、毛发、角、喙、肌腱、韧带和血管中,参与各种细胞组织,维持皮肤和组织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动物医学名词解释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3、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
4、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将饲料进行中性洗涤剂处理,得到中性洗涤纤维,是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之一。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7、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合成且能满足蛋白质的需要,不需要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8、半必需氨基酸:能代替或部分节约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9、限制氨基酸(LAA):不同生理状态,必需氨基酸特定要求,必需氨基酸之间呈一定比例,某氨基酸的缺乏,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缺乏的氨基酸称之。
10、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多种饲料混合可以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
11、氨基酸平衡: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2、氨基酸中毒: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使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3、氨基酸拮抗作用: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导致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
14、理想蛋白: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5、瘤胃降解蛋白(RDP):瘤胃中可被降解的蛋白质。
16、瘤胃未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UDP):瘤胃中不被降解的蛋白质。
17、非淀粉多糖(NSP):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组成。
18、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脂肪的增效作用):油脂替代等能值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使代谢能(ME)增加热增耗(HI)降低净能(NE)增加。
19、必需脂肪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特定的前体物形成,用于维持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绪论:▲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相互关系的科学。
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1.保障动物健康2.改善产品质量3.降低生产成本4.提高生产水平5.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章▲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1.根据概略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养分分为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水分包括游离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和结合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2)粗灰分(Ash) :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3)粗蛋白质(cp):指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称(4)粗脂肪(EE): 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5) 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6)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2.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1)植物水分含量变异大于动物。
(2)植物含粗纤维,动物无。
(3)植物体内的结构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动物体内是蛋白质。
(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动物为脂肪(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
(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色素、蜡质等;动物主要是真脂肪;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7)植物体内灰分含量比动物体少第二章▲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消化性: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 2.主动转运 3.胞饮吸收2.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
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汇编)
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2.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3.常规养分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分析方法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分析成本低。
缺点:(1)粗蛋白不能区别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2)粗纤维中各成分的营养价值差别大,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较易消化,木质素不能被消化,测定偏低。
(3)粗脂肪是真脂肪、色素及脂溶性物质的混合物。
(4)无氮浸出物是计算值,偏高。
(5)不能分析特定养分。
4.动植物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较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钙磷少。
异: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变异:动物小,植物大。
第二章1.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1)水温,水温越高,肠道排空速度越快。
(2)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随动物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3)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相互间的相互作用。
(4)加工工艺:粉碎粒度。
(5)饲料调制。
(6)投饲频率:投饲频率越高,消化率下降。
2.水的营养作用:(1)水是动物机体主要组成成分。
(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
(4)调节体温。
(5)润滑作用。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4.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1)对能量的需求低:鱼虾为变温动物,不需耗能维持其体温。
(2)对蛋白质需求高。
(3)对糖的需求量较低,利用能力也较差,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致。
(4)鱼虾对脂肪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
(5)对维生素的需求:Vc、VB6、Ve及烟酰胺等大,Vd低。
(6)一般对饲料中的矿物质需求低,可从水中直接吸收利用某些矿物质。
5.水产配合饲料的特点:(1)原料粉碎粒度:40目、6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10%(2)水稳定性:配合饲料应维持在水中不溃散,且要求减少溶蚀率。
动物营养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以及生理变化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取,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UEAA)指可不由日粮提供,体内能够合成且合成的数量足够满足动物需要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粮或饲料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可消化粗蛋白(DCP):粗蛋白的含量乘以粗蛋白的消化率。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1)BV=食入氮-(粪氮+尿氮)/食入氮-粪氮(2)TBV=食入氮-(粪氮-MFN)-(尿氮-EUN)/食入氮-(粪氮-MFN)净蛋白利用率(NPU):NUP=沉积氮/食入氮蛋白质效率比(PER)PER=体增重/蛋白食入量化学比分(CS):待测蛋白质的必须氨基酸含量与某种标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比值偏低的那种氨基酸的比值。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需氨基酸之比的几何平均数。
瘤胃降解蛋白(RDP):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过瘤胃蛋白(UDP):饲料蛋白质及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进入后端肠道被动物消化吸收并被组织所利用。
