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课件《运动的快慢》PPT1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课件(共22张PPT)

《运动的快慢》课件(共22张PPT)
间内的路程来比较(统一标准)。
速度【要求:看书19页,画出下列重点。】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
———
路程
s vt
时间
s t v
运 动 的 快 慢
3.进一步认识速度:
s 路 程 t 时 间 v 速 度 米(m) 秒(s) s t v 路程 千米(km) 时间 小时(h) 速度 千米每 小时 (km/h)
A.匀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6、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 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 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0分.则小汽车在A、B 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作业·1: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 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 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 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两人一起 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是多少? (6m/s)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5m/s)
图8
1解:s=50m t=25s. s 50 m v 2m / s t 25 s

例题1:1992年第25届奥运会,我国选手 扬文意以24.79s的成绩,夺得女子50m 自由泳金牌,她游泳的速度是多少?(时 间可取25s)
答:她的游泳速度是2m/s
例2:飞机在1.5h内飞行2700km, 子弹在2s内飞行1600m,试比较它们 运动的快慢.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特点: 并不相等

运动的快慢课件(第一课时)(共1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课件(第一课时)(共1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求路程s = v t
单位要统一!!! 7
例题1 一列火车长200 m,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 长1.6 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 的时间是多少?
解:s =1600 m+200 m=1800 m v =36 km/h=10 m/s s 1800 m t = v = 10 m/s = 180 s
答:她在该过程中行走的路程是420 m。
11
02
匀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向右运动,快慢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3
哪辆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0
甲图:
10s
20s
30s
40s
0
300m
600m
900m
乙图:
0
10s
20s
30s
1200m 40s
1.汽车的速度是“10m/s”, 读作:__1_0_米__每__秒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_汽__车__在__1_秒__内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是__1_0_米__
2.飞机的速度是“500m/s”, 读作:__5_0_0_米__每__秒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 飞__机__在__1_秒__内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是__5_0_0_米__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180 s。 8
例题2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
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
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解: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 t = s v
得 t甲 t乙
=
s甲∶ v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1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19张PPT)

3. 单位换算: (1)1 m/s=__3_._6__km/h. (2)10 m/s=__3_6___km/h. (3)72 km/h=__2_0___m/s. (4)54 m/s=_1_9_4_.4__km/h. 知识点2 匀速直线运动 4. (2017雅安)如图1-3-7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
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
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运_动____ (填“静止” 或“运动”)的;当
时间t=__4__s时,两车相距8 m.
5. (2017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 的是( C )
6. (2017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 其s-t 图象如图1-3-8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 物体在6 s内运动的路程为15 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 s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 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 s内的平均速度为 2.5 m/s
知识点3 变速运动 【例3】(2017六盘水)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 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1-3-5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 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 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4.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 km/h=__1_5__m/s;25 m/s=__9_0__km/h;
324 km/h=__9_0__m/s;300 m/s=__1_.8_×__1_公式
可知,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其速度(C )
A. 与路程成正比
B. 与时间成正比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ppt课件1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ppt课件1

【练习1】
1.
v
s
t s
可变形为__s____v_t_,或 ______v__。
t
2.5 m/s= 18 km/h 72 km/h= 20 m/s
3. 一辆火车的速度是108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 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快__。(填“快”或 “慢”)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物理2p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o 1 2 3 t/s
v-t 图像
o
1 2 3 t/s
s-t 图像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物理2p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练习3】 判断下列图像所表示的运动状态:
s
s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o
t
o
t
v
v
o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物理2p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匀速直线运动
t
变速直线运动
o
t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物理2p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
3、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 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一 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0 1 2 3 t/s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物理2p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物理2ppt课件 人教版 课件
【活动】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10m/s, 请作出它的v-t图像和s-t图像。
v/(m·s-1)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
答案:C解析:A.司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当两车通过的路程都为600m时,甲车用的时间为20s,而乙车用的时间大于30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两车在4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200m,所以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 m/s = 3.6 km/h
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沿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A与B的机械运动有什么差别?
A车的位置随时间均匀变化,B车的位置随时间不均匀变化。
特别提醒: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A
B
0
300m

