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8cb1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2.png)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一、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概论:概念、发展历史、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系统构成、计算机的功能、应用等;
2.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结构、TCP/IP协议体系结构、网络服务、网络安全管理等;
3.计算机硬件:CPU、BIOS、内存、磁盘、硬盘、显卡、主板、网卡等,以及安装驱动程序、诊断、操作系统的安装、硬盘的格式化、磁盘复制等;
4.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文件管理系统、网络安全工具等;
5.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系统备份,安全策略,系统性能调优等;
6.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基础,网络安全原则,网络安全工具,系统安全配置,网络安全协议,病毒和黑客攻击防护等;
7.流程图编程:流程图的绘制,流程图语法,流程图基本概念,流程图实现的编程语言,流程图的读写步骤等;
8.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调试、编写、编译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多线程程序的开发等;
9.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基础,线性表、树形结构、图形结构等。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1f8d3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4.png)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汇总,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学习相关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1.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作。
2. 主板: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连接并传输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信号和数据。
3.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临时空间,其容量和速度对于计算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但读写速度相对较慢。
5. 显卡:显卡是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单元,负责将计算机的图像输出到显示器上。
6. 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人机交互和数据的输入输出。
二、计算机网络知识1. 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不同的网络连接方式,影响着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 IP地址:IP地址是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用于进行网络通信。
3.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方便进行网络划分和管理。
4. 路由器:路由器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和数据的传输,是构建网络的重要设备。
5. 协议: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等,用于规定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方式。
6. 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手段,用于保护网络的安全和数据的机密性。
三、编程语言知识1. C语言:C语言是一种通用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2. Java语言:Java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具有平台无关性和强大的功能库支持。
3. Python语言:Python语言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高级编程语言,适用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
4. HTML/CSS:HTML用于定义网页内容结构,CSS用于定义网页样式和布局,二者结合可以实现网页的设计和呈现。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db7c4ec81c758f5f61f676c.png)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考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编码与数制、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与常见外设。
1、计算机的发展:以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发展分四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采用电子管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容量小、输入输出设备落后,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第一台计算机ENIAC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采用晶体管制作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存储容量有了提高,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69),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升,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迅速扩大。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更快。
第4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
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
软件产业高度发展,多媒体技术用于计算机,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2、计算机的特点:快速的运算能力;足够高的计算精度;超强的记忆能力;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程序控制方式。
3、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计算。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39985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5.png)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一、基础知识点1。
计算机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
3.未来计算机:超高速、超小型、并行处理、智能化。
4.最新前沿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5.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指令组成的编码。
6.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数据、算法、文档资源统称。
7.软件分类:应用、支撑、系统。
8.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总称。
9.OSI七层参考模型:物理层(比特Bit)、数据链路层(帧Frame)、网络层(数据包/分组Packet)、传输层(数据段/报文Segment)、会话层(数据SPDU)、表示层(数据PPDU)、应用层(数据APDU)。
10.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11.操作系统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12.进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基本单位。
13.进程的三种转换:就绪->运行->等待。
14.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15.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21世纪三大前沿技术:基因工程、纳米技术、人工智能。
17.物联网的三层结构模型: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18.大数据的5V特征:Volume(大体量), Variety(多样性), Velocity(时效性), Veracity(准确性), Value (大价值)。
19.数据单位:B、KB、MB、GB、TB、PB、EB、ZB、YB、BB、NB、DB。
20.计算机网络的三层含义:自主计算机;相互联接;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协调工作。
21.广域网=资源子网(计算机)+通信子网(路由器、通信线路)22.计算机网络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23.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分组交换分为数据报(类似于报文交换)和虚拟报(类似于电路交换)。
计算机行业认知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行业认知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cba2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5.png)
计算机行业认知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硬件1. 主板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上面集成了CPU插槽、内存插槽、扩展插槽、各种接口等。
主板的质量和性能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 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器件,负责执行程序的计算和控制任务。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CPU有Intel和AMD,它们的性能、功耗和价格都有所不同。
3.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临时存储器,内存的大小和速度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性能。
目前主流的内存类型有DDR3、DDR4等。
4. 硬盘硬盘是用来存储数据的设备,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种类型。
固态硬盘速度更快,但价格相对较高。
5. 显卡显卡是计算机用来处理图形数据的设备,对于一些图形密集型的应用,如游戏和视频编辑,显卡的性能至关重要。
6. 电源电源是计算机的供电设备,负责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能。
选择合适的电源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效率。
