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过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

前者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的内容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的4、试画出J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要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

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5、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答:当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向外移动到A1,贸易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移动到TE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点下降到C1点。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

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

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国际经济学(简答题)1.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产生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2. 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如果创新国研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并获得成功,则创新国将和其更新产品的(潜在)模仿国之间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模仿国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创新国将向其模仿国出口新产品,而从模仿国进口相同产业中的旧品种。

3.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图如下:4.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答: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我们把利益集团分成三种: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门和消费者群体。

对于出口补贴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进口替代部门和消费者虽然不支持此项政策,但是从此项政策中受到的直接损失不明显,也不会激烈反对。

国际经济学名词和简答

国际经济学名词和简答

《国际经济学》二、名词解释(5*5=25)1【里昂惕夫之谜】:按照人们的一般直觉,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发现美国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有悖于直觉的现象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2【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使得价格上升部门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其它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3【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O-S)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不仅使得两国商品价格均等,同时使得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4. 【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基础上的贸易政策理论。

它具体是指政府所施加的、能够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

5【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6.【马歇尔—勒纳条件】(1)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

这个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2)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7.【“J曲线效应”(J Curve effect)】: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故名J曲线效应。

自考国际经济学简答重点

自考国际经济学简答重点

1.悲惨增长的发生条件是:(1)增加的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的产品的;(2)国外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是无弹性的;(3)该出口国在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从而其供应量的增长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价格2、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仅仅局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3.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

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

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

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4.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01)(1)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

(3)条件:①对方不报复;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③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4)本币贬值将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

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

5、贬值的收入效应1)闲置资源效应:如果一国经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贬值引起的出口增加会导致产出增加,收入水平增加。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复习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关系P36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即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是,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ppt: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希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越单一越好,因为这样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而由于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的差异产品的存在,使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这样,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就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通过国际分工,一国只生产有限系列的同类商品,获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通过国际贸易,为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如图所示,如果甲、乙两国各方面的条件完全相同,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就完全相同。

规模报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封闭经济条件下,两国都在A点生产和消费,国内相对价格都是P A。

如果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甲国的生产就会从A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动,同时X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会不断下降,直至在B点实现完全分工,此时甲国出口BC单位X商品,按国际市场价格P W换取CE单位的Y商品,在E点消费。

同样乙国的生产会从A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移动,同时Y商品的相对价格会不断下降,直至在B’点实现完全分工。

此时乙国出口B’C’单位的Y商品,按国际市场价格P W换取C’E 单位的X商品,也在E点消费。

这里BC=C’E,CE=B’C’。

可见,通过分工和贸易,两国都达到了更高的福利水平。

补充ppt: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开放条件下)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如果甲国专门生产X,乙国专门生产Y,甲乙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可能性边界,位于图中直线TT’的中点C,这时,两国都会获益。

国际经济学简答

国际经济学简答

国际经济学简答⽐较优势理论VS新贸易理论⽐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新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较优势理论从供给的⾓度进⾏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度进⾏了说明;⽐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中的作⽤;⽐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经济报酬不变,新贸易理论引⼊规模经济进⾏研究。

⽐较优势的动态转移。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较优势,促进了⽣产,提⾼了福利。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本、韩国等国家的⽐较优势由最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贸易结构也相应的发⽣了变化。

在该问题中要区分价格粘性还是价格弹性模型。

在价格粘性模型下,⼀国货币供给量减少将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利⽤⾮抛补利率平价等式可知,本币名义汇率将升值。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胀,因此实际利率将上升,⼀⽅⾯是由于名义利率上升,另⼀⽅⾯是由于预期通货紧缩。

在价格完全弹性的模型下(即长期分析,价格可调整),预期通胀使得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不变),本币名义汇率贬值(根据购买⼒平价)。

我们可以从另⼀个⾓度来考虑价格弹性模型,预期通胀使得名义利率上升,本币名义汇率贬值,它隐含了⼀个假设即预期实际利率不变。

如果预期实际利率上升,那么预期本币实际汇率将贬值。

如果预期本币实际汇率贬值是由于现在实际汇率暂时性升值所致,那么名义汇率升值。

⾃由贸易中的双赢: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由贸易对贸易双⽅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较优势进⾏贸易,专业化⽣产,充分有效地利⽤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各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产品⽣命周期理论通常把贸易国分为三类:出⼝新产品的⼯业⾼度发达国家,如美国;⽐较⼩的⼯业发达国家,如⼤多数欧洲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4.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6.套利:套利( arbitrage): ,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或卖出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或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9.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_简答_计算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_简答_计算

