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阅读三首古诗,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家长记录下孩子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赏析作业要注重个性化表达,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对古诗的吟咏、背诵、默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并欣赏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美、情感美,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古诗中汲取人生智慧。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并正确书写。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首古诗的讨论。
2.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3.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首古诗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特点。
(二)讲授新知
1.对三首古诗进行逐个讲解,分析古诗的背景、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理解其中的意境。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解三首古诗:《静夜思》、《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难点:准确把握古诗中的意蕴。
四、教学准备
1.课文PPT。
2.古诗诵读录音。
3.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习《静夜思》(15分钟)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学习《春晓》(15分钟)
•介绍《春晓》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春天景象及节奏感。
4. 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20分钟)
•分析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感受诗人在荒凉景象中的离别之情。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对这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一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括《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蝙蝠和雷达》。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以及蝙蝠和雷达的有趣故事。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自然景色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故事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品味古诗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古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意境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故事,品味古诗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洞庭湖、西湖等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播放《古诗三首》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部编语文四上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部编语文四上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及练习题一、《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三首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书所见》。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材中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欣赏古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理解词语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了解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诗中的美景、美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品味评价法: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意境等方面品味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语气、情感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解释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括《宿建德江》、《秋浦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表达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背景、作者的介绍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古诗中的难懂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古诗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
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前两首《出塞》和《凉州词》,为唐代边塞诗。
两首诗都有鲜明的爱国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依托,但这种教育要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相结合,做到润物无声。
二、学情分析对于古诗的学习,学生并不陌生。
能借助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基本感知诗意。
《出塞》和《凉州词》两首古诗中所呈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可借助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8个字,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诗人的情感,说出自己的体会。
4.在对比中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深入理解边塞诗。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说出自己的体会。
难点:在对比中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感悟古诗创作特点,深入理解边塞诗。
五、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走近边塞诗孩子们,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田园诗里“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杜甫笔下静谧柔美的田园风光;送别诗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笔下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单元家国情怀《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去品味边塞诗的诗意情感。
所谓“边塞”就是边疆的意思。
一起去看看唐朝的边塞。
(出示唐朝地图)唐朝时期我国地广物博气候适宜、水草丰茂,特别适合百姓居住。
而与其相邻的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因为气候原因,终年过着游牧生活,很难安居乐业,所以它们一心想着跨过阴山……唐朝的皇帝愿意吗?百姓愿意吗?这就需要将士们驻守边疆,保卫祖国领土。
)边塞诗就是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和将士们生活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从耳熟能详的古诗说起。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点大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诗歌朗诵、古语经典、作文大全、诗歌鉴赏、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poetry recitation, classical Chinese, essay collec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lesson plan collection,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说明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暮江吟》重在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美景;《题西林壁》重在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雪梅》借助雪梅之争,暗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意。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 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3.能够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古诗朗诵,并体会朗诵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三、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2.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古诗朗诵,体会朗诵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9.古诗三首》的文字素材。
