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的《寒夜》
残缺的母爱:重读巴金《寒夜》
![残缺的母爱:重读巴金《寒夜》](https://img.taocdn.com/s3/m/c6d6a0126bd97f192279e9ec.png)
700 ) 30 0
女人 ,在这 个 时候 他 仍然 压 不倒 那个 女 人 。树 生 这名 字在 他 口里 念得 还 十分 亲热 。 ”显然 ,汪母 的这 种 心态 已经远 远 超 出 了母爱 的 范畴 。她 的潜 意 识 中混 杂着 一 个 女人 的 爱被 夺 去之 后所 产 生 的 恨 。因 为对 儿子 的爱 ,她 的感 情 世界 无 疑变 得狭 隘 了。首 先 ,这 种 严 重 的恋 子情 结便 是她 不 能控 制 自己 的言 行 ,处 处 与 儿 媳 作 对 ,说儿 媳 是 “ 瓶 ” ,是 “ 马 ” , “ 子 的姘 头 ” ,甚至 要 花 野 儿 可 以说 是 一种 残 缺 的母 爱 。 求 儿子 早 点 与儿 媳 离 婚 ,之 后 再 娶 。她 甚 至 嫉 妒 儿 媳 较 好 的工 关键词 :母 爱;恋子情 结;冷淡 ;残缺 作 、较 高的 薪水 和 外界 的应 酬 ,对 曾树 生冷 嘲热 讽 。 因为在 她 的 思 想 中 ,这 些事 情 应 由男人 来 做 ,应 属 于 自己的儿 子 。文 中汪 母 在 中国传 统社 会 中 , “ 贤妻 良母 ”作 为一 个 审妻 和 审母 的标 所 有 的言 行 都 是 围绕 文 宣 展 开 的 ,除 了不 满 他 对 曾树 生 的 态度 尺 被确 定 下来 。在 传 统道 德 家那 里 ,她 们 的深 明大 义 、 自我牺 牲 外 ,小说 中从 来 没有 出现过 汪 母指 责 汪文 宣 的话 。其 次 ,我 们 从 和 理性 精 神被 认可 并 高扬 —— 如 孟母 择 邻 的 明智 ,岳母 刺 字 的赤 作 品 中还 可 以 了解 到 ,汪母 也 是识 得字 的人 ,用 文 中 的话来 讲她 忠 ,漂 母 施饭 的仁 义 。在 个人 化 的叙 事 文体 中,则 凸现 了她们 日 是 当 时 的 “ 女 ” ,她 耳濡 目染 的当然 是 传统 教 育 ,思 想保 守 , 才 常伦 理 中 的美好 情 感 :圣 洁 、无私 、慈 爱隐 忍等 。 伟大 的母 爱 往 在她 身 上反 映 着 中 国传 统 道 德对 妇 女所 要求 的贞节 妇 道和 封 建家 往成 为 女性 最 为光 荣 的人 格魅 力 。在 许 多作 者 的笔 下 ,母 爱都 被 长制 的 烙 印 。偏偏 儿媳 曾树 生是 一个 新 式 的女 性 ,她们 的冲 突更 形象 的 比喻 为 一个 安顿 灵 魂 的温暖 的怀 抱 , 一副 月 光下 的膝 头 , 多 的体现 在 两 种不 同的文 化心 理 的撞 击 。汪 母 反对 儿 子 的婚姻 形 方 躲避 风 雨 的港 湾 ,一 个孕 育鲜 花 的春 天 … …他们 坚 信 ,母 性 式 ,她 时常 用 自己婚姻 是 “ 母 之命 ,媒约 之 言 ”来指 责 几媳 的 父 之 爱 “ 是 真 正的 皈依 和 归宿 ,才 是 可靠 的真 、善 、美 ” 。可 以 “ 规矩 ”,然 而 这正 反 映 了汪 母那 种 “ 有什 么 可 以炫耀 ,便 才 不 没 说 ,母 爱是 纯洁 而又 神 奇 的 ,但令 人遗 憾 的是 ,文 学作 品 中许 多 炫 耀 自己的痛 苦 ”的变 态心 理 。其 实 , 正是 这种 恪 守 的婚 姻 ,这 孩 子 都绝 少 体会 过母 亲温 暖 的怀 抱 ,感 受 过母 亲所 支 撑 的一 方 晴 种 陈腐 的封 建道 德 ,让 她 守 了半 辈子 ,痛 苦 了大 半 生 。这种 畸 形 空 ;抑或 是许 多母亲 对 自己的孩 子 过度 的呵护 与 管教 ,乃 至 不 自 的母 子关 系 、婆 媳 关系 使她 不 能真 正 了解 儿 子 的苦 楚 ,她 与儿 媳 觉 的使这 种方 式 呈现 出病 态 的 痕迹 。 《 夜 》恰好 为 我们 展 示 了 寒 的矛盾 越 来越 尖 锐 ,她 的性 格 越来 越 蛮横 、 刻薄 ,其行 为 的唯 一 这 两种 类 型的母 爱 。 作 用就 是 加速 了汪文 宣 的灭 亡 。在 给 儿子 治病 的 问题 上 , 同样表 现 了她 的固执 与 愚昧 ,虽然 张 伯晴 多 次 的诊 断和 治疗 并 没有 使 儿 汪 母 的恋子 情结 《 夜》 中婆 媳 矛盾 是 小知 识分 子 汪文 宣 痛苦 万分 的根源 , 子 的病 有 任何 好转 的迹 象 ,却 丝毫 没有 影 响她 对 中 医的 信任 ,仍 寒 同时 也是 这个 原本 可 以美 满 的家庭 走 向破裂 的 重要 原 因 。汪文 宣 然坚 持用 中医为 儿子 治疗 ,使 汪文 宣 的身 体越 来越 差 。 的母 亲对 儿子 的死 可 以说 起着 催 化作 用 。汪 母 十几 岁嫁 到 汪家 , 再 次 ,汪 母 的恋 子情 结 的最 高 潮表 现在 她 销 声匿 迹地 埋 葬 了 又 很 早就 丧夫 守寡 ,儿子 成 为她 生命 中 唯一 的 寄托 ,她 对 儿子 有 汪文 宣,带走 孙子 ,让 曾树生再 也找不 到他们 。她将 恋子情 结又转 种 强烈 的 占有欲 ,甚至 认为 儿媳 抢 走 了她 的 儿子 。于 是 ,婆 媳 移到 了孙子 的身上 。如果 这种情 结再继 续发展 下去 ,人 物 也许 会走 冲 突一再 燃起 。 进一个 可 以预 见 的重 演的悲 剧 中。这是整个 作 品的最可 悲之处 。 弗 洛 伊 德 精 神 分 析 理 论 认 为 , 每 一 个 个 体 意 识 与 生 俱 来 都 基于 以上 原因 分析 不 难看 出, 即使 是被 贴 上 了 “ 妻 良母 ” 贤 存在着 “ 俄底 浦 斯 情 结 ”和 “ 勤 克 特 拉 情 结 ”, 即 “ 母 情 标 签 的汪 母演 绎 的母 爱是残 缺 的 。 埃 恋 结 ”和 “ 恋父 情 结 ” ,只 是 因为 环 境 、条 件 的 不 同 有着 或 多 或 二 、母爱 残 缺的 背后 少 、或轻 或 重 、或 明显 或 隐蔽 的不 同表现 。汪 文 宣 的恋 母情 结 也 汪母 是 一 个 受 过 传 统 教 育 的 妇 女 , 她 的 思 想 中 “ 洁 ,妇 贞 是其 母 爱残缺 的一个 重 要 因素 。按 照 这种 思维 逻辑 ,我们 可 以这 道 ,规矩 ”根 深 蒂 固 。她 用传 统 思想 的 “ 色 眼镜 ”看 待新 式 女 有 样认 为 , 《 夜 》 中婆 媳 矛 盾 的 冲 突 背 后 实 际 上 隐藏 着 恋子 情 性 的 儿媳 , 自然 看 不惯 , 并认 为儿 媳 配不 上 “ 洁 而高 尚” 的儿 寒 纯 结 ,这种 恋子 情 结使 她在 本 能上 排 斥媳 妇 ,对 于这 一 点 小说 中用 子 ,于是 ,她 努 力压 制 、排 挤 儿媳 ,这在 她 看来 是 天经 地义 ,但 了不 少 的笔墨 来 表现 。如 第六 章 当 汪文 宣 离开 和树 生 相约 的咖啡 孰 不 知这 种只 属 于 自己的婚 姻 标准 却破 坏 了整 个 家庭 ,我们 可 以 馆 ,无精 打采 的 回到 家 中时 , “ 亲关 心 的望 着他 ,她希 望他 对 预 见 ,如 果汪 文宣 再 娶 ,汪 母会 和 善 的接 受和 对 待新 的 儿媳 吗 ? 母 她 多 说几 句话 。但 是 他连 看都 不 看她 一 眼 ” ,她感 到 失望 ,等 了 恐 怕很难 得 出一 个 明确 的答案 。 他 一天 ,他 回 来 却这 样对 她 ,她 一下 子 明 白了 ,一 定 是那 个女 人 汪 母 的一 生是 一 个悲 剧 ,她 虽然 热 爱 儿孙 ,像 一 切伟 大 的母 在 他心 上 作怪 。果 然 当她 知道 儿 子刚 和树 生 一起 喝 过 咖啡 后 ,她 亲 一样 的 吃苦 耐劳 ,但我 们 并没 有 看到 一 个健 康 的儿 子 ,而 是一 气 得怒 火 中烧 : “ 她在 家 里烧 好 饭菜 等他 回来 吃 ,他却 和那 个 女 个怯 懦 软弱 一 味忍 让 的儿 子 。汪 母深 受 封 建思 想 的迫 害而 不 去憎 人 去喝 咖 啡。他 们 倒会 享清 福 。他 居 然跑 去 找那 个 女人 向那 个 不 恨 ,却将 儿 媳视 作 敌 人 ,她 以为 自己的 所 作所 为都 是对 儿 子 的爱 要脸 的女人 低头 ,这太 过 分 了, 不是 她所 能 忍受 的 。 ” “ 气 得 护 ,但 结果 适得 其 反 ,这 样人 物 的 悲剧 性得 到 了深 化 ,赋 予 了作 她 没有 办法 ,知道 儿 子不会 听 自 己的话 ,又 知道 他 仍然 忘 不 了那 个 品更 深刻 的社会 意 义 。如 果换 用 男性 的观 察 视 角 ,我们 就 会看 到寒夜 》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84195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3.png)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寒夜》是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一部小说,小说描述了一个叫做克里斯托夫的年轻人在巴黎的贫民窟中挣扎求生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而著称,读后让人深受触动。