人教版物理课件《运动的快慢》ppt精品课1

人教版物理课件《运动的快慢》ppt精品课1
3.交点处说明此时它们相遇了
甲 乙 丙
t
牛刀小试
v
s
s
v
t
t


t

t

试着说出甲、乙、丙、丁分别做什么运动?
甲和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静止,丁为加速运动
练习
1.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 线,由图可知( A ) A. 甲车快
B. 乙车快
C.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大 D.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小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件图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件图文
对照较简单,本题还告知我们一定不能酒后驾车,因为酒后的反应
时间要加长,容易产生危险。
P22动手动脑学物理
1.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按照这个规定,
物体通过单位时间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而通过单位
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则物体运动得越慢。但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起
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
40 s内通过的路程是510 m,问汽车在前30 s、后40 s以及全程的平
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由 v= 得,

前 30 s 的速度 v 1 = 1 =
1
2
后 40 s 的速度 v 2 = =
2
330m
=11 m/s;
30 s
510m
=12.75 m/s;
40 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 s,求隧道长为多少?
解析:已知v=36 km/h=10 m/s,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20
s,

由 v= 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vt=10 m/s×20 s=200 m;
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l隧道+l车,
所以l隧道=s-l车=200 m-10 m=190 m。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3 = 3 = 6s+7s≈7.69 m/s。
3
3.前 50 m 平均速度 v 1 = 1 =
4.(1)由表可知 s=1 318 km
59
t=4 h 55 min=12 h
全程的平均速度

1 318km
v= = 59 ≈268.07 km/h。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人教版ppt课件精品中学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人教版ppt课件精品中学ppt课件

约1.5mm/s; 约1.1m/s; 约5m/s; 约28m/s; 约40m/s; 最快达48m/s; 约250m/s; 大于700m/s; 约1000m/s; 3070m/s; 7900m/s; 3×108m/s
例 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10m/s,18km/h,450cm/s,1200cm/min,则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υ丁>υ丙>υ乙>υ甲
s/m
6
4 2
o
t/s
2
4
6
8
答:(1)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 (2)2s、3s、4s和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为2m (3)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 (4)整个过程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 (6)小车在第2—5s内处于静止状态 (7)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 (8)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 (9)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 (10)小车后2s内的速度是前2s内的速度的2倍
解:s=25m ×(25-1)=600m t=1min=60s v=s/t=600m/60s =10m/s
小结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1km =10m1/hs
1000 m 3600 s
汽车的速度是“10m/s”, 它的物理意义: 是汽车在每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 飞机的速度是“1000km/h” 它的物理意义是: 飞机在每1小______km/h 36 54km/h=_____m/s 15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课件1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课件1

方法技巧: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用两个 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第三个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 课件1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 课件1
新知探究
单位及其换算:
(1)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 符号 m/s 或 m ·s-1 ②在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单位是千米每小时,符号km/h 或 km ·h-1
(2)速度单位换算
1
1m / s
=
1m 1s
=
1000 1
km h
=
3.6km
/
h
3600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 课件1
特新别知提探究醒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课件1
①速度公式中的v、s和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运动物体在同一运动
过程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②一定要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 ③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 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 ④计算时带入的数据包含数值和单位两部分。 ⑤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无论是定义式还是变形式,都要注意单位的 对应搭配千米/时或米/秒。 ⑥1m/s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 课件1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 课件1
新知探究
知识点 2 速度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
公式:v
s t
可变形为:t s ,s vt ,v─速度,s─路程,பைடு நூலகம்─时间
v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件(共36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件(共36张PPT)

相对速度问题: 甲、乙两物体分别以v甲和v乙的速度运动,且 v甲〉v乙 (1)当它们同向运动时,以乙为参照物,甲 相对于乙的速度为v甲乙=v甲-v乙。 (2)当它们反向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 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运动速度为v甲乙= V乙甲=v甲+v乙。 例如:人通过自动扶梯上楼
相对速度问题: 甲、乙两物体分别以v甲和v乙的速度运动,且 v甲〉v乙 (1)当它们同向运动时,以乙为参照物,甲 相对于乙的速度为v甲乙=v甲-v乙。 (2)当它们反向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 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运动速度为v甲乙= V乙甲=v甲+v乙。 例如:人通过自动扶梯上楼
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来描述 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
(1)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110m栏决 赛时,哪个运动员跑得最快? (2)公路上正常行驶的电动车与行人相 比,谁要快些呢?
总结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一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快) 二是看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 (用时短的就快) 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 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A在5秒钟之内走了10米 B在8秒内走了24米

这两个呢?
C在2小时内走了5km D在3小时内走了4.5km

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 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 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方法一:
方法一:
1000 m 1km 72km/h= 72× 1h = 72× 3600 s =20m/s
(30m/s>20m/s,汽车快)
方法二: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ppt1