二、计算机软件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文件系统、网络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Linux等。
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用户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类程序,包括办公软件、娱乐软件、设计软件等。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开发工具开发工具是用来开发和编写程序的软件,包括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等。
常见的开发工具有Visual Studio、Eclipse、PyCharm等。
三、计算机网络1.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规定的通信规则,包括TCP/IP、HTTP、FTP等。
网络协议的实现方式和规范对于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2.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用来构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
合理配置网络设备可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互联网互联网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11dab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9.png)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主板等。
这些硬件组件相互配合工作,完成计算机的各种任务。
在计算机专业中,学生需要学习硬件的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寄存器、运算器、控制器、高速缓存等方面的知识。
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非物质部分,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个方面。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硬件和支持用户应用软件运行的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是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开发的软件,包括各种办公软件、游戏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等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知识。
三、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有序操作的描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算法的设计和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结构是一种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如数组、链表、树、图等。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操作和应用。
四、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网络技术等知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等网络结构和通信原理。
五、数据库数据库是存储大量数据的仓库,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设计、编程和管理,熟悉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和查询。
六、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资源和应用程序。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管理,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七、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一种用于描述计算机任务的语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多种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
学生需要掌握编程语言的语法和基本操作,能够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八、计算机安全与密码学计算机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免受非法侵入和破坏的措施和技术。
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
![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2045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b.png)
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计算机专业是当前社会中备受瞩目的领域之一。
面对日益进步的科技环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已成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和安全与隐私等方面为您梳理计算机专业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主板等部件。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数据处理;内存是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即时运算所需的数据;硬盘则是长期存储大量数据的设备;显卡负责显示图像和视频内容;主板是电脑其他设备的连接基础。
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可执行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工作的软件,如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应用软件则是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开发的,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等。
三、网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成为计算机专业中的重要内容。
网络技术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搭建和管理,以及网络协议和网络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在计算机专业中,学习网络技术可以使人们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如网络拓扑、网络安全、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等。
四、安全与隐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安全与隐私成为计算机专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安全与隐私的知识,以应对黑客攻击、数据泄露和网络病毒等安全威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的设置和使用等内容。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从计算机硬件到软件、网络技术再到安全与隐私,都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希望通过本文的整理,可以给广大计算机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这个充满竞争的领域。
计算机专业会考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专业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7c01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c.png)
计算机专业会考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 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部分;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指令周期、时钟周期等基本概念;4. 计算机的软硬件介绍: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网络通信等相关概念;5.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TCP/IP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与广域网等概念。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1.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线性表、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和特点;2. 基本算法:包括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图算法等常见的基本算法;3. 算法复杂度分析: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计算方法及分析;4. 递归与非递归算法:包括递归的概念、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
三、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历史发展;2. 进程管理:包括进程的创建、撤销、调度等相关概念;3. 内存管理:包括内存分配算法、页式存储管理、虚拟内存等相关知识;4. 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组织结构、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等相关概念;5. 多线程与并发控制:包括线程的概念、线程同步与互斥的实现方法。
四、数据库1. 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库;2.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包括数据模型、ER图、范式化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知识;3. SQL语言:包括SQL语句的基本语法、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方法;4. 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备份、恢复等相关知识;5. 数据库应用与发展趋势:包括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编程语言1. C语言: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语句等基本知识;2. Java语言:包括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特点、API接口、Swing界面等相关概念;3. Python语言:包括Python语言的特点、Python库的使用、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相关知识;4. 编程范式:包括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函数式编程等不同的编程范式;5. 程序设计原则:包括模块化、封装、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8c771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1.png)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点归纳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并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技能。