小说中的主人公克里斯托夫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年轻人,但他却生活在贫民窟中,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各种苦力活,每天都是在挣扎求生的边缘。
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但他却依然坚强地活着,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小说通过克里斯托夫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人民的艰辛,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人群的苦难和无助。
在小说中,巴尔扎克通过克里斯托夫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他描绘了贫民窟中的种种罪恶和丑恶,让人感到心寒。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让人扼腕叹息。
通过这些形象,巴尔扎克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读完《寒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巴尔扎克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通过克里斯托夫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后感到心潮澎湃,深受触动。
在小说中,克里斯托夫的命运让人感到心痛,但他却依然坚强地活着,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的坚强和乐观让人深受感动,让人感到生活中的希望和温暖。
读完《寒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人性的善良,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巴尔扎克的《寒夜》是一部深刻的社会批判小说,通过克里斯托夫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后感到心潮澎湃,深受触动。
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人性的善良,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诉求与人性拷问——重读巴金的《寒夜》
![希望诉求与人性拷问——重读巴金的《寒夜》](https://img.taocdn.com/s3/m/a1aaeb3feefdc8d376ee329c.png)
作为 中 国 现代 文 学 史 上 最 后 一 位 文 学 大 师 ( 在世 最长 ) ,巴金 已成 为 一 种 文 化 符 号 。其 小
痕 ,文本深处 因而潜 隐着某些容 易被遮蔽 的深层
快” (《 寒夜 ・ 第一章》 ,本文所弓 寒夜》 文 l《
字均据人 民文学 出版 社 1 8 9 3年版 ) 。在接下来 的 描写 中 ,我们 从汪文 宣的 眼中看 到了充满 温馨的
含义 与事实 ,也为读者诠 释提供 了无 限可能的空
的第一 反 应 是 “ 一 个 熟 朋 友 眼 睛 的 一 瞬 ,他 像
忽然感 到一点 暖 意” 。而 当汪 文宣再 次 看 见街 道
两旁 的电灯 重新 亮 起 的时 候 ,他 眼前 突然 一 亮 ; 伴 随着小 孩 的拍 手欢 叫 , “ 觉 得 心 里 一 阵 畅 他
初 的理 论 设 置 ,出现 了作 家 自 己始料 不 及 的裂
充溢 着 对 温 暖 、希 望 的诉 求和 期 盼 ;其 次 ,在 制度 性 表 述 背 后 蕴含 着对 人 性 变异 的 隐痛 和 拷 问 ;巴金 对 曾树 生 貌 似 欣 赏 、肯 定 、 同情 的 背后 隐藏 着无 形 的 厌憎 。
关键词 :《 寒夜》 ;希望诉求 ;人性拷 问;厌憎 ;体验式创作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寒夜》:充满希望的书
说创 作 的巅 峰之作 《 夜》,虽然 着力 于描 写 乱 寒
世普 通人 日常生活及 其悲剧命 运 ,但 由于文本所
巴金《寒夜》读书笔记
![巴金《寒夜》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aa1025f284ac850ac024261.png)
巴金寒夜读书笔记《寒夜》是巴金1944年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下面就是分享给大家的巴金寒夜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巴金寒夜读书笔记(一):《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本书中的故事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一家平民百姓。
汪母是是属于旧社会的人,缠足,年轻时的生活是典型的儿媳一切听从婆婆,而他的儿媳曾树生是新一代的人,她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她们的婆媳关系一直都是紧张的。
而汪文宣作为儿子和丈夫在这两种爱与被爱当中饱受折磨。
看似简单的一家,生活在其中却是如此的复杂和艰难。
归根到底是他们爱的狭隘以及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汪母爱儿子以及孙子,但一点也不喜欢儿媳妇曾树生,她见不得儿子爱老婆,更无法忍受儿媳在外面工作,不听从婆婆。
曾树生无法忍受婆婆对她的热潮冷讽。
她们两都爱着汪文宣,却又不能和谐相处。
她们的爱也是自私的,不能为了文宣去接受他所爱的人。
曾文轩也都爱着这两个女人,但又无法调节两人之间的关系。
痛苦就在这一家里存在着。
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当着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但是处处被人看不起,在单位里辛辛苦苦工作,却只拿着一点点工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若没有曾树生的那份“花瓶”工作,家里也难以维持。
在抗争时期,生活的磨难已经把他们的理想和意志消磨掉。
爱、艰辛、自私在纠缠着。
《寒夜》读后感6篇
![《寒夜》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2a98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d.png)
《寒夜》读后感6篇下面是我收集的《寒夜》读后感6篇(寒夜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寒夜》读后感1 ?寒夜》与从前我读过的巴金先生的作品大不一样,整部小说弥漫着死亡与悲观的气息,叫人透不过气来。
作品的背景是抗战期间,地点是重庆,主人公是一对自上海逃难至重庆落脚的一对年轻夫妻:汪文宣与曾树生,还有汪文宣的母亲。
文宣与树生结婚14年,儿子小宣13岁本是有着理想的年轻人,读教育出身,想办教育,办好的学校。
抗战期间,背井离乡,逃到重庆,放弃了一切曾经的幻想。
文宣在一间半官半商的公司当校对,树生在一家银行上班,以汪母的话来说,是当“花瓶”。
小说的主线为文宣在1944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的经历,假如换一句话来说,也是文宣走向死亡的经历,字字句句为录。
小说中的人物皆无望。
我曾经读到,有人讲这是另一个“双面胶”的故事。
诚然,小说中的大部分的情节是关于汪母与树生之间的婆媳关系。
汪母看不惯媳妇,媳妇也无法讨汪母的欢心,文宣则夹在二人之间,试图两头讨好,却屡屡失败。
只是小说开篇不久,文宣就已经怨愤的叫道:“我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呵!没有人真正关心到我!各人只顾自己。
谁都不愿让步!”莫说汪母爱自己的儿子,汪母根本不曾了解文宣究竟需要什么她从来不曾看到过,文宣爱着树生,文宣的大部分快乐来自于树生的陪伴。