2.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朗诵古诗的声音。
3.课堂环境布置:营造古典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古诗的世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诗人的画像或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一(15分钟)1.教师朗读《将进酒》并解释诗意。
2.学生跟读,师生共同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点评并纠正朗读技巧。
第三步:学习古诗二(15分钟)1.教师朗读《春晓》并讲解诗歌意思。
2.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展示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3.学生交流讨论,感受春天的美好。
第四步:学习古诗三(15分钟)1.教师朗读《静夜思》并分析诗意。
2.学生进行合唱式朗读,体验静谧之美。
3.学生自我朗读,感受夜晚的宁静与空灵。
第五步: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分享朗诵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建议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增加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其更好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朝对教学工作者有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能够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语。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古诗三首》课文学习1.讲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2.导入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古诗内容,理解古诗中的意义和感情。
第二课时:古诗赏析和运用1.分析《临江仙》和《鹿柴》两首古诗。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艺术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说互动法:通过听讲解和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创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师课堂点评: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点评,肯定优秀,鼓励进步。
2.学生自评: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家长反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六、教学延伸1.拓展古诗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学习和赏析。
2.古诗歌会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古诗朗诵和创作成果。
3.古诗创作比赛:举办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创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将对《古诗三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满江红·怒发冲冠》、《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涵和意蕴,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满江红·怒发冲冠》、《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的教学。
3. 教学重点掌握三首诗的基本内涵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和感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文化内涵,谈谈诗歌中的感慨和感情。
5.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研读法、朗读比赛法、小组讨论法。
6. 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1.情境呈现(5分钟)老师将屏幕投影到黑板上,用图片简单描述三首古诗中有关情境。
(图片应该是与课文相关,例如《静夜思》可以用月亮图片来呈现。
)2.比较研读1(10分钟)老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并带领学生朗读。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分别学习一首诗,有几个步骤:第一步:学生朗读自己研读的古诗;第二步:学生脱口而出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第三步:学生和小组成员进行互动,总结出自己对古诗的共同理解。
3.比较研读2(10分钟)此时,三个小组要来到一起,互相交流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并对古诗的内涵和意境进行比较研读。
4.朗读比赛1(10分钟)老师邀请各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针对所学习的古诗进行朗读比赛。
得分较高的学生将有机会在总结汇报中朗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5.情境还原(10分钟)老师根据图片和描述将情境还原,学生听一听老师的解说,用自己的词语,描述古诗中的喜怒哀乐。
6.情感表达(5分钟)此部分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老师之前介绍的内容,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或者亮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这一部分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7.总结汇报(10分钟)老师就此给出整堂课的总结并进行汇报。
此时,各位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朗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古诗。
二、教学反思这一节课教学方法较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地接触古诗,更好地了解文化内涵。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识字学词我能行】(3星)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ūsài qín cháo cháng zhēng cuīcùhēzuì()()()()()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边塞.(sài shài)人未还.(huán hái )还.来就菊花(hái huán)征.战(zhēn zhēng)教.课(jiāo jiào)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品析诗句我能行】(4星)出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诗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龙城飞将”泛指的将领。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但使: 。
不教: 。
3.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这首诗的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歌颂他们决心、的战斗精神。
5.下列内容中暗示边防多战事的一项是( )A.秦时明月B.汉时关C.人未还6.万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 )(多选)A.对敌人的蔑视。
B.对国家的忠诚。
C.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D.对战争的恐惧与排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识字学词我能行】(3星)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échūguǐxióng luòxiàxiàng yǔhúzi()()()()()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催.促(cuī chuī)将.军(jiānɡjiànɡ)但使龙城飞将.(jiāng jiàng)杰.出(jié jéi)生当.作人杰(dāng dàng)死亦为.鬼雄(wéi wèi)【品析诗句我能行】(4星)凉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静夜思》1. 目标:学生通过学习《静夜思》,能够理解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感受与自然的亲近和思考,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设备、《静夜思》古诗教材、相关图片、绘画用具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夜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夜晚的思考,激发兴趣。
(2)朗读与赏析:教师朗读《静夜思》,讲解诗句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欣赏其中的景物描写以及诗人的思考。
(3)情感体验:请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宁静的夜晚,听教师再次朗读《静夜思》,通过声音和形象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带来的静谧与安宁。
(4)绘画创作:请学生根据自己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想象,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心中的夜晚景象。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做限制。
(5)分享与展示: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单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意境。
