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6 祝善俊 . 老年 高血 压心 力 衰竭 的防 治经验 [ ] 实用老 年 医 J. 学 ,97 1 ( ) 12 19 ,1 3 :0 . [] 7 王思花 , 查牡 丹. 脉 留置针在 老年 患者应 用 中的护理 进展 静 [ ] 临床护理 杂志,0 12 1 )6 J. 2 1 ,( 0 :7—6 . 8
【 关键词 】 肝硬化 ; 血小板计数 ; 血 小板功能
Ciia s nf a c f ltl a a tr ains i i h s A io— u . hni gZ ernhuDs i e l' o i l l cl i icn eo ae t rmees np t t w t cr oiD I a yn Z e a hnuzo irt o e s t , n g i p ep i e h r s X jn tc P p s p a H Z ej n 10 4 C ia hna g2 2 0 , h i n
静脉套管针 穿刺成 功率 直 接反应 护理 质量 , 尤其 是老 年 患 者, 由于机体与生理的特殊因素 , 针对老年人血管 的特点 , 采取恰 当的穿刺技术 , 能有效提 高穿刺成 功率 , 减少老年 患者反 复穿刺 的痛苦 , 使老年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与治疗 。同时通过 高效安全 的穿刺方法 , 能够有效避 免静脉输 液外渗 的发生 , 从而 降低 由此 造成 的皮 下组 织坏 死 、 肢体功能损伤及障碍的可能。并且能够 提 升老年患者对 护理人员 的满 意度 和信任度 , 使他们 更能主动积极
细胞分析仪对肝硬化 8 6例进行 血小板分布 宽度 、 平均血小板体积 、 小板计数 的相关检 查。并进 一步检 测肝 硬化 出血组与 非 出血组 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百分数都低于正常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百分数都低于正常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百分数等指标在临床血液检测中被广泛关注,它们的异常值往往与人体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文将从这些指标的含义、临床意义以及调节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尺寸变异性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程度。
其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11.5%~14.5%。
当RDW值低于正常范围时,说明红细胞的大小变异性较小,可能与缺铁性贫血或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疾病相关。
而当RDW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维生素B12缺乏、溶血性贫血或其他炎症性疾病存在。
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大小,其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7.5~11.5 fl。
MPV值的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过敏反应以及血小板活化过程有关,常见于炎症性疾病、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而MPV值的降低则可能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等相关。
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指血液中血小板体积分布范围的指标,其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15.5%~17.5%。
PDW值的增高可能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以及血小板生成过程中的异常有关。
高 PDW 值常常与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
四、大型血小板百分数大型血小板百分数是指血液中体积较大的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大型血小板百分数的参考范围通常在13%~43%之间。
大型血小板百分数的降低可能与血小板生成障碍、脾功能亢进等疾病相关,常见于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总之,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型血小板百分数都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其健康状况,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平均体积在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个 月 至 2 年 , 均 病 程 ( . ±6 5 年 。依 据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活 7 平 73 . ) 动 性 指 标 ( A DA ) 于 5分 为 处 于 活 动 期 ( 动 期 组 ) 4例 , B s I大 活 2
重 庆 医学 2 1 0 0年 4月 第 3 卷 第 7 9 期
89 5
・
经验 交流 ・
血 小 板 平 均体 积在 强直 性 脊柱 炎 病情 活 动 中的 变化 及 临床 意 义
王 卫 远
( 北省邯 郸 市 中心 医院风 湿免 疫科 河
摘 要: 的 目
060 ) 5 0 1
依据强直性脊柱 炎
测 定 。 其 中 E R 采 用 魏 式 法 , RP 测 定 由 口 本 HI S C TA
标 易 被 临 床 忽 视 , MP 与 A 活 动 性 的 关 系 的 研 究 较 对 V S 少l] 2 。为 此 , 科 对 AS患 者 MP 进 行 了观 察 , 与 红 细 胞 本 V 并 沉 降 率 ( S 、 反 应 蛋 白 ( R ) 免 疫 球 蛋 白 和 补 体 等 多 个 E R)C C P 、
炎 性 指 标 进 行 相 关 性 研 究 , 讨 MP 在 评 定 AS患 者 病 情 活 探 V 动 中的 作 用 , 道 如 下 。 报
1 临床 资 料
C 7 6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完 成 . 疫 球 蛋 白 和 补 体 均 采 用 免 HIo 0 免
疫比浊法。
1 3 统 汁学 方 法 用 S S 1 . . P S 1 5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量 资 计
料用 j±S表示 , 间 分 析 采 用 f检 验 。 指 标 问 的 相 关 分 析 采 组