国际经济学一、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出口的贫困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于出口量随生产提高而增大,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1、贸易条件与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

如图所示,图中生产力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移至A’,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从C移到C’。

由于这时新的世界价格线T’较原价格线T更为平缓,斜率即价格下降。

结果是出口增加,但出口相对价格下降,同量出口可换回的进口下降;无差异曲线从I降到II,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

(1)条件。

一是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二是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该国的任何出口增长都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的波动;三是该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促成销量的增加;四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2)案例。

中国的成衣和钨矿砂出口。

3、政策含义及评价。

(1)政策含义。

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生了出口日益增多价格却越来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予以调整。

(2)评价。

出口贫困增长现象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可能情况,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一定阶段,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01)(1)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

(3)条件:①对方不报复;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③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复习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复习

简答题1、 简述进口配额和等效的进口关税存在的差异。

1、进口配额不给政府带来财政收入,关税会给政府带来财政收入;2、对于给定的进口配额,当需求增加时,会比等效的进口关税导致更高的国内价格和更多的国内生产量;而对于给定的进口关税,当需求增加时,会比等效的进口配额导致更高的消费量和进口量,而对国内价格和国内生产量的影响较小。

3、进口配额对实施配额管制的国家的国内市场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进口配额能将潜在的垄断转化成现实的垄断,使得国内工业能完全消除国外产业的竞争。

4、在关税的情况下,要想将进口量限制在一个愿望的水平上,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国内进口替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在进口配额的情况下,则一定能将某种商品的进口限制在愿望的水平上〔即配额的水平上〕。

〔共4点,每点2分〕2、 简述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二者的主要区别。

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该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称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H -O 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

〔3分〕比较优势说: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3分〕 二者区别:要素禀赋论从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出发来解释国际贸易,而比较优势论则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

〔2分〕3、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每点4分〕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给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简答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简答

一.贸易利益的分解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交换利益系指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二.不发生贸易的五个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的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三.国际贸易的起因(论述题)1.古典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说:两国的生产技术差异表现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由此每个国家应出口绝对优势产品,进口绝对劣势产品。

(2)、比较优势说: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好处。

2.H-O理论:要素禀赋说:一国出口密集使用丰富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3.重叠需求理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4.产品周期理论:技术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要素。

5.新贸易理论:(1)、外部规模经济可导致国际贸易发生,此外规模经济是比较优势外的另一个独立贸易起因。

(2)、产业内贸易以规模经济引起。

四.H-O定理结论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其实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五.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者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引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六.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国际经济学简答论述