理想蛋白(IP)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一致,动物对该蛋白的利用率为100%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流热辐射等因素共同作用与动物使其产生冷热舒适与否的感觉采食量: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营养需要:动物在适宜环境中,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一定生产性能时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的最低数量。
饲养标准: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做出的规定。
维持:动物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体内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处于动态平衡。
动物营养复习参考
*100%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 1. 简述养分的基本功能。
(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基 本 功 能(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形成产品 ———附属功能2.消化率(概念、公式、影响因素)消化率:(衡量指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
公式:影响因素:(1)动物:①动物种类;②年龄及个体差异(2)饲料:①种类;②化学成分(蛋白质含量、粗纤维);③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3.单胃草食动物与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差异。
非反刍动物 :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 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 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4. 单胃草食动物与反刍动物在蛋白质营养上的差异。
P40单胃草食动物:消化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 20%在胃,60-70%在小肠,其余在大肠;吸收(1)部位:小肠上部(2)方式: 主动吸收(3)载体: 碱性、酸性、中性系统(4)顺序:L-AA > D-AA Cys>Met>Try>Leu>Phe>Lys ≈Ala>Ser>Asp>Glu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1)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2)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质量。
5.大豆加热分别对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影响。
单胃动物:对大豆等饲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能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也能使蛋白质初步变性,有利于消化。
2反刍动物:提高过瘤胃蛋白量,增加不溶解性。
6.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部分节省部分EAA 的AA 。
限制性氨基酸: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粮)中含量不足的EAA 。
动物营养基础复习资料
1、饲料:动物为了生存,生长,繁衍后代和生产,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
2、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3、ADF:酸性洗涤纤维,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之一。
4、NDF:中性洗涤纤维,将饲料进行中性洗涤剂处理,得到中性洗涤纤维,同样是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之一。
5、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
6、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包括蛋白质中的AA,脂肪中的脂肪酸,C.H2O中的各种糖、各种矿物元素、维生素等。
7、粗蛋白质(CP):饲料中一切含N物质的总称,包括饲料非蛋白质含N物,如AA、酶、某些V、尿素、氨、无机含N盐。
数值上,CP等于N×6。
25。
8、消化实验: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实验。
9、代谢能(ME):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10、维持:是指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处于动态平衡。
11、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12、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3、常量元素:动物机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
01%的元素。
14、缩合反应(美拉德反应):还原性糖的羟基与蛋白质或游离碳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的反应。
15、短期优饲:生产上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的能量水平的饲粮以及促进排卵的方法。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绪论1.2. 1937 年, Maynard 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 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 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 国际上通常采用 1864 年德国 Henneberg 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2.3. 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100%-4.第三章 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 动物的消化方式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利用要。
2.3.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 ]/食入 饲料中某养分×100% 所以一般地,4 .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 (论述)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
①种类。
不同种类的饲料因营养物质含量及质量有较大的差异。
②化学成分。
饲料的化学成分中以粗蛋白和粗纤维对消化力的影响最大。
③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④饲料加工调制。
①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力降低。
②饲养条件。
动物在温度适宜和卫生、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对饲料的消化力较高。
③饲料添加剂。
提高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率;可利用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蛋白;可合成必须氨基酸、必须脂肪酸和维生素B发酵过程使饲料能量损失过多,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形成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等;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变成了中等质量的微生物蛋白;营养物质的二次利用效率降低。
第四章水的营养1.2.3. TDS是测定溶解在水中的总无机物含量的指标4. 水的生理功能: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参与体温调节;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其他作用第五章蛋白质的营养1. ,而在瘤胃未降解的饲粮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汇编(doc 11页)第一章动物与饲料饲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初水。
烘干后的剩余物在空气中平衡水分可制得风干样品。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无氮浸出物NFE: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一、叙述题:动植物体在化学成分上有何不同?1)水分: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2)碳水化合物: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体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3)蛋白质: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4)脂类: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二、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成分?(一)水分:饲料除去水分后的剩余物质称干物质。
干物质有风干物质和全干物质之分。
样品在60-6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风干物质;样品在100-10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全干物质。
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均集中于干物质中,所以干物质是动物营养的主要来源。
(二)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三)粗蛋白质:是饲料有机物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分析上=N×6·25,凯氏定氮法(四)粗脂肪: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五)粗纤维: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缩聚糖等,它是影响饲料利用率的重要限制因素。