(6)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他们对夜晚和《静夜思》的感受。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具体问题,如“你觉得夜晚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觉得《静夜思》是一首美丽的古诗?”等等。
4.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李白这位古代诗人的背景和其他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古代诗歌的了解。
教学设计二:《登鹳雀楼》1. 目标: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思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设备、《登鹳雀楼》古诗教材、相关图片、地图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和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朗读与赏析:教师朗读《登鹳雀楼》,讲解诗句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寓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中所描述的环境和景物。
(3)地理知识:教师结合地图,帮助学生了解《登鹳雀楼》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明白诗人在写作中所表达的对历史的思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2.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几首古诗的背诵与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背诵。
2.古诗的解读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等。
3.素材:选自《古诗三首》的古诗原文。
4.音频设备:播放古诗应用于听力训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出古诗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15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古诗的理解。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传统文化展示(1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绘画等。
2.让学生了解古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五步:课堂互动(10分钟)1.学生自愿朗读古诗,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点赞鼓励,共同感受古诗的美好。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三首》,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后续还需要在课外进行延伸阅读,深化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四上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上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会认“暮、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尤其是那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同学们,咱们中国呀,那可是诗歌的王国。
从古代到现在,有无数超级厉害的诗人,写了数不清的美妙诗歌。
今天呢,咱们就一起走进三首古诗,去领略一下古代诗人的奇妙世界。
2.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2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老师巡视,看看同学们读得怎么样。
如果发现有同学读错字了,可别笑话他,咱们一起帮他纠正就好啦。
2. 学习生字。
- 出示生字卡片(或者PPT上呈现生字):暮、瑟、缘、降、骚、逊、输。
- 咱们先来个“小老师”环节。
谁愿意当小老师,来带着大家读这些生字呀?(请几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然后咱们来玩个小游戏,叫“生字大闯关”。
老师说生字的意思或者一些小提示,同学们快速说出这个生字。
比如老师说“傍晚的意思,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同学们就抢答“暮”。
- 重点讲解一些难写的生字,比如“暮”。
同学们看这个字啊,就像一幅画。
上面的“艹”就像傍晚的草,下面的“日”就是太阳快要落山啦,中间部分就像是太阳落山时的那片云霞。
写的时候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哦。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同学们伸出小手跟着书空。
- 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这些生字,每个写三遍,组一个词。
老师巡视指导,看看谁写得最漂亮,就像这些字本来就长在本子上一样好看。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20分钟)- 谁能来说说,你读了这首诗,第一感觉是什么呢?(请几位同学回答)- 那咱们现在就来一句一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统编语文四上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出塞》《凉州词》)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沙场”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默写古诗《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展开想象。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板书:明月)过渡:提到明月不免让人想起家乡,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中也有明月。
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
1.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出示整首诗:学生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读,齐读。
1.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教师范读。
学生指名读。
2.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在,同桌之间借助注群口插图,互相说说诗句的,扇、心、o三、诵读涵咏,体味感情(—)想象画面,触摸凄苦1.出示前两句诗,学生读,想象画面。
2.出示课件,体会环境的凄苦。
(生自由回答)3.师: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这就是征人们的生活!他们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轻轻地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诗中哪个词令你印象深刻?预设1 :明月——思念的代名词,读出思念之情。
预设2 :长(长征)——从秦朝,到汉朝,到诗人所在的唐朝,一千多年的历史啊!除了时间之长,也表现了征途之远。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含作业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初步感知边塞诗特点,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诗意。
3.对比阅读。
通过抓关键词“秦、汉”“月光杯”“醉卧沙场”等,想象画面感悟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研学单,抓关键词“秦、汉”“月光杯”“醉卧沙场”等,想象场景,感悟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抓住边塞特有的自然景物、生活场景感悟古诗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一、“以信为线”牵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初识书信。
书信自古以来是联系亲朋好友的纽带。
特别是在古代战争时,一封信牵动一个家庭的心呀!有一位诗人,经常在内地和边关穿梭,成了边关将士的信使。
说说你了解到的王昌龄。
2.认识诗人。
3.理解诗题。
板书课题,读课题。
(1)理解诗题“出塞”。
借助研学单,知道“塞”有三种读音。
在本诗中是边界、边关、边境的意思,根据句义定音很快选择了它的正确读音。
(2)理解“凉州词”。
4.认识边塞诗。
二、“课前预学”交流——“三步”读诗,了解诗意。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借助研学单课前预学检查生字词学习。
2.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
(二)二读古诗,读出节奏。
1.指导学生给古诗划分节奏。
2.按照节奏划分,再读古诗。
(三)三读古诗,了解诗意。
过渡: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读懂古诗有什么好方法呢?1.引导回顾理解诗意方法。
(借助注释、插图、资料等)2.说说你借助了什么方法,理解了那句诗意?生交流反馈。
小结:巧妙运用方法就可以让我们快速理解诗意。
三、“课中助学”精读——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一)借助表格,梳理相同。
巧用方法,我们理解了诗意,请完成课中助学任务一,找出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1.生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
(二)巧用步骤,感受不同。
请同学们完成课中助学任务二:“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走进当时的场景和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精读引领课
——《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识写生字,流利朗读。
2.借助注释,感知大意;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3.抓关键词句,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哲理。
二、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语,明确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第3单元的学习。
(出示单元导语页)本单元我们又将学习哪些内容、学会哪些本领呢?