此外,还需要熟悉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2.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建立和维护计算机网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组网方式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重要职责。
需要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如IP地址、子网掩码、路由等,以及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另外,了解广域网、局域网、无线网络等不同类型的网络,并能够进行网络的规划、部署和管理。
3.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管理和维护大量数据的重要工具。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等。
需要熟悉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原则,能够编写SQL语句进行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
此外,还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性能调优、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通过系统化的、可量化的方法来开发、测试和维护软件的过程。
在事业单位中,软件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业务系统和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维护。
需要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此外,熟悉软件开发的常用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如Eclipse、Visual Studio等,并能够使用软件配置管理和版本控制工具进行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
5.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免受非法访问、破坏以及泄露的技术和措施。
熟悉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御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
此外,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体系,能够编制信息安全政策和实施安全审计。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adcea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b.png)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它定义了软件使用的范围和性能。
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硬件结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数据储存和传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控制,以及外部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
1、计算机硬件结构计算机硬件结构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外部存储设备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运行,并执行程序指令。
主存储器(内存)是计算机的数据储存器,它主要由RAM和ROM组成。
RAM是随机访问存储器,它可随机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ROM是只读存储器,它只能存储不可改变的数据,并具有高可靠性。
输入输出设备是连接计算机内部和外部设备的桥梁,它们使得计算机和外界的信息能够进行交流,例如显示器和键盘。
外部存储设备是计算机内外之间的数据交换媒介,它的作用是存储和提取计算机中的数据,例如硬盘和软盘。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数据储存和传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数据储存和传输是指在计算机硬件中进行的数据的储存和传输。
它分为三个主要过程:中央处理器存取指令、内存存取数据和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首先,中央处理器将指令从内存中读取出来,并执行。
其次,内存存取数据,根据预先设定的地址,从CPU中发出一个控制信号,要求读取或写入数据,以便实现信息的储存和传输。
最后,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将外部设备与计算机内部设备之间的数据进行交换,例如键盘、鼠标等。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控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信号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存取,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自动控制。
它分为两种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
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各个部分的动作,它可以指示内存读取或存储信息,也可以指示输入/输出设备传输或接收信息;而数据信号则用于传输信息的内容。
4、外部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外部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是指外部设备如键盘、显示器、鼠标等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它们使得计算机可以获取外部的输入信息和将外部的输出信息发送给外部。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861c7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a.png)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计算机专业是当下社会中备受关注和追捧的学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核心知识,帮助读者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部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机的设计和组织原则。
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和哈佛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体系结构,它包括存储器、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输入输出设备。
哈佛体系结构则通过分离存储器和指令存储器来提高计算速度。
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以及针对特定应用程序进行优化。
第二部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的方法。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和树等。
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计算机程序的效率。
除了数据结构,算法也是计算机专业中的核心内容。
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步骤或指令。
优秀的算法能够提供高效和精确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算法包括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和图算法等。
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对于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原理和提高编程技能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编程语言与开发编程语言是计算机专业中最基础的技能之一。
不同的编程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C语言被广泛用于底层的系统编程,而Python则用于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了解不同的编程语言,并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有助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
软件开发是计算机专业中广泛涉及的领域。
开发一个成功的软件需要经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多个阶段。
熟悉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流程,并能够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是成为一名优秀软件开发人员的关键。
第四部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实现设备之间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
有关计算机的专业知识
![有关计算机的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a595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9.png)
以上只是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小部分,计算机领域非常广泛且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 更新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与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5. 编程语言与开发: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C、C++、Java、Python等,了解 编程语言的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和面向对象编程等概念,并具备软件开发和调试的能 力。
6. 数据库管理:了据库(如 MongoDB、Redis)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查询语言(如SQL),能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 、优化和管理。
有关计算机的专业知识
7. 软件工程: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 维护等,熟悉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如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