莫说汪母爱树生,当她用恶毒的言语骂树生的时候,她看到的只是她自己。
爱,是成全汪母根本不会。
而文宣呢。
文宣怨愤地叫道“没有人真正关心到我”,他自己又曾真正的关心过他人。
文宣有一条好心肠,毋庸置疑。
可是他几乎是个废物。
真愧疚,讲出这么重的字眼。
在小说记录文宣经历的这段期间,他可曾真正的帮助过一个人?他可曾有士气试图解决母亲与树生之间的不合?他可曾真正的为了改善家庭的环境而做出些什么?他可曾真正努力为母亲,为妻子,为儿子真正带来过快乐和喜悦?他全部的行为几乎可以概括为:忍耐和请求。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文宣,通等着别人成全他自个儿。
巴金《寒夜》读后感
![巴金《寒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6187e2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7.png)
巴金《寒夜》读后感寒夜的小家,折射出冷酷的大家!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汪文宣是一个地道的读书人,有知识在年轻的时候有理想和抱负,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他的抱负和理想就像人的生命一样,一文不值。
所以他只能生活在社会底层。
而他的妻子虽然也是读书人,照样有理想有抱负,可他在面对生活的无奈时并没有和汪文宣一样,而是采取另一种方式,用放纵自己来逃避现实。
她喜欢自由喜欢富有的生活,所以她会接受陈经理的帮助,会去做女招待。
这刚好反映了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他们有理想有抱负。
他们希望大身拳脚,创立一番事业。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不像战斗,只想逃避。
他们选择放纵自己不管别人的感受。
于是汪文宣被迫当了小公务员,曾树生凭借美貌当上银行家的红人。
在现在来看感觉这二人工作还是不错的,但是为何他俩不能在外用盔甲武装自己,回家卸下盔甲抱团取暖?互相感受真我的温存不是很好吗?我想他们还是有感情的,不然为何曾树生跟汪文宣说要离开,本以为汪文宣会阻拦,但收到同意的回复,曾树生反而说不去了?在巴金先生的作品中,这种心里描写很多,也很微妙,让读者回味,猜想,增加趣味的同时,也让人充满联想。
结局更是令人回味,让人深思。
汪文宣死了,他的妻子似乎还在徘徊中。
抗日战争胜利了,但是,这个家的一切并没有改观。
套用某句话,就是,胜利是别人的,与”我“何关。
等曾树生回来的时候,汪文宣葬在哪里都不晓得。
汪母与汪文宣的儿子也不晓得搬哪里了。
给人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冷。
就像是在寒夜中一样,让人发寒……文章似乎用一系列的悲剧,控诉了整个社会。
汪文宣老实能干任劳任怨,事事为别人想,最后却死于肺病。
他的母亲很大的年纪不仅要饱受战争的摧残还要为他的儿子担心。
而汪文宣的儿子,永远有这和她年龄不相称的性格和表情。
汪文宣的妻子更是生活在纠结之中,一面是对自由而快乐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对家人良心上的自责。
就连一直圆滑的老钟最后也死在霍乱之中。
一系列的悲剧故事,都在说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
读巴金《寒夜》有感
![读巴金《寒夜》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c86c44763231126edb1157.png)
读巴金《寒夜》有感文/宁夏西吉县兴平乡赵垴小学教师巩志俭一部《寒夜》,好似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也是巴老的亲身经历和他对当时真实社会的深切体验,这部作品给我们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社会写照。
“寒夜”这一让人战栗的标题给读者的第一反应便是寒冷,有点衣不裹体的感觉。
果不其然,作品从寒夜中开始又从寒夜中结束,唯一不同的是,作品一开始伴着警报声,但结束时却没有,可以说,结束的这一情景是当时的国人盼星星一般盼来的——日本投降了!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后半部分则夹着作者沉痛的心情,夹杂着一种巴老特有的忧国忧民之感。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整部小说明暗两线同时进行。
明线则以曾树生和汪文宣的感情变化为主。
暗线则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民国某某年洗件衣服要上千元”,物价上涨,经济动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又预示着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在汪母眼里,树生只不过是儿子的一个“姘头”。
但老人对自己的孙儿倍加疼爱,这两者矛盾吗?我认为在情感上这并不矛盾,但在正常人的理智上是矛盾的。
这也说明了,在母亲的思想里封建思想占据主导位置,在她大脑海里,没有坐大轿进门的并非真正的儿媳。
大家试想一下,在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下,树生的精神世界何等孤独!就这点看来,树生这一形象应该引起我们读者的同情。
树生,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一个十三岁男孩的的母亲,一个知识分子,一个银行小职员,就这几点使她与婆婆格格不入。
她厌倦了那种平淡无奇的生活,试图振翅高飞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经常痛苦的和自己的思想搏斗着,可以说,他思想的搏斗是从她和陈主任在晚上的郊外散步时开始的,从这里我们看出了女子身上柔弱的一面。
但是,不管怎样,在进行了多次的思想斗争后,我们看出,她还是深爱着汪文宣的,“一日夫妻百日恩”,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家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离开是为生活所迫,沉重的医药费,儿子的学费,这沉重的担子都砸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但从她后来回到这里时的情景,她的心仍然没变,他始终被懊悔和愧疚交织着。
寒夜
![寒夜](https://img.taocdn.com/s3/m/671ffc49852458fb770b56d7.png)
《寒夜》内容简介《寒夜》是巴金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1944年秋冬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的一两个小时,巴金开始了《寒夜》的写作。
小说的情节与作者的生活几乎是同步展开的:都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写完这部小说是1946年的最后一天,上海一个寒冷的冬夜,小说结尾也正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
巴金先生曾经说过,写《寒夜》是在作品中生活,他本人就生活在《寒夜》所描述的生活背景中。
在那几年中,散文家缪崇群、小说家王鲁彦,还有他的老朋友陈范予,都是害着肺病痛苦地死去的;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他又亲手埋葬了因病得不到很好医治的三哥李尧林。
所以,当小说中写到汪文宣为生计而无着、为疾病而痛苦的时候,这些亲友的面孔一一浮现在巴金的脑海中,使他的写作十分投入。
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说,看巴老的《寒夜》和《随想录》的手稿,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
《随想录》是巴老晚年体弱多病时完成的,手稿上的每一笔都是艰难地写下来的;而《寒夜》却不一样,巴金写得龙飞凤舞、潇洒流畅,汪洋恣肆的激情顺着笔尖奔涌而出。
《寒夜》的手稿穿越了岁月的剥蚀,得以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
据说抗战时期在重庆,一天晚上,巴金所住的楼失火,他带着一口小箱子匆匆跑出,这个箱子里就有《寒夜》的头两页手稿。
