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讲义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合集下载

第四十二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一、选择题A型题1.对四环素不敏感的病原体是:A.肺炎球菌B.绿脓杆菌C.脑膜炎球菌D.肺炎支原体E.立克次体2.抗菌作用最强的四环素类药物:A.四环素B.土霉素C.多西环素D.米诺环素E.地美环素3.四环素不宜与抗酸药合用的原因是:A.抗酸药破坏四环素的结构,从而降低药效B.与抗酸药络合,降低四环素的疗效C.与抗酸药的金属离子络合,减少四环素的吸收D.增加消化道反应E.促进四环素的排泄4.关于四环素的不良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腹口服易引起胃肠道反应B.可导致婴幼儿乳牙釉齿发育不全,牙齿发黄C.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给予大剂量,可造成严重肝脏损害D.可引起二重感染E.不引起过敏反应5.治疗立克次体感染所致斑疹伤寒首选:A.四环素B.庆大霉素C.青霉素D.链霉素E.多粘菌素6.米诺环素对下述何种细菌无效:A.溶血性链球菌B.痢疾杆菌C.脑膜炎球菌D.大肠杆菌E.绿脓杆菌7.治疗阿米巴痢疾疗效最佳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是:A.青霉素B.四环素C.土霉素D.多西环素E.米诺环素8.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是:A.氯霉素B.四环素C.土霉素D.多西环素E.米诺环素9.氯霉素的最严重不良反应是:A.胃肠道反应B.二重感染C.抑制骨髓造血功能D.过敏反应E.肝脏损害10.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阻止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B.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C.结合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阻止肽链延伸,蛋白质合成受阻D.阻止氨基酰一tRNA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的合成E.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叶酸的合成11.应用氯霉素时要注意定期检查:A.血象B.肾功能C.肝功能D.查尿常规E.查肝、脾肿大12.早产儿、新生儿应避免使用:A.氯霉素B.红霉素C.链霉素D.青霉素E.环丙沙星13.氯霉素的抗菌谱不包括:A.淋球菌B.结核杆菌C.百日咳杆菌D.溶血链球菌E.白喉杆菌14.伤寒患者可选下列何组药物治疗:A.氯霉素、青霉素B.红霉素、羧苄西林C.氨苄西林、四环素D.氯霉素、氨苄西林E.四环素、青霉素15.氯霉素抗菌谱广,但仅限于伤寒、立克次体病及敏感菌所致严重感染,是因为A.影响骨、牙生长发育B.对造血系统严重的不良反应C.二重感染D.胃肠道反应E.对肝脏严重损害16.下列何药会引起可逆性前庭反应:A.四环素B.多西环素C.土霉素D.米诺环素E.美他环素17.下列那种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较多见:A.葡萄球菌B.伤寒沙门菌C.痢疾志贺菌D.链球菌E.流感杆菌18.某人患斑疹伤寒,应选用何种药物治疗:A.羧苄西林B.氯霉素C.复方磺胺甲恶唑D.四环素E.氨苄西林19.氯霉素的不良反应中,那种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A.消化道反应B.灰婴综合征C. 不可逆再生障碍性贫血D.二重感染E.可逆性粒细胞减少20.静脉注射可出现舌头麻木及口内特殊气味的是:A.四环素B.米诺环素C.氯霉素D.多西环素E.链霉素B型题A.氯霉素B.四环素C. 链霉素D.红霉素E. 青霉素21.治疗鼠疫、兔热病首选的药物是:22.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首选的药物是:23.治疗伤寒、副伤寒首选的药物是:A.四环素B.米诺环素C.氯霉素D.多西环素E.链霉素24.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是:25.影响骨和牙齿生长的药物是:X型题26.能引起二重感染的药物是:A青霉素G B.四环素 C.土霉素 D.多西环素 E.氯霉素27.四环素的不良反应有:A.胃肠道反应B.二重感染C.影响骨和牙齿的生长D.肝、肾毒性E.骨髓抑制28.关于氯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广谱抗生素B.细菌产生耐药性较慢C.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D.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E.对立克次体的感染有效二、填空题1.四环素的不良反应有、、、和2.四环素类药物不宜与抗酸药同服的原因是3.氯霉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和等病原体有特效,是治疗和的首选药。