血小板检验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检验及临床意义血小板检测方法可归纳为出血、血栓和药物监测3大类。
虽则有些方法能应用于多种检测目的,但为特殊目的而创建的方法亦有重要价值。
故在检测时应合理地运用。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
通过这些功能维持着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
由于这些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在有些疾病同时会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
1 血小板数量检查1.1目测计数法将血液用适当的稀释液作一定量稀释,混匀后充入计数池内,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经过换算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数。
1.2细胞分析仪计数法1.2.1电阻抗法血小板通过小孔引起电阻变化,产生的脉冲经数字化后,根据不同的阈值,计算机分别给出血小板数目。
1.2.2光散射法折射率与细胞内容物有关,血小板有别于红细胞等其它非血小板颗粒,其折射率较低,通过低角度光散射即可与红细胞区别。
2 血小板形态、结构检查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MPV检查,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
3 血小板功能检查3.1血块收缩试验(CRT)血块收缩时有相应的血清析出,计算占原有血量的百分数。
3.2血小板粘附试验一定量血液与一定表面积的异物接触后,即有相当数目的血板粘附于异物表面上,测定接触面后血小板数之差,可求出占血小板总数的百分率。
3.3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有比浊法、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散射性粒子检测法、全血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法、微量反应板法等。
3.3.1比浊法在特定的搅拦条件下,在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诱导剂后,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悬液的浊度随之下降,根据描记曲线可以计算血小板聚集程度及速度[1]。
3.3.2剪切诱导测定法不加诱聚剂,血小板在高剪切力环境下血小板聚集,根据比浊法的原理采用旋转式铁板流体测定仪,仪器绘制成聚集曲线,以观察体外血小板聚集变化。
4 注意事项4.1全部用具和稀释液要特别清洁,无污染。
血小板六项临床意义
血小板六项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中,血小板六项是常规血液检查的一部分,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是血小板六项的临床意义:1.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
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凝块形成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动脉栓塞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易出血或瘀血等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
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凝块形成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动脉栓塞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易出血或瘀血等情况。
2.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均匀。
增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异常生成相关。
低的PDW值可能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均匀。
增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异常生成相关。
低的PDW值可能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3.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增高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骨髓异常产生的血小板增多相关,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而低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增高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骨髓异常产生的血小板增多相关,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而低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
增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意味着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低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则可能与骨髓功能异常相关。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
增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意味着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40 m, V、C P W 分别从整体 上反映血小 板体积 . MP P T、D
( 大小 )、 积及 分布的指标 , C 或 压 P T值 受血 小板数量 及大
19例 ( )血液病人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 , 0 次 对其 临床意义
进 行讨 论 。
1 材 料 与 方 法
3 讨 论
血 小 板 主 要来 源 于 骨 髓 成 熟 的 巨 核 细 胞 , 的 数 量 和 它 19例 ( )均 为 住 院 患 者 , 中 IP3 0 次 其 T 6
11 检测对 象 .