8.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了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包括神经网 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
3. 操作系统: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和macOS等,包括操作系统的 基本功能、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有关计算机的专业知识
4. 数据结构与算法:熟悉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和 算法(如排序、查找、图算法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和性能分析。
有关计算机的专业知识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涵盖广泛,以下是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重要专业知识领域:
1. 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的各种硬件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 显卡、主板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工作原理和互连方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12424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1.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and Technology,简称CS)是研究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1.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包括数组、链表、树、图等。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排序、查找、图算法等。
2.编程语言: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C++、Java、Python、JavaScript等。
理解语言的语法、语义以及如何使用各种库和框架进行软件开发。
3.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包括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优化、并行计算等。
4.操作系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
学习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5.数据库系统:学习数据库的设计、实现和管理。
理解关系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系统。
6.网络技术:理解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
学习网络编程、网络通信、互联网应用开发等技术。
7.软件工程: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法论,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
学习软件工程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如敏捷开发、持续集成、版本控制等。
8.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学习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和技术,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深度学习等。
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9.计算理论:学习计算模型、算法复杂性理论、自动机理论等。
理解计算问题的可解性、计算能力的限制等基本概念。
10.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学习软件测试的方法、工具和流程。
理解软件质量保证的原理和实践,包括代码审查、测试覆盖率、缺陷管理等。
以上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核心内容,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开发软件应用以及解决计算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c1e47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a.png)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计算机专业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技术和应用。
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人无法忽视,对于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知识:1.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了解CPU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计算机性能和优化程序设计至关重要。
2.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主要包括内存和硬盘。
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以及不同类型存储器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存储资源。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接口,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些设备。
二、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它使得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互联互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知识:1.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规则和约定。
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机制。
2.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物理或逻辑结构。
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管理网络。
3.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安全攻防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三、操作系统知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知识:1.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管理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的管理和调度。
了解进程管理的原理和常见的调度算法,可以帮助我们编写高效的程序。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全)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435160b119e8b8f67d1cb937.png)
计算机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㈠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1.巴贝奇被国际计算机界公认为“计算机之父”.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艾兰·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二是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他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基础确定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也因此被称为冯·诺依曼.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投入使用的ENIAC,即数字积分计算机.3.计算机的分代⑴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科学计算.⑵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⑶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⑷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⑸未来新型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的“四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4.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网格计算、中间件技术㈡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1.计算机的特点:⑴运算速度快;⑵运算精度高;⑶具有记忆能力;⑷具有逻辑判断能力;⑸运行过程自动化;⑹可靠性高;⑺通用性好.2.分类:⑴一般的,常将电子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DigitalComputer)和模拟计算机(AnalogueComputer)两大类.①数字计算机,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来表示数,并利用算术和逻辑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的.它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大和便于存储等优点,因此适合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我们通常所用的计算机,一般都是指的数字计算机.②模拟计算机,是通过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数,即通过电的物理变化过程来进行数值计算的.其优点是速度快,适合于解高阶的微分方程.在模拟计算和控制系统中应用较多,但通用性不强,信息不易存储,且计算机的精度受到了设备的限制.因此,不如数字计算机的应用普遍.⑵按照计算机的用途可将其划分为专用计算机(SpecialPurposeComputer)和通用计算机(GeneralPurposeComputer).在通用计算机中,人们又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等几类.(考点:计算机根据运算速度、存储能力、功能强弱、配套设备等因素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进一步普及.微型计算机按字长划分,可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而微型计算机按体积大小划分,又可分为: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㈢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工程;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7.电子商务㈣信息技术概述1.信息与数据⑴数据:指的是人们用于表达、描述、记录客观世界事物与现象属性的某种物理符号.注:数据不仅包括数字、文字、字母和各种特殊符号等文字数据,还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各种多媒体数据.但使用最多、最基本的仍然是文字数据.