第42章_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_1

第42章_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_1

天然四环素: 抗菌谱广,可口服应用,方便。但由于细菌对 四环素类耐药现象严重,对大多数常见致病菌 所致感染疗效明显降低, 金霉素现仅限于外用 土霉素已基本不用 四环素用于某些感染性疾病
半合成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 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较强 耐药菌株较少 服药次数少 不良反应较轻
二、抗菌作用: 1.抗菌谱广: (1)对G+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2)对G-菌作用不及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 (3)对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作用强 (5)对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无 效 2. 抗菌机理(快效抑菌剂) (1)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 30S 亚基 (2)另外,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胞 内重要成分外漏,达到抑菌作用。
原因:因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 同时肾排泄能力差,使血药浓度过高 引起。 注意:新生儿和早产儿不宜用。
3. 其它:二重感染,消化道反应等。
小结
四环素 氯霉素 抗菌谱 广谱 广谱 抗菌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30S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 亚基结合,抑制 基结合,抑制蛋白质 蛋白质合成。 合成。 分布 分布广,可沉积骨和 分布广,脑脊液浓度 牙组织,脑脊液浓度 高。 低。 代谢 很少代谢。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应用 除首选外,一般用于 除首选外,用于敏 敏感菌轻度感染。 感菌所致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 二重感染,四环素牙 再障,灰婴综合征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目标要求:
1.掌握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 及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的概念、各类所包括 的药物及其药名。熟悉多西环素在抗菌作用、 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的特点。

第42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42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
抗菌谱广泛的抗生素,不仅对G+菌和G-菌具有快
速抑菌作用,而且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第一节
四环素类
分类
天然:四环素 土霉素 金霉素 半合成: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常用) 美他环素
理化特性
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碱性溶液
氟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
3.立克次体感染
患严重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
寒、Q热和恙虫病)的8岁以下儿童、孕妇或对
四环素类药物过敏者可选用。
4.眼科局部用药---沙眼、结膜炎
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毒性 血细胞减少(可逆) ---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与剂量和 疗程呈正相关,及时停药可以恢复。
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可逆)
真菌病(白假丝酵母菌)---抗真菌药 伪膜性肠炎(难辨梭菌)---万古霉素、甲硝唑
口腔念珠菌病
爱滋病病人口腔念珠菌病
3.对骨骼和牙齿生长的影响:
① 四环素类药物与牙齿中的钙离子形成四环素-钙-磷酸
盐复合物,沉积于牙本质中。这种复合物本身呈淡黄色,暴露 在日光下后,在紫外线的作用下,逐渐由黄色变为棕黄色、棕 色,甚至棕灰色。 ②还可抑制婴儿骨骼发育,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 儿童禁用四环素
G-菌:一般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对 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作用强,为 杀菌药。 四 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作用强;支原体、螺旋 体有效 对结核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无效
作用机制
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活性, 使P位肽链不能移向A位,阻止肽链延伸,从而抑 制蛋白质合成。
但由于其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以及新的抗菌药

第42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ppt课件

第42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ppt课件

【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与50S亚基可逆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为抑菌剂。耐药性与膜孔道蛋白表达减少相关。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分布广泛,易透过 BBB、胎盘屏障及血眼屏障,可进入细胞内 发挥抑菌作用。在肝代谢肾排泄,5-10%原型 经肾排泄,仍高于血药浓度可用于尿路感染。
【临床应用】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选用时耐
药菌诱发的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 1. 血液系统毒性:骨髓抑制 1)可逆性血细胞减少: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停药后可恢复。 2)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性髓细胞性白细胞: 与剂量和疗程无直接关系。 2. 灰婴综合症;3. 其他
多西环素(doxycycline) 1.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脂溶性高,大部分经胆 汁排泄。半衰期12-22hr。在体内24hr均可维持 有效血药浓度。 2. 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作用强2-10倍。是四
环素类药物的首选药。
3. 不良反应较四环素少。
第二节 氯霉素类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抗菌特点】 对G+菌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对G-菌作 用较强;对厌氧菌有相当的抗菌活性;对支原 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有效。与其他 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四环素(tetracycline) 【抗菌特点】 广谱抑菌,极高浓度也杀菌。对G+作用 不及青霉素和头孢;对G-作用不及庆大霉素。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不完全,易受食物等因素影响, 宜空腹时服用;分布广泛,可沉积在骨及牙组 织中;部分肝代谢,可分泌胆汁,形成肠肝循 环,20-50%以原型经肾排泄。
第42章 四环素 类与氯霉素类抗 生素
【作用机制】 1. 与3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伸而阻碍细 菌蛋白质的合成。 2. 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耐药性】 核糖体保护蛋白表达增多、膜孔道蛋白表 达减少、主动外排系统、产生灭活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PPT课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PPT课件