小的 影响 ,C 值 的变化 一般与 血小 板数 量变化 一致 , PT 在 血 小 板 增 多 症 、 ML 早 期 P T 常 增 大 。 M V 的 检 测 意 义 C C P
最大 , 研究 表明 M V 的 大小与 血小 板 的数 量呈 非线性 负 P
相 关 , 在 分 析 MP 的 临 床 意 义 时 应 结 合 血 小 板 的 变 化 故 V 来 考 虑 。 A 的 MP P T值 很 少 引起 注 意 , 们 的结 果 A V、C 我
L MI A底层瓷粉与蒸馏水调和均 匀涂布在耐火材料 模型 A N 的基牙上 , 厚度 0 1mm, . 预干 燥5m n 然后 进 行 5 0C ~ i, 0 ̄
加瓷贴面与牙表 面 的接触 而积 。牙 面与 瓷贴 面经酸蚀 后
90 3℃的真代燃烧 , 用 自 上釉法 上釉 (0 ℃ 一 2  ̄并 采 身 50 90 C
血小板 压积 、 血小板分布宽度值 , 并设正常对照。结 果 : 与 正常对 照相 比, 生障碍性 贫血 患者血 小板 分布 宽 ① 再 度 增高( P<00 ) 血小板压积降低 ( 0 O ) 而平均体积 无明显 差异 ( 0 0 ) ① 与 正常对照 组相 比, .5 、 P< . 1 , P> .5 ; 特发 性 血小板减 少性 紫癜 患者平均体积 大于正常对照( 0 0 ) 血 小板压 积低 于正常对照 ( 0 O ) 血小板 分布 P< . 1 , P< . 1 , 宽度 无显著变化 ( 00 ) ③ 急性髓细胞 白血病血 小板分布 宽度 、 P> . 5 ; 平均体积 、 小板 压积 均低 于正常对照组( 血 均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 topentic purpura ITP)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诊治的ITP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对ITP患者的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 (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CR(大血小板比率)的参数变化进行检测。
结果:观察组的MPV、PDW、P-LCR血小板指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Plt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lt、PDW、P-LCR在不同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MPV、Plt、PDW、P-LCR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为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平均容积;诊断价值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体液免疫异常及机体自身的细胞有关,在II型超敏反应作用下,血小板破坏增加,体内巨核细胞受到损伤,阻碍了巨核细胞的成熟[1]。
在ITP诊断治疗中,往往临床医师只注重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忽略了MPV、PDW、P-LCR等血小板参数对其诊治的重要意义。
由此,本研究对ITP患者的MPV、Plt、PDW、P-LCR血小板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诊治的ITP患者52例,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修订的ITP诊断标准[2]。
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2±1.3)岁;根据血小板计数,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组15例(50×109<Plt<100 ×109/L)、中度组20例(25×109<Plt≤50 ×109/L)、重度组17例(Plt≤25 ×109/L)。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2008 Vol 14 No 6
血 小板 减 少症 患 者 血小 板 参 数检 测 的临床 意 义
陈 琼 ,朱 琦 ,潘 晓 骅 ,胡 钧 培 (1.上海 交通大学 医学 院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 ,上海 200011 2.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 院附属第 九人 民医院血 液科 ,上海 200011)
blood cell analyzer.The platelet indices in thes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further analyzed and statistically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Results That PLT and PC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and 24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AL)as well as 28 myel— odysplasia syndrome(MDS)cases.The platelet indices—platelet count(PIJT),plateletcrit(PCT),mean plate— let volume(MPV)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一were measured by Sysmex XE一2100 automated
with ITP,AL and MD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1).In par ticular,MPV and PDW were signif 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ITP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AL and MDS as well as the control group (P <0.01).Additionally,PDW were signif icantly raised in patients with AL and MD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0.01).There was no signif icant difference in MPV values among AL,MDS and control groups.
血小板平均指数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指数的临床意义一、血小板压积(PCT)(一)概述PCT是指单位体积血液内所含的血小板数量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其数值为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与PLT的乘积。
(二)参考值参考值:0.11~0.27%(三)临床意义1、PCT增高:提示血小板计数或血小板平均容积升高,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等。
2、PCT降低:常表明血小板计数或血小板平均容积降低,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症等。
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一)概述MPV是反映血小板大小变化的指标,与血小板数量呈非线性负相关;与血小板功能呈正相关。
与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联合应用意义更大。
(二)参考值参考值:9.4~12.5fl(三)临床意义1、MPV增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栓性疾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疾病。
2、MPV减低: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3、鉴别血小板减低的病因: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高,见于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血小板减低。
MPV减低,见于骨髓病变所致血小板减低。
4、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局部炎症时,骨髓造血未抑制,MPV正常。
败血症时,骨髓造血受抑制,MPV减低。
白血病缓解时,MPV增高。
骨髓造血衰竭,MPV和血小板计数持续减低。
骨髓功能恢复时,MPV先上升,血小板计数随后上升。
5、MPV持续减小和PLT 持续减少,为骨髓造血衰竭征兆。
6、判断病情变化:用于脓毒症(减低)新生儿菌血症(增高)心绞痛(MPV 增大,血管狭窄危险性增高)、急性心肌炎(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等疾病过程变化的判断指标。
7、MPV、P-LCR和PDW:有利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MPV 增大,PDW正常或减低)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MPV减小,PDW正常或增大)的鉴别。
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一)概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仪器测量一定数量血小板体积后,计算所得外周血血小板体积大小异质性参数。
CI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CI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作者:张显坤关荣春程丽华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13期张显坤关荣春程丽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要】动态监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尤其是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对预测疾病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5(a)-0099-01脑梗死(CI)患者血液有形成分中,尤其血小板极易粘附在病变血管内膜处,粘附聚集的血小板,能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极易形成动脉附壁血栓。
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等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严重贫血等,均易促使血栓形成。