⑵信息:是客观世界事物与现象属性的反映,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的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具有知识性的有用数据.⑶信息处理:为了产生信息而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信息处理通常包括数据的采集、接收、转换、传递、存储、整理、分类、排序、索引、统计、计算、检索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2.信息技术⑴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是广播、电话、电视的应用.第五次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⑵现代信息技术包括:①信息感测技术,即获取信息的技术;②信息传输技术,就是通信技术;③信息控制技术;④信息存储技术;⑤信息处理技术.3.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⑴数字化;⑵多媒体化;⑶网络化;⑷智能化.二.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值运算、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㈠进位计数制1.数制的概念数制又称为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数字或者文字符号(称为数码),和一套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大小的方法.数制可以分为非进位数制和进位计数制两类.⑴非进位计数制: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与它在数中的位置无关的计数体制称为非进位计数制.罗马数字⑵进位计数制: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与它在数中的位置有关,采用进位原则的计数体制称为进位计数制.2.进位计数制构成进位计数制的三个要素,它们是:⑴基数:进位计数制使用固定的R个数码,R称为该计数制的基数,并逢R进一.R等于几,即为几进制,逢几进一.⑵数位:指的是数码在一个数中所处的位置.数位以小数点为基准进行确定.⑶位权:位权的大小等于以基数为底、数位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的值.㈡常用进位计数制间的相互转换任何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某种进位计数值的按权展开表达式.1.二——十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⑴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需要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然后将各自得到的结果组合,以获得最后结果.步骤如下:①整数的转换:采用除2取余法,得到的余数,其高低位顺序由后(下)向前(上)取;②小数的转换:采用乘2取余法,得到的余数,其高低位顺序由后(下)向前(上)取;③将转换获得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组合起来,即得转换为二进制数.⑵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只需采用按权展开乘幂求和的方法即可.2.二——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⑴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1位八进制数可以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①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三位一组,用相应的八进制数表示,到左端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不足三位时,用0补足.②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四位一组,用相应的八进制数表示,到左端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不足四位时,用0补足.⑵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将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是将上述转换方法的逆操作.只要将每位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分别用相应的三位或四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3.十进制与其他进制间的相互转换⑴十进制转换成八进制方法与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相似,整数、小数分别转换.整数部分采用除8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8取整法,最后将转换结果组合起来.⑵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将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同样只需采用按权展开乘幂求和的方法即可.⑶十进制与任意进制间的转换方法:①十进制数转换成任意进制数将十进制数的整数、小数分别转换.整数部分采用除基数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基数取整法,最后将转换结果组合起来即可.②任意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写出以该进制数的基数为底的按权展开式,乘幂求和算出该多项式的结果即可.4.计算机技术中使用的数制⑴常用的进位计数制⑵计算机与二进制二进制的优点(为什么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表示各种信息数据):①表示方便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数码,在计算机中非常容易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磁芯等物理部件的两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如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开关的接通与断开等.②运算简单③逻辑运算:既便于使用逻辑代数的方法去设计和简化计算机的各种逻辑电路,也可以在计算机中根据二值逻辑运算.④可靠性高: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数码,在存储、传输和处理时不容易出错,可靠性高.⑤转换方便: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人们习惯于使用十进制.而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的转换很方便,因此使人与计算机间的信息交流既简便又容易.㈢二进制数的运算1.算术运算⑴加法运算0+0=00+1=10+1=11+1=10⑵减法运算0-0=00-1=11-0=11-1=0⑶乘法运算0*0=00*1=01*0=01*1=1⑷除法运算0/0=00/1=01*0(无意义)1/1=12.二进制的逻辑运算⑴逻辑与运算⑵逻辑或运算⑶逻辑非运算㈣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真值与机器数机器数:将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用“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用其余位表示数值的大小.在计算机内部将正、负号数字化后得到的数称为机器数,而在计算机外部用正、负号表示的实际数值,称为该机器数所表示的真值.2.定点数与浮点数在计算机中小数点并不占用二进制位.根据对小数点位置的规定,机器数有整数、定点小数和浮点小数之分,整数和定点小数都是定点数.⑴定点数在机器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数称为定点数.①若将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机器数最低位之后,此时的机器数表示的就是一个纯整数.对于n位带符号的二进制整数,可表示数值的位数为n-1位,其取值范围是:②若将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符号位之后,数值最高位之前,此时的机器数表示的就是一个纯小数,又称定点小数.对于n位带符号的二进制定点小数,可表示数值的位数为n-1位,其取值范围是:⑵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在数中是可以变动的,这种数值表示法称为浮点表示法.浮点表示法将任意一个二进制数表示成阶码和尾数两部分.其中:E是N的阶码(又称指数),E前的正负号称为阶符;M是N的尾数,为数值的有效数字部分,M前的正负号称为数符;2是二进制数的基数.注:小数点的位置隐含在数符与尾数之间,即尾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数.数符占一位,用于确定该浮点数的正负.阶码总为整数,用于确定小数点浮动的位数.阶符也占一位,用于确定小数点浮动的方向.若阶符为正,小数点向左浮动;若阶符为负,小数点向右浮动.3.原码、反码和补码⑴原码原码是机器数的一种简单表示法.用n位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符号位的“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其余位表示二进制数的数值.n位原码能够表示的数值范围是:-(2n-1-1)~(2n-1-1)⑵反码机器数的反码表示可以很容易地从原码得到.当机器数为正时,其反码与原码相同;当机器数为负时,符号位保持不变(仍为“1”),其余数值位全部按位取反,得到的就是反码.反码通常作为求补码的中间过程.⑶补码机器数的补码表示也同样可以通过原码得到.当机器数为正数时,其补码与原码相同;当机器数为负数时,符号位保持不变(仍为“1”),其余数值位全部按位取反后再加1,得到的就是补码.简单地说,负数的补码就等于该数的反码加1.㈤非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编码,指的是使用某种符号的组合,表示特定对象信息的过程.例如邮电部门使用的电报明码、邮政编码,以及车辆牌号,路牌号码.1.二——十进制数字编码(BCD)所谓二——十进制编码指的是将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例如,最常用的是8421码.8421BCD码的编码方式最简单,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自左向右每一位二进制数对应的位权分别是8、4、2、1,故称之为8421码.2.ASCII字符编码ASCII的全称是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码现在已经成为西文字符编码的国际通用标准.标准ASCII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因为27=128,所以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在计算机中,因为每个ASCII码字符占用一个字节,故称之为单字节字符.标准ASCII码字符只使用低7位,最高位为0.有时最高位可以用来存放奇偶校验的值,因此该位也可以称为校验位.3.中文字符编码汉字的编码主要分为四类:汉字交换码、汉字机内码、汉字输入码和汉字字形码.⑴汉字交换码:简称国标码(GB).它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于汉字信息交换的标准汉字编码.每个汉字字符采用两个字节表示,故称之为双字节字符.⑵汉字机内码汉字机内码就是汉字字符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时表示代码.汉字机内码将各字节的最高位设置为1.⑶汉字输入码输入码常称为外码.根据汉字输入编码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数字码、拼音码、字形码和音形码.⑷汉字字型码:是用于表示汉字字体形态的字模数据代码,用于汉字符的显示和打印.通常用字形点阵或者矢量函数表示.汉字的输入,计算机内部的处理,再到汉字的输出,需要多种汉字编码的支持和相互转换才能完成.如下图所示㈥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1.名词术语⑴位(bit):是二进制数字的缩写.