巴金后来说,幸好那天的火没有烧起来,否则烧毁了这座作为汪文宣生活背景的楼,他可能不会再将小说写下去了。
即便逃过了一个个劫数,由巴金先生捐赠给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的现存手稿中第56页整页缺失,第57至62页共六页有部分破损,而整个手稿的最后部分,即全书的第26章至尾声的手稿遗失。
为确保作品的完整性,最后采用《寒夜》首次在《文艺复兴》上刊出的文本以印刷体补齐—————因为这部手稿就是当时供《文艺复兴》发表时的排印稿,两者的文字是一致的。
《寒夜》赏析评论小说是巴金先生于抗战胜利前后写成的一部反映时局的小说,讲叙的是发生在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黑暗、混乱社会下无助挣扎的影像,故事中若即若离的幻灭感让人压抑,以至于窒息。
《寒夜》读书笔记 巴金《寒夜》读书笔记
![《寒夜》读书笔记 巴金《寒夜》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f7d04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f.png)
《寒夜》读书笔记简介巴金的《寒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小说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贫寒与黑暗。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作品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故事情节《寒夜》讲述了一个乡村的贫困家庭的苦难生活。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农民工人,他叫丁伟。
丁伟出身贫寒,为了生计只能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
小说通过描写他在城市中的艰辛生活以及与工头、房东等人的斗争,展现了贫困农民工的无助和无奈。
丁伟的家庭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劳动者,但由于各种原因,家中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
他们拼尽全力仍然无法改变他们的状况,最终债台高筑,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人物塑造作者通过对丁伟以及他的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丁伟的父母是努力奋斗的典型代表,他们虽然贫困却一直在努力工作,但最终仍然无法改变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一些伪善的角色,比如工头和房东。
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农民工进行压榨和剥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作者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并对此进行了批判。
作品主题《寒夜》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无奈。
在小说中,农民工丁伟和他的家人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改变他们生活的现状。
他们被不公平的社会结构所困扰,无法找到摆脱贫困的出路。
这种无奈和绝望的感觉贯穿整个作品,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主题。
作者通过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的存在。
他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社会关注底层人民的困境,并呼吁改变现状。
结论《寒夜》是一部揭示社会困境的力作。
巴金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了贫困农民工人的苦难生活和无奈处境。
他深刻地剖析了社会的黑暗面,并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这部作品无疑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启示之一。
读书心得——论巴金作品《寒夜》中汪文宣人生悲剧的成因
![读书心得——论巴金作品《寒夜》中汪文宣人生悲剧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8ebfe2b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7.png)
读书心得——论巴金作品《寒夜》中汪文宣人生悲剧的成因一、引言《寒夜》是巴金在194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巴金继《家》之后的又一力作,同样是以家庭为描写对象,同样的结局——家庭支离破碎。
然而其中矛头指向和作家抱以的态度却不一样,特别是《寒夜》,平凡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读后,才品味到那平凡人物,那普遍得无法选择的命运的痛苦,不觉悲从中来。
“《寒夜》是巴金创作后期奉献给读者的悲剧小说”,如此说来,小说的中心人物汪文宣就是悲剧中的悲剧。
那么什么是悲剧呢?按照鲁迅先生的解释,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汪文宣作为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他一心想办一所理想中的乡村学堂,一心要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在落寞孤独中死去,不觉让人扼腕长叹。
不言而喻,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的形象。
对于汪文宣悲剧形象的存在,究其原因,读者大体赞同是社会黑暗、当局腐败,战争不断、物价飞涨,家庭关系不和等等使然。
当然大家也没有忽视汪文宣自身的弱点,认为他懦弱,心理不健全等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也是导致他悲剧发生的原因。
然而,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的时候,大家却很少注意到他患的肺病,这一因素是他丧命的直接原因。
肺病加速了他的死亡,让他在壮年的时候悄然长眠。
可以说,肺病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汪文宣这一形象的悲剧性。
所以我们探讨汪文宣悲剧原因的时候,应该整体看待,全面审视。
对这一形象悲剧的原因作一个新审视,旨在进一步认识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汪文宣,同时更深入地理解《寒夜》的文学内涵。
二、引发悲剧的客观原因事发有因,汪文宣悲剧的生发自然有其特定的原因,对于其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即一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因;二是主观存在的,个人的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原因。
这两大方面是从总体而言,要详细探究其具体原因,还得从各个方面去分析。
以下从四个不同角度来探究其客观原因:(一)社会黑暗战争不断《寒夜》以抗战后期的国统区重庆为描写背景,题材取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生活。
现实主义的永恒魅力——读巴金《寒夜》
![现实主义的永恒魅力——读巴金《寒夜》](https://img.taocdn.com/s3/m/3e0e7d17c5da50e2524d7f64.png)
庭化的学堂 , 从事神圣 的教育救国事业 。但是残酷
的现实 以一 种恶 性循 环 的方 式摧 毁 了他们 的生 存条
还是向她们表达 自己的真情实感 , 他都没有一点能 让 自己感 到欣 慰或 满 意 的办 法 , 只 能通 过 深 深 的 而