b. 抗菌
真菌:制霉菌素、二性霉素
难辨梭菌性肠炎:万古、替考 拉宁、甲硝唑
13
3. 对骨、牙生长的影响
沉积于骨、牙,与 Ca 2+结合 变黄 发育不全
畸形、龋齿 发育障碍
禁用于
妊娠4月以上的妇女 8岁以内的儿童
14
4. 肝、肾毒性 为长期口服或大剂量静脉给药所致,可致肝 脂肪性坏死,加重肾功能不全,易发生于孕 妇
化尿液增加药物排泄。消除 t1/2为6~9h 。
8
第一节 四环素类 【抗菌机制和耐药机制】
●与核糖体 30S亚基的A位特异性结合,阻止氨基酰 tRNA 进入A位,抑制肽链延长和蛋白质合成 。
●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菌体内核苷酸及其他重要成 分外漏,抑制细菌 DNA复制。
●高浓度时具有杀菌作用。 ●耐药机制
【抗菌作用特点】
● 抗菌活性: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 地美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 由于新型高效抗菌药的不断出现,四环素类药 物的不良反应成为突出问题,四环素已不再作 为本类药物的首选药。 首选多西环素。
● 土霉素仍可用于治疗肠阿米巴病,疗效优于其 他同类药物;对细菌感染很少使用。
● 金霉素仅保留外用制剂治疗结膜炎和沙眼。
10
11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刺激所致。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等。饭后服减轻(但减少吸收)
2. 二重感染 敏感菌株受抑,不敏感菌株大量繁殖。
1) 真菌病:念珠菌所致鹅口疮、 呼吸道炎、肠炎、阴道炎、 尿路感染等
2) 假膜性肠炎(难辨梭菌): 脱水、肠壁坏死、休克、可 致死
12
a. 停广谱
治疗பைடு நூலகம்
① 细菌基因表达增强,大量生成核糖体保护蛋白。 ② 细菌染色体突变,导致细胞壁的外膜孔蛋白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42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42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25
26
Chloramphenicol
• Chloramphenicol is effective against a wide variety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cluding most anaerobic organisms.
用强;支原体、螺旋体有效〕
30
抗菌机制
氯霉素通过可逆地与50S亚基结合,阻断转 肽酰酶的作用,干扰带有氨基酸的胺基 酰-tRNA终端与50S亚基结合,从而使新 肽链的形成受阻,抑制蛋白质合成。
由于氯霉素还可与人体骨髓造血细胞线粒 体的70S结合,因而也可抑制人体线粒体 的蛋白合成,对人体产生毒性。
23
第2节 氯霉素类
24
Chloramphenicol
• Chloramphenicol (INN) is a bacteriostatic antimicrobial that became available in 1949.
• It is considered a prototypical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alongside the tetracyclines, and as it is both cheap and easy to manufacture it is frequently found as a drug of choice in the third country because it is inexpensive and readily available.
• Due to resistance and safety concerns, it is no longer a first-line agent for any indication in developed nations, although it is sometimes used topically for eye infections.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讲稿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讲稿

四环素及氯霉素抗菌谱广,属广谱抗生素,对G+、G-、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均有效。

第一节四环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具有氢化并四苯的母核,故称四环素,临床上常用其盐酸盐。

从其来源可分为两类:天然:金霉素(眼膏)、土霉素、四环素、去甲金霉素(我国不生产)半合成:强力霉素(多烯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米诺环素)、甲烯土霉素。

一、四环素:(一)药动学特点:1、口服吸收不完全,其吸收受到多因素的影响(1)食物:空腹时吸收多,饭后可减少50%——空腹时服;(2)金属离子:(Ca2+、Mg2+、Fe2+、Al3+、Fe3+)与其络合,吸收减少,含金属离子高的食物也会影响吸收(牛奶、虾仁)。

(3)PH值:酸性环境中吸收好,加服维生素C造成酸性环境,以帮助吸收。

(4)四环素和土霉素的吸收有一定有限度,超过0.5g,增加量不增加血药浓度,从粪便排出。

2、分布广,易沉积于骨骼和牙齿——影响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

3、参与肝肠循环——维持时间延长。

4、主要以原形的形式经肾排泄,尿液中浓度高,——泌尿道感染。

(二)抗菌谱:广G+:有效,但作用不如青、头;G-:有效,但不如氯基甙类和氯霉素;对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阿米巴原虫、放线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无效。