位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最小的数据单位,也就是二进制数的最小单位:有0和1两个值得一位二进制数.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常用(bps,每秒多少位)来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快慢.⑵位模式:指的是由若干位组成的一个序列.位模式的长度取决于要表示的数据的数量.⑶字节(Byte):通常将长度为8的位模式称之为字节.即1B=1b.⑷字与字长字长取决于CPU中寄存器存储单元的长度,即CPU一次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微处理器的字长已从早期的4位、8位,发展到了16位、32位,目前已达到64位.⑸内存地址指的是内存储器中用于区分、识别各个存储单元的标示符.内存地址使用无符号的二进制整数表示.2.数据存储数据在内存储器中是以字节为单位存储的.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㈠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主要有三点:⑴采用二进制数制;⑵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将程序指令作为数据进行处理;⑶为实现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应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㈡计算机硬件系统根据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设计思想,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主要由五部分构成.1.控制器(UC),是计算机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用于控制、指挥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协调工作.其基本功能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该指令的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以完成该指令所规定的任务.控制器主要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操作控制电路和时序控制电路等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⑴程序计数器(PC):用来对程序中的指令进行计数,使控制器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读取指令;⑵指令寄存器(IR):保存从内存中读取出来的指令;⑶指令译码器(IE):用于识别、分析指令的功能,确定指令的操作要求;⑷操作控制电路:根据指令译码,产生各种控制操作命令;⑸时序控制电路:生成脉冲时序信号,以协调、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2.运算器(ALU):又称算术逻辑单元,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器、累加器、寄存器等组成.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3.存储器:是具有记忆能力的电子装置或机电设备.存储器通常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⑴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CPU要执行的程序、要处理的原始数据、处理后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内存储器的特点是工作速度快、容量较小、价格较高.根据信息保存和工作特点的不同,内存储器又分为三类: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PU和内存储器构成计算机的主机.⑵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是内存储器的补充和后援,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不处理的程序和大量的数据.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硬盘、光盘、磁带、闪存盘等.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很大,信息可长期保存,但数据的读/写速度较慢.4.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内存)输入程序、数据等各种信息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5.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从内存中输出,并以用户能够接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等统称为计算机外部设备.㈢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指的是操作、运行、管理、维护计算机所需的各种应用程序及其相关的数据和技术文档资料.计算机软件系统通常将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系统软件:指的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使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率工作的一组程序及文档资料.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性程序等.⑴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软、硬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交流信息的界面,方便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和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和效能的一组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操作系统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管理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⑵语言处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三大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其中,汇编语言程序的执行过程如图所示:高级语言:是面向解题过程或者面向对象的语言.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易读、易记、易维护,且通用性强,便于推广和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效率.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用翻译程序将其翻译成机器指令程序(目标程序)才能执行.根据翻译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执行过程分别如下:⑶数据库管理系统⑷服务程序:用于调试、检测、诊断、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程序,如连接程序Link,编译程序Editor等.2.应用软件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就是是顺序执行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一系列指令. 1.指令、指令系统与程序指令是一组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数据代码,是让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的命令.一条指令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部分称为操作码,后面部分是操作数.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的指令:⑴数据传送指令;⑵数据处理指令;⑶程序控制指令;⑷输入/输出指令;⑸其他指令.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执行指令的过程.计算机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有两种数据在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之间流动,它们是数据流和控制流.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⑴读取指令;⑵分析指令;⑶执行指令;⑷更新计数器.四.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㈠主机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主板2.控制芯片:决定了主板的结构和性能.芯片组一般由两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分别称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在主板中其中主导作用,所以被称为主桥.北桥芯片决定了主板的速度、性能、档次和质量.3.CPU用于衡量CPU性能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⑴CPU字长;⑵总线宽度;包括数据总线宽度和地址总线宽度,其中,数据总线控制整个系统数据流量的大小.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的大小,也就是决定了CPU能够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 ⑶工作频率与速度①主频、倍频和外频主频指的是CPU内部时钟频率,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通常主频越高,CPU的工作速度也就越快.外频指的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两者的关系是:主频=外频*倍频.②总线速度:分为内存总线速度和扩展总线速度.⑷工作电压⑸数学协处理器⑹超标量4.内存储器根据其功能特征可以分为三类: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5.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⑴地址总线(AB):用于传输内存储单元的地址或I/O接口的地址信息.地址总线的数量决定了计算机内存空间的大小.例如32位地址总线的寻址空间为:0到232-1,支持的最大内存储器的容量为4GB.⑵数据总线(DB):用于在CPU与内存或者I/O接口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它的数量取决于CPU的字长.⑶控制总线CB用于传送各种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数量取决于COU的字长.⑷常见微型计算机系统总线①PC总线;②ISA总线;③MCA总线;④EISA总线;⑤PCI总线⑥AGP总线㈡常用外部设备及其接口根据外部设备与主机交流信息的方向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三大类.1.输入设备,主要有:⑴键盘;⑵鼠标,工作原理有机械式和光电式;⑶扫描仪;⑷手写板;⑸条形码阅读器;⑹光笔;⑺触摸屏.2.输出设备⑴显示器(CPT):①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性能指标有:a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像素越密,图像越清晰;b点距:点距越小,像素越密,图像越清晰;c行频扫描;d帧频刷新频率,帧频指的是屏幕变换的快慢;e屏幕尺寸;②液晶显示器(LCD)⑵打印机打印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常见的打印机主要有:a针式打印机(击打式)b喷墨打印机(非击打式)c激光打印机(非击打式的高精度打印机)⑶绘图仪3.常用外部总线接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外部总线接口主要有:⑴通用串行总线USB;⑵IEEE1394高速串行接口4.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又称为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常用的适配卡有:⑴显示适配器⑵多功能卡:将五种不同功能的适配器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它们包括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驱动器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和游戏操作杆接口.①并行接口②串行接口③硬盘接口:主要有IDE、SCSI光纤和SATA 几种.⑶声音卡⑷调制解调器⑸网络适配器㈢外存储器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磁盘、硬磁盘、磁带、光盘和闪存盘等.⑴磁盘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使用最广泛的外存储器,分为:①软磁盘存储器:由软磁盘和驱动器两部分构成.软盘的存储容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软盘容量=磁盘面数*磁道数*扇区数*扇区字节数磁盘存储器的特点:容量小、速度慢,但因磁盘和驱动器可以分开,易携带.磁盘上有写保护开关.②硬磁盘存储器硬盘容量=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扇区字节数;簇是磁盘上存储文件的基本单位,1簇=2n扇区.。