自责来平 衡 自己矛 盾 的心 理 。爱 常 常伴 随着 牺 牲 ,
员之间的情感纠葛, 展示了他们 的悲剧命运。小说 人物不多 , 陛格鲜明丰满 。作 品通过他们的命运 但 及 心理变 迁 , 揭示 出现实社 会 的冷漠 与残 酷 , 渗 透 也
着作 者对 人性 与人 生 的思索 。 《 夜》 寒 以一个 家庭 的悲剧 故 事 为线 索 , 过 对 通
的命运交付别人手中。作品由此对罪恶社会 的冷酷 做出了入木三分的展示 , 令人不寒而栗 ! 汪文宣形象的塑造是非常出色的。作者把他放 在社会与家庭生活 的重重矛盾 中来表现, 极力描写 他富有正义感而又极为软弱的性格。他对母 亲、 妻
的社会现 实, 出下层知识分子挣 扎、 展示 忍耐 最终走 向灭亡 的悲剧命运。小说 的思 想艺术至今令读 者震撼 , 表现 出
现 实主义文学长久的艺术生命和永 恒魅 力。
关键词 : 寒夜》 《 ;人物环境与细节 ; 实主义;艺术魅力 现
d i1 .99 ]i n 10 o :03 6 /. s. 00—55 .0 20 .7 s 7 72 1. 3 02
子 和儿子 都有着 极 为 深 沉 的爱 , 可现 实 生 活 一 步 步 地将 他推 向深 渊 , 他 根 本 无 法 实 现 自己对 爱 的承 使 诺 。他想 充分 地展 示 自己 内心深 处 的爱 , 又 没 有 却 任何 能力 付诸 行 动 。无 论 是 协 调 婆媳 之 间 的 关 系 ,
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
![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74f3e6866fb84ae45c8df7.png)
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6篇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1是我忽略了一个事情,汪文宣才是整个家的核心.只要他痛苦,就没有别人能愉快地过活.那重病是汪文宣埋积多年的病,这种病一直都在悄悄地噬着他苦心维系的平稳生活:妻子和母亲无休止的吵架,同事们阿谀奉承的嘴脸,拿着无法补贴家用的微薄的薪水.他只是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罢,甚至有些得意自己的清高和冷静,颇有些文人的自负.他了解自己的生活中出了问题,却惧怕改变.疾病爆发了,而他仍浑然不觉,妻子早已成为了整个家庭矛盾的顶点,也理所应当地成为旧家庭的第一个〝叛逃者〞.但是汪文宣将这一切理解为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争吵,甚至每一次他都选择理解为再正常不过的争吵.他不知道这一切生活就要崩塌了吗?我想他是知道的.汪文宣有着文人的软弱和敏感,妻子和整个家庭的变化他绝不会毫不知情.但是他选择的却是熟视无睹,这是潜意识里的自我欺骗.假如能不去改变,汪文宣绝对不会去改变,这一点不论给他多少次机会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他一个区区文人,拿着微薄的薪水.就算是想要去改变,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在这种绝望之中,他做出了愤怒的独白:〝我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没人真正关心到我!各人只顾自己.谁都不肯让步!〞他的自我主义使他只感受到其他人对于整个家的冷漠和自私,但是他却不肯多想:或许这个家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已经为他牺牲了一部分,才能勉强苟延残喘到现在.但是,这所有的愤怒在他看到树生和另一个男人说笑打趣之后全部消失了.那份光景不让他惊讶也不让他愤怒,就像他早已经知道了一样,只是第二次又看到同样的画面.他感受到的是心痛和对失去的恐惧,这种内心的自卑感使他无力去反抗事实.于是在那几秒里,他的潜意识已经对那个男人妥协了.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2想要对这篇小说写点什么的时候,脑中忽然想起不知谁说的〝小说是没法概括的〞,当时我并不认同,因为这与我在叙事学里学到的知识相矛盾.然而当我提笔想要写个《寒夜》的故事梗概时,却突然不知该从何写起.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巴金笔下的那些人物:汪文宣.曾树生.陈奉光.唐柏青.小宣.母亲.钟又安,他们苟活在抗战的动乱年代,饱受着现实碾碎梦想的沉重打击,每天提心吊胆,唯唯诺诺只为了能在乱世安身立命.汪文宣和曾树生的故事因为时代背景的烘衬而更加使人感概惋惜.否则一个不得志的肺结核患者的中年危机又能引来多少人的关注呢?然而在战机不时在头顶飞过,警报随时可能拉响,日本军队随时可能进城屠杀,人们朝不保夕的时候,汪文宣的遭遇则被打上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汪文宣,曾树生,一对思想先进的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生子.他们怀着共同的从事教育事业的理想.战争的炮火撼动了美好的希冀.汪文宣到报社当校对员,每个月领着微薄的薪水.曾树生,在银行任职,每日应酬不断.刚开始他们还是有希望的,他们相信,只要战争结束,一切都会好起来.然而前线传来的或好或坏的消息,公司同事街坊邻里焦躁不安的议论猜测像是慢性毒药,侵蚀了两颗年轻鲜活的心.他们的心,一如重庆寒冷而雾气弥漫的冬夜渐渐地变得冰凉,简直要结成冰.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3文宣才是整个家的核心.只要他痛苦,就没有别人能愉快地过活.那重病是汪文宣埋积多年的病,这种病一直都在悄悄地噬着他苦心维系的平稳生活:妻子和母亲无休止的吵架,同事们阿谀奉承的嘴脸,拿着无法补贴家用的微薄的薪水.他只是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罢,甚至有些得意自己的清高和冷静,颇有些文人的自负.他了解自己的生活中出了问题,却惧怕改变.疾病爆发了,而他仍浑然不觉,妻子早已成为了整个家庭矛盾的顶点,也理所应当地成为旧家庭的第一个叛逃者.但是汪文宣将这一切理解为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争吵,甚至每一次他都选择理解为再正常不过的争吵.他不知道这一切生活就要崩塌了吗?我想他是知道的.汪文宣有着文人的软弱和敏感,妻子和整个家庭的变化他绝不会毫不知情.但是他选择的却是熟视无睹,这是潜意识里的自我欺骗.假如能不去改变,汪文宣绝对不会去改变,这一点不论给他多少次机会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他一个区区文人,拿着微薄的薪水.就算是想要去改变,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在这种绝望之中,他做出了愤怒的独白:我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没人真正关心到我!各人只顾自己.谁都不肯让步!他的自我主义使他只感受到其他人对于整个家的冷漠和自私,但是他却不肯多想:或许这个家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已经为他牺牲了一部分,才能勉强苟延残喘到现在.但是,这所有的愤怒在他看到树生和另一个男人说笑打趣之后全部消失了.那份光景不让他惊讶也不让他愤怒,就像他早已经知道了一样,只是第二次又看到同样的画面.他感受到的是心痛和对失去的恐惧,这种内心的自卑感使他无力去反抗事实.于是在那几秒里,他的潜意识已经对那个男人妥协了.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4巴金的《寒夜》.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自然是一号男主角汪文宣.他是一个怯弱的小职员,在主任甚至同事面前都不敢坚持甚至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一个人,的确符合他妻子口中所谓的老好人这一形象.然而他的下场竟然有这般凄惨:连惨死的那一刻都没有最爱的人在他的身边.甚至他最爱的人都不知道他已离开这个世界.当他面对上司的刻薄,同事的鄙视,妻子的抱怨,他唯有一味的自责,永远不懂得反抗.妻子终于忍受不住他的怯弱,她甚至宁愿他打她骂她也不愿意他不做=作声,然而他还是没有半句怨言.面对母亲对妻子的诋毁,他也是毫无责备别人的意思.