笔者通过观察CI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的临床进展及预后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I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65~82岁,脑梗死患者8~24h内采集静脉血,治疗后恢复期再次采血,取静脉血2ml于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内,混匀、室温保存,按仪器规定操作,检测项目:PLT、MPV、PDW、PCT,4h内完成检测。
同时选择健康老人的检测资料予以比较各项检测指标。
2组患者(健康人)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及试剂仪器为美国BECKMAN公司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及质控品由北京九强金斯尔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各检测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 检验。
2 检测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脑梗死组恢复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tv正常值范围
htv正常值范围
【最新版】
目录
1.概述
2.HTV 的正常值范围
3.HTV 的正常值范围的临床意义
4.总结
正文
1.概述
血小板平均体积(HTV)是指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它是一个反映血小板功能的参数。
在临床检验中,通过测量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以对患者的血小板功能进行评估,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2.HTV 的正常值范围
在我国,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常情况下,采用电阻法测量的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正常范围为
7.30-10.10 fL;采用激光法测量的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正常范围为
7.80-11.30 fL。
3.HTV 的正常值范围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受损,影响血液凝固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等。
因此,测量血小板平均体积,了解其正常值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功能受损,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当血小板平均体积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血小板增多,可能存在血栓风险。
4.总结
血小板平均体积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重要参数,了解其正常值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应用
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应用血小板是维持人体正常凝血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细胞成分之一。
而血小板体积则是血小板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来表示。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衡量血小板大小的一个指标,其数值反映了血小板的活跃度和功能状况。
在临床应用上,MPV的数值可以为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制定治疗方案。
首先,MPV的数值可以用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一些血液病。
例如,对于一些血小板异常增多的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症,MPV通常会显著降低。
而对于一些造成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PV则往往会明显升高。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MPV水平,结合其他有关指标,帮助确定疾病的种类和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次,MPV的数值还可以用来评估炎症反应和炎症程度。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各种病理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而血小板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可以显著地影响血小板的生物学特性,导致MPV水平的改变。
一般来讲,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血小板体积通常会显著增加,而对于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其血小板体积可能会有所减小。
因此,通过监测患者的MPV 水平,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炎症反应的程度,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此外,MPV的数值还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血小板体积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例如,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高MPV水平通常与不良的预后相关联,而对于某些癌症患者来说,血小板体积的变化也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MPV水平,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MPV的数值,医生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炎症反应和炎症程度、以及预后评估,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更为科学和精准的指导。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什么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什么平均血小板体积是一种临床检测标准,用于检查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还用来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所以平均血小板体积值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平均血小板体积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检查参数范围值是多少,还有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或偏低对我们身体到底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是什么:(MPV):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MPV减少可见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与PLT(血小板)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越小。
检查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参考值:9--13 fl。
血小板正常MPV正常正常人,骨髓增殖状态,原发性高血压,代偿性血小板减少症PLT降低MPV正常狼疮,骨髓一直恢复期,特异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LT降低MPV升高子痫前兆,急性心肌炎,心源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糖尿病PLT升高MPV正常骨髓增生性疾病,反应性血小板增生与大面积的炎症,感染,及营养性疾病PLT降低MPV降低AIDS,发育不良性贫血,脾亢,骨髓纤维化或肿瘤细胞浸润危及造血时,单纯巨核细胞发育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化疗后,败血症,巨幼贫血,遗传性Wiskott-Aldrich综合症PLT升高MPV升高慢粒,脾切除术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缺铁的病人PLT正常MPV升高慢性骨髓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半数的α型和β型地中海贫血PLT升高MPV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贫血和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低意义: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使血小板减少时,MPV减少;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而减少时,MPV增大;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
2)MPV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
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MPV增大常先于PLT升高。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是反映血小板大小的一个指标,它代表了血小板的平均大小。
MPV的测量可以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来进行,它通常以港式分: 可介于8.5至12.5fL之间。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碎片,它们主要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
由于它们的小尺寸,血小板的形态和大小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可能发生变化。