各省市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各省市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a9782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4.png)
各省市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本概念
1、计算机简介: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一定指令自动运算的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自动控制的、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并高效运行的设备。
2、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部分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主板、显示器、磁盘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计算机的软件部分包
括操作系统(OS)、应用程序等。
3、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可以根据性能参数、用途、结构等方面分为
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智能计算机等。
4、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其它相关设
备组成的完整系统。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是一种用于与用户及其使用的应用程序
进行接口,以控制和调度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资源的程序系统。
操作系统的
主要功能有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用户接口等。
2、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可以根据架构、功能特性、用途等方面
分为单机操作系统、多机操作系统和特殊操作系统等。
3、操作系统的应用:操作系统可以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设备、
管理用户及其应用程序、提供用户接口、实现多用户和多任务、访问网络
资源等。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61ac7ced1f34693dbef3e5d.png)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
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1.诞生:1946 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
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第一代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1.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3.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4.辅助工程: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等5.电子商务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单位为:位(BIT)。
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
单位为字节(BYTE)。
8BIT= 1BYTE 1024B= 1KB 1024KB= 1MB 1024MB = 1GB 4.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
五、计算机语言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840a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c.png)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是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计算操作;内存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硬盘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的图形界面;键盘和鼠标用于输入指令和操作计算机。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 OS等。
操作系统提供了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运行各种应用程序。
三、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数据库提供了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和删除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
四、网络网络是计算机之间互相连接的系统,常见的网络类型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网络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五、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或规则,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良好的算法可以高效地解决各种计算问题,常见的算法包括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和图算法等。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算法设计和分析能力。
六、其他基础知识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
总结: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经典)
![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6fd4fb1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6e.png)
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经典)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类基础知识,特点,分类,数据的表⽰及互换,原码等1,计算机基础知识CAE 计算机辅助⼯程汉字机内码(内码)(汉字存储码)的作⽤是统⼀了各种不同的汉字输⼊码在计算机内部的表⽰。
汉字字形码(输出码)⽤于汉字的显⽰和打印,是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
在汉字系统中,⼀般采⽤点阵来表⽰字形。
16 *16汉字点阵⽰意 16 * 16点阵字形的字要使⽤32个字节(16 * 16/8=32)存储,24 * 24点阵字形的字要使⽤72个字节(24 * 24/8=72)存储。
计算机软件组成计算机的软件是指计算机所运⾏的程序及其相关的⽂档、数据解释⽅式:解释⽅式就象⼝头翻译,计算机语⾔解释程序对源程序⼀个语句⼀个语句地解释执⾏,不产⽣⽬标程序编译⽅式:编译⽅式就象笔译⽅式,对源程序经过编译处理后,产⽣⼀个与源程序等价的⽬标程序软件的结构是:软件=程序+数据+⽂档即软件包括了⽤以提供指令的程序和提供必要数据的数据⽂件,这些程序和数据⽂件协同⼯作,共同完成指定的任务程序设计语⾔有三类:机器语⾔、汇编语⾔、⾼级语⾔多媒体多媒体是指⽂字(text)、图(image)、声⾳(audio)、视频(video)等媒体和计算机程序融合在⼀起形成的信息传播媒体。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图像在计算机中表⽰通常有如下两种⽅法:(1)位图:⼜称为点阵图,是由许多称为“像素”的⼩点组成的图像。
位图像常保存为TIF、BMP、TUA、GIF、PCX等格式。
(2)⽮量图:⽮量图是由叫作⽮量的数学对象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的⽮量图形是⽂字(尤其是⼩字)和粗图形的最佳选择,⽮量图通常保存为AI、EPS等格式,其优点是图像在放⼤缩⼩过程中质量不会受到影响,缺点是⾊彩不够逼真。
多媒体计算机关键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将数字声⾳、数字图像、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形和通⽤计算机结合在⼀起,具有⼈机交互功能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信息服务不中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考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编码与数制、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与常见外设。
1、计算机的发展:以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发展分四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采用电子管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容量小、输入输出设备落后,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第一台计算机ENIAC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采用晶体管制作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存储容量有了提高,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69),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升,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迅速扩大。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更快。
第4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
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
软件产业高度发展,多媒体技术用于计算机,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2、计算机的特点:快速的运算能力;足够高的计算精度;超强的记忆能力;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程序控制方式。