在抗战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作为一个小小职员的汪文宣,我想他有这样的境遇又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他最后惨死的结果又是与他怯弱的性格紧密相连的.一个连自己真实想法都不敢表达的人有时候想想狠一点也只有死了算了.在汪文宣身上,在剧情当中,我会不自觉想到现实中的我们.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像他那样呢.优柔寡断,怯弱,怕事,苟且偷安,逆来顺受人性的种.种弱点一览无余.树生是一个时尚的银行职员,她不被世俗所束缚,没结婚就同汪文宣同居生子.她敢于最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她却忘了大小宣的痛苦.她受不了婆婆的看不起,受不了丈夫的无能,受不了生活的贫困,就同年轻的主任飞去了兰州.但作为一个妻子,她是洁身自好的,她并没有做对不起自己丈夫的事;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是尽责的,她没忘记自己儿子的学业,按时往家里寄钱.在汪文宣死后没多久,她便回来了.她是怀着思念和希望回来的.她以为宣在信里讲的都是真的,他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当她知道丈夫的死讯的时候,她是痛彻心扉的,如刀绞的.这样看来,她的确是一位钟情的女子.《寒夜》是一部平民的文学,是适合我们这些小市民看的文学.在整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感触也就会来得更加的深.这样看来它的确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5是我忽略了一个事情,汪文宣才是整个家的核心.只要他痛苦,就没有别人能愉快地过活.那重病是汪文宣埋积多年的病,这种病一直都在悄悄地噬着他苦心维系的平稳生活:妻子和母亲无休止的吵架,同事们阿谀奉承的嘴脸,拿着无法补贴家用的微薄的薪水.他只是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罢,甚至有些得意自己的清高和冷静,颇有些文人的自负.他了解自己的生活中出了问题,却惧怕改变.疾病爆发了,而他仍浑然不觉,妻子早已成为了整个家庭矛盾的顶点,也理所应当地成为旧家庭的第一个〝叛逃者〞.但是汪文宣将这一切理解为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争吵,甚至每一次他都选择理解为再正常不过的争吵.他不知道这一切生活就要崩塌了吗?我想他是知道的.汪文宣有着文人的软弱和敏感,妻子和整个家庭的变化他绝不会毫不知情.但是他选择的却是熟视无睹,这是潜意识里的自我欺骗.假如能不去改变,汪文宣绝对不会去改变,这一点不论给他多少次机会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他一个区区文人,拿着微薄的薪水.就算是想要去改变,又能改变些什么呢?在这种绝望之中,他做出了愤怒的独白:〝我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没人真正关心到我!各人只顾自己.谁都不肯让步!〞他的自我主义使他只感受到其他人对于整个家的冷漠和自私,但是他却不肯多想:或许这个家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已经为他牺牲了一部分,才能勉强苟延残喘到现在.但是,这所有的愤怒在他看到树生和另一个男人说笑打趣之后全部消失了.那份光景不让他惊讶也不让他愤怒,就像他早已经知道了一样,只是第二次又看到同样的画面.他感受到的是心痛和对失去的恐惧,这种内心的自卑感使他无力去反抗事实.于是在那几秒里,他的潜意识已经对那个男人妥协了.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6脑中忽然想起不知谁说的〝小说是没法概括的〞,当时我并不认同,因为这与我在叙事学里学到的知识相矛盾.然而当我提笔想要写个《寒夜》的故事梗概时,却突然不知该从何写起.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巴金笔下的那些人物:汪文宣.曾树生.陈奉光.唐柏青.小宣.母亲.钟又安,他们苟活在抗战的动乱年代,饱受着现实碾碎梦想的沉重打击,每天提心吊胆,唯唯诺诺只为了能在乱世安身立命.汪文宣和曾树生的故事因为时代背景的烘衬而更加使人感概惋惜.否则一个不得志的肺结核患者的中年危机又能引来多少人的关注呢?然而在战机不时在头顶飞过,警报随时可能拉响,日本军队随时可能进城屠杀,人们朝不保夕的时候,汪文宣的遭遇则被打上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汪文宣,曾树生,一对思想先进的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生子.他们怀着共同的从事教育事业的理想.战争的炮火撼动了美好的希冀.汪文宣到报社当校对员,每个月领着微薄的薪水.曾树生,在银行任职,每日应酬不断.刚开始他们还是有希望的,他们相信,只要战争结束,一切都会好起来.然而前线传来的或好或坏的消息,公司同事街坊邻里焦躁不安的议论猜测像是慢性毒药,侵蚀了两颗年轻鲜活的心.他们的心,一如重庆寒冷而雾气弥漫的冬夜渐渐地变得冰凉,简直要结成冰.观看巴金《寒夜》的个人观后感500字。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800f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b.png)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寒夜》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年轻人在寒冷的冬夜里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偷窃的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让-克里斯托夫是一个贫穷的年轻人,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偷窃,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命运的不甘。
他在寒冷的冬夜里行走在街头,面对着寒冷的天气和饥饿的肚子,他不得不去偷窃来维持生计。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和贫困人民的艰辛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贫富差距巨大,贫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这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主人公让-克里斯托夫虽然偷窃,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命运的不甘。
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而是一个被社会所逼迫的受害者。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不幸,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人和坏人来划分,而是要去理解和关爱每一个人。
通过阅读《寒夜》,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多面性,让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些理解和关爱,让社会更加美好。
《寒夜》读后感5篇
![《寒夜》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565c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8.png)
《寒夜》读后感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寒夜》读后感5篇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可以发现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所揭示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的感悟和思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寒夜》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寒夜》点评