MPV可以用来衡量血小板的活力和功能状态,影响这些因素的改变可能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临床意义:1.临床疾病诊断和评估: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可能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例如,MPV的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恶性肿瘤、梗死和出血等疾病的存在。
另一方面,MPV的降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纤维化和其他骨髓疾病有关。
2.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MPV的升高被认为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较高的MPV与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后不良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MPV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是否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并及早干预。
3.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评估:MPV的升高也与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风险增加相关。
较高的MPV可能意味着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增加,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通过检测MPV,可以评估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防护措施。
4.预测疾病预后:对于一些疾病,MPV的变化可以作为预后的预测因子。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较高的MPV与癌症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这可能与血小板活性和炎症反应的增加有关。
此外,较高的MPV也与幼年型炎性关节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预后不良相关。
5.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些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例如,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期间,MPV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如果MPV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可能意味着药物起到了预期效果。
总之,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疾病预测和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概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片段,起着止血和凝血的关键作用。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表示血小板平均大小的指标,通常在血液检查中得出。
MPV的测量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患者血管和凝血功能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讨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上的意义及其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MPV的临床意义健康人群•MPV值通常稳定在一个标准范围内,一般在7.5~ 11.5 fL之间。
在健康人群中,MPV值可以反映出体内血小板的平均活性水平。
•较高或较低的MPV值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凝血功能•MPV值与血小板的功能活性有关,一般情况下,MPV值增加可能意味着血小板功能增强,更有利于凝血作用。
•低MPV值可能提示血小板功能较差,容易导致出血倾向。
疾病关联冠心病•一些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MPV值常常较高,这可能与其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
•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MPV的检测可以作为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一个指标。
炎症性疾病•在炎症性疾病中,MPV值通常升高,这可能是机体炎症反应导致的。
•MPV与炎症性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MPV的变化可能反映了这些疾病的活跃程度。
出血性疾病•一些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可能导致MPV值异常低,表现为血小板功能不全。
•MPV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这些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结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一个重要的血液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状态以及一些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可以结合MPV值的检测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也希望能够更深入地探讨MPV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正常范围
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正常范围一、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定义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是反映血小板大小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和血小板生成的状况。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止血和血栓形成。
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正常范围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正常范围通常是7-11fL(飞升)。
但实际上,正常范围可能因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具体正常范围应以各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值为准。
三、平均血小板体积异常的意义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如果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这可能意味着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生,或者是由于某些病理状态如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引起的。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如果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某些药物、感染等因素引起的骨髓抑制。
四、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其他血液指标的关系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往往与其他血液指标相关。
例如,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趋势通常是一致的。
另外,一些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也可能同时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和其他血液指标。
五、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检测方法平均血小板体积可以通过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
一般情况下,在常规的血液检查中,医生会同时检测血常规和平均血小板体积。
六、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参考值由于不同实验室的设备和操作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正常的参考值范围在7-11fL之间。
但为了确保准确性,应始终参考特定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值。
七、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影响因素平均血小板体积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和病理因素。
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和妊娠等可能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
病理因素如感染、炎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
此外,一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和抗炎药物也可能影响平均血小板体积。