(三)作用机理:通过干扰敏感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对于蛋白质的各个阶段都有作用。

1、作用于30S亚基,抑制始动复合物的形成;2、抑制氨基酰-tRAN与mRNA核蛋白体复合物A位的结合,阻止肽链延伸;3、在终止期阻止释放因子R进入核蛋白体,阻止已形成的肽链脱落。

(四)耐药性:四环素类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但临床上四环素耐药性最常见——药物的滥用。

原因:1、药物内流减少或主动外排药物减少四环素的蓄积;2、存在核蛋白体保护蛋白,四环素到达核蛋白体减少;3、四环素被酶灭活。

(五)临床用途:1、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2、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首选(强力霉素)3、衣原体感染——沙眼、尿道炎等;4、肠内阿米巴原虫感染——阿米巴痢疾——土霉素。

42 四环素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42 四环素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绿脓、伤寒、结核、真菌、病毒—无效
抗菌机理
作用菌核糖体30S亚基 →抑制蛋白质合成
Note
抑菌药
【Clinical uses】
1. 斑疹伤寒、 Q热(立克次体感染) 2. 支原体肺炎
3. 霍乱及幽门螺杆菌致消化性溃疡
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布鲁病和霍乱弧菌
感染的首选用药 。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二重感染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受到抑制, 不敏感菌趁机繁殖,破坏菌群共生平衡 →引起新的感染。
常见:a、真菌感染 :如鹅口疮等 b、伪膜性肠炎
万古霉素 甲硝唑
3. (-) 骨、牙生长
黄染 → 四环素牙
Note
孕妇及<8岁儿童禁用