2.对,处处留心皆学问。
瞧,我们留心单元导读的内容,就明确了学习目标,这也是学习方面的一种学问。
你平时都是怎样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呢?
3.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想不想知道大诗人、大作家是怎样观察生活的?带着期待,让我们开始本单元的观察之旅吧。
(二)板书课题,回忆学法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诗三首》,板书课题。
2.自由朗读,集中识字。
(三)朗读古诗,想象画面
1.大家读得真认真。
读古诗呀,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好节奏(PPT出示:带停顿符号),谁来读给大家听?
2.同学们抑扬顿挫的声音真好听。
老师仿佛被你们的朗读带领着穿越到唐代的江边,欣赏着这样的风景——(师范读),美丽的景色要与人共享,请你一起来——(合作读),邀请大家一起来——(齐读)
3.风景三分看七分想,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师生互相补充。
4.听着大家的描述,我觉得诗中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大家心中的感受,你能找到吗?(PPT出示:可怜)你能给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同样的词语在古今意思可是大不同,可见借助注释是读懂古诗的必要方法之一呀。
像这样能体现全诗内容的词语咱们就把它叫做“诗眼”。
抓诗眼也是读懂古诗的方法之一哟。
5.让我们带着对江边风景的喜爱再来读读诗句。
渐渐地,渐渐地,这几种景物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PPT强调:残阳、江、露、月)
(四)入境朗读,读中悟情
1.最打动你的是哪种呢?自由发言。
预设:A、夕阳光线柔和,从天边斜斜地射到江面,感觉又轻柔照射面又大,就像在把晚霞铺在了江上。
B、江:被夕阳照射到的水面是红色,没被照到的地方是绿色,色彩鲜明。
C、露、月:露似珍珠月似弓,感受到了露珠的圆润可爱,新月的纤细精巧。
2.诗人就像一位画家,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了如此精美的画卷,从天边到江面,从夜空到江岸,(板书:上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天地间的杰作吧。
(齐读)如此美好的景色,怪不得吸引着诗人从傍晚到夜晚(板书:傍晚夜晚)久久不舍离去呢!这样的江上美景,怎能不让人心生喜爱呢?(板书:喜爱)
(五)迁移学法,学习《题西林壁》
1.刚才我们跟随诗人按照从上到下的方位顺序、从傍晚到夜间的时间顺序,抓住典型景物感受了白居易眼中的江边秋景图,下面咱们再读一读苏轼的《题西林壁》,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来看看庐山在诗人眼中又是什么样的?
2.自由读,齐读。
3.庐山依然是庐山,可是在诗人眼中为什么会姿态不一呢?
4.那你认为,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庐山呢?可能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呢?自由发言:早晚间……阴晴天……四季里……
5.大家说了这么多,诗人把它们浓缩为28个字(PPT出示),齐读。
面对着如此变幻莫测的庐山,我们怎能不心生赞美、顿悟?
6.读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不仅使能我们身心愉悦,还能让我们在思想上受到启迪。
默读《题西林壁》,想想它使你受到什么启示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工工整整地把带给我们启迪的诗句写在摘抄本上。
7.生书写,师相机指导。
(六)巩固学法,自学《雪梅》
1.同学们认真写字的身影就是教室里最美的风景!我们接下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雪梅》。
(PPT出示要求:先自由读一读,想想诗人又是怎样观察了雪和梅的哪些特点呢?)
2.交流汇报,相机板书:梅(香)雪(白)争春,各不相让
闻、看、想、拟人
3.结合你的阅读经历,想想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梅和雪?
4.雪和梅自古以来都是纯洁、高洁的象征,诗人在这首诗中把它们放在一起观察,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收获呢?相机板书:各有所长
(七)学法小结,布置作业
1.品读诗句,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夕阳下瑰丽多彩的江面,高低错落的庐山,梅雪争春的雅致,我们在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同时也会感叹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充满深情的描摹。
诗人是怎样在自然景物中发现素材并表达感受的呢?也值得咱们留心观察。
(PPT 出示表格)
作业: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背诵图书2“此中有真意”单元第3课《游山西村》,“经典诵读”单元第38课《嫦娥》。
三、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残阳 岭 梅白雪香 江水 峰 闻 看 想 拟人 露珠 不同 借物喻理 弯月 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