八、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应用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应用主要涉及对其异常变化的解释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腺样体肥大的睡眠呼吸障碍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2023年5月第10卷第5期May.2023,Vol.10,No.5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063 基金项目:福建省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青年科研课题)(2020QNA082);福建基科大学启航基金项目(2020QH1275)作者简介:林春琴(1987—),女,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儿科通信作者:王建新(1966 10—),男,副主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科,E mail:yufanamd@163 com儿童睡眠医学PediatricSleepMedicine腺样体肥大的睡眠呼吸障碍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林春琴 林钱森 王建新(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泉州,362000)摘要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的睡眠呼吸障碍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参与健康体检(无腺样体肥大)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液生化检查,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MPV、PDW数据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MPV、PDW结果比较,观察组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PV、PDW检测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结论:MPV、PDW可作为腺样体肥大的睡眠呼吸障碍儿童诊断与疗效评估的潜在指标,建议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检测。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睡眠呼吸障碍;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ClinicalSignificanceofMeanPlateletVolumeand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ChangesforAdenoidHypertrophyChildrenwithSleepApneaLINChunqin,LINQiansen,WANGJianxin(PediatricDepartment,QuanzhouFirstHospital,Quanzhou362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meanplateletvolume(MPV)and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PDW)changesforadenoidhypertrophychildrenwithsleepapnea Methods:Atotalof50childrenwithsleepdisorderedbreathingcausedbyadenoidhypertrophywhowereadmittedtoQuanzhouFirstHospitalfromMay2021toMay2022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ofthestudysubjects,and50healthychildrenwhoparticipatedinhealthexamination(withoutadenoidhypertro phy)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ofthestudysubjects Allsubjectsunderwentbloodbiochemicaltests,andafterstatisticalanalysisofthecollecteddata,theaverageplateletvolume(MPV)and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PDW)resultswerecomparedbetwee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 AndthedifferencesinMPVandPDWdata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compared Results:ComparedwiththeMPVandPDWresultsofthecontrolgroup,theobservationgrouphadlowerresults,an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s<0 05) TheMPVandPDWdetectionvaluesoftheobser vationgroupchildrenaftertreatmentshowedasignificantincreasecomparedtobeforetreatment,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 ences(Ps<0 05) Aftertreatment,thePSQIsleepqualityandsleeptimescoressignificantlydecreased,withstatisticallysignifi cantdifferences(Ps<0 05) Conclusion:MPVandPDWcanbeseenasthepotentialindicatorsofevaluatingtheadenoidhyper trophywithsleepapnea,thustheproperexaminationsshallbetakenaccordingtothechildren′sactualconditions.Keywords Adenoidhypertrophy;Sleepapnea;Meanplateletvolume;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中图分类号:R338 63;R856 7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05.034 腺样体肥大(AdenoidHypertrophy)是儿科和耳鼻喉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3~10岁儿童高发的一种疾病,儿童腺样体肥大多为生理性肥大,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儿童腺样体肥大发病率高达9 9%~29 9%[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钱佶;董时洁;陈国昌【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1【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全自动血凝仪检测72例UC活动期患者、56例UC缓解期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和D-D水平,并对不同病情状况患者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UC活动期组PLT、D-D含量较UC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PV较UC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变小(P<0.05).(2)重度UC活动期患者PLT、D-D含量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MPV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经过不同病情PLT、MPV和D-D的相关性分析,PLT和D-D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MPV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全结肠受累的UC患者PLT、D-D含量均明显高于直肠/乙状结肠者、左半结肠受累者(P<0.01);M PV较直肠/乙状结肠者、左半结肠受累者小(P<0.05).左半结肠受累的UC 患者PLT、D-D含量与直肠/乙状结肠受累者比明显增高(P<0.05),而左半结肠受累的UC患者MPV与直肠/乙状结肠受累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PLT、MPV和D-D可以作为UC的活动性评定指标,对临床诊治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总页数】3页(P72-74)【作者】钱佶;董时洁;陈国昌【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宜兴214200;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宜兴214200;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宜兴21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血小板平均体积与D-二聚体的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活动中的评价 [J], 张守云2.血小板与D-二聚体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J], 赵春娥;毛海军3.炎症性肠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王哲;周长玉;韩立坤4.血小板平均体积与D-二聚体的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活动中的评价 [J], 张守云5.自拟中药灌肠方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影响 [J], 张新;沙静涛;曾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平均体积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王友良;王苏健
【期刊名称】《镇江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6)001
【摘要】血小板平均体积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王友良,任春兰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王苏健众所周知,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几年来,随着血小板检测仪器及方法的改进,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测定也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血小...