§2 氯霉素类
抗菌作用
1. 抗菌谱广:G+、G-等
结核杆菌、真菌、病毒-----无效 2. 机理: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上的 肽酰转移酶结合,阻止肽链延伸, 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氯霉素的结合位点十分接近大环内酯类和 克林霉素的作用位点,这些药物可产生竞 争性拮抗
【Clinical uses】
1、伤寒、敏感菌诱发的严重感染
2、眼科: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
------非一线药
不良反应
1. 抑制骨髓造血系统
可逆性损害: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不可逆性再障:再障
较少见,死亡率高
2. 灰婴综合征:
早产儿、新生儿肝功发育不全或肾排泄 功能不完善所致
Chapter 42
四环素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 Chloramphenicol
§1 四环素类
天然类:四环素 半合成类: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42、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42、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螺旋体感染
(回归热等)-四环素或青霉素类,还可首选治疗鼠疫、布鲁菌病、霍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
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时首选多西环素
1.胃肠道刺激:
服药时多饮水
2.二重感染表现:
1)真菌感染鹅口疮、肠炎—抗真菌药
2)难辨梭状菌伪膜性肠炎—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口服吸收不规则、不完全
影响吸收的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多价阳离子Mg2+ ,Ca2+, Al3+, Fe2+—间隔>3h
②食物显著减少药物的吸收空腹服用③酸性药物维生素C可促进药物吸收④与碱性药、抗酸药合用-降低药物溶解度,减少四环素吸收—间隔>3h
首选:立克次体感染(恙虫病、斑疹伤寒、Q热)、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
对肠道菌群影响小,二重感染少见;对肾功能影响小肾功能不全者仍可使用胃肠道刺激症状-饭后服用;大量水送服,并保持直立体位30min静脉滴注-舌麻木感及口腔异味感
米诺环素
口服吸收完全,不受牛奶和食物影响,抗菌活性最强
主要用于治疗酒糟鼻、痤疮及对四环素或青霉素耐药的G+感染
有其独特的前庭反应,
可迅速出现而停药,
3.对骨骼及牙生长的影响
“四环素牙”(永久性棕色色素沉着或称牙齿黄染)及抑制骨骼发育
4.过敏反应、肝脏及肾脏损伤孕妇、哺乳妇女、婴儿和8岁以下儿童禁用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抗菌谱与四环素相似,但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少受食物影响,t1/2长
应用同四环素且首选,是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外敏感细菌感染最为安全的一种四环素、胆道感染、酒糟鼻、痤疮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用途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肠道感 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此外,它们还用于治疗某些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和梅毒 。
02 氯霉素类抗生素概述
定义与特性
氯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 抗菌作用。
氯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等优点,但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氯霉素类抗生素主要包括甲砜霉素、氟氯西林、氯霉素等,其中氯霉素是最早发现 的氯霉素类抗生素。
发现与历史
氯霉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 代,当时科学家在研究一种名为委内 瑞拉链霉菌的土壤细菌时,发现了这 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氯霉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 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治疗伤寒、 副伤寒、斑疹伤寒等疾病方面。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目录
•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 氯霉素类抗生素概述 •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的比较 •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的使用注意事项 •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的未来发展
01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由放线菌产生 的广谱抗生素,属于四环素族抗菌素 。
特性
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 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 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效,包括支原体、 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
耐药性问题
01
02
03
耐药性监测
加强耐药性的监测,及时 发现和了解病原菌的耐药 性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 依据。
耐药性逆转
研究耐药性逆转的方法, 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或药 物干预,降低病原菌的耐 药性,提高药物疗效。
耐药性传播控制
加强耐药性传播的控制, 通过切断传播途径、加强 医院感染控制等措施,降 低耐药性的传播风险。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2019/8/18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27
图3-18 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梨 子形的原体(EBs),左、吸附在巨噬细胞 表面,右、进入细胞内部的原体
2019/8/18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28
立克次氏体(图3-19)也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主要寄生于节 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 战壕热。美国医生H.T.Richetts 1909年首次发现它是落基山斑 疹伤寒的病原体,并于1910年牺牲于此病,故后人称这类病原 体为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的不同处在于其细胞较大,无滤过 性,合成能力较强,且不形成包涵体。
1. 抗菌谱(广谱) • G+ 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部分葡萄球、炭疽、
破伤风、产气杆菌 • G- 菌:脑膜炎球、大肠杆、痢疾杆、肺炎杆、流
感杆、布氏杆 • 四 体:支、衣、立克次体、螺旋体 • 某些原虫:阿米巴 • 无效:绿脓、伤寒、结核、真菌、病毒
抗菌活性: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美他>地美> 四 > 土
5. 不良反应基本同四环素,但米诺环素可引起可逆性前庭反应
(恶心、头晕、平衡失调),与剂量大小有关(300~400mg
/d时201易9/8/发18 生)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5
氯霉素
抗菌谱(广谱,偏重于G-菌)
G+菌:不及青霉素、头孢菌素 G- 菌:大多肠杆菌科高度敏感
伤寒、副伤寒 — 首选 其他G-菌:百日咳、肺炎、变形、布氏、痢疾杆菌等, 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均敏感 — 不首选 四 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作用强;支原体、螺旋体有效