![《寒夜》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3fde0d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b.png)
《寒夜》点评《寒夜》是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47年。
这部作品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情节,深刻揭示了抗战时期小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的黑暗面。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寒夜》展现了巴金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洞察力。
他通过对小家庭内部矛盾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立体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同时,巴金还运用了心理描写、性格刻画、环境渲染等手法,使得小说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这些文学手法的运用,不仅展示了巴金作为作家的文学造诣,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寒夜》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通过对一个小家庭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如贫困、疾病、家庭矛盾等。
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仅存在于抗战时期的重庆,也普遍存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
因此,《寒夜》不仅是对抗战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整个中国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
这种揭示和批判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此外,《寒夜》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逻辑,他们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也有自私、懦弱的一面。
这种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作品更加真实而引人入胜。
同时,《寒夜》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如对于自由、爱情、家庭、社会等问题的探讨和反思。
总的来说,《寒夜》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对一个小家庭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值得文学爱好者阅读和欣赏,也值得每一个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问题的读者去深入阅读和思考。
巴金寒夜读后感(多篇)
![巴金寒夜读后感(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635fd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3.png)
巴金寒夜读后感(多篇)第1篇:巴金寒夜读后感巴金寒夜读后感每个时代都凝聚着历史的一段故事,而在每个故事里,都会有不一样的光景,发生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群的故事。
《寒夜》中树生与文宣的爱情,便是发生在那段并不美好的光景里的悲伤故事。
初读《寒夜》,我觉得文宣实在太软弱,“老好人”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首先在工作上,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拖着病体在办公室里那么卑微地做着小职员的工作,对于所有的不公平待遇却从来不敢说一个“不”字,最初伟大的理想也任它在心底蒙了尘埃。
而在家庭中,面对妻子树生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他既不能扮演好丈夫的角色,也不能尽好儿子的职责。
然而后来,当小说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开始想,如果我是文宣的话,我又会怎么做呢,或者说,我能怎么做呢?诚然,文宣性格中的软弱无法忽视。
然而,在那个知识分子不受重视的时代,他无力改变自己地位低下的境况。
为了不失去工作,他不得不像一头任人抽打的病牛一样小心翼翼地努力工作,尽管换来的只是少的可怜的薪水。
而在家庭中,母亲和树生并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两个人他都不能失去,这并非是贪心。
所以他夹在两个人中间,默默承受着两个他最爱的人赋予他的痛苦。
他爱他的母亲,所有的爱只需“母亲”两个字便足以解释;他同样深爱他的而妻子,而这种爱,并不同于对母亲的爱。
所以想到自己残破的躯体以及树生在这个穷困的家庭中所受的委屈,他宁愿放手给她自由,让她离开自己去过更好的生活。
而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给树生寄信,跟她说自己身体很好,不用担心,哪怕他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树生不能回来陪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他也依然执着。
树生是一位比较典型的新女性,她受过好的教育,有知识有思想有追求。
对于生活,她依然抱有一丝美好的憧憬。
然而在那个穷困的家庭里,她却过得并不幸福,儿子的冷漠,丈夫的懦弱,最使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刁难。
所以她问自己——“这种生活究竟给了我什么呢?我得到什么满足么?”回答是——“没有!不论是精神上,物质上,我没有得到一点满足。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c75d44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9.png)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巴金的《寒夜》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通过描写在战乱年代的乡村生活和人们的苦难遭遇,以及主人公张小娴的内心痛苦与挣扎,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故事中的乡村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痛苦。
人们面对着战争的摧残和生活的拮据,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安全感。
在这个冰冷的寒夜中,人们只能靠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物资和互相帮助来温暖自己的心灵。
小娴的家庭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她的父亲被杀,母亲生活无着,弟弟被逼流浪,她自己也遭到了几次性侵犯。
这些痛苦让人无法想象,但小娴依然坚强地活了下来。
小娴的内心痛苦与挣扎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她不仅要面对来自战乱和贫困的痛苦,还要承受来自男人的压迫和侵犯。
她渴望自由和幸福,却被现实无情地打击。
她开始逃避自己的内心,希望通过物质享受来忘记痛苦,但最终她发现这种逃避只会让她更加空虚和痛苦。