国际经济学简答论述

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答: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而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继续进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种商品都生产一些.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例是由等量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之间.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出口商品.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只要贸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最终,贸易双方的要素价格有均等化的趋势.16.李嘉图理论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有什么区别从基本面看,H-O 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李嘉图理论使用了单一生产因素——劳动,但H-O模型认为一种生产要素无法进行生产,至少应为二种;H-O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交换的原则也是相同的.李嘉图则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己分析的出发点.17.里昂惕夫之谜是如何对要素禀赋论提出挑战的在列昂惕夫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根据要素禀赋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运用自已发明的投入-产出表对美国40-50年代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基于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而非资本密集型基础之上.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反论.18.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大规模生产的效率能够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因为一个大的组织能够通过设备的专业化和劳动力的专业化,采取流水线生产,开发副产品以及在原材料采购中获得数量折扣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形成一国的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同时与差异化产品相关的规模经济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因为一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会使其在与国外竞争者对手的较量中享有成本优势.19.如何区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产业间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属于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而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厨楼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种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1)企业产品差异化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2)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3)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20.何谓产业政策政府通过何种方式在经济的朝阳产业部门创造比较优势在应用产业政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答:产业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政策培育和扶持一个产业的发展,像反垄断豁免、税收激励、研发补贴、贷款担保、低利低息贷款以及贸易保护等,提高了国内经济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并在世界市场中更具优势.在应用产业政策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政府选择了失败的产业,造成资源的浪费.(2)如果所有的贸易国都对进口实行贸易限制,而对出口进行补贴,将会形成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3)产业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官商结盟,在政治上权力大的产业会得到政府的扶持,而在自由市场上,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会有发展新资源和技术的动力,从而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21.环境限制政策如何影响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国如果对国内企业实行污染控制政策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市场供给减少,,就会减弱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他们的市场占有份额,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实行环境限制政策有助于创造并提升竞争优势,严格的环境标准将迫使企业提高质量,更新技术,在顾客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领域提供特色服务.22.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有哪些a工人的技术、能力和工资水平b 企业按照技能互补的方式组织工人进行合作的能力c设备的丰富程度,包括通讯设备、数据处理工具和计算机d各国由法律制度、行为模式和传统构成的制度支持e市场容量形成的潜在规模经济23.什么是从量关税、从价关税和混合关税每种关税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从量关税是指对进口产品的每个实物单位征收固定数量的货币,从价关税是对进出口商品按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费,而混合关税是指从量税和从价税的合成.从量关税的优点:实施和管理要相对容易,特别是对于标准产品和价值不容易确定的大宗产品.缺点是其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与进口产品的价格变化方向相反从价关税的优点:能够反映产品的各种等级差别,同时在价格变动时期,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不会发生变化.缺点是实际管理很复杂,主要问题是如何决定进口产品的价值混合关税中一般适用于原材料关税影响的制成品.关税的从量部分中和了因对国内原材料供应商的关税保护而使国内制造商蒙受成本劣势,关税中的从价部分则为成品行业提供了保护24.区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两个概念与国家经济福利有什么关系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在图中,需求曲线以下、商品市场价格以上所围成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获得的、高于最低生产成本的那部分收入,在图中,生产者剩余由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所围成那部分面积代表.25.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答:1、微观国际经济理论2、宏观国际经济理论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4、国际经济协调26.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答:1)政策法规因素2)成本因素①劳动力成本②交易成本③信息成本3)市场因素 4)聚集经济因素27.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出了推动--拉动因素说.推动因素:主要是指国际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变化和周期性发展,促使投资者进行资产多样化组合,在全球资本市场追求更高利益.拉动因素:主要指实体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结构调整政策以及政治等非经济因素.28.当代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特征:答:1.投资主体多元化 2.区位和部门配置结构的变化 3.短期资本国际流动的膨胀 4.国际金融创新与资本国际流动 5.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承担者29.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动因答:1、国际直接投资2、工资率的差异3、国际贸易的发展.30.当代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特征答:1、劳动力国际流动已实现自身利益为目的.2、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3、流动基本格局未变,但已呈现分散性和对流行.4、劳动力国际流动具有组织性、规范性.5、劳动力国际流动更趋向国际化、法规化.6、短期流动的形式越来越普遍.31.外汇储备的职能答: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出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票汇率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32.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答:1、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2、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3)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的基本原则答:1)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待遇)2)关税保护~3)可预见的市场准入~4)公平贸易~5)一般禁止使用数量限制~6)贸易政策与法规透明度的~7)互惠贸易~8)例外~34.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条件答:1)地理位置上相互邻近2)成员国之间经济存在互补性3)要充分考虑每个成员国的利益4)成员国政治制度比较接近35.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答:1)促进了集团内经济贸易的增长2)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3)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加速其对外贸易发展4)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5)加速了经济集团内部资本的集中和垄断36.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答:1)自由贸易政策:取消政府对进出口的限制和优惠2)保护~:奖出限入3)协调管理~:保护国内市场,扶持国内战略性工业,夺取市场份额37.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主要观点答: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2)~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3)~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38.差异产品产生的原因答:(1)生产者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定价权,获得市场,增加消费量.(2)消费者方面:效用水平或福利水平的提高.39里昂惕夫之谜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40.绝对技术差异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答:1、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时,如果具有特定的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便会有竞争的绝对优势,专业化生产这种商品并出口将会受益.2、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最后达到各个国家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特点:1)反复论证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推广到国际领域.2)证明直观简单41.生产要素禀赋论的核心思想答:在各国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42.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招致众多国家反倾销的主要原因答: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在某些产品的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3)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工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故相同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差很大,易被别国怀疑有倾销行为4)出口秩序混乱,各出口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国外市场竞相压价,从而构成倾销5)出口企业面对国外反倾销应诉不力6)一些国家将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7)少数国家对我国实行不公正的待遇.43.论述在现实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正面:1)有利于中国进口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反面: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不能自由兑换2)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3)过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4)人民币汇率升值回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5)财政赤字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44.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基本内容答:提出者:约翰穆勒内容:认为在既定的贸易条件下.一国进行贸易的意愿,将有本国最优产量点与消费点决定,如果两国的需求模式相似,则贸易前国内价格曲线斜率由各自的供给决定,如果贸易双方需求大小想进,且需求模式相似,则贸易条件位于两国贸易前国内价格相比之间,否则贸易条件将靠近需求愿望相对更高的国内价格曲线,因此在大国与效果模型中,小国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45.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提出者及理论内容答:人力资本说提出者:舒尔茨、基兴、鲍德、坎农等.内容: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R&D学说提出者:格鲁伯、麦赫塔、弗农等.内容: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46. 产业内贸易中,产品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概念答:1)产品同质性或相同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2)产品的异质性或差异产品是指:产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 产业间贸易的含义:指在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47.保护对象,相对保护措施,以及该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意义答:保护对象:工业中重要的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门,技术部门应重点保护;对于太重要的经济部门,如奢侈品部门只应采取低层次保护,对于虽然是新生工业园但国外并无强有力竞争的部门则不需要保护.保护措施:可以根据国家特有环境和它的工业情况来决定采取对工业品禁止输入或规定适当的税率的办法基本内容: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受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该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的手段来实现.48.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假设前提及其内容答:假设前提::市场不完全性、规模经济的存在.内容: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应用补贴(生产、出口、研究、开发等补贴)以及关税等手段,支持国内战略性的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以规模经济的利益争取国际市场份额,提高总体福利.49.倾销的经济学定义,法律定义,及其构成条件答:经济学定义:。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简答题