3、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计算。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3)计算机的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5)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是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储如感知、判断、学习等。
6)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
4、计算机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采用程序存储,程序控制技术。
5、计算机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CPU),也被称作微处理器;运算器也称算术逻辑单元,用于执行所有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控制器负责把指令逐条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译码分析后向整机发出控制命令,以保证正确完成程序所要求的功能。
2)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它的功能是存储程序和数据。
按能否与CPU直接交换信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关机后RAM信息消失,ROM 信息不消失。
3)输入设备:是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内存中。
4)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正好相反,是将放在内存中的信息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为人们所能识别的形式。
6、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程序和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集合。
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7、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运行、管理的一类软件,是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必备的软件。
通常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和各种服务性程序。
8、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核心,对计算机所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使计算机变得方便简捷。
具有5项功能:处理机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存储管理。
按功能分为实时操作系统和作业处理系统。
9、语言处理程序:是指支持各种计算机语言工作的处理程序,如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等。
计算机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等。
10、机器语言:计算机发展初期使用的语言,采用二进制编码,能被CPU直接执行,用它编写的程序运行快、节省内存空间,但不易读懂,不易修改。
11、汇编语言:用人们熟悉的英文助记符和十进制数代替二进制代码,计算机不能直接执行。
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
12、高级语言:计算机不能直接执行,必须通过翻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
13、服务性程序:是指协助用户进行软件开发和硬件维护的软件。
14、应用软件:是在系统软件基础上为解决用户的具体问题,面向某个领域而设计的软件。
15、CPU的结构:计算机工作时,CPU从内存取出指令和数据,按指令的规定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直到执行完毕为止。
程序是一个指令序列。
指令是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并执行的基本操作命令。
CPU的任务是执行系统程序或应用程序中的指令。
CPU的组成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有的还有快速缓存。
运算器是执行单元,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是用来取指令,解释指令的含义产生控制其他部件的操作控制信号,记录内部状态。
寄存器组临时存放参加运算的数据和得到的中间结果。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简称缓存。
一般来说,cache容量越大,访问cache的命中率就越高,对提高系统速度贡献越大。
CPU的运算速度与CPU的工作频率、cache容量、指令系统、运算器的逻辑结构有关。
CPU主频(内部频率)是CPU内部数据传输和指令执行的所占用的时间的倒数。
主频越高,CPU处理速度越快。
CPU总线频率(外部频率)是CPU内部数据传输和指令执行的所占用的时间的倒数。
主频越高,CPU 处理速度越快。
CPU总线频率(外部频率)是CPU与外界数据的工作频率。
寄存器、运算器的倍数越多,CPU可同时运行二进制数就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
16、指令和指令系统:程序是由一连串指令组成的,指令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单位。
指令是一种使用二进制表示的命令,它用来规定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以及操作对象所在的位置。
指令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和操作数。
一个CPU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或指令组。
17、主板主板又称母板。
主板上安装有CPU,内存,总线,芯片组,I/O控制器等。
芯片组是PC机中组成部分的枢钮,主板上的所有控制功能几乎都集成在芯片组内,它既实现了PC机系统总线的功能,又提供各种I/O接口及相关的控制。
芯片组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
18、BIOSBIOS存放在只读存储器芯片中;包含4部分程序:加电自检程序;系统自举程序;CMOS设置程序;基本外部设备程序。
19、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与CPU直接相连接,用来临时存放等待CPU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储器,存取速度慢,容量大,可永久存放计算机信息。
20、I/O操作I/O操作的任务是将输入的信息送入主存储器的指定区域,或将主存储器的内容送出到输出设备。
I/O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与外界交换信息的媒介。
总线是计算机各部件间传输信息的一组公用信号线。
21、USBUSB接口是一种可以连接多个设备的串行接口,最多可连接127个设备。
IEEE-1394接口主要用于连接需要高速传输大量数据的音频和视频设备。
22、键盘、鼠标键盘可分为机械式键盘、电容式键盘、光投影键盘。
鼠标基本操作:移动、单击、双击、拖放、转动滚轮23、显示器显示器的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光信号,最终将方案与图形显示出来。
显示器分为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
显卡主要由显示控制电路、绘图处理器、显示存储器和接口电路4部分组成。
24、打印机打印机是一种主要输出设备,它能把程序、数据、字符打印在纸上,分为针式打印机、激光印字机、喷墨打印机。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计算机的CPU每执行一个指令,就完成一步基本运算。
25、进制转换26、计算机中的编码采用ASCII码。
第2章多媒体技术考点:多媒体概念、多媒体关键技术及关键设备、多媒体产品制作及应用。
1、媒体媒体就是传输信息的载体,是文字、图形、动画、图像、声音以活动图像等形式,通常指广播、电视、电影和出版物等。
2、多媒体:多媒体不仅指多种媒体数据融合而且还指多项技术和多项业务的集合。
3、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进行人机交互的技术。
4、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性:多样性、交互性、协同性、实时性、集成性。
5、多媒体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压缩与解压缩、媒体同步、多媒体网络、超媒体;其中以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最为重要。
目前主要有三大编码及压缩标准:JPEG标准是针对静止图像的压缩国际标准。
MPEG即“活动图像专家组”;H.216又称P64标准是关于视像和声音的双向传输标准。
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分为固定动能芯片,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
多媒体输入和输出技术包括媒体交换技术、识别技术、媒体理解技术和综合技术。
多媒体存储设备是多媒体技术的有力保障,容量大、速度高、可靠、成本低廉是存储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多媒体存储技术信息保存一方面依赖数据压缩技术,另一方面依赖存储技术。
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包括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编辑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信息的混合与重叠技术。
流媒体传输技术分为顺序传输、实时流式传输。
视频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帧。
A VI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
6、多媒体计算机及关键设备多媒体计算机是指能够对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
具有化、集成化、交互性和实时性4个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能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获取编辑、存储、处理、加工和表现的一种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一个多媒体计算机(MPC)系统最基本的硬件是声频卡、CD-ROM光盘机、视频卡。
多媒体的创作软件是用来编制与生成各种多媒体应用软件的。
多媒体产品制作分4个阶段:产品创意、素材加工与媒体制作、编制程序、成品制作及包装。
多媒体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电子出版、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宣传、辅助设计、多媒体会议系统、游戏和娱乐。
第3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考点: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常见病毒的威胁1、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以及其系统中数据受到保护,不会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指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不可抵赖性。
2、信息安全的策略:指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遵守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