【总页数】1页(P71)
【作者】王友良;王苏健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3
【相关文献】
1.血清唾液酸测定的临床意义与参考值调查 [J], 夏芳
2.血清唾液酸测定的临床意义与参考值调查 [J], 夏芳
3.幼儿头发微量元素锌、铜、铁的正常参考值测定及临床意义 [J], 袁水斌;黄作美
4.血清唾液酸测定的临床意义与正常参考值调查 [J], 姬宪民;张穗华
5.全血铁微量快速测定法及参考值和临床应用I.全血铁微量快速测定法及临床意义[J], 姚德佳;李颖;姚秀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分析标签:2型糖尿病;平均血小板体积(2013)06-0497-02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其中合并血管病变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代表循环池中单个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越大,其活性越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可能性越高,故常用来作为评估血小板功能和活性?本文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其中男84例,女68例,年龄42~70 (55.62±9.20)岁,病程1个月至12年,2型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为0.05)?3 讨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其主要死亡原因?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基础?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包括P-选择素?糖蛋白Ⅱb/Ⅲa受体?CD63?血小板-白细胞聚合物?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物等,但这些指标临床上实施较为困难[2]?有研究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代表循环池中单个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越大,其活性越强,大血小板含有致密颗粒较多,并且能分泌更多的5-羟色胺和β-凝血酶球蛋白,产生更多的血栓烷A2,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可能性越高,故作为血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常用来评估血小板功能和活性?随着血糖的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逐渐增大,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大于糖耐量异常者和健康人群者,糖耐量异常者显著大于健康人群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即有增大的趋势[3,4]?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大于健康人群组(P0.05),与有关报道[4]相符?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5,6]?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大于糖尿病非大血管病变组,与此相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多种疾病,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7]?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组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同型半胧氨酸呈正相关(P<0.05),从而对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总之,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可能反映血小板活化增加或高度聚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预测因素,其测量方法简单易行且经济,如果能够早期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9.[2]Yngen M,Norhammar A,Hjemdahl P,et al. Effects of improved metabolic control on platelet re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ollowing coronary angioplasty[J].Diab Vasc Dis Res,2006,3(1):52.[3]Zuberi BF,Akhtar N,Afsar S. Comparison of mean platelet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non-diabetic subjects[J]. Singapore Med J,2008,49(2):114.[4]Thomas Alex Kodiatte,Udaya Kumar Manikyam,Suraksha Bellur Rao,et al. Mean platelet volum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J Lab Physicians,2012,4(1):5.[5]Kakouros N,Rade JJ,Kourliouros A,et al. Platelet function in patientswith diabetes mellitus:from a theoretical to a practical perspective[J]. Int J Endocrino1,2011,742719.[6]Schneider DJ.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ncreased platelet reactivity in people with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9,32(4):525.[7]谷伟军,陆菊明,杨国庆,等.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7):13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 MPV)是血细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升高,血小板体积增大,活性增强。
研究发现MPV与许多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脑梗)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其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一.正常参考值:6.75-12.07 fl(飞升)
二.临床意义
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血小板减少症大致有三种病因:(1)巨核细胞生成不足(如再障);(2)血小板破坏增多(如DIC、ITP);(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
文献报道,可借助MPV的变化来鉴别诊断。
一般情况下,PLT减低而MPV增高,为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PLT减低MPV也减低,为骨髓病变所致。
2.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白血病化疗时,全血细胞减少;完全缓解时,全血细胞应恢复正常。
有报道指出:MPV增加,是病情开始缓解,骨髓恢复的第一征候。
有学者研究发现:白血病化疗时,骨髓抑制期巨核细胞数、MPV和PLT计数三项指标均下降,而骨髓恢复期巨核细胞数的上升比MPV 的上升早1-2天,而MPV的上升又比PLT的上升早1-2天,提示巨核细胞受剌激而影响MPV。
在感染的病人中,局部炎症者MPV正常;败血症时有半数病人MPV减低。
若MPV随PLT数持续下降,则为骨髓衰竭的征兆,MPV越小,提示骨髓抑制越严重。
许多学者认为大血小板代谢活跃,粘附力强,止血性也强。
研究结果证明:MPV与PLT体外功能明显相关,胶原和凝血酶诱导PLT聚集速度及程度与MPV呈正相关。
有学者发现,有出血倾向者的MPV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者。
虽然PLT重度减低,但MPV高于6.4fl时,则出血的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