1. 在资本完全不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试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1)在短期内(国内货币供给尚未来得及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效果(假设最初国际收支是平衡的);(2)在长期内(中央银行为维持固定汇率采取干预措施之后)对国内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

答案提示:利用画图进行分析,资本完全不流动BP 线为垂线,资本不完全流动BP 线的斜率大于0度小于90度,资本完全流动BP 线为水平线。

2. 出口倾销 定义:垄断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国内市场取得垄断高价后,以低于国内价格的形式大量出口出口倾销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1)国内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必须充分分隔(3)国内需求弹性小于国际需求弹性3. 试解释J 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就形成了J 曲线。

具体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政策含义在于通过缩短各种时滞,使得本币贬值能够尽快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实例请自己举出。

4. 铸币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mint parity)基本内容:实际交易汇率是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是这种波动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以黄金输送点作为其波动有界限,这样就使金本位制下的汇率自发维持在一个较固定的水平。

国际经济学_简答

国际经济学_简答

国际经济学_简答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1)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则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对应于机会成本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呈平行关系,所以封闭相对价格水平相同,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

(2)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答案: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

7.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答案: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8.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案: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9.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答: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4.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6.套利:套利( arbitrage): ,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或卖出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或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9.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1.怎样依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说因素天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界限之间的差异?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钱不变的前提下,某一因素的增添会以致密集使用该因素部门的生产增添,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降落。

假如两个国家的因素天赋不相同,则某种因素多的国家,会产生更多密集使用该因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界限就出现了差异。

2.联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说为何美国一直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假如创新国研制的是相同家产中的更新品种并获取成功,则创新国将和其更新产品的(潜伏)模拟国之间出现家产内贸易,因为此时其模拟国生产的是此家产产品的旧品种。

创新国将向其模拟国出口新产品,而从模拟国入口相同家产中的旧品种。

3.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新贸易理论解说的是家产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说的是家产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定是不完整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定是完整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应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重申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定全部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规模酬劳不变。

图以下: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家产内家产间不完整竞争完整竞争需求角度供应角度产品差异同质产品引入了规模经济规模酬劳不变4.试依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说出口补助政策的拟订过程。

答: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鉴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收入分派格局,因此不同利益公司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响,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样力量交叉在一同最终决定政策的拟订或选择。

我们把利益公司分红三种:入口代替部门、出口部门和花费者集体。

关于出口补助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入口代替部门和花费者固然不支持此项政策,可是此后项政策中遇到的直接损失不显然,也不会强烈反对。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一、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

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二、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出口补贴对小国的影响如以下几点:(1)国内产量提高,产业得到保护和发展(2)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量增长(3)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消费者福利受损出口补贴对大国的影响如以下几点:(1)国内产量提高,产业得到保护和发展(2)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量增长(3)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消费者福利受损(4)国际市场价格降低,国外消费者受益,国外生产者受损三、试比较各种区域一体化差异(五种形式的特征)?1、自由贸易区:成员间取消商品贸易的障碍;没有统一对外关税。