衣原体生活史特殊,具有感染力的个体称为原体 (elementory body),体积小,有坚韧的细胞壁(图3-18) 。在宿主细胞内,原体逐渐伸长,形成无感染力的个体,称 作始体(initial body),是一种薄壁的球状细胞,体积较大, 通过二等分裂的方式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个微菌落,随后大 量的子细胞有分化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原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支原体:支原体肺炎、盆腔炎
4) 螺旋体:回归热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0
四环素类临床应用
2. 细菌性感染 G-菌:布鲁、霍乱、痢疾、百日咳、急性
前列腺炎 (大肠杆、衣原体)、胆
道感染(混合)
G+菌:不及青霉素; 痤疮
3. 阿米巴(肠内):土霉素(抑共生菌)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抑制蛋白质合成:30s亚基抑制药,抑 制始动复合物形成,阻止aa-tRNA进 入A位。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7
四环素类抗菌作用
3. 耐药性
耐药株较多,特别是G+球菌、肠道菌 1) 天然四环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 2) 天然与半合成四环素有部分交叉
(如 四环素耐药株对米诺、美他仍敏感)
时必须静滴以提高血浓度(25~50%血浓)
代谢、排泄:部分肝代谢,部分原型肾排,55%
(四环素)尿路排泄,胆汁浓度高.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9
四环素类临床应用
1. 四体感染(多为首选)
1)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恙虫病
2) 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沙眼 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子宫 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
11
四环素不类良不反良应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刺激所致。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等。饭后服减轻(但减少吸收)
2. 二重感染 3. 4.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株受抑, 不敏感菌株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称作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1) 真菌感染:念珠菌所致鹅口疮、呼吸道炎、肠炎、阴道炎、 尿路感染等(停广谱,用制霉菌素、二性霉素治疗)
破伤风、产气杆菌 • G- 菌:脑膜炎球、大肠杆、痢疾杆、肺炎杆、流
感杆、布氏杆 • 四 体:支、衣、立克次体、螺旋体 • 某些原虫:阿米巴 • 无效:绿脓、伤寒、结核、真菌、病毒
抗菌活性: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美他>地美> 四 > 土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6
四环素类抗菌作用
2. 抗菌机制(快效抑菌药)
半合成四环素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
特点(与天然者比较):
1. 抗菌作用强 且对天然类耐药者仍敏感
2. 应用 敏感菌及四体所致尿路、胃肠道、胆道、呼吸道感染, 五官科感染。米诺穿透性好,特别适于痤疮、酒渣鼻。预防 流脑良好
3. 口服基本不受食物及金属离子影响
4. t½长,多西20 h,米诺14 h
2) 伪膜性肠炎(难辨梭菌):脱水、肠壁坏死、休克、可致死
(停广谱,用万古、替考拉宁、甲硝唑治疗)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2
四环素类不良反应
3. 对骨、牙生长的影响
变黄 沉积于骨、牙,与Ca 2+结合
发育不全
畸形、龋齿 发育障碍
禁用于
妊娠4月以上的妇女 8岁以内的儿童
2021/2/6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6
氯霉素
抗菌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
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肽酰基转移酶, 使P位肽链不能移向A位,阻止肽链延伸。
作用位点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作用位点 相近,可能产生竞争拮抗作用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7
氯霉素药动学
吸收: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维持6~8h,4次/d 分布:均匀,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8
药动学 四环素类药动学
吸收:天然四环素类吸收好,但不完全
1) 每次>0.5g,并不成比例增加吸收,餐后服血浓度降低 50%。
2) 金属离子Ca 2+、Mg 2+、Fe 2+、Al 3+等在肠道与其络合, 减少其吸收。
分布:均匀 四环素Vd = 1.5 L / kg 脑脊液浓度低,仅为血浓度10%~25%,脑膜炎
2. G-耐药菌为主的重症感染:细菌性脑膜炎、脑脓 肿、泌尿道感染、沙门菌肠炎合并败血症,脆弱 类杆菌所致腹、盆腔感染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广(旧称广谱抗生素)
大多数G+、G-菌 四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 某些原虫(阿米巴)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2
四环素类
基本结构:1. 氢化骈四苯(四个环) 2. 不同品种为环上5、6、 7 位上取代基团不同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 1~2次/d
米诺环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 2次/d
美他环素(metacycline,甲烯土霉素) 2次/d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5
四环素类抗菌作用
1. 抗菌谱(广谱) • G+ 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部分葡萄球、炭疽、
血浓度的35%~65%,可用于细菌性脑膜炎。 代谢:90%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当肝功能
降低时,可蓄积中毒。 排泄:约10%原型肾排,尿路感染有效。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8
氯霉素临床应用
1. 伤寒、副伤寒:首选;(次选氨苄、阿莫西林、 SMZ+TMP、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3
四环素类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4
四 分环 素 类类
天然 :
四环素(tetracycline)
4次/d
土霉素(terramycin)
4次/d
金霉素(aureomycin)
外用
地美环素(demeclocycline,去甲金霉素) 4次/d
半合成 :
5. 不良反应基本同四环素,但米诺环素可引起可逆性前庭反应
(恶心、头晕、平衡失调),与剂量大小有关(300~400mg
/d时202易1/2/发6 生)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5
氯霉素
抗菌谱(广谱,偏重于G-菌)
G+菌:不及青霉素、头孢菌素 G- 菌:大多肠杆菌科高度敏感
伤寒、副伤寒 — 首选 其他G-菌:百日咳、肺炎、变形、布氏、痢疾杆菌等, 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均敏感 — 不首选 四 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作用强;支原体、螺旋体有效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3
四环素类不良反应
4. 肝、肾毒性
为长期口服或大剂量静脉给药所致,可致肝脂肪性 坏死,加重肾功能不全,易发生于孕妇
5. 过敏反应 药热、皮疹、光敏性皮炎等,偶可致剥脱性 皮炎
6. 维生素缺乏
制造维生素B、K细菌受抑,致口角炎、舌炎、出血
2021/2/6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