(六)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第二章碳水化合物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组织中出淀粉外所有多聚糖的总称,非淀粉多糖可分为不溶性非淀粉多糖和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
其中大部分NSP是可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与β-葡聚糖就是主要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块的、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分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过程。
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物理性消化:通过动物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饲料磨碎、混合和推动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道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养分进行分解的过程。
微生物消化:指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
消化率: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表观消化率: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总养分(未扣除内源性养分)再与食入饲料养分之比(%)。
公式为:=(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真消化率:如果在测定粪便中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测定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真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饲料中某营养素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一、动物采食量的影响因素?一)动物因素:1、动物种类2、动物体重3、健康状况4、动物生理状态5、感觉系统 6、条件反射二)饲粮因素:1、物理性状2、适口性3、能量浓度4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5、脂肪含量 6、粗纤维7、矿物元素和维生素8、饲料添加剂三)饲喂技术:1、饮水2、饲料形态3、饲喂方式和时间四)环境因素:1、温度、湿度、通风及有毒有害气体2、应激状态二、鸡、猪、牛的消化各有什么特点,有何不同?1、鸡的肠道较短,化学消化为主酶和微生物消化都弱。
2、猪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比较弱。
3、牛前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皱胃和小肠以酶消化为主。
三、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那些?1、动物因素:动物种类,年龄及个体差异2、饲料因素:种类,成分,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饲料加工调制3、饲养管理技术:营养水平,饲养条件,饲料添加剂第四章脂类的营养瘤胃氢化作用:饱和脂肪酸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变成饱和脂肪的现象。
脂肪的酸败:脂肪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氧气、适宜温度、水分、微生物、金属离子等到)发生氧化,生成醛、酮、酸并有异味的现象称之。
一、脂类的组成、主要性质?二、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额外能量效应;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2、脂类可作为机体结构物质。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协助脂溶性物质的吸收。
5、维持体温、防护作用。
6、调节内分泌功能。
7、油脂在饲料加工中的作用。
三、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在脂类的消化、吸收、代谢方面有何异同?何为胆汁肠肝循环?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机理:脂类进入十二指肠与大量胰液和胆汁混合,在胰脂酶作用下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磷脂由磷脂酶水解成溶血性卵磷脂,胆固醇酯由胆固醇酯水解酶水解成胆固醇和脂肪酸,三者聚积在一起形成水溶性的适于吸收的混合乳糜微粒,可携带大量非极性化合物如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
当乳糜微粒与肠绒毛膜接触时破裂,所释放的脂类水解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
脂类水解产物通过易化过程吸收。
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吸收的长链脂肪酸与甘油一酯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外被一层蛋白膜,它与少量磷脂、胆固醇酯和蛋白质构成乳糜微粒,通过胞饮作用的逆作用逸出黏膜细胞,经胸导管将乳糜微粒输送入血。
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机理:脂类进入瘤胃后,实质是微生物的消化,瘤胃微生物将甘油三酯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后者被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主要通过瘤胃壁吸收。
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经微生物作用变成饱和脂肪酸,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
脂类经过重瓣胃和网胃时,基本不发生变化,在皱胃,脂类逐渐被消化,微生物细胞也被分解。
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由溶血性卵磷脂、脂肪酸及胆酸构成。
链长小于1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可直接被吸收,空肠前段主要吸收混合微粒中的长链脂肪酸,中后段主要吸收其它脂肪酸,其余脂类消化产物,进入回肠后都能被吸收。
胆汁肠肝循环: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
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四、反刍动物脂类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特点?(一)、不饱和脂肪酸氢化,必需脂肪酸减少(二)、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三)、脂类中的甘油被大量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四)、微生物酶解的产物是甘油而非甘油一酯(五)、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五、EFA的概念与作用?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作用:1、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
2、合成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质。
3、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
4、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第五章蛋白质的营养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LAA: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粮)中含量不足的EAA。
氨基酸缺乏、某种或几种氨基酸含量不足,不能满足动物需要,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
氨基酸拮抗、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称为氨基酸拮抗作用理想蛋白: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RDP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饲料蛋白质称为瘤胃降解蛋白。
UDP瘤胃内未被微生物降解饲料蛋白质称为瘤胃未降解蛋白。
蛋白质周转代谢在特定的代谢池内,蛋白质被更新或替代的动态过程美拉德反应:饲料热处理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对氨基酸的消化有不利影响,在干燥的条件下,使得蛋白质肽链上的游离氨基酸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形成一种氨糖复合物,不能为蛋白酶消化称为美拉德反应。
一、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1. 机体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 机体更新的必需养分3.参与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4. 提供能量、转化为糖和脂肪二、生长猪、禽的EAA包括哪几种?猪:8种EAA---- 赖、蛋、色、苯丙、亮、异亮、缬、苏氨酸;禽:12种----包含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三、简述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一)、口腔内的消化主要是机械磨碎,蛋白质和氨化物均无多大变化(二)、胃内的消化:蛋白质在盐酸和胃蛋的酶的共同作用下,分解成多肽和少量的氨基酸,氨化物分解成氨;小肠内的消化内含有丰富的分解蛋白质和多肽的胰酶和肠酶,是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将蛋白质、多肽分解成氨基酸、氨化物分解成氨;(三)、大肠主要是微生物作用为主,未被胃、小肠消化的蛋白质、氨化物在大肠被微生物分解成氨基酸、氨,微生物利用这些物质来合成微生物蛋白,单胃草食动物可部分利用这样微生物蛋白,猪、鸡的利用效果较差,多数是随粪便排出体外。
四、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LAA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LAA?1、限制性氨基酸(LAA):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粮)中含量不足的E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