2关税同盟: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贸易壁垒;设立共同对外关税。

3、共同市场:成员国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经济同盟: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5、完全经济一体化: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统一了货币,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四、简述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两者的主要区别?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相对差异,各国只生产比较优势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都获利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两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是两国进行贸易的基础。

国际经济学简答及论述

国际经济学简答及论述

1.计算两国生产这两种商品的比较成本,并说明两国如何分工计算:甲乙两国因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各不相同,甲国每单位土地的价格为5元,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1元,乙国每单位土地的价格为1元,而每单位劳动力的价格为2元,假设两国生产水平完全一样,即生产每单位小麦均需10个单位的土地和一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每单位棉布均需要1单位土地和10个单位的劳动力。

试用俄林的生产要素比例说计算两国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并说明两国如何分工。

甲国生产单位小麦的成本=小麦的要素比例×小麦的要素价格=10×5+1×1=51元乙国生产单位小麦的成本=小麦的要素比例×小麦的要素价格=10×1+1×2=12元甲国生产单位棉布的成本=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5+10×1=15元乙国生产单位棉布的成本=棉布的要素比例×棉布的要素价格=1×1+10×2=21元因为甲国小麦单位生产成本为51元,棉布单位生产成本为15元;乙国小麦单位生产成本为12元,棉布单位生产成本为21元。

所以,甲国分工生产棉布,乙国分工生产小麦。

2.试画出贸易提供曲线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灵活。

檊!3.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含义: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倾销就其性质分为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

构成条件:(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性不同,其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性4.贸易乘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请写出其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其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亚当。

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

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

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

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

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

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

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

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

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本不变。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

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

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

而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继续进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种商品都生产一些。

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

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

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

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之间。

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

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

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

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

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出口商品。

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

只要贸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

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

最终,贸易双方的要素价格有均等化的趋势。

16.李嘉图理论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有什么区别?从基本面看,H-O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李嘉图理论使用了单一生产因素——劳动,但H-O模型认为一种生产要素无法进行生产,至少应为二种;H-O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交换的原则也是相同的。

李嘉图则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己分析的出发点。

17.里昂惕夫之谜是如何对要素禀赋论提出挑战的?在列昂惕夫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根据要素禀赋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运用自已发明的投入-产出表对美国40-50年代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基于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而非资本密集型基础之上。

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反论。

18.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大规模生产的效率能够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

因为一个大的组织能够通过设备的专业化和劳动力的专业化,采取流水线生产,开发副产品以及在原材料采购中获得数量折扣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形成一国的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同时与差异化产品相关的规模经济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为一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会使其在与国外竞争者对手的较量中享有成本优势。

19.如何区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产业间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属于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而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厨楼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种产品。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1)企业产品差异化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2)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3)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

20.何谓产业政策?政府通过何种方式在经济的朝阳产业部门创造比较优势?在应用产业政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产业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政策培育和扶持一个产业的发展,像反垄断豁免、税收激励、研发补贴、贷款担保、低利低息贷款以及贸易保护等,提高了国内经济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并在世界市场中更具优势。

在应用产业政策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政府选择了失败的产业,造成资源的浪费。

(2)如果所有的贸易国都对进口实行贸易限制,而对出口进行补贴,将会形成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

(3)产业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官商结盟,在政治上权力大的产业会得到政府的扶持,而在自由市场上,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会有发展新资源和技术的动力,从而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

21.环境限制政策如何影响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国如果对国内企业实行污染控制政策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市场供给减少,,就会减弱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他们的市场占有份额,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另一方面,实行环境限制政策有助于创造并提升竞争优势,严格的环境标准将迫使企业提高质量,更新技术,在顾客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领域提供特色服务。

22.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工人的技术、能力和工资水平企业按照技能互补的方式组织工人进行合作的能力设备的丰富程度,包括通讯设备、数据处理工具和计算机各国由法律制度、行为模式和传统构成的制度支持市场容量形成的潜在规模经济23.什么是从量关税、从价关税和混合关税?每种关税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从量关税是指对进口产品的每个实物单位征收固定数量的货币,从价关税是对进出口商品按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费,而混合关税是指从量税和从价税的合成。

从量关税的优点:实施和管理要相对容易,特别是对于标准产品和价值不容易确定的大宗产品。

缺点是其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与进口产品的价格变化方向相反从价关税的优点:能够反映产品的各种等级差别,同时在价格变动时期,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不会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