最终,小娴通过对母亲的觉醒和对农民运动的参与,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和力量。
这部小说深深地触动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在极端的困境下,人们的本性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小娴面临的种种考验让她看清了人性的阴暗面,但她依然选择相信善良和自由。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的希望和勇气,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并选择积极的行动。
《寒夜》是一部令人揪心的作品,它通过对战乱年代乡村生活
的描写和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光明和黑暗。
这部小说警示我们保持对善良的信念,并勇敢地去面对困难与苦难。
希望我们能像小娴一样,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并在黑暗中发出光芒。
眼泪——读巴金《寒夜》【高一作文】
![眼泪——读巴金《寒夜》【高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e36fbc84254b35effd345f.png)
眼泪——读巴金《寒夜》【高一作文】
眼泪——读巴金《寒夜》
湖南省衡阳市谢海南
一捧眼泪,有颜色的眼泪。
汪文轩的眼泪是红色的,有爱,但一颗懦弱、善良、敏感的心,最终却成了浊世中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伤心祭品。
曾树生的眼泪是咖啡色的,有梦。
母亲的眼泪是灰色的,有怨。
婆媳俩有太多的冲突,也有太多的相同处:爱同一个男人,不甘平庸,有太强的自我意识,情感的篱笆设限太低,常常被烦闷的火烧坏。
巴金的眼泪是白色。
我想象他是在下雪的时候看着窗外无情无义的雪花编织着有情有义的故事,雪花飘落,冻成冰,那是痛苦的形状。
痛苦是透明的,如同作家的心。
——选自《创新作文》
评点:
作者抓住了巴金小说《寒夜》中人物汪文轩、曾树生和巴金的性格特征写各个人物的眼泪的颜色,通过眼泪的颜色折射出每个人的人生色彩,将情、景、人融为一体,归纳总结了各自的人生命运和心境。
文章简洁明快,干净清爽,行文大方,有创新,有文采。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1 / 1。
寒夜巴金读后感
![寒夜巴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703e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a.png)
寒夜巴金读后感《寒夜》是巴金先生的一部小说,它以描写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社会风貌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叶文梅的命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文学语言,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主人公叶文梅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子,她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经历了家庭的困苦和社会的不公。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本就不高,叶文梅更是因为家境贫困而备受歧视。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不得不去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来维持生计,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小说通过叶文梅的命运,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和无情,同时也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
在小说中,巴金通过对叶文梅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叶文梅虽然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敢,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着,这种精神让人为之动容。
同时,巴金也通过叶文梅的命运,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在那个时代,社会的阶级差距和道德沦丧让人心寒,而叶文梅的遭遇则成为了这种社会现实的最好写照。
另外,小说的语言也是它的一大特点。
巴金的文学语言优美而深刻,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叶文梅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的社会环境。
他的文字流畅而富有力量,让人在阅读中不禁为之动容。
同时,小说的情节安排也十分巧妙,通过对叶文梅的命运的描写,巴金成功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扭曲,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
总的来说,《寒夜》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通过对叶文梅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
小说的语言优美而深刻,情节安排巧妙,让人在阅读中不禁为之动容。
通过阅读《寒夜》,让人不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让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曲令人心痛的哀歌
——读巴金的《寒夜》
花了三个小时,读完了巴金的《寒夜》,真是寒夜“凉彻肌肤”的感觉,读完时正是晚
饭时间,可是没有食欲,只感觉压抑、沉闷、凄凉,真想扯开嗓子大喊一声,把积压心底的郁闷全部发泄出来。
主人公汪文宣的悲剧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如果处在现在这个年代会有质的变化吗?究竟是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根源?曾树生真的做错了吗?当时政府的腐败造成了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穷困中,生病了没钱医治,经济的问题加速了家庭的冲突直至破裂,可是这是主要原因吗?……一系列的问题在脑海里纠缠。
今日董老师(理论导师)的引领让我茅塞顿开,一曲令人心痛的哀歌,原因太多了,除了社会背景,还有新旧两代人观念的冲突,汪的母亲陈旧落后的思想,曾对自己所需要的那种生活状态的追求;汪的从精神到肉体的接近枯萎的现状,曾的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组合,即使在现在也很难有完满的结局,一个整天从心底里排斥自己的婆婆,一个只会用“无奈哀求”的眼光看着婆媳吵架的丈夫,一个不断追求自己的上司,这一系列的因素,促成了一位内心向往过上她自己定位的滋润的“小资”生活的女人的改变,这是不是不可理解。
汪文宣为何不改变?为何不能在爱他的两个女人之间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何不奋起、不主宰自己的命运?令人惋惜的同时不无遗憾啊。
感谢董老师,真诚的!这样的交流很有收获,让我模糊的思维开始清晰起来,也许我还是辞不达意,但是,至少他把我领到了一个路口,谢谢!
08年10月28日
阅读无止境,想把下面几句话送给自己:读书就是用精神的牙齿咀嚼她,用思想的胃消化她,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不是生活的唯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的灵魂,用好书充实思想的流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