《运动的快慢》人教版ppt1

路程(m)
1000
骑自行车
跑步
1、若路程——时间图线 为一直线,则该物体为 匀速直线运动。
2、自行车的速度为
6km/h,跑步速度为
0
10 15
时间(min) 4km/h。
2、请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V
V
S
S
t
t
t
t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静止 (速度不变) (速度增大) (路程不变)
匀速直线运 动 (速度不变)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p pt1ppt 课件人 教版课 件
巩固练习:
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 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 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已知:S=1600m+200m=1800m=1.8km
V=36km/h
求:t=?
解:由速度公式
t=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p pt1ppt 课件人 教版课 件
➢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 直线运动。
2、关键:(1)运动路径是直线;(2)运动的 速度不变(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发生改变。
➢ 变速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在变化的运动。
S V
=
1.8km 36km/h
= 0.05h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5h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p pt1ppt 课件人 教版课 件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p pt1ppt 课件人 教版课 件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公式及公式变形:ν=s/t (3)单位及单位换算:1m/s=3.6km/h (4)物理意义: 3、计算过程中应注意: (1)写原形公式及变形公式; (2)要带入数据和单位; (3)计算结果及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s 1200m

0
10s
20s
0
200m
450m
30s 750m
40s 1200m
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特点:物体沿着直线,在相同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 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特点:物体沿着直线,在相同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它的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1.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特新别知提探究醒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自然界中严格意义 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常见的,但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往往将某些运 动近似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在平直的轨道上,以某一速度行驶的列车或汽车都可以看成是做匀 速直线运动。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
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s/m
且在同一图像中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物体的速度
越大。 20
如图所示:你知道A的速度和B的速度哪个更大吗? 10
vA vB
vA > vB
5
t/s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该直线与纵 轴的交点为物体的速度的大小。
利用公式v=s /t , 可以算出他的平均速度为:v = s /t = 110m / 12.91 s =8.52 m/s 。
注意:1.计算中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 2.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3)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
①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应根据公式v=s/t,用总 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得。当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是在哪 段路程上或在哪段时间内,因为所取的时间长短或路程范围不同,即使 是同一个运动物体,其平均速度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②速度的平均值是指物体在不同路程或时间段内速度的平均值。
t
D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C. 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一定越小
D. 速度与运动路程无关,与运动时间也无关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的数值等于路 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知识点 2 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平均速度
新知课堂探导入究
知识点 1 匀速直线运动
想一想:甲、乙两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0
0
10s 300m
20s 600m
30s 900m
40s 1200m

0
10s
20s
30s
0
200m
450m
750m
40s 1200m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0
0
10s 300m
20s 600m
30s 900m
第1章 第3节 课时2
运动的快慢
学习学习目目标标 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通过研究变速直线运动,学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和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难点】对路程-时间(s-t) 图像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学习回目标顾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车程”一般指汽车行驶的路程,“两地车程1小时”指两地的距离约是驾车 行驶1小时的路程,但这里没有给出汽车行驶的速度,所以行1小时的路程也 不确定,因此两地车程1小时的说法不科学。
课堂课堂总总结结

曲线运动

大小和方向不变;
运 动
匀速直 线运动
特点
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v
5m/s
如图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 度为:v= __5__m__/_s__
t
思考:怎样在 s-t 图像中画出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s/m 60 40 20 10 0
1 2 3 4 t/s
以5m/s的速度做匀速 直线运动的s-t图像。
典新型知例探究题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s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思考:汽车由甲地经乙地到丙地,路程为s,所用时间为t,从甲地到乙地的 速度是v1,从乙地到丙地的速度是v2。甲地到丙地平均速度和这两段的速度 的平均值分别怎样表示?

v1

v2

平均速度: v s t
st
速度的平均值:
新知探究 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 请你说说“车程”一词在这里的含义。
2. 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式: v s t
s表示通过的路程。t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 内或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特别提醒: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 或在不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典型例题3
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是 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刘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用的时间t=12.91s
2.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说出速度公式、单位以及单位的换算
公式:v s
t
单位:m/s km/h
换算:1m/s=3.6km/h
新课课堂引导入入 观察下面的图片,说一说物体的运动路线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新课引入
物体的运动路线各种各样,机械运动按照路线可大致分为: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 匀速直线运动 — 各段时间内的速度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 — 各段时间内的速度不相等。 最简单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
1.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 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
(1)为了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 的快慢程度,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这一概念,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 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新知新知探探究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